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刘文亮

摘要: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综述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选择

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学术界孜孜不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现状

(一)概念的界定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界定的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定义的差异和青少年划分的分歧。

1.价值观的定义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采用的价值观定义有两种。一是引用西方学者的定义,其中尤以克拉克洪、罗克奇、施瓦茨的定义为主。克拉克洪(1951)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这一界定较为经典。二是我国学者对价值观的界定。杨国枢(1994)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

对学者们的价值观概念分析,可得出价值观的共有特点:

(1)从价值观的表现上看,它既可能是一种个体现象,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还可能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的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 (2)从价值观的功能看,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 (3)从价值观的层次性上看,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在给价值观下定义时应该考虑这些特点。

2.青少年的界定

在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上,对于青少年的年龄划分存在差异。有些研究根据年龄的量(岁)来划分,把年龄为14岁~18岁、13岁~22岁、12岁~20岁的人规定为青少年;有些研究根据教育阶段来划分,把中学和大学阶段界定为青少年阶段,或把高中和大学阶段定为青少年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发展心理学中,青少年期起止年龄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我国的发展心理学一直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林崇

德,2002)。而西方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的界定更宽泛一些,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

春发育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十一二岁至二十一二岁

( Cole&Cole , 1996 ; Santrock , 2001 ; Steinberg ,1999)。因此,将青少年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阶段(Steinberg ,1999) : (1)青少年早期(11岁~14岁) ,相对于初中教育; (2)青少年中期(15岁~18岁) ,相对于高中教育; (3)青少年晚期(18岁~21岁) ,相对于大学教育。

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状况对青少年的划分虽然方便研究,但是对于学术交流和理论建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便。不过,上面提到的划分阶段是值得参考的。

(二)研究内容

价值观本身比较抽象,包含的内容复杂丰富,所以,在我国心理学中采用对价值观内容分类的方法来研究青少年价值观。分类一般采取两条途径:一是按类型分为经济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人际价值观、体育价值观、方法价值观、知识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等。有些研究把这些类型再细分,如把政治价值观分为平等观、民主观、法制观、权力观,把经济价值观分为金钱观和分配观等。这种把价值观细分的研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94年CNKI收录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文章,仅涉及分类的4个方面,2004年和2005年的研究则分别涉及十一二个方面[1 ]。二是按维度分,有把价值观分为2个维度的: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有分成3个维度的:个人目标、社会目标、个人和社会所偏好的行为方式;杨国枢将其分为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杨中芳将价值观分为世界观、社会观、个人观。每个维度又分成很多具体的内容,如社会取向又具体划分为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4个次级取向。在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中,按类型分类的方法被大量采用,并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和创新。

从价值观划分类型的研究来看,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是面面俱到、研究所有的类型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一项研究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内容,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完成学业”、准备“成家”和“立业”的阶段,因此,围绕职业和婚恋这两个主题展开的价值观应该占主导地位,但研究也需要建立整体的青少年价值体系,为此,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价值内容进行研究。这就导致了在青少年价值观内容上综合价值观的研究多于单一价值观的研究。

从Rokeach量表的纬度来看,内容涉及两个纬度,每个纬度18个选择。所以,研究的内容是两个纬度的内容,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终极性价值观包括:舒适的生活、兴奋的生活、有所作为、世界和平、美的世界、平等、合家安宁、自由、幸福、内心平静、成熟的爱、国家安全、享乐、拯救灵魂、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真知灼见;工具性价值观则包括:有抱负、胸怀宽广、有能力、令人愉快、整洁、勇敢、宽恕、助人、诚实、富于想象、独立、聪明、逻辑性、爱的感情、服从、有礼貌、负责任、自我控制。另外,如杨国枢划分的社会取向纬度,如家族和谐、家族团结、家族富足、家族荣誉、关系的角色化、权威崇拜、权威依赖、顺从他人、重视名声等,都成了研究内容。

除上述研究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内容还涉及一些价值观教育以及价值观的文化层面(文化积淀)、社会层面(社会的变迁、制度、政策等)、个体层面(年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自我概念等)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法在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中使用普遍,可以分为4个纬度。一是中外比较研究。如中日、中俄、中法等国家间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青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