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词,语言特点是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朗诵,分各种形式,整体感知时集体读,初步把握情感后分角色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范读和点拨。理解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起来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如此朗读。
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以读启悟”、“以悟促读”是我教学这篇课文采用的主要方法。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第一节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点明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奠定抒情的笔调。)
(板书:伟大坚强.)
(三)第二节歌词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发展方面: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望”。“望”统领哪些内容?大声地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黄河的颂歌。

课文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上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课文注释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录音带或视频,播放《黄河颂》的朗诵或歌曲,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景象。

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黄河的描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黄河?”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朗读的节奏、重点词语的含义和句子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句诗句,探讨其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手法。
2.朗读演练: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演练。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黄河的伟大意义以及它在民族历史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黄河的精神内化于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黄河颂》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黄河的了解并不深入,他们对课文中的诗句和修辞手法也感到有些困惑。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的河流,激发了他们对黄河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采用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举例: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体会句子的美感。
(4)课文主旨把握:理解《黄河颂》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作者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民族魂”、“母亲河”,理解作者对黄河的崇敬和赞美。
2.教学难点
(1)诗歌韵律和节奏: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等角度去理解和感悟。

第5课《黄河颂》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黄河颂》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黄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黄河的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篇章结构的深入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如何识别起承转合的句子,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学生可能感到困惑。
-词语内涵的挖掘:一些词语如“摇篮”、“屏障”除了字面意义外,还蕴含着象征和比喻的深层含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情感共鸣与表达: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产生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诵读、分析《黄河颂》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黄河的地理、历史背景,让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举例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教学重点中,如“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跟随节奏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同时,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中的壮阔意境。
-在教学难点中,如“词语内涵的挖掘”,教师可以举例解释“摇篮”一词在诗中不仅指代黄河的发源地,还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孕育之地,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其次,在词语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但在实际运用时,仍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词语运用的小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 诗人一样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 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 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 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 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黄河颂》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朱晓娟 学校:北郭中学 姓名: 班级: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
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语言体味: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作“摇篮”好吗?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 问题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 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问题三、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问题四、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问题五、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六、请写出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拓展题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写出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2)三顾茅庐 (3)负荆请罪 (4)破釜沉舟 A 古战场: B 历史人物( 1) 小组评价: 2) (3) 教师评价: (4) ( 《黄河颂》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姬秀珍 学校:方井小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课文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理解诗人如何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来塑造黄河的形象,如从自然景观到历史文化的过渡。
-情感态度的把握:课文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学生需要理解并体会这种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生僻,如“浊流”、“崩岸”等,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形象,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树识。
4.课文内容:
-《黄河颂》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颂》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赞美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诗歌。它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现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诗句。这些诗句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课文逐句解析,分析生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课文主旨归纳,讨论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激发创作热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增强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和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并能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人教部编版(2017)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7)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设计意图)在预习中查找相关资料,锻炼学生搜
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个时代,有利于把握诗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黄河颂》配乐朗诵)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设计意图)听、读结合,训练朗读,通过读来把握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
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课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黄河的文化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句和联系实际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文化现象或自然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悟。
5.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黄河颂》的主题思想,把握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意义。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此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写作练习时有些敷衍。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过于拘谨,不够大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关于黄河的故事或者诗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和它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3.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出示余光中《黄河》一诗的节选片段,学生思考:下面诗句的横线上应填哪条河流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黄河》一诗节选片段:我是在下游饮长江的孩子的奶水没吮过一滴惯饮的嘴唇都说那母乳那滔滔的浪涛是最甘,也最苦苍天黄土的大风沙里你袒露胸脯成北方的平原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和祖先的远祖,商,周,秦,汉全靠你一手摇动的摇篮摇出了哭声,伴着一首喉音多深沉的浑黄歌调明确:横线上应填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和祖先的远祖”。

正如诗中所说,黄河的浪涛“最甘”也“最苦”。

但黄河的浪涛绝不仅仅只有“甘”和“苦”。

今天,我们走进《黄河颂》,去感受黄河形象,领会黄河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设计意图:用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深怀忧患与愤恨,以其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华北地区,由此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第5课《黄河颂》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黄河颂》的核心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在诗歌背诵和默写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入更多诗歌背诵和默写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反思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创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丰富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注重课后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黄河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对母亲河的敬意和爱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黄河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举例:如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展示了黄河的雄浑与壮阔,学生需理解其象征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意象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颂》相关的文学问题,如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集体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另外,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诗歌的实际启示时,往往局限于表面意义的理解,难以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精神内涵。这让我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或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诗歌的力量。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集体诵读环节,虽然学生们参与度很高,但在表达情感方面仍有待提高。我考虑在下次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表演元素,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情感。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黄河颂》,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修辞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历史与文化认同:使学生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增进爱国情怀:通过感悟《黄河颂》所表达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文学特点。它是一首赞美黄河、表达民族精神的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黄河的敬仰,以及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黄河颂》的具体内容。分析诗歌中的韵律、修辞手法等,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表现黄河的壮丽景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要求,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黄河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它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

这首诗以气势取胜,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号召祖国的英雄儿女以它为学习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同时,也借颂黄河来激励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抵抗外敌侵略。

诗歌内容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通过饱含激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处理《黄河颂》所在的第二单元,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黄河颂》的教学安排在《最后一课》和《木兰诗》的教学之后,放在《土地的誓言》与《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之前,因为《最后一课》表现的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木兰诗》是一篇文言文,充满传奇色彩,而《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三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本节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感悟研讨――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资料;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黄河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黄河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引言: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陇水南流无穷已,黄河北上尽披衣”的名句。

这句话中黄河北上的雄浑气息是不言自明的。

本文旨在针对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课程设计,简要介绍课程教学的背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等。

一、教学背景《黄河颂》是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属于课本第8单元的“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通过学习该课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关黄河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2)学会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型;(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游戏、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1)了解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培养对黄河的敬畏之情;(2)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从根本上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三、教材学习1.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一篇篇章短小、语言简练的英语课文,通过介绍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来表达作者对黄河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2.教学重点(1)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教学难点(1)较高难度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型;(2)学生对课文中隐含的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问答、图像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重难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内容】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播放歌曲《黄河颂》)1、听,说感受。

2、背景介绍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的非常丰富!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1、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2、朗读提示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朗读练习: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⑴学生自由朗读。

⑵推荐同学读一读。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1、思考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⑴你读懂了什么?⑵你还有哪些疑问?(出示思考题)2、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⑵“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黄河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诵读为主,综合绘画、声乐、器乐、舞蹈等多种特色活动,解读诗歌内涵。

2.激发心智,陶冶心灵,培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多种特色活动解读诗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法学法1.教法:以学导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自读一解疑一交流一展示”的基本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在准备阶段,综合运用了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教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想将学生拟分成诗歌朗诵组、文学常识组、黄河形象组、美点赏析组、英雄故事组、黄河诗词组、颁奖词组、声乐舞蹈组、宣誓组等9个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小组任务,并推荐选出组长。

各小组自主设计有创意的展示内容及形式。

课前准备时间预计一周。

为了使课堂顺利进行,拟通过班内选拔的形式确定两名主持人,并撰写高质量的主持词。

六、教具准备课件、二胡、笛子,舞蹈道具、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确定主持人,撰写主持词2.将学生分成诗歌朗诵组、文学常识组、黄河形象组、美点赏析组、英雄故事组、黄河诗词组、颁奖词组、声乐舞蹈组、宣誓组。

各小组由组长负责自主训练,完成小组任务。

(二)课堂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教师指导朗读相关课文片段,由《邓稼先》中《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部分课文,到《说和做》中第三自然段,到《回忆鲁迅先生》倒数后两段,到《木兰诗》第三段课文。

通过朗读这些文章选段,铺垫学生对《黄河颂》这首诗歌的背景、内涵、精神理解的读书心境。

2、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过程小由英雄故事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创作大禹治水黑板画)(1)主持人宣读开场词: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追寻中华民族的文化足迹,探寻人们久村脑海中的历史记忆。

在那九曲连坏、汹涌澎湃的河流中,我们使用智慧的双眼,吟诵沉睡岁月中的古诗词,赞颂养育了千千万万儿女的黄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

黄河颂,以诵代教——《黄河颂》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一首歌词,是光未然用颂歌的方法写的,以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初次阅读,便燃起了我内心的熊熊热情,不能自已。

于是,这节课我想以诵读来代替语言的品析,代替教师的讲解点拨,以读促讲,以读代教,以读传情!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在反复的朗读中,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感受黄河不可阻挡的宏大气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重难点】在反复的朗读中,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感受黄河不可阻挡的宏大气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黄河以她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二)我们来诵读自学指导:王汀园——P28贾越——“我站在高山之巅……九曲连环”窦晨妤——“从昆仑山下……南北两面”第1.2.3.4小组——第一个“啊!黄河!”第.3.45.6.7.8.小组——第二个“啊!黄河!”第7.8.9.10.11.12.13小组——第三个“啊!黄河!”全体一起——“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坚强”结合内容、旁批和课后题第一题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给大家读?在学生交流之后,明确课文的结构层次。

(三)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吧!自学指导:请你试着从某个词、某个句品析表达效果,调动体验与想象,努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正确处理你所分朗读部分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让声音传达出情感,让情感彼此感染!学生自己根据情感的表达对所分内容进行朗读处理,并在组内交流自己这样处理的缘由。

班级内朗诵展示,听着点评,诵者讲析,从而深入理解“摇篮”“保障”“铁的臂膀”等一些重点词句。

同时,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感受黄河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卫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激情。

(四)结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伟大的历史重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进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
(一)、创作背景:
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现代( 著名诗人 )。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

2、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

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

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

激动之余,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欣赏《黄河颂》,你听出了怎样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3.揣测一下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点。

明确:
1.狂澜.(lán)屏障.(zhànɡ) 浊.流(zhuó)
体魄.(pò)山巅.(diān)澎湃.(pài)
哺.育(bǔ)一泻.万丈(xiè)浩.浩荡荡(hào)
2.激昂、雄健、豪迈、奔放。

3.“颂”字。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对黄河的深情颂歌。

四、深入探究——理清思路
《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三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诵读、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精神。

主体部分首先写望黄河。

一个“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黄河的形态、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

接着颂黄河。

诗人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研读课文——感悟诗情
1.师:让我们聚焦于文章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由望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的。

望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请男同学读望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2.提问:在颂黄河部分中,“啊!黄河!”反复出现了三次,分别从哪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学生高声朗诵颂黄河部分并体会,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摇篮——屏障——臂膀。

3.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指名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4.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1)师:我们已被黄河的颂歌感染、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2)师读“朗诵词”,男生、女生分读望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5.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赏析:不好。

“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字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2.“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赏析:反复。

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3.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赏析:指出黄河的象征意义,明确了歌颂黄河的原因——它代表我们民族坚忍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赏析: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非常贴切,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七、拓展延伸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代文人无不激情澎湃,用他们的如椽巨笔,写过不少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你记得哪些?
示例:(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八、本课小结
同学们,悠悠黄河,巍巍中华,我们的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同学们,继往开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就落在你我的肩上。

通过这首诗歌,让我们心中的爱国激情升华、沸腾!
九、布置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