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PPT

合集下载

六 经 辨 证ppt课件

六 经 辨 证ppt课件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 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 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 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开创了辨证论治体系。
(-)太阳病证
(l)太阳中风证 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于肌表,卫气
不固,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出现的一种 临床证候。 亦称之为表虚证。 这是对太阳伤寒证的表实而言,并非绝 对的虚证。
4、以五苓散利水作用,还可用于:
1)、多囊肾,鞘膜积液,胸水,渗出性 胸膜炎,胸腔积液,羊水过多,脑积水。 晚期肝硬化腹水、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心包积液
2)、腹泻 、防治饮酒宿醉 3)、黄疸,治疗湿热发黄,湿重于热者,
加茵陈。
4)、肥胖症 (车前子、苍术),茵陈 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茵陈五苓散加减 治疗高血压。
① 骨折创伤早期运用桃核承气汤行气活 血,通腑泻热,疗效确切迅速。一般l~ 2剂即可取效。服药后2~7 h即能排气 排便,治疗有较强时效性。
② 中药行气活血通腑之法除能达到通便 作用外,还能起到活血化瘀泻热作用。
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便秘 2)糖尿病并发脑梗死。
桂枝汤治疗自汗、盗汗
[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 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 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 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原文]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 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宜桂枝汤。(54)
(2)太阳伤寒证
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太阳经气不利, 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二)阳明病证
1 阳明经证(热证) 阳明经证,是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

蔡长福老师教授六经辨证学习文档PPT课件

蔡长福老师教授六经辨证学习文档PPT课件
24
桂枝症: 当今世界生活好,空调风扇把人伤; 可乐冷饮凉啤酒,不用棉花常受凉; 摩托电车太普遍,汗后常常受风凉; 十人七个桂枝症,医生临床不要忘;
25
素问骨空论。大风刮倒无根树,骨空传伤壮年人。长江 无水河流干,脊椎无髓五脏完。

骨空与一椎二椎:骨髓不能贯顶,温度不能保护大椎, 常常受寒,引起脊髓空虚,颈椎强直,不能自如(原文: 致如)。压迫神经、常常手嘛、头晕、头昏、恶心、呕 吐、颈椎增生、脊髓若不能贯于大脑,引起脑空,若要 受寒,能引起爆发性的头疼。

骨空于三椎:病在肺与大肠,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 主皮毛,通十万八千毛孔,肺喜温怕寒,遇寒就发,咳 嗽、经常感冒,引起多发病,如肩周病、咳嗽、气管炎、 肺气肿、肺脓病、肺结核、肺癌等。
26
骨空在五椎:病在心与小肠,心为君,君病者,神明失守,引起 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病轻者,不知不觉,危重者就在一刻,别 忘了速效救心丸。
21
仲景治病六大法: 仲景写下伤寒论,六经辩症是总纲; 伤寒就是诊断学,留给后人做临床; 三百九十七法症,一百一十三个方; 良医诊断去找病,辨清病源找处方; 庸医拿药去找病,这种医生不能当; 错误用方医生罪,苦不堪言病人伤;
22
开鬼门洁净腑 去腕陈坐: 仲景治病六大法,六法牢记胸中藏; 第一大发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良; 第二大法洁净腑,顺水行舟要清肠; 去腕陈坐第三法,热结膀流攻下良; 第四大法滋补肾,辨清寒热回肾阳; 第五大法实脾土,温胃健脾莫用凉; 第六大法调营卫,调和营卫桂枝汤;
17
项背几几强太阳, 脉浮无汗葛根汤, 有汗桂枝添葛入, 脉沉栝蒌桂枝方。 结胸项强如柔痉, 大陷胸丸下必康。 但见少阳休汗下, 柴胡去半入蒌良。

漫谈六经辨证-精品资料PPT

漫谈六经辨证-精品资料PPT

六经、六病、六脉、六证、六方、六法
六脉: 太阳中风脉浮缓,伤寒脉浮紧; 阳明表证脉浮长,热证脉长洪; 少阳表证脉弦紧,热证脉弦紧有力; 太阴表证脉浮缓,寒证脉沉迟; 少阴表证脉细弦,热证脉细数; 厥阴表证脉微细,热证脉沉细数。
六经、六病、六脉、六证、六方、六法
• 六证:
太阳中风恶风怕冷,太阳伤寒怕冷恶风; 阳明表证无汗面赤额疼目疼鼻干卧不宁; 少阳表证往来寒热; 太阴表证恶风怕冷; 少阴表证背恶寒口中和但欲寐; 厥阴表证四肢厥冷,身冷如冰。
骨 空 论
六 经 辨 证 图 谱 : 太 阳 经
六 经 辨 证 图 谱 : 阳 明 经
六 经 辨 证 图 谱 : 少 阳 经
桂 枝 汤
睛明
有诗为证: • 要问眼病因何起?风寒袭击太阳经。 • 太阳末梢是晴明,长在眼角正中心。 • 太阳受邪眼流泪,有病双目看不清。 • 角膜充血和水肿,鼻涕眼泪擦不净。 • 眼压升高显红经,两眼昏昏如云蒙。 • 雾蒙水肿白内障,两目睁开看不清。 • 医圣写下太阳病,太阳经上找病根。 • 眼睛疾患不要怕,桂枝用上有神功。
漫谈六经辨证
蔡长福
辨以 表风 里寒 论为 伤准 寒绳 里六 法经 方辨 药证
伤寒论快入门 • 先走六条道。 • 学会六个六。 • 六经、六病、六脉、 • 六证、六法、六方
六经、六病、六脉、六证、六方、六法
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六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呕,或渴或不渴,或口 太阳末梢是晴明,长在眼角正中心。
阳明表证解表方葛根汤; 六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干或口不干。 六经、六病、六脉、六证、六方、六法
伤寒五六日,胸胁苦满,寒热来往,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不呕,或渴或不渴,或口干或口不干。 合病两三经同病,并病传归并一经。 少阳表证脉弦紧,热证脉弦紧有力;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为半表半里证,其治法以和解 为主。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三阴病多属里、虚、寒症,治法以扶正为主。 • 太阴病属脾虚寒湿证,治法以温中散寒,燥湿为主。 • 少阴病多属心肾虚衰,气血不足,但有寒化、热化之
分。寒化证宜扶阳抑阴;热化证宜育阴清热。 • 厥阴病,证候错综复杂,治法亦相应随之变化,如热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二)治法: • 在治法的具体运用上,包含汗、吐、下、温、清、消、和
、补等法。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三阳病以祛邪为主,然不同的病情又当施以不同的驱 邪方法。
• 太阳病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如表实证宜开泄腠理 ,发汗散寒;表虚证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 阳明病是里、热、实证,有气热症、燥结证之分。前 者用清法,后者用下法。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三)影响因素: • 六经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
①正气的盛衰; ②感邪的轻重; ③治疗的当否。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四)六经病的发病方式 • 由于人体体质的差异和感邪的轻重不同,其发病有直
中、合病、并病之不同。
• 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 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无力抗邪 引起。
六经辩证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 元气的衰减?

太阴 阳明
• 三阴 少阴 太阳

厥阴 少阳
辨别表证和里证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循经定位? • 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 葛根汤 • 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四)六经辨证
• 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它是以六经 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 基础,主要内容有:太阳病辨证、阳明病辨证、少阳 病辨证、太阴病辨证、少阴病辨证和厥阴病辨证。

第四章六经辨证PPT课件

第四章六经辨证PPT课件
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为半表半里证, 其治法以和解为主。
-
三阴病多属里、虚、寒症,治法以扶正 为主。
太阴病属脾虚寒湿证,治法以温中散寒, 燥湿为主。
少阴病多属心肾虚衰,气血不足,但有 寒化、热化之分。寒化证宜扶阳抑阴; 热化证宜育阴清热。
厥阴病,证候错综复杂,治法亦相应随 之变化,如热者宜清下,寒者宜温补, 寒热错杂者宜寒温并用。
营阴外泄而见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证者,称为 中风证,又名表虚证。 • 人体质强壮,腠理致密,感受风寒则致:风寒外束, 卫阳闭遏 ,营阴内郁。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 汗而喘,脉浮紧者称为伤寒,又名表实证。
-
• 2. 感邪的轻重
• 感受的邪气较轻,体质又弱,表现为发热恶寒,汗出、脉 浮缓等症者,为中风表虚证。
-
• 如太阳蓄血重证兼表证:“太阳病六七日,表 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 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 如脾肾阳虚证兼表证:“伤寒,医下之,续得 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 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 救表宜桂枝汤。 ”
-
病因:风寒以风为主
病性:中风表虚证
病机:风寒袭表,卫失固 密,营阴外泄。
【诊断要点】发热,汗出,头项强痛,恶风寒,脉浮缓。 • 中风表虚证以头痛、发热、恶风、汗出四症为辨证
要点,习称“桂枝四症”或叫“中风四症”。
-
• 【辨证思路】 • ① 、首先辨别其是否为表证: • ②、其次辨别其是否为风寒表证: • ③、第三辨别其是否为风寒表虚证:
-
一、太阳病证
-


太阳中风本症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幻灯片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幻灯片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幻 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 第一节 概 述 • 一、六经辨证的源流
〔一〕六经概念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经脉而言,包括手足两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 能。
〔二〕六经病
病因:风寒以风为主
病性:中风表虚证
病机:风寒袭表,卫失固 密,营阴外泄。
【诊断要点】发热,汗出,头项强痛,恶风寒,脉浮缓。
• 中风表虚证以头痛、发热、恶风、汗出四症为辨证 要点,习称“桂枝四症〞或叫“中风四症〞。
• 【辨证思路】 • ① 首先区分其是否为表证: • ②其次区分其是否为风寒表证: • ③第三区分其是否为风寒表虚证:
三、太阳病理:
〔一〕病因病机与临床根本表现:
风寒
侵袭肌表
营卫 失和
卫主开合
卫气开 合失度
卫失 固密
卫阳 闭遏
营阴 外泄
营阴 郁滞
发热恶寒汗 出脉浮缓
中风表虚证
恶寒发热无 汗脉浮紧
伤寒表实证
• 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证候类型,主要 和两个因素有关:即体质因素和感邪的轻重。
• 1.体质因素 • 人体质较弱,腠理疏松,感受风寒那么会导致卫失固
主证分析 :
卫阳趋于表与邪相争,脉应之而浮——脉浮
风寒袭表、营卫不和
卫阳外出抗邪,正邪交争――发热
卫阳闭遏或散而不聚
不能温分肉、充皮肤
恶寒
营阴郁滞
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头项强痛
〔一〕太阳中风
• 1、太阳中风本证 • 【概述】太阳中风证,又称为中风表虚证。 • 因风寒侵袭人体而导致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如何使用六经辨证(中医学ppt

如何使用六经辨证(中医学ppt

表证 卫分证 上焦

呼吸方面 鼻
皮毛 脊柱 水液代谢 脾胃
太阳病
风寒 风热 燥火
恶寒、无汗、身痛、 指尖-外劳宫-阳池-外尺 肤发凉。脉浮紧/浮数/ 浮缓
恶暖风、自汗、 尺肤热、脉浮数/ 浮缓
“诸涩枯涸,干 劲皴揭”
风湿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 流于经络,骨节烦痛,卧 不预食,脉浮浮缓,按之 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 风湿俱去。”《湿病》
治法:滋阴潜阳,佐以辛凉散风、活血化瘀,奔豚汤加减
25
26
处方:葛根20g 白芍10g 当归10g 川芎6g 黄芩
10g 半夏10g 石膏30g +玄参10g 鳖甲(另包,先煎 )10g女贞子30g 旱莲草30g+磁石(另包,先煎) 30g +桑叶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1月15日):5剂之后,诸症减轻
羌活6g 防风6g 黄芩6g 白芍6g 玄参10g 苍耳子6g 生姜6g 甘草 3g。3剂,水煎服。嘱当日中午、晚6点、晚10点各服一次。 三诊(2012年11月22日):服药当晚烧退,酣畅汗出,三日平 稳,但咳嗽增多、咳声加深、痰黏不利,指尖手背仍凉,舌瘦 红少苔、脉浮细,两肺可及少许粗湿罗音。
13
辨证:发热九天,但是两个过程,前一阶段是乳蛾所致,热退 一天后进入第二个阶段。现症发热而无汗,指尖、腕背外劳宫 至阳池、外关、三阳络处发凉乃风寒外袭;流涕黄浊、咽腔红 赤为肺胃积热;舌瘦红少苔阴虚之象,脉之浮细当以浮紧而论, 风寒阴虚之证。
合之,风寒外袭、阴虚内热。 治以辛温解表,清热养阴,疏柴葛大青龙。停输液、停西药。 处方:葛根30g 柴胡30g 麻黄6g 桂枝6g 石膏30g 荆芥(后下)6g

六经辨证ppt

六经辨证ppt

白虎汤
2020/1/10
7
2、阳明病腑证
病机:热传大肠,与肠中燥屎相结。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胀疼痛, 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 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剌, 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沉数。 特点:痞 满 燥 实
大承气汤
2020/1/10
8
(三)少阳病证
病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脉弦。
小柴胡汤
2020/1/10
9
(四)太阴病证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 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 白腻,脉缓弱。
附子理中汤
2020/1/10
10
(五)少阴病证
无汗而喘,脉浮紧。
麻黄汤
2020/1/10
5
(二)阳明病证
表证不解 入里(胃肠):里热实证 临床表现: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阳明经证-胃经实热
阳明腑证-大肠实热
2020/1/10
6
1、阳明病经证
病机:邪热充斥阳明胃经。 临床表现:
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 心烦,舌苔黄,脉洪大。 特点:大热 大汗 大渴 脉洪大
外感病后期,心肾阳衰。 主症:脉微细,但欲寐。 (一)少阴寒化证
(二)少阴热化证
2020/1/10
11
1、少阴寒化证
病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小便清长,舌淡苔 白,脉微细。
2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0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治疗方法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病因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少阴经病案例分析
典型症状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脉细数等 。
总结词
少阴经病案例分析主要介绍了少 阴经病的典型症状、病因、治疗 方法及预防措施。
病因
心肾不足,阴虚火旺。
治疗方法
养心安神,滋阴降火。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
厥阴经病案例分析
总结词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ppt 课件
目 录
•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概述 • 六经辨证的具体内容 • 六经辨证的实际应用 • 六经辨证的现代研究 • 案例分析
01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根据《伤寒杂病论》中六经病的证候特点,运用四诊八纲 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辨析、判断和治疗的诊疗体系。
概念
六经辨证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以阴阳为纲, 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并从阴阳 动态平衡的角度,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进行辨 析和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的基本理论,在六经辨证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六经辨 证将疾病分为阴阳两类,根据阴阳的消长和转化,判断疾病的性质和演变趋势 。
六经辨证与中药方剂的应用密切相关,通过对证候的辨析和判断,选择
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3
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六经辨证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
重要基石。通过对六经辨证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术
的传承和创新。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暑湿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脘痞闷、 恶心呕吐、身重倦怠、苔 黄腻、脉濡数。
六经辨证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心悸
多由心虚胆怯、心神不宁,或心血不足,或心阳虚衰等引起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失眠
失眠的主要病机为心神失养,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相关,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基本原则。
六经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
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酿生痰浊 瘀血,形成肿块,治疗当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胃癌
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治疗当以调理 脾胃,祛痰化瘀为主。
04
六经辨证的现代研究
六经辨证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神经调节
六经辨证与神经调节相关,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调控。

起源
六经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中 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 要理论体系之一。
特点
六经辨证注重症候的综合性、整体 性和系统性,强调人体内部脏腑、 经络、气血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 用。
六经辨证的历史发展
起源和发展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起源于《黄 帝内经》中的《伤寒杂病论》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详细描述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冠心病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其发 病机制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心气虚用补 益心气、养心安神法,心阳虚用温补心阳法等。
案例三:肿瘤患者的六经辨证调理
总结词
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肿瘤患者进行辩证调理。
辨寒热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辨明患者属于 寒证还是热证。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
一位患者,男,51岁,因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状来到医院就诊, 伴有口苦、咽干、头痛、目眩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细。经过医生诊断为少阳 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五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太阴病案例
总结词
太阴病是指人体脾胃虚弱,导致太阴经脉受阻,出现腹胀、 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的疾病。
03
在实际临床中,常常将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结合起来使用,以更全面地了解疾 病情况。
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六经辨证对于指导针灸、中药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 值。
通过六经辨证,医生可以判断疾病所属经脉,从而确 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六经辨证不仅适用于外感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内伤 杂病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详细描述
一位患者,男,32岁,因感冒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体温为38.5℃,伴有头痛 、项强、肢体疼痛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经过医生诊断为太阳伤寒,采用 麻黄汤加减治疗,一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阳明腑实证案例
总结词
阳明腑实证是指邪热内盛,导致阳明经脉受阻,出现便秘、 腹胀、口干等症状的疾病。
详细描述
上热下寒
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寒冷。
厥逆
四肢厥冷,甚至昏厥。
03
六经辨证治疗原则
太阳经治疗原则
1 2
扶正祛邪
太阳经病多由外邪侵袭所致,治疗应以扶正祛 邪为主,即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 。
重视阳气
太阳经病多与阳气不足有关,治疗时应重视补 益阳气,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进展。
3
调理气血
太阳经病往往影响气血运行,治疗时应兼顾调 理气血,以促进病情好转。
02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03
在实际临床中,常常将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结合起来使用,以全面了解疾病的 情况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六经辨证还可以指导针灸、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的 选择和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六经辨证,医生可以判断疾病属于哪一经脉,进 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小便短赤
小便短少、颜色黄赤。
身热明显
体温升高,身体发热明显。
口渴饮冷
口干、口渴,想喝水,喜欢喝冷水。
大便秘结
大便干燥,难以排便。
少阳经症状
心烦喜呕
心情烦躁,恶心呕吐。
小便黄赤
小便短少、颜色黄赤。
寒热往来
身体时冷时热,或寒热交替出 现。
口苦咽干
口干、口苦,咽喉干燥。
脉弦细
脉象细弦,有节奏。
太阴经症状
调理气机
少阳经病常影响气机运行,治疗时应兼顾调理气机,以促进病情 好转。
养血柔肝
少阳经病也常常累及肝脏,治疗时应注重养血柔肝,如使用当归 、白芍等中药材或针灸太冲、曲泉等穴位。
太阴经治疗原则
温中健脾
太阴经病多由脾胃虚寒所致,治疗应以温中健脾为主,如使用干姜、吴茱萸 等中药材或针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详细描述
阳明腑实证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所致,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 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舌红苔黄燥,脉象沉实。治疗应以通腑泄热为主 ,如大承气汤等。
少阳病案例
总结词
少阳病是指少阳经脉受邪,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
详细描述
少阳病多因感受风寒所致,患者常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脉 象弦细,舌苔薄白。治疗应以和解少阳为主,如小柴胡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六、厥阴病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病发展传变的最后阶段,表 现阴阳错杂,上热下寒的证候。
证候分析: 上热:热盛伤津——消渴。 肝热上逆,上冲胃脘——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下寒:阴寒趋下,脾失健运,肝木乘之——饥而不欲食。 上热下寒,蛔虫不安——食则吐蛔。 审证要点:消渴,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六经辨证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宋飞飞
六经辨证概要
1、什么是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由
东汉·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根据外 感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总结而创 立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
2
六经辨证概要
1、什么是六经辨证?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 六经辨证,就是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
热盛伤津——大渴引饮。
热迫于肺——气粗。
里热炽盛——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审证要点:壮热、汗出、口渴,脉洪大。
16
(二)阳明腑证
指邪热内炽阳明之腑,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阻滞 肠道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分析: 腑实热结——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腑气不通——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便秘。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 热盛伤津——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苔焦黑燥裂。 有形之邪阻滞或邪热盛——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证候,综 合归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 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等六类证候,用来阐 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诊断 和治疗。
3
六经辨证概要
2、六经病症的病理本质 六经辨证中,贯穿着八纲辨证的精神。 以阴
阳为总纲分为两大类证,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 和少阳病证,合称为三阳病证,病理本质为热、 实;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合称为三 阴病证。病理本质为寒、虚。
审证要点: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11
(二)太阳腑证
概念:太阳经证不解,内传入膀胱之腑所表现的 证候。
可分为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
12
1、太阳蓄水证
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行,水液 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表现:发热,恶寒,小腹满,小便不利,口 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审证要点:潮热汗出、腹满硬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 沉实。
17
三、少阳病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邪犯少 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分析: 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寒热往来 经气不疏——胸胁苦满 胆热上炎——口苦、咽干、目眩。 胆热犯胃——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肝胆受病——脉弦。
10
(2)太阳伤寒证
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的证候(伤寒表实证)。
证候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疼痛, 无汗而喘,脉浮紧。
证候分析: 寒伤卫阳——恶寒。 卫阳抗邪——发热。 经气阻滞——头项强痛,身体疼痛。 肌腠致密——无汗而喘。 寒邪束表——脉浮紧。
素体阳盛,初感外邪入里化热。
发病类型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15
(一)阳明经证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也”:邪热亢盛,充斥 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 证候。
证候表现:身大热,汗出,口渴引饮,或心烦躁 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证候分析:
邪热弥漫——身大热,汗大出,面赤。
再根据具体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及体质 等不同,分列了桂枝汤证、麻黄汤证、桂枝加附 子汤证等。 辨症:如太阳腑证中“小便利与不利”辨太阳蓄血 与太阳蓄水证。
7
一、太阳病证
1、太阳的生理特点
太阳经脉—主表;循行于颈项; 统摄营卫
太阳腑膀胱—贮藏、气化水液
2、太阳病的证候类型
太阳病
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
4
六经辨证概要
3、六经病证的病理变化特点 伤寒病的发生,是人体感受风寒等外邪,始
从皮毛、肌腠、渐循经络,由表入里,进而传至 脏腑。
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变 为其病理基础,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 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六经辨证应用于外感时病,也可内伤杂病。
5
六经辨证概要
证候分析: 阳失温煦——无热畏寒,脉微细,但欲寐,四
肢厥冷。 火不暖土——下利清谷,呕不能食。 阴盛格阳,虚阳外浮——身热反不恶寒之假热。
审证要点:无热畏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 微细。
21
(二)少阴热化证
心肾阴虚,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证候分析:
火扰心神——心中烦热,不得眠。 阴亏失润——口燥咽干。 虚火内炽——舌尖红少苔,脉细数。 审证要点: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3、合病: 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 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
4、并病: 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者。 如太阳阳明并病,太阴少阴并病。
25
23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传经: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1) 循经传: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 (2)越经传: 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 如太阳病传少阳病;少阳病传少阴病。 (3)表里传: 表里两经相传。 如太阳病传少阴病;少阳病传厥阴病。
24
2、直中: 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传入,病邪径直入于三阴病。
太阳蓄水证 太阳腑证
太阳蓄血证
8
(一)太阳经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经证为伤寒的初起阶段。 2、病机: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 营卫失和,太阳经气不利。 3、证候表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证候分析: 寒伤卫阳——恶寒。 经气不利——头项强痛。 正气抗邪——脉浮。
审证要点: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与虚寒共见。
19
五、少阴病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伤寒六经病变的后期阶段出现心肾亏虚, 全身性阴阳衰惫,以脉微细、但欲寐为 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位:心肾。 主要脉症: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有寒化证、热化证。
20
(一)少阴寒化证
心肾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 表现的虚寒证候。
证候分析:
瘀热互结——少腹急结,或硬满。
瘀热扰神——如狂、发狂,善忘。
气化如常——小便自利。
瘀血下行——大便色黑如漆。
脉道不利——沉涩、沉结。
审证要点:少腹急硬,小便自利,便黑。
14
二、阳明病证
概念:指外感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 热所表现的证候。属里实热证。
成因:太阳病经证不解,内传阳明; 少阳失治,邪热传入阳明;
4、六经辨证系辨病、辨脉、辨证、论治一线贯穿
“辨××病脉证并候
病证 n
症:症状
n
6
六经辨证概要
4、六经辨证系辨病、辨脉、辨证、论治一线贯穿 辨病:六经提纲条文
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辨证:如太阳病中,分为中风、伤寒之证。
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 缓者,名为中风”。
9
(1)太阳中风证
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卫强营弱所 表现的证候(外感表虚证)。
证候表现:发热、恶风、头痛,自汗出、脉浮缓。 或见鼻鸣、干呕。
证候分析: 卫阳浮外抗邪——发热。 风性开泄——汗出、恶风、脉浮缓。 肺胃失宣降——鼻鸣,干呕。
审证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审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眩、脉弦。
18
四、太阴病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 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是由多种原因所 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分析: 寒湿内阻——腹满时胀、疼痛。 脾失健运——食不下,大便泄泻。 寒湿下注,水走肠间——自利。 胃失和降——呕吐。 寒失温煦——口不渴,四肢欠温。 鼓动无力——脉沉缓而弱。
证候分析: 经证不解——发热,恶寒,脉浮。 邪与水结——小腹满,小便不利。 气不化津——口渴欲饮。 水停胃中——饮水即吐。
审证要点:太阳经证+小腹满、小便不利。
13
2、太阳蓄血证
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少腹 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表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 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