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3-3

合集下载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重要知识点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产生显着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

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2.长度的相对性:指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物体静止时的长度。

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其长度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8.波动问题多解性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9.波的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10.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1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机械波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机械波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改变,θ折≠θ入
不变
改变
改变
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已知水中声速较大,则声波从
空气中传入水中后,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将如何变化?
提示:由于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因此波无论在空气中传播
还是在水中传播频率都不变。又因波在水中速度较大,由公
式v=λf可得,波在水中的波长变大。
典例剖析
在渔船上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在它向选定的方
向发射出频率为5.8×104 Hz的超声波后,经过0.64 s收到从鱼
群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已知5.8×104 Hz的超声波在水中的波
长为2.5 cm,则这群鱼到渔船的距离为
m。
答案:464
解析: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v=λf=2.5×10-2×5.8×104 m/s=1.45×103 m/s。


所以鱼群到船的距离 x= vt= ×1.45×103×0.64 m=464 m。
多,所以②图能比①图发生更明显的衍射;一列水波在传播过
程中遇到了障碍物(③④图),相比而言④图的障碍物的尺寸比
③图小,且④图的波长大于障碍物的尺寸,所以④图能发生明
显的衍射。故选项B正确。
5.一列声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长为0.2 m。当该声波从空气中
以某一角度传入介质Ⅱ中时,波长变为0.6 m,如图所示。介质
射现象,选项D正确。隐形飞机通过减少波的反射达到隐形的
目的,选项B正确。
2.有一障碍物的尺寸为10 m,下列哪列波在遇到它时衍射现
象最明显(
)
A.波长为4 m的机械波
B.波长为10 m的机械波
C.频率为100 Hz的声波
D.频率为5 000 MHz的电磁波(波速为3×108 m/s)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机械波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机械波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测鱼群利用了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B、C、D正确.
2.(2021届新余一中检测)人在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室外空旷处讲话
的声音要洪亮,是因为
()
A.室内空气不流动
B.室内声音多次反射
C.室内声音发生折射
D.室内物体会吸附声音
【答案】B
【解析】在室内听到的声音洪亮是因为声波在室内墙壁上经过多次
反射而得到加强,故B正确.
变式2 (多选)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 (A、B图)或障碍物(C、D图),其中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有 ( )
【答案】BD 【解析】图B中小孔与波长相差不多,能发生明显衍射.图D中障碍 物与波长相差不多,能发生明显衍射.故B、D正确.
衍射现象的两点提醒件,波长越大越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2.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十分明显,但衍射波的能 量很弱,也很难观察到波的衍射.
传播方向 频率f
改变θ反=θ入 不变
改变θ折≠θ入 不变
波速v
不变
改变
波长λ
不变
改变
2.说明 (1)频率f由波源决定,故无论是反射波还是折射波都与入射波的频 率,即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2)波速v由介质决定,因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故波 速不变;而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所以波速变化. (3)据v=λf知,波长λ与v及f有关,即与介质及波源有关.反射波与 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频率相同,故波长相同.折射波与入射波在 不同介质中传播,f相同,v不同,故λ不同. 素养点评:本探究通过波的反射和波的折射的探究,培养“科学思 维”素养.
核心素养微专题
波的应用——B超 人们在说话或唱歌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称为声波,它的频率在 20~20 000 Hz,超过20 000 Hz以上的声波,人耳就不能听见,称为超声 波,简称超声.超声在诊断疾病时,有多种形式:①以振幅(amplitude) 形式诊断疾病的称“一维显示” , 因振幅第一个英文字母是A,故称A 超,又称一维超声;②以灰阶即亮度(brightness)模式形式来诊断疾病的 称“二维显示”,因亮度第一个英文字母是B,故称B超,又称二维超声 或灰阶超声.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机械波本章小结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机械波本章小结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同侧法 在波的图像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运动方 向,并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 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如图丙所示.若波向右传播,则P向下运动.
4.带动法 原理:先振动的质点带动邻近的后振动质点. 方法:在图像上靠近P点另找先振动的一点P′,若P′在P上方,则P向 上运动,若P′在P下方,则P向下运动,如图丁所示.

波的图像:描述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情况

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

波 现的 象波 多的 普衍 勒振射 效幅: 应加波 :大可 由、以 于某绕 波些过 源区障 和域碍 观的物 察振继 者幅续 之减传 间小播 有的 相现 对象 运动,
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三章 机械波
本章小结
构建知识网络
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机 波的形成条件:波源振源、介质,二者缺一不可

特点: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信息,质点不会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的分类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波 描的 述物理量波周波速期长vTλ 或频率f关系v=λf或v=Tλ
3.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振幅判断法:正确理解加强点和减弱点.不能认为加强点的位移 始终最大,减弱点的位移始终最小,而应该是振幅增大的点为加强点, 其实这些点也在振动,位移可为零;振幅减小的点为减弱点.
(2)条件判断法: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产生的 波叠加时,加强、减弱条件如下:设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Δr,当Δr= 2k·2λ时为振动加强
公式v=
λ T
=λf可知,波长增大,则波可能发生明显衍射,故B正确;增

声速的测定

声速的测定

实验3-3声速的测定【引言】声波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纵波。

频率小于20 Hz 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在20 Hz ~20 kHz 的为可闻声波,大于20 kHz 为超声波。

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特性及状态等因素有关。

通过媒质中声速的测量, 可以了解被测媒质的特性或状态变化,因而声速测量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无损检测、测距和定位、测气体温度的瞬间变化、测液体的流速、测材料的弹性模量等。

本实验是利用压电换能器技术来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

【实验目的】1.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受的原理,加深对相位概念的理解;2. 学会测量空气中声速的方法;3. 了解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4.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声速测量仪【实验原理】机械波的产生有两个条件:首先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介质,只有通过介质质点的相互作用,才能够使机械振动由近及远地在介质中向外传播。

发声器是波源,空气是传播声波的介质。

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纵波。

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如果声波在时间t 内传播的距离为s ,则声速为t s v =由于声波在时间T (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为λ(一个波长),则v λ=式中的周期fT 1=,f 为频率。

则上式可写为f v λ=可见,只要测出频率和波长,便可求出声速v 。

其中声波频率可通过测量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出。

剩下的任务就是测声波的波长,也就是本实验的主要任务。

1. 相位比较法:如图3-3-1所示,由于声波的波源(S 1)发出的具有固定频率f 的声波在空间形成一个声场,声场中任一点的振动相位与声源的振动相位之图3-3-1 相位比较法 差ϕ∆为:(3-3-1)若在距离声源1L 处的某点振动与声源的振动相反,即1ϕ∆为π的奇数倍:πϕ)12(1+=∆k ,......)2,1,0(=k (3-3-2)若在距离声源2L 处的某点振动与声源的振动相同,即2ϕ∆为π的奇数倍:πϕk 22=∆ ,......)2,1,0(=k (3-3-3)相邻的同相点与反相点之间的相位差为:πϕϕϕ=∆-∆=∆12 相邻的同相点与反相点之间的距离为:212λ=-=∆L L L将接收器(S 2)由声源开始慢慢移开,随着距离为,......2,23,2λλλλ,可探测到一系列与声源反相或同相的点,由此可求出波长λ。

高中物理-【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知识点总结

103(4)简谐运动的两种模型 模型弹簧振子单摆示意图简谐 运动 条件①弹簧质量可忽略 ②无摩擦等阻力 ③在弹簧弹性限度内①摆线为不可伸缩的轻细线 ②无空气等的阻力 ②最大摆角小于10° 回复力弹簧的弹力提供F=kx 摆球重力沿切向的分力 F 回=-mg sin θ=-mg lx 平衡 位置弹簧处于原长处最低点周期与振幅无关T =2πL g L 为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

简谐运动的特点受力 特征 回复力F =-kx ,F (或a )的大小与x 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运动 特征 靠近平衡位置时,a 、F 、x 都减小,v 增大;远离平衡位置时,a 、F 、x 都增大,v 减小能量 特征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选修3-4 周期性特征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T;动能和势能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为T2对称性特征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的两点,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对称点到平衡位置O用时相等2.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1)简谐运动的表达式①动力学表达式:F=-kx,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②运动学表达式:x=Asin(ωt+φ),其中A代表振幅,ω=2πf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

(2)简谐运动的图象①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sinωt,图象如图甲所示。

②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cosωt,图象如图乙所示。

(3)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获取的信息①振幅A、周期T(或频率f)和初相位φ(如图所示)。

②某时刻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③某时刻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和正负分别表示各时刻质点的速度的大小和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方向也可根据下一时刻物体的位移的变化来确定。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
A.v=5m/s B.v=45m/s C.f=50Hz D.f=37.5Hz 。 提示:波的周期性和方向性
例4 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和t2=0.005s时刻 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1)求这列波的波速; (2)若波速为60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1.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 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 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3、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 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2)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 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前带后,后跟前,振动形式向后传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均改变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1)、波长λ 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 2)、波速v 波速只与介质有关 与频率无关
它是振动状态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在同种 均匀 介质中匀速传 3)、频率f 只与波源有关
三者之间的关系:v=λf=λ/T=ΔX/Δt
二、波动图象
1、物理意义:表示了一列波在某一时刻沿着波的传播方 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是某一时刻 在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定格”。
表示一个波长
6、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 产生条件:频率相同的相干波源
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 2)衍射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 尺寸跟波长相 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
7、声波 声波是纵波;频率小于20HZ为次声波;频率大
于20000HZ的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观察者与波源 靠近时接受频率变大

高二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3节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3节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3节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二章机械波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第二节波的图像第三节波长、频率和波速二. 重点、难点解析1. 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传播过程的特点;2. 了解机械波的分类;3. 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其传播特征;4. 知道波的图象,知道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知道什么是简谐波。

5. 知道什么是波的图象,能在简谐波的图象中读出质点振动的振幅。

6. 根据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能画出下一时刻和前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并能指出图象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7. 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区别简谐波与简谐运动两者的图象。

8. 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

9. 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三. 知识内容第一部分〔一〕波的形成和传播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状态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

例如—水波:向平静的水面投一小石子或用小树枝不断地点水,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二〕横波和纵波从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关系来看,机械波有两种基本类型:1. 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横波是以波峰波谷这个形式将机械振动传播出去的,这种波在传播时呈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

2.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纵波在传播时呈现出疏密相间的波形。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绳子端点在手的作用下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机械波第3节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机械波第3节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规律点拨
波的反射和折射的比较
现象 比较项
波的反射
波的折射
传播方向 频率 f
改变,θ 反=θ 入 改变,θ 折≠θ 入(非垂直入射)
不变
不变
波速 v
不变
改变
波长 λ
不变
改变
[变式训练1] 一列声波在第一种均匀介质中的波长为 λ1,在第二种均 匀介质中的波长为 λ2,若 λ1=2λ2,则该声波在两种介质中的频率之比和波 速之比分别为( )
活动 1:在湖泊里,微风激起的水波分别遇到湖心岛和小石块,湖心岛 和小石块后面有水波吗?
提示:湖心岛后面几乎没有水波,小石块后面有水波。
活动 2:活动 1 中水波绕过石块等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水波遇到拦河堤的缺口也会发生衍射,观察图甲实验,有什么发现?
提示:如图 a,在狭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波的传播如同光沿 直线传播一样,在挡板后面产生“阴影区”;如图 b,在狭缝宽度与波长相 差不多或者狭缝宽度比波长更小的情况下,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水波可以 绕到挡板后面继续传播。
二、波的折射 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01 传播方向 发生
改变的现象。 2.折射线:代表波的 □02 折射方向 的一条 □03 射线 。
三、波的衍射 1.定义:波可以绕过 □01 障碍物 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 长 □02 相差不多 ,或者比波长 □03 更小 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活动 2:水波发生反射时,频率和波长改变吗?
提示:水波发生反射时,介质中各质点均在波源的带动下做受迫振动, 介质中各质点的频率均等于波源的频率,故水波发生反射时,频率不变;而 同一介质中波速不变,根据 λ=vf ,波长也不变。

高考一轮复习:12.2《机械波》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12.2《机械波》ppt课件
为 1s,向 x 轴正方向传播。由题图 2 可知,该质点 1.25s 时刻在 x 轴上方,且振动方 D 向向下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 D 选项。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关闭
答案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机械波 21 -21-
考点三 机械波的多解问题
求解波速问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初末两时刻的波形确定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通式。 2.根据题设条件判断是唯一解还是多解。 3.根据波速公式 v= ������t 或 v=T=λf 求波速。
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机械波 7 -7-

二 三
3.干涉 (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 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两个
波源的相位差保持不变。
4.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的现象,叫作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 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动 过程共有的特征。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速度;根据光 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
关闭
根据题意可知,波沿 x 轴正、负两方向传播,波形关于 y 轴对称,A、B 两项错误;在 关闭 t=0.6s=1.5T 时,波沿 x 轴正、 负方向传播了 1.5λ,由波源的起振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C ,此时离坐标原点 1.5λ 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也为沿 y 轴正方向,C 项正确。 可知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第十二章

3-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jm

3-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jm

x u
)
借助电磁波波函数概念,量子力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1)、描述微观粒子一切状态的物理量——波 函数Ψ ;
(2)、波函数满足的方程——薛定谔方程。
一门新的理论“量子力学”于1925年诞生了。
3
二、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德布罗意假设: E m c 2 h
p mv h
自由粒子具有确定E 和P,则有确定ν 和 λ 。
(r , t ) A e
i ( p r E t )
波阵面
r
v
y
rn
推导: 0 co s( t
0 cos(2 t

v
rn )

rn )
x

( / 2 )
2
v
0 co s 2 ( t
y

x
0e
或: 0 e 常用:
2 i ( t k r )
r cos
2 i ( t

)
0e
2 i ( k r t )
1 波矢:k n
复数形式的自由 粒子的波函数:
z
波阵面
r
v ,( n )
2、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及归一化
1.波函数必须单值、有限、连续。 2.归一化条件: ( x , y , z , t ) dV 1
i
2
3、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e 0
(r pE t)
17
§3.3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一、波函数的提出 • 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粒子,该用什么物理 量描述?
p mv r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机械波专题(三)--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机械波专题(三)--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一、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2、多普勒效应(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距离发生变化)。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3)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4)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二、波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减弱。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

2.波形图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三、针对练习1、(多选)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 =200 m/s.已 知t =0时,波刚好传播到x =40 m 处,如图所示,在x =400 m 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从t =0开始经过0.15 s ,x =40 m 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0.6 mC .接收器在t =1.8 s 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 .若波源向x 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11 Hz 2、(多选)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 =-0.2 m 和x =1.2 m 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 =0.4 m/s ,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 =2 cm.图示为t =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时刻平衡位置处于x =0.2 m 和x =0.8 m 的P 、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 的平衡位置处于x =0.5 m 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t =0.75 s 时刻,质点P 、Q 都运动到M 点B .x =0.4 m 处,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t =2 s 时,质点M 的纵坐标为4 cmD .0到2 s 这段时间内,质点M 通过的路程为20 cm3、在匀质轻绳上有两个相距10m 的波源S 1、S 2,两波源上下振动产生两列绳波,可将其看作简谐波。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

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1.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2.波在传播时,是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3.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4.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所示)(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将每一部分看做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

2.介质(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定义标识性物理量实物波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1)波峰:凸起的最高处(2)波谷:凹下的最低处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1)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2)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三、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1)要有机械振动。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1)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质点振动的平衡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

(×)(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3)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的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

(×)(4)机械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横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纵波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机械波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机械波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选题,第6~7题为多选题)1.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在同一种介质中运动,因此波长、波速和频率不变,故选项A、B错误;波发生折射时,频率不变,波速变,波长变,故选项C错误,D正确。

2.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A.声波是纵波,光是横波B.声波振幅大,光振幅小C.声波波长较长,光波长很短D.声波波速较小,光速很大更小。

由于声波的波长比较长,而可见光的波长很短,故声波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而光无法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只有选项C正确。

3.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现有几种声波:①周期为0.05 s,②频率为104 Hz,③波长为10 m。

它们传播时若遇到宽约为13 m的障碍物,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C.①和③D.都可以v=λT,得周期为0.05s的声波的波长为λ1=vT=340×0.05m=17m,故①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由公式v=λf得频率为104Hz的声波的波长为λ2=vf =340104m=0.034m,故②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波长为10m的声波,障碍物宽度与该声波波长相差不大,故③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4.音箱装饰布网既美观又能阻止灰尘进入音箱内部,但是它又有不利的一面,对于音箱发出的声音来说,布网就成了障碍物,它阻碍了声音的传播,造成了声音失真,有的生产厂家就把装饰布网安装了子母扣,这样听音乐时就可以把布网卸下来,从而获得高保真的听觉效果。

听同样的音乐不卸下布网和卸下布网相比较,你认为声音损失掉的主要是()A.高频部分B.低频部分C.中频部分D.不能确定v=λf知,波速一定时,频率越高、波长越小。

高考物理 第七章 第三课时机械波的概念及图象解析

高考物理 第七章 第三课时机械波的概念及图象解析

第三课时机械波的概念及图象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一、机械波知识讲解1.机械波的产生(1)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①振源;②传播振动的介质.二者缺一不可.2.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3.描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①定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②理解:a.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Δt时间内,向前传播的距离为Δx,则Δx=(n+Δn)λ,Δt=(n+Δn)T,其中n=0\,1\,2\,3…,0<Δn<1.(2)频率f波源的振动频率,即波的频率.因为介质中各质点做受迫振动,其振动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故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振动频率,不随介质的不同而变化.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不变.(3)波速v单位时间内某一波的波峰(或波谷)向前移动的距离,叫波速.波速由介质决定.同类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则.式中v为波的传播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T为振源的振动周期,常说成波的周期.活学活用1.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Δt 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A.周期为Δt,波长为8LB.周期为Δt,波长为8LC.周期为Δt,波速为D.周期为Δt,波速为解析:由题图(b)可以判断波长为8L;图(b)中质点9振动方向向上,而质点1开始时向下振动,说明质点9后还有半个波长没有画出,即在Δt时间内传播了1.5个波长,Δt为1.5个周期,所以其周期为Δt,由波长\,周期\,波速之间的关系式v=可计算出波速为答案:BC二、波的图象知识讲解以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置坐标为横坐标,某时刻各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纵坐标画出的图象叫做波的图象.(1)波动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象中的位移正向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②波形图线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波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是最简单的波.对于简谐波而言,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都相同.③波的图象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④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不指定波的传播方向时,图象中波可能向x轴正向或x轴负向传播.(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知道波速v的方向,可知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如图中,设波速向右,则1\,4质点沿-y 方向运动;2\,3质点沿+y方向运动.⑤若知道该时刻某质点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如上图中,设质点4向上运动,则该波向左传播.⑥若已知波速v的大小,可求频率f或周期T:.⑦若已知f或T,可求v的大小:v=λf=.⑧若已知波速v的大小和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图,沿(或逆着)传播方向平移.活学活用2.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 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波长是4 m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C.质点Q(x=9 m)经过0.5 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D.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下的解析:从题图上可以看出波长为4 m,A正确.实际上\!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应理解为,出现第一个波峰与出现第二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因为在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而一次会振动应表现为\!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即T=0.4 s,则v=,代入数据可得波速为10 m/s,B正确.质点Q(x=9 m)经过0.4 s开始振动,而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即介质中的每一个质点都被它左侧的质点所带动,从波向前传播的波形图(如题图)可以看出0.4 s波传到Q 时,其左侧质点在它下方,所以Q点在0.5 s时处于波谷,再经过0.2 s即总共经过0.7 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C错误.M以后的每个质点都是重复M的振动情况,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B\,D.答案:ABD三、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比较知识讲解活学活用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下图中图甲是t=1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象(两图用同一时刻做起点),则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A.x=0处的质点B.x=1 m处的质点C.x=2 m处的质点D.x=3 m处的质点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t=1 s时,质点从平衡位置向y轴的负方向运动,因波的图象是表示t=1 s时的波的图象,正在平衡位置的点有x=0处\,x=2 m等处的质点,由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平移波形曲线,可知t=1 s后的时刻x=0处和x=4 m处的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x=2 m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选A.答案:A第二关:技法关解读高考解题技法一、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技法讲解已知质点振动速度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地,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和某时刻波的图象可判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方法一:上下坡法沿坡的传播速度的正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见图1甲所示)方法二:同侧法在波的图象上的某一点,沿纵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x轴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见图1乙所示)方法三:带动法(特殊点法)′,若P′在P上方,P′带动P向上运动,则P向上运动;若P′在下方,P′带动P向下运动,则P向下运动.方法四:微平移法将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微小移动(如图2乙中虚线),由于质点仅在y方向上振动,所以A′\,B′\,C′\,D′即为质点运动后的位置,故该时刻A\,B沿y轴正方向运动,C\,D沿y轴负方向运动.典例剖析例1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可知()A.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B.若质点b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C.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D.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d向上运用解析: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解答此题可采用\!特殊点法\"和\!波形移动法\".用“特殊点法”来分析:假设此波从左向右传播,顺着传播方向看去,可知a\,b两质点向上,c\,d两质点向下振动;假设此波从右向左传播,同理可知a\,b两质点向下振动,c\,d两质点向上振动,所以B\,D正确.用\!波形移动法\"来分析:设这列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则在相邻的一小段时间内,这列波的形状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如图虚线所示.因此所有的质点从原来在实线的位置沿y轴方向运动到虚线的位置,即质点a向上运动,质点b也向上运动,由此可知选项A\,B中B是正确的.类似地可以判定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BD二、已知波速v和波形,画出再经Δt时间波形图的方法技法讲解(1)平移法:先算出经Δt时间波传播的距离Δx=v\5Δt,再把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Δx即可.因为波动图象的重复性,若已知波长λ,则波形平移n个λΔx=nλ+x时,可采取去整nλ留零x的方法,只需平移x即可.(2)特殊点法:在波形上找两特殊点,如过平衡位置的点和与它相邻的峰(谷)点,先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Δt=nT+t.由于经nT波形不变,所以也采取去整nT留零t的方法,分别作出两特殊点经t后的位置,然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波形图.如果是由t时刻的波形来确定(t-Δt)时刻的波形,用平移法时应向速度的反方向平移,用特殊点法时应按确定的振动方向向反方向振动.典例剖析例2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此波的传播速度大小v=2 m/s,试画出该时刻5 s前和5 s后的波动图象.解析:方法一:(特殊点振动法)因为v=2 m/s,从图得λ=8 m,所以T= =4 s.又因为此波向右传播,故平衡位置坐标2 m\,6 m的两个特殊质点的初始振动方向分别为沿y轴的正向与沿y 轴的负向.经过5 s(1.25T),这两个质点分别位于正向最大位移与负向最大位移,由此便得出5 s后的波形如图实线所示.同理可得,5 s前的波动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方法二:(波形平移法)因为波速v=2 m/s,所以由Δx=vΔt,可得Δx=10 m,注意到去整后为,故将整个波形向右平移,即为5 s前的波动图象.第三关:训练关笑对高考随堂训练1.关于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任意时刻,对平衡位置位移都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B.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在横波的传播过程中,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波峰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D.波长大小与介质中的波速和波频率有关解析: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任意时刻,对平衡位置位移都相等的两个相邻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A错.由v=λf知λ=v/f=v\5T,B正确.在横波的波形曲线中一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曲线在x轴截取的距离是一个波长,C正确.由v=λf知λ=,D正确.答案:BCD2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解析:因为此时Q质点向下振动,且此时Q质点右方邻近质点在Q点下方,说明波向左传播,所以N是波源,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经过一个周期;又P、N间水平距离为3λ/4,故P质点已振动了.答案:C3.4 m/s,从此时起,图中所标的P质点比Q质点先回到自己的平衡位置.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列波一定沿x轴正向传播B这列波的周期是0.5sC从此时起0.25s末P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轴正向D.从此时起0.25 s末Q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轴负向解析:由于P比Q先回到平衡位置,故此时P向y轴负方向运动,Q向y轴正方向运动,波应向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T=λ/v,可得T=0.5 s,所以B项正确;从此时刻经0.25 s(即半个周期后),P质点一定会运动至现在的对称位置,并与现在振动情况恰好相反,故C项正确;同理可知此时Q点的加速度应沿y轴正向,所以D项错误.答案:BC4.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如图所示,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7,0),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 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①t=0.9s时,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②t=1.2s时,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③振源的起振方向一定向上④质点Q位于波峰时,质点P位于波谷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②解析:由于t=0.7 s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所以v传= m/s=10 m/s由图可知λ=4 m,则T= s=0.4 s∴t=0.9 s时第一个波峰传播距离x=vt=10×0.9 m=9 m,故波峰由2 m传播到-7 m的Q 点,因而①选项正确,②选项错误.由于波从右向左传播,故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该时刻1质点振动方向相同,向上起振,因而③选项正确.又因SPQ=[-1-(-7)]=6 m=×3=×3,所以P、Q质点为反相质点,所以P、Q两质点,任一时刻对平衡位置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④项正确.答案:A5.一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简谐横波,波长为λ,沿正x方向传播.某一时刻,在振动位移向上且大小等于振幅一半的各点中,任取相邻的两点P1\,P2,已知P1的x坐标小于P2的x坐标.则()A.若,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B.若,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C.若,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D.若,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依据题意正确作出图示,然后借助图示分析求解,按图示可判断选项A、C正确.答案:AC1.如图所示为两个波源S1和S2在水面产生的两列波叠加后的干涉图样,由图可推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波源振动频率一定相同B.两波源振动频率可能不相同C.两列水波的波长相等D.两列水波的波长可能不相等解析:两列波产生干涉图样的条件是波的频率必须相同,故A项正确;在同种介质中,各种水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根据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可知,两列水波的波长一定相同,C项正确.答案:AC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x 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解析:a、b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为Δx=x b-x a=3 m=λ,所以,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平衡位置,A错;由图象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将波沿x轴负方向分别平移波长和波长,可知B错、C正确;只有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位移和速度才分别相同,故D错.答案:C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 m()A.0.60 mB.0.20 mC.0.12 mD.0.086 m解析:由题意知,其波形如下图.所以,,(n=0,1,2……),当n=0时,λ=0.6 m,A对;当n=1,λ=0.12 m,C对,故选A、C.答案:AC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 s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T=4 s,振幅A=10 cm,且a、b距离相差(n+0.75)λ,a、b的振动时间相差(n+0.75)T,又10.5=(n+0.75)λ,则λ=10.5/(n+0.75),v=λ/T=10.5/(4n+3),因而D对.(n取0,1,2,3……)答案:D5.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 m()A.此时波的频率一定是10 Hz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 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解析:由振动曲线知T=0.1 s,故f=→b,则Δt1=0.1k+0.→a,则Δt2=0.1k+0.1·Δt1=s ab 和v2·Δt2=s ab,取k=0,1,2……可知C正确,B、D错.答案:AC6.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下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 s开始振动,则()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解析:由两种波的传播速率可知,纵波先传到地震仪,设所需时间为t,则横波传到地震仪的时间为t+5.由位移关系可得4(t+5)=9t,t=4 s,距离l=vt=36 km,故A正确.答案:A7.某质点在y方向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O处,其振幅为0.05 m,振动周期为0.4 s,振动在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传播速度为1 m/s.当它由平衡位置O开始向上振动,经过0.2 s后立即停止振动,由此振动在介质中形成一个脉冲波.那么,在停止振动后经过0.2 s的波形可能是图中的()解析:在O处,质点开始向上振动,经0.2 s时,O处质点向下振动,且波向右传播半个波长,x=0.2 m的质点将要振动.此时停止振动,波形不变,在0.2 s内又向右传播半个波长,故B正确.答案:B8.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子位于x=-2、10-1m 和x=12×10-1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此刻处于平衡位置x=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正方向运动B.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解析:根据波动与振动方向间的关系可知,此时P、Q两质点均向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再经过t=0.75 s,两列波都传播Δx=vt=0.3 m,恰好都传播到M点,但P、Q两质点并未随波迁移,选项B错误.t=1 s时,两列波都传播Δx=vt=0.4 m,两列波的波谷同时传播到M点,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质点M的位移为-4 cm,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9..质点 N的振幅是________m,振动周期为________s,图乙表示质点_______(从质点K、L、M、 N中选填)的振动图象.该波的波速为 ______m/s.解析:由图甲可知,振幅为0.8 mλ=vT可得,答案:0.8 4 L 0.510.如图所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6 m/s,P点的横坐标为96 cm.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问:(1)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开始振动?振动时方向如何?(2)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解析:(1)开始计时时,这列波的最前端的质点坐标是24 cm,据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这一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因此在波前进方向的每一个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沿y轴负方向,故P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是沿y轴负方向,故P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是(2)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即初始时刻这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因此所用的时间是t′=s=1.5 s.答案:(1)1.2 sy轴负方向(2)1.5 s11.有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媒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m/s.在t=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2.5 m处重合,如图所示:(1)求两列波的周期T a和T b.(2)求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2.5 m,λb=4.0 m,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1.6 s.(2)两列波波长的最小公倍数为s=20 m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为±20k)m,k=0,1,2,3,……答案:(1)1 s1±20k)m,k=0,1,2,3,…12.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和t2=0.005 s时的波形,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1)设周期大于(t2-t1),求波速.(2)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000 m/s.求波的传播方向.解析:当波传播时间小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当波传播的时间大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大于波长.这时从波形的变化上看出的传播距离加上n 个波长才是波实际传播的距离.(1)因Δt=(t2-t1)<T,所以波传播的距离可以直接由图读出.若波沿+x方向传播,则在0.005 s内传播了2 m,故波速为v= s=400 m/s,若波沿-x方向传播,则在0.005 s内传播了6 m,故波速为v= =1200 m/s.(2)因(t2-t1)>T,所以波传播的距离大于一个波长,在0.005 s内传播的距离为Δx=vt=6000×0.005 m=30 m,,即Δx=3λ+λ.因此,可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的负方向.答案:(1)若波沿x轴正向,v=400 m/s若波沿x轴负向,v=1200 m/s(2)沿x轴负向。

【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提要(选修3-1,3-2,3-3,3-4,3-5)

【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提要(选修3-1,3-2,3-3,3-4,3-5)

第五章:交变电流
5.4变压器(理想) 5.5电能的输送
U1 n1 I2
U2
n2
I1
P入 P出
I1n1 I2n2 I3n3 ...
P损
I
2 线
R线
( P2 U2
)2 R线
U2 R线
P1 P4
P1=P2
P3=P4
P2=P损+P3
U1 n1 U 2 n2
I1 n2
I2
n1
U3 n3 U 4 n4 I3 n4 I4 n3
tan
vy
at
qU偏 md
L v0
vy 2tan 2 y
v0
L
y侧
1 at2 2
1 qE t2 2m
1 qU偏 2 md
t2
qU偏L2 2mdv02
U偏L2 4U加d
第二章:恒定电流
2.1电源和电流 2.2电动势 2.3欧姆定律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重) 2.5焦耳定律 2.6导体的电阻
v
qB
E km
1 2
mv
2 m
q 2B2R 2 2m
⑥回旋加速器
F安 左手定则
F洛
B
I
①速度选择器
②磁流体发电机
③电磁流量计
④霍尔效应(见第六章)
同向电流相吸, 反向电流相斥
组合场 复合场 临界、极值、几何知识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划时代的发现 4.2探究感应电流的条件 4.3楞次定律 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q
q It Ι
E W非
t
q
I nqSv
I U R
电势差=电压
RU I

干货 | 机械波最全知识点汇总!

干货 | 机械波最全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概念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2.回复力F: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是根据效果(产生振动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命名的,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某几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或是某一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分力。

(如:①水平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即为弹簧的弹力;②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③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重力在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不能说成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3.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原来静止的位置)。

物体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中平衡位置需要向心力)。

4.位移x: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它总是以平衡位置为始点,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的位置,物体经平衡位置时位移方向改变。

5.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1)动力学表达式为:F=﹣kxF=-kx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运动学表达式:x=Asin(ωt+φ)(3)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物体经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物体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且物体的速度在最大位移处改变方向。

(4)简谐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指向平衡位置的(或沿振动方向的)加速度a=﹣kx/m,由此可知,加速度的大小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其方向与位移方向总是相反。

故平衡位置F、x、a均为零,最大位移处F、x、a均为最大。

(5)简谐运动的振动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其位移大小、方向是一定的,而速度方向不一定。

(6)简谐运动的对称性①瞬时量的对称性: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回复力、位移、加速度具有等大反向的关系;速度的大小、动能也具有对称性,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

3、机械波基本知识——一轮复习

3、机械波基本知识——一轮复习

形象记忆
①比喻为一质点的“传记记录卡” ②比喻为一个质点的“录象带”
确定质点运动 方向
根据下一时刻的位移来判断
①比喻为无数质点某一时刻的“特写镜头” ②比喻为无数质点某一时刻拍摄的“照片”
根据“质点带动原理”来判断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上下坡法:将波的图像视为蜿蜒起伏的“山坡”,沿波的传播方向看, “上坡路段”上的各质点都向下振动, “下坡路段”上的各质点都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4、振动和波动的关系
振动
波动
运动现象
振动是单个物体所表现出的周而 复始的运动现象
波动是大量物体受到扰动时,从扰动中 心传播而来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
区别
物体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平衡位置,介质中质点受到相邻质点的扰动,并由
运动成因 同时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近及远传播开去,且各部分都受到指向
的作用
原位置的力的作用
x/m 0
24 6
-5
③各个质点的位移y:对应于图像上某一点的坐标(x,y).
⑵间接描述量 ①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求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反之亦然。
②可判断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③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位移。
④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图
波形平移
四.波的图象的特点
1.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都相同 2.波的图像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两个时 刻的波形相同
(坐标轴上无法显示时间)
X
波形图线是正弦或余 弦曲线的波称为正弦波, 也叫简谐波。
介质中有正弦波传播 时,介质的质点做简谐运 动。
4.波的图象的画法:
将某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矢量的末端用光滑的曲线 连接起来。

机械波ppt课件

机械波ppt课件

机械波ppt课件•机械波基本概念与分类•机械波产生与传播条件•机械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特性•机械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目•机械波检测技术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录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定义依赖于介质传播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周期、频率与振源相同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等于振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

机械波定义及特点根据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横波与纵波机械波分类与性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

纵波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反映了振动的传播快慢。

波速沿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2π的质点间的距离。

波长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反映了振动的快慢。

频率通过演示绳波的形成过程,分析横波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绳波的形成与传播通过演示声波的形成过程,分析纵波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声波的形成与传播通过演示水波的形成过程,分析水波的波动性质和传播规律。

水波的形成与传播通过演示地震波的形成过程,分析地震波的波动性质和传播规律,以及地震波对地球结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震波的形成与传播波动现象实例分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体或系统,为机械波提供能量。

振源介质作用关系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

振源的振动通过介质中的质点间相互作用力传递,形成机械波。

030201振源与介质作用关系描述机械波传播规律的数学方程,通常为一阶或二阶偏微分方程。

波动方程根据机械波的传播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介质本构关系,推导出波动方程。

建立方法采用分离变量法、行波法、驻波法等方法求解波动方程,得到波的传播速度、振幅、相位等参量。

求解方法波动方程建立与求解方法波动能量传递过程探讨波动能量01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携带的能量,表现为质点振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波
(iv) 反射波表达式的确定 把握入射波在反射时是否有 相位的突变(半波损失)是正确 求解反射波的波动方程的关键!
驻波解题基本步骤: (1) 先建立坐标系, 写出入射波的波动方程。 (2) 将反射点的坐标代入入射波方程, 得到入射波在反射点的 振动方程。 (3) 判断入射波在反射过程中有无半波损失, 求出反射波在反 射点的振动方程。 (4) 写出反射波的标准表达式, 将反射点的坐标代入, 并与 (3) 中的振动方程比较, 确定其反射波表达式中的初相位。 (5) 将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 利用三角和差公式求出合成波。 (6) 由合成波表达式求得频率和波长, 并确定波腹和波节位置。
固定端取为原点O x ) u 设反射波为: y2 (t , x),在原点O ( x 0)反射 入射简谐波 y1 A cos ( t 由于是固定端: y0 y10 y20 0 y20 y10 A cos t A cos ( t )
y1 ( 入射波 ) Y
驻波 : 媒质各点作cos t 同频率谐振动, 各点振幅 2 A cos
2
不满足 y( t t , x ut ) y( t , x ) —— 不是行波
x
机械波
实验——弦线上的驻波:
t 0
t T 4 t T 2 t 3T 4
OA B C D EF GH
波节O B D F H 波腹A C E G
r 2 r1 y1 A1 cos [ (t 1 ) 1 ] A1 cos [ t 1 ] u r 2 r2 y2 A2 cos [ (t 2 ) 2 ] A2 cos [ t 2 ] u 合振动仍是同方向、同 频率的谐振动 y y1 y2 A cos( t ) 振幅 A
L
自由端 y ( x L , t ) 波腹 ( 振幅最大 2 A ) 边界条件 2 固定端 y ( x 0 , t ) 0 cos L0
机械波
2
π 4L u u L n ( n 1 , 3 , 5 , ) n n n 2 n n 4L
2y 1 2y 波动方程 2 2 x u t2
波动方程遵从叠加原理
若 y1 、y2 分别是它的解, 则 ( y1 y2 ) 也是它的解。
叠加原理适用条件: 胡克定律成立,线性叠加( 线性偏微分方程 ) 大振幅 —— 叠加原理不再适用, 非线性物理。
机械波
(2) 波的干涉 相干波 —— 能发生干涉现象(产生稳定的加强和减弱叠加现象) 相干条件 ——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绳 (弦) 的波速 u n 2L F F
u 基频 n 1 1 2L 二次谐频 n 2 2 2 1 三次谐频 n 3 3 3 1
波腹 : sin 2π x 1, λn x (2k 1)

n
λn 4

L 长度 改变 F 张力 线密度
机械波
〔例题〕有一平面简谐 波 y 103 cos 200 (t
x ) (SI) , 沿如图所示方向传播, 200 在壁面 A 点处发生反射,反射点 为波节,试求反射波的 波动方程。
〔解一〕:入射波在 A 点振动方程为 y入A 103 cos (200 t 2.25 ) 由于反射点为波节( 有半波损失) y反A 10 cos (200 t 1.25 )
( k 0 , 1 , , n 1 ) 波节 : sin λ λ 2π x 0 , x k n 2k n λn 2 4 ( k 0 , 1 , , n )
机械波
实验——弦线上的驻波:
n n 2L
F

改变 : F 张力
(iii) 自由端反射的驻波
x 固 定 端( x 0 ) 入 射 波 y1 A cos ( t ) u L L x 自 由 端( x L ) 反 射 波 y2 A cos [ ( t ) ] u u x 2L o X A cos ( t ) u u x x 2L 合 成 波 y y1 y 2 A[cos ( t ) cos ( t )] u u u x x 2 L ( x 0 ) 入射波 x x 2L ( t ) ( t 固定端 ) ( t ) ( t ) u u u cos u u u 2 A cos 2 2 L x L 2 2 2 A cos( t ) cos( ) 2 A cos ( L x ) cos( t L) u u u
cos 2π ( L x) 1 , λn 2π ( L x ) k λn
波腹 :
λn λ ( n 2k ) n 2 4 n 1 ( k 0 , 1 , , ) 2 2π 波节 : cos ( L x) 0 λn x Lk 2π π ( L x ) ( 2k 1) λn 2 x L ( 2k 1) λn λ ( n 2k 1) n 4 4 n 1 ( k 0 , 1 , , ) 2
两 个 相 干 波 源s1 , s2 y10 A10 cos ( t 1 ) y20 A20 cos ( t 2 ) ( t 2 ) ( t 1 ) 2 1 频率相同 , 相位差恒定 — — 符合相干条件
P 点产生的振动位移:
2 A12 A2 2 A1 A2 cos [( 2
2 r2

) (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r1

)]
机械波
令 2 1 A
2 (r2 r1 )

( 与 t 无关, 恒定 )
2 A12 A2 2 A1 A2 cos( )
2m 当 (2m 1)
机械波
(ii) 两端点固定的驻波
x 入射波 y1 A cos ( t ) u x x 反射波 ( 固定端反射, 半波损失 ) y2 A cos [ ( t ) ] A cos ( t ) u u x x 合成波 y y1 y2 A[cos ( t ) cos ( t )] u u x x x x ( t ) ( t ) ( t ) ( t ) u u sin u u 2 A sin 2 2 x 2 2 A sin t sin( ) 2 A sin x sin t u
y1 ( 入射波 )
O X
y2 ( 反射波 )
驻波 : y 2 A cos
2

x cos t
2A
Y
波腹 — 振幅最大 ( 2 A )
O 2 2 X cos x 1 , x 2m 2 3λ λ λ λ λ 3λ λ x 2m ( m 0, 1, 2, ) 4 4 2 4 2 4 4 2 2 λ 波节 — 振幅最小 ( 0 ) cos x 0 , x ( 2m 1 ) , x ( 2m 1 ) 2 4
A Amax A Amin
干涉相长 干涉相消
二束相干光的干涉图象 → 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机械波
水波干涉图样
机械波
§6.6 驻波
驻波 —— 波在同一媒质中沿相反方向传播发生干涉 (1) 反射波的相位 (i) 入射波在固定端的反射 —— 波动传到媒质的固定端,完全反射。 形成与入射波传播方向相反的反射波。
机械波
(2) 驻波 讨论在同一媒质中, 振幅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的干涉。 (i) 驻波的表达式
正向传播: y1 A cos ( t x ) u 负向传播: y2 A cos ( t x ) u
合成波 : y y1 y2 A[cos ( t
x x ) cos ( t )] u u x x x x ( t ) ( t ) ( t ) ( t ) u u cos u u 2 A cos 2 2 x 2 2 A cos t cos( ) 2 A cos x cos t u
媒质密度 , 波速 u 波密媒质 ( u大 ) 波疏媒质 ( u小 )
入射波
Y
透射波
X 波疏
反射波
波密
入射波
Y
透射波
波密
X
反射波
波疏
射 波 疏 媒 质 入 波 密 媒 质, 反射波有 相位突变 。( 类 似 固 定 端 反 射 ) 射 波 密 媒 质 入 波 疏 媒 质, 反射波没有相位突变 。 ( 类 似 自 由 端 反 射 )
固定端 ( x 0 , x L )
y ( x 0 , t ) 0 自动满足 边界条件 2 y ( x L , t ) 0 sin L0
机械波
2

L n
( n 0 , 1 , 2 , )
2L u u n , n n n n 2L
第六章 机械波
本课时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及相 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2、理解驻波的概念和形成条件,了解波腹、波 节等概念。
§6.5
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1) 波的叠加原理 • 几个波同时在同一媒质中传播时, 每个波的特性不变。 ( 频率, 波长, 振幅, 振动方向, 传播方向不变。) • 任一时刻 t , 媒质中任一质点的振动位移是各个波单独传播时 在该点产生的位移的矢量和。 叠加原理 → 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波的分解、合成。
反射波沿 X 负向传播 y2 A cos ( t x ) u
—— 全波反射
固定端和自由端的反射 —— 都是完全反射 反射波的振幅(波强)与入射波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