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1
3、乱世造就英雄,书中人物曹操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的上是英雄?快去书中找一找吧!(出示曹操的话)
三、品读人物
1、猜英雄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2、出示三国歇后语,根据歇后语说一说相关故事。
5、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点:抓住人物特征特征
面:理清故事情节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教导处审核意见:
(3)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4)找出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体会一下。
3、学生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人物众多、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是《三国演义》的一个主要特点。人物众多,其中有名有姓的共1191人,期中文官451人,武将436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三教九流和官亲176人。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围绕着这些人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共同构成了三国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以在读三国演义时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抓住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理清故事情节、全面了解三国这部作品。
一、谈话导入
1、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都有哪些好处?的确,书籍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
2、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这样一本书:一部历史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毛泽东
它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俄】科洛克洛夫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3、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
3. 第三课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4. 第四课时: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介绍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讲解《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历史价值。
2. 第二课时:(1)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历程。
(2)介绍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3. 第三课时:(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人物、反面人物等。
(2)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特点。
4. 第四课时:(1)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如忠诚、义气、智谋等。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叙述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5. 第五课时:(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深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关羽: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诸葛亮:智谋无双、鞠躬尽瘁曹操:雄才大略、狡猾多端课堂活动: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看三国识英雄——《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阅读《三国演义》的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注意读书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1.《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小故事。
2.课件。
3.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4.阅读积累卡。
教学过程:一、猜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听故事,猜书名。
2.简介《三国演义》。
3.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你会先做什么?4.引出课题:走进三国识英雄二、品味诸葛亮的人物特点,获阅读方法。
1.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2.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的确,诸葛亮作为三国的核心人物,必定早已深入人心。
小说中还这样写到:诸葛亮执掌刘备的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从电视屏幕上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气度不凡。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至今,虽已经历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传颂,几乎是中国人民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4.读《空城计》,了解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5.了解有关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读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小结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通过已学方法,体会其他人物特点。
1.运用刚才小结的方法,品读故事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好读书笔记。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新河中心小学施义宝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4。
引导学生自主、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你们想不想好好地读一读《三国演义》呢?二、阅读欣赏:(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学对《三国》有所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3。
“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5.“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教师提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
刘备、关羽、张飞3.关羽4.周瑜5.貂禅6。
吕蒙)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1。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名著,并提供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包括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重要事件。
3.扩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以增加对小说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4.设计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5.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三国演义》的印象。
第二课时1.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
指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各方势力的情况以及主要人物的关系。
2.通过展示地图和时间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线。
第三课时1.扩展阅读:推荐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和了解《三国演义》所描绘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第四课时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主题,设计一份展示,通过图片、文字等展示给全班。
第五课时1.阅读指导:提供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活动的参与程度。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评论。
3.展示评估:评估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角色扮演表演,考察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三国演义》原著或简化版阅读材料。
2.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4.引导学生对巨作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二、教学内容1.《三国演义》的背景介绍2.《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3.关键章节的阅读和分析4.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和解读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和背景介绍(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罗贯中,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该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步骤二: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30分钟)1.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例如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之战等重要事件。
2.介绍主要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并简要描述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特点。
步骤三:关键章节的阅读和分析(90分钟)1.选取关键章节,如赤壁之战、千里走单骑等,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情节转折、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
2.提供相关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章节中的复杂情节和文化内涵。
步骤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和解读(7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三国演义》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辅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和研究,拓宽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及影响。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5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收获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对个人的影响和价值,鼓励他们通过阅读来扩展自己的眼界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质量。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对其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1.《三国演义》的简化版本或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料。
2.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的资料或教辅书籍。
以上是《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培养其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1.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二、说一说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史诗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以英雄人物的冒险、战争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杰的形象。
阅读目的
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三国演义》,掌握其中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理解。
阅读建议
1. 了解历史背景:在阅读之前,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
2. 分段阅读:《三国演义》篇幅较长,建议按章节或分段进行阅读,以便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3. 注意人物关系:故事中涉及众多人物,建议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亲疏关系、忠诚与背叛等,这对于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有很大帮助。
4. 分享讨论:可以与他人一起阅读《三国演义》,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与感受,有助于拓展观点和加深认识。
阅读活动
1. 阅读小组:组织一个阅读小组,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共同阅读《三国演义》,并就阅读内容进行讨论。
2. 角色扮演:可以选择故事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其中的冒险和挑战,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创作,可以是评论、小说续写、改编故事等形式,分享给他人,激发创造力。
结语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感受到英雄人物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启示和教益。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涉及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材中的《三国演义》选,共计13篇,全书共32万余字。
本书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历史名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为主角,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社会与政治风貌,展现了男儿当顶天、江山如画的时代气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仁爱、智慧、勇气等伦理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历史人物,掌握其生平事迹、人物性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4.感悟中国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读几段经典语句:“桃园三结义,天下无贼”“吾虽赴死,义不抛也”等。
让学生感受这些语句所代表的忠诚、勇气和仁爱精神。
(2)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其地位和影响。
提问:“罗贯中为何写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品?他希望向读者传达哪些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教材(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章节,阅读教材,掌握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挖掘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阅读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各类习题和探究题,并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反思小说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所代表的人物形象、艺术形象及其思想道德内涵等方面的主题和含义。
(4)老师批注学生的问答作业,评定学生分数,及时给予反馈。
3.精读教材(1)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部分篇章,可以进行精读的建议。
五年级上册《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五(一)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
2、利用影视视频材料,培养课外阅读兴趣,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三、课前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空城计哭诸葛)2、课件。
四、指导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趣师: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三国演义》。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下,平时看长篇小说是采用什么方法看地?出示:阅读方法。
接下去出示:《三国演义》简介、作者、主要内容。
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同学们各说各的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二、品味诸葛亮人物特性,小结学法。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
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
简介诸葛亮。
师:《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师:小说在别的章节中还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书中关于诸葛亮的哪些章节你最感兴趣,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师: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屏幕。
播放《空城计》视频,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段落研读(出示):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语文阅读教案篇一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2、课件。
(课题、展示会)3、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4、三国人物的卡片。
5、读书星制作。
四、教学过程:一、观看片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
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
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哇!连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2、啊呀!大家懂得真不少呀!不少同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你们真是一群小三国迷呀!俗话说得好:果儿大家吃才香吧,把你们在这段时间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告诉他们你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对你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
呆会儿,我们召开个评选活动,把你的读书成果上台亮亮相,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开眼界。
大家说好不好?3、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4、同学们,是时候了,大家展示风采的时候到了,请看:课件展示“三国读书之星”,来读读看。
(学生齐读主题)本次活动的总裁判长是由我——吴老师担任,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是评委,你们有权对上台展示的读书成果进行裁决与评价,上台的同学将告诉你们他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要对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光荣的读书之星将在你们中产生,咱们班的小记者将给你们拍照留念。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多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总理也曾经教导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幻灯片)(学生上课前齐读)一、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画面和一首歌曲。
(用多媒体放映《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做为欣赏者,我们宛然被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我们会发出由衷的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慨叹“走近三国”。
二、出示有关《三国演义》的评论介绍(幻灯片制作)(四名学生分别读四段内容)《三国演义》内容梗概: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知识冲浪师:我们先来个(出示课件“记忆小热身”)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
1、你来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 《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其创作背景。
第二章:概述小说的整体情节和主要历史背景。
第三章: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第四章:分析小说的开篇章节,理解故事的开端和发展。
第五章:讲解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赤壁之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小说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3. 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估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原著或简化版教材。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内容。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第二周:概述整体情节和历史背景第三周:介绍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第四周:分析开篇章节和故事发展第五周:讲解重要事件和战役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分析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等。
第七章:探讨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如曹操、司马懿等。
第八章:讲解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如貂蝉、孙尚香等。
第九章:分析小说中的友情、忠诚、智谋等主题。
第十章: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的平衡。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反派和女性角色进行深入分析。
2. 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小说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角色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小说中英雄、反派和女性角色的分析能力。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其创作背景。
2. 第二章:讲述三国时期的起源和背景,以及故事的开端。
3. 第三章: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4. 第四章:通过具体故事情节,探讨作品中的忠诚、背叛、智谋等主题。
5. 第五章:分析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如诗词、成语、典故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故事情节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运用批判性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进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的独创性。
1. 《三国演义》原著,要求学生自行阅读。
2. 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影视作品,用于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如学术研究、评论文章等。
4. 课堂讨论平台,如黑板、白板等。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章节,了解故事背景和相关人物。
2. 课堂讲解:教师对重点章节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促进思维碰撞。
5. 课堂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激发学生思考。
七、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两节连堂课,共计45分钟。
2. 第一节课:教师讲解新章节,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人物和情节。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教案儒林小学蒋顺芳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1、《三国演义》主题歌。
2、课件(包括相关故事的动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播放《草船借箭》的动画。
)2、学生回答。
师: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走进三国”)。
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生举手)二、知识冲浪我们先来个(出示课件“记忆小热身”)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
1、你来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2、名马寻主(连线)关羽赤兔刘备的卢曹洪白鹄曹操绝影师: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三、群英聚会1、师:《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生畅所欲言,三两句亦可。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三国演义》阅读指导⼀、阅读⽬标:1.认真阅读,积累精彩语段,把握⼈物性格特征。
2.理清故事脉络,能够复述故事概要。
3.醉⼼阅读,树⽴“谋事在⼈”的积极⼈⽣观,确⽴“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阅读过程:1.每周⼆晚阅读课研读《三国演义》,最后30分钟集中做读书笔记。
2.⼩周周五晚阅读课第⼀⼆节研读《三国演义》,第三节观看《三国演义》影像视频资料。
3.⼤周周末学⽣⾃主阅读《三国演义》8章内容,并做好读书笔记。
4.每周研读8—10章,引导学⽣醉⼼阅读,交流读书感受。
三、阅读指导:1.作者简介: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罗贯中⼭西太原⼈,号湖海散⼈,元末明初通俗⼩说家和戏唱家,是中国章回⼩说的⿐祖。
罗贯中的⼀⽣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楼粉妆》《隋唐志传》,和施耐庵合著《⽔浒传》。
代表作有:《三国演义》。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名著之⼀,本书是中国古代第⼀部长篇章回⼩说,是历史演义⼩说中的经典之作。
⼩说描述了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盾和⽃争。
由于各国后主过于⽆能⽽亡国。
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降,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
正所谓:“天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元演出的三国剧⽬达三⼗多种。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对社会⼈⽣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现在⼈们看到的《三国演义》。
四、主要的故事情节1.《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战役。
(1)官渡之战北⽅曹操势⼒壮⼤令袁绍不安,故举兵进攻许昌,两军对垒官渡。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前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作者是明代作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为背景,通过讲述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斗争和政治谋略。
本教案旨在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阅读《三国演义》,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和理解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一、了解历史背景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了解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群雄割据,政治腐败。
了解这段历史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把握主线故事《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庞大的作品,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在阅读时,读者应该抓住主要线索,理清主线故事。
主线故事以蜀、魏、吴三国的兴起和衰落为主,围绕三个主要人物刘备、曹操、孙权展开。
读者可以追随主要人物的生平和经历,了解他们的阶段性目标、策略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三、关注战略和谋略《三国演义》以战争为背景,充满激烈的战斗和策略的较量。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关注各种战略和谋略的运用,思考每一次战争的背后逻辑和影响。
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智谋较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军事战略,也能对中国古代战争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塑造和分析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有众多历史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经历。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关注每个人物的塑造和描写方式,思考作者的用意和想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思考他们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提炼出其中的人生智慧。
五、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罗贯中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使用了许多独特的手法。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分析作者的叙述方式、描写手法、对话语言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作者的艺术追求。
结语:《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名著,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
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
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 .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 .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 .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
1 .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 .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
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二、说一说
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
丞相知兄远行,欲来相送,特先使我请住台驾,
别无他意。
”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遂立马于桥上望之。
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辈。
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排开。
关公见众人手中皆无军器,方始放心。
操曰:“云长行何太速?”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前曾禀过丞相。
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
累次造府,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纳还丞相。
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
”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
负前言。
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
” 一将便从马上托过黄金一盘。
关公曰:“累蒙恩赐,尚有余资。
留此黄金以赏将士。
”操曰:“特以少酬大功于万一,何必推辞?”关公曰:“区区微劳,何足挂齿。
”操笑曰:“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
锦袍一领,略表寸心。
”令一将下马,双手捧袍过来。
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
”遂下桥望北而去。
许褚曰:“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操曰:“彼一人一骑,吾数十余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
” 曹操自引众将回城,于是叹想云长不已。
三、作业
继续阅读。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指导,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些故事情节,熟悉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了解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关公为什么过五关斩六将?这六将分别是谁?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一段话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出示: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
”玄德便叫备马。
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人而闭之门也。
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
”
(1)指名读一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3)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一、讲一讲
1•读了这么长时间的《三国演义》同学们一定知道了很多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中你最喜欢那些故事,为什么?
2•指名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3•《三国演义》有众多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猜一猜,请根据下列的内容讲故事情节。
1•“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是讲的谁?怎么样?
2•“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你能讲给大家听吗?
四、猜一猜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听故事猜歇后语:诸葛亮征孟获诸葛亮弹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借箭诸葛亮三气周瑜
五、拓展阅读
继续阅读《三国演义》后半部分。
记住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近一个月的阅读,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的特点,更加深层次地熟悉《三国演义》中的人和?~。
教学重、难点:
能看见人物的名字,就能讲一段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读歇后语讲故事。
(1)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2)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3)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2•读句子猜人物。
(1)曹孟德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仲谋指谁?
(2)魏国的栋梁才,孔明的老对手,西晋的奠基者。
(3)积极主张吴蜀联盟,忠厚诚实誉满天下。
二、考考你
1 •下列语句与何人有关:
(1)望梅止渴()(2) 刮骨疗毒()(3) 鞠躬尽瘁()(4) 乐不思
蜀()⑸三顾茅庐()(6) 赔了夫人又折兵()
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_____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 __________ 、华容道义释_________ 、过五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淹________ 败走__________ 。
3•《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
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火烧 _____________ 、七擒
_________ 、六出 ________ 空城计智退___________ 、挥泪斩_________ 等。
4•三国时期的第一武将为谁?
5•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6•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7•曹操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
8•当曹操擒得吕布想收为义子时,刘备建了什么言使吕布被宰?
9.诸葛亮隐居时常把自己比作?
10.关公的座骑赤兔马原本是属于谁的?
三、根据描述猜人物
1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个人是谁?
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3.《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又是谁?
4.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个人是谁?
5.“功盖三分国,名城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怀古绝句歌咏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名人,这位名人是谁?
6.《三国演义》中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谁?长坂桥头退百万兵的将军是谁?
四、巩固阅读
举行讲《三国演义》的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