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寒潮的分析

合集下载

河西走廊中部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分析

河西走廊中部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分析

@青海气象»>河西走廊中部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分析安婷婷1阙龙凯1崔宇2张文光3(1.甘肃省张掖市气象局,张掖734000;2.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3.甘肃省高台县气象局,高台734300)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9年11月16日一18日河西走廊中部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天气成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典型的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冷空气源自新地岛以东的寒冷洋面,经西北路径影响河西走廊。

(2)500hPa和700hPa乌拉尔山高压脊、脊前偏北急流、高空冷涡、横槽,及地面冷高压和冷锋是产生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3)根据高空冷中心强度、冷平流强度和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等,结合本地前期地面基础温度和天空状况及数值预报,判断寒潮强度。

寒潮路径以高空冷中心、地面冷高压中心和冷锋的移动路径等来表示。

(4)预报寒潮大风时须考虑地面气压梯度、高空风动量下传、冷平流强度及特殊地形等因素。

(5)从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分析是否产生降雪。

关键词:寒潮;大风;降雪;河西走廊0引言张掖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处在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

寒潮是我国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它关系到季节推迟或提前,甚至是反常气候的重要标志叫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或霜冻。

寒潮所带来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天气,给工农业生产、电力输送、通讯和交通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叫做好寒潮天气预报,服务于国防、经济生产部门以便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危害、利用其有利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服务情况又错综复杂,寒潮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中甘肃省的寒潮天气标准为:最低气温24h下降幅度M10%或48h下降幅度&8^,且过程最低气温<4T。

通过对高、低空环流形势等资料进行分析,为提高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榆林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榆林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贝湖 至 巴湖 的 低槽 在 东移过 程 中发展 加 强 , 拉 尔 山 高压 脊 异 常 增 强 , 得 强 冷 空 气在 西 西伯 利 亚 乌 使 堆 积 。横 槽 在 东移 过 程 中转 竖 , 导槽 后 强冷 空气 沿 西 北路 南 下是 本 次 寒 潮 的 主要 影 响 系统 。 地 引 在
文章编号 :6 3 8 7 2 1 1 1 o 4 _ 3 1 7 - 8 X(0 1 一 o 8 o 0
榆林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陕 西省榆林 市 气象局
摘 要
李晓 利
慕美霞
刘 飞飞
利 用常规 气象资料 , 分析 20 0 8年 1 2月 3日 5日出现 大范围强降温天 气过程 , 一 结果表 明,
锋 区 中冷 平 流几 乎 与等 高线 垂 直 , 槽后 较 强 的冷 平流 向低
平均气温下降了 1  ̄一 2 日最低气温 2 下降了 8C, 0C 1 %, 4 h  ̄
4 下 降 了 1 % , 中定 边 县 最 低 气 温 降 到 一 2C, 5 8 h 4 其 2 ̄ 有
槽输送 , 使低槽在东移过程中不断发展加深 。甘肃东部到 河套北部为偏西气流控制 , 西风气流及槽前暖平流有利于 气温升高。
寒潮天气是指大规模 的强冷空气在一定环流形势下
向南爆 发 的大 型天 气过 程 , 陕 西省 冬 季最 常 见 的灾 害性 是
表 1 寒潮出现时的各县( 降温幅度及 1 区) 2月 5日最低气温

天气之一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与大风 , 有时 名 还伴有雨雪等天气现象 。 寒潮所带来 的剧烈降温 、 大风 、 2 雨 4 雪天气 , 给工农业生产、 电力输送 、 通讯和交通安全带来极 为不利的影响。 本文利用天气学原理以及天气动力学 的方 法, 对这次寒潮天气过程 中的降温进行了重点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在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天气异常寒冷,气温持续低于正常水平。

在3月初,这一地区受到了一个强冷空气团的影响,持续了几天的降温,并且带来了强劲的风力。

这个冷空气团的路径在西伯利亚经过蒙古国北部,最终进入中国的内蒙古和河套地区。

这个冷空气团过后,极地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向里流,导致地面温度急剧下降。

在这个寒潮天气过程中,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20多度,是河套地区长期以来最低的气温记录。

这样的低温使得土壤迅速冻结,导致植被受到严重冻害。

农作物的叶片和嫩枝遭
受了严重的霜冻破坏,许多作物的农田损失惨重。

除了农作物,畜禽养殖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气温过低,许多家禽和家畜无法耐
受住寒冷,导致大量死亡。

养殖户们为了保护家禽和家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保温,提供足够的饲料等,但仍然无法避免损失。

寒潮天气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由于道路结冰,交通非常困难,许
多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出行变得十分危险,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在家里待着,影响了人们的
正常生活。

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持续了几天,直到冷空气团移出该地区后,天气才逐渐回暖。

虽然寒潮天气给河套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不便,但人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加强
农作物保护措施,选择能够适应寒冷环境的作物品种等。

也提醒人们在类似天气到来时,
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摘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

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关键词:寒潮;气压梯度;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458.1+22 文献标识码:a前言寒潮是我国春冬季严重的灾害天气之一,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霜冻等,会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人类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利用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7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寒潮天气的科学认识,为今后寒潮天气的预警和防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

1 天气实况据83团气象站观测,最低气温由16日10.2℃下降到19日-3.3℃、降幅达13.5℃,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9℃、-3.3℃、-2.9℃。

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5.7℃下降到19日-9.0℃、降幅达14.7℃,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4.6℃、-9.0℃、-8.2℃。

最低气温由16日11.8℃下降到19日-1.9℃、降幅达13.7℃,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4℃、-1.9℃、-1.3℃。

89团气象站观测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8.5℃下降到19日-6.1℃、降幅达14.6℃,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5.1℃、-6.1℃、-5.6℃。

17日15时29分风力7.4米/秒,最大风力出现在17日19时06分,14.4米/秒。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一、天气过程
2011年3月9日至11日,河套地区出现了一次寒潮和霜冻天气过程。

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全区气温骤降,平原地带最低气温达到-10℃左右,山区更是降至-20℃。

其中,3月9日夜间至3月10日早晨,是此次天气过程气温最低的时段,多地出现了霜冻现象,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天气原因
从气象学角度看,此次天气过程是由于北方一股较强的极地冷空气南下,与西北高压脊汇合而形成的寒潮天气过程。

同时,地面上水汽少,大气层稳定,也为本次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次寒潮天气的特点是降温幅度大、时间长、范围广,且伴有较强的风力,风速达到7-8级。

三、影响及应对
此次寒潮天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霜冻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尤其是果树等经济作物遭受了大面积的冻害,损失惨重;另一方面,极端天气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道路结冰、交通受阻等问题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影响。

针对此次天气过程,各地应急部门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做好了道路清雪和救援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四、结论
此次天气过程表明,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还存在着寒潮天气的发生可能。

因此,各地应加强气象信息的收集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开展好应对工作,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海东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分析

海东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分析

青海气象2008年第2期海东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分析何卓玛1 马学莲2 王志远1 雷生国1(1.海东气象台,海东 810600;2.青海省气象台,西宁 810001) 摘 要:利用天气学及物理量场分析方法,对2006年3月12~13日海东地区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天气主要成因为强暖平流致使西西伯利亚脊加强北挺,脊点伸至新地岛、太梅尔半岛一带,脊前强烈偏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南下,并在脊前形成横槽及地面冷锋,逐渐南压,促成这次海东地区寒潮天气过程。

关键词:寒潮;西伯利亚脊;横槽;急流冷锋;寒潮冷锋1 引言寒潮是严重的自然灾害性天气之一,其突出的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大风,有时也伴随雨、雪、霜冻等天气,常给工农业及运输业等带来巨大影响,春季寒潮对农业区影响很大,常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冻害。

3~5月是海东地区出现春季寒潮天气的主要时段。

深入分析研究特殊的寒潮天气个例对做好寒潮天气预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6年3月12~13日海东地区出现了寒潮天气过程,12日海东地区日平均气温24h内下降幅度达9.0~11.7℃。

过程期间,海东大部出现小雪天气,部分地方伴有4~5级东南风。

14日全区日平均气温逐渐回升,寒潮天气结束。

3月中旬海东地区农作物还未出芽,果树未开花,因此,3月寒潮天气主要影响交通运输及人们的生活。

2 天气形势特征分析这次寒潮天气过程是由于强暖平流使西西伯利亚脊发展北挺,其脊点伸至极地的新地岛、太梅尔半岛一带,并在脊前形成一横槽及槽底强的急流锋区,其脊前的偏东北气流携带极地冷空气南下在横槽后积聚并逐渐南压,造成海东地区的寒潮天气。

2.1 寒潮的初始阶段3月9日08时500hPa高空图上(图略),欧亚上空为一槽一脊型,脊在西西伯利亚,脊点在新地岛一带,巴湖东北部至鄂霍次克海为一宽广的低槽区,温度场上有稍落后于高度场的温度槽与之配合,并在贝湖西北部的低槽区有℃冷中心配合,西西伯利亚脊上暖平流向北输送,此动力加压作用促使高压脊向北加强发展,变高配置为脊的东北侧最大, 24h变高中心值为+23gpm,脊附近变高大值区也呈东北~西南向,脊前槽底形成强的急流锋区。

青海海东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青海海东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天 屯 及 预 狠 技 术

青海海东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何 卓玛 殷 显 辉 张春 秀 马 秀梅
8 1 0 6 0 0 ) ( 青 海省 海 东地 区气 象 台, 海东
摘要: 利 用 Mi c a p s 平 台提 供 的 实况 资料 。 从 天 气学 角度 对 2 0 1 0年 1 2月 1 3 —1 5日青 海省 海 东地 区寒 潮
天 气过 程 的环 流 背 景 , 影 响 系统 进行 了分 析 , 结果表 明 : 阻塞 高压 强 烈发展 , 脊 前横 槽 建 立 是 此 次寒 潮 天 气
爆 发 的 主要 环 流 背景 , 横槽 后 偏 北 气流 引导 极地 冷 空气 南下 在 蒙古 西部 堆积 , 形 成 强 大的 冷 高压 , 横 槽 逐 渐
南压 , 引导冷 空 气 南下 , 促 成 了此 次青 海 海 东地 区寒潮 天 气。
关键 词 : 寒潮 天 气 ;天 气学 分析 ;海 东地 区
1 引言
2 . 1 寒 潮 标 准
根据 《 D B 6 3 / T 3 7 2 -2 0 0 1 青海 省 气象 灾 害标 准》
寒 潮 是冬 半 年严 重 的灾 害性 天 气 之一 ,其 突 出 规定 : 冬春 季 节 日平 均 气温 2 4小 时 内下 降 8 c 【 = 以上 : 特 点 是 剧 烈 降温 , 有 时伴 有 吹 风 、 降雪 和沙 尘 天气 , 或7 2小 时 内 日平 均气 温 连 续 下 降 8 c ( = 以上 为寒 潮 。 常 给工农 业 和 运输业 等 带来 严重 影 响 。 冷 空 气 影 响 时 段 :当 下 一 时 次 比上 一 时 次 降 温 幅
5 ] 李 艳 春, 李 艳芳 . 宁夏 近 百 年来 的气 候 变 化及 突 变 的5 — 9月 份 ,防雷装 置 的施 工 应严 格 按 照规 程 , 即 [ J J . 高 原气 象, 2 0 0 1 ( 1 ) : 1 0 0 -1 0 4 . 先接地体 、 再 引下线 、 后 接 闪器 , 严禁脱 节 , 以 防意 分析[ 外发 生 ; 大 规模 敏 感 电子 设 备 的 安 装 、 调 试 应 尽 量

1970年11月12日-14日寒潮天气分析过程

1970年11月12日-14日寒潮天气分析过程

小结
此次寒潮过程为低槽 东移型,地面冷高压东移 南下。来自新地岛以南的 冷空气在贝加尔湖地区堆 积,在高压脊的作用下与 新鲜的冷空气汇合使得强 度加强,形成寒潮。 我国 出现大范围降温、大风天 气,蒙古以及东北地区出 现降雪。 1970年11月9—15日综合动态图
谢谢观看
12日 地面
由于12日500hpa高空 槽的加深,12日地面高 压增强,地面出现冷锋, 东北地区伴随有大范围 的降雪过程
13 500hpa
此时低槽快速移动到 贝加尔湖附近,槽继 续加深发展,冷空气 南下
13日 地面
13日,地面锋线已 经沿南通-海参崴 东北西南走向,
14日 地面
此时冷空气高压边 缘已经推进到南岭 一带,此次寒潮过 程接近尾声
一次寒潮过程的分析
20151331031 程锦辉
概述
此次的冷空气在贝加尔湖地区堆积,在 高压脊的作用下与新鲜的冷空气汇合使得强度加强,形 成寒潮。 我国出现大范围降温、大风天气,蒙古以及 东北地区出现降雪。
12日 500hpa
在暖平流的作用 下里海附近高压脊向 北发展,脊前的西北 气流增强,,促使新 鲜冷空气从新地岛加 速南下与原低槽中的 冷空气合并。合并后 在500hpa上冷中心 变为-44°C,冷平流 增强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引言:2005年3月,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寒潮天气过程。

这次寒潮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一、形势背景分析在2005年3月初,中国东北地区正逢冬季结束进入春季的过渡时期,气温已经有所回升。

然而,在3月10日左右,北方地区突然遭遇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这次寒潮给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带来了大风、低温、大范围的降雪等恶劣天气条件。

二、数据分析1. 高空环流状况:通过分析高空500hPa位势场图和涡度场图,可以看出这次寒潮过程发生在一个复杂的环流背景下。

北方地区从西北方向流入了一股强冷空气,与西南气流形成锋面。

同时,高空也存在准6波动扰动,对于锋面的移动和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地面天气要素:(1)风场分布:寒潮过程期间,北方地区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风力增大且有明显的风速梯度。

气旋性冷涡沿锋面生成并移动,加强了锋面附近的风速。

(2)温度分布:寒潮过程期间,北方地区降温明显,温度普遍下降8-10摄氏度。

华北、黄淮等地最低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其中一些地区降温超过15摄氏度。

由于这次寒潮的性质是湿润型寒潮,降雪范围广,致使气温降得更快、更低。

(3)降水形式和量:这次寒潮过程伴随着大范围的降雪。

受锋面移交影响,降雪区域沿着锋面南北延伸,从皖南到河北的黄淮、华北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雪。

最重的降雪主要出现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局部地区降雪量超过20毫米。

三、原因分析1. 高空环流因素:这次寒潮过程发生在一个复杂的高空环流背景下。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存在一个强大的高压脊,控制了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

同时,西南方向流入的暖湿空气受到高压脊的阻挡,形成了一个锋面。

这个锋面区域是寒潮天气生成的主要区域。

2. 低层天气系统:在这次寒潮过程中,低层有一个低槽通过,冷空气得以向南方输送。

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寒潮天气过程分析(1970.11.9-15)
组员:胡苏琼 罗然 马晨誉 茅威 孙晓宇 童颖睿 袁媛
寒潮的定义
中央气象台规定,对局地而言,由于受 冷空气影响,24h气温下降10℃或以上, 且最低温度下降到5℃或以下,并伴有5 级以上偏北大风时,称为一次寒潮天气 过程。
低槽移至乌拉尔山南部, 与 -40℃冷中心配合, 该低压南部冷平流使地 面低压中出现了副冷锋。 槽后有弱脊伴随移出。
东北北部及华 区域性大风 部、东北东部 出现降雪。
1970年11月13日08时地面
低槽东移代替原来减 弱的东亚大槽,锋区 已向东南移动到日本 海、东海附近。
1970年11月14日08时500hPa
地面冷高压中心 减弱到1054hpa, 并向东南移动, 推动着冷高压前 沿的冷锋南下。
受冷空气影响,我国 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幅 度降温,部分地区24h 降温达10℃以上。
L
西来槽从蒙新高地 西侧移至东侧时, 借助有利的下坡地 形在贝加尔湖西部 加深发展,有利于 寒潮向南爆发。
L L
1970年11月12日08时500百帕
内蒙古、新 疆一些地区 降温达到寒 潮标准。
当高空两股冷空 此时冷高压中心一些 气合并时,地面 测站降温已达-24℃。 冷高压中心增到 1052hpa,锋后 出现大风和阵雪 天气。
冷中心加 强
L
关 L 键 区
鄂毕河口处冷 中心温度已降 至-44℃,蒙 新高地西侧有 40°C 冷中心。
DL
东亚沿岸低压 中心和冷中心 重合,系统减 弱东移,有利 于低槽东移发 展。
低槽后高压脊后有 暖平流输送,高压 脊发展。而槽后有 明显冷平流,低槽 加深发展。
时500百帕
咸海东侧冷高压强度 增强,中心气压为 1039hpa,冷高压 外 围冷锋与副冷锋距离 缩减,冷锋已进入蒙 古和新疆北部地区。

根河市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形成原因分析

根河市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形成原因分析

根河市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形成原因分析根河市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形成原因分析寒潮是指寒冷天气在短时间内迅速袭击并引起降温的气候现象。

根河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北纬50度左右,处于寒温带气候区域,冬季常年低温,常常受到寒潮的影响。

本文将对根河市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寒潮的形成与冷空气传输有着密切关系。

冷空气是寒潮天气形成的主要动力源,其高空距离和路径决定了寒潮的强度和范围。

在寒潮发生前,西伯利亚高气压系统等强冷空气源往往在极地地区生成。

当这些冷空气受到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沿着西风带向南辐射传输时,便可导致寒温空气向低纬度到达,形成寒潮。

根河市位于西伯利亚高气压系统主导的边缘地带,冷空气传输路径与其距离较近,因此容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其次,地理条件也会对寒潮的形成产生影响。

根河市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东南缘,地势相对平坦,没有明显的地理屏障。

这使得冷空气能够顺利地穿过该地区,将寒温空气带到根河市。

与此同时,根河市周边的湖泊及湿地面积较大,水体的蓄热性使得该地区的气温下降速度较快。

当冷空气接触到湖泊及湿地时,容易导致大范围的降温效应,加重了寒潮影响力。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也对寒潮的形成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加快,海洋表面温度也在上升,这使得北极和季风东风呈现出无明显界限的混合现象。

而冷空气的形成与北极地区冰盖的存在有关。

北极的冷空气与温暖的季风空气发生冲突,激发出强烈的冷锋,进而形成寒潮。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寒潮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进一步影响根河市等寒温带地区的天气。

最后,根河市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形成的原因还与大气环流变动有关。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分布在全球或区域性的气压系统之间的运动。

根河市所在区域常受到西风带和东亚冷涡的影响。

当西风带过境时,可能带来冷空气,导致寒潮的发生。

而东亚冷涡是指位于东亚的一个切变线上的弱大气扰动系统,当东亚冷涡与西风带的冷空气交汇时,可能加剧寒潮的强度。

黄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及模式检验分析

黄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及模式检验分析

黄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及模式检验分析摘要:2021年11月5~7日黄南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的第一次强寒潮天气,此次冷空气强度大,影响整个黄南地区,伴随出现的强降温、降雪以及浮尘天气对居民生产生活、交通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采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 高空和地面资料、欧洲中心(EC)模式和中国气象局(CMA)预报资料,利用天气学、动力学的方法,对此次寒潮天气成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天气,高空有明显冷中心,中心值达到-44℃,地面上有冷高压和冷锋存在,入侵并影响黄南地区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东路”;(2)此次寒潮降温的原因主要是高层强冷平流的入侵以及晴空辐射降温共同导致的;(3)寒潮前期黄南地区的高温,聚集能量,给寒潮过程中的强降温提供了基础;(4)对于此次寒潮关键系统及降温幅度的预报而言,EC模式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比CMA模式更优。

关键词:寒潮黄南地区降温降雪数值模式1 引言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等【1】。

青海地区的寒潮一般发生在春、秋、冬三个季节。

青海出现寒潮时,冷空气所经之处常出现降温、大风沙尘、降雪等天气,影响范围广【2】。

寒潮天气的预报不仅对居民日常生活至关重要,还对国防、经济生产部门做好预防其危害及利用其有效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黄南藏族自治州(下文简称“黄南”)地处青藏高原的边坡地带,地势复杂,冬春两季受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较大,多半能在此地区达到寒潮的标准。

影响青南地区的冷空气一般分为两路,一路是强冷空气灌入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从而进入柴达木盆地,进而自西向东影响北部大部地区,后部冷空气很强时也可以南溢进入黄南地区,此股冷空气一般被青海天气预报工作者称为“西路冷空气”;另一路是北疆冷气团的一股冷空气沿着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地区迅速东移南下,因沿途路径相对较为平坦,移速较快,很容易在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形成向西回流倒灌的冷空气,成为影响黄南等地区的另一股冷空气, 此股冷空气一般被青海天气预报工作者称为“东路冷空气”【3】。

大连地区一次寒潮天气分析

大连地区一次寒潮天气分析

大连地区一次寒潮天气分析摘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应用天气分析方法,对大连北部地区2013年11月9—10日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为“一槽一脊”型,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为横槽转竖型。

高空500 hPa天气图上-44 ℃冷中心位于120°E;55°N~60°N;对应高空700 hPa天气图上冷中心为-32 ℃;而地面天气图上冷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 060 hPa,标志着冷空气的堆积达到了可产生寒潮的强度。

由贝加尔湖暴发南下的冷空气偏北、偏东,大连地区只有最北部庄河站达到了寒潮标准,24 h内最低温度下降9.1 ℃。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出大连地区寒潮天气预报着眼点。

Abstract Based on conventional weather data and synoptic analyses,cold wave weath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Dalian on November 9~10,2013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irculation of the cold wave weather process were a trough and a ridge,and turning of transverse trough to be vertical caused the outbreak of cold flow field. 500 hPa high on the weather map -44 ℃cold center located at 120°E;Between 55 to 60°N. Corresponding to high altitude 700 hPa center cold weather map -32 ℃;And the intensity of cold high pressure center on surface weather chart for 1 060 hPa,mark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cold air could produce cold wave intensity. The outbreak of cold air from the Lake Baikal to south area which location was usually to the north and east,only Zhuanghe which the most northern area of Dalian reached the cold wave standard,the minimum temperature dropped 9.1 ℃within 24 hours. The main forecast factors of cold wave in Dalian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es.Key words cold weather;cold wave standard;the key area of cold wave;Dalian Liaoning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文对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天气数据分析发现,柯桥区寒潮天气常伴有大风低温等恶劣天气,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气候特点分析表明,寒潮天气在柯桥区出现的频率较高,需引起高度重视。

风险评估分析指出,寒潮天气会导致道路结冰、水电供应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分析了寒潮天气对当地的社会影响,呼吁加强应急管理和预警机制。

结论总结了本文的观点,提出了应对寒潮天气的建议,希望能为柯桥区寒潮天气的防范和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柯桥区、寒潮、天气数据、气候特点、风险评估、应对措施、社会影响、分析、总结1. 引言1.1 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柯桥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

在冬季,柯桥区常常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给当地的居民和农作物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对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了解并应对此类天气现象。

寒潮是指冷空气活动过程中,受高压控制,伴随着风力增大、气温骤降等现象。

在柯桥区,寒潮天气往往会导致气温骤降,出现大风等恶劣天气,给民众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

及时准确地预测和分析寒潮天气过程对柯桥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本次分析,我们将深入研究柯桥区寒潮天气的数据情况,探讨其气候特点,评估可能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还将分析寒潮天气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柯桥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的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对恶劣天气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正文2.1 天气数据分析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数据分析是对该地区气象数据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以评估其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梳理和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柯桥区天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我们可以从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方面来分析天气数据。

在寒潮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温度骤降、湿度增加、降水量增加等现象。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寒潮霜冻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一、天气形势分析在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温暖天气,气温偏高,气象条件较好。

在3月中旬,北方发生了一次强冷空气活动,从蒙古高原向东南方向侵袭。

这次寒潮活动造成了河套地区的气温急剧下降,恶劣天气持续了数日。

3月16日,河套地区迎来了这次寒潮霜冻天气的爆发。

二、气象要素分析1.气温分析在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在寒潮到来前的几天,河套地区的气温仍处于相对温暖的状态,白天气温在10℃左右,夜间气温在5℃左右。

随着寒潮的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跌至-10℃以下,白天气温也只有-5℃左右。

持续的低温天气导致了植物的受冻和农田的结冰。

2.降水和湿度分析在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并未伴随明显的降水。

在寒潮到来前的几天,天空多云,相对湿度较高,但并未出现降雨现象。

而在寒潮到来后,天空晴朗,湿度迅速下降。

这样的天气条件使得地面湿度逐渐降低,也加剧了植物的受冻和农田的结冰。

3.风速和风向分析在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的风速较弱,多以微风到3级风为主。

寒潮到来后,风向逐渐偏北,增加了寒冷空气的影响。

强风对农田的结冰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影响分析这次寒潮霜冻天气对河套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农作物受冻由于寒潮活动的突然而剧烈,河套地区的农作物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保护措施,导致农作物遭受严寒的袭击。

寒潮到来后的几天,河套地区的农田结冰,庄稼无法正常生长,大量农作物遭受冻害,给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牲畜死亡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无论是农田还是牲畜饲养场,都受到了严寒的危害。

由于强烈的寒冷空气,牲畜无法承受低温,导致大量牲畜死亡。

这对当地农民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损失惨重。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中国北方河套地区经历了一次异常严重的寒潮霜冻天气过程,给社会经济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次事件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该事件发生在春季是比较罕见的。

通常来说,春季的气温会逐渐升高,但这次
寒潮的来袭暴破了这一常规。

在寒潮前,气温较为稳定,但在寒潮袭来后,气温突然骤降,多地出现了零下十几度的低温。

其次,河套地区的气候环境也是导致寒潮霜冻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套地区属于典型的
半干旱气候区,气温变化大,风大沙多,地面多为草原、沙漠和盐碱地。

这样特殊的环境
为寒潮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此外,当地的抗冻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事实上,尽管河套地区的冬季气温非常低,但是却很少出现严重的冰冻现象。

这多得益于地下水和地下热源的保持,但这一次寒
潮袭来,这些保护因素却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了较大的损失。

最后,这次寒潮霜冻也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有关。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但是对于温
带地区却可能带来了更为极端的气候事件,如酷暑、强降雨和极端降温等等。

这些极端天
气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

因此,对于这种异常天气,我们需要做好应对措施。

针对寒潮,我们需要采取防冻措施,及时加盖护盖等方式保护农业生产;针对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需要加强气象监
测和应急管理,提高政府和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自然灾
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保障国家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阿尔山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阿尔山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阿尔山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摘要:利用气象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阿尔山地区2011年3月14-15日一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寻找寒潮预报的指标,为今后预报寒潮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寒潮环流形势预报指标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处于大陆型高山气候区,寒潮天气发生频繁,总结寒潮天气特点,建立预报指标,对今后寒潮预报有重要参考作用。

阿尔山地区受到地形阻挡因素的影响,风速一般较兴安盟其他地区偏小,寒潮天气以降温为主。

1 天气实况2011年3月13-15日阿尔山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寒潮天气,与13日相比,24h最低气温下降12℃,48h下降14℃。

平均风力5级以上,达到寒潮天气标准。

2 高空形势分析2.1 500hPa形势场分析2.1.1 高度场从500hPa高度场上分析,环流背景为两槽一脊形势,12日20时在贝湖以西,形成一东北-西南向的长波脊,脊前偏北气流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在贝湖一带堆积。

极涡向西伸出一个东-西走向的槽,我市处于横槽前部,13日08时东亚大槽彻底崩溃,此槽旋转南下,并快速东移划过,之后在贝湖形成新的横槽(图略),迅速旋转南下补充,14日08时我市处于槽前部位置,此槽缓慢旋转东移,16日20时东移入海,完成一次东亚大槽重建的过程。

2.1.2 温度场在11日08时图上(图略)分析,在西西伯利亚有-40℃的冷空气的堆积,其后冷空气开始爆发南下,在东移的过程中有冷空气不断南下补充,形成很强的锋区,14日08时在蒙古一带有中心为-44℃的冷空气,南下补充,使冷锋加强,致使14日温度剧降,24h内温度下降12℃。

2.2 700hPa形势场分析高低空形势配合较好,基本一致,700hPa高度场略超前于500hPa 高度场;700hPa温度场有-28℃冷空气堆积,冷中心位置基本与500hPa 一致,有很强的锋区。

从700hPa高度场与温度场的叠加分析,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在长波脊前偏北气流的引导冷空气不断南下,形成较强的冷平流,13日20时交角接近90°,槽前冷平流很强,有利于槽的发展加深,移速减慢,15日08时高度场与温度场基本重合,槽将逐渐减弱,移速加快[1]。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3月7日至9日,一次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其中河套地区出现了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

本文将对该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该次过程受到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该冷空气源自蒙古高原,随着高空东风的
推动,向南下渗透到我国北方地区。

由于该冷空气体系比较庞大,覆盖面广,加上本次冷
空气活动跨越了25个省份,所以影响范围广泛,包括了河套地区。

其次,该次过程的气温变化较为显著。

在该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下,河套地区的气温急
剧下降,气温降至零下2℃~5℃,最低气温普遍在零下8℃以下。

同时,由于本次过程的较强冷空气活动,冷空气在地面上空形成完整的热力高压,使得河套地区的气温持续低迷,
让人们感到十分寒冷。

再次,该次过程还伴随有霜冻天气。

由于河套地区气温持续低迷,导致地面水分容易
结冰,形成霜冻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地面上的水汽凝结成露水,再因为气温低于0℃,露水就凝结成冰冻的薄膜,覆盖在草叶、车窗、路面等物体表面,使得许多物体呈现出白色。

最后,该次过程还对河套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该次过程的气温
下降和霜冻天气,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给秋冬季小麦等作物带来了不利
影响。

加上路面结冰,对人们的出行也带来了不便。

驻马店市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驻马店市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水汽条件:市区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20日20时—22日20时),可以看出,21日08时—20时之间低层(700hPa以下)水汽辐合明显,中心值-6g/(hpa*cm2*s)??,500hPa以上为辐散区,说明我市上空有充足的水汽辐合上升。比湿时间剖面:21日白天700hPa附近为比湿大值区,中心值达5g/kg。相对湿度时间剖面:21日08时至20时700hPa达到饱和,湿层深厚,水汽条件良好。这说明这次暴雪的水汽是伴随中层的西南气流进入降水区,整个中层为湿区,湿层深厚。
此次降雪回波属于积状和层状云混合降水。一般降雪的dbz在30左右,由于实况降水以冰粒为主,回波的dbz在35以上。在13:30出现了初雷,结合当时的发射率因子回波来看,中心回波强度达到56dbz。
21日13时反射率因子剖面图(图略):回波顶高在9km以上,回波强中心位于3km左右,其中大于30dbz回波发展到6km高度。反射率剖面图上(图略),强回波中心在3km左右,具有低质心特性,降水效率高,与实况强降雪时段对应。
驻马店市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19—20日,东北地区冷槽发展东移,引导槽后冷空气南下。20日上午冷锋移过我市,受冷空气影响,温度逐渐下降。随着东北冷槽持续发展东移入海,南支槽分裂产生短波槽东移发展。21日08时,500hPa上,短波槽位于河套至四川盆地,我市处在槽前西南气流里。低层700上,西南低涡逐渐发展,切变线及西南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我市。850hPa上,西南低涡伸出的切变线位于我市南部,我市处在东南暖湿急流中。受500hPa短波槽,700hPa切变线,西南低涡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冷暖空气在我市上空交汇。深厚的湿层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加强了水汽的垂直上升运动,造成了此次暴雪过程。最强回波在3Km附近,也就是700hPa附近,而这个高度的温度在零上,为大水滴。由于1.5km处接近-10℃,雨滴经过此高度急剧冷却冻结成冰粒落地,且前期为降雨或雨夹雪,所以此次过程降雪量虽然大,但积雪深度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潮天气过程小节
冷空气堆积的过程(9日—11日):
从9日的500hpa高空图上可以看到,欧亚大陆的环流形势基本上是移动性的两槽一脊性,两槽分别位于欧洲上空和东亚沿岸附近,脊位于西西伯利亚附近。

位于欧洲上空的低槽附近有一温度低于—40度的冷中心,且高度槽与温度槽近乎重合,这样的配置使该低槽在短期内不会发展。

而欧亚大陆的环流形势基本以纬向环流为主,经向环流很弱。

所以,槽脊系统在这样的环流形势和温压场配置下向东移动,暂时不发展。

对应的地面图上,里海附近有一中心气压高于1025hpa的冷高压,且逐渐东移,冷高压外沿有一接近南北走向的冷锋,该冷锋强度较弱。

从图上观察可以得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受冷高压的控制。

10日500hpa图原欧洲上空的低槽也移至乌拉尔山南部,与—40度的冷中心配合,该冷低压南部的冷平流对地面天气系统产生影响:对应该时次的地面图上地面低压中出现了副冷锋(新鲜冷空气的强度)。

槽后有弱脊伴随移出。

注意,从新地岛—喀拉海的冷低压中摆出一个小槽,在槽线附近等高线疏散,并有已一—40度冷中心配合,中股冷空气沿系欧脊前西北气流快速向东南向移动,追赶自欧洲东移过来的前部冷空气。

对应地面图上,原来位于里海附近的冷高压在大的环流背景下东移,冷高压外围的冷锋由于副冷锋的出现—新鲜冷空气的汇入而增强,并且从原来的南北走向逐渐偏向东北-西南方向。

11日500hpa的高空图上,东亚沿岸低压中心和冷中心重合,系统减弱东移,这样有利于东部系统(低槽)的东移发展。

位于低槽后的高压脊的后方有非常明显的暖平流输送,高压脊有发展的趋势,经向环流增强。

9日位于欧洲上空的低槽现在已移动到巴尔喀什湖附近,槽后有明显的冷平流,且槽前等高线呈疏散状,低槽加深发展。

对应的700hpa和850hpa图上,贝加尔湖至我国新疆北部有很强的冷平流,且等温线密集,说明锋区很强。

10日从喀拉海上空的冷低压中摆下的小槽,伴随着冷中心东移到鄂毕河口,中心温度已经下降到—44度,它追赶着自欧洲东移的冷空气,500hPa图上,一44℃与其东南部—40℃的冷中心在东西方向只有5个经距的距离。

地面图上,9日位于里海附近的冷高压,现在已东移至咸海东侧,强度增强,中心气压高于1039hpa。

冷高压外围冷锋与副冷锋之间的距离已缩短,冷锋已进入蒙古和我国新疆北部地区。

这两股冷空气如果能够合并加强,那么这次冷空气的东移将造成寒潮天气。

过程初期,欧洲以来的冷高压强度从1025hpa增强到1039hpa;从喀拉海冷低压中摆出的小槽同时带出一股新鲜冷空气沿高空脊前的西北气流东南下,反映到地面图上,有一条副冷锋新生,并东南移动追赶欧洲来的冷锋。

由以上两点——地面冷高压的强度和高空冷中心的强度都有增强的趋势,可判断9日—11日有冷空气的堆积。

寒潮的爆发过程:
12日高空图上由于长波调整,原来的东部大槽和高压脊已减弱东移了。

欧洲脊附近明显的暖平流使得脊有强烈的发展,并且已经移动到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脊前的西北气流加强,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使来自新地岛的新鲜冷空气汇入,从低压槽的可以看出两股冷空气已合并。

大范围的南北方向低压槽的叠加和加深导致了冷空气的南下,只有纬向环流是不能导致冷空气向南爆发的。

在贝加尔湖低槽的东南方有一个高原槽东移到华东一带,使得贝加尔湖低槽的南部等高线具有疏散结构,有利于低槽向南加深引导冷空气深入南
方。

这是寒潮大举向南爆发的另一个有利因素。

同时,青藏高原也有小槽东移,它有利于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

对应的700hpa和850hpa图上,强锋区已压到哈尔滨和哈密一线,锋区内的冷平流强度和范围有明显的增强和扩大。

地面图上,当高空两股冷空气合并时,地面副冷锋并入前部主锋中,冷锋合并为一条,强度也加强了,锋后出现大风和阵雪天气;地面冷高压中心猛增到1052hpa,加上冷空气堆夜间移至萨彦岭—阿尔泰山一带,有利的山地地形引起的强烈辐射冷却作用也是冷高压中心强度猛增的原因之一。

这时在冷高压中心附近一些测点的气温最低值已降到—24度,已具备了寒潮冷高压的强度。

13日,此时500hpa图上槽在经向上非常大,且由于上游效应,高空脊由于暖平流继续发展,因此低压槽也会继续发展。

850hpa图锋区向东南方向扩展,边缘已达到渤海、山东半岛。

14日,低槽东移代替原来减弱的东亚大槽,锋区已向东南移到日本海、东海、南岭附近。

13—14日地面冷高压中心增强到1057hpa,并随着高空西北气流向东南移动,推动着冷高压前沿的冷锋南下。

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幅度的降温,不少地区24h降温达10度以上,同时陆地和沿海地区及海上出现了6—7级偏北大风。

随着冷空气的侵入,12—14日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南方出现降水。

到15日08时,东亚大槽已经建立。

寒潮冷锋也进到南海,本次寒潮宣告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