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咬文爵字》30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咬文爵字》30

咬文嚼字一、教学目标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2学会在平常的文学活动中“咬文嚼字”。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灯谜导入猜灯谜:秀才会餐谜底:咬文嚼字(二)整理思路1作者赋予了“咬文嚼字”一词怎样的新含义?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板书:调情整思)2作者认为什么时候什么方面需要咬文嚼字?应持有怎样的态度?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达到艺术的完美。

3作者用了哪些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你这”句式王若虚改《史记》推敲选用苏轼诗(三)品言悟情“你这”句式1作者认为郭沫若把《屈原》里“你是”改“你这”改得好,你能读出区别吗?请一位同学读。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v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作者为了说明“你这”句式好,还用了哪些例子?)《水浒传》中的例子(请找找这些用“你这”句式更好的实例的共性?都是在什么场合或情况下使用?使用者是处于什么状态。

)2所以在骂人时用“你这”句式更合适?茗烟骂金荣再举例:你是个男人,就站出来!v你这个男人,就站出来!3为什么都是骂人,却选用不一样的句式呢?(咬文嚼字的实质是什么?两次骂人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前者极端憎恶,后者讽刺、挑衅4可见选用何种句式与情感有关,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板书“句式”)所以当在郭沫若的另一文中将句式改变就显得不恰当,为什么?在赞美时不适宜5在赞美时真的不适宜吗?或者“你这”只适合骂人?你是机灵鬼v你这机灵鬼你是小坏蛋,你是小笨蛋v你这小坏蛋,你这小笨蛋你是磨人的小妖精v你这磨人的小妖精6作者是否在表述时不够严谨了?文中改动只针对彼一例,同时作者在表达时前面有加“大半”一词。

高中语文 15咬文嚼字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5咬文嚼字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改文:于是看许多人唱,看许多人打,从九点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明确:原文并不是冗长,而是体现了作者在等待“叫天”这一角色登场的过程中焦急、无聊、无可奈何又带点急躁的心情。如果改动了,就不能体现了。所以,文字的增加还是删减,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情感基调。
(3)“推敲”也值得推敲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是什么?韩愈的观点是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刘鹗《老残游记》)
明确: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王国维《人间词话》)
五、列举课外诗文用字佳话实例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古人炼字的佳话,大家能举上几个吗?(学生可以将阅读研究的有关材料拿出来共享)
1、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明确:惹
为什么不说“芭蕉沾骤雨银环染铜绿”,“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
明确:“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原文: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改文: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评说:“一枝”用字虽平淡无奇,但很耐咀嚼。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此梅不同寻常。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专题 《咬文嚼字》学案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专题 《咬文嚼字》学案3

《咬文嚼字》学案课前寄语在现代汉语里,“咬文嚼字”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用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而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借用这个词语来提倡“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治学精神。

学习本文,一是要掌握文本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二是要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预习与梳理《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表面上看,本文仿佛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词造句的文章,实际上并非如此。

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还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与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分不开的。

作者认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不是一表一里,一后一先,“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离开事物的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

因此,“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些观点,对理解本文至关重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富有理趣。

1.注字音2.写汉字3.解词义援例:引用成例。

平添:自然而然地增添;无端地增添。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咬文嚼字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word版本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咬文嚼字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word版本

咬文嚼字[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万语千言总关音一、单音字流涎 ( ) 憎恶 ( ) 茗烟 ( ) 商酌 ( )....镞 ( ) 莽撞 ( ) 剥啄 ( ) 意蕴 ( )....清沁 ( ) 灞桥 ( ) 付梓 ( )...【答案】xi án zēng mínɡ zhuó zú mǎnɡ zhuó yùn qìn bà zǐ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咬文嚼字痛心疾首(1) 嚼倒嚼(2) 恶恶心咀嚼恶果(3) 晕晕倒(4) 藉狼藉晕船蕴藉【答案】(1)ji áo ji ào ju é (2)w ùě è (3)y ūn yùn (4)j í ji è2.语境辨析法(5)乘 () 车至集文物考古、科研、科普、参观旅行于一体的考古旧址公园,我们.看到再现的 2 000 多年前的千乘.( ) 之国激动不已。

(6) 《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 ( ) 了一个载 ( )歌载( ) 舞的姑娘。

...【答案】 (5)ch énɡ shènɡ(6)z ǎi zài zài第 2 步写字形——奇妙无量方块字娟铢必较联(1) (2) 衣精竭虑重肆无忌尺寂(3)(4)穷兵武汗职【答案】(1)婵蝉殚惮(2)锱缁辎(3)岑涔涔(4)牍黩渎第 3 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商酌1.明确词义(1)咬文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枯燥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离不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点铁成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才高八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才高八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自鸣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锱铢必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深恶痛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粗枝大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形容过分地商酌字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咬文爵字》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咬文爵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温州市艺术学校郑舒艺一、文本分析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言,存在的家园”专题的第二个板块“如琢如磨”。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文学史中的实例,提倡人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要以谨严的精神咬文嚼字,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以达到艺术的完美。

本文的特点是:论点新鲜明确,在引用郭沫若“炼字”的旧例后再呈现;论据充足有力,以“推敲”等典型故事为例;论证生动贴切,充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严谨精炼,“大半”、“似乎”、“怀疑”等词不下断语。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明确“咬文嚼字”这一论点及论点鲜活、论据有力、论证生动的写作方法,把咬文嚼字的精神运用于日常创造。

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对议论文的论点阐述、论据引用、论证方法和语言运用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情感上,能结合自己的读写经验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诵读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论点及其内涵;2能阐述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3能运用联想避免“套板写作”;4能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能说出本文的论点及其内涵;2能阐述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三)教学难点能运用联想避免“套板写作”。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先来看一组图(展示学校标语)。

这是在我们学校老师的朋友圈和学校宣传中经常出现的一款标语。

大家找一找,这类标语里关键的字是哪一个?(“艺”)。

“艺路”谐音哪个词?(“一路”)。

可见“咬文嚼字”,在我们身边也是很常见的。

朱光潜先生就是一位咬文嚼字的提倡者。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请大家看看课本注释,在横线里填上他的著作。

(《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从书名就可以知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一篇经典的古文阅读材料,《咬文嚼字》自出版以来便备受推崇。

本篇文章针对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咬文嚼字》一章,设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古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内容及其背景。

2.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阅读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提问:学生们是否读过《咬文嚼字》?(2)简单介绍一下《咬文嚼字》的背景及作者杨继盛。

2.核心内容讲解(1)对《咬文嚼字》的文章结构进行解读。

(2)讲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词句辨析、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理解等。

(3)逐段分析文章内容,解读作者运用字词之妙。

3.阅读练习(1)教师提供一篇类似《咬文嚼字》的古文篇目,要求学生辨析其中极具文化内涵的词句并总结出正确的阅读方法。

(2)分组阅读《咬文嚼字》的相关原文,并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文中难词、语言表达及文化背景进行讨论。

4.思考展开(1)掌握了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后,鼓励全班同学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自行查找古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练习,并总结出来正确的方法。

(2)随机挑选一部分同学,以小组分享的方式讲解所阅读的古文,将个人的阅读策略和心得分享给全班。

三、教学资源1.电子版《咬文嚼字》。

2.其他类似于《咬文嚼字》的古文阅读材料。

3.学生阅读笔记。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经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从原本的一知半解到可以独立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练习环节中,学生们运用所学技巧成功地解读了古文,并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心得。

在思考展开环节中,个别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很好地传递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示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综合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学生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理解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注重字句之间的联系等。

《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 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一.导语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的解释: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2.《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论坛开讲,“福”临上海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这个“福”字,因为这个“福” 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

”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

作者使用它作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其中用意就让我们好好去探索一番。

(引入课文)二.教学过程1.作者介绍: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表达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咬文嚼字》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于汉语词义的探究,让学生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词不当可能会导致误解和误会,从而引导学生们注重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一、文章导入:拓宽思维引导学生们思考“一词多义”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从而使课堂环节更生动有趣。

二、课堂讲解:学习核心1.文章内容概述首先,引领学生们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文婷姐的写作背景;其次,引领学生们分析造成多义的各种语言运用方式,包括造词、演义、借义等;最后,介绍了如何使语言更加准确、恰当地表达思想的方法。

2.案列分析根据学生们的感性认知,根据生活实际案例来讲解多义词的运用。

如:情人节、家常便饭、谈天、敢爱敢恨等词的运用。

最后,让学生们互相斟酌如何使用一些多义词,从而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三、思维拓展:词语运用游戏1.单词猜谜老师出示一些生疏的词组,让学生们去猜猜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它们的多义之所在。

2.接龙游戏老师给学生们出现一个词,学生们需围绕这个词来表达出与它有密切关系的话题,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发言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3.多义造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词,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这个词编一个句子,和大家普遍使用这个词不同的是,让学生在句子中运用他的多义,形成一个特别的句子,并且做出语境推断。

四、总结方案:学习回顾1.作品的主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对于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语言的学习。

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及上下文语境的归纳推断,将多义单词的意思理解准确,并在交流时运用技巧表达。

3.思维的培养。

我们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来推理及分析问题,学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好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咬文嚼字》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近些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的能力则离不开文学修养的积淀。

《咬文嚼字》一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字习惯,提高文学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

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咬文嚼字一课,副标题为《中国人的字如何被“嚼”掉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咬文嚼字的概念、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2. 语言表达中的“咬文嚼字”现象及其与文化传承的关联;3. 咬文嚼字所揭示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脉络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咬文嚼字》的教学,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目标:1. 了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渊源和现实意义;2. 正确认识“咬文嚼字”的文化价值,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力所能及的语言准则;3. 取得“咬文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巨大作用和必要性,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4. 理解咬文嚼字所揭示的社会背景、历史链条及历史文化传承的必要性;5. 使学生了解《咬文嚼字》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学术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带有“咬文嚼字”性质,且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分组辨析,参与探讨。

例如评选出一组顺口溜,根据意义来研究它们的差异;选取近义词、难辨词组等等,让学生尝试举出具体案例。

2. 知识展示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渊源和现实意义,可采用教师讲解、课件展示和影片演示等形式,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以实际语言材料为分析基础,对比分析一些具有“咬文嚼字”现象的经典案例,如《诗经》中的“翩翩者南山”、“翩翩者逝水”;唐朝韩愈《进学解》的“阳春白雪”等等。

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咬文嚼字”的文化价值以及相关的文化传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专题 《咬文嚼字》导学案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专题 《咬文嚼字》导学案3

《咬文嚼字》优教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从语言入手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路。

预习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援.例斟酌..箭镞.岑.寂..谛.听锱铢尺牍.词藻.蕴藉..付梓.咬文嚼.字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4.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我的质疑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点评:①这是作者在文中直接表明自己对“咬文嚼字”的观点的一段话,这段话的表述十分严密,从中不难看出朱光潜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可以作为我们锤炼语言的典范。

②“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中,“有时”一词用得很有分寸,其中隐含着作者对咬文嚼字的赞同,也指出了一般人对咬文嚼字的看法。

③“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中,“通常”表明是一般情况下;“不很好”的“很”字也用得极其恰当,“不很好”不是“不好”,只是程度上达不到“很好”的标准。

④作者用“但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必须”“一字”等词表明作者态度之坚决,用词之准确。

2.点评:①这是作者对韩愈的“推敲”故事的进一步“推敲”,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敢于质疑的精神和研究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咬文嚼字》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咬文嚼字》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班级组名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1、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2、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预习案【知识链接】1、文学知识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2、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预习检测】1、注音: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 )2、解释词义:点铁成金:锱铢必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索然无味:3、导引自学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导入课文】据说北宋文学家苏轼有个胞妹叫苏小妹,极有文才。

有一天苏小妹与苏轼、黄庭坚三人在一起谈论诗歌,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

请二位兄长在这两句中间分别加上一字作腰,使之成为五言联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咬文爵字》0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咬文爵字》0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尝试品味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湖心亭看雪》中描写的雪景“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句导入。

我们处于南方地区,雪是很常见的,但要将雪景描写的好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明代作家张岱对大雪三日后西湖是怎么描写的。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品文一出,后代就对其评论。

亭如何一点,舟如何一芥,人如何两三粒,芥我们知道是小草,小草何以写舟,芝麻绿豆可以称粒,但何以写人,为何不用“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条,舟中人两三人而已。

”呢?对于这个评论我们如何看待?(请一学生回答)明确:景啊,人啊,不过是这沧海一粟罢了,在苍茫天地中,他们都似有似无,显出万物的渺小,“天人合一”了!下面我们就再跟随朱光潜先生来咬文嚼字一番。

二、解题朱光潜要求我们读书、写作都要咬文嚼字,那么对文字的咀嚼到底咀嚼些什么东西,是嚼一嚼文字的好坏,咬一咬文章中的错字病句呢?1、什么是咬文嚼字?(学生答)明确: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3、8)明确:运用文字所应该有的谨严精神;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教授新课作者举例子就是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1【前言】语文教师常常告诫我们要多读,要多练习,要多思考。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难点,比如字的深浅、古汉语的口音、具体词的意义等等。

本导学案主要针对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五单元《咬文嚼字》一课,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的方法和技巧。

【导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意思,明确“文身”和“字性”的区别。

2.掌握“咬文嚼字”的具体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加深对典故故事的理解与解析能力,为二次作品的创作提供素材与灵感。

【第一步】读懂课文,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1.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咬文嚼字”?这一典故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在纸上写“文身”?2.分析“文身”和“字性”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呢?3.思考自己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是否也需要“咬文嚼字”?为什么?【第二步】拓展阅读,了解典故故事的背景和意义1.阅读相关典故故事,如《晏子·喻渊》、《屈原·离骚》等,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与智慧、言论自由、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联系。

2.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典故故事,如《庄子·齐物论》、《竹书纪年》等,加强对“咬文嚼字”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步】掌握“咬文嚼字”的具体方法,提升写作和阅读能力1.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词汇、长句、语法结构等,逐一分析,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切记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地运用相应的方法。

3.写作时尽量使用较为丰富、准确、精细、贴切的词汇和构句。

4.加强写作练习,多进行修改和润色,不断提升文章的质量。

【第四步】二次创作,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提高审美情趣1.选择典故或经典诗词进行仿写创作,锻炼模仿技巧和艺术感悟。

2.在仿写创作中体会古人的灵活运用和舒展表达,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依据与借鉴。

3.充分运用“咬文嚼字”技巧,使写作充满韵味,赋予其深意和美感。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2.1【教学设计】《咬文嚼字》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2.1【教学设计】《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

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这篇课文的。

这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文章是一篇文艺评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文章的内容包含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一些重要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于实践;此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咀嚼,都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本着这个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和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这篇课文的讲解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结合学情在教学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和知识点的补充。

【知识与能力目标】1、对作者及其创作要有所了解;2、能够把握议论性文章阅读的基本步骤并应用于实践;3、引导学生懂得“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4、引导学生参照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论说,增强艺术评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这是一篇论说性的文章,在阅读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阅读;2、调动学生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3、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写一些文艺评论和随笔;4、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2、逐渐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1、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实例,多谈谈自己的观点;2、“套板反应”是人们的通病,应该作为教读重点,启发学生改变那种不动脑筋、好用陈词滥调的不良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初次接触文艺评论,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有所准备,思维转变上可能存在难度。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含答案)

第3课咬文嚼字(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省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为《中学生》)杂志。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作品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评价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

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

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的论点,了解文章是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2、过程与方法:首先梳理文章的观点、论据,其次联系实际,进一步分析文章证明观点的方法,认识此方法在阅读与写作中的指导意义;再次,联系其他指导阅读与写作的文章,相互比较,明确异同。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定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写作启示。

【学习难点】1、咬文嚼字在本文的含义2、把握课文观点,分析论据的意义。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本节学习重点】探讨作者列举的五个例子的启发意义,一、预习反馈(一)、完成填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学界泰斗,中国“ 美学”的真正鼻祖。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随笔自然要写出某种“有意思的”东西,但最根本的一点,作者必须有自己的看法,这看法必须在他自己的心灵中自然形成,而随笔的魅力即依靠着酝酿记录下这心灵的看法。

(二)、把握本文字音、字形。

(三)、查词典,找出“咬文嚼字”的意义,将之写在下边:在本文中,其含义应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二、合作探究反复阅读课文1-5段,说说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你分别受到怎样的启发。

例子启示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用“你这……”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气,表现着强烈的情感启示:不是所有的改动都一律有效,有的不仅不能表达强烈情感,反而会造出一些病句。

2、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改后简洁多了,但远不如原文。

原文把射虎者发现“虎”的紧张情绪、勇悍的性格,集全力于一箭的情状,体现的淋漓尽致。

改后则索然无味。

启示:换、改一字都会改变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所以写作时要好好考虑话该怎样说。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一、导入新课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

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

”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三、课文分析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自己思考诵读课文圈点勾画重要知识点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1)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6)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

(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再次,提问学生这些论证材料可否调换位置。

如王若虚对《史记》描写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和“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两例。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每个分论点和它的论据都是相对应的,两者密切相关,不能调换。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

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咬文嚼字》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所论“咬文嚼字”的含义。

2.体会“咬文嚼字”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知识链接】1.常识了解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学习过程】一.给加点字注音。

锱铢必较镞岑寂尺牍蕴藉付梓茗烟二.给下列生词释义:咬文嚼字:锱铢必较:陈言务去: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索然无味:清沁肺腑:三.自读课文思考:1.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2.“咬文嚼字”的通常含义和作者的含义是否一样?请指出“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四.合作探究1.作者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在文中举了哪些实例?举这些实例各有何用意?所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2.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世人与朱光潜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4.本文内容丰富,作者是怎样使结构清晰、严谨的?五.拓展练习1.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

(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咬文嚼字(一)作者简介朱光潜三立座右铭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

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

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常识整理1.古代重量单位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

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2.古代容量单位才高八斗.。

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

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

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3.古代创作称谓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

..”“杀青付梓:古代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

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

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流涎.(xi án) 2.憎.恶(z ēng) 3.茗.烟(m íng) 4.斟酌..(zh ēn zhu ó) 5.箭镞.(z ú) 6.鲁莽.(m ǎn ɡ) 7.剥啄.(zhu ó) 8.意蕴.(y ùn) 9.清沁.(q ìn) 10.词藻.(z ǎo) 11.灞.桥(b à) 12.付梓.(z ǐ)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嚼⎩⎪⎨⎪⎧ 咬文嚼.字ji áo 倒嚼.ji ào咀嚼.jué(2)浒⎩⎪⎨⎪⎧ 水浒.hǔ浒.墅关xǔ (3)晕⎩⎪⎨⎪⎧圆晕.y ùn 晕.头转向y ūn (4)藉⎩⎪⎨⎪⎧ 蕴藉.jiè狼藉.jí (5)累⎩⎪⎨⎪⎧ 累.积l ěi 累.赘l éi 劳累.l èi (6)落⎩⎪⎨⎪⎧ 落.入下乘luò落.枕l ào 大大落.落luō2.语境辨析法(7)他说话恶.(è)气,真叫人恶.(ě)心,周围的人都憎恶.(w ù)他。

(8)《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z ǎi)了一个载.(zài)歌载.(z ài)舞的姑娘。

(二)写准字形1.⎩⎪⎨⎪⎧ ch án 婵娟ch án 蝉联d ān 殚精竭虑肆无忌d àn惮2.⎩⎪⎨⎪⎧ z ī锱铢必较z ī缁衣z ī辎重3.⎩⎪⎨⎪⎧ c én 岑寂汗c én 涔c én 涔4.尺⎩⎪⎨⎪⎧ 尺d ú牍穷兵d ú黩武d ú渎职(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2.索然无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3.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4.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5.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6.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7.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多含贬义。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鲜见有咬文嚼字....掉书袋的。

当说起几年来的创业经历时,王强自鸣得意....,同学们都啧啧称赞。

辨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咬文嚼字”使用正确。

“自鸣得意”为贬义,可改为“踌躇满志”。

Ⅱ.易混辨析锱铢必较vs睚眦必报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1.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处,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2.“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和词典上的含义一样吗?答:明确:不一样。

“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

作者的意思是: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讲的是文学作品语言的锤炼。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说理技巧,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一)研习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由举例子开篇,有什么作用?答:明确:作者由举例子开篇,先举改字改得好的例子,进行分析;接着举出一个改得不好的例子来相对照,发人深省。

而且两个例子均出自文学大家郭沫若笔下,就更加耐人寻味、非同凡响了。

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第2自然段中,“这是炼字的好例。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这两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转入“炼字”的话题和对上面两例的分析。

3.作者举《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的用意分别是什么?答:明确:①举《水浒》的例子是以《水浒》里的用语为依据,强调“你这”句式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对“你这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

②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的话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你是”式句子在一定语境里也有讽刺性,对“你是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彻。

4.作者举《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这一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语句加以概括。

答:明确: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研习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5.试赏析第5自然段中“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一句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答:明确:将字的直指义比作“月轮”,形象生动地说明直指义的特点是“明显而确实”的;将字的联想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以此来说明字的联想义是“变化莫测”的,不是明显而确实的。

6.第6自然段“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一句中的“作”有何含义?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答:明确:“作”字的含义就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去创作,就是匠心独运地创作,而不是套用的。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如此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情感。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7.“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作者真的是“随便”举的文中的几个例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明确:作者不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前几个例子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后几个例子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说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即怎样咬文嚼字。

因此,这几个例子并非随便列举的,而是根据文章论述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列举的。

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写法领悟]文章开篇以郭沫若“炼字”的例子点出题目“咬文嚼字”,随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然后提出理由:“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接着用王若虚“李广射虎”的例子正面阐述、说明这一理由。

接下来用贾岛“推敲”的例子反面论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的道理。

“李广射虎”一例强调“意味”(意思、趣味)的变化,“推敲”一例侧重“思想情感”的更动,一正一反,角度有别。

[写法指导]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是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论证手段,如何更好地运用举例论证呢?(1)例前有导语就是在举出事例之前要有关于观点和事例的联系的话语,不能在观点之后很突然地举例,造成了内容的不连接,语言的不流畅,所以在举例之前要有一两句简短的过渡语,让观点和例子有机地联系起来。

如下文:(观点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过渡句)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

(例子)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

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观察,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

(观点句)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本段第一句是观点句。

第二句则是一个过渡句,有了这一句就使观点和事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不会使人觉得举例很突然,全段就形成了整体。

(2)叙例有方法如果是单个材料的叙述,应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如果是多个材料的叙述,可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也可运用事例对比法进行论证,让读者更清楚地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而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3)叙议显事理事例的使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把事例叙述完再议论是常用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边叙述事例边议论,形成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

[针对练笔]下面是一段文字的论点,请你在后面添加两个事例论据。

要求上下文衔接、连贯。

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羡慕那些一鸣惊人之才。

其实,一鸣之前必有百鸣、千鸣、万鸣,只是未使人惊而已。

(观点) 答:参考答案: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画何止万千,据说他画蛋就画了好几十天。

莫泊桑的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九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般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