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欣治疗疑难病证5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洪欣治疗疑难病证5则

(作者: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曹洪欣;偏头痛;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咽痛现代医学将病因不清、诊断不清、发病机理不明、无特效治疗药物的一类疾病称为疑难病,此类患者往往经过多种途径治疗后效果仍不甚明显,导致病史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颇为棘手。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教授善于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各种疑难病证,笔者有幸伺诊6 载,现举验案5则,以飨读者。

1顽固性头痛

案例1:患者,女,28岁,2007年6月11日初诊。患偏头痛10余年,每于冬季加剧,近2周头痛频繁发作,多次检查脑电图、脑地形图、头部CT,均未见异常。现左侧头痛连及同侧颈部疼痛拘急,痛甚则肢冷恶寒、恶心、呕吐食物或涎沫,时有下肢青紫,舌淡黯,苔白黄稍厚,脉弱尺伏。辨证属寒凝厥阴,相火妄动。治以暖肝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吴茱萸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味。处方:吴茱萸7 g,党参15 g,茯苓15 g,川芎20 g,当归10 g,桂枝10 g,赤芍15 g,葛根15 g,藁本15 g, 仙茅10 g,黄连5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甘草10 g, 生姜3

片。水煎服,日1剂。

6月18日复诊:服上方7剂,1周内头痛仅发作2次,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数分钟即止,痛甚恶寒、呕吐未作,下肢青紫不显,头痛从左风池穴上窜,伴左侧面部灼热感,心烦,略恶心,久视则目花,偶有腰酸,舌淡红,苔黄白,脉弱。处方:川芎20 g,柴胡15 g,黄芩15 g, 黄连5 g,葛根20 g,蔓荆子15 g,吴茱萸7 g,党参15 g,仙茅10 g, 桑枝10 g,藁本15 g,赤芍15 g,川牛膝15 g,甘草10 g,生姜3片。水煎服,日1剂。

6月25三诊:服上方7剂后,头痛未作,惟口苦,舌淡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15 g,黄芩15 g,清半夏10 g,党参20 g,白芍15 g, 吴茱萸5 g,茯苓15 g,炒麦芽30 g,生龙骨(先煎)30 g,甘草10 g, 生姜3片。水煎服,日1齐叽服药7剂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本例患者病在厥阴,因寒凝肝脉,相火妄动,循经上冲而发头痛。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则呕吐涎沫;寒凝血脉,阳气受阻,不能温煦四末,故见肢冷恶寒, 甚则下肢青紫;舌脉亦是典型寒凝阳郁之象。故治以暖肝散寒、养血通脉。因病属厥阴经脏同病,故方选吴茱萸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取吴茱萸汤暖肝散寒治其脏寒,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治其经寒。《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方中吴茱萸为君,辛苦大热,暖肝散寒;配伍生姜温中化饮,党参补气健脾。又《伤寒论》第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以甘温之当归补血和血,桂枝温通血脉。两方合用,切合本病厥

阴头痛、血凝经脉之病机。辅以藁本、川芎散寒止头痛;葛根升清阳;仙茅温肾阳;因苔黄,故佐以黄连制其肝火。患者服药1周后, 头痛大减,肝寒渐去,而痛势转为从风池穴上窜,伴颜面灼热感,此为少阳相火上攻所致。因厥阴禀风木而内寄相火,相火郁逆从化太过则病热,故以清空膏清相火,合用吴茱萸汤散肝寒,后以小柴胡汤善后,寒热得平。10余年痼疾,3周而愈。

2冠心病

案例2:患者,男,71岁,2007年4月9日初诊。有房性早搏史20 余年、房颤史10余年。动则心悸,近2个月加重,每于凌晨3-4时睡中憋醒。现心前痛频作,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肩背痛,腹胀,晨起睑肿,下肢微肿,畏寒,舌淡紫胖,苔白黄,脉微时促。2007年4月2日心脏多普勒超声示: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增大,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射血分数33%心电

图示:ST段下移、T波倒置、房颤。现服用速尿40 mg/d,地高辛0.25 mg/d。辨证属阴阳两虚,痰瘀互阻。治以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方用生脉饮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处方:西洋参(先煎)10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清半夏15 g,瓜蒌15 g,薤白15 g, 茯苓15 g,白术15 g,赤芍15 g,川芎15 g,桂枝10 g,枳实15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甘草10 g,生姜3片。水煎服,日1剂。

4月23日复诊:服上方14剂,仅有1次夜间憋醒,心前痛明显减轻,未服硝酸甘油即缓解。心悸、胸闷、下肢肿减轻,力气增加,睡眠好转,惟气短,略腹胀,舌淡黯胖,苔白,脉沉偶促。嘱停服速尿,地高辛减

半。处方:白参(先煎)10 g,麦冬15 g,清半夏10 g,瓜蒌15 g,薤白15 g,厚朴15 g,枳实15 g,赤芍15 g,川芎15 g,茯苓15 g,葶苈子(包)20 g,生龙骨(先煎)30 g,甘草10 g,生姜3片。水煎服,日1 剂。

5月14日三诊:服上方21剂,夜间憋醒未作,心前痛、心悸、胸闷、下肢肿、腹胀基本不显,略气短,舌淡紫,苔白,脉沉滑。嘱停服地高辛。仍守上方加减,调治3月余。2007年6月3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倒置。

按: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证属本虚标实。本例患者病已日久,本虚之象尽呈,阴阳两亏,无以养心,则发心悸、心前痛;动则耗气,而晨时阳气内敛,阴血运行更缓,心失所养更甚;阳虚不振,痰浊内生则见胸闷、气短、畏寒;气机不畅则腹胀;影响津液代谢则睑肿、下肢肿;舌脉亦是阳虚不能行血、输布津液之象。故治以益气养阴治其本,活血化痰治其标。方选生脉饮补养心之气阴,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其“阳微阴弦”,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温通心脉、行气化痰。方中加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白术、茯苓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龙骨、生牡蛎镇惊安神。全方标本同治,共奏温阳益心之效。复诊时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法,以白参易西洋参加强温通心脉之功。前后加减续服3月余,全部停用西药,复查心电图已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房颤未作,至今病情稳定。

3病毒性心肌炎

案例3:患者,女,29岁,2007年3月2日初诊。有病毒性心肌炎史1年余。患者心悸,近半月加重,胸闷,偶有心前隐痛。现气短,咽干,咽中拘急不适,头晕,乏力,睡眠不实,舌黯红,苔白黄,脉滑时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