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教学经验

实验班教学经验
实验班教学经验

实验班教学经验

赤小“八岁儿童能读会写”的课题渐行渐远,看着孩子们在识、读、写的过程中从蹒跚学步,到成长拔节,作为实验教师,大家纷纷感叹:那是一种幸福之事。以下是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小妙招”,来自实践,可操作性强,其中不乏精妙之作,晒将出来,大家分享学习!

——-“赤小八岁儿童能读会写”课题组

我的教学妙招周淑青

一、识字妙招

互认同学的姓名

互认同学的姓名,可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发作业时,采用互相发作业的方法,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上讲台大声读出同学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能够在无意识中巩固并记忆很多汉字。

二、写字教学,也有妙招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写字确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做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如何进行写字教学呢?我的妙招是从“激趣——指导——强化”三环节入手,提高写字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1、激趣

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支配。凡是他们喜爱学的,学习的持久性长,效果也好。写字和其他事情一样,思想上是否重视,情绪上是否乐意,其认真、持久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果能让其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不怕艰苦,不觉枯燥,下功夫练好字。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使每个人对写字充满热情和信心,让“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2、指导

写字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其间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静观默察每一笔是否到位,细细体味每一笔的引笔。总之,观察越仔细,范字在脑中的印象就越深,“眼”中字就会变成“心”中字。随着眼力的提高,写出的字就能准确、顺当、美观。

3、强化

规范的训练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只有经过多次强化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找到写好字的真正感觉。写字是一项长期的训练,只有反复指导,反复练习,才能为学生夯实基础。同时更要注意个别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不过,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而应采取多种方法强化,从不同角度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心领神会。

写字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只要遵循规律,严格要求,学生的字定会日渐进步。

一年级课外阅读要紧跟“随”邓峻姣课外阅读是促进孩子成长的一个最佳手段,无论何时,能够手捧一书,其间获得的书香将影响孩子一生。因此,无论出于何种年龄,每个人都应该从书中汲取营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能手捧一本书,春天坐在校园的大树下,三五成群;冬日躲在温暖的教室里,几个小脑袋为一本小书碰在了一起,那是会得到老师极力表扬的。对于一年级的课外阅读推广,我主张紧跟“随”。

一是“随文而动”,所谓“随文而动”就是背诵和仿说。我选择了《日有所诵》,书中的儿歌浅显且极富想象力。像《落叶》“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就像一群小蝴蝶,张开翅膀追追。”这样的充满童趣的儿歌,让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正如孩子们所说:“多么有趣的儿歌呀!”有了这首儿歌做引子,我给孩子们创编起个头:铃声铃声响响,孩子们会说“坐好坐好快快。”《一个蛤蟆一张嘴》浅显的儿歌让孩子模仿起来容易,“随文而动”是如此的简单:《鸭子》一只鸭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两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鸭子两张嘴,四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林嘉琪)

二是“随堂而动”,课堂起始,花上三五分钟和学生谈谈共读的书,可以由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也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的阅读到的有趣情节,讲故事中的故事,孩子们最喜欢。老师再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孩子们,你们的阅读兴趣不被老师激起也难。

三是“随博而动”,所谓“随博而动”就是在班级博客中为课外阅读搭建平台——宣传、展示、表扬、鼓励。如:让家长晒晒亲子阅读的成果,让孩子们电脑打练出阅读的感受和仿写的“一句话作文”,在博客中设类似“快乐电报”的栏目,表扬阅读量大、识字多的孩子。很多时候表扬也是一种压力,表扬的同学不消说他会继续努力,那些没被表扬的孩子,也许他们的心湖还未曾荡漾,而他们的家长早已“水波一惊”了。配合、配合,我们不正需要这样的家校配合吗?

《人有两个宝》中的识字教学

邢军红

一、写字指导“人、个、大”

师:同学们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笔画:撇和捺)这两个笔画还认识吗?(学生读出了笔画的名称)一天呀,这两个笔画朋友碰到了一起,咦,他们一变变成了——(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卡片“人”字)。师:认真看一看田字格中两个笔画在什么位置?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告诉老师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人”字)

师:“人”在屋里玩得正高兴,一不小心,一个氢气球飞到天花板上去了。怎么办呢?他们拿来一个梯子,爬了上去。(教师出示“个”字,学生笑了。)

看一看“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学生认真看后,争着告诉老师每个笔画的位置。)

师:“人”在梯子上站了很久,真累呀!它们说:“我们坐一坐吧。”说着它们请梯子倒下来,便坐了上去。哈哈,变成了什么字了?(教师出示“大”字。学生高兴地叫了起来。)

师:快看一看“大”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学生看后争着举手教老师写“大”字。)

师:“人”“个”“大”这三个字都含有撇和捺这两个笔画。聪明的小朋友仔细瞧一瞧,写的时候,这两个淘气的笔画朋友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仔细看后争着说自己的发现,“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大”的“人”撇变长了,变成了竖撇。)

师:让我们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三个生字朋友吧。(学生写得十分认真。)

教后记: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赋予枯燥的生字以鲜活的生命,让笔画“手舞足蹈”,顺序演变,从而将写字的教学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由此来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快速掌握字形,掌握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同时感知象形字的演化,得到汉字形体美的熏陶,在听感兴趣的故事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阅读-----作文创作的主要渠道卞宁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会感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清或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我想,这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素材的积累以及表达基本功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生应该多读书,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感悟真善美。

在小学阶段,课本上课文有限,最多二十几篇。我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将实验课本,课外书籍与之结合起来,扩大阅读量,一般以一个单元为单位。

比如开学初,第一单元秋天篇,语文课本上有一个识字课,4个有关秋天的成语,一首儿歌,一篇课文。除此以外我们又拓展收集了一些秋天的成语,阅读并且背诵了实验课本上有关秋天的美文和诗歌。有了这样的积累和基奠以后,安排了两次有关秋天的习作,一次写文,一次看图写话。学生写作情况较好,选文如下:

董语欣(未验证)

2009-09-20 11:29

秋天

秋天到了,小树叶穿上了黄色的棉袄.秋天还有一些彩色的棉袄哦!瞧,它把金黄色的棉袄给了稻穗,稻穗穿上后开心的成熟了!它把深红色给了高粱,高粱套上后兴奋的在酿造.棉花一朵朵变白了.菊花开放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吸引着所有的人.小朋友去秋游啦!他们开心的在大自然中奔跑追逐.最伤心的就是树妈妈了,她的孩子纷纷离开了她的怀抱.小树叶也很害怕,不知会飘到哪里,但是,它们还是勇敢地对树妈妈说;妈妈,明年春天我们会回来打扮您的呀!

秋天到了黄心仪

秋天到了,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方飞去。

天气渐渐变凉了,花儿谢了,树叶也由青变黄,秋风轻轻一吹,枯萎的黄叶纷纷落下,就像要把大地变成黄色似的。秋风吹着几片树叶旋转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秋天,许多花都凋谢了,而菊花确却在此时悄然怒放! 粉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小朋友们在草坪上兴高彩烈地玩捉迷藏,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巧认名字交朋友刘琳

一上学生刚入学,我们上了一课《自我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八岁能读会写实验》的要求,为了调动大家的识字兴趣,尽快认识同班小朋友的名字,交到更多朋友。我在班上开展了“巧认名字交朋友”的活动,看看谁认识的名字最多,交的朋友最多,学生们兴趣很高。为了方便孩子们识记名字,我将全班孩子的名字发在了班级邮箱里,请家长下载下来,这样不仅便于家长指导,也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参与性。果然,一周后班上已有同学能认识大部分孩子的名字了,不仅交到了好朋友,有些识字量大的孩子还能帮助老师给同学们

发本子呢。这时,我在班上再大大地表扬他们一番,并配以“识字大王”的评选活动,孩子的识字兴趣更高。我还在班级博客中及时发布我班的“识字大王”名单,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增进了相互沟通了解,为今后的相互配合奠定了基础。

孩子,不怕!贝贝

为什么在语文课的第二课时上,发言的孩子比第一课时少呢?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敢回答思考性的问题呢?难道让课堂成为敢于积极发言孩子的乐园,而离胆小沉默的孩子越来越遥远吗?

前段时间观看了电影《梅兰芳》,大家都熟知梅兰芳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就在他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就在他的造诣已经无人可及之时,梅兰芳仍有孤独无助之感,仍对自己信心不足,仍需要亲近的人一句“婉华,不怕!”来支撑鼓舞自己。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都需要他人的鼓励,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呢?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怀和鼓舞,我决心要让不敢发言的孩子主动大胆地举起小手。

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尝试了几个办法:第一,让孩子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讲出自己名字,让他们感受发言就像平时说话一样简单。第二,课前,让孩子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出一两道题目,提前想好答案。第三,课堂上多鼓励表扬,即使孩子回答错误,也不批评,或者从另

一个角度,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知识。第四,课间主动和不敢发言的孩子交流、聊天,适时夸奖他会说话,表达能力强。第五,称赞卡片悄悄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把称赞卡片悄悄放在孩子的文具盒里,默默关心鼓励他,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