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胜利果实。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伐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国共合作走向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目标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目标细化目标层级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了解理解评价迁移运用家国情怀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过程概况√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核心问题北伐战争教法讲解、问题导向图片展示学法自主学习、表格列举、归纳概括、合作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旧知导入出示复习问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阶级、组织、外部条件)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课前复习知识点课中回答问题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2.概述北伐进军的基本史实,探究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概述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朗读学习目标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三、新课讲授(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中共三大:时间:1923年主要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4年,广州参会人员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5月,广州人物::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备注相关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漫画、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再革命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三、再革命之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民众的力量》观察漫画,回答问题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1.解释国民革命的概念,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引用材料说明“再革命”这一主题的由来。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2.讲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3. 讲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意义。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4.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创立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和PPT的材料,掌握国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2.阅读PPT的图文材料,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意义。
掌握相关的概念、史实,理解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落实教学目标1。
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一)北伐战争的经过1.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
任务一:认真观察示意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二)北伐战争的影响2.展示历史漫画、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根据PPT的材料9—11和学案的材料2—4,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 展示历史漫画、文字材料并对一些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读,引导学生结合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任务三:(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支持哪一方?结合PPT的材料12—27及学案的材料5—7说说你的理由。
1.观察形势图,完成表格。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
教材从黄埔军校的创建、国民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等方面,展现了国共合作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一时期,是中国新主义的重要阶段,国共两的合作,推动了国民运动的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更是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辛亥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国共两的合作,以及国民运动的发展,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等方面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辛亥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脉络,引出本课主题——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5课,题目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国共合作的内容及其影响,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并能够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状态导入,课件展示,课堂演练,课后延伸和作业检查。
二、状态导入通过导入状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导入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1.你知道中国的历史吗?2. 你了解北伐战争吗?3.你了解国共合作吗?4.你认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更好地呈现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课件的呈现时,可以通过下列几点进行展示:第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以帮助学生了解此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协定和具体协商内容等来让他们了解国共合作的形式和具体内容。
第三,教师可以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例如解释北伐战争的起因、目的、过程等,然后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图片和文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第四,教师可以聚焦于北伐战争的影响,例如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影响,以及引发的变革。
通过以上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课堂演练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演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程的背景文献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后,通过小组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长沙战役等。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
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3.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空1924年,广州心建立可靠的革命军队。
6.图片出示: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7.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提示:①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②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③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④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本课是新人教部编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
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案
教学目标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歌曲欣赏)多媒体播放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为什么人民会发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呼声呢?什么是国民革命?什么历史事件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2)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过渡语: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建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板块二 北伐胜利进军
分组讨论:北伐军首先在两湖战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之后转战孙传芳部,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们来思考一下,北伐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阅读材料:
材料在“分共会议”上,汪精卫主张对共产党严加制裁,甚至喊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公开武力镇压。
请回答:
(1)材料中汪精卫为什么说要“分共”?在“分共会议”上汪精卫宣布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其原因是什么?
2.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军阀吴佩孚,然后挥师向东,消灭孙传芳部队,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史料
积累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精品教学课件
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3年6月
·时间、地点:1924年1月 广州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 ·参会党员:李大钊、林伯渠、
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
毛泽东、瞿秋白等
合 统一战线,
·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
作 方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
式 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农民运动:湖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 人数由107万增至200万。 湖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3万 增至20万。
工人运动:1927年3月21日,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 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相关史事
合作探究 胜利①进国军共的合原作因,有哪些?
共同推进
材料一:为配合北(伐军根,本原因 )材料二: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当堂训练 2.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下面黄埔军校资料,排练历史情景剧, 其中可能出现的台词是 ( A )
图一 黄埔军校 旧址大门
图二 黄埔军校 结业证书
A.培养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B.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政府 C.建立新式军队,巩固清朝统治 D.创办新式学堂,培育洋务人才
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A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A Nhomakorabe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当堂训练
5.[2023·四川]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这次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承接上一课《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但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认识到必须团结其他革命力量。
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中遭遇挫折,也渴望寻找新的革命力量。
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开启了国民大革命的新篇章。
(二)教材内容国共合作的实现:介绍了中共三大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以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北伐胜利进军:讲述了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北伐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势如破竹,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说明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开始。
(三)教材特点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教材清晰地展现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以及北伐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突出人物的作用:教材中提到了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汪精卫等众多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活动和决策,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强调历史的影响:教材阐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如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及其重要作用。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北伐战争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形势、民众需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概述北伐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战役和战果,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概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5.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右图是黄埔军校的校门上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但后来却有人将其改为“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入斯门!”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教师:(总结)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那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教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学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了。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主要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合作后的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这部分内容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重点在于强调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带来的成果,讲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历史的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在大历史背景中了解历史事件的意识还不够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表述能力,但总结和动手能力还须提高;对胜利的原因分析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可以给他们机会自己总结;对于历史事件的成功与否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的认识,有利于独立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思路】本课的史实包括: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对这些基本史实的内容,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国共两党为什么合作、北伐为什么会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深层次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示思考思路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今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该怎么做?”及从“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我们得到什么认识?”等问题,升华教学主题。
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通过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孙中山是一位具有崇高威望和久经风雨考验的革命领袖;国民党在当时是代表进步力量的政党,社会影响大。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结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你知道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的吗?源自知道哪些革命前辈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吗?
自主学习
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3.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4.找出有关北伐的相关信息。(目的、主要对象、总指挥、重要战役)
5.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6.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
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2.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汀泗侨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3.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
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有人说,北伐军胜利进军,基本打跨了北洋军阀,所以国民革命胜利了。
有人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
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探究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结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召开
黄埔军校的创立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东北易帜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一、选择题
1.
这张毕业证上显示,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主任:廖仲恺。
可以判定这张毕业证是哪一学校颁发的(C)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北京大学
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哪些是他的丰功伟绩(D)
①建立民国②制定三民主义革命纲领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创建黄埔军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位于(A)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4.1924年11月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A)
A.周恩来 B.蒋介石 C.廖仲恺 D.叶挺
5.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C)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6.“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网络诗歌。
“北伐的战场”主要是在(A)
A.湖南、湖北 B.江西 C.浙江、上海 D.广州
7.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英勇无畏,战绩辉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独立团的领导人是(D)
A.蒋介石 B.董必武 C.李达 D.叶挺
8.“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B)
①南昌起义②黄埔军校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D)
A.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捕
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
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
D.小华: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10.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D)
A.帝国主义 B.封建势力 C.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D)
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B.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C.国民党实行“清共”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