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学案:单元序列写作(二)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不顺,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把“挫折”“描写”这两个话题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就会有话可说。本课的重点是如何细致客观地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自己积极面对和战胜挫折的情景描绘出来,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可感。

[名师支招]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张僧繇》中写道:“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如果把龙当作是整篇记叙文的话,那么这点睛之笔就是描写。

描写的分类:

(1)从描写的对象分,一般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场面描写。场面,一般指由人物活动构成的生活画面,有时也泛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以,描述场面主要是写人的活动,写人物之间的关系。

(2)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

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3)从描写的手法分,有白描和细描。

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

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状态,使人物栩栩如生。

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描写的技法:

(1)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看瓜部分的描写就是典型的例子。

(2)虚实结合。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3)详略结合。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4)正侧面结合。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是着意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我相信,每个雨滴飘落/就有一朵花儿生长……/我相信,即使最漆黑的夜晚/也会有蜡烛发出明亮的光……/我相信,即使暴风雨在狂怒咆哮/最微弱的祈祷也会被听到/我相信,有人在某个伟大的地方/听到了每一个字。

(2)我不相信假花有诱人的芬芳/我不相信泥窑里有耀眼的金矿/我不相信石头可以开花/我不相信荒漠里有绿色的戎装。

根据自己对上面这两则材料的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提供了两则材料,我们仔细审读可以发现,两则材料的关键词有

所不同:第一则材料强调“我相信”,依据材料,“相信”应理解为“信念”“信心”,在困苦的环境中理想之灯不灭,执着奋进,勇敢抗击,不颓废、不消沉;若理解为“信任”“自信”则不妥,若据此选材立意,则更不妥。第二则材料突出“我不相信”,是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学会反思,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

具体构思时,我们可以根据第一则材料,发挥想象,补充“我相信”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一种信念,总之,与“我相信”相契合的内容都可入文。但本题也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尤其是材料暗含的哲理: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痛苦之后一定会有欢乐”,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们也可以根据第二则材料,讲述“我不相信”的事件、理由等。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我不相信”与“我相信”一样,表达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当然,我们还可以逆向取意,对“我不相信”带来的所谓“成熟”进行反面思考,呼唤一种“我相信”式的天真与质朴。

【参考例文】

长大了

除夕那天下午,太阳很难得地露了脸,冷风似乎也柔和了一些,我带着两个小家伙,左挽右牵,到街上买零食。零食店的电视上正播放着魔术表演,弟弟兴奋地看着,口水几乎都流下来了,出来时他问我:“哥哥,他是怎么让金鱼听话的呀?”

我低头看他,他才七八岁,正是换牙的年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一无所知。我忍不住逗他:“因为他会鱼语呀,你不会吗?”接着便天马行空地编了一堆诸如法术什么的来逗他。他笑着、闹着,要我教他。我侧过头去,妹妹却突然很冷地说:“两个笨蛋,他用了激光,没上网看吗?还法术呢,真幼稚!”

我的心突然一震,我看着妹妹,她昂着头,依旧是那张娃娃脸,一头小“羊角”,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成熟的眉目,对“天真”不屑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她已经14岁了,上初中了,学过知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