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公韩愈的简介
韩愈简介及作品
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确实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文学创作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
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
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
韩愈简介,名人故事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韩会早逝,韩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颠沛流离。十九岁时至京师长安,当时文人作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着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人推崇。韩愈与其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名。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着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此时构思并开始着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着“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作家简介 韩愈
作家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马说[甲]岳武穆人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帝称善。
(选自《宋稗类钞》)[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选自韩愈《马说》)[注]①斛(hu):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也相当于“一石”。
②褫(chi):解除。
18.(4分)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韩愈,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韩文公”,是唐代文学史上骨干派文学家之一。
韩愈文学作品开辟了古文运动的新时期,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後人尊敬为文学圣人和思想家。
韩愈的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洛阳人。
生于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死于盛唐天宝元年(768年),享年142岁。
韩愈祖籍为陇西,是唐代官员和学者。
其父韩退之曾任过太常博士,韩愈出生在一个学学富五车的家庭,家族世代崇尚儒学。
韩愈的父亲韩退之是韩愈早期受到影响最大的人物。
在韩退之的教育下,韩愈从小孜孜不倦地学习经史、诗词和武艺。
韩愈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和特殊的性格,他自命为“少言寡叹”,生得赤身裸体,洁癖特别强。
据传说初出帝都,韩愈曾在夜晚听到院墙外有一群鬼在谈论文学,过了很久鬼便离去,韩愈感觉自己已经学到了很多,于是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韩愈自律严格,逐渐形成了优良的习惯,他每天只睡五个时辰,多学少卧,每日刻苦攻读。
他的学识渊博,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知识体系,信仰儒学思想。
韩愈的代表作作为唐代的文学大家,韩愈的作品涵盖了诗、文、人物传等多方面。
其中,他的诗词体现了韩愈深厚的文学底蕴、对古文化的理解和崇拜,具有思想性、哲理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以其宏大的气势和雄奇的格调震撼了那个时代。
1.《帝京篇十首》《帝京篇十首》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共有十首。
以写唐都长安的盛世景象而驰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春城秋夜》一诗,他以叙述的方式来表现他所感受到的景物和印象,充分描绘了当时的城市和环境,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显露出一种审美意识,所选用的词语具有雄奇大气、具体形象的特征。
此诗境界空灵、意境深刻,给人留下了长久的印象和美感。
2.《进学解》《进学解》是韩愈的历史文化名篇之一。
他在文中提出“别恶于文,而耻之”,分析了为什么学子要“耻于文”,而又“别恶于文”的道理。
他所提倡的主题是:建立学生的学术自信找寻出路。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大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在文学、诗歌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涉猎了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其代表作品有《昌黎先生集》、《韩文公集》等。
韩愈出生于河北昌黎(今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祖籍潞州东平(今山西省阳泉市属)。
韩愈的父亲是唐代官吏,他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不仅学习了儒家经典,还涉猎了佛教、道教等多种思想,对于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
在文学上,韩愈的成就尤为突出。
他的诗歌宏扬正气,尽显忠诚和正义之心,被誉为“唐诗北门四大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洛阳女儿行》、《山中与幽人对酌》、《滕王阁序》等。
《洛阳女儿行》以其唯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洛阳女儿的风采和美丽形象,被誉为唐代女性之典范。
《山中与幽人对酌》则讲述了韩愈与友人在山中品酒的故事,是一篇以异乡为背景,表达心灵自由的诗篇。
《滕王阁序》是韩愈最为著名的文章之一,查当时森行于世,官场黑暗腐败,通往积弊的险象环生,韩愈在文章中表达了强烈的批判和改革思想,反映了他保持正义、清明之心的精神特质。
除了在文学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韩愈还在其他领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例如,在历史、哲学、政治等方面,他也都有过深入思考和实践。
例如,他曾经反对唐代官方的“新语”政策,主张恢复古文字,维护古代文化精神,成为了中共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还参与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和教育的相应方案,并在此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韩愈作品丰富,代表作品除了上述的几篇和《昌黎先生集》、《韩文公集》等。
其中,《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部诗词文集,涵盖了他下至少年时代所写的诗文,总共有40余万言,是唐代最大的一部诗文集,也是文献资料方面的重要书籍。
而《韩文公集》则集中收录了韩愈的散文、诗歌等多个方面的作品,篇幅达50卷,包括了他从中年至晚年的创作中的佳作。
总体而言,韩愈是唐代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在诗歌、文学等领域展现了出色的天才,同时也对于政治、教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文公韩愈的简介
韩文公韩愈的简介韩文公韩愈的简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诗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
对于韩愈,你知道多少他的信息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生平】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
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哲学家,他作为当时的文坛泰斗和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有着十足的气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出生在唐朝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他生在官宦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在朝中或者地方为官的。
所以韩愈自幼就深受家风的熏陶,七岁能言,十二岁能文,少时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天赋。
韩愈字退之,世人称他为韩昌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韩愈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无奈时运不佳,前后七次都未能成功。
但是韩愈却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他自信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一直坚持不懈。
当时也有人看出了韩愈的才干,董晋就是其中之一。
董晋举荐韩愈为宣武军的观察推官,韩愈在董晋帐下做了三年。
后董晋病逝,韩愈扶着他的灵柩离开宣武军。
没想到四天后军中就发生了变乱,韩愈因为提前离开躲过了一劫。
回到徐州的韩愈终于在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通过了考试,第二年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又一年被提升为检查御史。
由于韩愈说话直接,话语直入事情的要害,道理深刻有力,所以时常受到那些小人甚至是皇上的不满,也由此韩愈数次被贬地方。
古代诗人韩愈的简介资料
古代诗人韩愈的简介资料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号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原籍河南商丘,出生于河南焦作范村。
他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及文化名流,自幼机灵、聪明、好学。
他少年时期逃学到南阳一带,结识了将要成为他的至交好友的杜甫。
后来,他考取了进士一等,成为進士中最受上官億青睐的计数唏谢,由此得以历任崇文院校书郎、商州、汝州、京兆尹等地的官职。
在官场上,他一直主张反对旧式儒家思想,倡导新思想,也就是后来形成的“韩愈派”。
韩愈批评,倒底源于其治学心态,他无愧于大家抬举他为司马光(书法家、学者)之后和曾公亮之前的唐·宋之交。
成就韩愈是唐代文化名流,他曾任职于吴兴郡尉、大理评事,后拜为大理少卿,誉为当时“文名第一家”,而人称“梁河留侯”。
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运动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文化名人。
他所著的几篇论文极富文化凝聚力,具有极高的文艺水准和文化价值。
韩愈所作的《师说》著作对古代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就解放思想和推进文化创新而言,具有参考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此外,他所写的《论李阳冰跋绝句》、《论诗三首》等篇目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他的写作风格严谨、优美,以批判精准激辩见长。
思想韩愈是唐代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价值。
韩愈相信教育和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他主张教育应该以人类的本质为基础,并应从经验和知识中得出有价值的教训。
他致力于推动新思想的发展,反对旧时的儒家文化体系和旧思想腐化的现象,有过“褒古贬今”的言论。
韩愈认为人民和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他的思想故有很高的引导意义,对后代的文化创新和经济建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影响韩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创作活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愈的政治、哲学、文学和文化思想影响到了唐代后期和宋代的文学、哲学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生平简介
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韩愈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人物生平困苦童年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
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
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
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
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科举之路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
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
韩愈的简介
关于韩愈的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
下面是诗人韩愈的简介,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一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简介二韩愈思想较为复杂,思想渊源于儒家,又常有离经叛道之言。
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却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韩愈的简介和名言名句有哪些呢
韩愈的简介和名言名句有哪些呢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唐宋八大家,被尊称为“韩文公”。
他的文学才华及为人正直的品德备受后世推崇,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作品特点及名言名句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平经历韩愈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生时期、官员时期和放逐时期。
学生时期韩愈出生于河南郾城一个贫穷家庭,父亲是一名水手,母亲是一名纺织女工。
他自幼好学,八岁时读书入门,后考入郾城县学,又考入当地的府学。
十七岁时,他去长安求学,先在太学学习,后转入崇文院。
在学习期间,他广泛阅读各种经典著作,对道家、儒家、佛家等思想都有所涉猎。
官员时期后来,韩愈考取进士,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又调任为礼部郎中。
在官员期间,他奉行廉政,积极反对贪污腐败现象。
他曾在《议追谥大将军李承祐文》中指责唐肃宗的大将军李承祐,抨击他用权谋取私利,最终使他被罢官。
放逐时期由于韩愈多次向权贵上书揭发腐败现象,威胁到权贵的利益,于是唐德宗命令他被放逐到边疆任官。
在放逐时期,韩愈深入民间,关注民生疾苦,广泛收集民间故事、传说和民歌,获得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放逐期间,他写下了《师说》、《原道》等许多经典之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二、作品特点韩愈的作品以文言文为主,平仄押韵要求极高,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非常丰富。
他的作品包括诗词、散文、传记等多个体裁,其中以《师说》、《马说》、《原道》等作品最具影响力。
他的散文以清丽简练、文采飞扬著称,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包括议论、抒情、骈文等各种体裁,表现了他才华横溢的一面。
他的《师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之一,旨在论述教育的重要性。
这篇作品不仅扬名于唐代,而且在宋代,甚至元明清四朝,仍为学者们热烈引用。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更加纯美,充满了个人情感,富有强烈的人文主义作品特点。
他的诗集《春日》中的《山中》、《洛阳女儿行》等诗,结构严谨,表现出了他的诗歌才华和敏锐的感性洞察力。
韩愈简介100字
韩愈简介100字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一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二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
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 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
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去世。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三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
韩愈简介
韩愈简介【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古代诗人韩愈
古代诗人韩愈韩愈(768年—820xx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家,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诗人韩愈吗?关于古代诗人韩愈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韩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诗人韩愈的人物简介韩愈(768年—820xx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20xx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20xx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20xx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0xx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古代诗人韩愈的主要成就文学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简介
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贾岛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韩愈简介
“文以明道”的主张。韩愈在《争臣论》、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都提出了 “文以明道”,反映了他们对文道关系的正 确认识。
“文以明道”
摆正了文与道之间的辩证关系。 他们的所谓“道”不仅指外在的伦常教化、 道德规范,也兼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人格 精神,用于文章上,则是指具体内容。韩、 柳从原则上解决了散文创作中的文道关系问 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
道三教并行使儒学受到很大削弱,以韩愈为 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努力复兴儒学,为巩固 统治服务。这种儒学复古思潮正是古文运动 的指导思想和推动力量。
文学自身原因:
古文运动是三百年来古今文体之争的一
种必然结果。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 的齐梁时代开始,历陈、隋以至于唐代 绵延不断。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从艺术成就上看,韩愈散文具有以下 特点:
1. 文章富有气势,雄奇奔放。 2. 富于变化,时而曲折变化,时而流畅 明快。 3.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4. 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流传了许多成 语,如“佶屈聱牙”、“不平则鸣”等。 5. 想象丰富,善用譬喻 。
唐宋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 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 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 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 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质朴自由、散行单 句)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 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 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 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 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 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大诗人和思想家,被誉为“唐代文学史上的巨擘”。
他是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被尊称为“韩文公”。
韩愈的文学作品富有思想性,个性鲜明,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
韩愈的诗歌代表作品韩愈的诗歌代表作品有很多,下面就为大家精选了几首优秀的诗歌。
1.《帝京篇十二首•其一》此诗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对中国帝都京城的深情厚爱和对祖国强盛的热爱之情。
诗中的豪放和壮美,充分展现了韩愈的气魄和胸怀。
2.《汉武大帝东征北击歌》这是韩愈所作的史诗,用英雄事迹来咏史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文化观念,表现了对汉武帝的崇敬和仰慕。
当时,韩愈提出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思想,引导人们要认真学习历史,并将其用于治国安邦。
3.《洛阳女儿行》韩愈的叙事诗歌《洛阳女儿行》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一首叙事诗之一。
这首诗以女儿为主角,描写了女儿的勇气和坚强,反映了社会习俗和人性的丑陋,展现出了韩愈深深的人道主义思想。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是韩愈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一首清新淡雅的田园诗。
诗中表现了韩愈对田野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他擅长描绘细节和情感的艺术风格。
韩愈用自然的风景来比喻自己的心情,使读者的感触更为深刻,也让人更加爱惜自然。
韩愈的生平经历韩愈出生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生于盛唐时代。
韩愈家境优越,家中祖母、祖父都有过官职。
他自幼聪明好学,三岁能识字,七岁能读书,十四岁就已通晓古籍经典。
韩愈年轻时,他已经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由于他提倡汉语,反对继续沿用隶书和缩写式的文学风格,因此被皇帝赐以礼物和荣誉称号。
后来,韩愈到任《礼记》和《周礼》的校勘工作,这项工作悬而未决了八年。
韩愈为了达到更加准确、完整的校勘结果,甚至不惜到崇山峻岭去考证。
韩愈的代表思想韩愈的思想可以用“古文运动”和“民本主义”来概括。
他倡导汉化,反对唐朝之前的文化和文字。
韩愈认为自然气息和汉字是别具特色的,值得借鉴和发扬。
韩愈文学常识
韩愈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扩展资料: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名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名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诗人,因其文学造诣而受到中国文学史上的称赞。
他的文学作品在唐代以及之后的历史时期都给予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他的简介和与他相关的一些文学作品。
一、韩愈的简介韩愈,字退之,汉族,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卒于唐宣宗元和十一年(819年)。
他的家世很高贵,祖父韩思彻是唐朝的宰相,而父亲韩缜也是朝廷的大臣。
他自小聪颖过人,十岁就能够背诵《诗经》,十二岁写了一首诗。
由于家族的荣耀,他在咸通年间(847年–860年)中进士,历任春官员外郎、邠宁郡太守、太子名师、翰林学士等职,曾在朝廷担任相当高的职务,但经常陈述自己的意见,压制权贵。
后因言辞过激,被贬为归德郡县令。
他是思想家,并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学应该更接近传统的汉字文化,摒弃汉魏六朝文学中的腐朽之气,推崇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文风。
他的思想影响力迄今20世纪,仍在中国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韩愈的作品1、《韩文公全集》该文集包含了韩愈所写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传奇、书信、议论文等,共计270卷。
该书在唐代末期成书,收录了一些后来失传的文艺作品。
2、《咏怀古迹》这是韩愈的一首诗,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韩愈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描绘了故乡的山水风景,表达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渴望。
3、《师说》这是韩愈的一篇散文作品,也是他古文运动的代表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阐述了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看法,并重视了诗歌和礼仪的重要性。
4、《进学解》这也是韩愈的一篇散文作品,写于唐代中期。
该文谴责了宋珍的诗歌,认为他的诗歌采用了不正当的语言和内容,对于唐朝的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摧残。
5、《知人论》这是韩愈的一篇理论文章,阐述了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方法,并指出了人物的派别分化、选拔方法的不足和用人的不当。
他提出了“道德先于能力” 的选拔标准,并提出了应该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来使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文公韩愈的简介
韩愈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生平】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
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知识扩展】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2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