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3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周宁一中郑正宝 355400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标准解析: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地理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而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新生,他们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其认知水平处于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天文知识,但空间想像能力差,对于天体位置、运动等天文知识的理解有难度。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量运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教具,学具,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理论这一认知规律,逐步归纳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四季的形成原因。同时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及新课标中“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学具。通过完成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太阳直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学具的活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四季的形成和划分,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2)激发学生探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四季的形成和划分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四季的形成和划

分。

难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卡纸一张(50cm×50cm)、直尺、圆规、剪刀、图钉、蓝色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蓝色有机玻璃)一张(30cm×15cm)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

问题1:图1中寒暑假早起床的时间分别是几点?

问题2:图2中南北半球的圣诞老人的服装有什么差别?

问题3:图3中为什么两个不同纬度的小朋友正午的影子会不一样?同一地点同样是正午,冬夏小朋友的影子会一样吗?

问题4:图4南极极昼图中,南极的太阳为什么一直挂在天空中?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图片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可观察的现象设置为情景,并设疑。这样可以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回答]﹒﹒﹒

[转折]以上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解开疑团了。

[多媒体课件(地球公转)]注意观察地轴的指向;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公转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提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怎样?怎样表示?

[多媒体课件(黄赤交角)]地球绕自转轴自转产生什么平面?地球绕日公转产生什么平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产生赤道平面,公转产生黄道平面。

[教师归纳]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二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34′的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板书]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1、黄赤交角的形成

[课件演示,提示学生注意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运动的变化]

[学生讨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又有什么变化?如果黄赤交角为45°,太阳直射点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讨论题的课件,并纠正学生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基础。为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做准备。]

[课堂练习]布置学生看第19页第二段和第20页第一段,完成练习:在左下图ABCD处分别填二分二至及日期,并在右图中绘制出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及时间。

23°26′N

23°26′S

[设计意图:巩固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

[板书]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具制作](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完成)步骤:

1、把卡纸剪出一块30cm×20cm的纸片,在正中画一条竖线。

2、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15cm的圆,并用剪刀剪下。在圆上过圆心用粗线画出地

轴,用细线画出赤道,用虚线画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并标上经纬度。

3、用图钉把圆固定在卡纸正中上,并在右侧画平行的箭头表示太阳光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