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浙江新高考专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二)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三)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四)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

(五)1.知其不可而为之2.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