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一章总论(精)
审计学第1章审计概论(精)
化和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加强是审
计发展的动力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5
最早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于帝王与主管财赋的官 吏之间。帝王为了考察这些主管官吏是否忠于职守、 有无营私舞弊行为,便需要设置专门机构,委派专职 人员去进行审核检查。这种初始的审计思想和审计行 为,便是官厅审计的雏形 。 西方中世纪的庄园主等财产所有者将其资源财产授权 给总管、账房或管家进行管理,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形 成了授权与受权管理资源财产的经济责任关系。相应 早期的内部审计应运而生。 股份公司出现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在 股东与经理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与受托经营管理经 济资源的经济责任关系。众多的股东希望审查经理是 否尽职尽责。于是,一种服务于众多股东的民间审计 便应运而生。 26 审计——第一章 概述 返回
审 计 学
(第六版)
谢晓燕 副教授 主讲
审计——第一章 概述
1
导
言
《审计学》(第六版)共有17章。 第1-8章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第9-14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对定期 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第15-17章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审计业 务以外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基本技能、基 本方法。
返回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7
(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 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如审级信息化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8
李金华审计长说过三句话:
1、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 格 2、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
指挥的资格
3、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
去任职的资格
审计——第一章 概述
8
(一)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审计制度—— 官厅(政府)审计的萌芽时期
《审计学》第一章 总论
33
1、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4月审计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 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 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 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 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4
2、我国民间审计引进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产生)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25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产生)
❖ ①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1918年《会计师暂行章程》 ❖ ②我国注册会计师第一人—谢霖 ❖ ③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竞争更趋激烈。企业为了 在竞争中求生存,十分重视加强内部的经济监督,实行事前预防性的 控制,内部审计的重点逐步由过去的财务审计转向以内部控制审计为 基础的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广泛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并逐步 开展经营审计,将提出改进经营活动的建议作为工作重点,把评价和 改善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重要的服务领域。
19
(2)1844年到20世纪初的英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与特点
20
(3)20世纪初美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与特点
21
(4)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对注册会计师审 计目的和方法的影响
22
(5)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 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审计的本质在于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4
受托责任论
5
受托责任论
发展阶段 受托责任 财产保管责
审计学第1章(精)
2、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 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 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 务: (1)按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 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 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 (3)合同的遵守情况; (4)简要财务报表。
1.2.3
审计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 济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 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 其相关资料。
南海公司事件背景资料
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 1720年1月,南海公司股票128英镑/股。 牛顿:剑桥大学教授,已退休。其时受聘担任英国 皇家造币厂厂长,年薪2000英镑。 1720年4月,投资7000英镑购入南海公司股票,6 月出售,获利7000余英镑。 1720年7月,南海公司股票价格1000英镑。 牛顿再次买入。 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票价格124英镑。 1721年1月,南海公司破产。
审计的定义包含了以下涵义:
1、审计的本质特征——独立性 2、审计主体 3、审计的第三关系人,即授权人 或委托人 4、审计客体,即审计对象 5、审计目的 6、审计职能
1.1.2 审计的分类
1、按主体不同 (1)政府审计 (2)CPA审计 (3)内部审计 2、按内容、目的不同 (1)会计报表审计 (2)合规性审计 (3)经营审计
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特点: ①抽样方法普遍运用 ②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 ③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④业务范围扩大:会计咨询与服务
审计学——第1章
家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 1991年举行第一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006财政部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审计学——第1章
第二节 审计的主体对象和依据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
受委托或根据授权,依法对国家行政、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会计 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 务收支及有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效益性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过程。
审计学——第1章
审计关系图
审计者 被审计人 审计委托人
审计学——第1章
一、审计主体 (一)政府审计组织和人员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人员 (三)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
审计学——第1章
第二节 审计的主体对象和依据
一、审计主体 1、什么是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的分类?
审计学——第1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人员
一、会计师事务——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机构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1、鉴证业务——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其
审计学——第1章
(四)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 1.就地审计 2.报送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具有强制性分类 1.强制审计 2.委托审计
审计学——第1章
案例分析
安达信事件的思考?P13 1、从上述资料中找出审计主体、对象? 2、按审计主体分类、安达信开展的审计
工作属于那种类型? 3、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失败说明了什么
一、审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审计学——第1章
第三节 审计的本质特征职能和 作用
一、审计的本质特征 审计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二)审计对象的广泛性 (三)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四)审计监督的专职性 (五)审计手段的科学性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
(三)内部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管 理机关的规模有了扩大,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也促使了授权 管理方法的普遍使用、授权层次的增加和授权范围的扩大。 这样,部门和单位的最高管理当局就有必要对其下属各层次 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部门和单位的内部审 计也就因此而产生。
审计机构从事审计活动要有一定的合法经济收入和经费保障,不受被审 计单位的牵制。对于国家审计,审计法中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 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对于注册会计师 审计,由于其是民间组织有偿服务,国家对其收费标准做出规定,保证其生 存和发展,同时也规定除了正常的业务收费外,不允许与被审计单位有其他 经济依附关系。
目录
1 1 2 3
审计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我国审计的种类 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4
5 3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为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 位的受托经济责任,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 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 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 的活动。 上述定义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3)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 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 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 ,并出具书面证明,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 确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鉴证既为 被审计单位服务,又为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授权者或委托 人服务,这一职能更突出地表现在民间审计或独立审计 中。
(2)人员独立 人员独立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为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报告,审计人与被审计单位在形式上不应存在 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审计人依法行使审 计职权时受到法律保护。在精神上,审计人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按照审计 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独立进行审计,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 ,做出公允、合理的评价和结论,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3)经济独立
审计学 总论
第1章总论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1.1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宋代。
在20世纪初期以前的历代王朝,皇家审计一直居于绝对统治地位,毫无社会(民间)审计可言。
西周时期:在周王之下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分掌政令。
其中,天官(亦称太宰或冢宰),居百官之长,掌邦国之治,并总揽财政大权。
在天官之下设有司会官职,掌国之百物财用,为计官之长。
天官之下所设的宰夫一职虽也隶属于行政系统,而且地位不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却具有审计的性质,可以视为我国审计工作的滥觞。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皇家审计从西周开始已进入萌芽时期。
秦朝在中央设有御史大夫,并在诸郡设监察御史,从而在全国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监察系统;还在全国实行了自下而上定期呈报财务报告的“上计制度”。
秦王朝在我国审计发展史上起着奠基的作用。
汉朝在中央也设有御史大夫,并监管上计之事。
且西汉时,上计制度已日臻完善,并制定了“上计律”,使之有法可依。
注意:上计制度是战国时期沿袭下来的一项制度。
秦汉时期,由御史大夫自上而下进行的御史监察制度和由诸郡县自下而上进行的上计制度,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由中央控制全国的监察系统,使我国的审计工作开始进入发展时期。
但在秦汉官制中,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司审计职责的机构。
隋朝在中央设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共六部,分管全国政务。
其中,都官施财政经济监察大权。
都官之下设比部,为专司监察审理事物的审计监督机构。
唐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专司监察、弹劾之事。
至隋唐始,我国的皇家审计有了专设的独立机构,并把比部置于执行司法职能的刑部之下,从而提高了审计的地位;加之,唐时御史监察制度更趋完善,使审计工作与监察工作相结合,因而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的皇家审计进入了一个日臻完备的阶段。
宋王朝取消了唐时的比部,使审计之事置于都磨勘司,吏部、度支、盐铁三司之内。
后实行改制,罢去三司,审计之事仍沿袭唐制,复归刑部所属比部掌管。
审计学第一章 总论22.1 总论
【问题】
什么是上计制度?
西周时期的审计制度果真如《周礼》 描述的那样完备、科学吗?如何理解 它?
(二)发展于秦、汉、唐、宋
秦:三公九卿制; 汉:汉承秦制,丰富和完善了“上计制度”; 唐: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比部;
宋:在元丰改制前,健全财计系统的审计机构,实行 “财审合一”。元丰改制后,恢复唐朝的“三省六部 制”,审计职权又回归比部。另外,在库藏系统设置了 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司。南宋时期,改为审计院。
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一词的正式命名。
(三)中衰于元、明、清
突出特点:君主专制,取消了专门的审计机构。
(四)演进时期
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了审计处,隶属国务院 。1914年,改审计处 为审计院,同年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审计法» 。
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间审计法 规——《会计师暂行章程》。
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
天官下又设“司会”官职,掌国之百物财用,为计官之长,分掌王 朝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同时又总司审计监督之大权,进行财 政收支的核算和监督。«周礼»中记载,“凡上之用,必考于司会”。 即凡帝王所用的开支,也都要接受司会的检查,可见司会的权力之 大。而且还说,“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这是西周内部审计的形成。
1、198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 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CPA事业的复苏。
2、1981年元旦,上海会计师事务所闪亮登场 ——建国 后第一家;
3、审计法律法规建设走向成熟:
• 1985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 1985年12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 1986年7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 1988年11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同年11月,
《审计学》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一、审计组织 • (二)内部审计机构
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 部审计机构。
部门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按行业划分的业务主管部门设置的专门审计机构。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国家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 业等单位设置的专门审计机构。
第一章 总论 •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
1
和 目 的 分 类
二 ) 按 审 计 内
2
容
3
财政财务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章 总论 • 审计的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审计范围分类 1.审计按其业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2.审计按其项目范围分类,可以分为综合审计和专项审计
第一章 总论 •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一、审计组织 • (三)民间审计组织
1
有限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
1.民间审计组织的设立
2
合伙会计 师事务所
第一章 总论 •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一、审计组织 • (三)民间审计组织
(4)会计咨询和 会计服务业务。
(3)办理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 业务,并出具相应的 审计报告。
2.促进性作用 (1)改善经营管理。 (2)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章 总论 • 审计概述
四、审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
(三)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指审计的委托、委派者根据不同时期的 客观需要,向审计提出的要求。
具体规定: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 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 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学 第一章 总论
它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不公平的产权 制度、不合时情的制度设计、不完善的公 司治理、不对称的会计信息和不适应的会 计技术等多项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1844年以前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1) 经济背景
股份公司制的初步发展,对审计产生了需求
2)审计目标定位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审计结 果也不需要公布于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达国家通过 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 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带 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跨国界发展,形成 了一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形成了 “八大”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世纪80年
代末合并为“六大”,之后又合并成为 “五大”。2019年,美国出现了安然公司 会计造假丑闻。
一、为什么需要审计 二、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四、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五、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需要审计
在两权相对分离的条件下,财产所有者(国 王)受环境、能力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将财 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其管理者(各级官 吏),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责任关系,这种 经济责任就是受托责任。
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客观 基础,没有两权分离不可能有审计,审计随两权分离的产 生而产生,随两权分离的发展而发展。
审计监督能有效地确定或解除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 间的责任,审计体现了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双方的意 愿。
科学家牛顿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 害者之一,他在第一次进场时买进7,000镑, 小赚7,000镑;第二次买进时已是股价高峰, 此次则是让他大亏2万镑。牛顿叹说: “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 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审计学 第一章总论
经济鉴证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侧重于经济监
督和经济评价,而社会审计侧重于
经济鉴证。
1.4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1.4.2审计的作用 制约性作用
揭示错误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
促进性作用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总结
思考题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元:取消比部,户部兼管审计 独立的审计机构消失 明:设都察院
5、民初至1949年—近代审计的演进 阶段
1914年《审计法》的颁布 1928 年审计院的设立,政府审计逐步完 善,
6. 新中国 —— 现代审计的恢复和发 展时期
1983年 1994年 审计署 《审计法》发布
1.2审计的含义和特征
1.2.1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 评价和鉴证活动。 1972年AAA的定义 1972年美国审计局的定义 1976年《审计理论》的定义
1.2审计的含义和特征
1.2.2审计的特征 独立性
机构独立 经济独立 精神独立
权威性
1.3审计的目标与对象
审计学
主 编 宋 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
第一章
总论
1.1 1.2 1.3 1.4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含义与特征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2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早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在资本主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审 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 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
表述清楚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
披露,且金额恰当
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关于具体目标,强调:
▪ 1、审计目标是审计实务工作的指南和导向,它界定了审计的 责任范围,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如何计划和实施审计;同时,审 计目标决定了审计人员针对审计对象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 发生及权 利和义务
完整性
各类认定的含义
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 计目标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 发生的交易、事项,或
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 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
有关
易和事项包 括在财务
报表中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应当披露的事项有包括
的披露均已包括
在财务报表中
分类和可 理解性
三项暗示性的认定(1)所有存货均已包括在内; (2)所有报告存货都归企业所有; (3)存货使用不受限制。
具体目标
▪ 1.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 目标
▪ 2.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 标
▪ 3.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 发生 完整性 准确性 截止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 负债属于 被审计单位 的义务
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计价和 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 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 恰当记录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 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 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 当记录
第1章 总论
1
第一部分 本章内容框架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概念与分类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审计的组织体系 审计规范体系
2008.11
《审计学》:第一章 制作 马敬民
2
。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审计的产生,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最初都是起源于 官厅,称为官厅审计,即国家审计。 • 我国官厅审计的产生可追溯到西周初,隋唐宋时期 是我国审计的兴盛时期,元明清时期处于停滞时期。 • 中华民国时期审计有所发展,1912年,在国务院下 设审计处,于1914年改为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 法》。
2008.11 《审计学》:第一章 制作 马敬民 22
1.3.2.2促进作用 促进作用
• 审计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 经济效益审计、经营管理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提 出各种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来实现的。 • 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 ①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 ②提高经济效益
2008.11
《审计学》:第一章 制作 马敬民
23
1.4 审计的组织体系
• 审计组织体系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建立的担负着不同 审计任务的审计组织之间结成的相互联系、互为补 充的整体审计系统 。
• 1.4.1政府审计机构 政府审计机构 • 1.4.1.1政府审计的特征 政府审计的特征
2008.11
《审计学》:第一章 制作 马敬民
8
(2)内部审计业务的发展 • 内部审计产生之初只进行财务审计。 • 20世纪5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内部审 计在审核、评价财务和会计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企 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维度延伸。 • 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董事会将内部审 计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 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 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 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 机构实现目标。”
审计学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1、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2、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权威性(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3、审计的属性(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机构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4、审计的目标:指审查和评价审计独享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去,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5、审计的对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综上所述: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会计的经济监督是内部监督6、审计的职能:经济职能: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在规定的标准以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经济评价: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
经济鉴证: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信赖的程度,并作出书面报告,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
7、审计的作用:制约性作用(揭示错误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促进性作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程序1、审计的基本分类:按审计主体分: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财政财务审计(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2、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3、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定期和不定期审计4、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驻地、专程、巡回审计)5、按审计动机分类:强制审计、任意审计6、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预告审计、突击审计7、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财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8、审计三大分支的区别1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存在的动因;理解并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假设的各种理论及其不足之处;理解审计目标及其与企业管理当局五项认定的关系;理解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本质特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现状,对不同类型审计活动如何发展各自的职能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1.审计的产生、发展和存在的动因。
2。
审计的涵义。
3。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
4.审计职能与作用。
5。
审计假设、审计目标、五项认定。
6。
审计的独立性。
7.审计种类.【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本章共分5节。
【案例引入】见教材。
第一节审计的起源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我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杨时展教授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1。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不断演进的,也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早期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3。
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二)审计的产生奠定了审计关系人理论第一关系人依提委报约供托告审资审结查料查果委托经管财产第二关系人承担受托经济责任第三关系人按照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必须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面关系人,他们顺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
其中,审计人是第一关系人,作为被审计人的第二关系人是财产的受托经管者;第三关系人即为财产的所有者。
三者关系如上图所示.(三)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四)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五)审计的动因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动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主要的学说包括:受托经济责任论(认为审计是在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代理人学说(审计的出现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的共同选择)、信息经济学说(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更有效率)、保险论(审计就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活动,甚至认为审计是分担风险的一种服务)、冲突论(会计报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外部独立专家发表意见)、多因决定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审计的出现)。
【最新】一章节总论
(5)存货已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 表达与披
2021/2/2
验证账户余额和披露是否恰当
披15露
七、审计职能
1、监督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2、监察职能 突出体现在国家审计中 3、鉴证职能 鉴定与证明,突出体现在民间审计中 4、评价职能 突出体现在内部审计中
标列金额的真实性
真实性
(2)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完整性 验证金额是否均已记录
完整性
(3)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 权利和义 验证所列金额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所
有
务有
所有权
(4)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 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已 恰当记录
验证所列金额是否均经正确估计和计 估计或分 量,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已 估价、截止、
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
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
济监督形式。
2021/2/2
2
补充:民间审计方法的发展
1、账项基础审计(也叫详细审计)
重心在资产负债表,注册会计师将大部分精力 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
2、制度基础审计
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以内部控制 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
2、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3、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
(三)内部审计机构
1、组织形式:监事审计机构、部门或单位审计机 构
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2021/2/2
10
(四)民间审计组织
1、民间审计组织的性质
契约关系,具体表现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
2、民间审计的组织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四、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也叫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活动的作用 对象,即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 的其他经济活动。 (一)政府财政收支 政府财政收支是指政府依法取得的各总收入,如 税收、收费、举债等;政府依据批准的预算而发生 的各种开支,如经费、公共工程投资、社会救助支 出、社会保障支出等等;预算外的各种收支等。 对政府财政收支实施的审计叫做财政收支审计, 简称财政审计,它通常只能由政府审计机关来实施。
第一章 总 论
山西财经大学 吴秋生
本章要点提示
审计是一种代理性经济监督,独立性是其本质特征。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循环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 报告阶段。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二)单位财务收支 单位财务收支是指行政单位的拨款收入、经费 支出等,事业单位的拨款收入、收费收入、经费支 出等;企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等。 对单位财务收支实施的审计叫做财务收支审计, 简称财务收支。最典型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是企业 财务报表审计。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三)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 这里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是指与财政财务收支 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如环保、公益或爱心捐助等。 对这些经济活动也需要进行审计,如环境审计、社 会责任审计等,其审计主体应视使用资金的性质而 定。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三、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是指审计活动的发动者,即从事审计 活动的组织和人员。
分类
概念
特点
强制性 无偿性
政府审计主体 从事政府审计活动的机关和 人员。
独立审计主体 从事独立审计活动的会计师
独立性、 受 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 托性、有偿性 经常性、及 指从事单位内部审计活动的 时性、针对性 内部审计主体 机构及其人员。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审计的独立性也是审计能够发挥其独特作用的保 证。 3、独立性的保证 为了确保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从而确保审计独 特价值或作用的发挥,多数国家的《宪法》,各国 的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 都对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或规定。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二、审计的本质特征 1、独立性就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主体身份上的超脱性,精 神上的公正性。 身份上的超脱性,是指审计主体至少与被审计人 之间,有时还要与审计委托人之间,在组织人事上 要没有隶属关系,在血缘上要没有近亲关系,在财 务上要没有关联关系,在业务上没有冲突关系。身 份上的超脱也叫形式上的独立 。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五、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指审计活动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
真实性审计
审 计 目 的
合法性审计 效益性审计 责任性审计
第二节 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独立审计的萌芽 独立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据史料记载, 16世纪末,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日益繁荣,出现了合 伙经营的商业组织形式,形成了财产所有权与经营 权的明显分离,也形成了不参与经营活动的合伙人 对参与经营活动的合伙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 行监督的需要,为此,有些不参与经营活动的合伙 人开始聘请一些熟悉会计的人士通过对合伙企业的 账目进行审查,帮助他们对承担经营活动的合伙人 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1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 便呈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专门从事 查账和公证工作的人员,形成了独立审计的萌芽。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精神上的公正性,是指审计主体能够公正地对待 审计活动有关利益各方的品质和能力,包括品质上 的正直诚实,能力上的充分胜任,工作上的认真负 责,成果上的权威公允。精神上的公正也叫实质上 的独立 。 2、独立性的意义
审计的独立性意味着审计是一种客观公正 的监督,是一种财产所有者可以放心委托而 受托经营管理者可以放心接受的经济监督形 式,意味着审计必须存在于受托经济责任关 系之上,必须以客观公正的鉴证为基独立审计的形成 独立审计正式形成于18世纪的英国。 1720年,英国发生了南海公司破产案,英国 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 斯耐尔对南海公司的 会计账目进行审查。斯耐尔通过审查已独立 会计师的身份出具了一份确认该公司存在虚 假会计记录、进行舞弊的查帐报告书,从而 宣告独立审计师的正式诞生。
一、审计是什么 1、审计是一种代理性的经济监督形式。因为: 两权分离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经营管理者 接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按照财产所有者的意志, 管好用好财产,保证其安全完整、保值和不断增值 的经济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对审计 这种代理经济监督形式的客观需要,促进了审计的 产生,并推动审计的不断发展。因此,受托经济责 任关系是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审计的本质是 一种代理性的经济监督是形式,审计的基本作用是 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审计的独立性也意味着审计是一种代理型的经济 监督形式,审计委托或授权者与审计主体之间也是 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双方也存在着利益差 别,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 逆向选择,需要他律和自律。政府所需要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规章,进行规制和监管;审计职业组 织需要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规范,进行自律。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价值的源泉。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2、审计关系人及其相互关系 人们通常把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称为审计关系,审 计关系人就有三方:审计人、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 (目前发展成为了审计信息的使用者)、被审计人 (即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人,也叫责任人),这三 方关系人的关系是:审计人接受审计委托人或授权 人的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向审计委 托人或授权人报告审计结果,以实现审计委托人或 授权人对被审计人的有效监督,维系他们之间的受 托经济责任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