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培计划”_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精神,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研修,了解“互联网+学科教学”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为依托,学员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个性化选学课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能够灵活选择和运用来教育教学工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教学;通过项目实施,以“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教学改进能力”为培训主题,推进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建立基于网络的区域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生成和积累一批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成果。
(二)具体目标(1)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综合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构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学共同体,开展以教师工作坊引领的线上线下实践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3)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动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培训,每个人确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方法,促进理论、技能在实践中的转化和运用,提升学员课堂创新能力及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方案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围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探索研训一体化有效途径,创新远程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培训的常态化、社区化、校本化、专业化。
现针对我单位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下简称网络研修)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研修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利用研修平台,在学科课程专家引领下,通过网上备课、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问题和需求为中心,结合教师日常教学活动,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学校、个人网络空间,分类按需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与专家指导,培育教师研修共同体,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掌握校本研修管理与指导的“种子”教师,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二、研修目标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贯彻课标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为主题,实施好基础教育培训课程,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对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线上线下培训,推动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丰富校本研修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推动教师培训理论化、常态化、专业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炎方乡中心学校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炎方乡中心学校“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促进全乡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沾益区教育局关于“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
一、研修目标(一)整体设计依据教育部项目指南,根据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方案要求,基于区域发展要求和校本研修需求,统筹设计。
以服务校本为宗旨,以区域“造血”为目标,以同步推进为机制,以示范带动为抓手,做好分层选学,做实众筹智慧,做出常态研修,形成项目有效实施与区域师资素质提升双进双赢局面。
(二)总体目标1.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有提升2.学校日常教学有改进3.网络研修支持校本研修有常态4.区域支持服务教师校本专业发展有体系(三)2016年具体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解惑——师德修养重践行】聚焦教师身心健康,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事迹,欣赏自身践行师德的所做所为,加深对教育的职业理解,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澄清认识,解析困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自身的师德行为,能够说说身边同伴和自己的故事。
【化难——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生学习难点,在2015年研修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以学定教内涵,能够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能够提交一个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
【补缺——学科知识补缺差】聚焦教非所学教师的需求,结合所教学科教学实际,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提能——信息技术能应用】聚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能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重难点讲解微课。
【关爱——留守儿童送关爱】聚焦留守儿童教育需求,把握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育特点,研习案例,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技能和个性化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情感孤独、行为不良、学习困难、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
【会学——校本研修长技能】聚焦常态化校本研修需求,结合日常教研实际,掌握课例研究技能。
2.学校发展目标【建设团队】整合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提升校级培训团队的校本研修管理力和指导力。
青海省城东区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城东区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组织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6〕22号)文件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制订本方案。
一、研修目标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研修社区,紧密结合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采取“课中问、问中学、学中做、做中变”的混合研修模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基于网络的区域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
具体目标如下:解惑——师德重践行。
聚焦教师身心健康,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事迹,欣赏自身践行师德的所作所为,加深对教育的职业理解,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澄清认识,解析困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自身的师德行为,能够说说身边同伴和自己的故事。
化难——重难点教学有策略。
聚焦学生学习难点,理解以学定教内涵,掌握学科重难点教学技能,能够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能够提交一个教学中难点解决妙招。
提能——信息技术能应用。
聚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能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重难点讲解微课。
关爱——留守儿童送关爱。
聚焦留守儿童教育需求,把握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育特点,研习案例,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技能和个性化管理防法,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情感孤独、行为不良、学习困难、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
会学——校本研修长技能。
聚焦常态化校本研修需求,结合日常教研实际,掌握课例研究、微课题研修技能。
本次研修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重难点问题,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宗旨,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践行能力、提高教师教学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解难妙招”的主题培训,以及整合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体验,精心设计研修内容,包括线上研修80学时、线下研修40学时,共计120学时。
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计划
仁寿县曹家镇谢山九年制学校
2016年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计划为了贯彻落实《国办公发【2015】43号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壮大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文件等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订本计划。
一、研修目标
1.突出重难点,突破学生难点,掌握学科重难点教学技能,运用学科重难点学习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中难点问题。
2.为让教师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事迹,加深对教育职业理解,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解析困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自身的师德行为。
3.补缺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学会基本方法,化难为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网络研修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二、研修对象
本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面向谢山九年制学校9个教师和一个小学教师语文学科坊主。
三、研修内容
按县进修校安排完成国个阶段内容:经验反思定计划,铺路搭桥学策略,助学困解难点和交流展示精品。
按照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教师所任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培训。
四、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研修,进行“课中问、问中学、学中做、做中变”的培训方式,进
行线上线下混合研修。
五、培训时间
2016年11月-2017年5月结束。
六、督促学校教师学习
学校提供电脑和网络设备等设施,进行技术指导,督促教师学习,了解教师学习进展情况。
上级有特殊情况或通知及时通知教师,让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按时保持完成时间段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次培训,让教师学有所获。
仁寿县曹家镇谢山九年制学校
2016年11月。
国培2016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方案
“国培计划”——资丘镇校本研修活动方案2016年04月10日15:19:06 来源:研训站访问量:121次资中发〔2016〕11号“国培计划”——长阳区域整体试点项目资丘镇中心学校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教师厅〔2016〕1号)和《“国培计划”—长阳区域整体试点项目三年规划》(长教发2015〕52号)、《“国培计划”——长阳区域整体试点项目校本研修活动方案》(长教发2016〕7号)要求,按照“研修一体、学用结合”的思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真正实现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等培训与校本研修的深度融合。
具体方案如下:一、研修对象全镇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二、研修时间2016年10—2017年2月三、目标任务1.通过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组建区域或学校培训团队,帮助他们学会利用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送教下乡等手段,积极参与、设计、组织、管理混合研修活动,使教师能够时时得到同伴互助。
2.通过任务驱动式研修、送教下乡、研课磨课等,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领域)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落实送教下乡研修主题,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建立县、乡(镇)、校三级资源库。
学校、教师要树立成果意识,发掘、制作、整理、打磨学科(领域)应用案例,形成一批研修成果,建立资源库。
四、研修内容各项目校(园)要根据省县送教下乡主题研修示范,结合本校实际需求,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是常规研修。
乡镇培训团队要结合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和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采取技能训练、课例研究、主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行评价、专家或培训者指导等方式,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教师研修网要为常规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资源支持、专家指导和大数据分析支持等。
二是主题研修。
乡镇培训团队要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问卷调查、工具测评等方式进行诊断,找准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带有倾向性的主要问题,采取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行动研究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递进式系列研修活动,着力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016年国培网络校本研修年度计划
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校本研修年度计划求知小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徐汇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有关工作精神,结合求知小学新三年发展规划,立足教育转型,为全面探索教师研修新模式,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分析当前,求知小学以新优质学校建设为发展目标,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为此,大力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以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教师研修新模式,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提供有力保障。
1.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为依托,创建并完善“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县域网络研修社区平台,建立基于网络的研修运行机制,创新研修模式,改进研修行为,提高研修效能。
2.以个性需求为导向,以“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实践”研修项目为抓手,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线上研修、不少于40学时的线下研修,全面完成“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培训任务。
3.聚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二、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战略部署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与教师教学同行,与区域发展同路”为理念,以信息技术能力应用为引领,立足课堂教学的优化,努力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策略,从个人、学校、区域等层面形成信息技术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面貌。
三、目标任务1、通过网络的研修运行机制,打造线上与线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不断研磨、调整的过程中,提升教师基于基本经验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创新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在协作中改进研修行为,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研修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研修对象求知小学全体教师五、研修内容见表一、表二。
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实施方案(2)
旬阳县赤岩镇中心学校“国培计划(2016)”—陕西省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了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更好地整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资源,增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根据国培项目组《“国培计划(2016)”——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施方案》和旬阳县《“国培计划(2016)”——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1.完成“信息技术应用”主题研修及校本实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有效实施课程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2.完成“高效课堂建设”主题研修,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实践高效课堂的能力。
3.完成“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主题研修与实践,掌握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操作方式和成果表达规范,提升校本研修能力。
4.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全员常态化研修,逐步形成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
三、研修对象旬阳县赤岩镇中心学校未参加乡村教师工作坊项目培训和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外,都要参加本次国培研修学习,参培学员有46名。
创建校级工作坊四个(语文、数学、英语、幼儿教育),其中语文工作坊20名,数学19名,英语2名,幼儿教育5 名。
四、组织机构组长:梅平副组长:陈彪成员:刘世刚王江涛牟翌蒋慧张卉王刚刘春荣吴仪芳李和鹏向艳袁从安五、研修内容本项目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混合培训方式,从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引领性研修,过渡到自主性研修。
阆中市“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阆中市“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有效落实我市中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保障线上线下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教育部和省教厅相关文件精神和四川师范大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与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研修目标针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学科重难点”为抓手,以“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为主题,沿着“课例研磨——主题研讨——微课题研究”的路径,开展网络与校本相结合的研修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依托网络研修平台,推进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优化校本研修模式,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与区域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具体目标: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师自身的师德行为,深化职业理解和情怀,激发专业发展动力。
2、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组织地开展以工作坊或学科研修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成果展示、专家指导等研修活动,大幅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有组织地开展教师自主选择参与的主题研修活动,通过问题解决式引领和改进教学实践,体验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学习方式的收获,认可校本研修促工作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初步形成追求职业价值的工作理念,在研修过程中体会专业进步,学生受益的幸福感。
4、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5、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帮助教师掌握工作坊和研修社区的研修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师信息化学习能力、教研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形成基于网络的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6、为全市各学科网络与校本研修研究,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课例研究案例资源。
二.研修对象与时间研修对象: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4个学科共1914名教师。
其中,小学教师935人,初中教师979人。
1914人分成40个研修班,186个学科研修小组。
学习时间:两年(2017年5月—2018年7月)。
沾益区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沾益区“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组织实施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6〕22号)、《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云南省实施方案》和省教厅相关要求,结合沾益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研修目标(一)整体设计依据教育部项目指南,根据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方案要求,基于区域发展要求和校本研修需求,统筹设计。
以服务校本为宗旨,以区域“造血”为目标,以同步推进为机制,以示范带动为抓手,做好分层选学,做实众筹智慧,做出常态研修,形成项目有效实施与区域师资素质提升双进双赢局面。
(二)总体目标1.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有提升2.学校日常教学有改进3.网络研修支持校本研修有常态4.区域支持服务教师校本专业发展有体系(三)2016年具体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解惑——师德修养重践行】聚焦教师身心健康,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事迹,欣赏自身践行师德的所做所为,加深对教育的职业理解,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澄清认识,解析困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自身的师德行为,能够说说身边同伴和自己的故事。
【化难——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生学习(幼儿保教)难点,在2015年研修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以学定教内涵,能够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能够提交一个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
【补缺——学科知识补缺差】聚焦教非所学教师的需求,结合所教学科教学实际,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提能——信息技术能应用】聚焦学科教学(幼儿保教)与信息技术融合,能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重难点讲解微课。
洪湖市第二小学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施方案
洪湖市第二小学“国培计划(2016)”—湖北省区域整体试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施方案一、研修目标依托湖北省区域整体试点网络研修平台,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以创建“生本课堂”为主线,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和专题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二、研修任务以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问题和需求为中心,结合教师日常教学活动,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通学科、学校、团队、个人空间,培育教师研修共同体。
通过教学设计、“一课三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自我反思、展示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高效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课改与发展。
三、研修对象洪湖市第二小学全体教师。
四、研修团队针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特点,学校成立了研修培训团队,分级、分学科管理和指导,确保研修有序进行,力争有成效、有特色。
组长:徐虹(学校校长)副组长:周蓉吴春兰成员:校级管理员:叶胜英负责教师学情督促,学习指导,发布任务公告语文学科坊主:惠莉负责语文学科组内线上教研活动设计,本学科教师评价。
数学学科坊主:刘小娇负责数学学科组内线上教研活动设计,本学科教师评价。
综合学科坊主:张红喜负责英语,体音美综合科线上教研活动设计,本学科教师评价。
研修组长:各年级组长负责督促、组织本年组教师线上线下研修活动。
网络技术指导:吴洪生五、实施步骤(一)线上学习时段为:2016年10月10日至2017年9月1日;(二)后续跟踪时段为: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六、研修预期成果本次的国培研修,我们研修学员将以积极的热情、扎实学习,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起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立足课堂,研出成果,提升质量”。
珍惜网络培训学习机会,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力争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力争在研修经验成果及科学论文,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助推和影响作用。
沾益区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沾益区“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组织实施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6〕22号)、《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云南省实施方案》和省教厅相关要求,结合沾益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研修目标(一)整体设计依据教育部项目指南,根据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方案要求,基于区域发展要求和校本研修需求,统筹设计。
以服务校本为宗旨,以区域“造血”为目标,以同步推进为机制,以示范带动为抓手,做好分层选学,做实众筹智慧,做出常态研修,形成项目有效实施与区域师资素质提升双进双赢局面。
(二)总体目标1.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有提升2.学校日常教学有改进3.网络研修支持校本研修有常态4.区域支持服务教师校本专业发展有体系(三)2016年具体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解惑——师德修养重践行】聚焦教师身心健康,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事迹,欣赏自身践行师德的所做所为,加深对教育的职业理解,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澄清认识,解析困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自身的师德行为,能够说说身边同伴和自己的故事。
【化难——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生学习(幼儿保教)难点,在2015年研修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以学定教内涵,能够运用重难点学习指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能够提交一个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
【补缺——学科知识补缺差】聚焦教非所学教师的需求,结合所教学科教学实际,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提能——信息技术能应用】聚焦学科教学(幼儿保教)与信息技术融合,能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重难点讲解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国培计划”一一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精神,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2016年“国培计划”一一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研修,了解“互联网+学科教学”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为依托,学员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个性化选学课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能够灵活选择和运用来教育教学工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教学;通过项目实施,以“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教学改进能力”为培训主题,推进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建立基于网络的区域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生成和积累一批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成果。
(二)具体目标(1)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综合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构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学共同体,开展以教师工作坊引领的线上线下实践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3)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动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培训,每个人确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方法,促进理论、技能在实践中的转化和运用,提升学员课堂创新能力及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4)校本研修的环境建构:形成一套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以校为中心,教研组为基础,区域研培为依托的校本常态化研修模式;(5)优质资源的成果汇总:通过培训,帮助学员们建立跨区域的学习共同体,共享集体智慧,建立校、县(区)多级人才库和信息技术资源库,将**省(市、县)乡村教师的精品课借助奥鹏教育平台推向全国。
二、培训对象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岳阳市湘阴县、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三、培训时间2016年9月——2017年6月四、培训方式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利用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形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学习目标。
具体体现为五个结合:1. 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交叉开展,有利于学员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转化。
2. 专家讲座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强化情景体验,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3. 主题研修和自主选学相结合主题研修规划与大量选学课程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强化技能,提升经验。
4.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案例解析指导实践工作,切实可行,效果显著。
5. 问题解决与成果分享相结合不断将生成资源收集整理,组建区域资源库。
四、培训内容 (一)内容设计课程按照教育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标准的要求,分为“综合类”“专 题类”“技术素养类” “教师专业发展类”四类课程,覆盖所有课程主题,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 为核心,围绕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开展研修活动,深刻体现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
本项目培训内容具体见下图:研修空间常态研幔机制;学习研究共同体持坡学习计划;校本、区域资源库建设》?(二)预设课程结构本次培训网络学习与训后跟踪紧密结合,采用混合研修方式,线上线下结合,预设与生成资源相互补充,激发学员的学习培训前期网略研修校本研修区感研修理解项目方案;建设教师工柞坊团队;熟悉不同研修社区:熟悉网鋼平台操作诊断测评;引导选课;确定校本硏修主題;制定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俺计划翥思培 训 中 期四亍套誓理学:仏专业理念匀师穗谀程 2一教师专业岌展澤程 乱舞合F 专融澡岸f 井学 科,四于环皿}遶学 4.繼息技术»OS近3000门技求章养懂课(含桂嗪工具;选学实务換柞; 岂技术支捕的》实践井事 果’i»#fg (枝术支持的 教学设计,載学实录*教学 评价.教学丘思)成期提 嗾; 3,校丛册修话动屋亚孤壷用仁医域预设资源提供 2, 区城生麻资埠黯合 3. M 主题适动幵廉 d 匹域妍博成雲分車塔训内容培训后期堵训测评;成果呈现;总结交流;跟进指导课程引领•课程满足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 个性化选学需求。
从学时安排上:按照培训学时的两倍以上提供选学内容, 可供教师中不同层次的学员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从活动设计上:力求激发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当前热点话题和教 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上加大力度,设计多样的研修活动和任务,使教师学有 成效。
从课程内容上:每个研修活动都配备了丰富的资源包。
包括不同层次的研修 任务要求、微课视频、教学案例、工具软件、参考文献等,供学员按需选择。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 四个套餐课程包选学:知识转此隽分层设计课程:教学环境维度星互补钊卜理尝 与师鶴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课程按设置四个套餐, 支持学员在套餐课程包下自主选 学,支持学员参与校本研修。
本项目按照三个维度区分学习者层次: 其一是学习者本身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 其二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 其三是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上的侧重。
将课程按照“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偏重转变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根据难 易度分别设置“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两个级别的套餐,使课程能够满足 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 个性化选学需求。
因此,学员可选的套餐课程包如下四类:(2) 提供学习微课及检索工具爲业 优化腔幅 (进阶课程)转变学习方式 (进盼课程)转变 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水前易多蝶休教学环境下的学科■! 教学*如电子白板垛境岷拥 趣学 * Pm 册境卜的穿椚学於耳1・章刮’网轄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及其 秦剖廿祈*移动课堂教学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融合)刑言息技术应用踽[肓蜚革 *信息道踊行信息安全 ★茅那教学坏境的隧用*务媒体课件科件*学科教学工具换用 噂学空间的构建 水网统雜学平台1円适用十劇滋备的制4应用 (近却M 门鞅H 工具微视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栖用i 能力标堆解读*信息技术1+境卜的跚专I 审帅工作坊与勒巾专业发I展W 帼翔腿与校本硏醴合I 的实隹IW 导课堂教学偏重 优化课堂教字 (基妣课程)噸术支持的谍蜀牒 勺支术支寺的教学评桥”枝术玄持的学习小刖蛆 坎与管锂取技术支時的宁习过程监惶 W 技术支持前学习评析为了满足学员日常教育、教学、学习的常态化需求,奥鹏教育提供了2994个信息技术小技巧、小经验,并制作成微课,方便学习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帮助。
这些微视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a)办公软件小技巧:ppt小技巧、word小技巧、excel小技巧、wps小技巧等;电脑安全与维护小技巧:电脑操作小技巧;b)音视频软件小技巧;c)思维导图小技巧;d)社交软件小技巧:微博小技巧、微信小技巧、QQ小技巧;e)学科工具软件:例如化学学科的chemoffice、chemwindow数学学科的mathcad、mathlab、几何画板等。
2015 :5-13 V 17 ( 6 ) D ■' 53)T«VAK币芍尽复SdHt来?如何苗入人尽前帀幷哥?107黄■字:*人律质-H与.臓\"Ftt2015-05-13 中诽洛(12)口迸室〔104)te冼亏呂:Eijj出乐?岂种漏人圧JD的赁书污母方注子祜:宅辭诈国巧.元荷号・6?.园盅TRE20IS J5.15 16:43:17 M ( 36 )i < JI4关!9李:戸洌小技工5 .法测,:Sr件.时罔r享isTft£ 片£ . ■ 1 ±1卫d『町1 n '7! Mt AJ! X.t? ( 5 ) 、(三)测评(1)前测与课程推送a)平台提供测评工具依据项目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在培训前采用教育部提供的诊断测评工具包在奥鹏教育平台进行自测。
b)平台自动推送课程套餐平台根据学员自测结果自动向学员推送不同类型的课程套餐,供学员在套餐下选学。
C)学员根据需求选课在平台推送的课程套餐中,学员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课程学习。
为满足个性化需求,学员可打破课程的完整性,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章节学习,完成规定学时即可。
(2)培训测评提供培训过程测评。
(四)研修活动本项目主题活动共四次,总题: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下设四个分题,分四次活动完成。
要求:1)坊主组织学员围绕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交流活动;汇集活动成果。
2)每个学员需从每次主题活动任务的参考选题中自选一题完成,提交线上研讨交流。
也可自定每次活动中的具体选题,完成后提交。
3)坊主要做好任务选择的协调工作,达到本坊合力完成每次主题活动的所有任务,最后形成工作坊研修成果包。
该活动依托“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 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将送教、工作坊、网络研修紧密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一体化设计,以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研修成果: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第一次主题研修活动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第二次主题研修活动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第三次主题研修活动word格式六、阶段安排本项目的培训阶段和任务安排详见下表:第三阶段: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1. 将上一阶段完成并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打磨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实施2. 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可请电教室将本节课录制下来3. 无条件录制的老师可将课后的教学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后或制作成微课形式3.以精品课的活动实录为样板,对照自己的优课找差距,让本年级组的教师为自己的优课提修改完善建议,个人根据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精品课1. 完成“学习任务”中第三阶段预设的必修课及选课任务2. 浏览坊内其他同伴的精品课的活动实录,并对这些活动实录进行线上点评3. 按规定在相应环节提交自己修改完善的精品课活动实录及教学评价(必须与自己提交教学设计是同一课题)4. 参加线上或者线下组织的研修活动5. 按要求完成线上的其他考核任务1. 督促指导学员参加网上学习2. 点评批阅学员在该阶段提交的精品课3. 组织坊内听评课活动,帮助坊内学员修改完善自己的精品课4. 打磨坊内的优秀精品课程,为接下的送培送教活动提供优质资源5. 以简报的形式汇报工作坊线上线下活动风米1. 督促本区域学员参训2. 督促工作坊活动的开展,为坊主开展工作提供行政层面的支持3. 组织本区域内的集中培训,让坊主积极有效开展线上跟进活动4. 以简报或通知的形式,汇报本区域内的研修进展情况,展示本区域的活动风米“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案例集“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案例集第四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的成功经验辐射根据上一阶段的教学实施情况,撰写一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需体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活动的改变(直接效果);信息技术融入活动的研修规范机制(功用效果)1. 完成“学习任务”中第四阶段预设的必修课及选课任务2. 按规定在相应环节提交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反思3. 按要求完成线上的其他考核任务1. 督促工作坊的三率情况,重点督促学习率及合格率2. 指导坊内学员完善课例,进一步打磨坊内优秀的精品课程3. 点评批阅坊内成员该阶段提交的作业,并将优秀资源进行推荐4. 组织坊内成员参与线上线下活动5. 对上一阶段提交的精品课程进行坊内评选,评出坊内精品课程,建立坊内优质课程资源库并公开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