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一、背景和目的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疾病传播,特制定本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酒店、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

三、责任和义务
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建立消毒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落实
消毒工作;
2. 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 员工应遵守消毒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并参与消毒工作。

四、消毒措施
1.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把手、
电梯按钮等;
2. 餐厅、厕所等特殊场所应加强消毒频率;
3. 使用专业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确保其有效性。

五、消毒设备和工具
1. 公共场所应配备适当的消毒设备和工具,包括喷雾器、蒸汽清洁机等;
2. 消毒设备和工具要定期维护和清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个人卫生管理
1.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2. 不得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吸烟等,以防交叉感染。

七、消毒记录和监督
1. 消毒工作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
2. 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

八、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公共场所,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以上为《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望各公共场所管理者和员工认真执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2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2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商场、学校、医院、办公楼等。

第三条定义1. 公共场所: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场所,供人群活动、休息或使用的区域。

2. 消毒:指通过使用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工具,杀灭或去除病原体、病菌和有害物质,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第四条职责与义务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负责制定和实施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消毒措施。

2.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按照管理者的要求,积极参与消毒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公众应遵守公共场所的消毒规定,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二章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第五条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岗位,明确相关职责。

2. 消毒管理岗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7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7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二)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管理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消毒设施和器具的配置:公共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和器具,如消毒剂、消毒液、喷雾器等,以便对场所进行消毒。

2. 消毒计划和频率: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和人流量,制定消毒计划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天对公共场所的常用区域进行消毒,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卫生间等。

3. 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确定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浓度和时间,推荐使用物理消毒方式,如紫外线消毒等。

4. 消毒管理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和
有效性。

5. 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消毒记录和档案,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
消毒情况,并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6. 员工培训:对负责消毒管理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消毒知识、消毒方法和操作
规程等,以提高其消毒技能和意识。

7.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8. 监管和监测:政府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管和监测,确保消毒工作符合
相关标准和要求。

9. 公众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对消毒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消毒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是指人们频繁出入的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公共场所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重点区域,因此在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提供有效的消毒措施和操作方法,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健康。

2. 目的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止公共场所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增强公众对场所的信任感。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4. 责任和义务4.1 落实责任•公共场所管理者应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分工,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每个公共场所应指定专人负责消毒管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配合。

4.2 定期培训•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操作规范和流程。

•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员工的消毒意识和技能。

4.3 消毒记录•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消毒方式。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半年,并可供监管部门查阅。

5. 消毒措施5.1 消毒频率•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度和使用频率,设置合理的消毒频率。

•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并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消毒。

5.2 消毒产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产品。

•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5.3 消毒区域•高风险区域(如厕所、厨房、休息区)应加强消毒频率,特别注意清洁和消毒。

•隔离区域(如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区)应定时进行彻底的消毒。

5.4 消毒方式•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包括喷洒、擦拭、紫外线照射等。

6. 操作指引6.1 消毒前准备•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准备好所需的消毒产品和工具。

6.2 消毒程序1.清洁:用清水清洗消毒对象,去除表面污物。

2.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确保充分杀灭病菌。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商场、学校、医院、办公楼等。

第三条定义1. 公共场所: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场所,供人群活动、休息或使用的区域。

2. 消毒:指通过使用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工具,杀灭或去除病原体、病菌和有害物质,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第四条职责与义务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负责制定和实施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消毒措施。

2.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按照管理者的要求,积极参与消毒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公众应遵守公共场所的消毒规定,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二章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第五条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岗位,明确相关职责。

2. 消毒管理岗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 消毒管理岗位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消毒剂的购置和储存、消毒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工作。

第三章消毒管理措施第六条消毒区域划定1. 公共场所应根据具体情况划定消毒区域,包括但不限于门禁区、公共设施、卫生间等。

2. 消毒区域应设立明显的标识,提醒人员注意消毒工作。

第七条消毒频次1. 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情况和人员流动性,制定相应的消毒频次。

2.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定期检查消毒工作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第八条消毒剂选择与使用1. 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明确的杀菌消毒作用。

2. 消毒剂的使用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使用安全和效果。

第九条消毒设备维护与保养1. 消毒设备应定期检修,确保正常工作。

2. 消毒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维护和放置。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十条监督与检查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2. 监督部门应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公众也可向相关部门举报公共场所的消毒问题。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预防疾病传播,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商场、酒店、医院、学校等。

4. 责任和义务4.1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消毒工作。

4.2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制定消毒计划,按时进行消毒工作。

4.3 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接受消毒培训,并按要求实施消毒工作。

4.4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物品,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5. 消毒程序5.1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易滋生、传播的区域。

5.2 消毒应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杀菌剂,确保灭活或杀灭病原体。

5.3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记录消毒工作的日期、时间、区域和消毒方法等相关信息。

6. 消毒频率6.1 高风险区域,如厕所、餐厅、医疗设施等,应每日进行消毒。

6.2 一般区域,如走廊、办公室等,应每周进行消毒。

6.3 公共场所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卫生安全。

7. 环境卫生管理7.1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定期清洁公共区域,清除各类污垢和污染物。

7.2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监测环境卫生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卫生隐患。

8. 培训和宣传8.1 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消毒培训,了解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8.2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定期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9. 监督和检查9.1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定期进行巡查和抽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9.2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整改不合格项。

10. 处罚和奖励10.1 如发现公共场所未按本制度要求进行消毒,相关部门有权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10.2 如公共场所按要求做好消毒工作,并超出标准,相关部门可给予表扬和奖励。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概述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共场所的清洁与安全。

二、责任部门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维护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

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消毒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的工作。

三、消毒频率1. 日常消毒:公共场所应进行日常消毒,重点消毒人流密集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等。

2. 定期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桌椅、扶手、门把手等。

3. 特殊场合消毒:特殊情况下,如有确诊病例出现,应对整个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四、消毒标准1. 消毒剂选择:应选择对人体无害、能有效杀灭病菌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酒精类消毒剂等。

2. 消毒方法:应采用喷洒、擦拭、喷雾等合适的方法进行消毒,确保全面覆盖。

3. 消毒时间:消毒剂接触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病菌被有效杀灭。

五、消毒设备与防护措施1. 消毒设备:应配备专用消毒器械,确保消毒效果和工作效率。

2. 防护措施:消毒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避免受到消毒剂的侵害。

六、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

2. 评估标准:设立相关评估标准,定期评估消毒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

七、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和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公共场所的清洁与安全,提升公众健康保障水平。

希望各部门能够认真执行该制度,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消毳管理工作。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持公共场所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公园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

第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场所进行消毒并保持消毒记录,确保消毒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职工的卫生健康培训,并提高职工的卫生健康意识。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消毒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消毒剂和设备。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章消毒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立消毒管理岗位,并指派专人负责场所的消毒工作。

第十条消毒管理岗位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消毒工作计划、采购消毒用品、指导职工进行消毒操作、做好消毒记录等。

第十一条消毒管理岗位应当具备相关的卫生健康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消毒工作的档案,包括消毒计划、消毒记录、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的购进记录等。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召开消毒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章消毒工作的流程第十四条消毒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消毒前的准备工作1. 消毒管理岗位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明确消毒目标、对象和频次。

2. 职工应当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 检查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4. 了解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

(二)消毒操作1. 根据消毒计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消毒对象进行消毒。

2. 消毒操作应当遵循正确的消毒流程和操作规范。

3. 消毒剂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消毒剂。

4. 消毒操作结束后,应当对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餐饮场所、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交通枢纽、公共厕所等地方。

三、消毒管理责任1. 所在地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督导,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公共场所所有者或经营者应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3. 消毒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四、消毒管理程序1. 建立消毒工作台账,明确消毒计划、消毒频次、消毒范围、消毒人员及消毒工具等相关内容。

2.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重点区域,如门把手、扶手、桌椅、卫生间、餐具等进行重点消毒,确保公共区域的卫生安全。

3. 选择符合标准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4. 设置消毒时间,避免在使用高峰期进行消毒,以免影响公共场所的正常使用。

五、消毒管理措施1. 在公共场所设置消毒提示,告知公众本场所的消毒时间及消毒内容,提醒公众注意个人防护。

2. 对于食品餐饮行业及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场所,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消毒培训,确保消毒操作的规范、科学进行。

3. 建立消毒检查制度,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具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使用。

六、消毒管理奖惩制度1. 对于消毒工作得到突出成效的公共场所,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激励。

2. 对于消毒工作不力、存在违规操作的公共场所,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并指导整改。

七、消毒管理监督1. 消防、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2. 公众可通过举报电话、网络等渠道,对发现的公共场所消毒问题进行举报,由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调查处理。

八、附则1. 对于特殊时期,如突发传染病等,应加强对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加剧和各地疫情的爆发,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保护民众的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原则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预防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

在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依据: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应以科学数据和疫情监测为依据,根据疫情发展和科学研究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

2.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将公共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别,并依据类别制定相应的消毒管理措施。

3.全员参与: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应充分动员并培训场所内所有员工,使其都具备必要的消毒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4.预防为主: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应加强预防工作,关注场所卫生的长远发展,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测。

三、管理措施1.责任分工:建立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消毒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2.定期检测: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定期检测制度,对场所内的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3.消毒操作规程:制定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明确消毒的时间、频率、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确保消毒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消毒设备和消耗品管理:建立公共场所消毒设备和消耗品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和消耗品的充足供应。

5.信息公开: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将消毒管理情况向公众公开,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了解和监督。

四、培训和教育1.培训计划: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培训计划,为公共场所内所有员工提供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消毒意识和能力。

2.教育宣传:加强公众的消毒知识普及,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重视和认知。

3.监督检查:加强对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消毒措施的全面执行和效果的达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公共场所是人们集体活动、交流的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提高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规范、科学、有效进行,促进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餐饮场所等。

4. 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疫情发展和公共场所特点,制定消毒方案和周期,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

(2)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

(3)全员参与原则:要求公共场所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消毒管理中来,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5. 责任与义务(1)公共场所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本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检查评估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消毒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上报消毒情况和问题。

(3)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消毒工作,遵守消毒操作规程,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整洁。

6. 消毒工作管理流程(1)消毒前准备工作:消毒负责人组织消毒人员梳理工作流程,准备好所需消毒工具和消毒剂。

(2)消毒操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包括表面擦拭消毒、空气消毒、物品消毒等。

(3)监督检查:消毒负责人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消毒工作符合要求。

(4)记录上报:消毒人员要及时记录消毒情况,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上报给消毒负责人。

(5)问题处理:消毒负责人对上报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7. 消毒剂选择与使用(1)根据不同的公共场所和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杀菌效果。

(2)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不得超量使用或滥用消毒剂。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实施消毒
按照消毒计划,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消毒剂对公共场 所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记录消毒情况
建立消毒记录表,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 、地点、使用方法、消毒剂浓度等信息,并 妥善保存。
重点区域消毒措施
增加消毒频次
对于人员流动频繁、病菌传播风险较高的重点区域,应增加消毒频 次,确保及时清除病菌。
针对性消毒
04
05
监督与检查
定期检查制度
每周一次定期检查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消毒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每月一次全面检查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
不定期抽查制度
随机抽查
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突击检查
在特殊时期或疫情高发期,进行突击检查,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培训内容
02
03
培训形式
包括消毒剂的选择、使用方法、 配制比例、消毒操作流程以及个 人防护措施等。
组织定期的内部培训或外部专业 培训,确保员工充分掌握消毒知 识。
健康监测制度
监测对象
包括员工、顾客和访客等,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符合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监测流程
制定定期的健康检查制度,如体温检测、症状观察等 ,以及必要的医学证明要求。
范围和适用性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车站、码头、机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馆、医院、学校 等公共场所。
适用性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同样也适用于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
02
消毒管理制度
日常消毒措施
制定消毒计划
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 、合理的消毒计划,包括消毒时间、频次、 使用药物及浓度等。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安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行为,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医院、学校、办公场所等。

二、管理责任1.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应设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毒工作,确保全面、规范的消毒工作的开展。

2. 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管理工作台账,记录消毒人员、消毒日期、消毒地点、消毒用品等相关信息,并定期报送给上级部门。

3.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并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三、消毒措施1. 全面消毒公共场所应对公共区域、卫生间、办公设施等进行全面消毒。

消毒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桌面、门把手、电梯按钮、洗手间设施等。

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

2. 高温消毒公共场所应配备高温消毒设备,对餐具、杯具、毛巾等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消毒温度应达到60摄氏度以上,并确保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 化学消毒剂公共场所应采用合格的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保持有效期内。

消毒剂的使用应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4. 物理隔离措施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物理隔离措施,如隔离带、隔离桌面等,以减少人员接触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

四、消毒用品和设备1. 消毒用品公共场所应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用品,包括但不限于消毒剂、湿纸巾、消毒湿巾等。

消毒用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地方,防止受潮污染。

2. 消毒设备公共场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如高温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消毒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五、消毒管理流程1. 制定消毒计划公共场所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消毒计划。

计划应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区域、消毒方式、消毒人员等信息,并提前安排好消毒工作进度。

2. 消毒操作消毒人员应按照消毒计划,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管理制度条例

消毒管理制度条例

消毒管理制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公众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餐饮、宾馆、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符合卫生标准,保障公众健康。

第四条消毒管理工作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消毒工作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健全消毒管理机制,保障消毒工作的落实。

第五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消毒管理机构第六条公共场所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消毒管理人员,负责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第七条消毒管理机构应设置完善的消毒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保障消毒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八条消毒管理机构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工具,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九条消毒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员工的消毒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消毒技能和安全意识,保障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消毒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消毒档案管理制度,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和归档,保留必要的消毒记录和报告,以备查验。

第三章消毒工作标准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应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消毒效果和安全。

第十二条消毒管理机构应对公共场所的不同区域和物品进行分类消毒,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第十三条消毒管理机构应对公共场所的不同场景和人流密集区域进行重点消毒,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整洁。

第十四条消毒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潜在传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卫生隐患。

第十五条消毒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优化消毒措施。

第四章消毒工作流程第十六条消毒管理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消毒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消毒前的准备工作、消毒操作流程、消毒后的清洁工作等。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清洁用具消毒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经营单位清洁用具的消毒工作,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清洁用具在专用的洗消间(区)进行清洗消毒,并且有专用的清洗、消毒池(桶),分类清洗消毒。

2、要定期将清洁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用消毒剂消毒并置于太阳下曝晒。

3、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清洁用具的定期消毒进行落实并进行登记。

4、消毒按顺序进行:消毒前洗净→消毒→冲洗→晾晒5、消毒后的清洁用具经晒晾晒干爽后,放于固定处。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环境的卫生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1. 环境卫生管理:公共场所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桌椅、门窗、卫生间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2. 垃圾管理:公共场所需要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处,定期清理和清运垃圾,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3. 餐饮管理:公共场所的餐饮服务需要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食品卫生管理,包括食材采购、贮存、加工、烹饪、出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4. 卫生设施管理:公共场所需要配备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液、纸巾等,保证人们能够方便地清洁双手。

5. 消毒措施:公共场所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使用消毒剂对公共场所的各种设施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菌和病毒。

6. 健康宣传:公共场所需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

7. 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需要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这些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人们的健康。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3)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扩散,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公用茶具消毒卫生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范公共场所公用茶具消毒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设置专用清洗消毒间,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污染物品和清洁物品分开,标识明显,消毒间内不存放个人物品和与消毒无关物品。

二、配备专用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有效消毒剂。

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消毒流程合理。

物理消毒法流程:一刷二洗三消毒四保洁。

化学消毒法流程:一清洗二消毒三冲洗四保洁。

四、茶具表面保持光洁、无污垢、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公用茶具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五、有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消毒设施正常运转。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的介绍:一、餐饮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1. 餐饮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餐饮场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餐厅、厨房、餐具等物品的卫生;(2)垃圾处理:餐饮场所要配备垃圾分类容器,并且定期清理垃圾,确保环境清洁;(3)灭蟑螂、灭老鼠等害虫防治:餐饮场所要制定相应的害虫防治措施,定期进行防治工作;(4)通风设备管理:餐饮场所要保证通风设备良好运转,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1)食品采购管理:餐饮场所要选择合格的食品供应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2)食品储存管理:餐饮场所要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储存食品,防止食品变质;(3)食品加工管理:餐饮场所的食品加工过程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4)食品售卖管理:餐饮场所要保持菜单清晰明确,食品陈列整齐有序,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3. 员工卫生管理制度(1)员工健康管理:餐饮场所要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员工个人卫生管理:餐饮场所要加强对员工的个人卫生管理,包括洗手等卫生习惯的培养;(3)员工培训管理:餐饮场所要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4)员工着装管理:餐饮场所要规范员工的着装要求,包括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本(4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本(4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本第一,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单位各岗位人员要熟知消毒常识,建立健全各岗位消毒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消毒管理规范与标准,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空气和各类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坚持一去污清洗、二浸泡消毒、三清水冲净的总原则;要设置专用消毒间(区),消毒间(区)面积、设施、备品及管理符合公共场所许可和有关标准要求,消毒间不得取消、挪用,消毒应有消毒记录;可重复性使用的公共用品外送清洗消毒时,应分类收集、存运,建立送接台帐,索取消毒物品检验合格证明;一人/次性使用的公共用具用品不得违反规定再重复使用,回收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第二,索证管理制度。

采购和接收消毒器材设备设施、消毒药剂、涉水卫生安全产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外送洗涤消毒的各类物品时应索取相关资质证件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单,建立台帐,一次一记,帐物相符,原始凭证齐备;不得采购“三无”和假冒伪劣产品,采购前、入库前、出库前和使用中要查验相关产品的资质证件和商标及说明书,一旦发现不合格或超期产品应及时停购停用,坚持质量和安全第一的原则,发现相关公共卫生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问题产品溯源。

第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公示制度。

依据新版《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公共场所应对卫生管理质量与信息进行公示,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的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卫生信誉度等级,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件、关键性卫生制度、卫生质量投诉举报电话等。

第四,公共场所单位禁烟制度。

公共场所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禁烟警语和禁烟标识,不得在公共场所内设置自动售烟机;要建立劝阻吸烟责任制,对吸烟者及时进行劝阻管理,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第五,员工健康体检制度。

直接从事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和接触公共卫生用品的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后,方可上岗;在岗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患有甲肝、戊肝、伤寒、痢疾以及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患有肺结核和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必须离岗休息;患有上述健康禁忌疾病的人员,病愈后应持相关诊断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维护公众健康而制定的管理规范。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制度建立目的1.规范公共场所消毒工作流程,确保消毒效果;2.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的满意度;3.预防疾病传播,维护公众健康;4.加强公共场所管理者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和管理。

三、制度内容1. 消毒频次根据公共场所使用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确定消毒的频次,一般情况下,公共场所应每天进行至少一次消毒,密闭空间或人员密集场所需增加消毒频次。

2. 消毒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如84消毒液、过氧化氢等,按照正确的配比和方法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对不同区域、不同物品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3. 消毒人员培训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要求消毒人员具备相关的消毒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消毒操作流程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消毒操作规范化。

4. 消毒记录建立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随时查阅和追溯。

定期对消毒记录进行归档和汇总,保留一定时间供检查查阅。

5. 监督检查设立专人负责对公共场所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抽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

四、制度执行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由管理者全面负责执行,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需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消毒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理。

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五、制度评估与完善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反馈意见和效果数据,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内容,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利于提升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共同抵御疾病传播风险。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是指为了防止疾病传播和保障公众健康,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管理的制度和规定。

这些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餐厅、娱乐场所、交通工具等。

下面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中的要点:1. 消毒频率:规定公共场所的消毒频率和时间,一般要求每天消毒一到多次,根据使用情况和风险程度定期消毒。

2. 消毒方法:规定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紫外线辐射、蒸汽消毒等。

3. 消毒物品:指定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规范,确保消毒剂的安全可靠,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4. 消毒人员:确定专门负责公共场所消毒的人员,并要求其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5. 消毒记录:要求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监督。

6. 消毒通知:规定公共场所向公众发布消毒通知,告知消毒时间、地点和方法,提醒公众做好个人防护。

7.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检查消毒情况,以确保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8. 废弃物处理:规定废弃的消毒剂、消毒工具和其他与消毒相关的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时间和地点。

9.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如疫情暴发等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和加强消毒措施。

总之,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

需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并根据具体场所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安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行为,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医院、学校、办公场所等。

二、管理责任1.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应设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毒工作,确保全面、规范的消毒工作的开展。

2. 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管理工作台账,记录消毒人员、消毒日期、消毒地点、消毒用品等相关信息,并定期报送给上级部门。

3.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并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宿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沐浴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美容美发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1、应配备有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营业面积超过50平米的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密闭消毒间;营业面积低于50平米的场所,应设有清洗消毒专区。

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容器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理发工具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6、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常用消毒液使用方法
一、84消毒液
1、一般物体表面→→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mg/L。

消毒时间:30分钟。

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拖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2、白色织物→→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mg/L。

消毒时间:30分钟。

消毒方法: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3、消毒饮食具:用原液按照1:9的比例兑水(半盆水倒入6盖),将需要消毒的器具置于稀释好的液体中浸泡20分钟。

4、一般物体表面(厕所、马桶、地面等)和公共场所环境(下水管道、沟渠、垃圾桶等):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盖),浸泡20分钟或抹布、拖把擦洗,或用塑料壶喷洒。

5、织物(毛巾等,衣物尤其是彩色衣物不要使用):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盖),浸泡20分钟后用清水过净。

二、过氧乙酸
1、空气消毒:0.05%过氧乙酸喷洒,30分钟后可达消毒效果。

2、餐饮具: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3、卫生洁具:0.2--0.5%擦拭,5--10分钟后可达消毒效果。

三、酒精
常用于理发工具、话筒等顾客用品用具的消毒,用75%酒精棉球擦拭物品的各面,作用时间5--6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