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
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一、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原子的数量比例,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2.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和字母下标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3. 离子式:将化合物中所含的各种离子按照电荷及其个数的比例化简而成的式子。
4.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二、物质的量和摩尔1. 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量,单位为摩尔。
2. 摩尔:1 mol包含6.02×10^23个粒子(阿伏伽德罗常数),即阿伏伽德罗数。
3. 摩尔质量:元素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三、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2. 溶解度:在特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最大量。
3. 饱和溶液:当溶质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所得到的溶液。
四、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量的变化量。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3. 活化能:化学反应发生的最低能量。
五、反应的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1. 化学反应平衡: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
2. 化学平衡常数:一个反应的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乘积。
六、动力学与平衡1. 动力学:关注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2. 平衡: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七、化学热力学1. 内能: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焓:系统的内能和PV功之和。
3. 热容量:单位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的热量。
4. 热化学方程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以上就是化学七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重点知识
总结
本文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以帮
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点知识概述:
1. 物质的分类
- 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无法再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
- 元素和化合物都具有唯一的化学式。
3. 物质的性质
-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质。
4. 物质的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 物理变化:物质改变其形态或状态,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5. 离子和离子式
-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式表示离子的种类和数量。
-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它们以平衡电荷的方式
结合形成化合物。
6. 酸碱中和反应
- 酸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酸的性质有酸味、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和导电性。
- 碱的性质有苦味、与酸反应产生盐和导电性。
这份文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概览,涵盖了该单元的重点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该总结进行复和巩固,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
础概念和知识。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初三化学第七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并能够通过化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公式:A + B → AB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公式:AB → A + B例: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 + BC → AC + B例: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B + CD → AD + CB例: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
2. 反应条件要标注清楚,如“加热”、“点燃”等。
3. 配平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守恒。
4. 气体和沉淀物要在化学式后标注“↑”或“↓”。
四、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 应用于化学计算,确保化学方程式配平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相等。
五、化学计算1. 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需要知道物质的摩尔质量。
3.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进而计算出实际质量。
六、实验操作和安全1. 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特别是腐蚀性、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3. 实验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习题演练1.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一起来瞧瞧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哈!
先来说说燃烧的条件吧,这就好比你要做好一件事,得有几个关键因素一样!燃烧得有可燃物呀,就像做饭得有食材,没食材你咋做出美味佳肴呢?还有得有氧气,这氧气就好比是燃烧的助力剂呀!另外温度还得达到着火点呢!“哎呀,那要是没达到着火点,是不是火就烧不起来啦?”小军在旁边好奇地问。
“那当然啦!”我回答道。
接着呢,就是灭火的原理啦!既然燃烧有条件,那灭火不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嘛!把可燃物拿走,就像把饭菜拿走锅就没法煮了;隔绝氧气,嘿,没了助力,火自然就灭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火不也就没法嚣张啦!“哇,这么一说好简单呀!就像打游戏,知道了攻略就容易多啦!”小丽惊叹道。
再说说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这可重要啦!就像走在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一样。
咱得知道哪些是危险的,得小心对待啊!加油站不能打电话,这大家都知道吧,为啥呀?不就是怕引起危险嘛!“可不是嘛,那可得小心着点!”小刚点点头说。
然后呢,还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的反应会放热,就像抱了个暖宝宝,暖乎乎的;有的反应会吸热,就像大夏天进了空调房,凉飕飕的。
这多有意思呀!最后啊,我想说,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真的超有用,同学们可得好好学呀,掌握了这些,咱对化学世界的认识又能更上一层楼啦!别小看这些知识,以后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呢!。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知识要点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4、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用扑灭木材、棉花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火均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6、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
7、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C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含有C、H 元素;天然气又称瓦斯,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CH4,甲烷俗称沼气。
是较清洁的能源。
8、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CH4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CH4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反应方程式CH4 + 2 O CO2 + 2 H2O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有水珠出现,证明甲烷中含有H元素,把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C元素。
9、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⑴化学上把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⑵把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常见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等,吸热反应有C + CO2 2 CO等。
(一般条件为“高温”或“加热”的反应多数为吸热反应)10、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使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②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充分燃烧的好处有①产生的热量更多②节约了资源,减少污染。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课题11.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的原理隔绝氧气,油锅着火用蔬菜盖灭的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火灾逃生和灭火常识:(1)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2)高层失火,不要打开窗户,防止增加氧气通入量,火势更大(3)电器着火时,先切断电源,在用灭火器灭火(4)液化石油气灌漏气着火,先关闭阀门,再灭火(5)煤气罐漏气,先关闭阀门,再打开门窗通风(不能使用任何电器和带明火的用具,防止发生爆炸)3.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防止发生爆炸。
(但不是一定会爆炸,须在爆炸极限内)课题2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不可再生资源)2.煤的干馏(也叫煤的分解)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原理: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3.写出影响可燃物燃烧是否充分的因素并各举一例说明。
(1)氧气的量是否充足,如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CO2,氧气不足时生成CO;(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相同条件下,煤粉比煤块燃烧更充分。
4.写出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并各举一例说明(1)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相同条件下,煤粉比煤块燃烧更剧烈。
5.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是氢气,优点:热值高,可再生,产物为水无污染,缺点:制取成本高,不安全易爆炸6.造成酸雨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7.最开始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氢气,原因是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现在不再用氢气是因为易燃易爆,现在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氦气,利用了氦气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化学性质不活泼。
8.化学方程式(1)天然气燃烧:CH4+2O2点燃2H2O+CO2(2)酒精(乙醇)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3)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4)氢气不安全的原因:2H2+O2点燃2H2O。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氢氧根(OH-)、硝酸根(NO3-) 为 -1价
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 为 -2价 铵根(NH4+) 为 +1价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原子种类 ;原子 数目 ;原子质量;元素种类。
燃烧所需的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或空 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 是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是西气东输的主要气体,是最简单的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无色 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 点燃 性。 CH + 2O = CO + 2H O
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数目 ;化合价
4 2 2 2
煤燃烧生成的SO2、NO2等气体是造成酸雨 的主要气体。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用高粱、玉 米、薯类作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制得。 属于可再生能源 C2H5OH +
点燃 3O2 = 2CO2 +
3H2O
氢气(H2)是最理想最清洁的能源
未来的新能源:太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核能、风能、地热 能、潮汐能等。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九年级化学的第七单元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一、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1. 化学物质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3. 化学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相关知识
2.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
三、常见化学反应
1. 酸碱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四、离子与电解质
1. 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 电解质的分类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化学计量法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平衡常数
2. 化学计量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六、溶液的浓度和溶解
1. 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溶解过程及相关现象
七、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和性质
1. 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方法
2. 氧气、氢气和水的性质及应用
八、酸碱溶液及中和反应
1. 酸碱溶液的概念与性质
2. 中和反应的原理与过程
九、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性质
1.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2. 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
十、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性质
2. 烃类、醇类和酯类的基本概念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基础化学第7章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第7章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化合价与化合价化学式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化合价。
2、化合价的应用。
3、离子和离子化学式。
4、共价化学式和价键。
5、离子键。
一、化合价和化合价符号1. 化合价的含义化合价是指原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态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氢气分子H2中,两个氢原子都是单价,氧气分子O2中,两个氧原子也都是双价,因此H2的量子化学式是H2,O2的量子化学式是O2。
氯气分子Cl2中,两个氯原子都是单价,在氯化钠NaCl中Cl是一价而Na是一价离子。
又如H2O的量子化学式是H2O,氧化氢的量子化学式是H2O,氧气的量子化学式是O2。
又如氢氧化钙Ca(OH)2中,氧是二价离子,高锰酸钾_KMnO4中,氧是二价离子。
2. 化合价的测定和改变化合价有原子内阴外电子数1:1或2:7跟原子化合价能力的规律。
测定它之前,要先分解化合物。
原子内阴外电子数如果满足1:1或2:7则改变不了化合价。
一般一价化合物都分子式是MX,原子间相对距离与中心原子半径之间的比值可以发现离子间离子键的关系。
二价化合物个分子的结构也可以确定化合物M的化合价。
分子间键能和结合能也与化合价有关。
3. 化合价化学式的性质化合价化学式有基本结构、原子分布、原子排列和化合价等等。
它和化合物化学式的相关性也很强。
比如α-铝石榴石结构,β-锡的晶识结构。
还有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化合价不同的化合物在Ι型结构等等的现象也表明了自己的性质。
4. 具有多种化合价的元素对于具有多种化合价的元素,其化合价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多种选择。
如铜,氮,碲等,都是有多种化合价的元素,主要是由于这些元素的内外电子数没满足1:2的要求所以很难只保留一个化合价。
二、化合价的应用1. 确定共价键和离子键通过化合价的计算可以确定共价键和离子键。
化合价差大于等于1.7都一般认为是离子键,小于等于1.7的一般认为是共价键。
碳的化合价结构中化合价原是共价性的。
2. 写化合价式可以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合价式。
化学第七单元 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3、燃烧与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高压水枪)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二、爆炸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手写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手写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和应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七单元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为大家手写整理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一、离子反应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反应:发生在溶液中的反应,其中至少有一个产生离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反应,也是离子反应的一种。
4. 氧化剂:能够从其他物质中接受电子的物质。
5. 还原剂:能够将电子给予其他物质的物质。
6. 氧化态: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态,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7. 还原态:原子或离子获得电子的态,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金属离子: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带正电的离子。
3. 金属氧化物:金属与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4.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容易失去电子的能力。
5. 金属的防护:利用涂层等方式对金属进行保护,防止氧化。
6. 腐蚀:金属与环境中的氧气或其他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损失。
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非金属:具有非金属性质的元素,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2. 非金属的防护:非金属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防护措施。
3.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与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4. 非金属的活动性: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容易接受电子的能力。
5. 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和电子排布规律来命名。
四、离子和准离子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2. 准离子:原本是稳定的分子,但在溶液中解离生成离子的分子。
3. 酸和碱:酸可以释放H+离子,碱可以释放OH-离子。
4. pH值:用于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标,pH值越低,酸性越大。
五、离子反应平衡1. 动态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前后反应速度相等,但物质组成不断变化。
2. 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常用灭火器:A,泡沫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和泡沫(含水),通过降温和隔绝空气灭火。
可扑灭木材,棉布等,不可扑救电线电器起火,不可扑救遇水发生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钠,钾,电石等)B,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和隔绝空气灭火。
扑救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
C,干粉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和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通过降温和隔绝空气灭火。
扑救电线电器着火,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火灾。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化学性爆炸,发生化学反应且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爆炸,如:高压锅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氢弹原子弹爆炸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N,S,O等元素);隔空气加热分解得产品: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混合气体:H2、CH4、少量CO等)等。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和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N,S,O元素);根据沸点不同分馏得不同产品:煤油,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气(混合气体: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溶剂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注意:煤分解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煤和石油的产品都是混合物。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一.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酸的构成:酸=H++酸根离子(Cl- 、SO42-、CO32-、NO3-、PO43-)二.解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碱的构成碱=金属阳离子+OH-(或NH4++OH-)三.盐的构成盐=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或NH4++酸根离子)四.常见的酸、碱、盐: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氨水NH3•H2O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OH)3、盐: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氯化钙CaCl2、硫酸钠Na2SO4、碳酸钙CaCO3硫酸钙CaSO4。
五.酸的性质:(一)盐酸的物理性质: (HCl)(1)组成: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混合物)。
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2)纯净的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Fe3+杂质,而显黄色。
(3)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即白雾),挥发后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pH变大。
(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H2SO4)纯净的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pH变大,密度将减小,,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脱水性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七单元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平衡符号:使用“=”或“⇌”表示反应的可逆性。
3.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子:CaO + H2O → Ca(OH)22. 分解反应定义: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例子:2H2O → 2H2 + O23. 置换反应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Zn + CuSO4 → ZnSO4 + Cu4. 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AgNO3 + NaCl → AgCl↓ + NaNO3第三章:化学反应的条件与速率1. 反应条件温度:升高温度通常加快反应速率。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不消耗的物质。
2. 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第四章: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定义: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宏观上看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勒夏特列原理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
3. 平衡常数定义:描述平衡状态的常数,与温度有关。
第五章:化学反应的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与1摩尔粒子数(6.022×10^23)相等。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嘿,同学!咱们来聊聊初中化学第七单元那些有趣又重要的知识点。
先说说燃烧这部分。
燃烧,就好像一场热烈的舞会,燃料是热情的舞者,氧气就是那激昂的音乐。
没有燃料,舞会就没法开场;没有氧气,这舞蹈也跳不起来。
燃烧得有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仨缺一个都不行,就像跳舞少了舞者、音乐或者合适的场地,都没法热闹起来。
然后是灭火。
灭火不就是让这场燃烧的舞会停下来嘛。
把可燃物拿走,就像把舞者请下台;隔绝氧气,好比关掉音乐;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就像是把舞场的温度降下来,让大家没了跳舞的热情。
再来讲讲燃料和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大力士”,能量满满。
但你想想,它们就像藏在宝箱里的宝贝,用一点少一点,那得多珍贵呀!所以咱们得开发新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它们就像是新加入的活力小伙伴,源源不断地给咱们带来能量。
还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这可太重要啦!你看,爆竹要是不小心被点着,那“砰”的一声,多吓人!就像一只调皮的小怪兽没被管住,到处捣乱。
所以在生活中,咱们可得小心再小心,不能让这些危险的家伙乱跑。
最后说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有的反应会放热,就像给你送了个温暖的大拥抱;有的反应会吸热,仿佛从你身上“偷”走了一些热量。
同学,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掌握了这些,就像手握魔法棒,能在化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化学的世界丰富多彩,咱们可不能错过这奇妙的旅程哟!所以,加油吧,让咱们一起在化学的知识海洋里畅游,探索更多的奥秘!。
高一化学第七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七章知识点一、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是酸碱中的最重要的一种反应类型。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氢离子(H+)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酸碱中和反应的标志是产生中和热。
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等。
二、酸酐的制备与性质酸酐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酸基和一个酐基。
酸酐的制备方法有酸的酯化反应、酸的酰化反应等。
酸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活性,可以参与各种有机合成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酸催化反应。
三、酸性氧化物和无机酸的性质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形成酸的氧化物。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能够吸引和结合水分子中的氧负离子,形成酸。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无机酸是指溶于水的酸,具有酸性氧化物的特性。
四、盐的制备与性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酸起中和碱生成盐的作用。
盐的制备方法有酸碱中和反应、酸的氧化反应等。
盐的性质多种多样,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铜等。
盐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食盐、药盐、冰融化剂等。
五、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类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物质。
酸碱指示剂可以分为天然指示剂和合成指示剂两类。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等。
在实验室和化学分析中,酸碱指示剂常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
六、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用于确定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在酸碱滴定中,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终点。
酸碱滴定根据反应类型可以分为强酸强碱滴定、强酸弱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等几种类型。
七、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常用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质量/体积,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在实验室中,浓度的计算是化学实验和溶液制备的基础。
总结:以上是高一化学第七章的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式、离子、化学反应等内容。
1. 化学符号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化学元素的缩写,通常用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来代表元素。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氢元素的符号为“H”。
另外,还有一些元素的符号是由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组成的,比如铁元素的符号为“Fe”,钙元素的符号为“Ca”。
2.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一种方式。
通常用元素符号和下标来表示各种元素的原子数。
例如,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其中“2”表示氢原子的原子数为2个。
另外,还有分子式、离子式等不同的化学式表示方法,表示不同的化合物。
3.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阳离子是正电荷离子,阴离子是负电荷离子。
例如,氢离子为“H+”,氧离子为“O2-”。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参与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并形成新的化合物。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原有物质发生转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物质,例如,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等。
化学反应通常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其中反应物是指反应前的物质,生成物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反应条件是指反应发生的环境和条件。
总结本文介绍了七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式、离子、化学反应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掌握好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后续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 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的能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实践意义。
二、核心知识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定义: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3.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降低。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平衡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 能量计算:通过反应热和物质的量来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5. 实验操作与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 实验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处理化学品,预防意外事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能量计算。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知识点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铜片的作用:导热。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可用于扑灭图示、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归纳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金属和金属材料一、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铜铁铝钛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Mg+O2==2MgO ;2Cu+O2==2CuO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Zn+2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四、金属资源的利用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2)原理:Fe2O3+3CO==2Fe+3CO2(3)设备:高炉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a.干燥 b.加一层保护膜 c.改变其内部结构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知识点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铜片的作用:导热。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可用于扑灭图示、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三、爆炸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氧气 (2) (1) 白磷 白磷 红磷 热水① ② 鼓气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粉尘爆炸实验【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
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注意事项】①面粉应该是干燥的;②气囊的作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
使用可燃性气体应先验纯,以免发生爆炸。
第二节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二、煤——“工业的粮食”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
(SO2、NO2可导致酸雨)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
(干馏是化学变化)三、石油——“工业的血液”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
(分馏是物理变化)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四、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①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③提高肥效。
五、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六、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活泼金属和酸反应(如: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八、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酸雨的危害: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九、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酸雨的防治: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十、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得到.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①节省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被认为是做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1.原料来源广泛2.产物不污染环境3.放热量高缺点: 1.制取成本高 2.贮存和运输困难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如果盈利150元记为+150元,那么-80元表示2. 在数轴上,与表示 -1的点距离为3的点所表示是数是3. 如果( )+2=0,那么( )内应填的数是 .4. 若m 、n 互为相反数,m +n = .5. 重庆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7 ℃,最低气温是 -5℃,那么当天的最大温差是 ℃.6. -0.02的倒数是 .7. 5--= .8. 绝对值小于5的整数共有 个,它们的和为 .9. 观察下列数,按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 -5 ,9 ,-13 ,17 , .10.甲、乙两同学进行数字猜谜游戏,甲说一个数a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乙说一个数b 的倒数也是它本身,则b a -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甲比乙大-8岁”表示的意义是 ( )A 甲比乙小8岁B 甲比乙大8岁C 乙比甲大-8岁D 乙比甲小8岁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是最小的数B 0是整数C 0没有倒数D 0是偶数13.点A 在数轴上表示+2,则从点A 沿数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 ,点B 所表示的数是 ( )A 3B -1C 5D -1或314.计算—2—6的结果是 ( )A —8B 8C —4D 4015.如果a 与—2互为倒数,那么a 是 ( )A .-2 B. —21 C. 21 D .2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直接得数扣分17.(1)(-2)+3+6+(-3)+2(-4)(2)()()1581315413-+⎪⎭⎫ ⎝⎛----(3)-7×(-3)×(-0.5)+(-12)×(-2.6)(4))814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