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学习参考
环境资源法学习
环境资源法一、概念1、环境法上的环境: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是指在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的现象。
它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涉及人类能否长久持续发展的问题。
3、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直接间接向环境排放了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以致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长和发展的现象。
4、环境破坏: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环境效应。
它可以使一个或数个环境要素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从而降低乃至破坏了它们的环境效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5、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等。
6、生态文明:7、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建设项目环评:指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基本项目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及引进的建设项目(包括“三资企业”的建设项目),都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10、“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11、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依据环境法律和政策制定的,用以规范有关环境的活动和结果的准则。
环境资源法学习参考
环境资源法一、概念1、环境法上的环境2、环境问题3、环境污染4、环境破坏5、环境保护6、生态文明7、环境法8、环境影响评价9、建设项目环评 10、“三同时”制度 11、环境标准 12、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13、总量控制 14、区域限批 15、排污许可 16、排污权交易 17、排污收费 /环境保护税 18、清洁生产 19、循环经济 20、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21、重点生态功能区 22环境资源承载力 23、生态红线24、环境侵权 25、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6、环境刑事责任 27、按日计罚 27、森林资源 29、矿产资源 30、国际环境法二、问题1、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环境保护及其主要内容。
3、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4、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
6、建设项目环评的分类管理制度。
7、“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
8、我国环境标准的体系。
9、我国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
10、排污许可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11、简析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关系。
12、环境保护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13、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的情形有哪些?14、我国清洁生产有哪些激励机制?15、循环经济的三原则及其内容。
16、我国环境事故的报告时限和方式制度。
17、与传统民事侵权相比,环境侵权有哪些特征?18、在环境民事责任归责中普遍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原因是什么?19、什么是环境享受损害?20、环境侵权中采用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对直接因果关系予以校正,对此有哪些主张?21、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22、社会组织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3、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管辖制度。
24、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
25、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构成要件。
26、我国的森林资源权属制度。
28、我国的森林资源权属争议解决制度。
27、我国的矿产资源权属制度。
28、我国的矿产资源开采审批制度。
29、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30、国际环境法有哪些基本原则?3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内容。
环境保护法学习要点
《环境保护法》学习要点,仅供学习时参考。
选择: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公众享有知情权体现了环保法的精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适用于、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污染源可分为、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时、大气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应受重点保护的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是、矿产资源的、草原法》所称的草原、特殊环境所具有的主要特点、生态学最基本规律、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根本目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目前我国没有普遍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环境行政诉讼原则要求、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环境刑事犯罪、能够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自然资源中具有双重属性的资源我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原则、环境因素特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组成环境的自然因素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的规定,主要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二恶英”污染属于、自然资源和非资源因素的区别、基本农田应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森林第一位的功能、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出口、环境权权利主体、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适用于居住、商业和工业混杂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中规定的化学危险物品、水资源、行使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盗伐森林者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的倍数、、《草原法》禁止开发利用的活动、特殊环境区域、公民环境权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法律、实现全国机动车都必须使用无铅汽油的目标年是、属于污染的环境噪声是、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和采矿权的归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会对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自然保护区中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排污申报登记的适用对象、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根本措施、环境标准制定机关、环保法规定的无过失责任的免责条件、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管辖、土地自然资源,具有的特点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控制森林采伐的规定、城市环境特点、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我国的森林公园分为三级、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渊源、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公民在环境保护法实施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征收排污费的对象、排污申报登记的适用对象、环境保护领域内适用的行政处罚种类、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水污染物、防止陆源污染物造成海洋污染的规定、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规定、、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加强农药使用后的环境管理规定、森林的功能、关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法律规定、生态学最基本的规律、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向水体排污的单位征收排污费的规定、我国的环境标准分级为、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则、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的规定,可分为两大类、固体废物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森林的效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可以从事的活动、次生环境问题、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根本目的、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我国排污费的适用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防治对象、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当代国际环境主要问题、环境保护的意义、矿产资源的类别、和生存权相比,环境权的特点、限期治理、我国环境监测的种类、重点防治的四类污染、关于切实保护耕地的规定、人类的环境可以分为、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环境权所涉及的环境要素、“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意义、我国规定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的领域、构成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条件、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城市环境特点、环境要素所包含的重要规律、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环境权的权利主体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的时间、我国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包括、法律规定的限期治理的对象环境检测制度包括的内容、大气层的组成成分、“环境噪声污染”需符合的条件、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填空题我国的环境司法活动主要分为三类、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三废”、森林第一位的功能、风景名胜区主要有两类、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两种可能、环境污染包括两种类型、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唯一选择、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认识、环境保护计划内容、我国的环境标准分级、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自然环境可分成天然环境和、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形考资料
《环境资源法》任务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环境科学以()为研究对象?(难度系数:1.00)A、人类B、动物C、植物D、微生物参考答案:A2 、以下哪个属于世界现代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难度系数:1.00)A、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现象B、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渗漏事件C、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D、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参考答案:D3 、以下哪个属于次生或者第二类环境问题?()(难度系数:1.00)A、地震B、环境污染C、火山爆发D、海啸参考答案:B4 、新《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环境因素中比1989年12月26日发布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的环境因素增加了()这一环境因素。
(难度系数:1.00)A、大气B、水C、海洋D、湿地参考答案:D5、我国四大海区中,()水质最差?()(难度系数:1.00)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参考答案:C二、判断1 、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广泛的多。
()(难度系数:1.00)A、正确C、参考答案:A2、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狭窄的多。
()(难度系数:1.00)A、正确B、错误C、参考答案:B3 、新《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发布,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难度系数:1.00)A、正确B、错误C、参考答案:A4、新《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发布,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难度系数:1.00)A、正确B、错误C、参考答案:B5 、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体现了"大环境”的概念。
()(难度系数:1.00)A、正确B、错误C、参考答案:A6、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只包括生活环境,不包括生态环境。
()(难度系数:1.00)A、正确B、错误C、参考答案:B7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所列举的15种环境因素是当前与我国人民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因素,而不是所有的一切自然因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笔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习笔记(1)重点难点: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定义;2环境问题的分类(可简答可论述);3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4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环境”的范围与环境科学中“环境”的范围不同与差异(P5)◇⑴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⑵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⑶相同点:“环境”在法律上的定义必然是以环境科学关于“环境”的定义为依据的,且在质的规定性方面,二者是一致的。
⑷不同点: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而且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②从环境科学的理论来说,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分、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但是,整个自然界和无限的宇宙不可能都成为法律保护的客体。
作为法律保护的客体,除了必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生影响以外,还必须是人类的行为和活动所能影响、调节和支配的那些环境要素。
作为法律保护的自然客体的范围,只能是那些人类活动能够影响、调节或支配的自然客体,凡是人类不能对其产生影响的自然物,即使它与人类生存有关,也不属于法律保护的范围。
③人类把环境作为法律保护的客体,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保护生命维持系统的功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④某些自然物存在于自然界具有环境功能时,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自然客体,当其脱离自然界失去环境功能时,就不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保护客体,而可能成为民法的保护对象。
补充: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资源法相关书籍
环境资源法相关书籍
环境资源法是指关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它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本与环境资源法相关的书籍,供读者参考。
1.《环境资源法学》
该书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明清主编,是一本系统介绍环境资源法理论和实践的教材。
书中涵盖了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理、制度设计、实践案例等内容,是一本较全面、深入的环境资源法学教材。
2.《环境资源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该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介绍环境资源法律适用问题的专著。
书中对环境资源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适用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理解环境资源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环境资源法律实务》
该书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卫东主编,是一本介绍环境资源法律实务的专著。
书中以实际案例为主要分析对象,介绍了环境资源法律实践中的问题、难点和解决方法,适合律师、法官、环保人员等从业者参考。
4.《国际环境资源法》
该书由世界法律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介绍国际环境资源法的专著。
书中系统介绍了国际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机制、实践案例等内容,对于了解国际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环境资源法的学习和实践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上几本相关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资源法的相关内容和实践应用。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网上作业(排序版)参考答案
X10.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 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X11.新环保法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X12.新环保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 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公众的意见。 (×)
Q6.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投资少、效率高的工艺、设备以及废 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Q7.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 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
S1.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 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 应当向组织人事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处分建议。(×)
D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 利用。(√)
D3.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 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 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4.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 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 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 求公众意见。(√)
D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 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 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 举报未及时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 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 引咎辞职。(√)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法规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国内开放性大学的一门环境资源法,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对环境资源法律领域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门课程中,形考作业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方式。
以下是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1.以下关于环境保护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选项】A.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环境法律体现。
B.经济社会发展允许的条件下,应当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C.国家负责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
D.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企业应尽的环境保护职责。
答案:D解析:环境保护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应尽的环境保护职责,而是规定了环境保护的行政机关应承担的职责和权利。
二、简答题部分1.请简单阐述一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素。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环境、计划、方案、影响、评价和管理措施。
其中,环境是评价的主体对象,计划是影响评价的一个前提,方案是对计划的实施,影响是由方案对环境产生的变化,评价是对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管理措施是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管。
2.请简述一下环保部门的职责和权利。
答案:环保部门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负责环境保护的行政机关,其职责和权利主要包括:(1)颁布环境保护规划和标准;(2)批准和管理环评业务机构;(3)指导和监督企业环境保护工作;(4)处罚不符合规定的环境污染行为;(5)指导和推广环保科技等。
三、论述题部分1.请论述一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案: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损害、侵权行为、过错、因果关系、赔偿责任和赔偿方式。
其中,环境损害即环境受到的损害,包括环境质量下降、资源破坏等;侵权行为指的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非侵犯个人或财产的行为;过错是指侵权行为的主体存在过错;因果关系是指侵权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赔偿责任是指环境损害赔偿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赔偿方式则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赔偿。
《环境资源法》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作业讲评与自测第一章绪论一.单选1.环境科学以()为研究对象AA.人类B.动物C.植物D.微生物2.以下哪个属于世界现代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DA.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现象B.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渗漏事件C.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D.马斯河谷烟雾事件3.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列举了()种环境因素()CA.13B.14C.15D.164.以下哪个属于次生或者第二类环境问题()BA.地震B.环境污染C.火山爆发D.海啸5.新《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环境因素中比1989年12月26日发布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的环境因素增加了()这一环境因素。
DA.大气B.水C.海洋D.湿地6.我国四大海区中,()水质最差()C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二.多选1.以下哪些是人为环境()CDA.大气环境B.水环境C.城市D.乡村2.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的功能,可将环境分为()ABA.生活环境B.生态环境C. 自然环境D.人为环境3.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
包括()ABCD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和地理条件D.人为条件4.以下哪些是自然形成的环境()ABCDA.地质环境B.生物环境C.土壤环境D.大气环境5.以下那些属于环境破坏现象()ABCDA.毁林开荒B.过量放牧C.掠夺性捕捞D.乱猎滥采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CDA.环境污染B.环境破坏C.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D.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7.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包括()ABCDA.行政、经济B.科学技术C.宣传教育D.法律三.判断1.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广泛的多。
()2. 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狭窄的多。
()×3.新《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发布,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南大学《环境资源法》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不包括:( )。
(A) 物(B) 生命与健康(C) 行为(D) 名誉参考答案:(D)2.( )是环境资源法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主体。
(A) 自然人(B) 法人(C) 国家(D) 国际组织参考答案:(A)3.真正意义上的环境资源法的产生是在( )以后,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有效处理环境案件,亟待新的法律部门来解决传统法律制度的困境。
(A) 一战(B) 二战(C) 中世纪(D) 近代参考答案:(B)4.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方面,最早的法规可以追溯到( )年前。
(A) 1000(B) 2000(C) 3000(D) 4000参考答案:(D)5.环境资源法对什么人有效,也称( )。
(A) 适事范围(B) 适地范围(C) 适人范围(D) 适时范围参考答案:(C)6.跨省河流、湖泊以及由大气传输引起的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方面的争议,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协调无效时,报( )协调解决。
(A) 国家主席(B) 全国人大(C) 国务院(D)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参考答案:(D)7.地球生物圈内的物种是平等的,它们享有生存的权利,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人类只是地球生物圈大家族中的普通成员,而非生物圈的主人体现了( )。
(A) 公众参与原则(B) 物种平等原则(C) 协调发展原则(D) 代际公平原则参考答案:(B)8.187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这是美国联邦政府环境立法的开始。
(A) 《森林保留地法》(B) 《黄石国家公园法》(C) 《垃圾法》(D) 《国家公园署法》参考答案:(B)9.我国( )年开征的资源税。
(A) 1980 (B) 1982 (C) 1984 (D) 1986参考答案:(C)10.环境权的研究和提出始于( )年代。
(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参考答案:(B)11.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法律是:( )。
环境资源法复习资料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八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3.酸雨污染4.土地荒漠化5.森林植被被破坏6.生物多样性锐减7.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8.有机物的污染。
八大公害事件新八大公害事件区别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1)前者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后者不仅包括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前者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后者来源于多方面的人类活动(3)前者影响范围较小,危害规模不大,持续时间较短,后者危害大,时间长,后果严重(4)前者为单个环境要素受影响而产生的危害,后者为长期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后者发生频率加快(5)前者发生在发达国家,后者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水俣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痛痛病事件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四日市哮喘事件全球大气污染米糠油事件非洲大灾荒环境资源法的效力体系1、宪法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法规5、环境保护部门规章6、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7、环境标准8、国际环境保护条约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一元论:以保护环境或保护人体健康为唯一目的。
二元论: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为目的我国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我们认为,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一)源头控制及全程控制原则,概念:(1)源头控制:是指采用技术、工艺、原材料替代、管理、教育等各种方法,在污染没有产生或形成之前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和危害;(2)全程控制:是指对有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行为,从行为的计划、实施直到行为的后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法考环境资源法精讲讲义
法考环境资源法精讲讲义环境资源法在法考里那可相当重要呢,咱今天就好好唠唠这环境资源法的精讲讲义。
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啊,简单说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而设立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你想啊,咱们生活的地球就这么一个,环境要是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资源都被浪费光了,那咱人类还咋好好生活呀?就像咱小时候的小河沟,以前能摸鱼抓虾的,现在好多都被污染得不成样子了,这时候环境资源法就该出马了。
二、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1. 保护优先原则。
这原则就是告诉大家,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啥的发生冲突的时候,得优先考虑保护环境。
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就不管环境的死活了。
比如说有些地方想建个污染大的工厂,虽然能带来不少钱,但要是对周边的水源、空气啥的有严重污染,那就不能建。
这就像你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能马上给你点小恩小惠但会坑你长远利益的,另一个是默默守护你长远利益的,你肯定得选后者呀。
2. 预防为主原则。
这个原则可聪明啦。
它的意思是咱不能等到环境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才去管,得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就像咱平时保养身体一样,不能等到病入膏肓了才去看医生。
比如说在规划一个新的城市区域的时候,就得考虑到环境因素,污水咋处理,垃圾放哪,这些都得提前规划好,不能等房子都盖好了才发现没地方处理污水,那可就麻烦大了。
3. 综合治理原则。
环境问题可复杂了,不是单靠一种方法就能解决的。
这就需要综合治理。
比如说治理一条被污染的河流,不仅要管住上游的工厂排污,还要考虑到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可能还得治理河边的土壤污染啥的。
就像给一个生病的人治病,不能只看一个症状,得全面检查,综合用药。
4. 公众参与原则。
这原则可重要啦。
环境是大家的,保护环境也得靠大家。
咱普通老百姓也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比如说某个地方要建个垃圾焚烧厂,周围居民就有权利提出意见,要是有啥不合理的地方,大家一起商量改进。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里的事儿得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形考任务4附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形考任务4附参考答案红色标记为答案,注意答案顺序变化试题 1可再生能源包括()。
A.风能B.太阳能C.水能D.天然气试题 2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
A.一级保护区B.二级保护区C.三级保护区D.准保护区试题 3对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的刑罚种类,包括()。
A.管制、拘役、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死刑C.罚金、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试题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根据行为违法的性质和情节的不同,可以对违法单位处以()的行政处罚。
A.警告B.罚款C.停业D.关闭试题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A.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B.环境破坏C.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D.环境污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A.赔礼道歉B.排除妨碍C.赔偿损失D.恢复原状试题 7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包括()。
A.行政、经济B.科学技术C.宣传教育D.法律试题 8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的()举行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A.赫尔辛基B.斯德哥尔摩C.约翰内斯堡D.巴塞罗那试题 9解释行政处罚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并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
试题 10解释行政处罚情节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试题 11解释环境保护法中的刑事责任指个人或单位因违反环境保护法,严惩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
试题 12解释行政处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依法对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违法失职,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所属人员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
简述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规定。
环境资源法教案(节选)
环境资源法教案(节选)环境资源法教案(节选)教学时数及学分:本课程共4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8 学时,课堂讨论2 学时,共4 个学分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法学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教材:王文革主编:《环境资源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参考书目:张梓太:《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张梓太:《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汪劲:《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吕忠梅:《环境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 年版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UNEP《环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版基斯:《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0 版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与司法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资源法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 应当注意并处理好与其它部门法的关系。
2. 应当处理好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的关系。
3. 应当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要的案例讲解是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条件。
4.了解环境资源法律的具体规定(分论部分),熟练掌握环境资源法学基本知识(总论部分),灵活运用环境资源法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环境资源法概述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环境资源法的概念、性质、地位,了解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环境资源法的特征、环境资源法的目的教学重点:环境的定义、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问题与环境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环境资源与环境资源问题一、环境与自然资源(一)环境的概念和种类环境资源法学中所称的环境是以环境科学对环境的界定为基础的。
不同的国家针对其立法的要求和可能,对环境做出了相应的立法界定。
纵观各国立法的状况,环境资源法律对环境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将环境的定义在立法上作扩充性、概括性的解释。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环境资源法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_____的和_______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_____和_____。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____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______。
4.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旋,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___________的规定,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外。
6.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时起计算。
7.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___________向人民法院起诉。
8.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________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___________批准。
9.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用于_____________,不得挪作他用,并由__________依法实施审计监督。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知识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①基本定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呢,简单说就是为了保护环境还有资源,国家制定的一堆规则。
保护环境包括像空气、水、土地这些,资源呢,像森林、矿产之类的资源都涵盖在里头。
它规定了人们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让环境和资源不被过度破坏。
②重要程度:在现在这种全球环境问题很严重的情况下,它可太重要了。
要是没有这个法,那企业就会为了挣钱无限度地排污、乱开采资源,咱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超级糟。
在这个学科里,它也是核心内容之一,就像房子的承重墙一样,整个环境学科的规则性都靠它撑着呢。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基本的环境知识,像是自然界里哪些东西是宝贵的资源,像水对万物的重要性这种。
还有对社会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也很必要,毕竟这个法得在社会里执行。
比如知道企业是怎么运作的,人们平时的生活方式对环境有啥影响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用处可多了。
像咱们常见的禁止工厂乱排污水到河里,靠的就是这个法。
又比如森林被乱砍乱伐,执法部门能依据它来处罚。
要是有这个法,环境就有人撑腰,子孙后代也能有好的环境生活。
就好比家里订了规矩才能井井有条,地球这个大家也需要这个法来维护秩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整个环境学科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处在规范整个环境相关事务的核心位置。
周围串连着像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环境影响评价这些周边的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和环境生态学相关,因为保护法得根据生态学原理来制定规则,什么样的生态平衡需要维护这些都有关。
和资源管理学也有关联,毕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得靠它来规范。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
首先,它的条文特别多,而且还得理解每个条文背后的立法目的。
比如说对于一些处罚条款,为啥要这么定,这需要理解很多相关知识。
- 关键点:要重点理解不同环境要素和资源对应的各种保护规定。
像土地保护和海洋保护规则差别就很大,要搞清楚到底咋回事。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特别重要。
环境资源保护法 自学笔记
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1、人类环境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人类环境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为生境或者栖息地。
生态学中的环境包含了人类环境。
2、人类环境的分类按照环境的形成,可把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按照环境的功能,可以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宪法采用这种分类;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等;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将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3、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的范围同环境科学中环境的范围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来说,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但是,整个自然界和无限的宇宙空间不可能都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
(3)人类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关性,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这就是地球表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
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并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地、绝对地加以保护。
4、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法一、概念1、环境法上的环境: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是指在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的现象。
它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涉及人类能否长久持续发展的问题。
3、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直接间接向环境排放了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以致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长和发展的现象。
4、环境破坏: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环境效应。
它可以使一个或数个环境要素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从而降低乃至破坏了它们的环境效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5、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等。
6、生态文明:7、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建设项目环评:指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基本项目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及引进的建设项目(包括“三资企业”的建设项目),都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10、“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11、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依据环境法律和政策制定的,用以规范有关环境的活动和结果的准则。
12、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是一体化的国际标准,它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标志、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等等。
它以市场驱动为前提,具有预防性、可操作性、广泛适用性和自愿性的特点。
13、总量控制: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该区域的环境特点、环境要素使用功能要求和自净能力,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
14、区域限批: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5、排污许可:是主管机关根据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允许其按照许可证载明的种类、浓度、数量、排放地点、排放方式等要求排放污染物的管理制度。
16、排污权交易:是指为了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排污者在环保部门指导和监督下,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市场机制,平等、自愿、有偿地转让结余排污指标,以刺激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实现总量控制,从而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法律行为。
17、排污收费 /环境保护税: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排放污染物或者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排放者,按照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一定费用的法律制度。
18、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19、循环经济:是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要求经济运行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20、环境事故报告制度:是指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事件,使环境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严重污染或破坏,事故或事件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向可能受到环境污染与破坏危害的公众通报,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的法律制度。
21、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需要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并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
22、环境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23、生态红线: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在提升生态功能。
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
24、环境侵权:是指污染或破坏环境,从而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和环境享受等民事权益的行为。
25、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6、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已经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制裁的法律责任。
27、按日计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28、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9、矿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蕴藏在地壳中的各种矿物。
30、国际环境法:是调整国际法主体(包括国际和国际组织)在因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发生的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问题1、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在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的现象。
它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涉及人类能否长久持续发展的问题。
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环境破坏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2、环境保护及其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等。
内容:a、预防和治理由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b、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C、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3、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B、环境法是社会法C、环境法是社会法D、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4、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a基于国家环境行政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b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c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d基于国家环境权益保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
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损害担责原则6、建设项目环评的分类管理制度。
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a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b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c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7、“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
第一,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第二,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三,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8、我国环境标准的体系。
9、我国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
环境质量标准是关领域专家在科学认知基础上进行判断制定而成的,是由一系列符号、代码、编号和其他技术规定组成的技术性规范,其本身只是环境行政的辅助辅助手段,并不属于法的规范,必须经立法确认并由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使用,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10、排污许可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a持证排污原则: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
b按证排污原则:排污许可证的持有者,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c总量控制原则: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流域、海域、区域,对排污者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该指标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之中。
排污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d持续削减原则:国家鼓励排污者采取可行的经济、技术或管理等手段,实施清洁生产,持续削减其污染物排放强度、浓度和总量。
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可以储存,供其自身发展使用,也可以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实施有偿转让。
11、简析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关系。
a主体排污指标的卖方必须是适格的主体,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排污指标的购买方必须是合格的主体,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主要是对排污指标有需求的主体。
b客体排污权交易的客体是可供交易的富余环境容量资源。
环境容量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并且通过科技手段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而具有可控性。
c卖方的权利与义务权利:按照自己意志出售排污指标权;因出售节余排污指标而请求对方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补偿的权利;协商确定转让节余排污指标的期限的权利。
义务:通过合法途径(如技术改造等)节余排污指标;减少相应的排污量,依法转让节余排污指标,并确保没有向其他排污者转让该指标;及时到原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环保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在转让期间内自己不使用相应的排污指标等。
d买方的权利与义务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选择购买种类、使用期限的权利;协定金额、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的权利;请求转移排污指标的权利;对所购买的排污指标的排他性使用权;排放相应种类污染物的权利等。
义务:按双方议定的交易价格支付价款;将所购买的排污指标用于同种类的污染物的排放;及时到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机构办理变更、申报备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等。
12、环境保护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a应税大气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b应税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c应税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确定;d应税噪声按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确定。
13、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的情形有哪些?(1)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应税污染物的;(2)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3)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4)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5)国务院批准免税的其他情形(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