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音乐公开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音乐公开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7fc4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7.png)
音乐公开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感受草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2.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品味和欣赏藏族民歌,了解藏民族的风俗和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导入草原的特点和草原文化。
2.播放草原的自然声音和草原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奇妙。
二、学习藏族民歌1.教师介绍藏族民歌的背景、特点和种类,并播放一些藏民歌曲进行欣赏。
2.指导学生学唱藏族民歌:《我是草原小牧民》。
3.分组合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对唱中文歌词逐字翻译,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三、欣赏与剖析1.播放影片或现场表演,让学生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唱法和表演技巧。
2.利用CD或网络资源播放其他藏族民歌,让学生欣赏和评价这些民歌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
3.与学生一起唱一些有代表性的藏族民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情感表达。
四、创作与表现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我是草原小牧民》中富有草原特色的歌词和曲调,创作一首自己的藏族民歌。
2.学生分组进行现场表演,让同学们欣赏评价,并进行精彩表演的分享。
教学评估1.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检测学生对藏族民歌乐曲和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2.到课堂结束的时候,对学生表演的创作作品评价,并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在课堂上,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唱水平、创作表现等多个方面。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我是草原小牧民》,主要是围绕草原文化、藏族民歌的介绍和欣赏,通过分组合唱、创作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水平。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b1e9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7.png)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与生活》,详细内容为《我是草原小牧民》。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感受牧民的生活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准。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增进幼儿对草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控制。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准,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草原风光图片、小牧民道具。
2. 学具:小铃铛、沙锤、小鼓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引导幼儿了解草原的特点。
2.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分组练习,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扮演小牧民,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4.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曲节奏:简单明了地展示歌曲的基本节奏。
3. 歌曲音准:标注歌曲中的音高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长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2. 答案:歌曲演唱正确,节奏和音准掌握良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了解草原的其他特色,如民俗、美食等。
(2)组织一次草原亲子游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草原的风土人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控制。
2. 实践活动:让幼儿扮演小牧民,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6409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d.png)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的基本知识。
欣赏草原音乐,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
引导学生欣赏草原音乐,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章:基本乐理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乐理概念。
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2.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基本乐理概念。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第三章:歌曲学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词和旋律。
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要求。
3.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高的要求。
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的练习和展示。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4.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创作与展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利用乐器或声音进行音乐创作。
创作与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5.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工具。
大班音乐草原小牧民教案6篇
![大班音乐草原小牧民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30eb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1.png)
大班音乐草原小牧民教案6篇通过准备教案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以确保教学方向,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灵活地应对学生的提问和互动,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音乐草原小牧民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音乐草原小牧民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说明:《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
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
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
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8a59f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2.png)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草原巡逻兵》2、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3、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巡逻兵》,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 、5 、6”三个音。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草原巡逻兵》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
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33250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2.png)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册第五章《美丽的大草原》,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草原牧民的生活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了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音乐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讲述草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2)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学习(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老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表情和动作。
(3)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装饰音。
3. 歌曲练习(10分钟)(1)分组练习,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练习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学生相互评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 情景实践(10分钟)(1)学生扮演小牧民,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草原文化。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我是草原小牧民》2. 内容:(1)歌词(2)旋律(3)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词和旋律。
(2)学会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音乐技巧。
2. 答案:(1)歌词:略(2)旋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实践、分组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班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大班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266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e.png)
大班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童声欢歌》,主题为《我是草原小牧民》。
详细内容包括: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感受牧民的生活氛围;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幼儿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通过学唱歌曲,体验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生活的乐趣,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技能目标:使幼儿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歌词,提高歌唱水平。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草原的特点和牧民的生活方式,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对草原、牧民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草原风光图片、牧民生活图片、歌词卡片。
学具:小鼓、沙锤、手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注意指导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学习歌词,结合图片,让幼儿了解草原、牧民生活。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演唱:(1)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注意情感表达和动作表演。
(2)分组演唱,鼓励幼儿展示自我。
4. 随堂练习:(1)用小鼓、沙锤、手铃为歌曲伴奏。
(2)创编动作,表现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词卡片:展示重点歌词,引导幼儿跟读。
3. 草原、牧民生活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分享草原、牧民生活的知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歌曲学习中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是草原小牧民”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草原文化。
(2)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体验草原牧民的生活。
第2课草原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第2课草原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fb0b4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5.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草原音乐的基本概念。《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充满草原风情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反映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这首歌曲,来了解草原音乐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切分音的掌握,我会通过拍手和身体律动来帮助大家理解。
b.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并表达歌曲中草原小牧民的快乐与自由。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草原生活、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表达歌曲情感。
c.草原音乐风格的理解:学生对草原音乐风格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难以从文化背景上理解音乐特色。
-突破方法:结合教材中的文化背景介绍,通过故事、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加深学生对草原音乐风格的认识。
c.草原音乐特点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草原音乐的基本特点,如长调的运用和牧歌的风格。
-举例:歌曲中的长调旋律,以及它与草原生活的关联。
2.教学难点
a.歌曲中复杂节奏的掌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切分音等复杂节奏的掌握可能存在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练习复杂的节奏。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草原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对草原音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和引导。
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但我也发现,对于歌曲中的一些难点,如切分音的掌握,仅仅通过讲解和示范可能还不够,今后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难点。
大班音乐教案详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大班音乐教案详案我是草原小牧民](https://img.taocdn.com/s3/m/bf2608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1.png)
大班音乐教案详案我是草原小牧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美丽的大自然》,具体内容为《我是草原小牧民》。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生活,同时学习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自然的音色、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2. 了解草原的特点和牧民的生活方式,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理解草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草原风光图片、牧民生活图片;2. 学具:小鼓、手摇铃、沙锤、音乐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草原风光图片和牧民生活图片,引导幼儿谈论草原的特点和牧民的生活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教学(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2)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幼儿模仿学习;(3)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错误。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草原小牧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结合图片进行形象化教学;(3)示范演唱,让幼儿跟随学习,注意音准和节奏。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歌唱练习,互相评价;(2)选取一组进行集体表演,其他幼儿评价;5. 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复述教学目标;(2)鼓励幼儿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我是草原小牧民》2. 草原特点:辽阔、美丽、天空高远、牧草丰富3. 牧民生活方式:放牧、骑马、唱歌、跳舞4. 歌曲节奏: | |5. 歌曲旋律:↑↑ ↓↑ ↑↓ ↓↓ | ↑↑ ↓↑ ↑↓ ↓↓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绘画或文字形式描述草原小牧民的生活;2. 答案:略。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4928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8.png)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册第四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主要内容为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描绘了草原小牧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快乐生活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原民族的风土人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歌词学习。
2. 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的处理,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书、歌词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描绘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1)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2)学生分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掌握歌曲。
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歌曲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每组选出一名“小牧民”,进行角色扮演,演唱歌曲。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曲旋律:五线谱3. 歌词:完整歌词4. 歌曲节奏:切分音、附点音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尝试用乐器伴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草原民族的音乐,如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拓宽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e9838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1.png)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体验草原生活的乐趣,增强对草原文化的认识。
3. 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学习与演唱。
2. 草原音乐风格的欣赏与分析。
3. 音乐知识与歌唱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了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难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能够独立演唱并理解歌曲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音响设备。
3. 乐谱和歌词。
4. 教学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和视频资料,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
3. 歌唱练习:教授学生唱歌技巧,分组进行歌唱练习,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音乐欣赏:播放其他草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风格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音乐的特点和歌唱技巧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草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草原音乐专家或牧民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草原文化和音乐。
3. 举办校园草原音乐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歌唱练习等。
2. 歌唱技能:评估学生在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时的音准、节奏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反馈,评估其对草原音乐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大班音乐精品教案详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大班音乐精品教案详案我是草原小牧民](https://img.taocdn.com/s3/m/ed01b43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4.png)
大班音乐精品教案详案我是草原小牧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童声合唱》中的《我是草原小牧民》。
该曲以欢快的旋律,描绘了草原小牧民快乐的生活场景。
教学内容包括歌词学习、旋律学唱、节奏练习以及合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够独立演唱。
2.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3. 了解草原文化,培养对我国多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合唱部分的协调。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旋律的学唱以及合唱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
学具:歌词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草原的风光,引导学生们想象自己是草原上的小牧民,感受快乐的生活氛围。
2. 歌词学习(10分钟)a. 教师展示歌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歌词。
b. 学生自主朗读歌词,注意歌词中的节奏和韵律。
c. 教师选取几位同学进行歌词朗读展示,纠正发音错误。
3. 旋律学唱(10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旋律。
b. 学生跟随教师钢琴伴奏,集体学唱旋律。
c. 教师挑选几位同学进行旋律学唱展示,指导唱准音高。
4. 节奏练习(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拍击节奏,熟悉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b.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互相纠正不足之处。
c. 教师挑选优秀小组进行节奏表演。
5. 合唱表演(10分钟)a.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学唱合唱部分。
b. 学生跟随教师指挥,进行合唱练习。
c. 教师指导合唱技巧,提高合唱效果。
6.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词卡片(彩色)3. 合唱声部划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将《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曲演唱给家长听,并尝试用合唱形式表演。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fa9ac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4.png)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童趣歌声》,具体内容为《我是草原小牧民》。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描绘了草原小牧民快乐的生活场景,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音乐素养。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小鼓、沙锤、铃铛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引导幼儿关注草原特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教学(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感受旋律,引导幼儿跟唱。
b. 教师分段教学,指导幼儿学习歌曲的节奏、音准。
c. 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表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幼儿模仿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节奏错误,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a. 教师邀请各小组进行展示,评价各小组的表现。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曲节奏:简单明了,易于幼儿模仿3. 歌曲重点:歌词、节奏、音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分享学习心得。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类似的音乐活动,如:《草原小英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3. 鼓励幼儿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1ca52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3.png)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草原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二、走进大草原1、欣赏草原风光2、学跳筷子舞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1)师示范动作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脚位:前蹲、后仰(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3、变化筷子舞节奏(1)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2)师示范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 X(3)学生说——练习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1)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2)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3)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4)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5)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6)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三、歌唱大草原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2、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4、指导缺点:“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5、随老师琴声再唱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音乐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974aa4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6.png)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音乐教案标题:《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和参与活动,了解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录音。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场景。
4. 乐器,如手鼓、小型木琴等。
5. 纸和彩色笔,用于学生创作草原小牧民的形象。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草原小牧民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
2.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独特韵律和氛围。
活动一:音乐欣赏1. 再次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乐器声音和节奏特点。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二:合作创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手鼓或小型木琴。
2.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氛围,合作演奏一段简短的乐曲。
3. 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合作,确保乐曲的和谐和流畅。
活动三:形象创作1. 提供纸和彩色笔,让学生根据对草原小牧民的想象,创作一个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形象的特点和服饰,以及与草原环境的关系。
3. 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形象,也可以用文字描述。
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乐曲演奏和形象创作。
2. 回顾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 引导学生思考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草原动物的叫声,创作一段声音合唱。
2. 学生可以用乐器伴奏,演唱一首关于草原小牧民的歌曲。
3.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研究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音乐,以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创作。
2024年大班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2024年大班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9c3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e.png)
2024年大班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活动,依据教材《我是草原小牧民》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节《草原之歌》,详细内容为通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幼儿了解和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体验草原的辽阔与美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幼儿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掌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吉他、钢琴、草原风光图片、歌曲课件。
学生准备:小鼓、沙锤、小铃铛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b.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歌词和音准。
c.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节奏和音准。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歌曲中的一段歌词,进行节奏和音准的讲解,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分组让幼儿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鼓励他们互相纠正和帮助。
b. 每组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乐器伴奏(5分钟)a. 教师分配打击乐器,让幼儿为歌曲伴奏。
b. 教师指导幼儿掌握节奏,协调乐器演奏。
b. 全班幼儿共同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曲节奏和音准重点3. 草原风光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分享学习心得。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实际演唱和分享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节奏和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需求。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https://img.taocdn.com/s3/m/e1a8bd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2.png)
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简谱识读能力,熟练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讨论、创作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乐器体验:尝试用三角铁、手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4.舞蹈动作:学习简单的草原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情感。
5.创作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创作与草原小牧民生活相关的故事,并结合歌曲演唱进行表演。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注意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是如何共同描绘出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场景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的演唱和简谱知识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程跳进和节奏把握,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最后,我觉得在总结回顾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总结中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是草原小牧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一名草原上的小牧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的歌曲,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壮丽和牧民的快乐。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76869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6.png)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具体内容包括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学习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演唱、节奏把握。
教学重点:歌曲旋律、歌词的学习,以及演唱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书、歌词单、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草原风光,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节奏。
(2)学习歌词,让学生跟唱,并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练习。
3. 歌曲实践(10分钟)(1)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领唱,其他成员配合。
(2)各组轮流演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讲解答案。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文化,激发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分段展示4. 重点、难点:标注在歌词相应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词,并背诵。
2. 答案:歌词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在高音部分仍有困难,需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草原歌曲,如《天路》、《草原夜色美》等,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演唱、节奏把握。
2. 教学过程:歌曲实践环节中的分组练习和轮流演唱。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4e5a1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b.png)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与生活》,详细内容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学习与表演。
本章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草原文化,感受牧民的生活乐趣。
二、教学目标1. 感知音乐节奏,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培养音乐表现力。
2. 了解草原文化,体验牧民的生活,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歌词的记忆。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感受音乐节奏,了解草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草原图片、小牧民头饰等。
学具:小鼓、沙锤、手铃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草原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歌曲学习:a. 播放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b. 分句教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高的指导。
c. 邀请幼儿上台示范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歌曲表演:a. 分组进行歌曲表演,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动作。
b. 选取优秀表演小组进行展示,分享快乐。
4. 音乐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草原小牧民”音乐游戏,培养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我是草原小牧民》2. 歌曲节奏: | | | |3. 歌曲歌词:我是草原小牧民,骑着马儿唱起歌……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分享课堂趣事。
2. 课后练习:练习歌曲中的节奏和动作,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了解草原的其他文化,如舞蹈、美食等,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
组织幼儿参加户外草原体验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歌词的记忆。
3. 作业设计:课后练习的落实与家庭作业的分享。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a. 分解节奏:将复杂的节奏分解为简单的部分,逐一教授,再组合起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https://img.taocdn.com/s3/m/766190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d.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音乐与动作》,主题为“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草原儿歌《小牧民》,了解草原文化,通过唱跳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详细内容包括:歌词学习、节奏练习、动作编排。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喜爱草原儿歌《小牧民》,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草原文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词记忆、节奏感培养、动作协调。
2. 教学重点:歌词演唱、节奏练习、动作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歌词卡片、节奏棒、草原图片。
2. 学具:小鼓、沙锤、舞蹈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幼儿谈论对草原的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歌词学习:a.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b. 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3. 节奏练习:a. 教师示范节奏,幼儿跟随练习。
b. 分组进行节奏棒练习,互相评价。
4. 动作编排:a.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幼儿跟随学习。
b. 分组进行动作练习,互相纠正。
5.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草原小牧民的角色扮演,边唱边跳,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 例题讲解:以一首简单的草原儿歌为例,讲解节奏和动作的配合。
7.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唱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词:《小牧民》2. 节奏:强弱音、顿挫感3. 动作:草原小牧民形象、舞蹈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儿歌《小牧民》,并分享草原文化知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个别幼儿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草原主题亲子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感受草原文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词记忆、节奏感培养、动作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草原小牧民
南站镇中心小学佟瑞静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用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自信的演唱歌曲。
2、掌握八分休止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三、教法学法:
重点采用欣赏、听唱法、示范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创新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
四、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电子琴、小鼓槌等
五、课时分配: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律动练习、复习导入
复习前课内容《草原上》,师生随歌曲旋律律动。
(二)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1、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导学生听辨这首歌曲与前首歌曲的区别。
(表现同一主题“草原”的两首歌曲在情绪、速度、节奏方面有什么不同?)
速度节奏情绪
《草原上》慢舒展优美、抒情
《我是草原小牧民》快紧凑欢快、活泼
(三)学习歌曲
1、复听歌曲,了解歌曲2/4拍的节拍特点。
2、指导学生按歌曲节拍的规律做拍手练习。
3、再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词,随老师按节奏念诵歌词。
5、师弹琴分句教唱,学生跟老师分句学唱。
6、就难点反复练习。
(如14小节“6 0 6 0”演唱时强调休止符的特点; 18小节“1. 2 3 5 ”掌握附点音符的时值)。
7、采用师生对唱、男女生接唱等多种歌唱形式巩固练习
8、指导学生在唱会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歌唱。
(四)课后延伸
1、出示三种节奏型:
a、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b、X X | X X | X X | X X ||
c、X --- | X --- | X --- | X --- ||
指导学生们分组以小鼓槌为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小组讨论为歌曲编动作
舞蹈要反映出小牧民骄傲、自豪的情感,引导小组成员们结合想象创编动作(提示:小牧民会骑马、摔跤、挤奶等等)
3、表现歌曲
最后,引导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尽情的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中。
学生可分为演唱组、节奏组、舞蹈组。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陶冶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