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织物的舒适性r讲解
纺织品的舒适性设计与评估
![纺织品的舒适性设计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5ed593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b.png)
纺织品的舒适性设计与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贴身的内衣到外穿的服装,从家居的床上用品到装饰的窗帘地毯。
而在选择纺织品时,舒适性往往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那么,什么是纺织品的舒适性?如何进行舒适性的设计?又怎样去评估其是否达到了舒适的标准呢?纺织品的舒适性,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使用纺织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愉悦和无不适感的状态。
这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触觉上的柔软、光滑,温度调节上的保暖或透气,以及对皮肤的友好程度等。
要实现纺织品的舒适性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纤维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棉花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让人感觉柔软舒适;羊毛则以出色的保暖性能著称;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具有耐磨、易打理的优点。
设计师需要根据纺织品的用途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或者将不同的纤维进行混纺,以达到理想的舒适效果。
除了纤维材料,织物的组织结构也对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紧密的织物结构可能更防风、耐磨,但透气性会相对较差;而疏松的织物结构则透气性好,但在强度和防风性能上可能有所不足。
对于内衣等贴身衣物,通常会选择较为细腻、柔软的织物结构,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而对于户外运动服装,则需要兼顾透气、防风和耐磨等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纺织品与人体的贴合度、活动的自由度以及压力分布等都会影响舒适感。
比如,弹性好的纺织品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的动作,减少束缚感;而在一些关键部位,如肩部、肘部和膝盖处,采用特殊的剪裁和缝制方式,可以提高活动的舒适性。
接下来谈谈对纺织品舒适性的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
主观评估主要依赖于人们的直接感受和反馈。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穿着试验等方式,让参与者对纺织品的舒适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触感、温度感、湿度感、压力感等方面。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但可能会受到个人偏好、心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结果的主观性较强。
织物的舒适性精选课件 (一)
![织物的舒适性精选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719bd1c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d.png)
织物的舒适性精选课件 (一)
织物的舒适性是人们在购买服装、床上用品等织物制品时的重要考虑
因素之一。
然而,什么是织物的舒适性?如何判断一种织物是否舒适?本文将精选几个课件,帮助您了解织物舒适性的相关知识。
一、织物的舒适性概述
第一个课件介绍了织物的舒适性概述,包括舒适性对人体的影响、织
物舒适性的影响因素、织物舒适性评价指标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
了解到织物的舒适性并不单纯只是对皮肤的刺激,还包括热湿环境、
空气循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织物手感的评价方法
第二个课件主要介绍了织物手感的评价方法,对于购买服装等织物制
品的消费者而言,手感是判断织物舒适性的一个关键指标。
学习这个
课件,我们将掌握一些特殊的手感评价方法,比如手触法、摆挂法、
折叠法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判断织物的舒适性。
三、织物吸汗性能测评
第三个课件则介绍了非常重要的织物吸汗性能测评相关知识。
对于夏
天使用的服装或者床上用品而言,吸汗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能
够帮助我们保持干燥舒适的状态。
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了解到如何
测评织物的吸汗性能,比如常规测验法和置干法等。
四、织物透气性测量方法
最后一个课件则介绍了织物透气性测量方法的相关知识。
织物的透气性会对衣服等织物制品的舒适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排出身体内多余的湿气。
与前几个课件类似,这个课件主要介绍了织物透气性的评价方法。
综合上述几个课件,我们将能够全面学习和了解织物的舒适性评价相关知识,判断织物的舒适性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这些课件,消费者在购买织物制品时也将更加有底气和自信。
织物的舒适性能
![织物的舒适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378a20f8e2bd960591c6773e.png)
(二)织物的刺痒感
某些织物的服装与皮肤接触时,由于织物与皮肤
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使皮肤产生刺痛和瘙痒的
不舒适感觉这就是织物的刺痒感。
内衣应柔软无刺痒感。 1、织物的刺痒感产生的机理
刺痒感是由织物中所含有的粗纤维(直径大于 30~35μm)的比例决定的,而与具体的纤维细度 分布无关。
2、影响刺痒感的因素 (1)纤维越粗,纤维的初始模量越大,越容易导致织 物产生刺痒感。 (2)粗纤维的含量越高,织物的刺痒感也越强。 (3)对于同样的纤维,结构疏松的织物较结构紧密 的织物刺痒感要弱一些。
舒适性能是服装材料为满足人体生理卫生所必须具 备的性能。
服装材料舒适性指标包括:保温性、吸湿性、放 湿性、透湿性、触觉感等。
一、热湿舒适性能
(一)织物的热传导性和热阻
1、热传导:当材料的两个表面存在温度差时,热 量就会从温度高的一面向温度低的一面传递,这就是 热传导或导热。
2、织物导热能力的指标
(1)传热系数λ ①传热系数λ:是指当织物厚度为1m,两面间温
①悬垂性 ②抗皱性 ③织物的洗可穿性: 2 .简述影响织物悬垂性的因素 3 .简述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
4、多选题 ①在下列选项中。能使服装保暖性好的选项 有( )( )( )( )。
A、比重小的纤维 B、卷曲的纤维 C、导热系数大 D、细纤维 ②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A、比表面积大的纤维较小的保暖性好 B、含气量大的稀疏蓬松织物的保暖性好 C、潮湿的织物保暖性差 D、密度高的厚织物保暖性好。
⑤透气性好 尤其夏季服装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使人穿 着服装不感到闷热。
2. 冬季的外衣服装面料的选择 (1)高密、轻暖、厚实的面料
选用透气性较差,致密的面料,以提高保暖性, 防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织物的透湿性与舒适性
![织物的透湿性与舒适性](https://img.taocdn.com/s3/m/f42f3443a8956bec0975e3dd.png)
织物的透湿性与舒适性人体通过皮肤蒸发汗液不断散失水分,水分通过织物时有液态与气态两种。
如果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而以水蒸气(气相)方式透过织物,则主要是通过织物内空气的空间向外扩散,这时织物内空隙中的空气仍保持其热阻。
如果皮肤表面水分以液态方式通过芯吸作用传递到织物表面,并在织物表面上蒸发而到达空气层,则将使舒适性降低,其原因之一是润湿的织物表面为皮肤的感觉神经所察觉,使人感到织物粘贴皮肤而不适,另外是由于水分充满织物内空隙后,则空隙内不再保存静止空气,使织物热绝缘能力明显下降,使人感到衣服湿冷而难受。
人体的出汗量是随着人的活动量而变的,问题是人体分泌的汗液能够得到顺利的蒸发才会使人感受舒适。
在热湿的环境中,高的相对湿度使汗液蒸发速率减慢。
在较为寒冷的环境中,织物对汗液的蒸发是一阻抗,织物越厚,则阻抗越大,尽管在冷天,织物对水蒸气扩散的阻抗对舒适性影响很大,因而织物的透湿汽性是除了隔热性能以外影响服装舒适性的第二个重要性质。
为了测定织物透湿汽性,常采用蒸发法,测试时采用两个盛水容器,一个容器没有覆盖织物,另一个容器是将织物试样放置在水面之上。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测定两个容器在一定时间内的水分散失量,即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水蒸气浓度(或压力)单位差值下的水蒸发量,来表示织物对水蒸汽扩散的阻抗,作为透湿汽性的指标。
试验表明,织物对水蒸气扩散的阻抗,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厚度和组织的紧密度,随着织物的厚度增加,对水蒸气扩散的阻抗随之上升,纤维本身所传递的水蒸气量与织物内空隙所透过的水蒸气量相比是很小的,这说明水蒸气是沿着纤维表面传递,尤其是通过织物内空气的空间进行传递。
应该指出织物对水蒸气的扩散阻抗随风速而变化,这是由于织物表面静止空气层厚度改变的缘故。
因为水蒸气必须通过织物表面静止空气层进行扩散,如果空气在织物表面流过,就破坏了织物表面的静止空气层,使织物对水蒸气扩散的阻抗下降。
为提高织物的透湿汽性,可以改变织物结构的参数,如织物组织、经纬密度、纱线的细度与捻度等,对于涂层织物,在后整理过程中,可用大量细针刺破织物涂层,以使蒸汽透过细小孔眼而增加其透湿汽的能力,对于化学纤维,在制造过程中如果能使纤维具有较多的微孔结构,也可提高这种化纤织物的透湿汽性能。
《织物的舒适性》课件
![《织物的舒适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316b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8.png)
优化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良好舒适性特性的纤 维材料,如天然纤维和特殊纺 织材料。
改善纺织工艺
应用新的纺织工艺和技术,提 高织物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研发新的纺织技术
不断创新和研发新的纺织技术, 使织物具有更好的舒适性。
结论和展望
织物的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未来,我们应继续研究和改进织物舒适性,以提供 更好的舒适体验。
《织物的舒适性》
介绍织物的舒适性,包括定义和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探讨提高 织物舒适性的方法。
舒适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舒适性是指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受。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 关重要,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影响织物舒适性的因素
纤维材料
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 舒适性特点,如棉、羊毛和 丝绸。
1 透气性测试
通过测量织物的透气性能来评价其舒适性, 如气体渗透性和湿气透过性。
2 湿度调节性测试
测试织物对湿度的调节能力,包括吸湿性和 释湿性。
3 空气对流测试
评估织物中的空气流通性,对舒适性有很大 的影响。
4 热舒适性测试
测试织物在热环境下的舒适性特性,如热传 导和热阻抗。
提高织物舒适性的方法
结构与纺织工艺
织物的结构和纺织工艺会影 响其舒适性,如密度、质地 和纺织技术。
空气透气性
织物的空气透气性决定了水 分和热量的透过程度,直接 影响舒适感。
温湿度调节性
织物的温湿度调节性能够帮助人体保持舒适的 体感,避免过热或过冷。
弹性与柔软性
织物的弹性和柔软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和穿 戴感受。
评价织物舒适性的指标
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十九章 织物的舒适性
![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十九章 织物的舒适性](https://img.taocdn.com/s3/m/c855fa74240c844769eaeedd.png)
• 舒适性是人体对织物的生理感觉,往往 以人体对织物的不适感为评价。
• 涉及织物的透通性、热湿舒适性、刺痒 作用、静电及湿冷刺激等具体内容。
• 前两项一般属热湿舒适性范畴;后两项 属接触舒适性。
• 第一节 织物的透通性
• 织物的透通性是反映织物对“粒子”导 通传递的性能,粒子包括气体、湿汽、 液体、甚至光子、电子等。因为人体对 环境的舒适感取决于气、热、湿能量、 质量的交换及其平衡状态。
Bp
V At
织物 (腔 I)
气孔 (腔 II)
p 压差计 1
风扇 h
压差计 2
织物透气仪原理图
• 3.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 • (1)织物结构的影响 • 平纹< 斜纹 < 缎纹 < 多孔组织 • 织物经后整理,一般透气性降低 • (2)纤维性质的影响 • 纤维的回潮率对透气性有明显影响。如毛织物
100
80
闷热
60 40
Ws(%)
(%)
20 冷区
舒适区
0 26 29 32 35 TS /℃
热湿舒适区及Ws 与Ts曲线
随回潮率的增加,透气性显著下降. • 大多数异形纤维织物比圆形截面纤维织物具有
较好的透气性. • 纤维表面形状和截面形态,会因形态的阻挡物
和比表面积的增加,导致气流流动的阻力的增 大. 故纤维越短,刚性越大,产品毛羽的概率 越大,形成的阻挡和通道变化越多,故透气性 越小。
• (3)环境条件的影响
• 当温度一定时,织物透气量随空气相对 湿度(RH)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皮肤
人体 (热源
湿源)
厚度变化
织物
内 气流
外环境 热冷 环
第十九章织物的舒适性-PPT课件
![第十九章织物的舒适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bc587cad02de80d5d84027.png)
舒适区 35
图19-5 热湿舒适区及Ws 与Ts曲线
三、影响织物热湿舒适性因素 四、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应用
1.夏季服装面料的选择 2.冬季面料的选择
第三节 织物的刺痒作用
一、织物刺痒性及产生机制
1.基本定义 2.刺痒产生机制
织物 纤维针
痛觉游离 神经末梢
表皮层
真皮层 神经
图19-6 织物表面毛羽刺扎皮肤示意图
一、静电刺激
1.现象及起因解释 2.静电刺激评价 3.影响因素
二、湿冷刺激
1.现象及起因解释 2.湿冷刺激评价 3.影响因素
p 压差计 1
h
图19-2 织物透气仪原理图
3.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 二、织物的透湿汽性 1.透湿汽性涵义 2. 透湿汽性的测量
织物 支承板 锥形实验杯 橡胶圈
l
织物 试样
硅酮粘合剂 底板
G0→G
正杯法 倒杯法
图19-3 蒸发法测量原理示意图
3.影响透湿汽性的因素 三、织物的透水性
1.织物的透水性涵义 2.织物透水性的测量方法
二、影响织物刺痒性的因素
1.纤维性状 2. 毛羽数量与形态
图19-7 织物表面毛羽形态
3.织物和纱线结构 三、刺痒感的测量方法 1.刺痒感评价
图19-8 刺痒感前臂实验示意图
2.织物表面毛羽的评价
刺扎力(mN)
Pcr
(%)பைடு நூலகம்
位移(mm)
0.3mm
图19-9 刺扎曲线
四、刺痒感的消除方法
第四节 织物的静电与湿冷刺激
第二节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一、织物热湿舒适性内涵
1.决定热湿舒适感觉的因素 2.热湿舒适感的环境条件
织物的吸湿性与舒适性关系
![织物的吸湿性与舒适性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71c3b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3.png)
织物的吸湿性与舒适性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衣物对于舒适感至关重要。
而织物的吸湿性,便是影响衣物穿着舒适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织物的吸湿性。
简单来说,吸湿性指的是织物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不同的织物在吸湿性方面表现各异,这主要取决于其纤维的性质。
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和麻,通常具有较好的吸湿性。
棉花是我们常见的纤维之一,它的分子结构中存在许多亲水基团,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
当我们穿着棉质衣物时,身体出汗所产生的汗液能够被迅速吸收,让皮肤表面保持相对干爽,从而增加了舒适感。
羊毛纤维虽然在吸湿性上不如棉花,但它能够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保暖性能,这使得羊毛制品在秋冬季节备受青睐。
麻纤维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也不错,穿着麻质衣物会感觉较为凉爽舒适。
相比之下,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在吸湿性方面表现较差。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缺少亲水基团,难以有效地吸收水分。
当我们穿着由这些合成纤维制成的衣物时,汗液往往不能被及时吸收和散发,容易在皮肤表面形成潮湿感,给人带来不适。
那么,织物的吸湿性是如何影响舒适性的呢?当我们进行各种活动时,身体会产生热量和汗液。
如果衣物的吸湿性好,汗液能够被迅速吸收并扩散到织物的表面,通过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调节体温,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相反,如果织物吸湿性差,汗液无法被有效吸收和散发,就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使人感到闷热、不透气,甚至可能引发皮肤问题。
此外,吸湿性还会影响衣物的触感和柔软度。
吸湿性好的织物通常更加柔软、顺滑,与皮肤的接触更加舒适。
而吸湿性差的织物可能会感觉粗糙、僵硬,容易产生摩擦和刺激,尤其是在长时间穿着的情况下。
除了纤维的种类,织物的组织结构也会对吸湿性产生影响。
例如,疏松的织物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孔隙,有利于空气流通和水分蒸发,从而提高吸湿性和舒适性。
而紧密的织物结构则可能限制水分的扩散和蒸发,降低吸湿性。
在实际的衣物选择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来考虑织物的吸湿性。
纺织品的柔软性与舒适度研究
![纺织品的柔软性与舒适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21f3a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3.png)
纺织品的柔软性与舒适度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床上的床单被褥,从家居装饰的窗帘沙发套到出行时使用的背包毛巾,纺织品与我们紧密相伴。
而在选择纺织品时,柔软性和舒适度往往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重要特性。
这两个特性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使用感受,还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纺织品柔软性的内涵。
柔软性,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触摸纺织品时所感受到的那种顺滑、柔和的质地。
这主要取决于纺织品所使用的纤维材料、纺织工艺以及后整理处理等因素。
纤维材料是决定纺织品柔软性的基础。
天然纤维如棉、羊毛和丝绸,通常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能。
棉花因其柔软、透气和吸湿性好而备受青睐,尤其是高质量的长绒棉,其纤维细长,织成的布料更加柔软光滑。
羊毛的柔软度则取决于其纤维的细度和长度,细度越小、长度越长的羊毛纤维往往更加柔软。
丝绸则以其独特的光泽和丝滑的手感而闻名,是高档纺织品的常用材料。
相比之下,化学纤维在柔软性方面可能稍逊一筹,但通过技术改进和特殊处理,也能达到相当不错的柔软效果。
例如,莫代尔纤维具有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吸湿性,而莱赛尔纤维则具有类似于丝绸的光泽和柔软度。
纺织工艺对柔软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细密的纺织结构通常会使纺织品更加柔软。
比如高支数的纱线织成的布料,其纱线更细,织物更紧密,手感也更柔软。
此外,针织面料一般比机织面料更具柔软性,因为针织结构更具弹性和延展性,能够更好地贴合人体曲线,给人以柔软舒适的感觉。
后整理处理则是提升纺织品柔软性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柔软整理方法包括使用柔软剂处理。
柔软剂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减少纤维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纺织品手感更加柔软。
此外,还有一些物理处理方法,如砂洗、磨毛等,通过对织物表面进行轻微的磨损,增加其柔软度和舒适度。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舒适度这个概念。
舒适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仅取决于纺织品的柔软性,还包括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重量、贴合度等多个方面。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的舒适性.](https://img.taocdn.com/s3/m/e61233ee0b4c2e3f572763e0.png)
完
表面粗糙度大的织物隔热性能较好。
(3) 厚度:织物的厚度与其隔热性成正 比。
1.2. 2 织物的含水量
由于水的导热系数远大于纤维本身 ,因此随着织物中水分含量的增加,织 物的热传输性能将提高,隔热性下降。
1.2. 3织物的脏污程度
污垢一般都是固体物质,它们的导 热性比空气大,因此衣服一旦脏污,隔 热值一般都要减小(导热性提高)。
(3)由于水压强迫水分子通过织物的孔隙
,使水分子渗透到织物的另一面。
4、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 穿着舒适性是一个与舒适感相联系的
概念。在服装内气候为:(32土l )℃ 、 相对湿度:(50 士10 ) %、 气流速率范围:(25±15 ) cm/s 时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可用最小的能耗保 持生理热平衡,维持37 ℃ 的恒定体温, 这时人就会产生一种舒适感。
舒适感是指人着装时在冷暖感、干湿感、 束缚感和触感上都处于舒适状态的总称,包括热 湿感舒适、压感舒适、触感舒适等多个方面,其 中,热湿感舒适性能是舒适感的主要内容。
热湿感舒适是指服装与人体之间小环境 (服装内气候)的温湿度及气流条件能使穿着者 感到冷暖适宜、干湿适度。因此,织物的热湿传 输能力以及空气和水蒸气在织物中的通透能力, 是热湿感舒适的决定性因素。
2.2 影响湿传输能力的因素
2.2.1 纤维的吸湿能力 吸湿能力好的纤维制成的织物必然具有较
好的湿传输能力。
2.2.2 纤维结构 纤维内含有的缝隙和孔洞会影响织物的湿传输性
能。如中空纤维和多孔纤维以及具有原纤化结构的纤维 ,缝隙和孔洞都将成为传输液态水的毛细管。 2.2.3 纱线结构 2.2.4 织物结构
1、织物的热传输性能
热传输性能是指在织物两边存在 温差的情况下,热量由高温向低温传 递的性能;相反,织物抵抗热量传输 的性能,称为保温性、保暖性或绝热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透湿汽性的测量 (1)吸湿法: 透湿率U= :60G
tA
(2)蒸发法:透湿率U= :60G
tA
织物
l
支承板
相对透湿 B=量 G: 10% 0 G0
锥形实验杯 橡胶圈
G0→G
正杯法
织物 试样
硅酮粘合剂 底板
倒杯法
图19-3 蒸发法测量原理示意图
3.影响透湿汽性的因素
(1)织物结构与组成的影响 水汽通过织物的三条传递途经:1)水汽
(3)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
➢织物应该阻止来自外界的水到达,如雨水等,即织物 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
➢当人体表面出现汗液,应尽快使汗液通过织物排出;
➢理想的织物是既能防止外部水进入,又能保证人体的 湿气能及时排出,即具有防水透湿效果。
(4)液态水通过织物的传递途径: a)纤维表面浸润及毛细传递作用,是导
织物
(2)喷淋法 (3)浸液法 (4)接触角法
滴落 液体 (滤布)
水珠 (防水织物)
( a)
图19-4 水压和喷淋法原理示意图
3.影响织物透水性的因素 (1)纤维表面的浸润性 (2)织物的涂层 (3)环境条件
四、织物的透光性 1.织物透光性的涵义
光线通过织物的性能,涉及直接通过织物孔隙的 透光光强和经过纤维的透光光强。
(3)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夏季服装用织物,透气 性好,则服装穿着具有凉爽适感;冬季外衣用织物, 透气性小,则服装中具有较多的静止空气,具有防风 保暖效果。
(4)与织物使用性能的关系:密闭与透气的有效性
2.织物透气性表征方法
指标:透气率,指织物两边维持一定压力差P条件 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描写舒适性Leabharlann 三大要素环境:气温、相对湿度、气流、辐射 服装:
功能特征(隔热性能、蒸发性能、换气作用) 结构特征(厚度、重量、表面积) 人体:新陈代谢、体表温度、蒸发
舒适性的研究对象:
服装内小气候 服装中的热湿传递 服装和服装材料与舒适性有关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织物的透通性
气体、液体、光子、电子以及其它微小质点通过 织物的性能,称为织物的透通性。
(3)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风速
二、织物的透湿汽性 1.透湿汽性涵义
(1)定义:湿气透过织物的能力。 (2)透湿机理和透湿途径:织物透湿的实质是水的 气相传递,当织物两边存在一定相对湿度差时,水 汽从相对湿度高的一侧传递到相对湿度低的一侧。 (3)织物传递水汽的途径有:
a)水汽直接通过织物空隙传递 b)水汽被纤维吸湿,由纤维将水汽从高湿空气一 侧传递到低湿空气一侧
水的最主要途经 b)织物中孔隙,是导水的主要途经 c)纤维内的导水,是导水的次要途经
(5)形成防水透湿织物的途经: 1)通过调整织物孔隙大小,形成微孔; 2)改变纤维表面性质,提高织物表面接触角
2.织物透水性的测量方法 (1)静压法和动压法
加压
p= 常数、静压法 p = p (t)、 动 压 法
p
BP
V AF t
织物 (腔 I)
气孔 (腔 II)
p
风扇 h
压差计 1
压差计 2
图19-2 织物透气仪原理图
3.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 (1)织物结构 经纬纱线密度、排列密度、织物紧度、织物组织、 织物孔径大小及其分布、织物后整理
(2)纤维性质和纱线结构 纤维的回潮率、表面形状、截面形态 纱线结构的致密性、捻度和光洁度
厚度变化
皮肤
织物
人体 (热源
湿源)
内 气流
外环境 热冷 环
辐射
境
位置变化 微气候
图19-1 人体 - 织物 - 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织物的透气性
1.织物透气性涵义
(1)定义:气体分子通过织物的性能,是织物透通 性中最基本的性能。
(2)机理:当织物两边的空气存在一定压力时,空 气从压力较高的一边通过织物流向压力较低的一边。
(2)湿舒适性物理指标
➢ 透湿率
➢ 相对透湿率
➢ 放湿干燥率:评价人体的显汗和潜汗在织物外 表面向外界环境放湿排水的能力。
➢ 保水率:织物在一定预压力下,保持的水分量 占干燥织物重量的百分比。 ➢ 毛细高度:采用垂直毛细 高度法测量一定时间内 (10min)织物的液态水 的芯吸高度,表达织物的 液体传递能力和保水能力。
通过织物中微孔的扩散;2)纤维自身吸湿, 并在织物水汽压较低的一侧逸出;3)大量 的水分子会产生凝露,并通过毛细管作用扩 展,在水汽压低处产生较多的蒸发。
(2)大气条件
三、织物的透水性
1.织物的透水性涵义
(1)定义:液态水从织物一面渗透到织物另一面 的性能。
(2)机理:织物透水的实质是水的液相传递,即 织物两边存在水压差时,水从压力高的一面向压力 低的一面传递的过程。
2.织物透光性的测量
3.织物透光性的影响因素 (1)织物结构 (2)纤维材料
第二节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一、织物热湿舒适性内涵 是指织物在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传递间维持和调节人体
体温稳定,微环境湿度适宜的性能。 1.决定热湿舒适感觉的因素 人体——织物——环境三者形成的微气候 (1)微环境的气候 (2)边界条件 (3)相关的影响因素
2.热湿舒适感的环境条件
一般认为人体在衣服内温度 ,相对 湿度 ,气流速度 的范围内感到 舒适。
二、织物热湿舒适性的评价
1.物理指标评价法
(1)热舒适性物理指标:
(a)绝热率T:无织物包覆时热体的散热量与有织物包覆时 热体散热量之差对无织物包覆时热体散热量之比的百分率. T= [(Q0-Q1)/ Q0]]×100% 绝热率T大,织物保暖性好。 (b)导热系数:织物表面温差为1oC时,通过单位面积织物 的热流量;织物导热系数小,织物保暖性好. (c)热阻:织物表面温差为1oC时,热能以1W/m2的速率通过 时,为一个热阻单位。织物热阻大,保暖性好。 (d)克罗值(CLO):在室温为21oC,相对湿度<50%,空气 流速<0.1m/s条件下,人体静坐保持舒适状态时服装所具有 的热阻叫做1克罗值。克罗值大,织物保暖性好。
第十九章 织物的舒适性
定义: 狭义: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
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保持人体舒 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广义:除了一些物理因素外(织物的隔热性、 透气性、透湿性及表面性能)还包括心 理与生理因素。
舒适性
热传递性能
干热 湿热
导热 对流 辐射
湿蒸汽传递 湿传递性能
液态水传递 冷暖感 皮肤接触舒适性 刺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