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抗感染免疫
免疫与临床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新乡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无害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E:有害无利答案:D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耐受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E:免疫自稳答案:C3.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希腊人B:英国人C:印度人D:中国人E:法国人答案:D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B: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C: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答案:E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为()。
A:胸腺和骨髓B:MALT, 淋巴结和骨髓C:MALT, 淋巴结和脾脏D:脾脏和胸腺E:胸腺和淋巴结答案:C6.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
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超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A7.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
A:IgAB:IgGC:IgED:IgDE:IgM答案:E8.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
A:IgDB:IgMC:sIgAD:IgAE:IgG答案:CE9.关于单克隆抗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B:白血病分型C:检测T细胞亚群D:可应用于导向药物E: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答案:ABCDE10.属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是()。
A:免疫调节作用B:抗体的中和作用C:抗体的调理作用D:补体参与的溶细胞作用E:抗体的溶解细胞作用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黏膜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B:SIgAC:IgMD:IgAE:IgE答案:B2.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A:LPS受体B:C3b受体C:PWM受体D:PHA受体E:ConA受体答案:B3.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医免答案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所发生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生理性的反应。
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2.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
4.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变性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若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填空题5.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7.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8.Jenner 天花9.白喉抗毒素诺贝尔医学10.血清蛋白电泳抗体γ-球蛋白11.四肽链二硫12.克隆选择三、选择题13.DBEAB 18.DA EB E 23.D 24.C 25.A 26.E四、问答题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已”抗原,对自身成分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已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也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和结果。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通常指的抗感染免疫。
在异常情况下,如果防御反应过分强烈,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若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衣原体B.立克次体C.噬菌体D.支原体E.放线菌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B.非细胞内寄生C.有核仁、核膜D.无完整的细胞器E.对抗生素敏感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A.Antony Van Leeuwenhoek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D.Dmitrii IvanowskiE.Edward Jenner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B.Robert KochC.Paul EhrichD.Kitosato ShibasaburoE.Joseph Lister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B.Edward JennerC.Robert KochD.Antony Van LeeuwenhoekE.Alexander Fleming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一、选择题【A型题】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A.脂多糖B.磷壁酸C.肽聚糖D.脂蛋白E.外膜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A.核质B.质粒C.细胞膜D.中介体E.细胞质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B.4~8hC.8~18hD.18~24hE.24~36h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壁B.核质C.细胞质D.细胞膜E.质粒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A.与细菌运动有关B.比鞭毛短C.与致病性有关D.与基因转移有关E.具抗原性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LPSC.外膜D.肽聚糖E.脂蛋白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二分裂方式繁殖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A.切断β-1,4-糖苷键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损害细胞膜9.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通过什么化学键联结形成细胞壁聚糖骨架? A.二硫键B.β-1,4糖苷键C.氢键D.α-1,4糖苷键E.肽键10.在碱性环境下生长良好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霍乱弧菌C.表皮葡萄球菌D.肺炎链球菌E.白喉棒状杆菌11.判断某病毒是否有包膜可用下列哪种方法?A.超速离心B.细胞病变C.对脂溶剂的敏感性D.对温度的抗性E.对石炭酸的敏感性12.对病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B.含二种核酸C.出芽方式增殖D.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E.对抗生素敏感13.下列哪种病毒能在光镜下观察到?A.口蹄疫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乙脑病毒D.痘病毒E.狂犬病病毒14.对病毒核酸的论述错误的是: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只有DNA才能携带遗传信息15.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dsDNAB.dsRNAC.(-)ssRNAD.(+)ssRNAE.ssDNA16.关于真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大于细菌B.结构复杂C.营养要求不高D.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E.最适宜酸碱度为pH7.2~7.617.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A.酵母型B.类酵母型C.丝状型D.类丝状型E.混合型18.真菌的二相性是指:A.同一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二相B.同一真菌有孢子和菌丝二相C.同一真菌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二相D.同一真菌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二相E.同一真菌有酵母型和丝状型二相19.在沙保培养基中加入放线菌酮是为了:A.促进真菌生长B.抑制细菌生长C.抑制螺旋体生长D.抑制污染真菌生长E.抑制噬菌体生长20.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A.厚膜孢子B.大分生孢子C.小分生孢子D.关节孢子E.芽生孢子第三章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具有免疫原性强与毒性强特点的是:A.热原质B.内毒素C.外毒素D.类毒素E.脂多糖2.化脓性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A.BacteremiaB.PyemiaC.EndotoxemiaD.ToxemiaE.Septicemia3.下列结构中,哪种与细菌侵袭力有关?A.芽胞B.荚膜C.细胞膜D.中介体E.核糖体4.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脂多糖D.脂质AE.脂蛋白5.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B.无抗原性,但有毒性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6.带菌者是指:A.体内携带细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B.体内携带细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C.体内携带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D.体内携带致病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E.体内携带真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7.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9.关于内毒素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B.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C.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D.可制成类毒素E.高压蒸气灭菌法不能灭活内毒素10.关于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第四章抗感染免疫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产生的具有抗吞噬作用的酶是:A.透明质酸酶B.链激酶C.链道酶D.血浆凝固酶E.过氧化物物酶2.正常体液中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Lysozyme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3.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4.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进入粘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性作用5.通过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其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6.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7.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B.IFNC.中和抗体D.IgME.补体结合抗体8.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SIgAE.IgE第五章遗传与变异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A.染色体、核糖体、质粒、转座子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噬菌体C.核质、中介体、核糖体、质粒D.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噬菌体E. 染色体、质粒、中介体、噬菌体2.细菌的S-R变异属于: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性变异D.菌落变异E.耐药性变异3.卡介苗(BCG)是通过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性变异D.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4.细菌的H-O变异属于下列何种变异: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耐药性变异D.抗原性变异E.菌落变异5.下列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 中介体B. 细菌染色体C. 质粒DNAD. 异染颗粒E. 毒性噬菌体6.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最主要方式是:A. 转化B. 转导C. 转换D. 原生质融合E. 接合7.耐药性质粒指的是:A.R质粒B.F质粒C.Vi质粒D.毒力质粒E.代谢质粒8.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C.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D.质粒是细菌生存必需的结构E.质粒DNA编码产物可赋予细菌某些特性9.下列与细菌发生变异无关的是: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重排E. 突变10.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能自然发生B.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C.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E.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A. 血液B. 皮肤C. 口腔D. 肠道E. 尿道2.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A.血液B.胃C.肌肉D.骨骼E.口腔3.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细菌性腹泻,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 过敏性反应B. 细菌性痢疾C. 霍乱样腹泻D. 食物中毒E. 菌群失调症4.为防止疾病传播,下列哪种疾病需进行严格隔离:A. SARSB. 狂犬病C. 腮腺炎D. 肺结核E. 单纯疱疹5.治疗菌群失调症最好的方法是使用:A.细菌素B.抗毒素C.抗生素D.维生素E.微生态制剂第七章消毒与灭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细菌的结构中,与消毒灭菌有密切关系的是:A. 荚膜B. 鞭毛C. 芽胞D. 细胞壁E. 细胞浆2.高压蒸气灭菌法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维持A. 5minB. 10 minC. 15 min ~20 minD. 25 minE. 35 min3.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常采用下述哪种方法?A. 高锰酸钾液喷洒B. 紫外线照射C. 来苏尔喷洒D. 石炭酸喷洒E. 84消毒液喷洒4.用石炭酸消毒器械和排泄物的常用浓度是:A. 1%~ 5%B. 2%~5%C. 7%~9%D. 10%E. 20%5.下列物质中最耐热的是:A. 白喉毒素B. 肉毒素C. 破伤风毒素D. 内毒素E. 肠毒素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那种疾病无特异预防方法:A.肠热症B.百日咳C.霍乱D.鼠疫E.食物中毒2.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是:A.注射抗毒素B.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C.注射细胞因子D.注射胎盘球蛋白E.注射类毒素3.以下试验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A.协同凝集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C.血凝抑制试验D.血凝试验E.Elek平板毒力试验4.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5.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6.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A.4~8小时B.8~12小时C.12~16小时D.18~24小时E.24~48小时7.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A.经隐性感染或患病后获得免疫力B.经注射类毒素获得免疫力C.经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免疫力D.经注射细胞因子获得免疫力E.经胎盘、初乳获得免疫力8.下列哪种细菌需4~8周培养才能长出可见菌落?A.大肠埃希菌B.葡萄球菌C.破伤风梭菌D.白喉棒状杆菌E.结核分枝杆菌第十章化脓性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化脓性球菌中,常见的革兰阴性球菌是:A.葡萄球菌B.铜绿假单胞菌C.肺炎链球菌D.淋病奈瑟菌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化脓性球菌中,最常见的是:A.StreptococcusB.S.aureusC.S.pneumoniaeD.N.meningitidisE.gonococcus3. 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A.葡萄球菌溶素B.血浆凝固酶C.金黄色素D.扩散因子E.杀白细胞素4. SPA存在于:A.所有的葡萄球菌表面B.化脓性球菌表面C.所有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D.表皮葡萄球菌表面E.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表面5. 关于SPA,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为一种表面白质抗原B.是所有葡萄球菌都具有的表面抗原C.能与人类IgG的Fc段结合D.具有抗吞噬作用E.与协同凝集相关6. 导致葡萄球菌性化脓炎症脓汁粘稠、病灶局限的主要因素是:A.葡萄球菌溶素B.杀白细胞素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E.链激酶7. 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葡萄球菌溶素主要是:A.αB.βC.γD.δE.ε8.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直接损伤肠粘膜细胞,导致腹泻B.直接损伤胃粘膜细胞,导致呕吐C.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D.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E.直接损害肠粘膜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9.关于葡萄球菌的抵抗力,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B.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2~3个月C.对碱性染料有很强耐受性D.加热80℃30分钟才被杀死E.对青霉素G耐药性菌株高达90%以上10.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细菌是:A.α-hemolytic streptococcousB.β-hemolytic streptococcousC.S.aureasD.S.pneumoniaeE.S.epidermidis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C2.C3.C4.B5.A6.E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D3.D4.A5.A6.D7.B8.A9. B10.B11.C12.D13.C14.E15.D16.E17.C18.E19.D20.E第三章感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B3.B4.D5.A6.C7.B8.E9.D 10.E第四章抗感染免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C3.A4.C5.A6.A7.B8.D第五章遗传与变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D3.B4.A5.C6. E7. A8.D9. D10.E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A2.E3.E4.A5.E第七章消毒与灭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C3.B4.B5.D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E3.D4.D5.C6.D7.E 8第九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B2.E3.D4.E5.C第十章化脓性细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 D2. A3. B4. C5.B6. C7. A8. D9. C10.A。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第四章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一、基本概念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发病(disease):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主造成显然的伤害。
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是指那些能够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
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生物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致病性(pathogenicity):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毒力是量的概念,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往往存在差异。
毒力是细菌菌株的特征之一二、细菌致病性的决定(一)柯赫法则第一,异常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激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二)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第一,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没有;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毒力应削弱或消除。
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过程中表达;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
三、细菌毒力的测定1.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2.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us dose, I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常用的有LD50、ID50、EID50、TCID50等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virulent factor),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动物传染病学题库及答案
动物传染病学习题1、一过型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2、抗感染免疫:指病原微生物不适合机体繁殖或侵入机体后,机体立即动员全身防御系统,将病原排出体外,因而不产生任何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4、地方流行性:在一定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
5、疫病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6、Anthrax(炭疽):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7、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
以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都可发病,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很高,5周龄以上猪死亡率很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8、绵羊痒病:指由朊病毒所引起的绵羊的一种慢性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最后以死亡为转归的传染病。
特征表现为绵羊全身剧痒,全身肌肉震颤,神经障碍,共济失调,最后麻痹、死亡。
9、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
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10、犬瘟热: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和肉食目中许多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传染病,以早期表现双相热,急性鼻卡他以及随后的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病犬的鼻和足垫可发生角化过程1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12、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知道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13、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隔离衣的要无破洞、不潮湿、全部遮盖工作服; -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 -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 -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 -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隔离(isolation): -概念: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目的:切断感染链中三者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
隔离区域的设置 -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公共场所 -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 -设置隔离室的可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减少传播机会 -传染源、非传染源使用不同的出入口:入口处有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备有隔离衣、口罩、帽子、手 套等;出口处有洗手、处理废弃物的装置 -同种病人同住一室,单间用于未确诊、已确诊混合感染或危重病人具强烈传染性者
④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⑥干燥保存法,4~8h 更换一次 ⑦湿式保存法: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 2~3cm 或镊子长度的 1/2 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消毒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医学微生物2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Ⅱ《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号:50127620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学时: 34学时学分:2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医学微生物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自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三、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
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第一章绪论掌握内容: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义、特点、分类。
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熟悉内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学时分配:0.5学时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掌握内容: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在革兰染色中的意义,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上海交大医学院《免疫学》习题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耐受2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是由提出的。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3 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4 疫苗(vaccine )一词的创立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5 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A 特异性B 耐受性C 无克隆扩增D 记忆性6 下列是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哪一条是错误的:A 机体内存在识别不同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B 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C 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D 抗体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7下述哪些不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 TCRB Ig分子C 补体分子D 细胞因子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选择题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不是:A 补充淋巴细胞B 捕获抗原C 免疫细胞的产生,发育D 运输免疫效应物质2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为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3 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4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B 脾脏C MALT D淋巴结5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A 接受抗原刺激B 产生免疫应答C 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D 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第三章抗原一、选择题1 ABO血型抗原是存在于人类不同个体间的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2 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3 胸腺依赖抗原是指A.由胸腺产生的抗原B.相应抗体由胸腺产生的抗原C.不能诱导体液免疫的抗原D.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4 有关TI抗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通常是蛋白质B.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C.不能产生回忆反应D.抗体形成需要APC递呈5 在近亲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属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6 与Epitope同义的是A.HaptenB.SuperantigenC. Antigen determinantD.Carrier7 与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佐剂B.超抗原C.调理素D.半抗原8 下列哪项是佐剂的作用A.降低免疫原的毒性B.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C.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9 下列哪一组特征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A.分子量大小、分子化学结构、应答者的MHCB.分子量大小、异物性、分子的比重C.分子量大小、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比重D.分子化学结构、分子的稳定性、应答者的性别10 抗原特异性决定于A. 抗原分子的可溶性B.抗原分子的结构复杂性C.抗原分子上存在的决定簇D.抗原分子的异物性11 指出下列哪一组是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A.破伤风毒素、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B.HLA抗原、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C.破伤风毒素、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D.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ABO血型物质12 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应了A 抗原的特异性B 抗原的交叉反应C 先天免疫D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13 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 结核菌素B 白喉抗毒素血清C 破伤风外毒素D 葡萄糖注射液14 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即是抗原,又是抗体D 抗原15 关于超抗原的叙述下列哪种正确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 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D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二、是非:1半抗原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1)后天获得的 (2)有个体差异 (3)有特异性
组成:
(一)、体液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抗体(IgG、IgM、sIgA)清除病原
微生物 2、调理作用 (1)抗体的调理作用 (2)联合补体的调理作用 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体起作用
(二)、细胞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效应细胞发挥作用。细胞毒T细胞
抗感染免疫 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
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性免疫两种。 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
免疫、抗真菌免疫及抗寄生虫免疫等。
一、 非特异性免疫
•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 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 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是经遗传获得,能传 给下一代,其作用并 非针对某种病原体故 称非特异性免疫,由 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 疫成分构成。
特点: (1)经遗传获得,生
来就有。 (2)正常人体,人人
皆有。 (3)无特异性,对各
种微生 物发挥同样的作用。
组成: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皮肤粘膜是机体的体表屏障。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
管壁和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所组成。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 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
不针对特定抗原
针对特定抗原
作用迅速、范围广泛
分抗原识别、增殖分化、效应阶段
(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 补体系统
补体(C)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 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 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 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1)组成和性质
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约有30种蛋
免疫学概论 第4章 抗体
V区
CL和CH 区:具有同种 异型抗体的遗传标记。 CH2区:IgG的补体结 合点和通过胎盘的部位
C区
CH3功能区:是Ig与 其Fc受体结合的部位 (固定细胞)
VL+VH功能区:抗原结合部位
IgG CH3区:可同单核-M细胞、B细胞、NK细 胞、中性粒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调理吞 噬(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ADCC。
1.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抗体的 A.VL+CL B.VH+CH1 C.VH+VL D.CH1+CH2
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IgM B.IgA C.IgE D.IgG
3.用胃蛋白酶可将IgG分子水解成 A.F(ab’)2+Fc B.2Fab+pFc’ C.2Fab+Fc D. F(ab’)2+pFc’ 4.①通过胎盘,②激活补体,③结合细胞,④递呈抗原,⑤ 与抗原决定簇结合,上述各项功能中哪一种组合与抗体Fc段 有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抗体是否等于免疫球蛋白?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并非所有免 疫球蛋白都具有抗体活性。
分泌型Ig(sIg)和膜型Ig(mIg)
二、抗体的分子结构
二、抗体的分子结构
基本结构:四肽链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轻链 (Light Chain)和两 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通过链间二硫 键连结形成。 分子式为:H2L2 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 NH2和COOH方向一致 分别命名为N端和C端
35
分泌型IgA 主要由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 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 尿道的分泌液中和粘膜表面,是机体粘膜局部 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 抗体
Gerald Edelman and Rodney Porter, 1972, structure of antibody
Susumu Tonegama,1987, structure of Ig gene
Emil von Behring (1845-1917)
Emil von Behring, 1901, antitoxins
Fab:单价抗体活性 Fc:无抗原结合活性,能够与Fc受体结合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F(ab’)2:具双价抗体活性,可结合两个抗原表位。 pFc:小分子肽片段,无生物活性 临床意义:阐明Ab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有利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和纯化 避免超敏反应的发生
第二节 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
抗体的多样性:不同抗原刺激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在特 异性及类型方面均不尽相同呈现明显的多样性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
在V区中,CDR之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 化。 VH和VL各有FR1、FR2、FR3、FR4四个骨架区。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 CH和CL,不同类Ab的重 链CH长度不一,
同种型(isotype):同一种属所有个体的Ab分子共
有的抗原标志,是种属型标志。位于Ab的 C区。
Hum an A b
Anti-human Ab
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种属但不同个体的Ab
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表位,为个体型标志。 位于Ab的 C区。
Anti-IgG IgG
独特型(idiotype,Id):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Ab分子, 由于其CDR区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免疫原性, 称为独特型。 每一个Ab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其表位又称为独特位 (idiotope)。主要位于V区。
抗感染免疫(共44张PPT)
血吸虫
侵入途径: 水、潮湿泥土和露珠,尾蚴钻皮肤入侵
致病:
1、尾蚴性皮炎 (奇痒,再次感染重,
I+IV型超敏反应)
童虫移行
成虫分泌物、排泄物、脱落表膜致静脉炎(III型超敏)
虫卵(最主要)
沉积肝脏、结肠壁致肉芽肿(IV型超敏) 晚期血吸虫巨脾、腹水、肝硬化患者中,HLA-A1和B13显著增
CK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细胞免疫 应答
识别抗原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细胞因子作用
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
Th1:分泌CK,介导DTH
CD4+T细胞 Th2:体液、寄生虫、变态反应 Tfh:淋巴滤泡中辅助B产生抗体
CD8+T细胞 细胞毒机制: 颗粒酶、穿孔素、FasL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尘螨
(常见如:疟原虫带虫免疫、
成虫分泌物、排泄物、脱落表膜致静脉炎(III型超敏)
在抵抗胞外感染的化脓性细菌时发挥重要作用。
(二) 抗菌性细胞免疫
临床表现:一般接触抗原后4-8小时出现畏寒/发热/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如脱离抗原,病情可于24-48小时内恢复。
入院第22天在全麻下行右中下叶肺切除术,术中见右肺下叶内有一5*5*4CM包块,质硬,色泽苍白,周边血管丰富,并侵犯右中叶大部分,呈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红细胞
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哪些细胞可以受到HIV攻击?
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DC、神经胶质细胞。
临床表现
请一个同学讲述
HIV-I感染周期及药物靶 点
抗感染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 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 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 吞噬过程
接触病原体:随机相遇或趋化因子 吞入病原体:吞饮或吞噬 杀死破坏病原体:形成吞噬溶酶体
❖ 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 不完全吞噬 :结核杆菌
1、抗感染免疫的概念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n 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系统 抵抗病原体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即病原体进入机体引 起感染的同时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启动各种防御性应答,最 终清除病原体。
固有免疫 抗 感 染 免 疫
适应性免疫
屏障结构:皮肤-粘膜系统、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2、CD8+Tc细胞
激活吞噬细胞,加强吞噬 直接杀伤受感染靶细胞
(2)抗病毒免疫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
✓干扰素:广谱抗病毒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抗体中和病毒,另外抗体介 导的ADCC作用
✓细胞免疫:CD4+Th1细胞激活吞噬细胞 加强吞噬,CD8+Tc细胞直接杀伤受感染靶 细胞
5、病原体逃避免疫的机制
❖ 表面抗原变异 ❖ 抵抗吞噬 ❖ 病毒的潜伏感染 ❖ 直接损伤免疫系统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特点比较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细胞组成 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 T细胞、B细胞、APC
NK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
作用时相 即刻~96小时内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 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广, 特异性作用,抗原识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4、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 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症状。
外
外毒素 →类毒素 →抗毒素
毒
↓
↓↓
素
抗毒素 预防 治疗
抗毒素(antitoxin)的 使用原则
● 早期 ● 足量
● 防过敏
细菌的外毒素
类型
细菌
名称
引起疾病
神经毒素 破伤风梭菌
内毒素 细胞壁成分,菌体
溶解后释放 以G-菌多见
脂多糖 耐热,160℃2-4h
才被破坏
弱。无特异中毒症 状
弱。 不能制成类毒素
细菌侵入的数量
病原菌要使感染获得成功,需要足够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细菌的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 需的菌数就越少。
细菌侵入的途径
除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的数量,致病菌, 还须侵入易感机体还需要适宜的部位,才能引起 感染。
内毒素毒性作用
• 发热反应: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等,使之产
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再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
• 白细胞反应:早期白细胞下降,1-2h上升 •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活性介质使小血
管功能紊乱而造成微循环障碍,静脉血流量减少 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缺氧,酸中毒 甚至休克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医学检验技术教研室 许庆庆
学习目标
• 1、掌握细菌致病性的因素,感染类型,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预防原则。
• 2、熟悉细菌感染的概念和来源,感染 方式与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 播途径和常见的病原体。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
感染(infection)
免疫学简答题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简述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
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组成。
胸腺基质细胞以胸腺上皮细胞为主,还包括MФ、DC和成纤维细胞等,这些细胞以两种方式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①分泌SCF、IL-1、IL-2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胸腺细胞的发育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泌胸腺素、胸腺九肽、胸腺生成素等多种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和发育。
②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间可通过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辅助受体及其配体、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CR的相互作用等,诱导和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
细胞外基质也是胸腺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胶原、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等。
它们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促进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
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
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发生相对较晚,由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其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
通过血液、淋巴和血液-淋巴循环网络,可使固有免疫细胞聚集到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存在的部位,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
也可使迁移到该部位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摄取加工抗原性异物后,进入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
3.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生物学意义如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在于:①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
第四章 抗感染免疫【特选内容】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A.调理作用B.黏附作用C.灭活作用D.清除作用E.以上都不是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E.以上都不是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溶菌酶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肽聚糖无五肽桥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D.肽聚糖含量少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B.作用于胞内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D.引起化学性中毒E.一次产量较大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 B.IFN C.中和抗体D.IgM E.补体结合抗体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SIgA E.IgE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A.氯仿B.乙醚C.酚类D.甲醛E.过氧化氢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A.流感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腺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人乳头瘤病毒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流感病毒D.甲型肝炎病毒E.柯萨奇病毒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A.IgG B.IgA C.IgM D.IgE E.IgD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A.CD4+T B.CD8+T C.MφD.NK E.中性粒细胞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C.生理年龄状态D.干扰素E.屏障作用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A.无病毒血症B.抗原易变异C.表浅感染D.短暂感染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A.无种属特异性B.由宿主基因编码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A.干扰素B.病毒抑制物C.IgG抗体D.细胞免疫效应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A.乙脑病毒 B.麻疹毒素 C.乳头瘤病毒 D.可萨奇病毒 E.埃克病毒24.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堂蛋白B.可由病毒及其它干扰素诱生剂诱生C.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D.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E.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25.关于干扰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B.有广谱抗病毒作用C.为糖蛋白成分D.使病毒mRNA降解E.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26.下列那种病毒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但不是单个血清型?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27.决定病毒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的因素不包括:A.全身性感染B.抗原性稳定C.有病毒血症D.反复发生感染E.抗原性单一【X型题】1.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天然抗菌因子包括:A.补体B.溶菌酶C.血型抗体D.组蛋白E.乳素2.皮肤与黏膜屏障作用包括:A.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B.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分泌物杀菌作用E.血脑屏障作用3.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B.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C.乳汁中SigA的作用D.胎盘屏障作用E.正常菌群拮抗作用4.关于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B.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C.血脑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细菌E.SIgA主要抗局部感染5.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介导的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A.调理作用B.黏附作用C.灭活作用D.清除作用E.以上都不是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E.以上都不是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溶菌酶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肽聚糖无五肽桥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D.肽聚糖含量少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B.作用于胞内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D.引起化学性中毒E.一次产量较大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 B.IFN C.中和抗体D.IgM E.补体结合抗体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SIgA E.IgE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A.氯仿B.乙醚C.酚类D.甲醛E.过氧化氢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A.流感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腺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人乳头瘤病毒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流感病毒D.甲型肝炎病毒E.柯萨奇病毒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A.IgG B.IgA C.IgM D.IgE E.IgD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A.CD4+T B.CD8+T C.MφD.NK E.中性粒细胞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C.生理年龄状态D.干扰素E.屏障作用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A.无病毒血症B.抗原易变异C.表浅感染D.短暂感染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A.无种属特异性B.由宿主基因编码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A.干扰素B.病毒抑制物C.IgG抗体D.细胞免疫效应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A.乙脑病毒 B.麻疹毒素 C.乳头瘤病毒 D.可萨奇病毒 E.埃克病毒24.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堂蛋白B.可由病毒及其它干扰素诱生剂诱生C.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D.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E.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25.关于干扰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B.有广谱抗病毒作用C.为糖蛋白成分D.使病毒mRNA降解E.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26.下列那种病毒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但不是单个血清型?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27.决定病毒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的因素不包括:A.全身性感染B.抗原性稳定C.有病毒血症D.反复发生感染E.抗原性单一【X型题】1.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天然抗菌因子包括:A.补体B.溶菌酶C.血型抗体D.组蛋白E.乳素2.皮肤与黏膜屏障作用包括:A.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B.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分泌物杀菌作用E.血脑屏障作用3.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B.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C.乳汁中SigA的作用D.胎盘屏障作用E.正常菌群拮抗作用4.关于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B.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C.血脑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细菌E.SIgA主要抗局部感染5.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介导的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6.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有:A.溶菌酶B.IFNC.白细胞素D.组蛋白E.血小板素7.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为:A.与机体遗传关系密切B.针对某一微生物产生免疫力C.为抵抗病原体感染的首道屏障D.个体间有差异E.因抗原刺激的增多而增强8.正常菌群构成机体生态平衡的生理学意义为:A.皮肤黏膜的机械阻挡作用B.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C.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D.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E.抗感染作用9.决定感染后果的因素有:A.机体的免疫力B.细菌的毒力C.细菌的数目D.细菌的种类E.细菌的染色体10.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后果取决于:A.吞噬细胞的种类B.细菌的侵袭力C.吞噬细胞的功能D.细菌的种类E.吞噬细胞的数量11.不完全吞噬可导致:A.吞噬细胞死亡B.增强细菌的侵袭力C.细菌在吞噬细胞内繁殖D.细菌在体内扩散E.临近组织损伤12.在机体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CTLD.中性抗体E.抗毒素13.机体清除靶细胞的机制是:A.CTL的直接杀伤作用B.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C.ADCC效应D.Mφ及其细胞因子的作用E.NK细胞的杀伤作用14.感染后能获得持久免疫力的病毒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人乳头瘤病毒15.能诱生干扰素的是:A.病毒B.内毒素C.外毒素D.polyI:CE.支原体16.sIgA的保护作用主要见于:A.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B.鼻病毒感染C.流感病毒感染D.乙脑病毒感染E.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7.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是直接针对:A.病毒表面成分B.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C.宿主细胞膜上的病毒特异性蛋白D.病毒相关的酶类E.病毒的核酸18.抗病毒蛋白的作用严格来说应是:A.破坏宿主细胞B.降解病毒mRNAC.抑制病毒蛋白合成D.阻段mRNA翻译E.抑制核酸复制19.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B.干扰素促其杀伤C.需抗体的协助D.需补体的协助E.有特异性二、填空题1.天然免疫由、和三类因素组成。
2.皮肤和黏膜、与共同构成非特异免疫的结构。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后果有和吞噬两种。
4.溶菌酶主要来源于细胞,通过破坏细胞壁的而使细胞裂解。
5.防御素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其作用是杀灭细菌。
6.机体抗病毒免疫可分为和,其中特异性免疫以免疫为主,且常伴有。
7.人体产生干扰素的细胞主要有、及。
8.由干扰素诱生的抗病毒蛋白的主要有、、。
9.人类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强,而、的抗病毒作用较强。
10.抗病毒基因的非特异性杀伤细胞主要是及,特异性杀伤细胞主要是。
11.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主要为,和作用。
12.抗浅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作用;抗深部真菌感染的特异免疫则是以免疫为主。
三、名词解释1.干扰素(IFN)2.胞外菌四、问答题1.简述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可产生哪几种后果?3.简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及特点。
4.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E3.A4.C5.A6.C7.A8.A9.B 10.C 11.B 12..D 13.D 14.B 15.D 16.B 17.C 18.B 19.D 20.B 21.B 22.D 23.C 24.C 25.D 26.D 27.D【X型题】1、ABDE2、ABD3、ABDE4、ABCE5、ABCE6、ACE7、AC8、BCDE9、ABCD10、ABCDE 11、ABCDE 12.ACD 13.ABCDE 14.ABCD 15.ABD 16.ABCE 17.AC 18.BCD 19.AB二、填空题1.组织屏障某些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屏障3.完全不完全4.吞噬肽聚糖革兰阳性5.中性粒细胞外6.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病理损伤7.人白细胞人细胞人成纤维细胞8.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磷酸二酯酶蛋白激酶9.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γ干扰素α干扰素β干扰素10.巨噬细胞 NK细胞 CTL11.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12.皮肤黏膜屏障细胞三、名词解释1.干扰素:在病毒或其他诱生剂的作用下,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是机体后天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成分。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学作用。
2. .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细菌。
四、问答题1、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1)皮肤与黏膜屏障:它构成了机体的外部屏障,其主要作用包括①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穿入;黏膜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有多种附件和分泌物,可将停留的致病菌排除体外;②分泌杀菌物质:不同部位的黏膜能分泌溶菌霉、胃酸、蛋白醉等多种杀菌物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可通过生存竞争和产生抗菌物质而拮抗和抑制致病菌。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可阻挡细菌、病毒等徽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人脑组织或脑脊液,以保护中枢系统。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组成,能阻止母体血流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人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产生的后果与其种类、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可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结果。
(1)完全吞噬:被吞噬的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并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此即完全吞噬;如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在5~10分钟内死亡,30~60分钟内被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