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课:《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1、信息概念的理解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教学方法:课堂演示法、讲授法教学环境⎩⎨⎧专业版专业版,软件:台机一台,学生机算机硬件:多媒体教师计算2000Office XP Windows 30 教学过程:一、信息的概念1、导入课题: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课件展示游戏规则),生:学生开始做游戏。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学生能通过另一个学生的动作猜出这个同学要表达的意思?生:学生思考回答:师总结:我们只所以能猜出这个表达的意思,这个同学的动作中蕴含着信息,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看出信息对于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信息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目标)举例:野外生存训练得出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信息、能量。

2信息的概念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师:这一段视频中有声音、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信息,(课件展示):我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现代社会中:(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2)“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 ,新闻广播、天气预报等生:通过以上例子,分析总结:信息是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情景等表示的内容。

拓展延伸:信息论的理论二、信息的基本特征特征1、师:观看下面的视频和图片,思考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师课件展示)师:信息普遍存大于自然、人类社会之中。

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也向我们传递着各式各样的信息。

生:分析思考,这说明了信息具有无所不在的特性特征2、师提出问题: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 2. 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学难点:信息和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教学思路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的获取方式、讲解信息技术定义、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直观导入观看图片,对其进行描述,说一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信息。

老师: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如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我们从报纸上可以获得当天发生的消息,……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学生:(举例)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那同学们举了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在你们眼中什么才是信息呢?学生:……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我们来了解下书上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指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而文字、图像、声音、数字、影像等表现形式则称为信息的载体。

同学们之前说了很多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其实不同的领域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但这里呢,同学们只要掌握书上的含义就可以了,如果对其他科学家的理解感兴趣呢,可以上网查看一下。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的特征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观察四幅图片,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引出信息,从而导入本课二、互动学习,感受新知1、信息什么是信息学生先自学课本让学生思考:“书”是不是信息感受身边的信息老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身边常接触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出自己对信息的认识。

师:以上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对信息的认识,都说的很好,由于信息这一概念被广泛用到各个领域,不同科学领域的专家对信息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信息对消息接收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消息”,“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等等,下师给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同学们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2、分析信息的特征(10分钟)(1)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普遍性(2)载体依附性师:将士点燃的烽火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所包含的意义是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而烽火只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载体。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依附性游戏:我做你猜(一位学生做“猜测者”背对黑板,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来表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动物名称(不能说话)使另一名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游戏中信息都是通过什么载体进行传递的。

生思考回答师: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传递,虽然载体不同,但是他们传递的信息是相同的。

(3)价值性出示资料:感觉剥夺实验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难点】能够正确描述生活实例所体现的信息的特
征。
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归纳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能 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创造力等,计算机本身要求学
力分析 生不止需要学会听懂,更需要的还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
作,能够融贯通。
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自我思考,让学生 教学策略选
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的操作当中,有问题及时给与学生解 择与设计
答让学生第一时间学习到新知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
通过案例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身边
到处是信息,再引入信息有哪些特征
新课讲授
通过每一个小案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依附性、共享性、时通过案例、视频、动画等
进行思考,并举例说明。
巩固提高
在屏幕展示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组,
分组讨论 5 分钟,看这两个案例分别体现了信息的什么
特征,并让学生小组讨论。
(四)小结作业
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让同学们课后
每个信息的特征都举例,下节课一起分享。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
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信息技术能够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信息的基本特征》

学生面对电脑本身兴趣很,但是在介绍信息的基本
特征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对基本知识会感觉到枯燥, 教材分析
所以一定要多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让学生
亲自参与并,并积极参与回答。
【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
课例研究综 力的推动教学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取得更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学习目标:1、了解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

2、明白字母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3、理解简单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重点:十进制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难点:十进制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课前准备:课件、练习卡片、练习解码游戏表格学情分析计算机功能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编辑文字、处理图片、欣赏音乐、浏览网络等等,我们的生活现在都十分依赖计算机。

所以更多的时候学生们也只是在用计算机,很少有同学会问,计算机既看不到我们的文字、图片,也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它是怎样处理我们人类的信息的呢?当我们把课题呈现学生面前时,学生们很是很感兴趣的。

就好似要有一把钥匙,去打开关于计算机的疑惑之门。

对于二进制数字,学生是很陌生的。

但通过游戏和示例,学生明白了十进制数字与二进制的数字的关系,就对于二进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接着再来学习字母、图像与二进制的关系也就水到渠成。

效果分析本节课因采用卡片教学,游戏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从而学习效果较好。

当学生能明白十进数与二进数的转换后,对下一步的字母与图像的二进制编码的学习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学习起来就会容易些,对课下练习(与家人或朋友玩图像解码游戏)会很愉快的完成。

教材分析本节课有三部分内容,即数字、字母和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其中每一项内容的学习都以游戏的方法来导引、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游戏中循序渐进的掌握了要学会的知识点。

这种设计既遵循了启发式原则,又让学习变得有趣,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反思一、成功之处本节课是根据假期研修学习得到的启示来设计的。

学生对于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是陌生的。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多数学生不太会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但是通过本节课的游戏学习,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又具启发性,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让学生课前预习,为课堂的高效运行做了保证。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五篇)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五篇)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泰山版社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

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也是本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开篇。

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也是后面信息获取、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的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五、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激趣法、游戏法、事例分析法。

激趣法:在导课部分我利用引人深思的托德和鲍勃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引入本课的学习。

游戏法:在信息载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我作你猜的游戏,在游戏和互动中,使学生了解信息媒体及媒体的多样性。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选课意图:《信息及特征》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堂课,理论性比较强,而学生的意识里一直错误的以为学信息技术就是学计算机,如果哪一节课不在机房里上,他们就会显得失望并焦躁,或者根本不予配合。

在信息技术课中,必要的理论知识是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又是整册书的基础,如何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打好第一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想探寻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的理论课。

教学策略:《信息及特征》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定义及其特征的探究,并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让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微视频法。

共设置了7个教学环节(实验热身,导入课题;涂鸦游戏,初识信息;教师为媒,再识信息;众说信息,深识信息;微课讲解,信息特征;我问你答,课堂检测;思维导图,课堂小结),始终让学生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列举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通过实验法、游戏法理解信息的概念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根据案例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程、方法目标: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特征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游戏法、竞赛法、微课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实验热身导入课题实验名称:简易感觉剥夺。

实验要求:请几名同学到台前,面向墙壁,塞上耳朵,闭上眼睛,其他同学听从老师命令活动,实验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结束实验,观察实验者的表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则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对初中信息技术某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系统操作,如文件管理、窗口操作等;熟练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提升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中格式设置和排版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操作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相关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系统的操作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操作步骤和效果。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实例,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购物、办公自动化等,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系统与基本操作。

2、新授(1)计算机系统组成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介绍它们的功能。

同时,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举例说明。

(2)操作系统操作演示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启动和关闭过程,讲解桌面、窗口、菜单等基本元素的操作方法,如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菜单的选择和使用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
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
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 教学策略选
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 择与设计
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
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教学设 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
内容。学生在这节课上将了解存在于身边的无处不在的
信息及其特征,对以后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有个基础的 教材分析
铺垫和正确的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信息特征的认识;教学难点
本课在设计时,从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引入知 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认知基础,遵循学生 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衔接自然、合理、前后 贯穿、层层启发。在引导、讲授、启发的过程中,让各 方面融合自然,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有序。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 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 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 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 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 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 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 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信息的特征之一:载体依附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

初中信息技术_初中信息技术——分析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初中信息技术——分析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本课选取了生活中的实际话题,以“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评分表”主题贯穿整堂课,我设计的任务与学生成绩有关,激起学生很大的关注。

随着任务的深入,学习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力争以学习目标为起点,又以学习目标为归宿。

1.学习任务的设立,不能单一考虑知识点,要从学习目标的三维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差异。

对于细化的学习任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学习任务有梯度,学习方式有纬度。

3.学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展及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与及时的肯定,不能因为最终结果出错,就全盘否定,多进行过程性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应善于捕捉,适时提出,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现“问题从学生中来,最终回到学生中去”课标分析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在体系的构建上,采取讲练结合、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突出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注入了“提炼技术价值”与“体现信息需求”的双重活力。

运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信息技术深层的技术价值本质。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探究习惯:不仅注重当前具体操作,具体内容的学习,更着眼于科学方法的获得,可终生获益的求知,探索作风和习惯的培养。

教材以知识铺垫、能力取向、育人为本为指导思想,设置了实践、补缺、助力、加油、试一试等有关栏目,适时通过学习评价、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巩固所学技能。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完成《纲要》中提出的“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中的“分析数据”内容。

《分析数据》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的内容。

涉及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概念及操作。

工作表数据的分析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并学习了数据计算之后,对知识的延伸,贯穿了EXCEL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用以传递知识、指令、数据等内容的东西。

2. 信息的特征: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价值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2. 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的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信息案例,如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如新闻报道、广告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息的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5. 总结提升:总结信息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信息特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信息特征的实际应用题目,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涵盖了信息特征的所有方面。

4. 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 反思作业设计: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内容: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信息特征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等。

3. 评价标准:准确、完整、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能分析信息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信息技术的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进步。

2. 信息处理软件: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系列等。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传递、处理和应用等方面。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培养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信息的特征:载体、传递、处理、应用3. 信息素养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特征及信息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特征及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特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信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信息的概念:讲解信息的定义,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3. 讲解信息特征:分别讲解信息的载体、传递、处理和应用等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特征。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信息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实践操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培养信息素养。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观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能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

2. 评价学生对信息特征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如信息检索、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等。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授课人:一、教材分析本堂课的内容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1册课本第1课的《信息以信息技术》。

这一节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论知识偏多,“信息”及“信息技术”等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解或厌烦。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2)明白信息及载体的关系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4)知道青少年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学教材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2)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难点:信息与载体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导学案,幻灯片课件四、教学过程:《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致,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但是,本节课是一节理论课,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是本课教学中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来进行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效果分析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的教学所承载的任务不仅是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与表达等,更是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信息化”的种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及其特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及其特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投影:肯德基的优惠劵 时效性实际上是与信息的价值性联系在一起的,如 果信息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的时效了。 师: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但是有些信息的时效较 长,有些信息的时效很短。 举例说明: 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会议通知、股市行情等都是 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当然,有些信息能够在 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有效,如:百科全书中的一些信息。 4、共享性 典型实例:萧伯纳名言。 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 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 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 思想,甚至更多。”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 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学生:不是。 师: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 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共享过程中不会发 生信息丢失,反而会发挥其更大的影响力。 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用我们刚刚所学
初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
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
学生学习能 在本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
力分析 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
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
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
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 学生思考。 师:信息没有统一的定义。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 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 物质,也不是能量”。专门指出了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 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 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1.1.2 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提问: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 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 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同时大家要特别注 意信息和信息的载体是有区别的。 (举例讲解)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 文字依附于纸张,大家的表情依附于脸皮而存在,还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题: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如何去了解?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
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天气、交通、主要景点。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
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2.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PT 显示“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
有一定的基础,但都是一般,从操作水平上看,学生们
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相对较大。
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教学策略选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 择与设计
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
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用 PPT 显示“某人要到丽江旅游”。问
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
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教材编写一次后可以保
持多年不变动,信息技术学科应该根据信息发展的速度
采用比较先进的知识作为教材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
课例研究综 兴趣。同时,为避免不同年级教材重复而不衔接,教师
教学过程 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引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与基本需求。3.拓展练习 教师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 气组、表情与心理组、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 6 组, 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 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 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4.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

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内容与其他课程整合,要以计算机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反思(精选7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反思(精选7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反思(精选7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反思篇1一、指导思想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要紧跟改革步伐,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那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总结和反思中提升自己,使自己走向成熟,为农村基层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为此,我就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二、个人现状分析自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作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已有8年,但由于这8年里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地方。

可是,在农村教书时间越久,人就越散懒。

信息技术学科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少,走进来更是没有,无法学习新的信息,更不能积累信息。

所以,我认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够理想,也越来越感到知识的欠缺。

在课堂教学方面,虽掌握了一些先进的课改理念、方法,但却不能做到每节课都得心应手。

因此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探讨,改进课堂教学风格,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个人发展目标1、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来说,参加政治学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国家的文件精神、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树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终身学习的观念。

2、拓宽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前些年,参加了计算机本科的函授学习,虽然取得本科文凭,但是感觉到自己的知识面还是狭窄,应该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实用有效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多和同行们交流、探讨,使自己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3、勇于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力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改善。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深化课改,探索实用有效的,适合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设计行之有效教学设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新整理初中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最新整理初中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初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初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初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以下内容,供参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体会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的5个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是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新编教材总体上更适用,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设计上也较为灵活,给教师上课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书本上是一些纯文字、纯理论的知识,虽然有许多例子,但叙述性内容较多,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去认真读、去理解它。

这是一节探究课,目的是探究新教材怎样上才能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要加强化学生的活动,通过一些互动的活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讨论、感受、体会,不仅要学习知识内容,而且要提高对信息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师: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我们用的教材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

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其他课的学习了?(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何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生:3~4位同学谈,掌握时间,控制夸夸其谈。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1、教材地位和作用:《信息的特征》是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的内容。

在教材的组织结构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继的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学生的素养为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

也就是说本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信息进行扩展的。

那么什么是信息及其特征,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的联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有关信息的基础性内容,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门课程的学习作好积极的准备。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讲授的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应该让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从而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信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学生分析: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

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

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

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5、重点难点:重点: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的特征》教案第1课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1、什么是信息2、信息有哪些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分析与鉴别信息的各种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导出信息和载体的概念1.情境导入:同学们,假如我们要去北京跟团旅游,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最后做补充总结。

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总结的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课本上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我们看一下新华字典上的解释,课件出示,教师结合实例作简单讲解。

3.总结归纳信息的载体让学生思考是从什么渠道知道当地的天气预报的学生回答:电视、报纸、网络……教师总结:我们就把从电视、报纸、网络等等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信息的各种各样的媒体给它们起了一个统称,叫做信息的载体。

课件出示信息的载体的定义,并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进行练习,区分信息和载体两个概念。

二、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1.先让生自己看书,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特征。

2.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古今中外信息的例子。

3.总结信息的特征特征一:通过同学们前面讲的这些关于信息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呢?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下。

学生回答:普遍性特征二:让学生做一个游戏,随机抽取8名同学,2个人一组,一名同学负责表演,表演内容教师写在黑板上,另一名同学负责猜,要求表演的同学可以用说、写、画、动作手势等名种方式,但每次不能重复。

教师提问:这个游戏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呢?学生回答:载体依附性特征三:通过手机可以接收另一个手机发送的信息。

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呢?学生回答:传递性。

特征四:大家听我的课获得到的信息是相同的,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共享性。

特征五:看天气预报要看当天的才有意义。

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时效性。

特征六:某人从报纸上看到一些信息,通过分析和判断,进行项目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价值性。

特征七:信息一定都是可靠的吗?这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真伪性。

4.学生练习问题一:小刘收到一条中奖的短信息:您好,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在XX公司抽奖活动中中了一等奖,奖品是价值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一台,请将邮寄费100元汇款到账号:XXXX,收到汇款后2个工作日内我们将立即寄出奖品,截至日期:XX月XX日。

他非常高兴,马上去汇款,如果你是小刘,你觉得怎样做比较合适?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条中奖信息是真的吗,你会怎么做?教师总结:个别人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故意编造虚假信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合法地使用和传播信息,注意信息的筛选和过滤,防止虚假信息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接着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虚假信息诈骗的种类,并讲一个发生在本校学生身上的真实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警惕性。

问题二:《循表夜涉》——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yōng)水作了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按照原来的标记在夜里渡河,结果淹死的人有上千人。

此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时效性三、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1.什么是信息2.什么是信息的载体3.信息的基本特征学情分析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初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

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

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

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效果分析学生状态: 1.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2.学生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

3.学生的发言响亮、清晰。

4.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学生参与:1.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长,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2.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3. 学生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学生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5.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

参与效果:1. 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2.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学生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信息的特征》作为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整个课程的意义。

该节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可操作内容,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另外,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即充分理解“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又能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并初步形成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态度,是打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的第一炮。

课后评测练习1.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范畴的是()A航空公司 B 机场 C关于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报道D 报纸2.在古代,使用“鸣金收兵”来传递信息,此时信息传递所依附的载体是()A声音 B图像 C 文字 D空气3.王明收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该大学已经开学一个月,王明因错过了报到期限而被取消入学资格,这件事体现了信息的()A共享性 B时效性 C 载体依附性 D可压缩4.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以传后人,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A.载体依附性 B时效性C真伪性D可加工性5.气象台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了台风“珍珠”将要登陆的消息,使得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体现了信息的()(多项选择)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价值性6.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的存在可以被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利用 B.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C.信息在共享时,本身有损失 D.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7.尽管相隔万里,通过卫星信号,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坐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

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传递性8.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

这都说明信息具有()的特点。

A.传递性 B.变换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9、《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

这说明信息具有()。

A. 共享性B. 时效性C. 真伪性D. 价值相对性教学反思成功: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

2、本节课主要学习信息及其特征。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主要采用了情景模拟导入新课,通过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信息涵义,并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及时指导、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不足:1、教学过程时间把握得不够准确,导致整堂课时间有点紧,课堂检测没能进行。

2、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不够。

将生活中的例子变成自己的例子,学生在思维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课程标准分析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

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

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

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

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