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骨髓炎(综述)
儿童血液病历——急性白血病(含首次病程)
入院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出生地:民族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电话:病史主诉面色苍白10天,持续低烧4天。
现病史患儿10天前无诱因出现流涕、咳嗽,面色苍白,无咳痰、发热,于当地医院输液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3天后流涕、咳嗽好转,仍面色苍白。
3天前患儿出现持续低烧,体温最高38.6℃,伴血尿,偶伴大腿、肩部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可短暂下降,随后又持续低烧,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WBC 4.69*10^9/L,Hb 99g/L,PLT 34*10^9/L,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跃,粒红比0.33:1,淋巴细胞增生异常活跃,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原始淋巴细胞73%,POX染色呈阴性反应,诊断“急性白血病”,住院期间输血、输血小板治疗(具体不详)。
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门诊血常规示WBC 3.31*10^9/L,中性粒1.57*10^9/L,PLT 11*10^9/L,以“急性白血病”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睡眠欠佳,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5kg。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
无肝炎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外伤史及血制品输注史,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
个人史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0kg,出生时无抢救及窒息史,母孕期健康。
生后母乳喂养,6月加辅食,饮食习惯正常。
智力及体力发育同正常同龄儿,3月开始抬头,6月会翻身,7月会坐,8月会爬,10月会站,11月会走, 24月说话。
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
居住条件良好,睡眠规律,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户外运动多,家庭周围环境良好,未饲养动物,否认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家族史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7.50℃,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6/65mmHg。
体重:41.0Kg 身高(长):155.0cm 体表面积:1.45m2头围:50.0cm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苍白面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PPT课件
2019/8/27
22/139
• 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 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 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 形和功能障碍。
• 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原 发性骨关节炎系指随年龄老化而不和其他疾病相 关的关节病变,继发性骨关节炎则由损伤、炎症、 遗传及代谢、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所引起。
•切开引流 以上述穿刺点为中心,在关节近伸直位, 作长约4厘米的纵切口,切开关节囊放入橡皮条引流。
2019/8/27
15/139
腕关节穿刺及关节引流术
•穿刺 在腕背伸拇长肌腱与固有示指肌腱之间,腕关 节间隙处进针,亦可由尺侧向横的方向进针(图)。
•切开引流 于腕背伸拇长肌与固有伸示指肌腱间,作 长约3厘米的波形切口,切开腕背侧韧带,牵开肌腱, 再切开关节囊,用橡皮条引流,注意勿切开腱鞘(图)。
2019/8/27
12/139
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
• 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注意事项
• 1.严格无菌操作。2.防止损伤重要组织。关节穿刺切 开的方向和部位,应从关节最表浅而直接的径线进入。 3.穿刺时宜用稍粗的针头,便于抽液和冲洗。4.切开 后应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用肠线将关节滑膜与皮肤 缝合数针。5.术后用夹板,石膏托或皮肤牵引,保持 关节于功能位,早期活动,以防关节粘连僵硬。
风湿性关节炎、骨肉瘤和尤文肉瘤
2019/8/27
3/139
并发症
• 形成死骨,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响功能。 常见的并发症为: – 化脓性关节炎。 – 病理骨折。 – 肢体生长障碍。 – 关节挛缩及强直。 – 外伤性骨髓炎常因感染而有骨折延迟愈合或不 愈合,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四)治疗
局部辅助治疗:
夹板、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作用:
(1)止痛; (2)防止关节挛缩畸形; (3)防止病理性骨折。
MRSA
MRSA是指含有mecA基因或者苯唑
西林MIC≥2μ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 对目前已经上市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 菌。
(二)辅助检查
X线检查
(一)软组织肿胀(7-10天)
1、软组织密度增高 2、肌肉间隙不清 3、肌肉与脂肪分界不清 4、皮下脂肪层内可见条网状结构
(二)骨膜增生
1、早期(10天左右)呈线状
胫骨早期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同一患儿,10天后摄片
小腿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模糊,皮下脂肪层 胫骨远端骨骺端已有微小斑点状骨质破坏,
(四)治疗
手术治疗:
目的: (1)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 (2)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手术治疗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 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手术。
(四)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 伤口处理: (1)闭式灌洗引流,24小时连续冲洗,引流管留 置3周或体温下降,引流液连续三次培养阴性即可 拔除引流管 (2)单纯闭式引流 (3)开放伤口,充填伤口,5-10天后延迟缝合
(7)活检见肿瘤细胞
(四)治疗
早期诊断 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 适当的局部处理
(四)治疗
全身治疗:
全身支持疗法 高热:降温、补液、纠正酸中毒 间断补充少量新鲜血液 给予易消化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
(四)治疗
抗生素治疗:
早期,足量,敏感,联合应用。 发病5天内使用往往可以控制炎症。 5天后使用或细菌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时,都会
骨髓炎
健康宣教
1.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 加强肢体锻炼,促进肌力恢复。 3. 告诫家属患者锻炼时要加以保护,以防跌 伤等意外。 4. 若无严重合并症,常在3~6个月可恢复到生 活自理。如发生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则 往往影响病情恢复,或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 症。部分病人可死于合并症。上升性脊髓炎 患者往往于短期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有伤口引流不畅和逆行感染的危险
一. 相关因素 1. 引流管扭曲受压。 2. 血凝块、脓渣堵塞。 3. 伤口冲洗、引流装置被污染。 4. 机体抵抗力低下。 二. 主要表现:右下肢有VSD冲洗引流管 二. 护理目标 1. 患者及家属能配合维持伤口引流通畅。 2. 患者伤口引流通畅。 3. 患者伤口未发生逆行感染。
2019/2/22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骨显象 磁共振
并发症
1.畸形 由于骨骺受炎症的刺激,使患肢过度生长而变长, 或因骨骺板破坏,影响发育,结果肢体短缩,骨骺 板一侧受破坏,发育不对称,使关节呈内翻或外翻 畸形;由于软组织瘢痕挛缩,也可引起屈曲畸形。 2.关节强直 由于感染扩散到关节内,关节软骨面破坏,使关节 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3.癌变 窦道口皮肤由于不断受刺激,可合并癌变, 常见为鳞状上皮癌。
躯体移动障碍
一. 相关因素: 1. 手术后体力和耐力下降 2. 麻醉药物的影响 3. 由于VSD管道束缚下肢活动 二 . 主要表现: 1. 患者不能自主翻身活动 2. 患者不能自主活动下肢 三 . 护理目标: 1. 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 患者未出现或较少出现因缺少活动而发生的合并症。 3. 患者在帮助下可以进行局部活动。 4. 患者能独立或部分独立进行躯体活动。
护理措施
一. 重点评价: 1. 患者冲洗引流装置是否通畅。 2. 患者是否发生了逆行感染。 二. 相关护理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维持伤口冲洗和引流通畅的重要性。 2. 妥善固定冲洗、引流装置,防止松动和脱出。 (1)及时检查各连接接头。 (2)翻身时妥善安置管道,以防脱出。 3. 保持伤口部位的冲洗管位置在引流管之上,以利引流。 4. 冲洗管液瓶高于伤口,引流瓶低于伤口,保持负压状态,以维持通畅。 5. 钻孔或开窗引流术后24小时内快速灌洗,以后每2小时快速冲洗1次, 维持冲洗直至引流液清亮冲洗液随着引泫液颜色的变淡逐渐减量。 6.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质、量及色,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7. 出现滴入不畅或引流液流出困难,应检查是否有血(脓) 凝块堵塞、管道受压扭曲,及时处理,以保证引流通畅。 8. 及时更换冲洗液,倾倒引流液,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诊疗指南(2022)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诊疗指南(2022IDSA指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HO)发生在细菌进入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并增殖时,通常伴有宿主炎症反应。
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原发菌血症)、直接接种(创伤性或手术操作)或邻近软组织或滑液感染的连续播散到达骨基质。
2021年8月,儿童感染病协会(PIDS)联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共同发布了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主要针对18岁以下儿童AHO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指导建议。
诊断检查对于疑似AHO的儿童患者,建议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液培养(强推荐,证据确定性中等)。
对于疑似AHO的儿童患者,推荐初步评估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极低)。
(注释:血清CRP诊断AHO的准确性较低,但在AHO确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初始评估血清CRP作为后续监测的基线值。
)对于疑似AHO的儿童患者,不推荐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低)。
对于疑似AHO的儿童患者,推荐进行潜在感染骨的X线平片检查(强推荐,(注释: 尽管X线平片在初始表现时检测AHO的灵敏度较低,证据确定性中等)但其简单、快速、安全且可能会排除其他重要的诊断。
)对于疑似AHO的儿童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时,推荐进行磁共振成像(MRI)而非闪烁扫描(骨扫描)、CT或超声(US)检查。
(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极低)(注释:对于疑似单纯AHO的儿童患者,可能不需要影像学来确诊。
但如果在24-48小时内对药物治疗没有应答,或存在需要手术清创的迹象和症状时,则可以进行MRI检查,以便好地确定感染的部位和程度或评估其他诊断,如恶性肿瘤。
)对于疑似AHO的儿童患者,推荐采取侵入性诊断方法收集骨抽吸物和/或活检标本和/或相关的化脓性液体进行常规微生物学评估(需氧细菌学培养和革兰氏染色),而不是仅进行非侵入性诊断试验(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中等)。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一、概述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自身免疫反应(多为感染后诱发)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病损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
二、病因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也可能与疫苗接种、遗传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此外,支原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如狂犬病疫苗、牛痘疫苗等)、受凉、过劳、外伤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三、症状1、运动障碍急性脊髓炎发病迅速,常在数小时至 2 3 天内发展为完全性截瘫。
脊髓休克期,肢体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脊髓休克期一般持续2 4 周,之后肢体逐渐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感觉障碍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等。
感觉缺失平面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随着病情的恢复,膀胱容量逐渐缩小,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此外,还可出现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皮肤干燥、无汗等。
四、诊断1、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包括肢体的运动、感觉、反射等。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3、影像学检查(1)脊柱 MRI:有助于明确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2)脊髓造影:对于 MRI 检查禁忌或结果不明确的患者,可进行脊髓造影检查。
4、电生理检查包括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有助于判断脊髓的功能状态。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例分享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一旦疑似病例,应 立即进行相关的检查,确诊后尽快启动治疗。
3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局部制动、营养支持 等综合治疗措施。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对未来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01
提高警惕性
对于疑似病例,我们应提高警惕 ,尽早进行相关检查,避免漏诊
和误诊。
03
加强学习和培训
我们应加强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诊
疗水平。
02
完善诊疗流程
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急性血源性骨 髓炎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和质量。
04
加强科研和学术交流
我们应积极开展急性血源性骨髓 炎相关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推动诊疗技术的进步。
感谢与致敬
•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病例讨论和分享的同仁,你们 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收获和进步。同时, 我们也要向在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诊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的前辈和同行致敬,你们的努力和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 励我们不断前行。
THANKS
感谢观看
辅助治疗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 类镇痛药等,以缓解患者痛苦。
营养支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常伴有高热、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加强营养 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心理干预
疾病的治疗过程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需关注患者的心 理健康,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
04
细胞沉降率加快。
03
治疗过程
抗生素治疗
药物选择
首先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 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 疑似病例,通常首选广谱抗生素
儿科住院病历(急性脊髓炎)
耳: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液,耳屏、乳突区无红肿及压痛,听力佳 鼻:外形正常,鼻道畅通,鼻中隔无偏曲,鼻前庭无糜烂、无脓性分泌物 口腔:口腔无异味,口唇无疱疹,无口角皲裂,牙齿 28 枚,无龋齿,牙龈 无红肿,口腔黏膜光滑,无 koplik’s 斑及溃疡,无假膜及乳酪状物附着,两 侧腮腺管开口处无红肿,悬雍垂居中,咽稍充血,咽反射正常,双侧扁桃体 I° 肿大,无脓性分泌物 颈部:颈强直,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扪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无颈 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胸部:胸廓对称,无鸡胸及漏斗胸,胸壁无肿块,无皮下积气 肺脏: 视诊:腹式呼吸为主,25 次/分 触诊:双侧呼吸动度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及皮下捻发感 叩诊:呈清音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脏: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0.5cm 处 触诊:心尖部未触及震颤,无抬举性搏动,无心包摩擦感,心尖搏动位于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0.5cm 处,搏动范围约为 1.5cm 叩诊:心界大小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如下图:
好转出院。母亲妊娠期体健,否认感染发热史。
喂养史:生后母乳喂养,按时按需添加辅食,现饮食结构同成人。
生长发育史:生长发育同一般同龄儿,现上初一,学习成绩优良。
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无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
家族史:父亲 36 岁,母亲 34 岁,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家族成员中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史及传染病史。
腰背部间歇性刺痛,低头、弯腰时疼痛加重,遂来我院急诊就诊,于观察室予“头
骨髓炎诊断的四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骨髓炎诊断的四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骨骼感染疾病,其特点是骨髓腔内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引起骨组织的坏死和破坏。
这种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骨髓炎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能影响成年人。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的骨骼中,但最常见的部位是长骨的干骺端。
骨髓炎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准确判断是否患有骨髓炎需要依据一系列临床观察和检查结果。
目前,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诊断标准,但其中四条是广泛接受且被认为较为准确的骨髓炎诊断指标。
首先,临床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骨髓炎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红肿、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数周,并逐渐加重。
疼痛的程度和性质也会随病情变化而有所不同。
此外,患者可能会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其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髓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CT、MRI等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骼的变化情况。
在骨髓炎患者中,影像学常常显示骨骼破坏、骨髓腔扩大、骨膜下积液等特征。
这些特征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实验室检查也是骨髓炎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如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
此外,细菌培养和荚膜附着试验也能帮助确认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并指导后续治疗。
最后,组织学检查是确诊骨髓炎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通过对患者骨髓或组织活检标本的检查,可以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骨髓空泡形成以及坏死组织等病理改变。
这种检查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较为侵入性,但对于诊断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鉴于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查的结果,可以更加明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骨髓炎。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文章将通过详细介绍这四条诊断标准,以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骨髓炎这一严重疾病。
骨科诊疗常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骨科诊疗常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史采集】1. 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
2. 病史的采集应包括:(1)全身表现:本病以儿童多见,通常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驰张热常达到39°至40°,脉快、乏力、纳差,可有寒战,严重者呈败血症表现。
追溯病史,有的曾有感染灶。
(2)局部症状:胫骨和股骨是本病最常发生的部位,肱骨、桡骨次之。
早期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至四天后骨膜下脓肿形成,皮温明显升高,肿胀明显,皮肤潮红、水肿,邻近关节可出现反应性积液,随着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疼痛减轻而压痛加重,可有波动。
若脓肿穿破皮肤,肿痛减轻而伤口难愈。
脓液进入骨干骨髓腔后,整个肢体剧痛肿胀,骨质因炎症而变疏松,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3)有无并发症、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
【体格检查】胫骨和股骨是本病最常发生的部位,肱骨、桡骨次之。
早期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至四天后骨膜下脓肿形成,皮温明显升高,肿胀明显,皮肤潮红、水肿,邻近关节可出现反应性积液,随着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疼痛减轻而压痛加重,可有波动。
若脓肿穿破皮肤,肿痛减轻而伤口难愈。
脓液进入骨干骨髓腔后,整个肢体剧痛肿胀,骨质因炎症而变疏松,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辅助检查】1. 化验: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等值增高,常有贫血,血沉增快,脓液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阳性。
2. X线平片:早期骨质无明显改变、起病两周后可见骨质小斑片状改变,随后出现骨膜反应及层状新骨形成,骨坏死的密度高于正常骨影。
3. 骨显像诊断: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常用作骨显像剂,•其扫描阳性可作为早期骨髓炎的重要诊断依据。
4. 骨穿刺:骨穿刺抽得脓液、混浊液、血性液体而涂片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即可确诊。
【诊断标准】1. 临床上如患儿出现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而又伴有肢体疼痛,肿胀及深压痛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结合化验、骨穿刺及骨显像诊断,一般可明确诊断。
近年CT与放射性核素检查相结合,对早期诊断极有价值。
医学知识之骨髓炎
骨髓炎【病因】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
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
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
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骨的感染伴发血管阻塞时,会引起骨坏死和局部感染扩散。
感染可穿过骨皮质播散至骨膜下,并形成皮下胀肿,后者会自发性穿透皮肤引流。
【症状】一、症状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
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
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
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
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的应急办法,使患者落下终生残疾。
二、诊断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
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
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蚀。
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
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
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
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
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疾病研究报告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急性骨髓炎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脑膜刺激症状,软组织肿胀,骨髓损害,骨质破坏,剧痛疾病介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怎么回事?专家表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脓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肤,则骨质破坏较少;但脓肿常在髓腔蔓延,张力大,使骨营养血管闭塞或栓塞,如穿出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后使大片骨膜剥离,使该部骨皮质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严重影响骨的循环,造成骨坏死症状体征: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症状的详细介绍:1、全身症状起病急,开始即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多有弛张性高热,可达39~40℃,有时并发寒战,脉搏快,口干,食欲不振。
可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患儿烦躁不安,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表现。
追溯病史,有的曾有感染灶。
外伤引起的急性骨髓炎,除有严重并发症或大量软组织损伤及感染外,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感染较局限,少有发生败血症,但应警惕并发厌氧菌感染的危险。
2、局部症状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什么症状?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搏动性疼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惧怕移动患肢。
患儿常将肢体置于保护性姿势,以减轻疼痛。
患部皮温增高,有深压痛,但早期可无明显肿胀。
数日后,局部皮肤水肿、发红,为已形成骨膜下脓肿的表现。
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轻,疼痛缓解,但软组织受累的症状明显,局部红、肿、热,有压痛,并可出现波动。
脓液进入骨干骨髓腔后,整个肢体剧痛肿胀,骨质因炎症而变疏松,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化验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检查方法的详细介绍: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验室检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1010的9次方/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
骨髓炎.
等特点。早期行MRI及核素扫描有助于鉴别。
2. 急性风湿热 多关节发病,肿胀,疼痛在关节,而不在
干骺端,全身中毒症状轻。
3. 化脓性关节炎 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但化脓性关节
炎疼痛、肿胀在关节周围,关节腔穿刺可明确诊断。
21
治疗
1、药物治疗 :宜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 直至体温 正常、症状消失后2周左右 2、手术治疗 ①时机: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 ②目的: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 ③方法:有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术 ④伤口处理:闭式灌洗引流或单纯闭式引流 3、辅助治疗
着,色泽灰暗,皮肤瘢痕与溃疡交替存在,窦道口周围有大
量的炎性肉芽组织突出皮肤表面,长期反复排出少量伴臭味 脓液。儿童可因感染累及骨骺而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肢体短 缩畸形。
30
诊断
1、窦道:
2、瘢痕: 3、畸形: 4、消耗症状: 5、X线表现:
31
诊断
X线及CT检查: • 可见死骨,死腔及骨包 壳形成。
织。
40
一、局限性骨脓肿
【临床表现】:
1. 多有急性感染病史。 2. 局限性疼痛、压痛,少有皮肤红肿,病程可持续数年。
3. 急性发作时可局部红肿、皮温升高。
4. 一般无全身症状。 5. 极少患者可出现脓肿破溃流脓。 6. X线显示干骺端骨破坏区,破坏区域周围有骨硬化区,病灶内 可有小死骨碎片。
7. CT显示病灶区为一卵圆形低密度影,其边界有骨质硬化环。
壳者。 (2)手术禁忌证 ①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除术; 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不宜手术取出死骨。
(3)手术 ①清除病灶;②消灭死腔;③闭合伤口
36
手术方法
1、病灶清除术:
骨髓炎有哪些症状
骨髓炎有哪些病症骨髓炎的病症急性骨髓炎病症为病骨疼痛,并有发热,严重的消瘦和疲乏,也可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脊椎骨髓炎通常有局限性背痛,伴椎旁肌肉痉挛,休息,热疗和镇痛剂不能使之缓解,活动使其加重。
病人通常不发热。
急性骨髓炎治疗无效可形成慢性骨髓炎。
通常引起间隙性(数月至数年)骨痛,压痛和窦道排脓。
慢性骨髓炎通常是多种微生物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表现:1.全身病症血源性急性骨髓炎起病急,开始即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病症,多有弛张性高热,可达39~C~40~C,有时并发寒战,脉搏快,口干,食欲不振。
可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病症。
患儿烦躁不安,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表现。
追溯病史,有的曾有感染史。
软组织感染蔓延而形成的急性骨髓炎一般全身病症较轻,感染较局限,少有发生败血症。
2.局部病症体征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搏动性疼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惧怕移动患肢。
患部皮温增高,有深压痛,但早期可无明显肿胀。
数日后,局部皮肤水肿、发红,为已形成骨膜下脓肿的表现。
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轻,疼痛缓解,但软组织受累的病症明显,局部红、肿、热,有压痛,并可出现波动感。
脓液进入骨髓腔后,整个肢体剧痛肿胀,骨质因炎症而变疏松,如骨皮质破坏严重,常可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髓炎发病原因西医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
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
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
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中医骨髓炎的中医学中属于“附骨疽〞或者“附骨流毒〞的范畴,其致病因素,概括起来可分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1)内因:包括内伤七情和饮食劳伤两个方面。
七情过度刺激,可影响内脏的功能,使其发生紊乱,气血瘀带,瘀毒内生,发为“疽变〞。
(完整word版)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七章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一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pyogenic osteomyelitis)是各种化脓菌引起的骨髓腔、骨及骨膜的急性炎症。
该症好发于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约为4:1,虽然全身所有骨骼均可发生,但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常见。
引起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为化脓菌性细菌感染。
任何细菌都可以引起骨髓炎,而最常见的细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球菌,其次是链球菌及白色葡球菌。
骨髓炎的致病细菌可存在于正常人体之内,但并不发炎,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炎,这一方面取决于细菌的数量、毒力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完善,当各种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衰弱、营养不良的情况下,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导致发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为:(1)起病急骤,全身不适,高热寒战,汗出而热不退,食欲不振,尿赤便秘,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患肢局部疼痛,皮红掀热,呈环形肿胀,活动受限。
(3)局部压痛明显,附近肌肉痉挛,关节屈曲,开放骨折则伤口化脓。
(4)早期无骨质改变,发病2周后才出现轻度骨膜反应,3周后出现骨膜增厚,以后出现骨破坏、死骨和新生骨。
祖国医学没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名,主要归属于“急性附骨疽”范畴。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有何独特之处?并发症怎样处理才能疗效显著?最新治疗进展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详细阐述。
【临床基础】(一)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
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一)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
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
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
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健康教育课件
治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的方法
治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方法
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类固醇减轻炎症以及对 症支持治疗。
抗病毒药物在部分病例中可能有帮助,但效果因 个体差异而异。
治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方法 康复治疗
如有运动功能障碍,需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 功能。
物理治疗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
谁容易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 髓炎?
谁容易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高风险人群
在近期经历病毒感染的儿童更易患此病。
特别是那些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儿童,风险更 高。
谁容易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年龄分布
主要影响2至8岁儿童,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风 险较高。
该年龄段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
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健康教 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 谁容易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5. 治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方法
什么是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炎?
什么是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定义
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影响儿童中枢神 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常伴随病毒感染后出现。
谁容易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性别差异
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可能与性别相关的 免疫反应有关。
这一现象在许多儿童神经疾病中都有观察到 。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医?
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行为改变及神 经功能障碍。
如出现肢体无力、肌肉抽搐或意识障碍,应立即 就医。
诊疗指南 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orrhagic osteomyelitis)[诊断标准]1.病史(1)起病急,有寒颤,高热。
(2)部分病人有扭伤或挫伤史,部分病人有原发感染灶。
(3)好发于2~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4)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2.症状与体征(1)早期高热寒颤。
(2)患肢疼痛,运动受限,继之则患肢肿胀,压痛明显,叩击痛存在。
(3)晚期患部红肿,穿刺可抽出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培养阳性率高。
(5)X线片:发病后10~14日,可出现骨膜反应阴影。
数周后出现骨破坏现象,继则死骨及骨包壳形成,再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1.血、尿常规、肝功能、乙肝5项,Ab-HIV+TRUST,须在1~2日完成。
2.胸透、心电、摄X线片,须在2~3日完成。
3.血培养,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试验,须在3~5日完成。
[治疗原则]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计划]1.全身支持疗法输血、补液、降温、保护心脏功能等。
2.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应用2周。
3.骨钻孔减压或开窗引流。
4.软组织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
5.患肢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住院日数]1.术前7~10日。
2.术后7~14日。
[疗效判定]1.治愈标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尚未形成骨膜下脓肿,经抗生素、钻孔、开窗引流治疗,效果良好,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X线所见无亚急性骨髓炎发展者。
2.好转标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膜下已形成脓肿,虽经切开引流、钻孔减压等,X线所见已趋于亚急性期,体温已下降或正常,伤口流脓不愈,仍需继续治疗者。
3.未愈标准症状无改善,仍发热、消瘦,X线片显示死骨形成。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ronic hemrrhagic osteomyelitis)[诊断标准]1.病史(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种从创伤伤口到达骨,由受蜂窝组织炎或化脓性关节炎感染的邻近组织传播,或通过血行播散。
在儿童中,急性骨感染最常起源于血。
高收入国家急性骨髓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大约为8 /10 万每年,但其在低收入国家相当常见。
男孩的发病率常为女孩的两倍。
急性骨髓炎需要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否则其可能是致命的,其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资源贫乏国家中,患者症状严重,幸存者往往有严重和长期的并发症。
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呼吸道病原体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对于一些未知的原因,b 型流感嗜血杆菌更易于感染关节而不是骨。
沙门氏菌是发展中国家骨髓炎的常见原因,此类患者之中有镰状细胞病。
金格杆菌所致的骨髓炎不断增加,且其常见于年龄小于4 岁的儿童。
1. 常见的临床表现当骨髓炎确诊时,如果病情持续时间不到2 周则其划分为急性,亚急性的病程为2 周-3 个月,慢性骨髓炎持续的时间更长。
由于任何骨均可受累,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
多发性骨髓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新生儿。
儿童骨髓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跛行或不能行走,发热和局部压痛,有时可见皮肤发红和长骨周围肿胀,腿部比臂部常见。
通常患者在临床表现急性期时病情恶化。
跟骨骨髓炎进展隐匿可导致寻求治疗的延误。
脊椎骨髓炎的典型表现为腰背痛,而直肠指诊的疼痛提示骶骨骨髓炎。
任何不明原因起源的发热患者应予以考虑急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青春期前的男孩可出现发病的小高峰,大概是因为剧烈的体力活动和微创。
患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骨髓炎的儿童体温较高,心动过速和跛行疼痛等症状往往比那些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骨髓炎患儿多见。
图1. 儿童急性骨髓炎在的骨骼分布(骨髓炎可感染任何骨,其好发于四肢的管状骨。
图示为根据Krogstad,Gillespie 和Mayo Peltola 等人的所有病例的数据所估计的百分比。
暗红色表示感染更重。
)2. 诊断如果体格检查提示骨受累,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血清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水平作为诊断检测较敏感且在随访中有用,但降钙素原的检测更加昂贵,并且很少胜过C 反应蛋白,CRP 很容易通过指尖采血的全血样来确定。
CRP 检测可以在10 分钟内得到结果。
即使继续发热,CRP 水平的下降通常表明治疗反应良好。
由于血沉率增加迅速,但显著下降要慢于CRP 水平,因此在监测骨髓炎的过程中不太使用。
与其他类型的骨髓炎相比,MRSA 所致的骨髓炎引起CRP 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幅度更大。
骨髓炎出现症状和体征后的2 -3 周,骨X 线平片可见“鼠咬征”。
入院时正常的X 光片决不能排除急性骨髓炎,但它对于排除骨折或尤因肉瘤或另一种类型的恶性状态是有用的。
X 线平片在资源匮乏的国家很有价值,因为没有其他的成像方法可提供。
核素扫描敏感且有用,特别是如果长骨受到影响或症状未定位。
虽然CT 是非常有用的,但其笨重并有广泛的辐射暴露。
MRI 通常被认为是最好的成像方法,尤其是在难以诊断的病例中。
CT 和MRI 昂贵且非始终可获得,并且年幼儿童需要麻醉。
超声检查是次要的,但在邻近关节可见液体则提示为化脓性关节炎。
确定致病微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骨髓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诊断成像,只要有可能它是必不可少的,获得抗菌谱的样品可能提示药物问题,如MRSA。
可通过经皮或钻小切口来获得有代表性的样品。
应常规进行血培养,即使只在40%的病例中识别病原体。
金格杆菌的产生可增加随着使用特殊的培养方法或PCR 检测。
应该积极检测金格杆菌,因其难以分离且似乎在儿童中较以前认为的常见。
图2. 典型的儿童急性骨髓炎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的流程(推荐所示来自于作者治疗由于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化脓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所致骨髓炎的临床实践,但推荐与其他有所不同。
缺乏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骨髓炎短期治疗数据,仍推荐延长疗程。
CRP 水平正常范围的临界值为20mg/l,ESR 的临界值为20mm/h,无论病人的年龄。
CT 是指计算机断层扫描,MRI 为磁共振成像。
)3. 治疗⑴抗生素治疗急性骨髓炎可以在病原体和耐药已知前凭经验进行治疗。
当口服给药时,因用药剂量非常大,药物须具有可接受的副作用谱。
令人满意的用药效果应该是药物吸收并渗透到骨性结构中,循环半衰期时间短的依赖性抗生素可能需要频繁用药。
克林霉素和第一代头孢菌素满足这些要求。
单药治疗骨髓炎的疗效已有报道,且大剂量时的副作用谱常可以接受。
克林霉素很少引起小儿腹泻,但有时会出现皮疹。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治疗已证明安全有效,尽管是在非比较或小样本前瞻性研究中。
大多数MRSA 菌株仍对克林霉素敏感,但它(以及万古霉素)不应该被用来抗金格杆菌。
β- 内酰胺类为金格杆菌,以及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骨髓炎病例的选择药物。
罕见的由b 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骨髓炎病例,如果菌株是β- 内酰胺酶阴性,则对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敏感,如果菌株是β- 内酰胺酶阳性,则对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该方案应该特别考虑用于未接种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以及存在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年龄小于4 岁的儿童。
在广泛耐克林可霉素地区的病情不稳定患者,万古霉素应选择作为一线用药,而较昂贵的利奈唑胺应保留用于对万古霉素无反应患者。
使用万古霉素时,其是否充分渗透到骨组织中是一个问题,测量血清谷浓度对于保证足够的用药剂量是必需的。
一个小样本“传统的”甲氧苄啶- 磺胺甲恶唑治疗MRSA 所致骨髓炎的回顾性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由于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数据,使用这种价格低廉的在许多方面有利的药物仍存在争议。
沙门氏菌所致骨髓炎需要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或氟喹诺酮类药物。
如果上述药物价格昂贵,目前发达国家不容易获得的老药物氯霉素也是可用的,其取决于抗菌素谱。
其治疗获益价值大于其潜在的骨髓效应的副作用。
骨髓炎患者可能还需要其他药物治疗。
主治医生自由裁量治疗时,非甾体类药(NSAIDs)可被用于降低患者的体温和缓解恶劣的症状,例如疼痛或发热。
在急性骨髓炎中,缺乏支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数据,但可能需要抗凝血剂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性肺栓塞,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MRSA 所致骨髓炎的特征。
表1. 儿童急性骨髓炎的抗生素治疗(* 表示当有关时,肠外和口服使用相同的剂量。
MRSA 表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表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示每日最高剂量并不总是明确的,但不应超过成人的最大剂量。
‡骨渗透为骨浓度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和克林霉素的数据来自于包括儿童的体内研究;其余数据均来自包括成年人的研究或实验模型。
¶头孢噻吩和头孢唑啉静脉内给药,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口服给药,头孢拉定通过其他途径给药。
如果没有可用的胃肠外第一代药物,头孢呋辛可用于肠胃外给药。
‖氯霉素的剂量为100mg/(kg.d),四个等剂量通常用于细菌性脑膜炎。
)⑵从静脉用药改用口服药物传统中,骨髓炎儿童接受几周静脉用药,当几乎完全恢复时改为口服用药。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骨髓炎造成许多儿童死亡或者给他们留下残疾。
抗菌药物彻底改变了治疗,虽然很少临床医生意识到20 世纪30 年代末期的第一个磺胺类药物方案大多为口服,且仅仅持续几天。
长疗程静脉用药被逐渐采用,并花了数十年来重新学习较早时间点转换为口服给药是无害的。
紧迫的问题仍然是多久可以安全地实现药物的转换。
三项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当静脉内用药疗程少于一周时临床局并无变化。
来自英国的综述总结了在非复杂性骨髓炎病例中短期胃肠道用药是可以接受的。
在作者的前瞻性系列研究中,涉及131 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大于3 个月的婴幼儿,作者认为其是撰写本文时最大样本量的研究,静脉注射治疗的给药时间仅为2 到4 天,随后口服给药。
目前还未见复发,但没有遇到MRSA 病例。
在一些国家,如美国,MRSA 是骨髓炎常见的病原体,当我们等待足够效能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评估这一重要问题时,更保守的做法可能有理由的。
⑶治疗的疗程和难治性病原体在1960 年的一项研究中,初始治疗的延误和抗生素疗程少于3 周的时间这两个因素被认为是复发的危险因素,虽然其他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延长疗程超过约21 天没有任何治疗优势。
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氯唑西林在“任意时段内的五周”给药,而这种做法几乎成了教条长达40 年。
在作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对MSSA,链球菌,或肺炎球菌所致的骨髓炎给予为期20 天的大剂量克林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治疗方案的疗效与30 天疗程方案疗效一样。
就需要住院治疗,使用抗生素以及不良事件的风险而言,缩短主要口服抗生素的方案似乎简化整个治疗过程;此外,细菌耐药性风险降低。
除了极少数例外,口服抗生素比肠外制剂便宜很多,在门诊基础上口服用药降低了治疗费用。
美国感染病学会现行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个性化的治疗,MRSA 所致儿童急性骨髓炎通常至少给予4 至6 周的药物。
由于缺乏MRSA 所致骨髓炎短期治疗或金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毒素基因表达的数据,该推荐是合理的。
它也适用于病情严重者和常见沙门氏菌所致骨髓炎地区的患者。
病理性骨折与类型为单脉冲场模式(USA300 -0114 菌株)为特征的MRSA 相关,但即使是骨折也不一定必须手术干预。
与MSSA 比较,MRSA 更常见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性肺栓塞,或两者兼之的并发症相关。
而耐甲氧西林是与葡萄球菌病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肺炎球菌耐青霉素与肺炎球菌骨关节病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尚未关联。
还有一些其他的与短程治疗有关的注意事项。
虽然缺乏对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营养不良患者或镰状细胞疾病患者使用更短的疗程的数据,这些患者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用药过程。
当急性骨髓炎并发化脓性关节炎时,可能转为慢性骨髓炎,且CRP 水平恢复正常较慢,较长的疗程当然可能也有意义。
4. 外科的治疗作用由于缺乏手术治疗儿童骨髓炎的随机试验数据,关于手术的时机和程度的问题,以及除活检外手术干预的总体需求仍不确定。
如果急性骨髓炎早期得到诊断,保守治疗病例的有效性高达90%。
在积极手术治疗的68 例患者中,17%的患者治疗后转为慢性骨髓炎。
在前抗生素时代做出一个重要的观察是骨髓炎立即手术与死亡率增加相关,而后遗症是相当少见,反之亦然:如果手术被推迟了一个星期左右,死亡率降低,但后遗症增加。
可以想象的是在治疗的初期进行广泛的干预,关键时刻治疗弊大于利,或许只需采取环锯术或引流。
一旦患者的病情稳定,如果用药几天无反应,干预措施如脓肿引流可能加快愈合过程。
还需要前瞻性研究数据来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