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修辞手法大全推荐文档
修辞+Microsoft+Word+文档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常见辞格表达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例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完整word版)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
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完整word版)对偶与对仗区别、其它修辞手法汇总,文档
对偶与对仗的差异对偶与对仗是两个看法,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相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词句,这两个词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友善和内容上的互相映衬,拥有独到的艺术收效。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别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地址的词语必定“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地址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友善,加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到达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圆满。
所以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吻合上述原那么的诗词联句即是对仗的;否那么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比方:(1〕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碧野?天山光景记?〕——只对偶,不对仗。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有头无尾基础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既对偶,又对仗。
〔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既对偶,又对仗。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对照,反问和设问有什么作用比喻〔一〕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有好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组成比喻必定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定是实质不相同的事物,否那么不能够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够单看有没有喻词,以下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14页word
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一)比喻的概念:对于两种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的事物,把其中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叫做比喻。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在文辞上分为三个成分,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 (用来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如: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喻词)荷叶(喻体),我(本体)是(喻词)红莲(喻体)。
(三)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进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
(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加深感情色彩。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四)比喻的三个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如”“犹如”“如同”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如: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如: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直接用“灰色的幔”来比喻黑云。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直接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虎豹”和“熊罴”分别喻指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喻指雪。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五)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完整word版)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
小学语文语法资料注意保存多读哦!姓名: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直接当作人来写。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a、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b、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 a、马路都要被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c、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修辞手法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练习题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完整版)修辞手法专题
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关系。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对偶从形式上分为两种:严对(必须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和宽对(只要求字数相等。)
六、对比: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加以并举形成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作用在于使对立面显得更加鲜明突出,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25、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26、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27、小稻秧脱险记。()
②排比的作用:增强句子语言的气势,更有力的表达感情,使内容层层深入,更好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③排比词:当……当……当……,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有……有……有……,等等
★练习:
例:1、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修辞手法:()
作用:()
3、这座山真真高,把天都插破了!
修辞手法:()
作用:()
五、对偶
①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多用与诗歌与对联中!如“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②对偶的作用: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简练,有音乐美。
十、顶真:把前一句子的结尾或句中的某些词语作为后一句的起头。
例:被挖车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
十一、引用:在说话或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可氛围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完整版)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弓I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等。
1 •比喻:即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2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综合版)修辞手法总览
(综合版)修辞手法总览1. 前言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经常用于增强表达力和艺术性的技巧。
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对于撰写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字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向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提供例子以帮助理解。
2.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含义。
它常用于形容一个事物,并将其与另一个事物相联系,以增加表达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例子:- 他是一只勇敢的狮子,总是保护着自己的家人。
- 她的笑声像清晨的鸟鸣,充满了欢快和活力。
3. 比拟比拟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来描述其特点。
它通过类比的方式来传达某种含义,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子:- 时间像一条河流,永不停歇地向前流淌。
- 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锁,丢失了钥匙,难以打开。
4.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思想。
它能够增加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例子:- 他努力、奋斗、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 她喜欢阅读、写作、探索各种知识。
5.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观点。
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并起到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子:- 你难道不想改变现状吗?- 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6. 比照比照是通过与某个事物相比较,来突出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形象。
它能够用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某个事物。
例子:- 她的微笑像阳光般温暖。
- 他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清脆悦耳。
7. 象征象征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联系,使其代表某种含义或象征某种概念。
它能够赋予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和隐喻。
例子:- 鸽子常常被用作和平的象征。
- 红色在文化中常象征着热情和力量。
8. 总结本文档简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排比、反问、比照和象征。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学作品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也是提高写作技巧的有效方法。
(完整word版)修辞手法讲解以及练习
修辞手法的讲解以及练习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如: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如:弟弟成了泥了.(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1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4、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5、设问:设问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完整word)常用修辞手法大全,推荐文档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完整word五年级修辞手法.docx
修辞手法指导一、比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构:本体+比+体常用的比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宛如例句:活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的孩童。
比的种:明:句中有比如:太阳像个球,慢慢地升起来。
仿写::两种事物必是不同的事物,不能是同一种事物(如:小明得像他爸爸) X 暗 :比句不出比如:老是辛勤的园丁。
仿写:二、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予人的思想、作、言。
作用:运用人的方法可以使人得生、形象、切。
如: 1、小在上唱歌。
2、蟋蟀在平台上琴。
3、高粱了,稻子笑弯了腰。
仿写:区:辨比和人比的重点在“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个事物的相似点。
人的重点在“当作” ,它直接把物当人来描述。
注意:人句中不能有比出,否就成了比句。
比两个句子,它分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星星一一的,像孩子的眼睛。
(B、星星眨着眼睛。
()按要求句子:叶在中来去。
人句:比句:三、夸夸:运用丰富的想象,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小的写法叫夸。
作用: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者的想,加深印象。
A、小夸比如:王若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
B、夸大夸比如:茉莉花开,香万里。
句子 1:考上很静。
夸句:句子 2:桂花开了,很都能到。
夸句:四、——自自答了引起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再自己行回答。
即明知故,自自答。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如: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五、反问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也就是说:用肯定的形式来表示否定,用否定的形式来表示肯定。
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转为陈述句:像这样的老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
转为反问句:五、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深圳市布吉中学 王泽中(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 明喻、暗喻和借喻。
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 、明喻,特点:甲像乙, 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A2、幸福像花儿一样。
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 (2)、喻体, (1)、本体,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C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 A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E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 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完整word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知识点精讲】一、比: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的、人比熟悉的事物去表抽象的、懂的、人少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由本体、比、体三局部构成。
本体和体两种事物之必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但又不同,比常用的有“好似、像⋯⋯一〔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星在光。
①我力向峰爬去,一会儿攀着,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②秋天的雨是一把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
④ 的叶像一枚枚票,哇哇,来了秋天的凉爽。
⑤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⑥海底的岩石上着各种各的珊瑚,有的像开的花,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⑦千万像利一的金光,穿梢。
⑧小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人,是一座美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
重点分析:“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句。
作比:他得像他爸爸。
表猜:几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表想象: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好似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士。
表例:金堂有多特,像烤兔、荷叶茶⋯⋯题型 ;1、下面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山绿水画。
B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2、按要求填空“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这句话把〔〕比作〔〕。
二、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下面的句子是拟人句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三、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完整版常见的修辞手法共67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托),互(寄文,设问,反问,引用1.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一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女口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一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一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一词的比喻意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一一《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一一《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1)扩大夸张。
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夸张的用法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
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7.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8•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一《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一一《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一一《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一《最后一次讲演》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⑵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