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资料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1近日读了卡尔·拉伦兹先生的《法学方法论》一书,收益匪浅。
书中的法学理论思想非常的经典,值得我学习。
提出新的学说,似乎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与这个学说的发展历史辩论。
比如说有没有物权行为?你不是说他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吗?我说从罗马法就有!要么咱们就拿出罗马法的资料辩论一下。
把握理论提出的、发展的脉络,才有利于对它批判或重构,才能找到辩论所指向的点。
当然,有的观点指出:萨维尼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从古罗马法中推导出物权行为理论,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然而,理论的历史发展,毕竟是我们研究的抓手。
有的学友指出“物权行为不包括物权合意”,他就要对传统物权行为理论发展历史上的观点进行批驳,或者在前人的观点中解释出他的观点。
但是,绕开前人的观点,直接谈自己的观点,这在方法论上似乎难以成功。
因为最起码的问题:你用不用它的概念、你用不用它的体系?倘若用它的概念、体系,又不在它理论发展历史的背景下讨论,别人就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在读完这本法学方法论的书之后,能切实体会到哲学思潮于法学的作用。
方法的运用往往与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潮相联系,不了解哲学思潮,就难以对认识部门法有深刻的认识。
各种哲学思潮对法学的影响非常有意思,越把理论放在历史发展中看就会越能感受到理论的灵活性。
对于法理学发展的一点想法:法理学有自己的研究范畴,然真正与部门法紧密结合,需要部门法的知识。
方法是从思维中总结出的,对于部门法具体问题的思考与操作,是方法的来源。
以这种方法回头去指导部门法,讲起来也显得恰如其分。
部门法的学者,也很有必要将自己的素养上升到法理学层次。
我觉得在中国“部门法哲学”还是很有前途的。
法学论文写作的一点心得
法学论文写作的一点心得法学论文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法学论文?这个课题一句两句说不清。
本来,“文章无形”,一篇文章,有一百个人写,就会有一百种写法,不能强求一律,更不可能千篇一律,固定出一个写作的模式,这样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论文是比较难写的,既要理论功底,也要写作方法,我也发表近百篇论文,大多数是几千字的,“万字号”的不多,那毕竟是点滴而已,我也不是说我的法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就是好,就值得大家学习,而是结合我的写作经验,归纳出几条体会,供大家在写作中参考。
一、确定论文的题材关于选题的问题,我认为非常重要,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题目,然后再根据选题的内容,决定文章的篇幅和容量。
文章的篇幅和容量,大体上应该是相关联的,但是也有所不同。
有时候,文章的篇幅很小,但是容量很大,有的时候,文章的篇幅很大,但是容量很小。
这跟写小说一样,有的小说篇幅很短,容量却很大,就是描写的重大题材,通过一滴水来反映世界。
一般说来,法学论文的篇幅有长有短,小的几千字,长的万把字甚至数万字。
考虑文章采用怎样的篇幅和容量,就要根据自己选题的大小,决定写多长的文章,容量有多大。
在一般情况下法学论文的篇幅和容量,以5000字到8000字为宜。
这样的文章在刊物上比较好发表。
太长的文章,刊物要为你拿出那么多的版面,除非文章特别好,一般的编辑都不愿意给你提供这么大的版块。
因此,适合做论文的题材,应当适中,不要太大,也不太小。
在选择论文题材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个规律,就是越小的题材,越容易写出动人之处、超人之处、惊人之处,这就叫“小题大做”,这是因为,小题材做出大文章,必然要进行深入、广泛的论证,需要更多的素材,在论证上要更加深入、细致、周到。
这样的文章,大家才想看,才愿意看,不看感到可惜,文章写到这种程度,可谓对法制建设也作出了奉献。
但是,往往是小文章做大是很难的,因为有些人写这类文章的时候,材料不够,分析不够,问题说不深,说不透,晴蜒点水,不解决问题。
读书笔记、文献综述、法学论文的写作
书籍例子1
刘建民主编:《新编经济法教程》(第二 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0页。
或 刘建民.新编经济法教程(第二版)[M].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8:5-10.
书籍例子2
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0页。 或 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M].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7:5-10.
引用论文的一些潜规则:
尽量引用权威学者的文章;一流的文章要 有一流的参考文献; 尽量引用高档次期刊的文章;(如《中国 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和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这几个刊物上 都有同主题的文章,一般优先引用《中国 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的)
关注法学前沿
法律博客:
一些要求
(1)由于评注式笔记是直接在书上做笔 记,要求批语和评注的总字数达到2000 字以上,每页都有批语或评注。 (2)其他类型的读书笔记,都必须在开 头标明序号、书(文)题、作者、出版 单位、出版时间,在末尾注明笔记形成 时间、页码等。 (4)读书笔记的应该不少于2000字。
一些要求(续)
清华同方电子期刊(cnki)数据库
进入上海商学院图书馆网站; 电子资源CNKI数据库点“教育网”进 入 输入检索词检索 出现检索结果电击 文章下载阅读、参考(pdf格式、CAJ格 式皆可) Ф如不方便上网者,可通过传统方式到图书 馆阅览室、期刊室、书店等查阅。
第一部分 读书笔记规范化指南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 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 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 一种文体。古人读书治学眼到、口到、 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 记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3篇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3篇《法学方法论》一书的作者是杨仁寿,该书首尾贯连,民刑兼顾,理论实务并重,内容新颖。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初读本书,就觉此书过于理*,过于晦*的表达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想浅尝辄止的感觉。
因此读此书并非是一件浏览识记,消极接受的轻松之事,而要“正襟危坐”,心平气和地用心阅读,才能厘清大师晦*难懂的意思。
本次阅读因只浅涉第三章“法条的理论”的一、二、三节,故虽本人理解能力有限,仍能读完这部分内容。
在第三章的一开始,作者就提出了对“法律命令说”的批评。
对于法律命令说中机械地将法条规定为“不是课予特定人作为义务,就是课予其不作为义务”的说法,作者提出了关于权利转让等几个例子,有力地回击了这样一种显然不足以完全涵盖所有法条的说法。
将法条视为一种命令,使它天生就具有向他人要求特定行为的*质,但是这样的说法显然无法将那些与自身行为而非他人行为有关的法条涵盖其中。
命令的目标在于服从,而在拉伦茨的法条规定说中,规定的目标是在于“视被规定者为规准而适用之”这是拉伦茨在对命令说提出异议时,对自己学说的解释。
然而,读到这里,我想暂时撇开作者的观点,来妄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如果从一种阶级观念较浓的角度来理解法律法条,那么将法律视为一种命令似乎并无不妥之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只是统治阶级更好发挥统治作用的工具,此时的法律并无半点保护公民权利的意思。
但在意识形态渐淡化,阶级观念渐减弱的当今,将法律视为命令确是与时代步伐格格不入。
现代强调的自由、*等核心观念都将被这种被视为命令的法律戴上了沉重的镣铐。
因此,我认为像法律命令这样的学说也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尽管它对法学发展有贡献,但终将被历史大潮所抛弃。
在回归到“法条的理论”中来,在第二节说到了不完全法条的分类时,我着重关注了“作为指示参照的法定拟制”这一款。
在刑法领域上,“法定拟制”与“注意规定”常易混淆与交织。
刑法论文读书笔记
刑法论文读书笔记第一篇:刑法论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读了黎宏的《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一文,收益良多,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被害人承诺的类型和法理基础,而探讨被害人承诺的问题通常从排除违法性事由或者排除构成要件符合性事由这两种角度之一进行探讨。
但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却不存在以上两种角度的争论或区别。
因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采四要件说,既是实质判断也是形式判断,既是初始判断也是最终判断,而采犯罪构成三阶层的国家则不同,因为他们的犯罪判断过程是将形式判断和实质判断截然分开的,所以被害人的承诺到底是在第一步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阶段就阻却犯罪还是在第二步的违法性判断阶段就予以阻却,是有实质的区别的,所以上述的争议也就由此产生。
而后本文具体阐述了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和法律效果,包括承诺主体、承诺对象、承诺时间、承诺表示以及无效承诺等,当然,不同的承诺方式或者内容,也会造成不同的法律效果。
其中,就生命法益和身体健康法益而言,存在一些争议。
无论是世界主流观点,或者黎宏老师,都认为被害人的承诺并不排除杀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为生命这种法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必须违反法益主体的意思进行保护,其当然是合理且有益的。
但这同样也就意味着是不允许或不承认安乐死的,因为请求安乐死的病人本身是不具有处分其生命的权能的。
我在此有些质疑,虽然随着社会和科技、医学的发展,人类能攻克的疾病越来越多,但是社会的工业化也引起更多新型的疾病,人类社会,优生是方向,优死也是方向,又何必厚此薄彼呢?所以,有条件的承认安乐死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当然其需要严格的程序和实质的要见以防止其滥用。
而且早在2001年荷兰就成为世界首个承认安乐死合法化国家,这说明承认安乐死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基础的。
因此,在关于被害人的承诺是否能排除剥夺生命法益的生命危害性,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最后,本文还分析了对有瑕疵的承诺的处理,以及推定承诺正当化的根据和成立条件以及适用范围的问题。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心得doc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心得篇一: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1.论文在写作之前要有一个积累知识和材料的过程进行任何一项学术性的研究都必须要在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上进行,不能凭空想象。
我们在选择论文的素材、组织论文的内容、确定论文的观点之前,首先要占有大量的资料,在对相关问题做了相对透彻的分析了解之后,自然会产生诸多的感慨和体会,这就是我们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契机。
除了平时的学习积累外,起码应该先读几本书,进行一下论文检索,了解有关问题的一些最新研究动态,然后再动笔,这样才有东西可写.2.应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论文论证方法法学论文的论证方法还是有它的特殊性,同时论述不同类型问题的论文有不同的论证方法。
比如侧重学理研究的论文多运用归纳法,即通过众多有说服力的实例、论据推导出主要的观点和结论。
这种方法在论证时需要对所引用的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要引经据典,寻找充分的理论、名家学说作依据,有时还要对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探讨;不但涉及中国的理论,还要有外国的理论,既有目前的理论观点有时还要展现古代近代现代法制发展的历史,有丰富的理论和史料作支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具有学术上的价值。
这种论证方法多用在新思想、新观点的提出或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而侧重实际问题研究的论文多用演绎法,即从大的、正确的前提出发来论证具体问题是否正确。
如对某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或是对某个社会现象、具体法律个案的操作进行评价分析等,用这种方法进行论证应注重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法理解释和司法解释以及司法实践中去寻找依据,所引用的论据最终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或普遍被接受的法理为基准,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
3.应了解和掌握论文选题和表现方面的技巧如何选择适当的论文标题,如何通过材料的堆砌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面有一定的技巧,其中也有规律可循。
比如在选题方面,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其内容的表现与缩影,代表着论文的核心,整篇文章要围绕着标题展开论述,因此标题本身的选择首先必须简练凝重、含义深远,有标新立异的感觉,让人有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其次是论文题目不要太大,如果我们所选择的标题太大,那么需要围绕展开论述的范围就必须很大,这就使得文章的写作难度加大,要面面俱到,多方论证,容易受到作者知识面和相关素材的限制,很难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易使论文流于肤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题目,小文章”。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5篇)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5篇)第一篇: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我说写法学论文有两个条件,一是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二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需要。
第一个是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这通常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或自学来获利的。
第二个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那么你形成的东西怎么能叫前提呢?这是因为我说的是写出好文章,写出好文章才算你会写。
象我这个水平就不算能写出好文章的,只是为写好文章作准备。
你要写好文章,系统的法学知识是很重要的。
我前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山东的检察官,其实也不算真正的检察官,他是做司法警察的,通过自学电大出来。
他讲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他说我最近有个很重要的题目,很想写。
他说我发现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起诉都没有附带民事诉讼,都应该附带的。
我说为什么要附带呢?他说官员的职务犯罪等于是为国家代理,履行职务。
而他职务犯罪了,等于没有履行好这个代理义务,所以他就不应该享受犯罪期间得到的工资待遇,要他赔偿。
我觉得这个问题一提,他觉得他很新颖。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直接回答的话觉得是打击他了。
我说你考虑一下,一个是刑法的处刑是什么意义,刑法的罚金刑是什么意思,刑法的刑事优先原则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刑事处罚里是不是包含着这些内容。
我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但这个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下。
这就表明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什么是刑事优先原则,刑事关系与民事关系是什么关系。
刑事法律关系里实际上是已经包含一定程序的民事关系。
附带民事诉讼是谁提出的,要谁赔。
那么另一个是研究的能力问题。
这是一个很动态的问题。
我们现在也讲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当时我曾经在英文著作中看到一个词,就是讲到了能力建设,我当时不知道怎么翻译。
能力怎么可以建设的呢?能力是自然形成的。
所以我当时就不知道怎么翻译。
后来在上海的一个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就提出了能力建设。
现在我们也讲了。
其实这个能力是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提高的。
能力是可以建设的。
法学论文写作读后感[5篇模版]
法学论文写作读后感[5篇模版]第一篇:法学论文写作读后感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读书笔记学号:17300229 姓名:邹蕴专业:经济法学专业读了梁慧星先生的这本《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著作,我收获了很多感悟。
该书分为学问论文的选题、资料和结构、研究方法、学术见解、文章以及论文的社会责任七个要素。
作者分别从这七个要素分别进行阐述。
在引言部分,我认识到,论文的写作不仅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写作方法和科研能力,其中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非常重要,也是本书要教授的内容。
从学术论文的一般理论上来看,学术论文是指在学术报刊上刊载的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体。
其可以划分为一般学术论文(包括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和研究型学术论文(不断地论证,在研究过程结束时才获得基本学术见解)。
一、选题部分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始,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它体现出了写作者科学研究的能力,尤其对于硕士、博士论文来说,选题决定了论文的成功与否。
课题的选定要求选题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并且辅以充足的资料,在选定的过程中扬长避短。
(一)学术性和理论性本人曾经在本科阶段写论文的时候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学术性,在论文中过多的考虑了该课题的技术性,做了很多介绍性的研究,缺乏对学术本身的探究,读到这里也觉得很有体悟。
作者告诉了我,作为法学研究生,在学问论文的选题上应当研究的是一项法律理论、一项法律制度或者一个法律原则、或者一个法律概念。
这里作者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也即在什么情况下认为论文的选题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那就是补白性、开拓性、提出问题性、超越性和总结性五种选题。
(二)实践性和针对性这里是指课题要具有时代价值,但仅针对实用法学,对于理论法学学科不要求实践性和针对性。
这里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于我们经济法学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经济法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现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方向,经济法会经常发生变化,所以我在未来写作经济法学论文时一定要注意实践性和针对性,要么在当下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要么就是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研究价值的。
法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法学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一:法学总论 - 读书笔记】浅读《法学总论》《法学总论》,又译名《法学阶梯》,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盖由斯《法学阶梯》等著作的基础上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
作为法学的入门读物,该书收录了历代罗马皇帝的诏令和经典学说,查士丁尼并赋予其以法律效力。
它囊括了罗马法的相关基础制度和近乎全部基本原理,是罗马法的重要文献之一。
从最表面上的表现形式来看,作为罗马当时的法学教科书,《法学总论》不同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教材编写方式,而是以法条的形式将整本书的内容连结起来,以法条阐述罗马私法的相关原理与规则。
其次,在每个基础原理的具体问题说明是,书中常用的一种逻辑结构,先将查帝之前罗马原有的一些规定加以阐明,然后再提出其不同的见解,并加以规定,如p14关于被释自由人等级的规定、p118关于信托遗给中特列贝里元老院决议与贝加斯元老院决议适用的规定等。
从内容上来看,整本书包括五部分的内容:序言、第一卷关于人法的制度、第二卷物与遗嘱的相关制度、第三卷无遗嘱继承以及债,第四卷是侵权与诉讼的有关规定。
而我们通常将法学总论的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人法、物法与诉讼法。
具体而言:首先,关于人法。
法学总论第一卷即为人法篇。
但在规定人的制度之前,前两篇论述了法律对正义的追求,提出法律的基本原则,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关系。
从第三篇开始,即开始阐述人的制度。
查士丁尼将人这一主体进行了分类:依据是否自由将其分为自由人与奴隶。
罗马法将奴隶视为财产,一切奴隶的地位没有任何差别。
而自由人则又分为生来自由人与被释自由人。
生来自由人是出生时候起就是自由的,只要胎儿的母亲一度是自由的,哪怕是在中间一段时期,那么胎儿就是生来自由人;被释自由人是从合法奴隶地位中释放出来的人,在规定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在任何时候释放奴隶,被释自由人享受同等的权利的同时也对释放奴隶进行了限制。
依据人受权力支配的主体的不同,分为受自己权力支配的人以及受他人权力支配的人。
(最新版)关于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参考资料
法学论文的写作基本规范与写作技能——法学院本科2003级毕业论文讲座黄宣讲座时间:2006年11月20日第56节讲座地点: 渝北校区4120教室讲座内容目录:一、法学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分析二、法学论文写作的师生关系三、法学论文写作步骤四、法学论文写作格式各位同学:你们好!我接受法学院领导的邀请和安排,十分高兴与同学们在这里一起就法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与写作技能进行交流。
此讲座的目的是希望每位同学熟悉法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并且在自己的毕业(学年)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
本科学位论文做得怎么样,我们这里所说的“做得怎么样”,并不苛求同学们要创作出惊世的作品,而是要求各位同学创作出的论文要符合论文的基本规范。
就像每个人穿衣服一样,是否遵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反映了我们是否具备基本的礼貌以及我们是否具有人文学科同学的基本专业修养。
我们可能会经常去图书馆,我们时常要问一个问题:那些期刊杂志上的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包括出版社出版的那些书作、教材是按怎样的规范作出来的?此前我们可能不知道,但从今天开始,此后我们要学着跟同行“对话”——以熟悉法学研究与创作的规范。
对话的方法,一个方面是当面对话、当面交谈,直接参加大师的讲座,若能直接当面提问,那就当然更好。
另一方面,我们更多的机会是与大师们著述的论文、书籍所记载知识、智慧的进行交流。
而这样一种交流需要一种技巧,即交流者要明确论文、著述是怎样按照一定的规范写成的,犹如围棋竞赛中的那些定式规则是什么。
所以,今天的讲座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今天讲授的论文写作规范不是我个人的任意的经验积累,而是学校明确要求各位同学必须遵守的论文写作纪律。
我将为各位同学具体介绍《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2005年11月30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关于加强2003级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通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及具体要求》等文件内容。
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读书笔记_OK
11
3、题目大小要适当
• 题目太大,必然空泛,题目太小,分量不够。题目大小, 决定论文篇幅的长短。
2021/7/28
12
4、注意扬长避短
• 选题要注意扬长避短,题目选定后,在题目设计上也要注 意扬长避短,例如,选定课题是“代理制度研究”,如果 作者外语很好,掌握两门外语,以“代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为题,就能发挥作者外语的长处,反之,则不能以比较研 究为题。
• 最后是法律问题,涉及著作权。
2021/7/28
15
• 3、要有参考文献目录
2021/7/28
16
四、学位论文的结构
• 学位论文的一般结构: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 献目录、后记。其中,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论文的本体; 目录、序言、参考文献和后记,是附属部分。
• 特殊情况实在一般结构上省略了其中的某个部分,或省略结论, 或省略导论,但无论如何不能省略本论。省略了导论、结论这些 部分,虽不影响学术论文的本质,但学术论文的完整性大大受损, 专家鉴定时会写上一句:结构不完整。
2021/7/28
10
2、题目应与内容相符
• 要求题目能够涵盖论文的全部内容,题目是关于某某制度的研究, 但从论文的内容看,只是研究该制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或 论文内容超出题目范围,都是内容与题目不符,当然不是说全部 内容都要研究,而是要求题目应涵盖该制度的主要方面,基本内 容。
2021/7/28
• 例如:博士论文,合同自由与公序良俗,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 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 容
2021/7/28
18
2、结论:
• 学术研究是一个过程,有其始端和终端,结论是其终端,最终 得到一个什么研究结果,应当在结论部分做出概括,如果还有遗 留问题没有解决,也应在结论部分支指出。
法律论证理论读书笔记
法律论证理论读书笔记谁有大师William R.Scott著《财务会计理论》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写作方法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
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
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
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历史3000字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声叹息万历帝—《万历十五年》读后感本文所说的“一声叹息”,只限于如果按照现代人正常思维状态下,去努力理解当时已经集国家权力于一身的中国明朝皇帝却根本没有办法运用自己的意志去办一件自己想做的看上去是极小的事情,当然就更说不上让他青年人家领导当时的明代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国家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强盛兴旺,国富民强、兵强马壮…这实在是令现代的中国人大大失望了。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的封建政治家、封建思想家、封建实干家、封建统治者们,封建被统治者们都不约而同地自我奠定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特色的人类封建社会行为准则,它就是著名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最核心的内容,它包括了身处任何地位级别的中国人从小长大从生到到死全部生涯中的唯一行为纲领:下级永远服从上级、儿女永远服从父母、女人永远服从丈夫—而从来不允许怀疑其上级、其父母、其丈夫在任何时候会出现有过错的事情。
自考法律文书写作学习笔记
自考法律文书写作学习笔记一、前言自学法律文书写作是本人作为自考法律专业学习的一项必修课程,也是将来作为一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士必备的基本能力。
为此,本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在此记录下自己的学习笔记,与大家分享交流。
二、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法律文书写作,目标如下:1.熟悉法律文书的基本结构、格式和书写要求;2.掌握各类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能够独立撰写各类常见法律文书;4.提高文书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学习内容1.法律文书的基本结构1.1 标题标题应简明、准确、符合格式要求,并能大体反映出文书的性质和内容。
1.2 编号编号应有序、连贯、规范,同时与文书性质相符。
1.3 正文正文应当言简意赅、确切表达,力求简明扼要。
1.4 结尾结尾应简洁明了、恰当得体,但不可以带有情绪和主观色彩。
2.各类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2.1 倡议书倡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倡议目的、倡议活动时间、地点、范围及组织方式。
2.2 公告公告是向公众传达一定信息的一种宣传工具。
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布公告的单位、公告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地点及联系人。
2.3 建议书建议书是向有关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一种文书。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建议对象的称呼、建议内容、建议原因、建议事项等。
2.4 决定书决定书是在某一特定的场合对所处理事项作出的决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决定内容、决定理由、决定方式、决定日期等。
2.5 合同书合同书是规定买卖、租赁、服务等交易内容和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文书。
其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双方的名称、合同签订日期、交易内容、价格、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
3.法律文书的写作技巧3.1 确定文书的性质根据写作的场合和对象,确定文书的性质,包括它的名称、立场、职能和内容。
3.2 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在写作中,要注重突出重点,重点应突出、明确,对次要内容要适度穿插而不失主次。
3.3 适当运用引证在撰写法律文书时,要适当使用引证,既可以增强文书的权威性,也可以加强对证据的支持。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1近日读了卡尔·拉伦兹先生的《法学方法论》一书,收益匪浅。
书中的法学理论思想非常的经典,值得我学习。
提出新的学说,似乎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与这个学说的发展历史辩论。
比如说有没有物权行为?你不是说他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吗?我说从罗马法就有!要么咱们就拿出罗马法的资料辩论一下。
把握理论提出的、发展的脉络,才有利于对它批判或重构,才能找到辩论所指向的点。
当然,有的观点指出:萨维尼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从古罗马法中推导出物权行为理论,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然而,理论的历史发展,毕竟是我们研究的抓手。
有的学友指出“物权行为不包括物权合意”,他就要对传统物权行为理论发展历史上的观点进行批驳,或者在前人的观点中解释出他的观点。
但是,绕开前人的观点,直接谈自己的观点,这在方法论上似乎难以成功。
因为最起码的问题:你用不用它的概念、你用不用它的体系?倘若用它的概念、体系,又不在它理论发展历史的背景下讨论,别人就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在读完这本法学方法论的书之后,能切实体会到哲学思潮于法学的作用。
方法的运用往往与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潮相联系,不了解哲学思潮,就难以对认识部门法有深刻的认识。
各种哲学思潮对法学的影响非常有意思,越把理论放在历史发展中看就会越能感受到理论的灵活性。
对于法理学发展的一点想法:法理学有自己的研究范畴,然真正与部门法紧密结合,需要部门法的知识。
方法是从思维中总结出的,对于部门法具体问题的思考与操作,是方法的来源。
以这种方法回头去指导部门法,讲起来也显得恰如其分。
部门法的学者,也很有必要将自己的素养上升到法理学层次。
我觉得在中国“部门法哲学”还是很有前途的。
法学论文写作
法学论文写作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编者按:本笔谈系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课堂讲授录音整理而成。
《中外法学》编辑部曾于1990年第6期至1991年第2期,分别约请金瑞林、魏振瀛、沈宗灵、饶鑫贤、肖蔚云、储槐植六位先生撰文分享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心得与经验。
24年过去了,尽管中国法学论文发表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中国法学研究的创新与论文写作的质量并未得到同步提升。
法学论文写作训练仍然是中国法学教育的软肋,法学论文质量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中国法学与法治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促成法科学生与法学者对法学论文写作的理论自觉,本刊特别委托凌斌教授组织本次笔谈,将上述五位学者的课堂讲授录音整理成文。
笔谈的内容凝聚了五位学者治学著述的智慧,触及了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许多核心问题。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
他人的经验传授,当然代替不了自己的勤学苦练。
论文写作的点滴提高,终究要‚君子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
希望本次笔谈能够成为中国法学同仁‚君子自得‛的铺路石。
只是与写作相关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我谈不了什么写作,只能根据个人经验,谈一些或许有助于写作,其实更多是社会科学或法律/法学写作的问题。
在我看来,有两件事对于写作很重要:第一是你得真有点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要说,要有点干货。
第二,写作者一定要有读者/受众感,知道自己是在同谁说话,因此,写作在我看来更多是在交流。
写作的其他方面都与这两点相关,也受制于这两点。
一、言之有物第一点,就是要‚言之有物‛。
这个‚物‛在传统中国经常是写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注意,辛弃疾说的是年轻人在特定时期感情空虚、造作或多愁善感,这成了他要表达的‚物‛)。
但现代以来,我们的写作表达有了很大变化,甚至是根本的变化。
【心得】法学毕业论文写作心得
【关键字】心得法学毕业论文写作心得篇一: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1.论文在写作之前要有一个积累知识和材料的过程进行任何一项学术性的研究都必须要在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上进行,不能凭空想象。
我们在选择论文的素材、组织论文的内容、确定论文的观点之前,首先要占有大量的资料,在对相关问题做了相对透彻的分析了解之后,自然会产生诸多的感慨和体会,这就是我们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契机。
除了平时的学习积累外,起码应该先读几本书,进行一下论文检索,了解有关问题的一些最新研究动态,然后再动笔,这样才有东西可写.2.应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论文论证方法法学论文的论证方法还是有它的特殊性,同时论述不同类型问题的论文有不同的论证方法。
比如侧重学理研究的论文多运用归纳法,即通过众多有说服力的实例、论据推导出主要的观点和结论。
这种方法在论证时需要对所引用的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要引经据典,寻找充分的理论、名家学说作依据,有时还要对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探讨;不但涉及中国的理论,还要有外国的理论,既有目前的理论观点有时还要展现古代近代现代法制发展的历史,有丰富的理论和史料作支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具有学术上的价值。
这种论证方法多用在新思想、新观点的提出或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而侧重实际问题研究的论文多用演绎法,即从大的、正确的前提出发来论证具体问题是否正确。
如对某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或是对某个社会现象、具体法律个案的操作进行评价分析等,用这种方法进行论证应注重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法理解释和司法解释以及司法实践中去寻找依据,所引用的论据最终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或普遍被接受的法理为基准,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
3.应了解和掌握论文选题和表现方面的技巧如何选择适当的论文标题,如何通过材料的堆砌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面有一定的技巧,其中也有规律可循。
比如在选题方面,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其内容的表现与缩影,代表着论文的核心,整篇文章要围绕着标题展开论述,因此标题本身的选择首先必须简练凝重、含义深远,有标新立异的感觉,让人有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其次是论文题目不要太大,如果我们所选择的标题太大,那么需要围绕展开论述的范围就必须很大,这就使得文章的写作难度加大,要面面俱到,多方论证,容易受到作者知识面和相关素材的限制,很难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易使论文流于肤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题目,小文章”。
《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读后感作文
《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读后感作文在我的印象中,写论文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对这项费时费力费劲的文字工作都比较反感,因为爬格子毕竟是一件苦差,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友,怎能不苦?很多人都害怕写文章,尤其是专业论文。
因为写论文需要花大量的前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很多可能还是无用功,包括走访座谈和阅读大量文献,不然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的空灵,除此之外,选题和构思亦是一大难题,因为选题就是要选出问题,找准了问题就等于论文成功的一半,而构思则是选题的拓展,构思将选题最初的意蕴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剩下的便是码子了。
很多人认为写文章难并非是构思难,而是码那么多字很困难,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以为写文章最痛苦的当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这是论文的素材,另一个便是选题和构思。
收集资料是个体力活,消化资料提炼问题则是个纯粹的脑力活,需要反复的构思。
只要有了选题个构思,将调研所获取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填充以汉字,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的确,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劲的事情,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收集素材、消化资料,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选题并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一书或许能为我们写作论文尤其是专业法律论文提供一些启示。
该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群针对写论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包括法律专业论文的特点与分类介绍,法律专业论文当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格式的规范等写论文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分析。
写论文到底有无专门的路径或方法,或许阅读完该书,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其最多是一门写论文的入门教材,对法律专业论文进行了概述式的介绍,及框架的搭建和格式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与提示,但却并未教读者写论文的速成之道,即写论文的捷径和快速方法等。
()因此,通读完该书,可能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写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做论文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格式规范等问题,或许能有所裨益,但却找寻不到论文的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文章开篇:一切皆有法,一切皆有度。
文无定式,但有章法。
法学论文的写作也有着它普适的规范和共同的方法。
写论文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论文写作是实践的技艺。
第一讲:一、何为法学法庭是“法律帝国的中心”,但是在中心边缘,还存在着一些与特定的社会法律运作密切相关的制度,我们可以以不同的视角来切入,来关注人类社会中一些具有类似功能的规范。
通过举出实例,得出结论:凡是涉及人类社会组织规则的,都可以理解为法律帝国的疆域,都可以作为法学研究的对象。
单纯地从法官的角度来观察法律无异于坐井观天。
因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视角(此处举例:1.立法者,2.决策者,3.观察者。
并说明区别在哪,法律史学和法社会学属于观察者视角)。
一个特定的研究者,可以卷起袖子,力陈己见,也可以袖手旁观的做一个中立的描述者或评价者,但是他必须清楚自己采用的视角以及此种视角的优势和局限。
作者认为,法学研究主要是引用和解释法条。
由于问题及视角的多元化,法学研究也就由此而多元化了。
二、何为论文先讨论何为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与非学术文章区别在于交流的对象与目的不同。
学术文章是与同行交流,使用的词语更加专业,更加注重论证的根据,文中带有引注。
学术文章的体裁分为综述、评论和论文。
综述是对某一个学术会议、某个问题研究、某个学者或学术流派的概括叙述。
综述比会议纪要阅读笔记要有条理,但是一般不掺杂作者的个人观点。
以述为主,有述有评,称为述评。
这些要作者在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取舍,从而为学术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指引。
评论可以是对一个案例或者事件、一篇文章或者一本著作,对一个学者或者是学术流派思想的评头论足。
评论需要表明作者的观点,但是阐明观点必须建立在评论对象上,有所寄附、以评为主。
论文是有条理地论证作者观点的文章,有一个核心观点。
以上三者的界限有时会模糊,但是一个成熟的学者应当有清晰地认识,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法学论文的类型,从研究视角上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一为法律解释论层面,二为立法论方面,三为学理方面。
实证研究也有不同的层面,有的为描述事实,分析原因,探究功能。
实证研究试图揭示某种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规律。
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政治学常用这种手段。
法律学者的实证研究有时会与之存在学科交叉,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法律学者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并多以寻求法律制度的完善为导向,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法律层面的圆满。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分:主要是在于论文写给谁看、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理论研究是从现象出发探寻其内在规律;应用研究则是解决法律实践中直接面临的问题。
二者并无高下之别,能解决问题的研究就是好研究。
三、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是成功写好论文的前提。
选题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问题意识,2.创新可能,3.切合个人情况。
作者要从现实中发现问题,从中提炼出学术上的话题,再给出自己的问题予以论证。
如何解决问题,是论文的主题所在。
现实中的问题是分层次的,既可能是法律实践过程中的操作问题,也可能是法律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理论问题。
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必然是触及了那些比较典型,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现实针对性更强,可以避免初学者云雾腾腾,但是,现实中的问题未必都是学术上有意义的问题。
如何提炼出有意义的学术问题呢?基本的要求是,要放在学术的语境中讨论问题,要注意思想传承,要注意与学术界的对话。
提炼问题时要注意几点:1.一篇论文只讨论一个中心问题,2.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3.清楚合理地界定问题。
一篇文章只讨论一个中心问题,可以避免多个中心,使论文更有针对性;“小题大作”指的是选题不能太宽泛,使文章的穿透力减弱,论文内容大而空,从细微处见功力。
梁慧星先生有言,“硕士论文的题目要避免过大,博士论文的题目要避免过小”;问题的界定要清晰合理,有效地讨论来自于合理地研究视角的确立以及问题的清楚界定。
研究视角的偏差多半是因为学科分割,视野局限。
与问题相伴的是命题。
刘南平博士的《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值得一读。
核心命题是贯穿整个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在论文中探讨和论证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论文要有核心命题呢?写文章要有中心思想,让人看完之后清楚的知道你在说什么,有意义的比较来自于合理的视角,并且将之归结为一个核心的命题。
那么,什么样的命题才算是核心命题呢?以何海波先生经验来看,是否能把核心观点用一句话来表述。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学术是一个由不同作者共同续造的延绵不绝的阶梯。
一个人的研究必须通过前人并超越前人。
每个人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再迈进一步,无论如何都是贡献。
学术研究有很强的个人性,但是也有很强的公共性。
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的结构、持有什么样的见解主张也是个人的,但是学术研究并不是单单是个人的学习训练,也不是纯粹的智力游戏,它要求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是学术研究的公共性的一面。
学术研究的公共性决定了作者必须了解相关的研究,因此,必须在着手某项研究之前做好文件检索工作。
研究的新意有大有小。
一方面,不能要求每一个问题、见解、方法或者材料都是横空出世或地下出土,不能因为这个意思某本著作的某句话已经提到过或者暗示过就否定它的新意;也不能因为某句话未说过或者未曾提到过就算是新意,创新是相对于整个学术圈而言的。
如果能够对学术圈现有知识有所推进,才算是创新。
一个实际的工作者甚至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所不知道的,不一定是新的,要遍阅文献,只有问题、观点以及所采用的材料或者是方法是新的,那才是创新。
创新是能够提供新的知识,不然所谓的创新就是幌子。
那么,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论文有三新,新见解、新问题、采用新的材料以及新的方法。
法学研究并不缺少新问题,缺少的是洞见问题的敏锐。
新问题有时来源于新视角,新知识也可是原有的偶然零碎知识的整理和提炼。
对于法学来说,新见解意味着对一种法律现象的性质、原因或者功能如何理解,或者对一个法律问题如何处理的新意见。
一些重大的原创问题的提出,不仅开辟了新的问题,领域,而且基本上伴随着新的见解。
一些老问题长期悬而不决,就是因为欠缺新的材料和方法。
一些新观点的提出,也往往需要新材料和新方法的支持,甚至新观点本身就是新材料或方法催生的。
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法律有很强的本土性,法律研究的学术圈国别界限比较明显。
就中国法律而言,由于研究者的身份不同,所关注的问题和采取的视角不同,写作的语言和读者对象不同,所以,可以清晰地划分出界限。
四、选题的一般过程选题有三个阶段。
首先,从阅读或者是讨论中获得灵光一闪的思想,从中提炼出问题;其次,初步选题后,进行调研;最后,在调研及讨论基础上整理出论题。
如果一个现象几乎是无人问津,那可能是一个新问题。
如果发现常识的见解有问题,从中切入也会发现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讨论,但是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那可能也需要新的视角或者新的材料。
选题如投资,知识就是资本,查阅文献就是市场调查。
看是否有前人对某一领域的成熟观点。
查阅文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检验一个人学术训练成果的标准。
在初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可以拟一个提纲,提纲可以澄清思路,可以使作者一目了然地看出自己的思路是否前后一致,还可以列一个参考文献目录,使自己明白要看的和要找的资料。
与人讨论自己的论文构思也是一个好办法。
一个问题是否成熟,不在于这个讨论这个主题的论文有多少,而在于问题是否被人看到了、解决了。
还要强调的是,查找的关键词也可能会妨碍视线。
文献查找是个功夫活,不下功夫肯定不行,但是资料难求的问题可能真不好解决,下了功夫也不一定能行。
写作中,调整论题是常有的事。
调整论题大概有三种情况:1.由大至小,限缩拆分;2.由小及大,深入拓展;3.由此及彼,转移论题。
深入拓展,从一个问题入手,连续进行追问,最后获得原先没有意识到的新见解。
有时,你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但是对该问题的正面回答并非是最好的回答,或者你发现了比预设问题更有意义的问题,这时可以以转移视角的方法或者变换一个问题来讨论。
很多时候,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的拿出一个对策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对策取决于决策者的权衡,而不取决于学者的论证,多数时候拿出的对策也不是学者擅长的。
学者所能做的,毋宁是分析一个现象产生的各种条件,一个对策的一般后果,从中寻找出规律。
第一讲读后感想:何海波老师在第一讲主要讲述了论文的选题方法。
首先,论文是讨论和分析现实问题,立论时要立足于现实问题,如何发现问题是前提,没有问题就没有论文。
其次,是如何去发现问题,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现实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具有学术上的意义,要善于培养自身提炼问题的能力。
再次,选题时要注意对资料和自身的知识储备做全方位的审视,确定前人是否将自己选取的题目研究透彻,在此,要穷尽相关文献,多读多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量力而行。
最后,选题时要有针对性、首要性,不要再论文中阐述多个观点,一篇论文只讨论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检验核心问题是否存在。
同时还要注意选题时要保证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新颖性。
第二讲:文献推荐书目陈瑞华《法学论文写作与资料检索》凌斌《法科学生必修:论文与资源检索》丁丽英《法律文献检索》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一、穷尽相关文献写学术论文,文献检索必不可少却又经常被忽略。
要找什么文献?去哪找?如何找?学术论文要有根有据,有所创新,都必须建立在文献的基础之上。
有根有据,就必须拿文献说话,有所创新,就必须比对现有文献。
法学论文主要的读者是学术界,学术思想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就是论文,其次是专注和教材。
学术是一种知识和思想的系统,也是一个学术人的系统。
如果不看学术界的讨论,不知道学术界的术语和基本观点,根本就无法进入这个系统。
但是,光有论文还不行,如果仅仅是检索参考和引用论文,只能是固步自封,而且还没有新意。
除了法学论文以外,相关立法、判例和时事报道,都是法学论文经常要参引的。
法学以外的人文社会文献,也是法学论文作者需要参引的。
研究者必须注意研究对象的最新发展,也可能要考察其历史变迁。
具体如何引证,应当根据研究对象和论文需要而定。
文献的洋与中。
要重视外国文献,特别要强调要利用第一手外文文献。
同时还要注重文献的权威性。
权威期刊、引用次数、再版次数等都可以作为判断文献权威与否的标准。
但是,判断文献最可靠的方法是阅读。
何海波先生以为,判断文章质量,有三个要素。
1.思想的原创性以及出处的原生性2.论证的严谨性或者报道的准确性3.影响力推荐网站:中国知网、万律法律数据库《全国总数目》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 CLSCI哈佛法律评论耶鲁法律杂志哥伦比亚大学法律评论华盛顿和李大法学院排名法学论文电子数据库:WESTLAW LexisNexis英文法学刊物:Heinon-Line 法律以外的人文类:JSTOR第三讲:调查一、现场调查出于研究目的的观察应有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