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创新和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智慧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创新和效能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一、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概述
形成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目前该指标体系仍为“1.0”版本,主要针对“十二五”发展阶段,未来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和不断完善。
关注民生是该指标体系的一大特色。指标体系五个维度中,有两个维度(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和市民生活感知密切相关,充分考虑了百姓衣食住行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的幸福感,比如“网络资费满意度”、“城
市就医方便程度”、“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等都以市民直接参与打分的形式纳入了指标体系的考量范畴。
三、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创新性举措
浦东新区在国内率先对智慧城市概念进行了系统疏理,并提出量化指标,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无疑将更好地发挥浦东在全国先行先试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目前浦东已制定完成了《智慧浦东建设纲要》和《智慧浦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光网和无线宽带双轮驱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力打造“数字高原、智慧浦东”,力争建设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导区,为各地作出良好示范。到2015年,浦东新区主要信息化指标将达到并争取超过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形成“智慧浦东”框架雏形。
四、上海:实施“3935战役”工程推动“智慧浦东”建设
作为全国先行先试地区,浦东新区利用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的优势,大力实施“3935战役”,首推“中国版”智慧城市64项标准。重点任务归纳为“3935战役”:
1、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三大计划)
(1)城市光网升级计划
(2)无线城市完善计划
(3)三网融合加速计划
2、提升高效惠民的应用示范体系(九大工程)
主要目标:管理智慧化和服务人本化。到2015年,浦东新区的政府事务、城市管理和公众服务成为同类区域“最高效、最便捷、最惠民”区域之一,以创新的政府管理和卓越的公众服务助力“幸福浦东”愿景目标的实现。
(1)政府服务协同工程,推动政府行为向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模式明显转变。
(2)智能城管升级工程,推动城市管理从“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模式明显转变。
(3)社会事业亲民工程,推动教卫文体从“单一渠道”向“多维共存”明显转变。
(4)民众生活关爱工程,推动智能服务从“分散低效”向“智能互动”明显转变。
(5)数字三农综合工程,推动农村建设从“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明显转变。
(6)两化融合深化工程,推动重点行业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明显转变。
(7)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推动信息安全体系从“被动防御”向“主动保障”明显转变。
(8)智慧城区样板工程,推动试点区域从“试点建设”向“示范引领”明显转变。
(9)信息市民培训工程,推动市民信息化水平从“基本认知”向“全面应用”明显转变。
3、形成健康坚实的智慧产业体系(三大任务)
主要目标: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夯实产业基地,
聚焦数字电视、平板电脑、多媒体终端、智能表具等领域“整机品牌”。到2015年,浦东新区新一代信息产业总值,争取占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和上海市信息产业总值50%以上。
(1)迅速扩大电子信息制造业既有优势
(2)强力提升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能级
(3)极大关注新兴交叉领域创新发展
4、发展环境与保障体系(五大措施)
智慧浦东建设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营造发展环境、构建保障体系。
(1)组织领导和绩效考核
(2)资金投入和融资保障
(3)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
(4)多元合作和互动机制
(5)宣传推广和战略研究
五、武汉:实施“387”工程推动“智慧武汉”建设
“十二五”期间,武汉将实施“387”工程推动“智慧武汉”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云平台和公共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等3类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交通等8项智慧应用体系,发展壮大智慧应用技术研发等7个支撑性智慧产业。今后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将覆盖居民的衣食住行。力争用10年的时间在其“东湖未来科技城”打造一座真正的中国“智慧城市”。
1、“智慧武汉”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即全面实施“光城计划”,建成无线城市,基本实现“三网融合”。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推广普及“武汉通”,推动电子病历与医疗保险相衔接。实现90%以上的政府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智慧武汉”分三步走基本覆盖居民衣食住行
武汉将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未来10年,武汉将以66.8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新城为试点,构建基于“中国云”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以及能源与资源管理4个智能示范应用工程,并力争突破智能感知、时空协同、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等6个关键技术。其中在2010年—2011年,为建设第一阶段。武汉将着力于“智慧城市”相关的规划与方案制订、标准研究、关键技术,并确定典型应用示范。第二阶段从2012年—2015年,工作将进入标准制订、关键技术研究,力争体系基础成型。此阶段,将以光谷未来科技城为试验区,全面实践“智慧城市”的各项建设。2016年—2020年,将是武汉打造“智慧城市”的推广应用期。届时,“智慧城市”将从未来科技城,推广到东湖开发区、武汉城区,“智慧城市”雏形初显,武汉将成为中部“智慧之都”。
3、实施“387”工程开展10类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