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国情和时代要求,总结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的一套具有中国
特色、鲜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13个方面的价值准则构成,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这些价值准则
旨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和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对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推广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教育和宣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得以深刻改变,推动社会正气树立起来,凝
聚起了全社会的共识力量。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价值观多元化问题,但其在实践中也面
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应对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是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展开,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对于深
化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形成全社会共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综述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综述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一
个热门话题。
现在,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本文就现代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内外环境的反映进行综述。
首先,从定义的角度来看,青少年自我意识是指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每个
人都包含了自我特性与功能、学习思维行为经历和其他实践性经历等一个积极发展的综合实践动力体系。
其中,自我意识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从发展过程来看,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形成从幼儿时期开始,但自初涉家
庭之外的环境并不是马上就发展起来,而是在社会环境引导下在其中不断完善迭起,最终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
此外,另外有研究表明,周围的家人、朋友和同伴等社会因素也会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从反映外部环境的角度看,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会反映出社会环境中的社
会价值观和价值观的变化,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兴趣、社会信息以及社会活动等性格特征也会随着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因此,培养和指导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应当从多个维度来综合发挥各因素的作用,让孩子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中获得更加和谐的发展。
综上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是社会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领域,虽然已有大量的
文献对其进行了研究,但研究仍然局限于理论层面,需要更多深入实践性的研究来更好地指导青少年实现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人民网“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研究背景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民网作为中国最大的新闻网站,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发布的调查报告对于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01020301020304健康生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环保意识社会参与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民主意识法治观念反腐倡廉政治价值观乐观向上当代中国青年普遍具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
积极进取青年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正能量传播他们倾向于传播正能量,鼓励他人积极面对生活和困难。
积极向上思想开放多元化选择尊重个体差异多元化趋势01现实主义倾向02物质追求03竞争压力功利化倾向03社会文化01经济发展02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影响新闻媒体广告媒体社交媒体媒体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3. 增强家庭沟通:加强家长与青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青年树立榜样。
详细描述注重家庭教育引导总结词: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青年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详细描述 1. 传播正能量:媒体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增强媒体监管: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3. 提高媒体素养:教育青年们提高对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左右。
强化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结论01020304研究展望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仍需加强,以涵盖更广泛的青年群体。
除了问卷调查外,还应结合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更深入地了解青年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形成过程。
应加强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和展望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和展望
丁美美
【期刊名称】《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6(0)5
【摘要】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阐释、认同、培育和践行四个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实证性研究,关注现实层面,表达人民诉求.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丁美美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我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现状与展望
2.2010-2020年我国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研究综述与展望
3.我国机构养老研究综述与展望
4.现状、问题与展望:我国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研究综述
5.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之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确 立的合 理依 据的 理解 ,必 须走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的 路 径 , “ 国社 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是马克 思主义 基本 我
三、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 涵凝练的研究
关于社 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 内涵研 究是 学术界 的
2 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发展应 以对传统文化的继 . 社
系的基 本特 征和基 本 方向 ,引领社 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 承 与发展 为基础 钟 哲 明认为 ,国人 自古富 有族群 意 系的构建 。 张 利华 则认为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按 识 、国家情怀和 “ 与时俱进”精神 。因此 ,对 于传统文
概 括” 。
价值观的凝练就会成为无本之 木 、无源之水 。 q 3 .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发展应面 向实践 、遵循 规
基于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是 源自 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最基础 、最核 心部 分”Ⅱ 的认 知 ,也有学者提出其 律 。 “ 硼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 由我 核 心 “ 次”的问题 。禹国峰指 出 , “ 层 从概念 的转换生 国性 质决定 的 ,也 是对社 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提 出的客 成 上来 说 ,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固然可 视为 社会 主 观要 求 。众所 周知 ,实践 的观点 是马克思 主义 首要 的 义 的主导 价值群 ,但是这一概念并未规定 ‘ 核心 ’的层 基 本 的观点 。王 虎学指 出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应 当
l 8 J 们 对社 会主 义的最 根本 、最 核心 的看 法 ,是 人类 社会 大实践中去 。f
发 展 的最终价 值驱 使和 内在 要求 ,是一个 相对 稳定 的
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透视
中国社会 科学院价值观课题 组于 1 9 8 8 —1 9 9 0年 先后两次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1 作者简介 : 王金玲( 1 9 8 5 一) , 女, 河北邯郸人 ,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2 0 1 1 级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教育管理 与 青少年价值观。 王 革( 1 9 6 7 一) , 男, 安徽安庆人 ,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 管理学博士, 主要研究管理学 、 教育管理及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 , 曾在南
一
观, 分为道德价值观和能力价值 观; 二类是关 于存在之 目的状态 的价值观 ,称作终极性价值观 ,分为个人价值观 和社会性价值
观。” 【 引
、
关于价值观的涵义及价值观分类
二、 关于青年价值观测量
学者王新玲 、 黄希庭等在对青年价值观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王新玲对青年价值观的测评 应该是最早 的。1 9 8 7年 , 王新玲等 人对一所 中学学生价值观进行调查时 , 用的就是对 R o k e a c h “ 价
测量、 现状、 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 归纳、 概括和讨论 , 为后续研 究提供 了一个 比较 清晰 的脉络。 关键词 : 中国青年 ; 价值观研 究; 综述
中 图分 类号 : C 9 1 3 .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8 9 9 7 ( 2 0 1 3 ) 0 2 — 0 0 0 6 — 0 3
价值观研究成为热 门课题之一是在 2 0世纪 8 0年代 以后 。 起初 , 研究者们对于价值 观的研究主要照搬西方 的方法 ,使用外来的
量表或理念 , 但随后的研究者 开始检讨这种研究 的效度 , 从理论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构念信效度及全国常模的制定的开题报告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构念信效度及全国常模的制定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对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以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塑造。
因此,建立一套符合中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估体系,对于实施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开发一份符合中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量表,探讨量表的构念信度和效度,并制定出全国常模。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文献综述:对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明确量表开发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 量表制定: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通过专家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制定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
3. 信度检验:通过测试-重测法或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等方法,评估量表的信度。
4. 效度检验: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估量表的效度。
5. 常模制定:针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制定出全国常模。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法:对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形成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2. 量表制定法:根据文献综述,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通过专家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制定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
3. 信度检验法:通过测试-重测法或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等方法,评估量表的信度。
4. 效度检验法: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估量表的效度。
5. 常模制定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得分情况,制定出全国常模。
四、预期结果和成果应用本研究预期结果将包括:1. 一份符合中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量表;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估结果;3. 全国常模;本研究成果的应用主要包括:1. 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具;2. 作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参考依据;3. 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整理)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
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
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
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
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
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 信仰危机凸显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04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影响 因素分析
社会环境影响
政治环境
01
政治体制、政治氛围、国家治理方式等都会对青年价值观产生
影响。
经济环境
0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就业形势等经济因素会直接影响青
年的价值取向。
文化环境
03
文化传承、文化氛围、教育环境等都会对青年价值观产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影响
教育方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重视自我实现
当代中国青年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渴望在各个方面取得成功。
关注社会公益
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改善社会 问题,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强调精神追求
相较于物质享受,当代青年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如追求知识 、艺术、文化等,以及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
在当代中国青年的个人价值观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被视 为重要的目标。他们追求独立、自主、自我决策和自我 实现,并强调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重视健康与生命
当代中国青年对健康和生命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他们 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身心平衡,并更加关注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价值观
社会参与意识增强
当代中国青年具有较高的社会 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他们关注 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 活动,并倡导社会公正和平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青年群体普遍重视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同 时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多数青年对未来充满信心,并愿意通过自己 的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当代中国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 任感,对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抱有高度关注 。
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议论文
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中,青年人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的命运。
因此,青年人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首先,青年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取向。
在现代社会,物质享受和虚荣诱惑无处不在,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青年人应该懂得,追求金钱和地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展现出真正的价值。
其次,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人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每个人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最后,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青年人应该珍视家庭,尊重父母,关心兄弟姐妹,承担起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只有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幸福和个人幸福的统一。
总之,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在这样的努力下,青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走向辉煌的未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界已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现实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论述,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今后应当着力拓展研究视阈,丰富研究内容,以进一步推进该命题研究。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现实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党的十八大用24个字概括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了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论题,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
学者们对此命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本文就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一些探讨。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任务,也是其思想前提。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意见》明确指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理论界普遍认同《意见》中所阐述的24字在三个层次的内容。
代表性的学者有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陈秉公教授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主要表述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主要表述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价值准则,主要表述公民道德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学界普遍认为,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面对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条件下,人们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的新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转型期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价值观 是主体对 于客 体价值 的观念 系统 。我 国改革开放 进一步 深化 和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全 面确 立 极 大影 响 了青 少年 的价 值观 , 括他们 的人生 价值 观 、 包 道德 价 值 观和 职业 价 值
观பைடு நூலகம்
( ) 生 价 值 观 一 人
人生 价值观 是 人们对 自身 的社会地 位 、 生 目的和 意义 、 人 以及个 人 与集 体 、 与人 之 间 人 关 系进行认 识和 评价时所 持 的基 本观点 。一般 而言 , 其基本 结构 为人生价 值 目标 、 生价值 人
注, 对其 表 现 与特 征进 行 了大 量 的调 查研 究 , 对其 成 因作 了相 应 的现 实 透 析 和 学 理 分 析 。 就 其 并 建设 提 出 了许 多有 益 的 对 策 。 回顾 和 总 结这 些研 究对 于 认 识和 把 握 当今 青 少 年 价 值 观 现状 、 进
一
步 引 导 其建 设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关键词 : 社会 转 型 ; 青少 年 ; 价值 观
手段 和人 生价值 评价 。 [ 在人 生价值 目标方 面 , 世 纪 8 1 上 O年代 , 多数 青 年将 “ 设 祖 国” 大 建 、
“ 为人类 造福 ” “ 现 四化 ” 、实 作为 自己追 求 的人 生价值 目标 。 [ 而今 “ 事业 成功 ” “ 、家庭 幸福 ” 、
“ 贡献社 会 ” 同 为当前青 年一代 主 要 的追 求 。 ] 这说 明 当今 青 少 年 在追 求 人 生价 值 目 则 [ [ 4。 标 方 面能较好 处理个人 与集 体的关 系 , 同时也表 明 当前青 少 年 的人 生价 值 目标 与个 人 面 但
为水平偏 低 。 。。 [] 。[ ( ) 三 职业价 值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文献综述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文献综述研究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加剧,科技发展迅速,对外交流增多,社会思潮多元。
与之前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国外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因此,探寻他们对影片塑造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的看法和态度,不仅能够窥探出大肆流行的美剧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影视在大学生中传播的途径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影响;价值观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对策的研究“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于是,学界开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开展研究,其中有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有:韩丽颖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和生成机制,研究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构问题。
杨业华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了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讯息,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既富有理论性,又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从郑洁的《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文中,运用多重维度,从理论层面至现实层面阐释了关于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
并根据现状,分析了网络媒体等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包括基本原则,以及传播的具体方式,增强网络媒体有效地、科学地运营机制和管理。
郑承军的《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从学理上说明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关系,从学术上说明理想信念的树立是意识形态的内在需求、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并对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从自发到自觉的形成过程、所受社会思潮影响、构建路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o o it a st n fs c ey t n i o .Th r a e b e o fr s a c e b u h s tp c h sp p rgv sa r v e a d a ay i o s a3h p g e sa d r s l o r i e e h v e n a lto e r h sa o tt i o i .T i a e i e iw n n l ssf r e l r r s n u t t e e e e o e s p o i e a r fr n e frt e f r e h o t e e r h a d s ca r c ie r vd e c o h u t rt e r i r s a c n o ilp a tc . e e h e c Ke r s:h e o fs c ey ta sto y wo d t e p r d o o it r n i n;t e y u h’ a u s u i i h o t s v e ;s mma y l r
要: 青年是 国家的未来 , 时社会转型期青年价值观形成和发展 的 内外环境 、 成机 制 以及如何 引导等方 面进行 形
研究 , 无疑意义重大。对此 学界研 究成果不少 , 对这些研究成果及研 究动态进行 回顾 和分析 , 可供 今后进 一步的理论研 究和社会 实践参考 。 关键词 : 社会转型期 ; 青年价值观 ; 综述
“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与价值观”论坛综述
5月25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市学生德育研究中心联合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松江校区举办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与价值观”高端论坛。
这次论坛也是市社联“东方讲坛”与科社学会“青年学者论坛”的首次合作。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委书记董金平研究员,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研究员。
上海科社学会会长夏军研究员,上海市学生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磊等专家学者,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代表出席论坛。
董金平研究员在致词中指出,当代青年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各种因素影响,如何继承光荣传统。
发扬“五四”精神,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要积极引导青年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确立起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正确引导青年着眼事业发展与时代要求,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与祖国共奋进、同发展。
沈国明研究员在做主旨演讲时强调,教育决定人的发展和未来,决定国家发展的未来。
教育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正确认识教育对象。
他认为,当代青年人特别是高校学生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好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他们热爱祖国,他们是完整的人,普遍带有敬畏感和正义感,见多识广、有思想、乐于助人,但同时。
很自我、有个性、娱乐化、很实际是他们鲜明的特点。
尊重选择、平等对待和加强交流,是对青年进行教育的基础和有效途径。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相互影响的,他们之间不存在道德的高低,需要相互学习。
作为知识分子,是感知社会变化的神经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预言者。
必须具有直言现实、预言真理、改造社会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且包括适应社会、道德规范、健康生活、选择职业以及人格完善等各方面的引导。
现有的理论还不能充分对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发展做出科学正确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还跟不上教育实践的需求,教育者尤其是理论工作者还需要努力。
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研究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了深远 影响。日本动漫的多元化特点使得青少年能够接触到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其正面 角色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还能塑造青少年的审 美观并拓宽其视野。然而,在引导青少年接触和理解日本动漫时,应充分考虑到 性别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发挥日本动漫在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研究可 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和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他 们的日本动漫作品。同时,也可以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青少年批判性 地看待日本动漫中的一些负面元素,以避免不良影响。
谢谢观看
在讨论中,我们还发现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在喜欢的动漫类型、角色喜好和价值观认同上存在一定差异。例如, 男生更倾向于热血、冒险和战斗类型的动漫作品,而女生则更喜欢情感细腻、唯 美浪漫的类型。这提示我们在引导青少年接触和理解日本动漫时,应充分考虑到 性别因素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 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日本动漫爱好者作为 深度访谈对象,以了解他们对于日本动漫中价值观的认知和看法。然后,我们通 过问卷调查,以大样本的方式收集青少年对于日本动漫的喜好和对其中所传递价 值观的认同度。
2、日本动漫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日本动漫中经常包 含着许多积极的道德观念,如友情、勇气、牺牲等,这些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 着青少年的价值观。
3、日本动漫对青少年审美观的影响。日本动漫中的精美画面和独特的人物 造型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
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研究
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研究【摘要】本文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进行了研究。
在介绍了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理论。
在分析了新时代青年的特点,探讨了青年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讨论了价值观引领下的行为表现,总结了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并探讨了社会角色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在强调了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引导新时代青年的发展,推动青年价值观的健康培育和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研究、特点、形成过程、行为表现、途径、社会角色、影响、重要性、未来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时代青年成为社会中最为活跃和具有变革力量的群体之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风貌的快速变化,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面对种种诱惑和挑战,青年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导致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碎片化。
为了引导和培育新时代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培育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培育措施,才能帮助青年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新时代青年的特点、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价值观引领下的行为表现、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途径以及社会角色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价值观培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青年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和建设者,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社会的方向和进步。
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可以为引导青年积极向上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研究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青年是社会的主要生力军,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价值观量表综述
价值观量表综述价值观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李德顺, 1996)。
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关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人类学关注价值观表达的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影响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经济学关注人类经济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和类型;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
这些研究相互补充和拓展,使价值观的研究不断深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价值观既是个体的选择倾向,又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构,它主宰了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因此是重要的个体社会心理过程和特征;与此同时,价值观还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共享的符号系统,因此又是重要的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价值观的分析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以上价值观定义的出发点或前提是将价值观看成个体的心理现象和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而社会学家 Parsons 则把价值观视为社会成员共享的符号系统(shared symbolic system,1951),文化人类学家更是将价值观作为某一文化类型的特征加以研究。
1.个体价值观。
个体价值观是指上面谈到的“价值体系”。
杨中芳1994)认为该体系包括:(1)对人及其与宇宙、自然、超自然等关系的构想,对社会及与其成员关系的构想(简称世界观);(2 )它也包括从文化所属的具体社会中,为了维系它的存在而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社会观);及其( 3 )成员个人所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个人观)。
这套价值体系给文化社会成员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以确保社会制度稳定及正常运作,并给予其成员一套行为准则。
2.社会价值观。
个体价值体系中关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或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架构,通常也被称作“社会价值观”( social values),但它主要是指价值体系中有关“社会性”的部分,如个体在小群体中与他人的合作、竞争等策略,而不是指社会层面的价值观( Beggan &Allison,1994)。
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综述
作者: 吕幸星
作者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页码: 122-12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2期
主题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础理论;困境;路径
摘要:自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术界就以大学生为培育主体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涌现出大量的学术成果。
学者们从内涵和价值以及过程和原则方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机制和载体两大方面剖析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然而,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理论基础研究相对缺乏且不完整、研究方法缺乏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基础、研究视角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未来的研究中需注重对这些不足的完善,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刘文亮摘要: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
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同时,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
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综述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学术界孜孜不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现状(一)概念的界定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界定的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定义的差异和青少年划分的分歧。
1.价值观的定义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采用的价值观定义有两种。
一是引用西方学者的定义,其中尤以克拉克洪、罗克奇、施瓦茨的定义为主。
克拉克洪(1951)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
这一界定较为经典。
二是我国学者对价值观的界定。
杨国枢(1994)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
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
对学者们的价值观概念分析,可得出价值观的共有特点:(1)从价值观的表现上看,它既可能是一种个体现象,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还可能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的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 (2)从价值观的功能看,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 (3)从价值观的层次性上看,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
在给价值观下定义时应该考虑这些特点。
2.青少年的界定在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上,对于青少年的年龄划分存在差异。
有些研究根据年龄的量(岁)来划分,把年龄为14岁~18岁、13岁~22岁、12岁~20岁的人规定为青少年;有些研究根据教育阶段来划分,把中学和大学阶段界定为青少年阶段,或把高中和大学阶段定为青少年阶段。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发展心理学中,青少年期起止年龄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
我国的发展心理学一直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林崇德,2002)。
而西方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的界定更宽泛一些,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十一二岁至二十一二岁( Cole&Cole , 1996 ; Santrock , 2001 ; Steinberg ,1999)。
因此,将青少年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阶段(Steinberg ,1999) : (1)青少年早期(11岁~14岁) ,相对于初中教育; (2)青少年中期(15岁~18岁) ,相对于高中教育; (3)青少年晚期(18岁~21岁) ,相对于大学教育。
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状况对青少年的划分虽然方便研究,但是对于学术交流和理论建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便。
不过,上面提到的划分阶段是值得参考的。
(二)研究内容价值观本身比较抽象,包含的内容复杂丰富,所以,在我国心理学中采用对价值观内容分类的方法来研究青少年价值观。
分类一般采取两条途径:一是按类型分为经济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人际价值观、体育价值观、方法价值观、知识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等。
有些研究把这些类型再细分,如把政治价值观分为平等观、民主观、法制观、权力观,把经济价值观分为金钱观和分配观等。
这种把价值观细分的研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994年CNKI收录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文章,仅涉及分类的4个方面,2004年和2005年的研究则分别涉及十一二个方面[1 ]。
二是按维度分,有把价值观分为2个维度的: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有分成3个维度的:个人目标、社会目标、个人和社会所偏好的行为方式;杨国枢将其分为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杨中芳将价值观分为世界观、社会观、个人观。
每个维度又分成很多具体的内容,如社会取向又具体划分为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4个次级取向。
在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中,按类型分类的方法被大量采用,并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和创新。
从价值观划分类型的研究来看,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是面面俱到、研究所有的类型的。
原因在于,一方面,一项研究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内容,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完成学业”、准备“成家”和“立业”的阶段,因此,围绕职业和婚恋这两个主题展开的价值观应该占主导地位,但研究也需要建立整体的青少年价值体系,为此,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价值内容进行研究。
这就导致了在青少年价值观内容上综合价值观的研究多于单一价值观的研究。
从Rokeach量表的纬度来看,内容涉及两个纬度,每个纬度18个选择。
所以,研究的内容是两个纬度的内容,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终极性价值观包括:舒适的生活、兴奋的生活、有所作为、世界和平、美的世界、平等、合家安宁、自由、幸福、内心平静、成熟的爱、国家安全、享乐、拯救灵魂、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真知灼见;工具性价值观则包括:有抱负、胸怀宽广、有能力、令人愉快、整洁、勇敢、宽恕、助人、诚实、富于想象、独立、聪明、逻辑性、爱的感情、服从、有礼貌、负责任、自我控制。
另外,如杨国枢划分的社会取向纬度,如家族和谐、家族团结、家族富足、家族荣誉、关系的角色化、权威崇拜、权威依赖、顺从他人、重视名声等,都成了研究内容。
除上述研究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内容还涉及一些价值观教育以及价值观的文化层面(文化积淀)、社会层面(社会的变迁、制度、政策等)、个体层面(年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自我概念等)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法在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中使用普遍,可以分为4个纬度。
一是中外比较研究。
如中日、中俄、中法等国家间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积极反思我国的价值观教育。
二是国内地区间比较研究,其中包括中西部比较、大城市与乡村比较、大城市间比较、港台大陆间比较,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
三是国内不同民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比较,也有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比较;有两个民族的比较,也有多个民族的比较。
四是不同时期的比较。
有文章比较了改革开放后20年间不同阶段青少年价值观的异同。
还有文章用“Rokeach”量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1987年~2004年间的比较研究(文萍等,2005)。
另外还有其他类型比较研究,如大学生价值观比较、不同性别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等。
2.理论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理论研究主要通过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将已有结果提炼为系统的、理论的研究。
青少年价值观理论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东西方价值观理论的提炼,即探求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价值,或从西方文化和思想中寻求有益价值观理论的内容,并反思价值观教育问题;二是思辨理论研究,主要是对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一些概念、结构、特征、教育规律等进行探索、论证。
三是理论经验总结。
这类文献比较多,主要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内容,包括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思考类的文献,进一步将这些知识提升为价值观理论。
3.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归纳出青少年价值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实证研究使青少年价值观研究更精细化、科学化。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可以看出,1998年以后,实D _鬌证研究就开始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价值观实证研究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从收集的文献来看,大部分文献使用量化研究中的问卷调查,而很少有文献用质性研究的方法。
在问卷调查研究中,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背景的论文,研究方法、问卷设计、数理统计、信度测试等方面较规范,心理学的文章一般都遵循了问卷的标准化,其他学科的问卷设计相对比较简单。
已有的少量质性研究一般采用访谈方法。
(四)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1.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工具使用上,采用了两种途径:一是引用或修改国外的调查问卷,二是自己编制问卷。
在国外调查问卷中使用最多的是黄希庭修订的Rokeach价值调查表,其次是以奥尔波特价值观量表为基础修订而成的价值观类型量表,高本秀明·加藤隆胜价值观测试量表,莫里斯(Morris)的价值观量表和Braithwaite&Law的目标和方式价值观调查量表。
国内自编问卷主要有“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统一编制的中国人价值观问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参照台湾学者黄俊杰、吴素倩“都市青少年的价值观”编制而成的价值观问卷,金盛华编制的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孟庆茂教授编制的价值观问卷等。
另外,很多研究者根据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和不同的研究需要,自己编制了调查问卷。
2.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农民、军人、教师和知识分子、工人、干部,按照研究论文的百分比来算,依次为7118 %、017 %、014 %、212 %、012 %、012 %(石勇,2007)。
在学生中又主要以大学生的研究为主,对中学的研究比较少,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研究现有论文859篇,中学生研究的则只有48篇,其中初中生的只有1篇。
由此可以看出,对青少年对象的研究是不平衡的,所以“在一些研究中常常把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随便外推及所有的青年,显然是不科学的”[2 ]。
(五)研究结果1.中外以及国内地区间、民族间的比较研究结果通过中外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青年和国外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
如对中国和巴西男大学生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男大学生在拥护价值和认可价值上持有比巴西男大学生更高的价值观,中国男大学生在遵奉价值和仁慈价值上持有比巴西男大学生更低的价值观(吴荣先,2005)。
对北京和港台大学生比较研究,发现两地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排序、主导价值观不同(袁虹,2002)。
对国内的乡镇、农村以及我国东西部青少年价值观比较研究,发现乡镇、农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冒险、创新精神都有差异(许加明,2006)。
对东西部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比较分析,发现在一些价值观上东西部青少年存在差异(张生勇,2006)。
对北京高校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比较研究,发现其在价值排序上不同,在政治、实用、信仰三种价值观倾向上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买合甫来提·坎吉,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