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
经济学11-1班石云丰 1110080118 当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校就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再加上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至于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又因为1997年高等学校进行扩招之后,总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需要寻找工作岗位,于是大学生就业便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决定需求,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增强市场适应力是现实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就业形势、专业需求量的调查总结尤为重要,经济学专业也是如此。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和分层分类指导工作,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户籍所在地的酉阳厚兴公司。厚兴公司是一家环保节能技术公司,主要从事炉窑环保节能的研发、生产。我对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采访式的调查,得到了一些数据。
一、该公司的招聘方式和要求
该公司一般通网络和人才交流会发布用人信息,并希望接收的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来自财经类大学,尤其是第一批次本科院校(一本)的学生,对学生品质方面的要求是在校期间从未有过不诚信记录,如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等。而在对学生政治面貌的却没有什么特别严格的要求。公司在接受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依次是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对学生经验方面的要求是有本行业工作(或实习)经验。不仅当然,工作的态度和户籍所在地也是用人单位所关心的方面,当然他们同样希望受聘人员有英语四级证书,财务类的的从业资格证,一边对相关的业务有很好的掌握度和熟悉程度。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那些专业知识过硬、工作态度认真积极的学生,而且尤其是财经类的大学经济学本科生。当然,学生的人品和素质也是用人单位看中的方面。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考虑到受聘人员的户籍所在地,他们更希望受聘人员的户籍所在地与公司的所在地相同,这样也可以是公司不能再额外考虑受聘人员的住房问题,这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一个招聘的考量尺度。
二、该公司对受聘人员的培训及要求
我所采访的厚兴公司不仅希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熟悉度,而且希望学生在学校同样能够学习一些商务礼仪、语言表达艺术,以及培养自我的职业素养。该公司会对新受聘的业务员进行入职培训,是新员工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熟悉业务流程。他们更希望学生在正式找工作之前能够有实习的经验,这个实习的时间大概2个月左右。这表明,用人单位为了使新聘员工能够熟悉业务,于是会有一定的时间来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在学校可以不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所以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有实习的经历,也希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商务礼仪和语言表达艺术。
三、该公司对我校经济学专业的需求和建议
从采访中知道,厚兴公司并没有录取过我校的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而且会优先录取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高校毕业生,当然这与我校是工科院校和地处北方有很大关系。但这并不代表我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无用武之地,专业知识扎实才是硬道理。改公司也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他们希望经济学人才应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其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不应只关注本专业的知识,应该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说白了,经济学主页的知识太庞杂,不多吸取一点恐怕对经济学的学习很难有更深入的理解,而知识停留在书本表面。用人单位认为需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四、目前国内经济学人才需求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专业点由1998年的1276个猛增至2004年的2866个,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以上。
4、1近三年各用人单位实际招聘情况:从总体上看,在实际招聘的各科类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收本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比例相对较高。从不同地区看,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如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的招聘比例较高。从不同性质单位看,企业招聘比例较高。从不同规模单位看,大型用人单位招聘比例相对较高。
4、2用人单位需求意愿:总体来看,社会需求意愿仍然较强,91%的单位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有招聘意愿。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从层次和院校看,本科人才仍是需求主体,重点院校毕业生更受欢迎。从需求专业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三个专业最受青睐,财政学等专业较受冷落。
4、3对毕业生相关因素的重视程度: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和学习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党政机关对性别和学习成绩相对重视。
4、4对已聘毕业生的评价:总体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项指标评价平均数均在3.5以上(5点计量制),其中最满意的是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排在最后三项的是开拓创新精神、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五、经济学人才培养状况
5、1、专业、规模与布局:1998年本类专业只有14种,到2004年增加到28种。1998年本科专业点为1276个,到2004年增加到2866个。在28种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种专业占全部专业点数的90%以上。专业点最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占到全部点数的13.05%。1998年以来,学生规模大幅度增长,截止2003年,已达到127万人。不同学历人才培养规模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200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博士、硕士、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模均小于需求规模,但是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远远大于需求规模。
同时,专业布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本科专业点主要分布在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目前,在全部本科专业点中,理工类院校占33.88%,综合大学占21.74%,财经类院校占18.74%,农医类院校占6.59%。四大类院校共拥有2320个专业点,占80.95%,形成了专业分布的新格局。
5、2教师队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的发展,专任教师队伍的绝对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增速在不断加快。但相对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而言,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任教师数占全部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到9%,但需要承担培养15%本科学生的任务。调查还显示,本类专业教师在实践经历、国际交流经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存在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5、3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比较集中地认为本类专业本科层次教育应主要培养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教师和学生认为专业设置基本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但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矛盾。各专业课程结构被认为基本合理。本类专业教授比例比学校平均水平高,双语教学态势好,但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比例偏低。
5、4教师和学生最重视的质量因素:专任教师认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最值得重视的五个质量因素。学生认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