《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
“创意写作+中华才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
![“创意写作+中华才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dce411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f.png)
“创意写作+中华才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作者:金琳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汉语写作,增加中华才艺课程,注重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
吸收创意写作精华,以“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面向国际,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汉语写作+中华才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写作;中华才艺;教改实践近年来,伴随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世界范围内对汉语语言人才、语言产品、语言应用、语言学术等需求大量增加。
《2018年度孔子学院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有548家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学堂,5665个教学点,遍布154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明确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应“了解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掌握相关中华才艺,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
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以中华才艺为传播媒介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与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同等重要。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
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吸收了创意写作培养创新意识的精华,以“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文科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探索“面向国际,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界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生真正能走上国际汉语教师岗位的人数有限。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e0b1d4e009581b6bd9ebe3.png)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试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4年10月目录一、《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介绍《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
考试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通过对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个标准能力的考查,评价考生是否具备国际汉语教师能力。
(一)考试对象《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主要面向海外孔子学院(课堂)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志愿者;同时面向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海内外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专业学习者。
(二)考试用途1.作为孔子学院(课堂)选拔和评价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重要参考标准;2.作为海内外学校、教育机构选聘和评价汉语教师的参考依据。
(三)报考条件1.遵纪守法,热爱国际汉语教育事业。
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应届本科毕业生)。
3.外国公民汉语水平相当于HSK6级。
4.中国公民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含)以上,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四)考试时间和报名考试每年定期举办。
汉语考试服务网公布考试时间,并提供报名、成绩查询等相关服务。
(五)考试内容和方式《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达到要求后,方可参加面试。
1.笔试笔试全部为客观题,分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三部分,全卷共150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5分钟(含5分钟考生填涂答题卡时间)。
笔试试题主要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
案例源于教学实际,形式多样,包括:教材中的课文、教学大纲和计划、教案和教学日志、课内外活动方案、学生作业和答卷、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调研报告、教师事迹、新闻报道等。
2.面试面试是对笔试达到要求的考生进行的考官小组面试。
面试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沟通交际、心理素质、教姿教态等基本职业素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模拟试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模拟试](https://img.taocdn.com/s3/m/32db47c610a6f524cdbf850a.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填空题1.( )年,清华大学成立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培训机构。
正确答案:19502.听说法强调通过反复的( )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为“句型法”或“结构法”。
正确答案:句型结构3.《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由五部分组成,包括“汉语教学基础”、( )、“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正确答案:“汉语教学方法”;“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4.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 ),又是一种( )。
正确答案: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5.(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正确答案:听说法解析:听说法的特点之一是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
6.字本位是对( )的回应。
正确答案:词本位7.很多欧美人学了很长时间的汉语,写信时仍不习惯把日期写在信后右下角签名的下面,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 )。
正确答案:文化差异解析:欧美人不习惯在右下角写日期,这主要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
8.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始人是( )。
正确答案:马斯洛9.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这种假说称为( )假说。
正确答案:关键期解析:关键期假说认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此时大脑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习得语言。
10.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 )。
正确答案:外语教学解析:考查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11.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
正确答案:语言习得机制(LAD)判断题12.在跨文化交流中,很多人倾向于认为对方也用与自己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这是跨文化交流难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cd8bb3a5e9856a57126082.png)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具体容模块一: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标准一:汉语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
标准1.1 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标准1.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1.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标准1.4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标准1.5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标准1.1 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1.汉语语音基本知识。
2.汉语词汇基本知识。
3.汉语语法基本知识。
4.汉字基本知识。
标准1.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能听懂在各种场合下的普通话或带有方音的普通话。
2.能对普通话话语进行识音辨调、语流切分。
3.能在较长的对话或讲话中获取所需信息及关键细节,并能跳听猜听、联想预测。
4.能整体理解所听容。
5.能领会说话人的真实话语意图和情感,并能听辨出言外之义。
标准1.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基本能力:1.能用较为纯正的普通话以正常语速进行口头交际。
2.了解影响口头交际的主要因素,并在实际交流中注意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
3.能准确、流利、清晰、简洁、符合逻辑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图,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说他人的看法。
4.能完成叙述、描述、解释、演讲和辩论等比较复杂的口头交际任务。
5.能对汉语拼音的难音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辨音和正音能力。
标准1.4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能读懂不同文体的现代汉语书面语材料。
2.能快速阅读不同文体的书面语材料,获取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3.能理解和掌握汉语各种文体的结构方式和特点,并能运用于阅读理解。
4.能掌握并运用阅读理解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能基本理解文言文和古典诗词。
标准1.5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基本能力:1.能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表达方式进行汉语书面语表达。
2.能理解影响书面表达的主要因素,并能在实际书面表达过程中注意这些因素。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0e9a1f80508763231121291.png)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试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4年10月目录一、《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介绍 (1)(一)考试对象 (1)(二)考试用途 (1)(三)报考条件 (1)(四)考试时间和报名 (1)(五)考试内容和方式 (2)(六)成绩与证书 (2)二、《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范围与结构 (3)(一)考试范围 (3)(二)考试结构 (6)三、考试样题 (7)(一)笔试 (7)(二)面试 (11)一、《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介绍《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
考试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通过对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个标准能力的考查,评价考生是否具备国际汉语教师能力。
(一)考试对象《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主要面向海外孔子学院(课堂)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志愿者;同时面向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海内外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专业学习者。
(二)考试用途1.作为孔子学院(课堂)选拔和评价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重要参考标准;2.作为海内外学校、教育机构选聘和评价汉语教师的参考依据。
(三)报考条件1.遵纪守法,热爱国际汉语教育事业。
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应届本科毕业生)。
3.外国公民汉语水平相当于HSK6级。
4.中国公民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含)以上,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四)考试时间和报名考试每年定期举办。
汉语考试服务网公布考试时间,并提供报名、成绩查询等相关服务。
(五)考试内容和方式《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达到要求后,方可参加面试。
1.笔试笔试全部为客观题,分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三部分,全卷共150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5分钟(含5分钟考生填涂答题卡时间)。
笔试试题主要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
案例源于教学实际,形式多样,包括:教材中的课文、教学大纲和计划、教案和教学日志、课内外活动方案、学生作业和答卷、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调研报告、教师事迹、新闻报道等。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手写等级汉字及其教学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手写等级汉字及其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55d04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4.png)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手写等级汉字及其教学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对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如何评定学生的汉语水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也是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
为了更好的推广中文教育,国家汉办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本报告旨在介绍这个标准的框架和教学研究成果。
一、标准框架《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主要包括六个层次。
从低到高分别是:HSK(一至六级)、口语水平等级考试(一至五级)、商务汉语考试(BEC)、汉语教师能力测试(TCSL)和少儿中文水平等级考试(YCT)。
其中,HSK是最著名的中文水平考试之一。
HSK考试共有六个等级,从HSK1(最低水平)到HSK6(最高水平)。
同时,口语水平等级考试和BEC也是能够检测学生的中文口语和商务汉语技能的重要考试。
此外,教师能力测试和少儿中文水平等级考试也分别能够检测教师的汉语教学和儿童的中文学习水平。
二、手写等级汉字研究在汉语教学中,书写汉字更能体现学生的汉语水平。
因此,近年来很多中文教师开始重视手写等级汉字的教学研究。
根据《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
在HSK考试中,每个等级需要掌握的汉字数量不同。
例如,HSK1需要掌握150个常用汉字,HSK2需要掌握300个常用汉字,以此类推。
手写等级汉字教学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习步骤:汉字的学习步骤一般为观察、跟写、默写。
首先,学生要观察、研究每个汉字的构造,理解字形、笔画和笔顺。
然后,跟着老师的示范开始操练写字,进行反复练习,直到能够写出清晰流畅的字体。
最后,通过默写来检测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2、学习方式:汉字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笔墨纸砚,也可以应用电子设备。
例如,学生可以用iPad等平板电脑上的书写软件进行练习。
这种方式可以纠正学生的字形、笔顺等不足之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
介绍国家汉办颁布的三个标准
![介绍国家汉办颁布的三个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f0063d97f1922791688e81e.png)
汉语能力总体描述
二级: 能基本理解与个人或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熟悉而简单的语言材料.能就常见话 题以较简单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介绍自己 或他人的基本情况,有时需要借肢体语言 或其他手段的帮助.
国际汉语课程分级目标描述
二级: 学习者能理解和掌握有关个人或日常 生活的基本语言材料.掌握基本句型,可 以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对事物做简单的描 述,以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语言交 流.开始培养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初 步学习简单的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资源 策略和跨学科策略.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 知识,具有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2007年12月 2007年12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目的:是为了适应各国汉语教学需要制订的,是 目的:是为了适应各国汉语教学需要制订的, 指导国际汉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国际汉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面向汉语作为 外语的学习者, 外语的学习者,对其运用汉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交 际的角度,从不同层面提供了五个级别的描述, 际的角度,从不同层面提供了五个级别的描述, 是衡量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依据. 是衡量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依据.可作为 制订汉语教学大纲, 制订汉语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测评汉语学习者 语言能力的参照标准. 语言能力的参照标准.Leabharlann 《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 标准》
(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要求教师了 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习者 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 (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 )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 试与评估" 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 材与辅助材料" 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及其运 用"四个标准.要求教师掌握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具备教 学组织和实施能力.
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
![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c6bf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4.png)
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
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是指对于学习中文的人员,根据其语言能力的不同,制定出的一套等级评估标准。
这套标准主要由中国国家汉办和国际汉语教师协会联合制定,并得到了全球各地中文教育机构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该标准主要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HSK一级、HSK二级、HSK三级、HSK四级、HSK五级、HSK六级。
其中,HSK一级是最基础的等级,HSK六级则是最高级别的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HSK等级考试外,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还包括了口语等级考试,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这些考试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评估自己的中文水平,还可以作为进入中国高校、申请奖学金、求职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在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各地中文教育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向全球推广中文教育、开设中文课程、举办中文考试等方式,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的广泛应用和认可。
总之,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是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的出现和推广,不仅有助于各国人民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文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中文教师参考条件
![国际中文教师参考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4ad0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b.png)
国际中文教师参考条件随着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才能胜任这一职业。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际中文教师参考条件。
1. 语言能力: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具备流利的中文口语和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知识和信息。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以便与非中文母语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2. 文化素养:国际中文教师应该对中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
3. 教学经验: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4. 专业知识: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对汉语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 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6. 爱心和耐心:国际中文教师需要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并具备较好的耐心和责任心,能够耐心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7. 团队合作能力:国际中文教师常常需要与其他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8. 学习能力:国际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9.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国际中文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和处理纠纷。
10. 独立思考能力: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和挑战。
国际中文教师是汉语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和能力,才能胜任这一职业。
这些条件和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教学经验、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爱心和耐心、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0918074431b90d6c85c72f.png)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框架标准1汉语教学基础 1.1具备汉语交际能力1.2具备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 1.3了解第二语言学习基本原理1.4熟悉第二语言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标准2汉语教学方法2.1掌握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2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了解汉外语言主要异同,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3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教学的特点、目标、原则与方法,并能进行有效的教学2.4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应用于教学标准3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3.1熟悉汉语教学标准和大纲,并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3.2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加工和利用教材与其它教学资源 3.3能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与活动 3.4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3.5能有效地组织课外活动3.6了解测试与评估的基本知识,能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测试与评估标准4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4.1了解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 4.2了解中国基本国情,能客观、准确地介绍中国 4.3具有跨文化意识 4.4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1具备教师职业道德 5.2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5.3具备教育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标准1汉语教学基础教师应具备符合职业需要的汉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语言分析能力;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和主要教学法。
标准内容描述l.1具备汉语交际能力1.1.1具有符合职业需要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交际能力1.1.2具有提高自身汉语水平的意识和能力2具备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1.2.1具备汉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1.2.2具备基本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分析能力3了解第二语言学习基本原理1.3.1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1.3.2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1.3.3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4熟悉第二语言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1.4.1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并具有将其与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1.4.2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标准2汉语教学方法教师应掌握汉语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具备基本的语言对比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评价标准及考试分析
![国际汉语教师评价标准及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81d8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3.png)
国际汉语教师评价标准及考试分析杨琳静; 李亚男; 张园; 王之岭【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7页(P69-75)【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 成绩分析培训建议【作者】杨琳静; 李亚男; 张园; 王之岭【作者单位】国家汉办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95一、引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使得国内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持续增长。
为建设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基于国际汉语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范管理的需要,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研究制定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作为选拔优秀师资、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孔子学院和课堂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有力工具。
因此,本文将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设立背景及内容、《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类型及结构进行逐一介绍,并通过分析和比较近几年来《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成绩,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体系提出建议。
二、《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研发背景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举行了揭牌仪式,随后伴随着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持续增长。
这一需求不仅表现在各国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也表现在对国际汉语教师各方面素质、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为孔子学院教师资格认证、教师培训以及学科体系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孔子学院总部通过大规模的课堂录音、录像、观察、访谈,用质化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开发出国际汉语教师的胜任力模型,于2007年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随后,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修订,并于2012年对外发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注]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借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借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05499151e79b896802267e.png)
9您 近 j 年来 . ( : 常 ;: 常 ) A不 B经 留心 世 界 其 他 国 家 的 国情 ? 1 . 近 三年 来 0您 ( 不 常 : : 常 ) 触 英 语 报 刊 杂 A: B经 接 志或 英 语 影 视 节 目?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就 上 述 问 题 全 选 A和B的教 师 比 例 竞 达 6 % , 有 2 %的教 师 最 后 两 题 都 选 了A 可 见 农 村 教 师 亟 需 7 还 6 提 高 自身 的 中外 文化 素 养 ,否 则 他 们 的 专 业 发 展 就不 可 能 持 续 。而 《 国际 汉 语 教 师 标 准 》 块 二 的 内容 对 农 村 英语 教师 提 模 高 自身 的文 化 素养 有 着 很 好 的 借鉴 意义 。 二 、 国 际 汉语 教 师 标 准》 块 二 关 于 文化 素 养 的标 准 《 模 为 了提 高 国 际汉 语 教 师 的专 业 素 质 和 教 学 水 平 , 养 、 培 培 训 一 大 批 合 格 的 汉语 教 师 ,国家 汉 办 组 织 于 2 o 年底 正式 推 07 出最 新 的 《 国际 汉 语 教 师标 准 》 以 下 简称 《 准》 。 标 准》 ( 标 )《 由5 个 模 块 组 成 , 块 二 包 括 “ 国文 化 和 中 外 文 化 比较 ” “ 文 模 中 与 跨 化 交 际 ” 部 分 。 其 具体 内容 如 下 : 两 标 准3: 国 文化 中 要 求 教 师 了解 和 掌握 中 国文 化 和 中 国 国情 方 面 的 基本 知 识 , 将 相 关 知 识 应 用 于 教 学 实践 , 发 学 习 者 对 中 国 文化 的 并 激 兴趣 , 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 , 使 了解 中 国文 化 的 丰 富 内 涵 和 中 国 的基 本 国情 。标 准3 五个 具 体 分 项 标 准 。分 别 要 求 教师 了 有 解 中 国 的历 史 、 学 思 想 与 宗 教 文 学 与 艺 术 、 哲 民俗 和 中 国 国情 的基 本 知 识 , 能 将 它们 运 用 于 教 学 中 。 并 标 准4 中外 文化 比较 与跨 文化 交 际 : 要 求 教 师 了解 中外 文化 的 主要 异 同 ,理 解 汉 学 与跨 文 化 交 际 的 主要 概 念 , 以及 文化 、 文 化 交 际对 语 言 教与 学 的影 响 , 跨 并 能 够 将 上 述理 论 、 识 应 用 于 教 学 实 践 。标 准 4 七 个具 体 知 有 分项 标 准 。要求 教 师 掌握 和具 有 中外 文 化 的 比较 , 界 宗 教 、 世 哲 学 、 大 时事 、 文 化 交 际 等 方 面 的知 识 和 运 用 能力 。 重 跨 可 见 . 做 一 个 合 格 的 国际 汉 语 教 师 。 须 对 中国 文 化 和 要 必 中外 文 化 的 异 同 有所 了解 和掌 握 ,并 顺 利 地 进 行 国际 交 往 与 文化 交 流 。 三 、 鉴 《 际 汉 语 教 师 标 准 》 高 农 村 中学 英 语 教 师 的 借 国 提
最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具体内容
![最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具体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9d119c86137ee06eff918e9.png)
国家汉办2007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表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汉语及外语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
专家进一步分析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本身有理性的认识;其次是中国文化;再次是汉语知识。
此外,还有技能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才艺等课程。
汉语老师还要在来华留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
2007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以来,国内外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给予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方面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为此,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国内外专家和教师对标准进行了修订,对原有标准框架进行了凝练,更加注重学科基础、专业意识和职业修养,增强了实用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形成了新标准。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由“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部分组成,构建了国际汉语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框架,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的教师标准体系。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在12日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对外发布了。
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借鉴了国外第二语言教师认证的有关标准和中国汉语教师的实际情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它与旧的标准有以下不同:一、目前,海外中低年龄段的汉语学习者人数增长较快。
而中小学生与成年人有十分不同的特点,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不同,进而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新《标准》中,“汉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部分,针对这一新情况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要求。
二、研究并参考了其他国家对于第二语言教师认证的有关标准,使新《标准》具有国际性和通用性。
这十分有利于汉语教师队伍的本土化建设。
有一种说法,全球“汉语热”带来全球“汉语教师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缺口在500万以上,单靠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如此庞大需求。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原文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b3fc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5.png)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第一节教师素养1. 具有良好的中文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流畅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具备扎实的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能够结合语言学理论进行教学实践。
3. 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中文教学的国际化。
第二节教学能力1. 能够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2. 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4. 能够进行有效的学生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
第三节课程开发与评估1.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等。
2. 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第四节专业发展与研究1. 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中文教学水平。
2. 能够积极参与中文教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并更新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3. 能够有组织地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中文教学的专业化和学科建设。
第五节师德师风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能够维护中文教育的声誉和形象,促进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对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能力规范,对于提高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中文教育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中文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和落实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中文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深入理解和贯彻,需要全面考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和榜样。
在教师素养方面,需要强调教师的领导能力和社交技能。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ad65e5f61fb7360b4c657f.png)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正式发布
[来源]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发表时间] 2012-12-12 17:24:21
2012年12月12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对外发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以下简称“新《标准》”)。
新《标准》是在2007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的,历时3年,上千名国内外专家、一线教师参与了新《标准》的修订。
2007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以来,国内外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给予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方面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为进一步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实际需要,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国内外专家和教师对《标准》进行了修订,对原有标准框架进行了凝练,突出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技能,更加注重学科基础、专业意识和职业修养,增强了实用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形成了新《标准》。
新《标准》由“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部分组成,构建了国际汉语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框架,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的教师标准体系。
新《标准》将成为孔子学院中外汉语教师选拔和培训、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的依据。
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1b9a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c.png)
自2004年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孔子学院的全球布局已经初步形成,截止2019年12月,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所孔子课堂[1]。
其中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8万多所各国大中小学、华文学校和语言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中文课程[2]。
孔子学院的职能之一即为发展国际中文教学做相关研究,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教师、教材和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三个环节,中文教师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石,截止2018年底,孔子学院已累计派出10.5万名中方院长、公派教师和中文志愿者,培养各国本土中文教师46万人次[3]。
本土中文教师的增加促进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自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文志愿者及公派教师的派遣方面受到极大影响,在海外孔子学院及各类别的中文教育机构中,本土中文教师成为海外中文教学中的主要师资力量,中国作为中文的母语国,不仅要成为教授中文和中华文化交流的课堂,也要成为培养本土中文教师的基地,只有培育大量的本土中文教师投身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才能突破国际中文教育中存在的师资瓶颈,解决制约海外孔子学院发展中师资不足的问题。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本土中文教师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海外本土中文教师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及主要议题。
一、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本土汉语教师研究的文献,采用高级搜索方式,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姚晓琳(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为了解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的研究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8-2021年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划分出研究的发展阶段并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了研究的主要议题和发展趋势。
根据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的研究中国别化特征明显,研究主要集中在本土中文教师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养目标。
国际汉语教师发展综述
![国际汉语教师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2fb16c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3.png)
国际汉语教师发展综述摘要:国际汉语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核心,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从早先年的全球汉语热,到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事业“被迫”转型,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对现有的国际汉语教师发展有关文献加以梳理,以总结其变化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发展;综述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文化交际也随之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并想要学习汉语。
汉语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在世界上的语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一席之地。
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已将汉语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当中。
中国也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孔子学院500多所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也有私立的华语学校和汉语课堂在世界各地开办,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兴未艾。
但从目前的国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现状来看,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无论实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其发展核心要素都是汉语国际教师,我们不仅要从数量上满足汉语国际推广所需,更要从质量上严格把控,更好地满足形势所求,高质量、高要求的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国际汉语教师。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李泉(《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探讨》,2012)指出就以往有关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和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对优秀汉语教师的特征认定,提出针对现阶段应从汉语教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角度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
2015年,国家汉办(现已改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颁布的修订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汉语教师知识和能力构成提出了政策要求。
《标准》“突出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础、专业意识和职业修养,也标志着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基于线上汉语教学的兴起,对汉语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际中文教育 等级标准
![国际中文教育 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3fe7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e.png)
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
国际中文教育的等级标准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一级到六级。
1. HSK一级:适用于初学者,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汉字和词语,初步掌握语音、词汇和基本句型。
2. HSK二级:适用于学习120个基本汉字和大约200个常用词汇的学习者,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和阅读。
3. HSK三级:适用于学习300个汉字和大约600个词汇的学习者,能够进行更加流利的口语表达和较为复杂的阅读。
4. HSK四级:适用于学习1200个汉字和大约2500个词汇的学习者,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口语交流和阅读理解。
5. HSK五级:适用于学习2500个汉字和大约5000个词汇的学习者,能够进行较为高级的口语交流和阅读理解。
6. HSK六级:适用于学习5000个汉字和大约10000个词汇的学习者,能够进行高级水平的口语交流和阅读理解,并理解更加复杂的文本。
除了以上等级,还有HSKK(新HSK口语考试)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等级,适用于测试学习者的口语能力。
这些等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是考察学习者汉语水平的重要指
标,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相应的考试来测试自己的中文水平,并且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等级的证书。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781b375fbfc77da369b182.png)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具体内容模块一: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标准一:汉语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
标准1。
1 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标准1。
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1.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标准1。
4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标准1。
5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标准1。
1 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1.汉语语音基本知识。
2.汉语词汇基本知识。
3.汉语语法基本知识。
4.汉字基本知识。
标准1。
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能听懂在各种场合下的普通话或带有方音的普通话。
2.能对普通话话语进行识音辨调、语流切分.3.能在较长的对话或讲话中获取所需信息及关键细节,并能跳听猜听、联想预测.4.能整体理解所听内容。
5.能领会说话人的真实话语意图和情感,并能听辨出言外之义。
标准1。
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基本能力:1.能用较为纯正的普通话以正常语速进行口头交际。
2.了解影响口头交际的主要因素,并在实际交流中注意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3.能准确、流利、清晰、简洁、符合逻辑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图,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说他人的看法.4.能完成叙述、描述、解释、演讲和辩论等比较复杂的口头交际任务。
5.能对汉语拼音的难音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辨音和正音能力。
标准1.4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能读懂不同文体的现代汉语书面语材料。
2.能快速阅读不同文体的书面语材料,获取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3.能理解和掌握汉语各种文体的结构方式和特点,并能运用于阅读理解.4.能掌握并运用阅读理解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能基本理解文言文和古典诗词。
标准1。
5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基本能力:1.能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表达方式进行汉语书面语表达。
2.能理解影响书面表达的主要因素,并能在实际书面表达过程中注意这些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具体内容模块一: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标准一:汉语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
标准1.1 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标准1.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1.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标准1.4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标准1.5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标准1.1 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1.汉语语音基本知识。
2.汉语词汇基本知识。
3.汉语语法基本知识。
4.汉字基本知识。
标准1.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能听懂在各种场合下的普通话或带有方音的普通话。
2.能对普通话话语进行识音辨调、语流切分。
3.能在较长的对话或讲话中获取所需信息及关键细节,并能跳听猜听、联想预测。
4.能整体理解所听内容。
5.能领会说话人的真实话语意图和情感,并能听辨出言外之义。
标准1.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基本能力:1.能用较为纯正的普通话以正常语速进行口头交际。
2.了解影响口头交际的主要因素,并在实际交流中注意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
3.能准确、流利、清晰、简洁、符合逻辑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图,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说他人的看法。
4.能完成叙述、描述、解释、演讲和辩论等比较复杂的口头交际任务。
5.能对汉语拼音的难音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辨音和正音能力。
标准1.4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能读懂不同文体的现代汉语书面语材料。
2.能快速阅读不同文体的书面语材料,获取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3.能理解和掌握汉语各种文体的结构方式和特点,并能运用于阅读理解。
4.能掌握并运用阅读理解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能基本理解文言文和古典诗词。
标准1.5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基本能力:1.能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表达方式进行汉语书面语表达。
2.能理解影响书面表达的主要因素,并能在实际书面表达过程中注意这些因素。
3.熟悉各种应用文体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在进行书面语表达时规范使用。
4.能清楚、准确、合乎逻辑地进行书面语表达,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准二:外语知识与技能教师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外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进行交流。
标准2.1 教师应掌握一门外语的基本知识。
标准2.2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2.3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标准2.4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
标准2.5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标准2.1教师应掌握外语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1.外语语音和语调的基本知识。
2.外语语法的基本知识。
3.外语词汇的基本知识。
4.外语语篇的基本知识。
标准2.2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听力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外语听力能力应能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要求。
2.外语听力能力能满足国外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交往的需要。
3.外语听力能力能满足开展日常工作的需要。
4.外语听力能力能达到通过媒体获取相关信息的水平。
标准2.3教师应具备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基本能力:1.外语口语能力应符合日常教学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课堂用语,能用外语辅助教学。
2.外语口语能力能满足国外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交往的需要,能用外语就日常话题进行交谈。
3.外语口语能力能满足开展日常工作的需要。
4.能就所熟悉的话题在正式场合用外语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5.能在外语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标准2.4 教师应具备外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1.能读懂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常见的应用文体材料。
2.能读懂报纸、杂志上的一般性文章,并掌握中心意思,理解重要信息和有关细节。
3.能大致读懂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及相关学术刊物上的文章。
4.能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查询所需信息。
标准2.5 教师应具备外语书面表达能力。
基本能力:1.外语书面表达能力应能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要求。
2.能用外语完成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需要的一般性写作任务,能书写便条、通知、书信等应用文。
3.能描写和叙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事件经过,进行有效的书面交流。
4.能完成说明和论证等类型的写作,结构合理,语句通顺。
模块二:文化与交际标准三:中国文化教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
标准3.1 教师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2 教师应了解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3 教师应了解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4 教师应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5 教师应了解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1 教师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基本概念范畴: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及朝代沿革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中国重要历史人物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重要历史文物中国主要文化遗产基本能力:1.能将中国历史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恰当地结合起来,并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有选择地讲授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2.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个人情况及语言程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介绍中国历史文化。
3.应具有比较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介绍和讲授。
4.能讲解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文化遗产。
5.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所涉历史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培养学习者进一步自主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能力。
标准3.2 教师应了解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基本概念范畴:儒学中国佛教道家和道教先秦诸子哲学宋明理学中国宗教现状的基本情况基本能力:1.应具有相关的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客观地介绍和讲授。
2.能深入浅出地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有关的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常识。
3.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学习者的文化宗教背景及语言程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4.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有关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5.能掌握中国主要哲学思想、宗教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的联系。
6.能了解并介绍中国宗教现状的基本情况。
标准3.3教师应了解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基本概念范畴:1.中国古代文学2.中国现代文学3.中国当代文学4.中国书法、绘画艺术5.中国影视、戏曲、曲艺艺术6.中国音乐艺术7.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基本能力:1.应具有较丰富的中国文学与艺术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介绍和讲授。
2.能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
3.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及个人爱好选择多种的、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4.能将自己的才艺应用到教学中。
5.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并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有关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标准3.4 教师应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基本概念范畴:1.传统节日2.饮食文化3.服饰文化4.民间工艺5.婚丧礼俗6.习俗与禁忌7.地域民俗基本能力:1.能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并准确、客观地加以介绍。
2.能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识,并举例说明。
3.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学习者的背景、语言水平选择民俗文化材料并以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介绍讲解。
4.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所涉及的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
标准3.5教师应了解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基本概念范畴:1.中国的民族2.中国的地理3.中国的政治体制4.中国的经济改革5.中国的教育概况6.中国的社会与环境基本能力:1.了解和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情况,具备比较全面的中国国情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加以介绍。
2.能将中国国情知识与汉语言教学恰当地结合起来。
3.能根据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学习者的背景、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
4.能妥善处理涉及中国国情方面的敏感性话题。
标准四: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学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准4.1 教师应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及历史。
标准4.2 教师应了解中外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的主要异同。
标准4.3 教师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派别与世界主要哲学思想流派。
标准4.4 教师应具有汉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外汉学研究的概况,并能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
标准4.5 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的重大时事,并能恰当地应用于教学。
标准4.6 教师应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
标准4.7 教师应了解语用学知识,并将有关知识应用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中。
标准4.1 教师应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及历史。
基本概念范畴:1.文明与文化2.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分类3.世界文明发展的主要进程和重大事件4.世界文明的起源5.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6.世界重要文化遗产7.国外重要节日基本能力:1.应了解世界文明的基本知识并能在教学中适当加以介绍。
2.应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并能联系中国文明的发展进行比较,适当运用于教学。
3.应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及文化的分类,能在教学中体现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应了解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历史时期、事件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并能在讲授中国文化时加以比较。
5.应了解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外国的主要节日,并能与中国的相关文化遗产和主要节日进行比较。
标准4.2 教师应了解中外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的主要异同。
基本概念范畴:1.政治体制的类型2.中外政治体制的异同3.中外法律体系的特点、主要内涵基本能力:1.应了解各种政治体制的特征、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尤其是教师任教国的政治体制。
2.应了解各种不同的法律体系尤其是任教国的法律体系。
3.应了解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在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方面的异同,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
标准4.3 教师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派别与主要哲学思想。
基本概念范畴:1.世界主要宗教及其重要人物2.世界主要宗教的教义、信仰与神话3.世界主要宗教的礼仪、节日与圣地4.世界著名宗教古迹与建筑5.世界主要哲学派别及代表人物6.东西方哲学的主要异同基本能力:1.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和主要哲学思想的基本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体现。
2.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礼仪、节日等,理解与尊重各种宗教习俗,并能适当运用于教学与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