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评价案例
教学评估与反馈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与反馈案例分析在教育领域,教学评估与反馈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估,教师能够了解自身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教学评估与反馈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案例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估在一所普通中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
为了评估教学效果,学校组织了听课小组,对该教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
通过观察发现,该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然而,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此外,由于课堂节奏较快,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反馈环节,听课小组与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提问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教师虚心接受了反馈,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了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数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案例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在某大学的英语课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
为了评估教学效果,学校采用了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表示满意,但认为课程作业量较大,且缺乏针对性的辅导。
教师自评中,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做得较好,但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方面还有待加强。
同行评价则指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上较为准确,但在课堂管理和学生激励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针对这些评估结果,学校组织了教学研讨会,教师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的语文课堂为例,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案例。
二、案例描述1.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2.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师评,评价内容包括:课文理解、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面。
(4)总结反思教师针对评价结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过程1. 教学环节(1)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更具针对性。
2. 评价环节(1)自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我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
(2)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师评: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总结反思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实践效果1. 学生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2)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方面(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2)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嘿,咱就来说说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改革的那些超棒的案例吧!你看啊,比如说有个学校,他们搞了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老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课,而是像个大朋友一样和学生们互动起来!哇塞,这多新鲜啊!学生们也觉得特别好玩,学习积极性那是蹭蹭往上涨。
再讲一个例子哈,有个班级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嘿,这可就像一场刺激的比赛!每个小组都鼓足了劲,互相帮助、互相竞争。
这效果,那可真是立竿见影啊!以前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变得积极起来了,这不是很好嘛!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改革超赞吗?
还有啊,有的学校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不再只是看分数,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啥的。
就像选美比赛,不只是看脸蛋,还要看气质、才华呢!这让很多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有了展示的舞台,多好呀!你想想看,如果只看分数,那些有其他闪光点的学生不就被埋没了嘛!
这些优秀案例真的是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啊!它们就像一束束光照进了原本有些枯燥的教学世界,让一切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改革真的太重要啦!它能让学生们更开心地学习,让老师们更有激情地教
学。
这样的改革,我们都应该大力支持,让它在更多的地方开花结果,不是吗?。
教育评价案例 一等奖
教育评价案例一等奖案例一:学生成绩评价某中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除了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等方面。
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给出一个全面的评价等级,以便家长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案例二:教师绩效评价某中学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将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因素。
学校会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对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估等方式,综合评价教师的绩效。
评价结果将成为教师晋升、聘用、奖惩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案例三:学生自评与互评某高中班级开展了学生自评与互评活动。
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末都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选择两名同学进行互评。
自评和互评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案例四:幼儿园幼儿评价某幼儿园通过观察、记录、记录孩子的表现和行为,进行幼儿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
评价结果将向家长反馈,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并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
案例五:大学课程评价某大学开展了对课程的教学评价。
学生将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
评价结果将为学校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六:职业教育学生评价某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校会通过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潜力。
案例七: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某地区的教育部门通过定期进行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来监督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
评价内容包括学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案例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案例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将教学、学习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下面是一个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案例。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初中生,目前正在学习数学。
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基础较弱,老师决定采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准备:老师根据小明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设计了一套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了重点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要知识点。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课前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4. 教师通过提问、辅导和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困惑,澄清误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师使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平时作业、小组讨论、个人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价反馈:1.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2. 学生通过评价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绩,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还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向学生传递评价结果和建议,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潜力。
总结与改进:教学结束后,教师进行了总结与改进。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小明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激发。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与评价_教案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与评价本文是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与评价,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生字卡片和课件。
2、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葫芦的资料,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评析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课件显示画面):图上画了什么?2、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认熟生字。
1、师(出示“葫芦”):老师这儿有6个“葫芦”,每个“葫芦”后面都藏着一个字宝宝。
嘘,字宝宝在说话呢!噢,原来它们在说:谁认识我们,我们就和谁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请举手。
2、学生拿到“葫芦”后读出“葫芦”后面的生字。
师:不错,声音都很响亮。
你们能替字宝宝作个自我介绍吗?学生a:我叫“葫,hú”,请大家跟我读一读。
[(芦、藤、哇、盯、邻)](其他学生举起自制的生字卡片逐个跟读)4、师:字宝宝说:谢谢你们这些识字大王,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现在,字宝宝要摘掉帽子了,睁大眼睛看清楚,还认识吗?(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5、师: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
你们能把字宝宝安全地送回家吗?三、自读为主,读通课文。
1、学生借读拼音读课文,画一画难读的字词,同桌互帮互学。
2、班上交流:你觉得哪些字词难以读准?3、师:你们会读课文了吗?我们四个组每组读一段课文,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分组赛读)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㈠.学习第一段1、师:读得真棒!真是读书小能手。
大家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那就看看自己读懂了吗?请小朋友们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解决。
(生默读第一段)2、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请用最清楚的语言,告诉你的同学行吗?生:老师,我知道了这个人种的葫芦长得很好。
教学评价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案例以某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学生成长档案的语文教学评价实践。
二、案例实施1. 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1)档案内容:学生成长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语文学习历程、语文学习成果、语文学习反思、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等。
(2)档案收集: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学生自评、家长反馈等方式收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3)档案整理:教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1)评价目标: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评价内容:从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情感、语文态度、语文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①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②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成果,如考试成绩、作文水平、演讲比赛等。
③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④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⑤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结果的应用(1)反馈与改进: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教学调整: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表彰与激励:对在语文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效果1. 学生方面:(1)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在语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
(2)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形成了独特的个性。
教学实践案例评价(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各地纷纷开展了教学实践案例的评选活动。
本文以某中学某学科教师的教学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案例简介该案例的背景是某中学某学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展了一项名为“趣味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物理课程时,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原理。
2. 精心设计,注重互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课堂互动。
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化学课程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
4. 家校合作,共同进步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案例评价1. 教学目标明确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互动环节等手段,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家校合作密切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5.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实施“趣味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的一环,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下面,我将列举10个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典型案例,以展示改革的成果和探索。
1. 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山东省率先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学科特长、实践活动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弱化单一的考试成绩。
2. 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发展评价”北京市中小学推行“学生发展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素质的培养。
3. 上海市“素质评价”改革上海市实施素质评价改革,将学业成绩、学科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纳入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和特长。
4. 浙江省“成绩单改革”浙江省推行成绩单改革,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是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纳入成绩单中,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评价信息。
5.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广东省实施学业水平测试改革,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学业发展信息。
6. 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江苏省倡导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发展、实践能力、学科特长等方面作为评价内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7. 安徽省“学科竞赛评价”改革安徽省通过改革学科竞赛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表现,将竞赛成绩和综合素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评价。
8. 四川省“学习档案”改革四川省推行学习档案改革,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和成长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9. 湖北省“个性发展评价”改革湖北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
10. 重庆市“学业水平评价”改革重庆市实施学业水平评价改革,将学生的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案例
教学评一体化案例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的无缝衔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一些教学评一体化的案例。
1. 实验教学评一体化案例
在化学实验课中,老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在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报告。
老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实验数据和结果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验报告中也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课程设计评一体化案例
在计算机课程设计中,老师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老师通过查看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来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实用性进行评价,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就能够意识到实际应用场景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报告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3. 班会评一体化案例
在班会中,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并要求学生在班会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互评结果来对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班会中展示自己的
优点和能力。
这样,学生在班会中就能够意识到自我评价和互评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够通过班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和真实,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校本课程具体案例及其评价
校本课程的具体案例及评价案例一:创意手工制作课程创意手工制作课程是学校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该课程以手工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折纸、剪纸、陶艺、布艺等多种形式。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制作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评价:创意手工制作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该课程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需要学校和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案例二: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传统文化体验课程是学校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该课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包括诗词、书法、国画、京剧等多种形式。
教师会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
评价: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同时,该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该课程需要更多的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需要学校和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案例三:科技探索实践课程科技探索实践课程是学校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该课程以科技探索为主题,包括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
教师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实践活动,如制作机器人模型、进行科学实验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评价:科技探索实践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该课程需要更多的专业师资和技术支持,需要学校和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总的来说,这些校本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而设计的。
它们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是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一个实例。
评价对象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课程为《机械制图》。
评价人员由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通过听课、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首先,评价人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师上课认真负责,对学生热情耐心,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评价人员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评价。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比较准确,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教师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三,评价人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评价人员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进行了评价。
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管理学生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也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和管理。
三、案例分析通过以上评价,可以看出该教师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更加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管理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案例结论综上所述,该教师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表现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
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
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
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
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
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
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好!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二、评析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
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案例解析与评价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案例解析与评价一、引言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本文将分析和评价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例。
二、案例一:金属与酸反应1. 教学目标通过该案例,学生能够了解金属与酸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解金属的活动性与酸的强弱之间的关系。
2.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金属与酸反应的基本原理,然后准备一些不同活泼程度的金属,如铁、锌、铝等,并提供稀盐酸、硫酸等不同浓度的酸。
学生们在实验室中操作金属与酸的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变化等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学评价该案例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同时,实验结果的记录以及对观察现象的解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思维。
三、案例二:电池的工作原理1. 教学目标通过该案例,学生能够了解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电池应用。
2. 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实物模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解释电池的工作过程,并分析一些电池在手机、电动车、手电筒等设备中的应用。
3. 教学评价该案例通过图示、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呈现电池的工作原理,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电池的构成和原理。
通过学习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提高了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四、案例三:电解质溶液的现象解释1. 教学目标通过该案例,学生能够了解电解质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导电现象。
2.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介绍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并准备一些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供学生实验。
学生们通过将两根电极分别放入溶液中,观察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并记录实验结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优质教学案例分享与评价
优质教学案例分享与评价教学案例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优质的教学案例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学思路,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分享一些优质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评价。
一、数学教学案例分享与评价教学案例:小明是一个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很喜欢数学。
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教授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一些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了巩固和拓展。
评价:这个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上很好地符合小明所处的年级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二、语文教学案例分享与评价教学案例: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共同阅读了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短文,并结合讲解词汇和句子的用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评价:这个教学案例通过阅读短文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中文阅读能力,并通过讲解词汇和句子的用法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也有助于学生们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科学教学案例分享与评价教学案例: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实际操作了一个物理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物理原理,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评价:这个教学案例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采取了实践操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合作能力。
四、艺术教学案例分享与评价教学案例:在音乐课上,老师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引导学生们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并进行音乐欣赏和创作。
评价:这个教学案例通过传播音乐艺术,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们与众不同的艺术启蒙。
优质教学案例的共同特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教学计划实施案例及教学效果评价展示
教师教学计划实施案例及教学效果评价展示【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师教学计划实施案例,展示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背景介绍】在山中小学某班级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李老师制定了一个以“声音的传播和感知”为主题的教学计划。
该计划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和互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1. 利用小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李老师找到了一段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小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学生观看。
通过视频中的有趣实验和生动解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导入课堂话题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平时接触到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如何传播到耳朵里的?”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并逐步引导他们探讨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3. 理论知识讲解在学生的基础理解上,李老师为他们逐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介质和感知机制。
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和认识。
4.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李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简单实用的实验。
例如:用细线串起两个杯子,通过拉紧细线,学生可以感受到声音的传导过程;用玻璃杯放音乐,使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向等。
这些实验既增加了互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学习小结李老师利用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并鼓励学生思考:接下来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呢?【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兴趣提高通过引入小视频和实验操作,李老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学生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动力增强借助实验操作和问题引导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和观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3. 观察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开展,让学生亲手感受到声音传播的过程。
石家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石家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一、课程改革方面:
1. 石家庄某小学开展了跨学科教学改革,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 某初中在语文课程中进行了阅读教学改革,引入多种文本形式,如图画书、音频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某高中在历史课程中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评价方式改革方面:
4. 某小学推出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评价学生的品德、健康、艺术等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某初中引入了自主学习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掌握和复习,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6. 某高中开展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师培训方面:
7. 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了教师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8. 某小学开设了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研修班,鼓励教师参与研讨和交流,分享改革经验和教学方法。
四、家校合作方面:
9. 石家庄市建立了家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家长进行定期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10. 某中学开展了家长参与评价改革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增强家校合作的互动性。
以上是石家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课程改革、评价方式改革、教师培训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努力,石家庄的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与评价案例
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与评价案例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基于研究目标的教学与评价案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计划并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为学生设定的预期结果,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以下教学策略:
1. 教师示范:教师会展示给学生优秀的写作范例,并详细解释每个写作要素的运用。
2. 小组合作:学生将分为小组,共同完成写作任务,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来提升写作能力。
3. 反馈与指导:教师会定期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写作中的问题。
评价方法
评价是用来衡量学生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情况,我们选择以下评价方法:
1. 作业评估:学生将完成一系列写作作业,并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估和打分。
2. 同龄评估:学生将互相评估和反馈对方的写作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评估能力。
3. 研究反馈:教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自身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反思,以及改进的建议。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一种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与评价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并为他们的学习进步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案例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评一体化是一个教育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3. 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观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 教师给出写作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评价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4. 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与评价案例“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
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
(2)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3) 通过设计汽车尾气综合泊理方案的活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初步形成绿色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1)通过对食品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三、教学流程1.宏观现象【学习任务1】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还是定量水平)。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2.微观本质【学习任务2】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学习任务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3.问题解决【学习任务4】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并讨论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案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而且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这一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1.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月饼盒中为什么要放一个小包装袋?”“包装袋里面有什么物质?”“这种物质能起怎样的作用?”正是这些真实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迫切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使学生从生活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如何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些真实的问题促使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和讨论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增强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信念。
2.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和具体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
该教师共设计了4个学习任务,重视和发挥学习任务的素养导向功能。
“学习任务1”突出“实验探究”;“学习任务2”强调学科本原,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进阶,从“物质”到“元素”再到“电子”,从“宏观”到“微观”;“学习任务3”注重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学习任务4”从STSE视角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社会价值,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注重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结构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素养发展水平。
该教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宏观(元素化合价)与微观(电子)、质(有合价升降、有电子转移)与量(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代数和为0)两个视角进行揭示,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认识思路,并用框图的形式对这一认识思路显性化,学生按此认识思路就能够进行迁移,对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4.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
该教师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并给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2——“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应学习的重点内容。
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该内容可安排两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设计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等活动,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氯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氯及其化合物”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三、教学流程1.在线学习和交流【学习任务1】课前,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完成作业并提交,通过“工作坊”等交互空间在线提问和交流。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研讨改进和实施【学习任务2】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评价任务2】发展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系统设计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3.概括反思和提炼【学习任务3】讨论、汇报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
【评价任务3】发展学生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路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4.问题解决和展示【学习任务4】真实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交流,在线展示改进后的方案并相互评价。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案例说明】本案例为两课时的单元整体设计案例。
“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应用广泛。
本单元的学习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1.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学习场域本节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提供作业展示和交流空间。
线上推送资源的内容围绕学习主题,包括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文献节选、公共事件链接等。
学生根据需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安排进行在线学习时间,提交学习成果,参与“工作坊”研讨。
课前在线学习为课上学习活动作好准备,课后延伸学习使学习目标达成度提高。
教师利用交互空间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并通过课程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诊断和提炼共性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活动,提高活动效果。
上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延长了学习时间,拓展了交互空间,整体突破了学习的场域。
2.单元整体设计,实现深度学习本案例对目标——任务——活动进行了单元整体规划,包括线上线下的整体规划及两课时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
学习过程中学科活动和实际应用活动融合交叉,学科活动主要是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际应用活动主要是解决与含氯物质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同时,概括物质性质、厘清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视角和路径。
在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迁移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和方法。
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3.活动层层递进,发展核心素养本案例包括4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包括2~3个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指向学生的能力进阶,即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进阶,学生在完成任务、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氯气化学性质的探究任务,在物质性质类型的活动中获得探究能力、素养发展。
在具体的活动中,将探究任务进一步分解成4个活动环节:(1)课前预测性质、设计方案,诊断学生已有的探究水平;(2)课上对预测的性质和设计的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学生从基于经验事实预测物质性质的水平发展到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预测物质性质的水平,从基于实验经验设计方案的水平发展到依据氧化还原思路设计方案的水平;(3)改进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案,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方面从孤立水平发展到系统水平;(4)实施实验并获得结论,发展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论反应实质的推理能力。
4.思路方法外显,促进自主迁移本案例中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经历多次交流研讨和概括梳理活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或以“工作坊”为单位合作。
用图示、海报等方式呈现任务完成的结果。
上述结果实际上是学生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关系、进行真实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的外显,这种外显的思路方法需要学生间的紧密合作、师生间的深入追问,通过对自身思维过程的深刻反思才能提炼出来。
外显的思路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面对陌生情境、陌生问题时迅速地进行情境关联、问题归类,从而实现自主迁移,利用已有的化学学科知识和认识思路与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