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经典教案《地球上的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经典教案《地球上的水》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

2.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多媒体课件【提问】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打一物体。

【学生活动】猜出谜底是——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地球上的水。

(板书标题)1.水的分布(10分钟)【提问】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应当叫水球,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那大家想知道地球上水的分布到底是怎样的吗?请看大屏幕。

【PPT】课本图1-1 水的分布图。

【小组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①从图中可看出,地球上的水可以分为哪几类?②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如何?③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陆地淡水很少以及人类可利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少之又少的结论。

引导学生谈感受,并自觉的提出要节约用水的想法。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水进行不同的分类。

等等。

【思考与讨论】你能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吗?2.水的循环(25分钟)【提问】前几天有个小朋友问我,江河的水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那大海会不会有一天满上来淹没地球呢?你们觉得呢?【教学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原因。

【过渡】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是时刻在进行惊天动地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水循环。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节地球上的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1节《地球上的水》。

接下来,把本课说课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说学什么?二说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三说学得怎么样?一、说学什么?我认为学什么是由学情、学科素养和教材内容所决定的。

1.说学情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八年级的学生已熟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通过七年级的学习训练,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十五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会利用图、表等数量关系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认识分类这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说教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一一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3.说教学目标①了解水的分类,掌握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的概念,知道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②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③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④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4.说重难点①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②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二、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确定了学习目标,下面重点说说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1.怎么学?现代教学设计积极倡导”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学生“如何学二据此,我结合本学科综合课程的特点,本课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具体将在教学环节里落实。

2.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策略方法:采用探究一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节 地球上的水》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节 地球上的水》教案

《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知道大部分得水污染是人类活动造成的;4.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树立保护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业教师准备:课前预习作业、限时作业、课件、地球仪、地图、烧杯、汤匙、滴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大家天天用水,水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同时又把大自然打扮的多姿多彩。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

怎么样?二、汇报展示那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哪里有水吗?(板书:地球上的水)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

学生自由汇报:大海、小河、小溪、湖泊……三、教师点拨1.你们喜欢企鹅吗?她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南北极存在着大量的冰川,你们认为冰川是水吗?为什么?冰川就是固体的水。

所以说南北极的冰川中也有大量的水。

2.想一想哪里还有水?天上下的雨水,有的流入了江河湖海,而有的则到哪里去了?在农村有许多地方都在使用井水,井水是从哪来的?(地下)地下也有水。

3.谁来概括地说一说地球上究竟哪有水?生: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四、二次观察1.这是什么?面对地球仪或地图,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2.在地球表面有30%是陆地,70%是海洋,而在30%的陆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可见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广泛,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太空中拍下的地球的照片。

3.地球上的这些水都一样吗?为什么?(海洋里的水是咸水,有的地方的水是淡水。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而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何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淡水只相当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颗小西瓜籽。

八年级科学上册 1.1 地球上的水教案1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1 地球上的水教案1 (新版)浙教版

1.1 地球上的水课题(章节) 1.1 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的种类、分布、水循环及水与生命的关系等内容,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类和分布特点2、知道水循环及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原因教学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冰川冰 68.69%1、水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备课教案。

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6(浙教版八上)

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6(浙教版八上)

第1节水在哪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这就需要师生共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感受水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水是普遍存在的,在生活中也时时处处离不开水,这可以为同学们深入学习本课打下情感基础.但是,同学们对水体的存在位置还不太关心,缺乏理论指导.【教材分析】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水作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水的存在形式和整个水体的循环过程.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到水的重要性,知道节约用水.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方法选择】强化学生的体验和观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观察、讨论、归纳为主要方式.【教学准备】旱生、水生、湿生等不同的植物(强调叶、根系形态等)图片;沙漠、湿地、热带雨林、草原、湖泊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图片;各种含水量各不相同的动物图片;我国严重缺水地区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水循环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水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又无处不在,到底水在哪里,它又是怎样循环的呢?二、水的存在1.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忆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用“水”组词,以此分析和讨论水的种类;3.回忆水的三态,想办法证明空气中有水.(学生讨论,教师指导)三、水与生命故事: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为什么能活下来?1.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和各种环境图片,学生说说不同地区所分布的植物类型(与七年级学过的“适应性”相联系).讨论1:植物的叶和根系与所生长环境的关系讨论2:千年的古莲子为什么在一千多年中不会发芽?2.出示各种动物图片,猜测各种动物体的含水量,体会水的重要性.3.出示缺水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缺水的感受4.讨论:如果我家断水了,我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四、水的循环认真观察P5水的循环图并阅读课文,总结出水的循环过程并说出水循环大致可分几种类型,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回顾水的存在2.根据水循环图说说地球上的水循环【作业布置】1.课本P7的2.3.4.2.作业本和同步训练。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地球上的水》教案1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地球上的水》教案1

《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知道大部分得水污染是人类活动造成的;4.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树立保护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业教师准备:课前预习作业、限时作业、课件、地球仪、地图、烧杯、汤匙、滴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大家天天用水,水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同时又把大自然打扮的多姿多彩。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

怎么样?二、汇报展示那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哪里有水吗?(板书:地球上的水)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

学生自由汇报:大海、小河、小溪、湖泊……三、教师点拨1.你们喜欢企鹅吗?她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南北极存在着大量的冰川,你们认为冰川是水吗?为什么?冰川就是固体的水。

所以说南北极的冰川中也有大量的水。

2.想一想哪里还有水?天上下的雨水,有的流入了江河湖海,而有的则到哪里去了?在农村有许多地方都在使用井水,井水是从哪来的?(地下)地下也有水。

3、谁来概括地说一说地球上究竟哪有水?生: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四、二次观察1.这是什么?面对地球仪或地图,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2.在地球表面有30%是陆地,70%是海洋,而在30%的陆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可见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广泛,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太空中拍下的地球的照片。

3.地球上的这些水都一样吗?为什么?(海洋里的水是咸水,有的地方的水是淡水。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而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何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淡水只相当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颗小西瓜籽。

1.1地球上的水教案6(浙教版八上)(推荐)

1.1地球上的水教案6(浙教版八上)(推荐)

1.1地球上的水教案6(浙教版八上)(推荐)第一篇:1.1 地球上的水教案6(浙教版八上)(推荐)第1节水在哪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这就需要师生共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感受水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水是普遍存在的,在生活中也时时处处离不开水,这可以为同学们深入学习本课打下情感基础.但是,同学们对水体的存在位置还不太关心,缺乏理论指导.【教材分析】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水作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水的存在形式和整个水体的循环过程.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到水的重要性,知道节约用水.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方法选择】强化学生的体验和观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观察、讨论、归纳为主要方式.【教学准备】旱生、水生、湿生等不同的植物(强调叶、根系形态等)图片;沙漠、湿地、热带雨林、草原、湖泊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图片;各种含水量各不相同的动物图片;我国严重缺水地区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水循环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水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又无处不在,到底水在哪里,它又是怎样循环的呢?二、水的存在1.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忆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用“水”组词,以此分析和讨论水的种类;3.回忆水的三态,想办法证明空气中有水.(学生讨论,教师指导)三、水与生命故事: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为什么能活下来?1.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和各种环境图片,学生说说不同地区所分布的植物类型(与七年级学过的“适应性”相联系).讨论1:植物的叶和根系与所生长环境的关系讨论2:千年的古莲子为什么在一千多年中不会发芽?2.出示各种动物图片,猜测各种动物体的含水量,体会水的重要性.3.出示缺水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缺水的感受4.讨论:如果我家断水了,我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四、水的循环认真观察P5水的循环图并阅读课文,总结出水的循环过程并说出水循环大致可分几种类型,为什么?五、课堂小结 1.回顾水的存在2.根据水循环图说说地球上的水循环【作业布置】1.课本P7的2.3.4. 2.作业本和同步训练第二篇: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玛丽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授课者:中路铺中心学校谢玛丽【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11地球上的水 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11地球上的水 教案

学习札记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水)谈话:孩子们,你们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地今天,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吗?好,球上的水。

三、【基础知识梳理】第一课时图)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P2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教学过程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态形式存态和 ___ 态形式存在,_液_也有少量的水以 ___ 地球上的水主要以1.在。

它覆盖了地球。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___96.53%___ ;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2.53%0.94%。

大部分的表面。

其次是淡水,占0.3%。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与人类的关系,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_2.53%_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用水。

__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页 1 第学习札记.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1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水和生命的关系。

2 以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____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_______ ,其中水母占,草本植物中约占_____。

___________活动也离不开水。

例如____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种子萌发的______ 。

外界条件之一就是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 (3)为了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1-地球上的水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1-地球上的水教案

1.1 地球上的水课题:地球上的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

2、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3、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了解水体间的循环、转化;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以水的分类为载体,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分类和水循环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的渗透;教学重点: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循环教学难点:水循环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备注一、引入新课出示一幅地球图片(投影)问:在太空中看地球,看到的蓝色、白色和黄色分别是什么?其中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什么?生答:水。

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

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二、新课教学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体内……(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课件中打出水存在的各种图片)引导: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大气中,有的在生物体内,有的高空,有的在地下,那么我们能否根据它们积聚情况,分布的地点不同,进行归类?学生讨论,并归类(学生可能将生物体内的水归为陆地水,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板书:一、水的分布:海洋水 96.53%陆地水湖泊咸水 0.94%地下咸水陆地淡水 2.53% 、、、、、、、、大气水生物水讲解: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 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2页图表,并布置任务:任务一:图表中的列出的水中哪些不可以被人们直接且方便饮用?学生讨论并总结:地球上的水①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洋水、湖泊咸水、地下咸水②不方便饮用:冰川水、深层地下水、永冻土底水、大气水、生物水。

说明:经计算可方便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只占2.53%中的3.472%,也就是该占全球总量的0.00759%。

分析:刚才同学们都将我们周围常见的河流水、湖泊淡水等列为可以直接利用且方便利用的,而实际上近年来,这些水真的可以直接饮用吗?列出:③被污染的水。

八年级科学上册 1.1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1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浙教版

大气水
大气水
海洋水
陆地水
教师边板演边讲解: 演示水循环动画,学生完成 P6 填空。 教师小结: 水循环类型:海上内循环 小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 说明:海洋水、陆地水之间的相互转化中,大气水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陆地淡 水不断得到补充。它们持续不断的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 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说明:水循环也使得各水体在不断地更新,但更新周期各不相同,见表(投影)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水。包括水的存在、水和生命、水循环、 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保护水资源等几个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问题,通过本节的学习,你 们觉得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作业或活动设计:作业本(A)
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 2 页图表,并布置任务:
任务一:图表中的列出的水中哪些不可以被人们直接且方便饮用?
学生讨论并总结:
①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洋水、湖泊咸水、地下咸水
②不方便饮用:冰川水、深层地下水、永冻土底水、大气水、生物水。
说明:经计算可方便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只占 2.53%中的 3.472%,也就是该占全
分析:刚才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去获取淡水,他完全可以一两个月不进水,你认为可以
吗?
那么水对我们人体重要吗?水对其他生物体来说重要吗?
板书:三、水与生命
投影图片:热带雨林和荒漠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①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影 P4 图表)
②水对生物体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举例腹泻严重时需补充水份)
说明: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约 2.5 升的水。
有同学说:我一天中几乎不喝开水,也相当健康,相当正常,怎么回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地球上的水【激趣导入】听说同窗们都很伶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烧饭和洗衣,都邀请它来。

同窗们猜一猜是什么?预设:水今天咱们就一路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新课讲解】一、水的散布出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观察眼前呈现的大部份面积是什么颜色的?发现大部份都是蓝色的海洋,说明水覆盖了地球的大部份表面。

出示课件:地球上关于由水组成的魅力风光(包括晶莹剔透的冰川)图片。

学生观看,联想生活中的水都散布在哪些地方?预设:河流、海洋、湖泊、冰川、地下……小结:按照它的散布不同,咱们把地球上的水分为四大类:海洋水、陆地水、生物水、大气水。

大部份都是海洋水,出示各类水体的散布示用意,讲解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

(海洋水是%,地球上的淡水是%)能力挑战1:找出咱们可利用的淡水有哪些(区分地球上的淡水和可利用淡水之间的区别)?小结:引导学生自主看水的比例图,找出可利用的淡水只有湖泊淡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课件出示:一杯水(地球上全数的水),一汤勺水(地球上的淡水),一滴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能力挑战2:你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吗?同桌之间彼此讨论。

预设:放久了的饼干会变得潮……小结:地球上的水是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

二、水的循环:创设情境“问渠哪得清是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里?为何会有源源不断的水送来呢?是什么力量将它送来的?咱们一路随着水去旅行。

让学生作为水分子的身份进行旅行,切身体验水循环中水的状态转变。

用Flash动画展示:一、(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动画):海水不断蒸发,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必然程度后,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

思考:海洋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转变,它散布位置发生了什么转变?小结:液态转变为气态,再变成液态,从海洋水变成了大气水,在转化成海洋水。

二、(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动画):河水、湖水不断蒸发,植物蒸腾,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必然程度后,电闪雷鸣,陆地上下起了大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 地球上的水 学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 地球上的水  学案设计

地球上的水【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

2.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学习重难点】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学习过程】一、知识要点:1.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判断: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态形式存在。

2.____________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陆地淡水中,__________水含量最多。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___________等。

4.水循环形成的动力来源是 ____________。

5.水循环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从全球范围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7.我国水资源发布突出表现在:夏季______ ,冬季_______,江河径流量的__________变化很大,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过关:1.地球上的水最多的是……()A.海洋水 B.冰川水 C.淡水 D.大气水2.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A.河流水 B.地下淡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3.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4.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大气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5.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存在。

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15(浙教版八上)

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15(浙教版八上)
课堂
小结
我们要知道地球上水的分布,水的三种 状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循环的三个途径
练习

作业
作业本
板书
设计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 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教学
后记
本节课关键是会 认清水循环的三个途径,知道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1:绿色植物A.光合作 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制造有机物
B.溶解物质,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奇怪:仙人掌天天浇水,怎么死了?米虫在米堆里生活,不需要水?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 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一)逐步引入:
(1)有一种物质,春夏秋冬都 同时有固、液、气三态存在,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是什么?(水)
(2)地球为什么会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有生命的天体?
(有水的存在。)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 形式、形态分布在地球上。在宇宙上看地球,表面绝大多数是兰色的,说明什么?(让学生谈谈)引出海洋水→水的分布如何呢?(有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请用简单的方法分别证明大气和土壤中水分的存在?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
思考:从上面的数据你可以看出哪些问题?(各类水体所占的比列如何?从中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2、根据水的状态水可以分为、、 三种,它们主要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缘故(由学生介绍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问:水有哪些用途?你知道吗?由学生 讨论后引入三水的重要性来小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激趣导入】
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邀请它来。

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预设: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新课讲解】
一、水的分布
出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观察眼前呈现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的?发现大部分都是蓝色的海洋,说明水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出示课件:地球上关于由水构成的魅力风光(包括晶莹剔透的冰川)图片。

学生观看,联想生活中的水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预设:河流、海洋、湖泊、冰川、地下……
小结:根据它的分布不同,我们把地球上的水分为四大类:海洋水、陆地水、生物水、大气水。

大部分都是海洋水,出示各类水体的分布示意图,讲解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

(海洋水是96.53%,地球上的淡水是2.53%)
能力挑战1:找出我们可利用的淡水有哪些(区分地球上的淡水和可利用淡水之间的区别)?
小结:引导学生自主看水的比例图,找出可利用的淡水只有湖泊淡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课件出示:一杯水(地球上全部的水),一汤匙水(地球上的淡水),一滴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能力挑战2:你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预设:放久了的饼干会变得潮……
小结:地球上的水是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

二、水的循环:
创设情境“问渠哪得清是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里?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水送来呢?是什么力量将它送来的?我们一起跟着水去旅行。

让学生作为水分子的身份进行旅行,亲身体验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变化。

用Flash动画展示:
一、(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动画):海水不断蒸发,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

思考:海洋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海洋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海洋水。

二、(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动画):河水、湖水不断蒸发,植物蒸腾,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陆地上下起了大雨。

思考:陆地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陆地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陆地水。

三、(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动画):海水不断蒸发,形成云层,向陆地上空输送,陆地上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陆地上空下起了大雨。

水往地下渗透,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海洋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陆地水。

提问:说一说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预设:蒸发,降水……
【组织活动】
4人为一小组,画一画水循环示意简图,标注主要环节
取一小组的简图投影,其他小组找问题所在。

PPT出示正确的水循环,简单讲解各个环节水状态的变化以及位置的转变(由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