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整理试题 语文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
2.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王之涣在《使至塞上》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使至塞上》这首诗收录于哪部诗集?6. 王之涣的诗作有哪些特点?三、阅读理解题7. 请分析《使至塞上》一诗的意境。
8. 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四、默写题10. 请默写王之涣的《使至塞上》全诗。
五、开放性问题11. 你认为《使至塞上》一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王之涣的边塞诗风格?12. 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与其它边塞诗相比,有何独特之处?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使至塞上》一诗描绘了边塞辽阔的自然风光,黄河远上,白云缭绕,孤城高耸,山势险峻,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荒凉。
2. 运用了夸张和对仗的修辞手法,通过“远上”和“万仞”的夸张,以及“黄河”与“白云”、“孤城”与“万山”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3.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以及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唐朝的诗人。
5. 《使至塞上》收录于《全唐诗》。
6. 王之涣的诗作以边塞诗著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三、阅读理解题7. 《使至塞上》的意境辽阔而深远,诗人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苍凉与壮美。
8.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他们远离家乡,戍守边关,却无法享受到春天的温暖,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9. 王之涣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景物的描写,以及羌笛、春风等细节的点缀,抒发了自己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和对将士们的同情。
四、默写题10. 使至塞上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古诗阅读(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4分)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
2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 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
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2.D。
《使至塞上》中考题集锦附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题集锦附答案《使至塞上》中考题集锦附答案《使至塞上》中考题附答案1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
〔2分〕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非常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使至塞上》中考题附答案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展赏析〔2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14.例如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例如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表达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例如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衬托了诗人被排斥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使至塞上》中考题附答案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3分〕〔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②美的详细表现:〔2分〕【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诗人孤独、思乡〔2分〕〔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那么酌情扣分〕例如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1分〕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二)古诗阅读(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4分)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
2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2.D。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0.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81.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80.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81.“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8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一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暗示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81.本题赏析考查诗句。
第二联对仗,构成对偶的词语分别为“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使至塞上》《从军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使至塞上》《从军行》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从军行①吹角动行人②,喧喧行人起。
笳③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④颈,归来献天子。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诗人王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写下了这首诗。
②行人:征人。
③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
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④名王:指匈奴首领。
15.“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在这里如何理解?16.两首诗均为王维所作,所表达情感却不一致,请具体分析。
【答案】15.“征蓬”指飘飞的蓬草,王维用“征蓬”自喻,写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16.《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之情,以及诗人看到塞外风光后的豪迈、豁达;《从军行》表达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
“征蓬出汉塞”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6.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甲诗,写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乙诗,“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意为: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垫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作者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可知,诗人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格。
13.王维作完此诗后,希望友人称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请简要分析王维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的原因。
【答案】12.抑郁、苦闷赞叹、释然13.示例:诗人用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塞外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达了对此景色的强烈赞叹,还将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之中,所以他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解析】1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知本诗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遥远的边关,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与失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随风而去的“征蓬”和振翅北上的“归雁”,流露出自己被排挤的抑郁和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苦闷。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由此,诗人看到大漠风光时的心情由孤独抑郁转为开阔豁达。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从侧面反映了戍边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情绪由此高涨,赞叹将士们以身为国的热情,也将个人失意的情绪消散在雄浑的景象中。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答案:9、(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分。
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5.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分)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8.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9.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1、《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12.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13.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说说它的意境吗?14.《使至塞上》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五)(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
10.(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5分(2)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5分。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篇一: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
萧关可逢祗骑著,都群牧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展现的画面。
(2分后)参考答案:21.诗人以“蓬”、“雁”MD224CH,从中透漏出来诗人内心的愤慨和抑郁症。
(2分后)2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意思对即可,2分)23.恳请融合诗句表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2分后)24.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2分)参考答案:23.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的“边”“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分)24.意境:描写了边陲大漠中壮丽雄浑的景象,境界高耸,气象雄浑;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修辞学:运用对偶,进一步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2分)(1).此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此诗就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使臣边塞时所并作。
(2).“____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王维唐(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3)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篇二:《置福塞上》文言文写作答案《使至塞上》文言文阅读答案原文写作: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篇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0.诗歌鉴赏。
(4分)(1)(2分)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2分)答: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分,意思对即可)①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8、①示例:图画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图画的线条美: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图画的色彩美: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图画的意境美: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答出其中一种即可,2分)②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所见风光,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与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与答案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XXX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的豪迈、激情和向往。
诗的第一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和经历。
第二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诗人自身的境遇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向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在“直”字中,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在“圆”字中,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颈联写诗人过了居延,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XXX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XXX遇到了骑兵,得知将官正在燕然前线,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其中,“直”和“圆”两字隐含了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的追求和理想。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边塞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XXX独具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
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两句通过景物的设喻,表现了诗人离开家乡,前往边塞的心情。
其中,“征蓬”象征着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汉塞”代表着边关的荒凉和艰难,而“归雁”则寓意着诗人的归乡之愿。
这种景物与情感的融合,使得诗歌既有情感的表达,又有景物的描绘,极具艺术感染力。
然而,这里的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并不准确,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暗示着诗人的心境并不平静。
B.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广袤沙漠和孤独的烽火台烟尘,以及横贯其中的黄河。
用“大”字形容大漠的辽阔,用“孤烟”来形容烽火台烟尘的孤独,突出了景物的单调和荒凉。
而“长河落日圆”则表现了黄河的壮美和落日的温暖,用“长”字来形容黄河的横贯,用“圆”字来表达落日的温馨和苍茫。
这种对景物的描绘,既准确又富有感染力,表现了诗人对于边塞的深刻感受。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篇一: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篇二: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一语文_初中教育一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I《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八年级诗歌赏析及练习雄奇瑰丽,意境雄浑一一《使至塞上》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
“征蓬出汉塞”,那蓬草本深恋着故土不愿远行,可在北风的凛冽下草茎崩断,只好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
这个意象当然是作者的自喻。
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
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
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 ,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
“直” 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
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
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
这首诗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工夫,它只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 •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使至寨上》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 2.写了“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 “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2012 年广西柳州市】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题】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都选用“燕然”的地名典故,其在诗句中的含义有何不同?
【答案】本诗中,“燕然”是“都护”作战的地点,写出战争的残酷和“都护”的艰辛。
《渔家傲》中,词人用“燕然”典故,交代不能归家的原因。
两诗都抒发作者对守边将士的赞叹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典故的作用。
“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地刻石记功。
结合“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意思是: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这里的“燕然”是“都护”作战的地点,此时的“都护”亲自上战场参与作战,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都护”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都护”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借“燕然未勒”交代不能归家的原因,同时表明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篇一: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篇一: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篇二: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_语文_初中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八年级诗歌赏析及练习雄奇瑰丽,意境雄浑——《使至塞上》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
“征蓬出汉塞”,那蓬草本深恋着故土不愿远行,可在北风的凛冽下草茎崩断,只好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
这个意象当然是作者的自喻。
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
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
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
“直” 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
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
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
这首诗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工夫,它只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21 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
《使至塞上》阅读试题【附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试题【附答案】《使至塞上》阅读试题【附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肯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
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阅读试题【附答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通过描写出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本诗通过写诗人出访塞上所见风光,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孤独,哀痛、飘落的孤寂心情。
(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慷慨激扬的爱国情怀。
)2、诗人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功夫,而是用朴实自然的语畜,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意境开阔,风格雄浑,请就此对诗的颈联作些赏析?答:诗的颈联用极朴实的语言,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开阔宏伟的气象(1分)。
其中“大”和“长”两字极显沙漠之宽阔无垠,一个“孤”字尽出沙漠之荒芜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还有“落日”,原来简单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喜悦的`感觉。
3、这首诗通过描写出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画出__________的风光,表达了对_________崇敬,洋溢着诗人_____________的热忱。
答:边疆壮美。
守边壮士。
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慷慨激扬的爱国。
4、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
答:可从试题“使至塞上”,从诗句中的“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5、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非常传神,请说说他们的好处。
答:“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暖和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精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美的自然之景,而且奇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6、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示例:图画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涯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2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意思对即可,2分)23.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2分)24.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
(2分)参考答案:23.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的“边” “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分)24.意境: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
(2分)(1)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句子是“______ ,”,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 ,_”。
(2分)(2)简述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
(2分)答:10.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要点:从抑郁到慷慨。
(1).此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_________________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参考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燕然”二字。
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
(2分)答:参考答案:10.诗歌鉴赏。
(4分)(1)(2分)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整理试题语文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2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3.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24.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23.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的“边”“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4.意境: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句子是“______ ,”,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 ,_”。
简述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
答:
参考答案:
1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要点:从抑郁到慷慨。
.此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____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
、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