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问题: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学习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习问题包括厌学、考试焦虑、成绩压力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 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人际关系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面临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相处问题,如孤独、被排挤、冲突等。
3.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在青春期开始探索自我认同,这可能导致自我认同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等。
4. 情绪问题: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也可能成为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5. 行为问题:一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中学生缓解和解决。
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中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便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中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1]
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生), 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
常见情绪障碍 1、焦虑障碍 2、强迫障碍 3、学校恐怖症 4、抑郁性障碍 5、癔病 6、青春挫折综合症(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
为表现形式)
识别界限
1、无法用智力、感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解释的学习能力失调。 2、无法与同伴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情况下或现实情境消失后,继续表现出不当的情绪。 4、持续地、长时间地(不是几天)表现出苦闷、沮丧的情绪。 5、衍生出与个人或学校问题有关的躯体病症,对学习和生活 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⑹网络迷恋行为 ⑺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⑻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 ⑼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⑽逆反行为
“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 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的、 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架、 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
中学生的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对这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应如何识别并加以 初步的干预和辅导呢?
一、学习障碍
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 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 所引起的。
行为障碍是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 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 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 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 “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 等)。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初中生这个阶段往往是一个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
由于身心发育的不稳定以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种种影响,初中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自卑等。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们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方法,以便帮助初中生们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和疏导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心理问题的表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可能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情绪波动剧烈:初中生在这一阶段情绪容易波动,有时会由喜悦转为悲伤,或者由愤怒转为消沉。
2.压力过大:对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会让初中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
3.自尊心不足:由于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较差,初中生往往容易感到自卑,缺乏自信。
4.人际关系问题:初中生受到同伴、教师、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容易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如过分依赖、缺乏信任等。
心理问题的成因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荷尔蒙水平波动较大,导致情绪波动较为剧烈。
2.学业压力:升学压力、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压力可能让初中生感到沉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同伴关系、家庭矛盾等因素也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4.自身性格特点: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也会导致初中生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比如内向、外向、自信等差异。
心理问题的疏导针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疏导:1.倾听和支持:重要的是倾听初中生的心声,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心和尊重。
2.鼓励积极心态:引导初中生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培养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家长和老师可以协助初中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轻学业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4.培养自信和独立性:激励初中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5.寻求专业帮助:当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讨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以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
一、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容易出现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常表现出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症状。
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逃避学习,甚至出现自残或抑郁的情绪。
二、情绪波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的高涨和低落,对同样的事情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有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暴躁、易怒、情绪低落等情况。
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三、社交问题中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社交问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些中学生可能会面临着孤独感、自卑感和适应困难等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会被同伴排挤或欺凌,导致他们对社交关系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四、自我认同困惑青春期是中学生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时期。
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中学生可能会面临着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
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历身体形象不满、性别认同问题、文化冲突等困扰。
这种困惑可能导致中学生产生自卑感和自我评价不足的情绪。
五、焦虑和抑郁中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常见的表现之一。
焦虑和抑郁可能会导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等问题。
六、压力释放不良某些中学生可能会采取不良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沉迷游戏、滥用药物等。
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及早干预和引导。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
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中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其辅导课件
激发内在动机
通过写日记、参与团体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和情绪,增强 自我认知。
关注学生兴趣点,将学习内容与兴趣 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 自主性。
设定目标与计划
指导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 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律意识和时 间管理能力。
加强情绪管理,提高抗压能力
教授情绪调节技巧
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2
通过师生互动、信任建立等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
生提供情感支持。
拓展社交圈子
0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广泛
的人际网络。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成功案例分享及启示
案例一
小明的学习焦虑问题。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的耐心倾听和积极引导,小明逐渐找到了合适的 学习方法,缓解了学习压力,提高了自信心。该案例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状 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心和攀比心理。
媒体影响
网络、电视等媒体中的暴力、 色情等不良信息可能对孩子的 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变迁
社会快速变迁可能导致孩子面 临更多的适应压力和心理困扰 。
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 为规范冲突可能使孩子感到困
惑和无所适从。
04 辅导策略与方法探讨
提升自我认知,培养自律能力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学习方法不当
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 难以提高。
考试焦虑
对考试产生过度紧张和焦 虑,影响考试发挥和正常 学习生活。
社交方面行为问题
社交障碍
难以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缺乏社交技巧,导致孤独 感和被排斥感。
攻击性行为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
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
随着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整体环境的变革,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多, 中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多种多样。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
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现象突出。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
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
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他们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产生“你要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等具体表现,有时与家长敌对、与人抬杠,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
2.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造成学生心情压抑。
学校中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
有些学生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生中尤为突出。
一旦成绩不好,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出现。
中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中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包括人际交流障碍、品性障碍、行为障碍、心理障碍等。
1.人际交流障碍:表现为与老师或者是同学的交流减少,甚至是不愿交流,多单独行动,不与同学合群。
2.品性障碍:患者会有习惯性的撒谎与偷拿东西等行为。
3.行为障碍:表现为多动症或抽动症等,患者会不由自主的运动,有时可以控制,有时无法控制。
4.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和抑郁,焦虑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抑郁有心情低落,对周围的人或者事失去兴趣。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与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引导患者,避免疾病的加重,必要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
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个性的发展。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因为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动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
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所以,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
但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和成人感与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着很大的差别,各个方面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矛盾的状态之中。
强烈的活动需要与水平发展不同步的矛盾中学生显得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参加各种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但他们相对应的水平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
两者互不适合的矛盾如果适度,会促动学生水平的发展,否则会出现各种消极后果。
例如,有的学生若对自己的水平估计过高而导致活动失败,就很轻易产生挫折感,从自信甚至是自负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交往性与心理闭锁性的矛盾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交往需要很强烈,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协助和理解。
但是随着内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强以及个性的明朗化,他们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心理闭锁性,即不愿将自己的秘密、体验轻易告诉别人,从而构成交往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通常是寻找朋友或者记日记。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其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其对策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六种表现状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厌学心理、考试焦虑、早恋问题等。
(一)自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萎摩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
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并不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上永不消散的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
对于这类学生要多激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小赵是我班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同学,他成绩上游,中等智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他去和同学玩,他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
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毛某闲谈,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毛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毛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
初中学生存在的8种问题
初中学生存在的8种问题1. 学习问题学习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学习压力大、时间管理不当、学习方法不当等。
初中学生常常因为这些原因而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2. 心理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心理问题,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
3. 身体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会遇到身体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营养不良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治疗。
4. 社交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会遇到社交问题,如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社交焦虑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
5.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可能会影响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
6. 网络问题网络问题是指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遇到的问题,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7. 行为问题初中学生的行为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8. 情绪问题初中学生的情绪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治疗。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
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2、压力较大。
家长盲目攀比,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
如请家教、上补习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还有家长期望值过高,做出偏激行为,如考不好就训斥,甚至打骂,缺少关爱等,又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3、叛逆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正确认识,他们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能及时预见和引导中学生远离叛逆心理。
最后,学校没能及时针对中学生展开心理知识普及和教育,没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
4、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能会有不怀好意的中伤他人,经常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1:有些中学生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遭到了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讥笑,那么这一次成绩就能够带给中学生很大的自卑心,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或者觉得自己很失败。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定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失败,并且要明白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失败的时候。
方法2: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的外出散散心,比如去你想去的地方度度假,如果没有那个条件的话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到就近的地方去,比如去大自然中散散步或者慢跑,或者是每天到一个优美一些的环境中坐一坐。
这些行为都能够缓解你的心理压力,且这属于一种有氧运动,对你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方法3:学生年龄小,处事不深,想法幼稚,但不代表他们的想法有错,不代表他们的呐喊无用,当初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家长对他们想法的无视与不尊重,那他们内心的窗户就会慢慢关上,产生叛逆心理。
所以,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陪伴和爱,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与表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 围,促进孩子的心 理健康发展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 求,及时沟通与疏 导
培养孩子的自我调 节能力,学会应对 压力和挫折
关注孩子的社交关 系,鼓励他们积极 参与集体活动
学校心理辅导的作用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学生面对压力和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兴趣下降,缺乏动力
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焦虑和 恐惧
学习成绩下降,自信心受挫
人际关系紧张
缺乏沟通:不愿与他人交流,难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不敢在 公共场合发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焦虑、抑郁等
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自我封闭,难以融入 集体
预防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
家庭支持:家长 应关注孩子的心 理健康,提供情 感支持和帮助
学校支持:学校 应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提供心理 咨询和辅导服务
社区支持:社区 应开展心理健康 宣传活动,提供 心理咨询和辅导 服务
焦虑抑郁
添加标题
情绪低落:长时间感 到悲伤、无助、绝望
添加标题
兴趣减退:对以往感 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添加标题
睡眠障碍:失眠、早 醒、多梦等
添加标题
食欲变化:食欲不振 或暴饮暴食
添加标题
疲劳乏力:感到身体 疲劳,难以集中注意 力
添加标题
自我:避免与人 交往,不愿参加集体 活动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主要表现在厌学、学习压力过大和考试焦虑上。
1、厌学问题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简单的说,厌学就是讨厌学习。
厌学者往往对学习伴有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在课堂中表现出不认真听课、打瞌睡、看小说或做自己的事情,对老师的提醒阳奉阴违,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也不愿主动学习,有的甚至会选择逃学或旷课等。
厌学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学习速度下降,学习质量不高。
一般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差,不自信。
这也导致他们对学习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偏差,他们往往以学习无用为借口逃避学习。
2、学习压力过大有调查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压力,初中生群体中55.5% 感到有学习压力。
近年来,因承受不住来自学习的各方面压力,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件频现报端。
因此,中学生学习压力问题日益成为了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学生学习压力最主要是来源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尤其是我国的父母总拿孩子与他人比较,且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孩子成绩不好就会给予责骂或训斥等,这些让学生倍感压力。
还有同学间竞争激烈,学生自身学习计划和时间难以分配,奋斗目标较高或学习动力不足等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
而且,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求职场上学历至上等也让学生产生自我的过度危机感与忧虑感。
很多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而表现出一定的躯体反应,如视力不断下降、时常感到身体乏力、头昏、头痛、胃口不舒服等,有的可能会入睡难、易醒、失眠等。
3、考试焦虑焦虑是指自尊心受到威胁或预计可能受到威胁所产生的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避免,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个体保持较高的心理兴奋度,促使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问题上,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情感。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集中、听不进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继续学习,产生焦虑;有些学生害怕或回避上学,或产生恐惧反应,或处于抑郁状态;一些学生有矛盾的想法和愤怒的反应,使他们易怒和依赖。
2.行为。
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都存在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力抑制。
以前学习能力很好,成绩也不错。
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导致学习困难,上课记不了笔记,记忆力差,不会写作文,不会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无法继续做一件事,无缘无故停下作业或看书,摆弄小物件或漫无目的发呆。
第二,社交退缩。
与同学交流少了,学习生活活动少了,体育课不愿意说话,不愿意运动,成了同学活动的旁观者,脱离了同伴群体。
第三,品行混乱。
违反适龄社会规范和准则的行为,如逃学、打架、说谎、偷窃、吸烟、离家出走等都有可能发生。
也有一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迷于电子游戏,不遵守纪律和骚扰他人。
第四,行为退步。
表现得像个孩子,学习没有目标,活动没有计划,喜欢小孩子的游戏,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因为不能和同学一起玩,一起说话。
3.生理功能。
表现为头晕、脑胀、入睡困难、腰酸、心悸、乏力等。
,但是体检没有具体的身体问题。
心理学消除紧张的妙招1、保持充足的睡眠。
2、每天花15~20分钟静坐、深呼吸和冥想宁静画面。
3、练习太极拳或瑜伽。
4、学一种新的业余爱好。
5.发脾气前先数到10,会缓解压力。
6.不要通过喝酒、抽烟、喝咖啡、吃吃喝喝来消除紧张情绪,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7.避免让你不开心的情况和你讨厌的人。
高三学生心理疏导方法1.自我调节:高三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之余,适当运动,听歌,和朋友聚会等活动。
不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应该放松一下。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总之,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家长和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中学生也应学会适应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巨大压力,如考试、作业等。对策是建立良好的学 习习惯,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拖延,寻求帮助和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
2.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的阶段,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的影响而产生自我 价值感不足的问题。对策是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与积极正向题及其对策简析
3. 情绪波动: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对 策是学会情绪管理,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写日记等,同时与家人和老师 保持沟通。
4. 社交困难:中学生在社交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羞怯、孤独等。对策是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主动结交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
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篇1(1)情绪方面。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
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
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第二,社会性退缩。
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
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
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
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情绪、生理方面。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我们只做参谋青春期,对孩子的人格取向、心理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他们想的事情多了,头脑复杂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出现叛逆思想。
作为父母,要怎么去引导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呢?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对孩子越来越看不惯了:不讲文明礼貌,个性张狂随意、一味装酷扮靓、经常荒疏学业等等,结果除了满肚子恨铁不成钢的不满,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郁闷。
中学生的15种常见行为和心理
中学生的15种常见行为和心理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学习和生活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初中的变化,可能会对孩子学习造成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和了解中学生的这些常见行为和心理:1.开始变得成熟这种主要的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和大人一样的尊重。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他们经常会表现多种心里的冲突,并且感觉不被尊重。
2.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在对老师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他们对自己的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有时候他们希望自己是独立的,并且会寻找更多掩饰自己的缺点。
3.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他们不仅可以感觉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开始进入到对自己定位的一个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孩子这个时期开始进入了青春期,开始对于自己的性别意识有很大的判断,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正是因为孩子开始认识自我,他们开始知道自己已经长大,应该学会独立的管理自己。
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很容易出现反抗的情况。
这个时候孩子们容易开始有了性别的意识,对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异性开始有了兴趣,并且希望可以更多的接触异性,有些会产生早恋的行为。
7.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学习目标1、认识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
2、思考分析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
3、对照反省,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健康状况。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几个方面。
下面具体列举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1、过分敏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已的荣誉。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2、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表现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以“顶牛”“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已的高明、非凡。
产生这种逆反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度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已当成小孩。
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
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
过分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可能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
3、嫉妒: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已强时( 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惭、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一方面自以为是,逞强好胜,一方面又不愿积极努力,就可能嫉妒打击他人。
4、耽于幻想: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希望和挫折交替,就可能走向幻想。
多表现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耽于幻想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忧郁和失望。
5、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已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6、孤僻:有些青少年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已,不接纳自已。
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先天的性格、儿时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的挫折遭遇,都可能是孤僻的成因。
严重者甚至由孤僻而阴暗,靠偷窃等不正当行为满足自己。
7、心胸狭窄:有些学生很难听进逆耳之声,尤其是来自老师及同学的批评性意见,更是难以容忍,时时刻刻如好斗的公鸡,对同学们的批评是出口就骂,动手就打,对老师的批评轻则横眉冷对,一声不吭,重则拳脚相向,还有学生“眼里揉不进沙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博大胸怀。
8、焦虑烦躁:或许与天生胆汁质的性格有关,或许与后天的生活环境相联,此类同学很少“安分守已”,时刻如热锅蚂蚁,不知所以,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其中最典型的是考试焦虑,对考试的紧张烦躁,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障碍。
9、无所谓心态:此类同学庸庸碌碌,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一顿吃饱全天醉,红尘看破如止水。
成绩平平,无所谓,“不学数理化,还不照样闯天下?”上课迟到,无所谓,“一声报告位上坐,我比逃学强许多。
”纪律处分无所谓,“不伤皮毛不掉泪,就算开除又昨的?”。
10、厌学行为:意志薄弱,无法面对繁重的学习,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如网络、玩伴、一些读书无用的现象等,渐渐无心学习,只想逃离学校。
11、沉迷网络: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不少学生完全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学习对父母老师同学完全漠视,不在家里上网就通宵泡网吧,在学校也是手机游戏不离手,戒除网瘾难上加难。
12、早恋:到了青春期,有的中学生过于沉溺在对异性的好奇和好感之中,无法转移注意力,陷于兴奋或痛苦中不能自拔。
青春期的萌动,家庭温暖的缺乏,学业的沉闷繁重,网络等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都可能让中学生陷入早恋。
13、部分独生子女问题:常言道“独子难教,独柴难烧”,因为他们“独”,父母和其他长辈就容易将他们放在“独特”的地位,“就这一个孩子,还不由着他点儿”,可是一点一点的积累,长大就不可收拾。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说过:“可以完全肯定的说,教育独生子女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得多……家中只有一个孩子,他会立刻成为家庭的中心,父母的关注完全集中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往往超出了有益的范围……,独生子女最容易习惯于他占有了特殊的地位,变成家庭的真正暴君。
为父母的不容易把握自己的爱和关注,有意无意地把孩子教育成利已主义者。
”二、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案例分析1、考试焦虑在“中学阶段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的调查中,有78%的学生写有“害怕考试”。
这种怕考试和在考试中怯场的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
考试焦虑的主要特点是在考试前后或考试中,经常出现情绪高度紧张、全身恐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焦虑的情绪,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原来复习过的知识考试时回忆不起来。
严重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手指哆嗦、睡不好、吃不好,腹泻等症状。
案例一:某女同学,平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正如该她自己述说的:“进入高中,情况比初中发生了变化,学业负担重了,学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
考试的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
这对我的学习和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有时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没办法。
”案例二:某男生,上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
考入高中,他刚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
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
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
后来多次考试,多次受打击。
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
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
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上述两个案例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当事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一心期望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二是当事学生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均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例如,案例中的学生“觉得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心上,久久不能搬去。
”考试极度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等。
在考前胡思乱想、焦虑不安。
考场上手指颤抖,思维受阻等。
2、网瘾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网民中,大、中、小学生约占70%,其中未成人约有20%。
在被调查学生中,曾光顾网吧的占46%,热衷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5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
不正确的上网方式,尤其是沉迷网络,上网成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
网瘾的主要特点是陷入虚拟世界,漠视现实世界,给心理带来诸多扭曲和障碍。
案例一:阿军是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他在作文中提到,班内40%以上的同学都上网,没有上过网的同学就会被讥笑为“落伍”。
同学们上网除了玩游戏、聊天,几乎没其它事可做。
许多学生下课,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网吧过瘾,有的甚至逃课去打游戏。
阿军觉得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落伍了。
案例二:某中学有一个学生,曾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省一等奖,后来因为沉弱于电脑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父母为让他避开游戏,把他转到其它学校,期望寄宿制的封闭学校能把孩子和电脑游戏隔开。
学校在其上学时还能管住,放假回家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往网吧里钻,甚至通宵不归。
最后,他不得不退学,非常可惜。
案例一反映了一个不沉迷网络的学生对别人普遍沉迷网络的现象的困惑,可见在一个大环境中,网络的不利影响之广。
案例二则是一个深受网害的典型例子,它使一个优秀学生无心学习,与父母关系紧张,走向退学的迷惘之路。
3、逆反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需要正确地疏导和调节。
如果走向极端,将可能产生一些病态的心理和行为。
案例:王某,男,16岁,高二学生。
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凶狠的样子,多次和老师顶嘴并扬言威胁。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和看法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教育。
三、作业和讨论1、勇敢地反省解剖自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自我,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更阳光。
你觉得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一些什么偏差?请写出来,与父母或老师交流。
2、在你的学校,你的身边,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现象。
如盲目攀比啦,逃学上网啦,早恋啦……请观察这些现象,讨论其成因和危害性。
【阅读材料】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矫正心理和行为偏差,走向阳光学习目标1、认知积极健康的心态,矫正偏差。
2、学习体会矫正心理和行为偏差的方法。
一、矫正心理和行为偏差的方法矫正心理和行为偏差,应该以自我为主体,家长和老师给予帮助配合,共同努力。
首先,从中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