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
No.5_——_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
![No.5_——_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2a20b61f5335a8102d22091.png)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
3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
b. 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 50%以上但未达 85%时,ƒ2因子大于 55。 c. 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 50%时,ƒ2因子大于 61。
¾ 调释制剂 【用于仿制药研发时】 (1)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 80%以上,ƒ2因子大于 50。 (2)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 50%以上但未达到 80%,ƒ2因子大于 55。 (3)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未达 50%,ƒ2因子大于 61。 【用于其他各事项时】
公式(1)
t1:溶出率为dA%前的时间点 t2:溶出率为dA%后的时间点
d1:时间点为t1时的溶出率
d2:时间点为t2时的溶出率
表 1 参比制剂每一样品原始测定时间-溶出率数据汇总表
测定时间(分钟)
制剂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2.5 60 67.5 75 90
(1)
应如何进行校正的实例。
A-1 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规定时间内达到 85%的实例
假设参比制剂的 12 个单位(片)溶出度试验测定结果如下表 1 所示。
第一步:延迟滞后时间的求算
针对每一溶出曲线,按照下列公式分别求出溶出率为dA%时的tA时间点。
tA
=
t1
+
dA d2
− d1 − d1
× (t2
− t1)
+ ⋅⋅⋅⋅⋅⋅ + A2 V2
+
A1) ×V1
其中 An为各时间点测得释放量
【注:本子版给出了该种方式的累积计算模板,请参阅!】
(2)不补液时: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Cn ×[V2 − (n −1)V1] + (Cn−1 + ⋅⋅⋅⋅⋅⋅ +C2 + C1) ×V1 ×100% L
溶出曲线 比较
![溶出曲线 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1eeef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7.png)
溶出曲线比较溶出曲线比较是一种常见的物溶出方法,通过观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情况,来其释放性能和效。
在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溶出曲线比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企者了解物的溶出特性,物的设计和质量控制。
在溶出曲线比较中,我们通常会选取不同的溶出介质、溶出速度和温度来模拟不同的生理环境。
通过测定物在这些不同条件下的溶出量和时间,我们可以得到一组溶出曲线。
这些曲线反映了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行为,可以用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物的溶出曲线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方面的信息:1.物性能比较:不同物的溶出曲线形状和溶出速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其溶出性能的差异。
对于同一类型的物,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其溶出曲线,评估其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稳定性,从而最适合的物种类和剂型。
2.物质量控制:溶出曲线比较也可以用来评估同一物的不同批次之间的质量差异。
通过比较曲线的形状和溶出率,我们可以检验物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工艺上的差异,并且及时调整制造工艺,以确保物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物设计改进:通过对溶出曲线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物在不同环境下的溶出行为,并进一步优化物的和制备工艺。
通过调整物组分和制备方法,可以改变物的溶出速度和稳定性,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
溶出曲线比较的结果对物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溶出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比较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我们也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和实验数据,综合评估物的性能和效果。
溶出曲线比较是一种有效的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的溶出性能和释放行为,物的设计和质量控制。
通过比较不同物的溶出曲线,我们可以评估物的性能差异,优化物的制备工艺,高物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溶出曲线比较在物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4c7aa73be23482fb4da4c4d.png)
附件2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
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
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臵、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
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
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
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 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
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
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
![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33930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2.png)
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在药物研发和制剂过程中,了解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口服固体制剂是最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之一,通过口腔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本文将深入探讨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的原理及比较原则,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溶出曲线测定的原理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是评估药物释放速度和溶出特性的重要工具。
它通常通过体外试验进行,试验中固体制剂被置于体模型(如流体槽)中,模拟体内环境,然后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
溶出曲线是描述药物溶出速率和时间关系的图形。
通常,溶出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溶出量或释放度(如百分比)为纵坐标。
曲线的形状和特征能提供关于制剂性能和药物释放机制的有用信息。
2. 比较原则2.1. 相似性比较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比较是评估不同产品(如不同厂家的仿制药)之间的溶出特性是否相似的重要方法。
相似性比较需要将参比制剂和待比制剂在相似条件下进行溶出曲线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
2.2. 生物等效性评价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比较不同制剂或药物给药形式之间是否具有相似的生物利用度的评估方法。
生物等效性评价一般是通过进行药物体内动力学研究,如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等来进行的。
3. 我的观点和理解通过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可以评估不同制剂之间的溶出特性和生物利用度。
在仿制药评价中,比较待评价药物与原研制剂的溶出曲线可以确定仿制药是否具有与原研制剂相似的药效。
通过对溶出曲线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药物的释放机制、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等,有助于优化制剂的设计和改进。
总结与回顾: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是药物研发和制剂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溶出曲线测定,我们可以评估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特性和药效,并与其他制剂进行比较。
相似性比较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是口服固体制剂研究中常用的比较原则。
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制剂的质量和性能,并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
![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ff65a294b73f242336c5f89.png)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撰写 xiemufeng@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团体使用本文内容,请与作者联系。
【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1. 关于测定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设定 对于测定时间点,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 5、10、15、20、30、45、60、90、120 分钟,此后每隔 1 小时直至 6 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 15、30、45、60、90、120 分钟,3、 4、5、6、8、10、12、24 小时。
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 90%(调释制剂为 85%)以上、且 差值在 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对于结束时间点,在酸性介质中(如 pH 值 1.0)最长测定时间为 2 小时,在其他各 pH 值介质中普通制剂为 6 小时,缓控释制剂为 24 小时。
2. 其他事项 (1) 试验样品 用于比较的两种制剂含量差值应在 5%以内;每个品种各取 12 个单位。
取三个批号样品,在最终溶出率均可达 90%以上的溶出介质(2) 参比制剂标准批号的选择中,取溶出率在约 70%处、位于中间批号的样品进行试验。
在进行仿制药研发时,考虑到原研品批间差异与耐受性,建议从市场流通渠道获得有效 期内不同时间段的 3~5 批样品,分别测定后,取结果均值用于比较;并同时确定参比制剂在 各 pH 值溶出曲线的波动范围,以更为有效地评估原研制剂内在质量和自身仿制制剂的研发 深入程度。
如果主成分是在溶解状态下进行溶出度试验的(如一些散剂、颗粒剂) ,则适当选择某一 批号,即可。
(3) 试验样品的生产规模 由于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故一般情况下应不少于今后工业化最大生产规模的 1/10 或不少于 10 万个单位。
1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撰写 xiemufeng@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团体使用本文内容,请与作者联系。
3. 累积释放度校正计算公式 在多次取样时、可采取及时补充相同体积同温度溶出介质亦可采取不补液两种方式,但 必须保证每次抽取体积的固定性。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40be2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0.png)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1. 引言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是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测定药物在给定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可以评估药物的释放特性和溶出动力学,为药物的质量控制、生物等效性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原则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确定测试条件在进行溶出曲线测定前,需要确定一系列测试条件,包括: - 溶媒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媒,常用的有酸性介质、中性介质和碱性介质。
- 温度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应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温度。
-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对于药物释放速率有较大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采样时间间隔:根据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溶出动力学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间隔。
2.2 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需要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 溶出仪:常见的有旋转式溶出仪、流动式溶出仪等,根据药物特性和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 采样器:用于定时自动采集样品。
2.3 合理选择样品数量为了获得可靠和准确的结果,需要合理选择样品数量。
一般情况下,每个制剂至少应测定3个批次,并进行统计分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
常见的方法包括计算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量、计算释放度等指标,并绘制溶出曲线图。
同时,还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多个批次之间进行比较,评估其相似性或差异性。
3. 方法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的一般方法如下:3.1 样品准备按照药物制剂的规定方法准备样品,包括粉碎、筛选和称量等步骤。
3.2 溶媒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媒,常见的有酸性介质、中性介质和碱性介质。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因素。
3.3 测试条件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试条件,包括温度、搅拌速度和采样时间间隔等参数。
溶出曲线比较 取点
![溶出曲线比较 取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bfa3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c.png)
溶出曲线比较取点
溶出曲线比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价药物在不同溶出介质
中的释放特性。
该方法使用多个时间点来采集溶出液样品,并分析其
中的药物浓度。
通过绘制溶出曲线,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溶出介质对药
物的释放速率和程度的影响。
在比较溶出曲线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取样时间点。
通常,取
样时间点应涵盖药物释放的整个过程,以获得全面的数据。
在取样时,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个溶出过程,并避免采集过多或过少的样品。
接下来,将每个取样时间点的样品测定药物浓度。
这可以通过各
种分析方法完成,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或紫外可见光谱法。
确保使用
准确的方法和设备进行浓度测定,并记录相关数据。
最后,根据取样时间点和测定的药物浓度数据,绘制溶出曲线。
可以使用适当的软件或手工绘图来完成此过程。
对比不同溶出曲线的
形状、斜率和最终释放程度,可以评估药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释放
特性差异。
总之,比较溶出曲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评价药物在不同溶
出介质中的释放特性。
通过选择适当的取样时间点,并测定药物浓度,可以绘制出溶出曲线,并比较不同曲线的特征以获得有关药物释放的
更多信息。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9c636b05087632311212d5.png)
附件2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
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
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
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
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
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值、和的溶出介质。
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
推荐使用的各种pH 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当采用以上溶出介质进行试验时,应提供充分的依据。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7515a86376baf1ffd4fad59.png)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
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
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
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
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
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
对于溶解度受pH 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
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溶出度曲线
![溶出度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e2bd26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c.png)
溶出度曲线导言溶出度曲线(dissolution curve)是制药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研究药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速度和药物释放动力学,是质量控制和药物开发领域的基础研究之一。
本文将围绕溶出度曲线的定义、特征、测定方法以及其在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溶出度曲线的定义溶出量是指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到溶液中的药物量,是制药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之一,对药物的溶出动力学和药物生理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溶出度曲线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溶出到溶液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描述药物溶出动力学的重要工具。
溶出度曲线的形态、斜率和曲线斜率等参数反映了药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速度和药物的释放性能。
2. 溶出度曲线的特征溶出度曲线的特征包括:曲线形状、溶出时间和药物溶出量等方面的参数。
通常情况下,溶出度曲线呈现出初始快速溶出、缓慢溶出和平衡溶出三个阶段。
其中,初始快速溶出阶段反映了固体制剂表面的药物释放和悬浮体的破坏;缓慢溶出阶段反映了固体制剂内部药物释放的机理;平衡溶出阶段反映了药物在溶液中进一步的解离和溶解。
一般来说,溶出度曲线的斜率越大,药物的溶出速度越快,药物在溶液中的释放量也越大。
3. 溶出度曲线测定方法溶出度曲线的测定方法包括体外和体内两类。
体外测定通常采用paddle和basket两种类型的溶出器进行。
paddle类型的溶出器适合于片剂和胶囊等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basket类型的溶出器适合于微小颗粒和微丸的溶出度测定。
体内测定通常采用小鼠、大鼠、家兔或猴等动物,通过口服给药和采集动物血浆、尿液、胆汁或组织样本等方式进行药物溶出度测定和药效学评价。
4. 溶出度曲线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溶出度曲线对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物研发过程中,溶出度曲线可用于药物制剂的药效性评价、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不同型号和厂家的制剂质量比较、加工工艺的优化和药物相容性的评估等方面。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和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和比较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0eff133561252d380eb6e5a.png)
附件2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
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
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
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
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
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 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
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
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b552b5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6.png)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原则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原则是一种检测药物制剂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的有效方法。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测定原则。
首先,关于测定方法,记录药物制剂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是关键。
溶出量可以通过在特定时间点测量药物溶解容器内溶出物质的数量来确定。
同时,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合原料质量特性和药效学的测试方法。
对于比较药物制剂性能,至少需要测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剂。
比较制剂的结构、配方和物理化学特性。
此外,需要控制测试环境(例如温度、搅拌速度和溶液pH 等)以保证可重复性和比较可靠性。
比如乙酸钠酸镁片和硬胶囊,均需在相同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溶出曲线测定。
通过比较两种制剂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就能够得出结论,哪种制剂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制剂性能时,每个测试应包括三个设置。
即,橙色的曲线是含有双氧水的样品曲线;紫色曲线是样品(合成的样品)曲线,而绿色的曲线是纯样品曲线。
这种测试可以提供如下信息:1.结论是否稳定:假设橙色线和绿色线相差不多,而紫色线却相差太大,这表明纯样品制剂是更稳定的制剂。
2.清楚地表明活性成分的出现和消失:如果活性成分缺乏,则三条曲线将不是很相似。
3.反映出样品和整个样品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
4.提供药物在溶液中进行的类似于热力学的信息。
5.比较各种制剂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
在使用口服固体制剂时,最大的关注点是它是否能很快地溶解。
这种制剂必须在短时间内被自然吞咽,并在胃中迅速溶解。
如果制剂不能快速溶解,则活性成分无法进入肠道,达到所需的疗效。
总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很多有用和可靠的信息,可用于制药企业制定更好的处理计划和品质控制检验方案。
溶出曲线比较 取点
![溶出曲线比较 取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3355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e.png)
溶出曲线比较取点溶出曲线比较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药物研发、环境监测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溶出曲线可以反映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通过比较曲线形状、参数等信息可以评估药物的释放速度、稳定性以及溶出机制等。
在比较溶出曲线时,取点是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本文将对取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取点方法在比较溶出曲线时,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点来进行比较。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曲线的上升段、平台段和下降段选取若干个点进行比较。
具体的取点方法如下:1. 上升段:在曲线上升段取点,我们可以选择取一点、取两点或取多点。
选择取点的数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来说,当药物释放速率变化较小时,取一点就可以反映出差异;当药物释放速率变化较大时,取多点可以更准确地比较曲线变化。
2. 平台段:在曲线平台段取点,一般选择取一个点或取多个点。
选择取点的数量要注意保证取点的均匀性,以反映出曲线的整体趋势。
3. 下降段:在曲线下降段取点,我们可以选择取一点、取两点或取多点。
选择取点的数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来说,当药物释放速率变化较小时,取一点就可以反映出差异;当药物释放速率变化较大时,取多点可以更准确地比较曲线变化。
同时,在取点时还需要考虑溶出介质、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等因素。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建议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二、取点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溶出曲线比较时,除了合适的取点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曲线采样间隔:在取点时,采样间隔要尽可能地小,以充分捕捉到药物释放的变化过程。
通常情况下,时间间隔应在曲线上升段、平台段和下降段都保持一致。
2. 取样量:在取样时要保证取样量的一致性,避免因取样量不同而导致曲线的差异。
3. 数据处理:在取点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如计算药物释放率、累积溶出量等指标。
这样可以更好地比较溶出曲线的差异。
4. 结果分析:在比较溶出曲线时,要综合考虑曲线的形状、参数值以及统计学方法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77c4c3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4.png)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
原则
1、拟定指导原则:滴定实验及比较溶出曲线实验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规定并遵循以下原则:
(1)实验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包括滴定溶液条件(例如pH值),溶出度测定使用多种溶剂,最少使用2种溶剂,如热水和盐酸;
(2)实验中使用国家临床药用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使用同一牌号的同性质产品;
(3)实验条件尽可能与临床慢性治疗常用条件相近;
(4)确定样品动力学溶液,测定溶出度,采用最行之有效方法;
(5)确定样品动力学溶出曲线,使用SPSS或Excel软件对3段曲线的参数和系数进行校验和比较;
(6)比较溶出曲线应考虑曲线的形状、能量等参数;
(7)实验数据和结果应按规定的格式存档,并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适用性。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之欧阳音创编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之欧阳音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af8721ce0b4e767f5bcfcea7.png)
附件2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
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
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
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
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
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
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
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草案)》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be77c0360cba1aa811dae1.png)
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溶出曲线相似性时,除另有规定外, 两条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数值不小于50,可认为具有相似性。 5 其他
下列条件:
4
4.1.1 应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仿制制剂和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进 行测定。 4.1.2 两条溶出曲线的取样点应相同。时间点的选取应尽可能以溶出 量等分为原则,并兼顾整数时间点,但溶出量在 85%以上的时间点仅 能选取 1 个。 4.1.3 选取的第一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 20%,自 第二个时间点至最后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 10%。 4.2 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标准
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均可作为考察截止时间点选择的依据。 a. 连续两点溶出量均达 85%以上,且差值在 5%以内。 b. 一般在酸性溶出介质(pH 值 1.0~3.0)中考察时间不超过 2 小
时。肠溶制剂也可选择 pH 值 4.5 的溶出介质替代酸性溶出介 质进行考察。 c. 在其它各 pH 值溶出介质中考察时间不超过 6 小时。 3.4 溶出条件的优化
醋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
3.8
4.0
4.5
0.67 1.22 2.99
22.6 20.5 14.0
5.5 5.98
3.0
5.8 6.23
2.1
3 磷酸盐缓冲液 0.2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取 27.22g 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并 稀释至 1000ml。 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取 8.00g 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 取 250ml 0.2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与下表中规定量的 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加水稀释至 1000ml,摇匀,即得,见表 3。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faf15de2af90242a995e590.png)
附件2通俗口服固体系体例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点原则本指点原则实用于仿造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通俗口服固体系体例剂溶出曲线测定办法的树立和溶出曲线类似性的比较.一.布景固体系体例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接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心理前提下的消融以及在胃肠道的渗入渗出等,是以,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消融对接收具有主要影响.体外溶出实验经常应用于指点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动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通俗口服固体系体例剂,可采取比较仿造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类似性的办法,评价仿造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类似其实不料味着两者必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下降两者消失临床疗效差别的风险.二.溶出实验办法的树立溶出实验办法应能客不雅反应制剂特色.具有恰当的敏锐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懂得药物的消融性.渗入渗出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核溶出装配.介质.搅拌速度和取样距离期等实验前提,肯定合适的实验办法.(一)溶出仪溶出仪需知足相干的技巧请求,应可以或许经由过程机械验证及机能验证实验.须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恰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须要性和可行性.溶出实验推举应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实验办法树立的进程中,转速的选择推举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划定应供给充分辩明.(二)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研讨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斟酌药物在体内的情形,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须要时可斟酌参加适量概况活性剂.酶等添加物.应考核药物在不合pH值溶出介质中的消融度,推举绘制药物的pH-消融度曲线.在肯定药物主成分稳固性知足测定办法请求的前提下,推举选择许多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核,如选择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对于消融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核.推举应用的各类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办法见附件.当采取pH7.5以上溶出介质进行实验时,应供给充分的根据.水可作为溶出介质,但应用时应考核其pH值和概况张力等身分对药物及辅料的影响.推举选择500ml.900ml或1000ml.(三)溶出曲线的测定取样时光点可为5和/或10.15和/或20.30.45.60.90.120分钟,此后每隔1小时进行测定.以下任何一个前提均可作为考核截止时光点选择的根据.(1)持续两点溶出量均达85%以上,且差值在5%以内.—3.0)中考核时光不超出2小时.(2)在其他各pH值溶出介质中考核时光不超出6小时.(四)溶出前提的优化在截止时光内,药物在所有溶出介质中平均溶出量均达不到85%时,可优化溶出前提,直至消失一种溶出介质达到85%以上.优化次序为进步转速,参加适量的概况活性剂.酶等添加物.概况活性剂浓度推举在0.01%—1.0%(W/V)规模内依次递增,特别品种可适度增长浓度.某些特别药品的溶出介质可应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五)溶出办法的验证办法树立后应进行须要的验证,如:精确度.周详度.专属性.线性.规模和耐用性等.三.溶出曲线类似性的比较溶出曲线类似性的比较,多采取非模子依附法中的类似因子(f2)法.该法溶出曲线类似性的比较是将受试样品的平均溶出量与参比样品的平均溶出量进行比较.平均溶出量应为12片(粒)的均值.盘算公式:R t为t时光参比样品平均溶出量;T t为t时光受试样品平均溶出量;n为取样时光点的个数.(一)采取类似因子(f2)法比较溶出曲线类似性的请求类似因子(f2)法最合适采取3—4个或更多取样点且应知足下列前提:1.应在完整雷同的前提下对受试样品和参比样品的溶出曲线进行测定.2.两条溶出曲线的取样点应雷同.时光点的拔取应尽可能以溶出量等分为原则,并统筹整数时光点,且溶出量超出85%的时光点不超出1个.3.第1个时光点溶出成果的相对尺度误差不得过20%,自第2个时光点至最后时光点溶出成果的相对尺度误差不得过10%.(二)溶出曲线类似性剖断尺度1.采取类似因子(f2)法比较溶出曲线类似性时,一般情形下,当两条溶出曲线类似因子(f2)数值不小于50时,可以为溶出曲线类似.2.当受试样品和参比样品在15分钟的平均溶出量均不低于85%时,可以为溶出曲线类似.四.其他(一)溶出曲线类似性的比较应采取同剂型.同规格的制剂.(二)当溶出曲线不克不及采取类似因子(f2)法比较时,可采取其他合适的比较法,但在应用时应赐与充分论证.附:溶出介质制备办法附溶出介质制备办法一.盐酸溶液取表1中划定量的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表1 盐酸溶液的配制取表2中划定物资的取样量,用水消融并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表2 醋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摇匀,即得.三.磷酸盐缓冲液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与表3中划定量的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混杂,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表3 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1000ml.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氢氧化钠8.00g,加水消融并稀释至1000ml.以上为推举采取的溶出介质配制办法,若有须要,研讨者也可根据具体情形采取其他的溶出介质以及响应的配制办法.。
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
![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e7ae881d4d8d15abe234e7c.png)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1. 关于测定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设定 对于测定时间点,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 5、10、15、20、30、45、60、90、120 分钟,此后每隔 1 小时直至 6 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 15、30、45、60、90、120 分钟,3、 4、5、6、8、10、12、24 小时。
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 90%(调释制剂为 85%)以上、且 差值在 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对于结束时间点,在酸性介质中(如 pH 值 1.0)最长测定时间为 2 小时,在其他各 pH 值介质中普通制剂为 6 小时,缓控释制剂为 24 小时。
2. 其他事项 (1) 试验样品 用于比较的两种制剂含量差值应在 5%以内;每个品种各取 12 个单位。
取三个批号样品,在最终溶出率均可达 90%以上的溶出介质(2) 参比制剂标准批号的选择中,取溶出率在约 70%处、位于中间批号的样品进行试验。
在进行仿制药研发时,考虑到原研品批间差异与耐受性,建议从市场流通渠道获得有效 期内不同时间段的 3~5 批样品,分别测定后,取结果均值用于比较;并同时确定参比制剂在 各 pH 值溶出曲线的波动范围,以更为有效地评估原研制剂内在质量和自身仿制制剂的研发 深入程度。
如果主成分是在溶解状态下进行溶出度试验的(如一些散剂、颗粒剂) ,则适当选择某一 批号,即可。
(3) 试验样品的生产规模 由于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故一般情况下应不少于今后工业化最大生产规模的 1/10 或不少于 10 万个单位。
3. 累积释放度校正计算公式 在多次取样时、可采取及时补充相同体积同温度溶出介质亦可采取不补液两种方式,但 必须保证每次抽取体积的固定性。
累积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1)补液时:(C n−1 + ⋅ ⋅ ⋅ ⋅ ⋅ ⋅ +C 2 + C1 ) × V1 Cn L / V2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 + ] × 100% L / V2 V2其中 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即稀释前的)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撰写1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V2为溶出介质体积;该公式如采用各时间点测得释放量表示,则可演变为: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An +其中 An为各时间点测得释放量 【注:本子版给出了该种方式的累积计算模板,请参阅! 】( An−1 + ⋅ ⋅ ⋅ ⋅ ⋅ ⋅ + A2 + A1 ) × V1 V2(2)不补液时: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C n × [V2 − (n − 1)V1 ] + (C n −1 + ⋅ ⋅ ⋅ ⋅ ⋅ ⋅ +C 2 + C1 ) × V1 × 100% L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 V2为溶出介质体积;其中 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即稀释前的) ; 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4. 曲线比较法 由于多 pH 值溶出曲线的绘制已成为剖析和表达固体制剂内在品质的重要手段,故对溶 出曲线比较的科学评价愈发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1. 关于测定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设定 对于测定时间点,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 5、10、15、20、30、45、60、90、120 分钟,此后每隔 1 小时直至 6 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 15、30、45、60、90、120 分钟,3、 4、5、6、8、10、12、24 小时。
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 90%(调释制剂为 85%)以上、且 差值在 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对于结束时间点,在酸性介质中(如 pH 值 1.0)最长测定时间为 2 小时,在其他各 pH 值介质中普通制剂为 6 小时,缓控释制剂为 24 小时。
2. 其他事项 (1) 试验样品 用于比较的两种制剂含量差值应在 5%以内;每个品种各取 12 个单位。
取三个批号样品,在最终溶出率均可达 90%以上的溶出介质(2) 参比制剂标准批号的选择中,取溶出率在约 70%处、位于中间批号的样品进行试验。
在进行仿制药研发时,考虑到原研品批间差异与耐受性,建议从市场流通渠道获得有效 期内不同时间段的 3~5 批样品,分别测定后,取结果均值用于比较;并同时确定参比制剂在 各 pH 值溶出曲线的波动范围,以更为有效地评估原研制剂内在质量和自身仿制制剂的研发 深入程度。
如果主成分是在溶解状态下进行溶出度试验的(如一些散剂、颗粒剂) ,则适当选择某一 批号,即可。
(3) 试验样品的生产规模 由于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故一般情况下应不少于今后工业化最大生产规模的 1/10 或不少于 10 万个单位。
3. 累积释放度校正计算公式 在多次取样时、可采取及时补充相同体积同温度溶出介质亦可采取不补液两种方式,但 必须保证每次抽取体积的固定性。
累积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1)补液时:(C n−1 + ⋅ ⋅ ⋅ ⋅ ⋅ ⋅ +C 2 + C1 ) × V1 Cn L / V2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 + ] × 100% L / V2 V2其中 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即稀释前的)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撰写1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V2为溶出介质体积;该公式如采用各时间点测得释放量表示,则可演变为: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An +其中 An为各时间点测得释放量 【注:本子版给出了该种方式的累积计算模板,请参阅! 】( An−1 + ⋅ ⋅ ⋅ ⋅ ⋅ ⋅ + A2 + A1 ) × V1 V2(2)不补液时: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C n × [V2 − (n − 1)V1 ] + (C n −1 + ⋅ ⋅ ⋅ ⋅ ⋅ ⋅ +C 2 + C1 ) × V1 × 100% L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 V2为溶出介质体积;其中 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即稀释前的) ; 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4. 曲线比较法 由于多 pH 值溶出曲线的绘制已成为剖析和表达固体制剂内在品质的重要手段,故对溶 出曲线比较的科学评价愈发重要。
截至目前,报道有多种比较方法。
但自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官方机构认定采用模型非依赖方法之一的“相似因子比较法”之 后,现基本上被统一采纳。
该法特点是对溶出曲线进行整体评价,通过计算相似因子(ƒ2)比 较溶出行为的相似性。
5. 计算公式⎡ ⎢ ⎢ f = 50log ⎢ ⎢ 2 ⎢ ⎢ 1+ ⎢ ⎣⎤ ⎥ ⎥ 100 ⎥ ⎥ n ( R t − Tt ) 2 ⎥ ∑ ⎥ i =1 ⎥ n ⎦Rt和Tt分别表示两制剂在第n个取样点时的平均累积溶出率。
6. 计算时间点的确定 计算时所选取的时间点间隔无需相等,但两制剂所取时间点必须一致;且计算时间点应 不少于 3 个;由于该计算结果有依赖于比较时间点个数的特性,故在溶出率 85%(调释制剂 80%以上)以上的时间点应不多于一个。
建议研究者可依据参比制剂溶出率的具体情况,选取溶出率间隔相近的 4~5 个(如为调 释制剂可为 4~6 个,不建议超过 7 个点)时间点进行计算。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2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7. 对于所选时间点溶出结果变异系数的规定 除 0 时外,第一选取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得过 20%,自第二时间点至最后时 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得过 10%。
如超出,应从仪器适用性或样品均一性的角度考虑 予以解决。
8. 溶出曲线相似性的判定 该数值限定是基于两条比较曲 通常, 2数值介于 50-100 认为两条溶出曲线是相似的, 当ƒ 线上任一比较时间点溶出量平均差异限度不大于 10%的考虑。
5 提供了溶出量平均差异与 表 相应ƒ2因子临界值的关系。
表 5 溶出量平均差异与相应ƒ2因子临界值 比较时间点溶出量平均差异 ƒ2因子临界值 2% 83 5% 65 10% 50 15% 41 20% 36【说明:该判定依据在美国使用时未根据溶出度应用的不同方面加以区分;而日本针对 (1)仿制药研发和(2)其他事项就分别予以了拟定。
详述如下: 】 由于溶出曲线形式多样,所以根据曲线的不同形态,分别拟定了限度值。
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 【用于仿制药研发时】 (1)参比制剂在 15 分钟以内平均溶出率达 85%以上 仿制制剂在 15 分钟以内平均溶出率也达 85%以上;或 15 分钟时,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的差在±15%以内。
(2)参比制剂在 15~30 分钟平均溶出率达 85%以上时,ƒ2因子大于 42。
(3)参比制剂在 30 分钟内平均溶出率未达 85%,但只要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 似。
a. 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 85%以上时,ƒ2因子大于 42。
b. 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 50%以上但未达 85%时,ƒ2因子大于 46。
c. 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 50%时,ƒ2因子大于 53。
【用于其他各事项时】 (1)原制剂在 15 分钟以内平均溶出率达 85%以上 变更后制剂在 15 分钟以内平均溶出率也达 85%以上;或 15 分钟时两者的平均溶出率差在±10%以内。
(2)原制剂在 15~30 分钟平均溶出率达 85%以上时,ƒ2因子大于 50。
(3)原制剂在 30 分钟内平均溶出率未达 85%, 但只要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似。
a. 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 85%以上时,ƒ2因子大于 50。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3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b. 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 50%以上但未达 85%时,ƒ2因子大于 55。
c. 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 50%时,ƒ2因子大于 61。
调释制剂 【用于仿制药研发时】 (1)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 80%以上,ƒ2因子大于 50。
(2)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 50%以上但未达到 80%,ƒ2因子大于 55。
(3)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未达 50%,ƒ2因子大于 61。
【用于其他各事项时】 同以上仿制药。
日本如此作法的出发点为:对于以上评判标准,因调释制剂给药间隔较普通制剂长,在 人体消化道内滞留的时间亦较长;且制剂工艺的优劣与“体内释药特性”密切相关,故为保证 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评判标准。
同时,对于仿制药、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 的判定主要是用于佐证之后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而其他各事项则是针对在限定的范围内,采 用体外溶出行为相似性的评价来确保变更前后生物学同等性,且一般不再进行生物等效性试 验。
因此,将其他各事项的判定依据拟定为严格于仿制药研究,以确保变更前后内在品质的 一致性。
对于调释制剂,由于在仿制药研究的规定中已提高了标准,故在处方变更中不在予 以提高。
9.溶出曲线存在滞后(亦称“延迟”)现象时的校正方法 采用延迟滞后时间对溶出曲线予以校正的方法如下进行。
对于溶出曲线的校正、即便是可以采用内插法求得溶出率,但为避免内插法带来的误差,最好还是每隔 10%以内的溶出率就 进行取样测定。
当然、这样测定频率必然增加、工作量亦随之加大。
具体流程如下: a. 分别测得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每一个样品的溶出延迟滞后时间。
b. 先通过预试验了解溶出率随时间变化的基本情况,得知滞后时间点(tL)大约出现的时间 段。
在随后的正式试验中,适当增加此时间段的取样点数,绘制完整的溶出率-时间曲线图。
对于溶出率为 5%的时间点,可在绘制的图谱中求得,亦可通过内插法计算求得。
c. 针对每一个制剂、分别采用滞后时间对原取样时间点予以校正,求得校正时间点,然后 再用校正时间点重新绘制溶出量-时间曲线图。
d. 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的平均溶出率-时间曲线图如下所制: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4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e. 首先确定溶出度试验欲进行的时间(tsi)。
关于测定时间点,要以校正前溶出曲线中滞后时 间以后的时间段为出发点来考虑。
对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的每一样品,采用内插法或图谱法 求得每一时间点各自的溶出率,再计算出平均溶出率,然后绘制平均溶出率-时间曲线图。
f. 关于试验制剂、按照下述A-1、A-2 中 1)-3) 的顺序,求得平均溶出率-时间曲线图。
此时 的测定时间点(tsi)应与参比制剂相同。
g. 遵循指导原则确定欲比较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平均溶出率的时间点(tci)。
随后仍是采用内 插法或图谱法求得参比制剂在各计算时间点(tci)的平均溶出率。
以下将分别列举参比制剂在规定时间内达到 85%溶出量与未达到 85%溶出量时, 溶出曲线 应如何进行校正的实例。
A-1 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规定时间内达到 85%的实例 假设参比制剂的 12 个单位(片)溶出度试验测定结果如下表 1 所示。
第一步:延迟滞后时间的求算 针对每一溶出曲线,按照下列公式分别求出溶出率为dA%时的tA时间点。
t A = t1 + d A − d1 × (t2 − t1 ) d 2 − d1公式(1)t1:溶出率为dA%前的时间点 d1:时间点为t1时的溶出率t2:溶出率为dA%后的时间点 d2:时间点为t2时的溶出率测定时间(分钟)表 1 参比制剂每一样品原始测定时间-溶出率数据汇总表制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溶出率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 1.3 0.8 1.8 1.6 1.1 0.5 1.4 0.5 0.3 0.0 0.8 1.8 1.010 8.1 8.9 11.3 7.4 7.1 6.6 9.5 8.1 6.6 5.3 6.3 13.6 8.215 17.8 20.9 23.7 16.1 15.6 16.0 22.7 18.6 13.8 10.5 18.2 27.5 18.520 29.3 31.8 35.0 26.4 25.5 26.0 35.1 31.0 21.5 17.5 27.3 42.1 29.025 41.6 42.2 45.8 36.5 35.0 36.8 43.3 42.0 30.4 30.2 42.5 57.8 40.330 51.6 52.0 55.7 44.9 44.3 44.7 55.8 53.7 42.3 35.6 50.5 65.3 49.735 60.1 59.1 62.2 55.5 52.6 54.1 63.8 62.1 50.8 43.6 58.4 70.0 57.740 68.3 66.3 70.3 65.5 61.3 61.4 75.0 67.1 65.4 52.0 70.3 72.4 66.345 75.2 72.9 77.3 75.1 69.3 70.4 79.3 72.9 73.0 59.6 76.4 76.5 73.252.5 81.8 81.3 82.8 82.9 78.4 77.5 83.3 78.4 80.1 67.8 84.1 80.4 79.960 84.1 88.9 88.1 86.7 86.7 88.0 85.3 81.2 84.9 80.9 89.9 82.6 85.667.5 91.2 93.7 91.0 92.3 94.2 90.5 90.2 85.0 89.4 88.2 93.3 87.1 90.575 97.2 96.7 94.1 96.5 97.5 97.8 95.8 86.5 93.6 94.6 94.9 87.3 94.490 100.0 98.5 97.2 98.9 99.1 100.0 97.7 91.7 95.2 98.1 96.5 97.2 97.5设定滞后时间点的溶出量为 5%时、 根据公式(1)求算出延迟时间点(tL); A则可从表中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