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
提要:本文剖析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作者认为,研究凯恩斯理论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有助于把握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特点、各种反危机政策和世界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评价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不宜简单地采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具有两面性,应去其糟粕,吸其精华。
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开拓的宏观经济理论被称为继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后一个重要里程碑。1936年发表的凯恩斯理论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旨在解释本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最严重的社会失业问题开具“救药良方”,曾风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学界,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定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因此,研究《通论》有助于我们把握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特点、各种反危机政策措施和世界经济学理论演进,进而更好地兼融世界各种经济理论的合理成份。
(一《通论》的要旨在解析社会失业问题,为通常情况下就业量之决定提供论证,但其主要新意及其中心思想却在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在《通论》的序言中说,他的这本新著,不同于他前期的《货币论》,“主要是研究造成总产出和总就业量变化的决定力量”。他接着说,“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之点”,此交点之值“称为有效需求”(《通论》,第26页。从《通论》全书的体系特点来说,第一篇“引论”第三章的题名是“有效需求原则”,该章概括了全书展开的就业理论要点,其后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原则借以展开。可见,有效需求理论是《通论》的中心思想,从而是把握凯恩斯理论的关键或核心。
按凯恩斯的思想,有效需求是这样一种理论,它依靠产出下降本身的平衡作用来解释为什么“经济体系本身会在N (就业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即低于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所决定的水平时,实现稳定的均衡”(《通论》,第30页。具体来说,有效需求理论的要点是:
第一,有效需求指的是资本家取得最大的预期收益,即利润的社会总需求。凯恩斯说:“所谓有效需求只是雇主从决定提供的当前就业量上,所可预期取得的总所得或收益,包括其它生产要素之所得在内”。“有效需求是总需求函数上之一点,这一点之所以成为有效,是因为如果就业量在该水准,则供给与需求两种情况恰使雇主之预期利润成为最大量”(《通论》,第49页。
第二,有效需求是个经济总量概念。凯恩斯说,有效需求是社会总需求函数与社会总供给函数相交点之值。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供给价格(Z与就业量(N的关系,用数学形式表示即,Z=Φ(N。凯恩斯把雇主们提供的就业量的最低预期收益称为该就业量所产产物之总供给价格。也就是说,总供给价格实际上是全体资本家雇用一定量工人所能获得的收益与该就业量的关系,用数学形式表示是D=F(N。凯恩斯认
为,“总需求函数乃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各种假想的就业量,另一方面是由此假想的就业量所产产品之预期收益”(《通论》,第49页。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雇用一定量工人,预期社会对产品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第三,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构成,所谓消费需求是指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它是由人们的消费倾向这个心理因素决定的;所谓投资需求是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它主要是由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流动偏好”这两个基本的心理因素决定的。
第四,凯恩斯认为,经典学派所谓“总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假定着总需求价
格(或收益常与总供给价格相适应”,其有效需求是有无穷数值的,充分就业只是个特例。在通常情况下,社会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为此,决定社会必然会存在就业不足。为什么社会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呢?凯恩斯把它归因于人们的“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的心理因素起作用的结果。由于消费与收入存在着这样的函数关系:消费由收入(即所得决定,收入发生增减变化,消费也随着发生增减变化,但在每单位的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小,用于储蓄的比重则越来越大,因而出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现象。
所谓消费倾向是指消费(以C表示在收入(用Y表示中所占的比例。用数学形式表示即:消费倾向=C/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用△C表示在收入增量中(用△Y表示中所占的比例,用数学形式表示即:边际消费倾向=△C/△Y。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在每一单位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储蓄增量则越来越大。正由于社会上存在这种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因而必然会引起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又由于投资所得存在着这样的函数关系,随着投资的增加,新增添的资本设备的成本(即供给价格将上升,而资产设备预期的收益将下降,从而随着投资的增加,预期利润率将下降。这就引起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所谓资本边际效率是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也就是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收益。又由于人们对货币有一种“流动偏好”这种心理因素,具体说,就是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手中总想保存一定量的灵活的现钱,以便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进行投机活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对人们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对消费来说,真实所得增加,消费量也增加,但不如所得增加大,就出现消费需求不足;从投资方面来说,凯恩斯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心目中总作出投资收益的预期,即预期该投资将会取得多大的利润。预期利润率有一个最低限额,就是它不能低于同量资本存到银行时所应得到的利息率。凯恩斯还认为,利息是放弃货币这种灵活性的报酬。利息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的作用使得利息率的降低总有一个限度,不能太低,当预期利润率下降到低于利息率时,就会对投资者失去投资的引诱力(在凯恩斯看来,投资量取决于投资引诱,而投资引诱又取决于资本之边际效率和各种期限不同的贷款利率这两组势力。正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货币的“灵活偏好”,使投资者失去增加投资的自信心和引诱力,引起投资的需求不足,因而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构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就不能向社会提供充分的就业量,因而社会上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如何消除有效需求不足,增加就业量呢?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向垄断资产阶级政府提出他的政策主张。在他看来,有效需求取决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相交点,但由于上述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总供给总大于总需求,难以达到均衡点,从而有效需求不足。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是调节总需求函数,从而改变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位置。但由于自由放任经济无法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