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三维GIS空间数据模型-概念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11010班姓名:李松青学号:201101014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功能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使GIS超越一般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系统,不仅能进行海量空间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关系和趋势,挖掘出对科学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从而解决复杂的地学应用问题,进行地学综合研究。
以下是对本册内容的总结:第一章地理空间数据源分析与GIS本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领域,探讨了GIS 环境下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
1.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1.1数量地理学讲述了数量地理学的发展、与传统地理学的比较及其地理分析模拟方法(地理系统分析,随机数学方法,地理系统数学模拟)。
1.2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介绍了GIS的概念与功能1.3 地理计算介绍了地理计算的概念与地理计算的模型和方法2.地理空间数据挖掘2.1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概述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发展及其体系结构2.2 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介绍了数据立方体的基本思想与数据立方体概念所涉及的维度类型(非空间维度,空间-非空间维度,空间-空间维度),度量值(数值度量,空间度量)和成员属性2.3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介绍了OLAP概念以及与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的关系。
2.4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典型方法地理空间数据挖掘主要方法有:地理空间统计方法,地理空间聚类方法,地理空间关联分析,地理空间分类与预测分析,异常值分析3.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3.1 空间分析概念介绍了空间分析的概念与本质特征,空间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目标3.2 空间分析的萌芽与发展介绍了空间分析的发展过程3.3 GIS与空间分析介绍了GIS与空间分析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未能大量引入专业空间分析模块的原因。
第二章 空间数据模型
2.2栅格数据模型-离散化的方法 栅格数据模型规则的格网(常用三角形,方格,六角形) 规则的格网(常用三角形,方格,六角形),三角形 是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根据角度和边长的 不同,可以取不同的形状,方格、三角形和六角 形可完整地铺满一个平面。 不规则的格网,可当做拓扑多边形处理,如按街 不规则的格网 区划分,社会经济分区等。 。
空间数据模型
本章描述的是整个GIS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本章描述的是整个 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 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并 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 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对 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一)空间结构特征和属性域 一 空间结构特征和属性域 空间” “空间”经常是指可以进行长度和角度 测量的欧几里德空间。 测量的欧几里德空间。空间结构可以是规 则的或不规则的。 则的或不规则的。 属性域的数值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属性域的数值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名称、序数、间隔和比率。 名称、序数、间隔和比率。属性域的另一 个特征是支持空值, 个特征是支持空值,如果值未知或不确定 则赋予空值。 则赋予空值。
2011-4-6
25
2.2栅格数据模型 2.2栅格数据模型
栅格模型把空间看作像 元的划分, 元的划分,每个像元都 记录了所在位置的某种 现象,用像元值表示。 现象,用像元值表示。 该值可以表示一个确定 的现象,也可以是一种 模糊的现象。但一个像 元应该只赋一个单一的 值。
gis教程
gis教程
GIS教程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
展现地理数据的技术。
它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图形化表示相结合,帮助用户理解空间关系并做出合适的决策。
1. 介绍GIS概念及应用领域:
- GIS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2. GIS数据的类型及获取方式:
- 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区别
- 来源于遥感、GPS、地形测量等的数据获取方法
3.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 空间数据模型及其特点
- 空间数据索引和查询技术
4. GIS空间分析:
- 空间关系和邻域分析
- 空间插值和地理加权回归等分析方法
5. GIS数据可视化:
- 符号化和图层控制
- 空间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
6. GIS应用开发:
- GIS软件编程基础介绍
- GIS开发平台和常用的API
7. GIS与大数据:
- GIS数据与大数据的融合
- 基于GIS的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
8. GIS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商业决策支持
通过学习本教程,您将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掌
握GIS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技术,熟悉GIS空间分析和数据可
视化方法,以及掌握GIS应用开发和大数据融合技术。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您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面对象 Class
属性
属性
体 3-Complex
面 2-Complex
线对象 Class
属性
线 1-Complex
点对象 Class
属性
点 0-Complex
三角形 2-simplex
线段 1-simplex
节点 0-simplex
33
空间地物
复杂地物
13 类空间对象
复杂
柱状地物
体状地物
数字立体模型
部分
节点 0-simplex
X,Y,Z
31
三维对象的拓扑数据模型
体状对象
面状对象
线状对象
点状对象
1 BodyID
1 SurfaceID
1
LineID
1 PointID
N
体1
N
4
5
面
1
6
N
3 4
边
1
1
2 结点
ElementID
FaceID
EdgeID
NodeID
X
Y
Z
32
三维复杂实体的逻辑模型
体对象 Class
• 模型:
• 时间作为属性(time stamp)
• 序列快照模型( Sequent Snap shots) • 基态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 • 时空复合模型( Space - time Composite) • 时空立方体模型( Space - time Cube)
表示形成三维空间目标表示,其优点是便于显示和数据更新, 不足之 处是空间分析难以进行。 (2)体模型(Volume model)
地理信息(GIS)技术术语一览
地理信息(GIS)技术术语一览1. 地理信息系统(GIS):一种基于空间数据的综合性信息处理技术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展示等功能。
2. 空间数据:地球表面及其周边空间内的各种现象和要素数据,如地图、卫星遥感数据、位置信息等。
3. GIS数据模型:一种用来描述地理数据的抽象数学模型,包括三种主要模型,分别是矢量、栅格和TIN模型。
4. 矢量数据:用点、线、面等基本要素来表示地理现象的数据形式,常见的矢量数据有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和多边形数据等。
5. 栅格数据:将地面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每个网格用一个像元来表示地理现象的数据形式,常见的栅格数据有DEM、卫星遥感数据等。
6. TIN数据:通过三角形来描述地理现象的数据形式,通常用于地形建模和三维地形分析。
7. 地理编码:将地理位置(如行政区划、街道、建筑物)与数字编码相对应的方法,是位置信息geo-coding的基础。
8. 空间分析:基于空间关系,利用GIS提供的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等操作的技术。
9. 空间查询:利用GIS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条件查询和范围查询的功能。
10. 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使得地球表面上的点都可以在地图上用坐标表示的方法。
11. 地图制图:根据采用的地图投影和地图样式,将地球表面及其周边空间内的多种要素绘制到纸张或屏幕上的过程。
12. 拓扑关系:指在空间中要素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描述的是邻接关系、相交关系、包含关系等几何关系。
13. 空间精度:指地理数据中的坐标精度和分辨率的程度,也是GIS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4. 空间分辨率:指GIS数据中标识对象的最小可见空间单元,也反映了数据的细节程度。
15. 属性数据:指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如名称、面积、高程等非空间信息。
16. 空间数据仓库:一种以空间数据为核心的综合性数据存储、管理、分析系统,适用于大规模的空间数据处理与应用。
17. 空间数据挖掘:一种基于GIS空间数据的挖掘方法,提取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关系和趋势,以支持空间决策。
实验4-1 GIS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4-1、空间分析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预备知识:空间数据及其表达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
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
它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
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
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GIS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GIS(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空间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人口、资源等各种地理现象和现实问题。
GIS的核心概念是“地理”。
地理信息系统将地理信息与空间位置相关联,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处理和展示。
利用GIS,人们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和地理建模来解决空间问题、制定规划、辅助决策、优化资源利用、提升生活质量等。
在GIS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1. 空间数据(Spatial Data):指以空间位置为基础的数据,可以表示为二维或三维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
空间数据是GIS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及其属性信息。
2.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是指获取和收集地理信息数据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GPS定位、数字化、遥感技术等。
数据采集的质量、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GIS分析和决策的结果。
3. 数据存储(Data Storage):是指将采集到的地理信息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存储形式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和云存储等。
4.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是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组织、分类、存储、更新、查询和维护等操作的过程。
数据管理旨在提高数据的可访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操作、计算和分析,以发现地理模式、相互关系和隐含规律。
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
6. 地理可视化(Geovisualization):是指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地理信息呈现给使用者。
地理可视化可以是简单的静态地图,也可以是交互式的动态地图、三维场景或虚拟现实等形式。
第3讲-空间数据模型--概念222
1、空间认知和空间抽象
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 能反映现实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是地理信息系统重要任务之一,也是
GIS的理论基础。
尺度世界 (度量语言) 地理空间世界 (GIS语言) 项目世界 (Project) 地理点列世界 (Coordinate)
地理几何特征世界 (Geometry) 地理要素 集合世界 地理要素世界
空间参照系统 的概念被引入
项目世界 反映了一个制图员、一个地籍管理人员和一个道路管理人员视角的项目世界。
正是项目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导致了GIS信息交换的难题。
点集世界
几何世界
要素世界
GIS空间抽象举例
观察和认知
空间事物或现象
现实世界
选择、综合、简化和抽象
概念世界
概念模型 Conceptial Model
拓扑属性 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 一个弧段是一个简单弧段(弧段自身不相交)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内部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外部 一个点在一个环的内部 一个面是一个简单面(面上没有“岛”) 一个面的连续性(给定面上任意两点,从一点可以完全在面的内 部沿任意路径走向另一点) 两点之间的距离 一个点指向另一个点的方向 弧段的长度 一个区域的周长 一个区域的面积
基准方向
基准方向 点-线顺序关系
基准方向
点-点顺序关系
点-面顺序关系
基准方向 基准方向 线-线顺序关系 线-面顺序关系 基准方向 面-面顺序关系
不同类型实体间的顺序关系
度量空间关系
度量空间关系主要指空间实体间的距离关系; 按照拓扑空间关系中建立点-点、点-线、点-面、线-线、线- 面 和面-面等不同组合来考察不同类型空间实体间的度量关系; 距离的度量可以是定量的,如按欧几里德距离计算得出A实体距离B实 体500m,也可以应用与距离概念相关的概念如远近等进行定性地描 述; 与顺序空间关系类似,距离值随投影和几何变换而变化。建立点-点 的度量关系容易、点-线和点-面的度量关系较难,而线-线、线 -面和面-面的度量关系更为困难,涉及大量的判断和计算; 在GIS中,一般也不明确描述度量空间关系;
第3章 空间数据模型
*通过描述小面块的几何形态、相邻关系及面块内属性 特征的变化来建立空间数据的逻辑模型;
*小面块之间不重叠且能完整铺满整个地理空间; *根据面块的形状,镶嵌数据模型可分为 规则镶嵌数据模型 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
规则镶嵌数据模型
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
TIN和Voronoi多边形数据模型
Voronoi 图又称为Dirichlet ( tessellation) ,其概念由 Dirichlet 于1850 年首先提出; 1907 后俄国数学家 Voronoi 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并提出高次方程化简; 1911 年荷兰气候学Thiessen为提高大面积气象预报 的准确度,应用Voronoi 图对气象观测站进行了有效 区域划分。因此在二维空间中,Voronoi 图也称为泰 森多边形。
2 作为两个面域之间的一个边界。
3 作为一个面域特征,精确表达河流的堤岸、辫 状河道以及河流上的运河。
4 作为一条曲线以构成表面模型上的沟槽。根据 地表上河流的路径,可以算出其横截面、落差度、 排水流域以及在预测降雨下的洪水爆发可能性。
针对真实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创建他 自己的主观模型。GIS的观点是为真实世 界建立一个通用的模型。
泰森(Thiessen)多边形的特点: 1 组成多边形的边总是与两相邻样点的连线垂直; 2 多边形内的任意位置总是离该多边形内样点的距 离最近,离相邻多边形内样点距离远; 3 每个多边形内包含且仅包含一个样点。
(五)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为了有效地描述复杂的事物或现象,需要 在更高层次上综合利用和管理多种数据结构 和数据模型,并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统一 的抽象。
空间逻辑数据模型作为概念模型向 物理模型转换的桥梁,是根据概念模型 确定的空间信息内容,以计算机能理解 和处理的形式,具体地表达空间实体及 其关系。
三维GIS空间数据模型
② 某一类型的空间单元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类型或一个复合 实例;
③ 某一类型的空间实体可以转换为另一类型;
④ 某些空间实体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由不同的维数组 合而成。
实体类型组合图例
三、空间实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表示
1、单一实体 2、多种特征的实体 3、带有属性的空间实体的表示 4、多层属性信息的表示
第三章 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指利用特定的数据 结构来表达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 空间关系和属性信息;是对空间对 象的数据描述。
内容
第一节 空间实体的描述和分类和数据组织 第二节 矢量数据模型 第三节 栅格数据模型 第四节 三角网数据模型(TIN) 第五节 属性信息 第八节 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
左多边形
P2 P1 P1 Ø P2 P3
右多边形
P1 P4 Ø P2 P4 P2
二、空间实体的几何分类
根据(1)实体本身的特征、(2)所用地图的比例尺
(3)项目中使用这类实体空间数据的目的,将地理
形象抽象为:
1. 点(Point) 2. 线(Line)
空间现象 • 离散
3. 面(Area) 4. 体(Volume)
4、பைடு நூலகம்类信息的表示
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 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信 息层(见下图);
用于表示地理实体的数据模型
GIS的数据模型分为两大类: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
Spatial data model
第二节 矢量数据模型
① 长度:从起点到终点的总长;
GIS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基态修正模型
基态修正模型按事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它 只存储某个时间数据状态(基态)和相对于基态的变 化量。
33
时空立方体模型( Space-time Cube)
由空间两个维度和一个时间维组成,描述了二维 空间沿着第三个时间维演变的过程。任何一个空 间实体的演变历史都是空间-时间立方体中的一 个实体。
➢ 拐点(Turn):从一个链到另一个链的过渡。拐点在 网络模型中不用于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实体,而是 代表链与链之间的过渡关系。
21
常用的网络模型:
网络跟踪(Trace)
➢用于研究网络中资源和信息的流向; ➢在水文应用中,网络跟踪可用于: • 计算河流中水流的体积, • 跟踪污染物从污染源开始,沿溪流向下游扩散的
28
3.7 时空数据模型
➢ 静态GIS(SGIS):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只涉及地理信息的 两个方面:空间维度和属性维度。
➢时态GIS (TGIS):
能够同时处理时间维度。 解决历史数据的丢失问题。 实现数据的历史状态重建、时空变化跟踪、
发展势态的预测等功能。
29
数据的时间维度:
➢结构化数据:如一个测站历史数据的积累,可以 通过在属性数据表记录中简单地增加一个时间戳 (Time Stamp)实现管理;
➢ 结点(Node):链的终止点。 链总是在结点处相交。结点可以用来表示道路 网络中道路交叉点、河网中的河流交汇点等。
20
➢ 站点(Stops):在某个流路上经过的位置。代表现 实世界中邮路系统中的邮件接收点、或高速公路 网中经过的城市等。
➢ 中心(Center):网络中的一些离散位置,可以提供 资源。如现实世界中的资源分发中心、购物中心、 学校、机场等。其状态属性包括资源容量,如总 的资源量;阻力限额,如中心与链之间的最大距 离或时间限制。
三维GIS的定义
1 三维GIS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GIS有三种定义:①基于工具箱的定义,认为GIS是一个从现实世界采集、存贮、转换、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集合;②数据库定义,认为GIS是一个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里的大多数数据能被索引和操作,以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③基于组织机构的定义,认为GIS是一个功能集合,能够存贮、检索、操作和显示地理数据,是一个集数据库、专家和持续经济支持的机构团体和组织结构,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种决策支持。
基于工具箱的定义强调对地理数据的各种操作,基于数据库的定义强调用来处理空间数据的数据组织的差异,而基于组织的定义强调机构和人在处理空间信息上的作用,而不是他们需要的工具的作用。
TURNER认为“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主要用来区分纯粹的二维GIS 与三维GIS[2],为强调在三维任务如地质或地貌应用上的扩展,人们创造了术语“Geoscientific Information System”(GSIS)[28]。
后来这个词被修改为一个缩写形式“Geo-Information System”(GIS)[24][28]。
为区分三维GIS与现今世界上比较成熟的流行的各种二维商业GIS,这里倾向于BREUNIG的观点[28],用GIS指代“Geo-Information System”,认为三维GIS是布满整个三维空间的GIS,与传统的基于平面的二维GIS或2.5维GIS明显不同,尤其体现在空间位置与拓扑关系的描述及空间分析的伸展方向上。
三维GIS加上时间维方面的处理即为四维GIS。
2三维GIS的特点在三维GIS中,空间目标通过X、Y、Z三个坐标轴来定义,它与二维GIS中定义在二维平面上的目标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在目前二维GIS中已存在的0,1,2维空间要素必须进行三维扩展,在几何表示中增加三维信息,同时增加三维要素来表示体目标[9]。
空间目标通过三维坐标定义使得空间关系也不同于二维GIS,其复杂程度更高。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原理、相关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理解。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原理、相关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理解。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应用软件系统,通过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展示以及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完整的、有效的、及时的地理信息服务。
GIS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基于地理环境的智能决策。
GIS的基本概念包括:1、数据:用于视觉或者逻辑运算的GIS主要包含向量数据、栅格数据、模型数据等。
2、空间:GIS一般使用球面坐标系统来代表地球的空间位置。
3、仿真:GIS的功能几何化和空间分析基于物理过程的仿真。
4、建模:GIS模型包括传统的数学模型、智能数据模型和物理模型,结合不同的模型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5、数据库:GIS是一种数据库系统,连接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能够将多种数据链接起来,统一管理。
GIS的原理基于三个概念:1、地理位置-将地理信息抽象成坐标信息,并通过坐标信息确定位置。
2、空间关系-地理信息的属性有其特定的空间关系,如:相邻关系,拓扑关系。
3、随机性-大多数地理信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即:具有局部性,空间上变化多样。
GIS及相关应用主要有:1、地图制作- 即将GIS空间数据转换为图形信息,用于地图绘制。
2、空间分析- 即对不同数据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如:距离、范围、交集、邻近等。
3、空间管理- 即通过GIS技术,对地球表面的资源进行整理与管理,如:房地产、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
GIS的发展趋势:1、增加数据采集精度-通过各种传感器,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使GIS数据具有更高的精度。
2、增强计算处理能力- GIS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对大数据的快速处理,简化计算复杂性。
3、增强GIS数据共享能力- 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接口,使各种GIS服务可以跨平台共享。
4、加强人机交互能力- 不断改善GIS软件的用户界面,使得GIS功能更容易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3)语义贫乏
用单一结构描述描述“交互”、“从属”、“构成”等众 多联系,语义上无法区别。
(4)数据类型太少
只提供常用的简单数据类型,不能自定义新的数据类型。
一、语义数据模型
-实体联系模型(E –R模型)
• 提供三种语义概念:
全信息对象:包含空间、时态和属性信息的地理对象。
全信息对象模型:运用面向对象设计技术,将对象的空 间、属性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封装。每个全信息对象有 多个时态版本。
Hale Waihona Puke he End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本章主要内容:
• 空间数据库概述 •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 空间时态数据库
§4.1 空间数据库概述
一、空间数据库概念 • 是GIS中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
总和。(各种来源和形式) •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1)常规DBMS进行扩展,使有空间数据
2、相关概念
• 对象(Object):实体的抽象(基本元素),封装了数据和操作集 的实体。
• 消息(Message):请求 对象执行某一操作或回答 某些信息的要求。
• 类: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特征。类和实体是抽象与具 体的关系。
3. 对象的性质
• 封装:
• 继承:某类对象可以自然地拥有另一类对象的某些特 征和功能。不必重复实现,减少代码。
2. 概念模型(空间特征,关系描述)
(1)空间特征:点、线、面、体四种基本类型; (2)实体在空间、时间、属性三方面存在联系: • 空间联系:空间位置、分布、关系、运动等; • 时间联系:客体随时间变化,可构成时态数据库; • 属性关系:属性多级分类中的从属关系、聚类关系、相
《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GIS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GIS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Q1320280(二)课程英文名称:GIS 3D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三)开课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地位:《GIS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空间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 GIS)的核心问题,而地理数据模型则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本课程)的核心问题,而地理数据模型则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本课程的教学就是以空间数据的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重点讲述基于空间数据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与实际应用。
模方法与实际应用。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阐述了三维地理数据建模的理论、技术与实现方法,涉及三维数据结构、数据获取、空间建模、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多个方面,并以geodatabase 为例介绍地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要课程主要集中表达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进行三维数据管理、三维空间数据的制作、三维空间表面表面的显示、对三维表面的坡度、坡向、可视域分析、三维可视化表达。
坡向、可视域分析、三维可视化表达。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学时数:3232学时 学分数:学分数:22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序号序号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讲授讲授 实验/实践实践 合计 1 绪论绪论4 4 2 三维GIS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 2 2 4 3 三维GIS 模型构建模型构建 2 16 18 4 三维GIS 可视化可视化4 45 复习复习 2 2 合计合计102232(七)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式、上机软件操作、案例演示与讨论。
课堂讲授式、上机软件操作、案例演示与讨论。
(八)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理论讲授式、软件操作并部分案例讨论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1.1.考核要求:考试课考核要求:考试课2.2.考核方式:卷面考试考核方式:卷面考试考核方式:卷面考试++软件操作相结合软件操作相结合3.3.考试成绩: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3D-GIS空间数据模型——c原理与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2011.5GIS原理与算法主要内容对3D-GIS的重新认识?实际意义如何?3D数据的建模分类空间拓扑关系问题?发展方向1、对3D-GIS的重新认识人类生存环境及几乎所有人造物体均具有三维尺寸。
1、对3D-GIS的重新认识现有GIS通过投影方式在平面二维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各类对象,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应用问题,1、对3D-GIS的重新认识但在处理第三维空间信息时遇到了困难,如城市表达、地质、矿山、石油等典型应用领域;需要建立三维模型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各类对象。
城市立交桥地质钻空模拟1、对3D-GIS的重新认识复杂的三维空间(拓扑)关系;三维对象的模型表达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要建立一个具备现有GIS 各方面功能的3DGIS,在现有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1、对3D-GIS的重新认识困难在于:试图找到一个全新的3D数据模型替代现有GIS中点、线、面表达的二维模型,将Z值从属性数据变为空间数据,即由表达(X, Y);Z改为(X, Y, Z),在现有点、线、面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体要素;试图在一个模型中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各类三维对象; 试图强调对复杂对象表达的精确性。
1、对3D-GIS的重新认识试图建立一个三维通用模型,解决对现实世界各类复杂对象的三维建模问题,包括地质、矿山、石油、地震、海洋、大气、城市环境等等。
然而在长时间的探索中,这一问题基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2、2-1、3D的应用GIS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其应用已深入到很多领域,就中国的GIS应用现状来看:GIS已在农、林、水、牧、渔、地质普查及勘探、交通运输、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及咨询、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等行业均有应用;这些行业涉及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宏观决策、环境保护、基础数据库、资源管理、规划管理、综合性GIS、电力电信公路等事业、城市建设、公安消防、投资咨询、土地管理、制图等[陈常松,1996]; 80%和地理信息有关。
2-1、3D的应用但这些应用中涉及对空间第三维信息的应用需求目前还较少。
虽然许多应用发展迫切需要GIS处理空间第三维信息,但这种需求推动是否意味着必须将整个GIS系统向三维转变?2-1、2-2、概念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GIS的认识:Goodchild[1992]认为GIS主要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贮、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数据的获取和集成、分布式计算、地理信息的认知和表达、空间分析;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实践等。
马蔼乃[2000]从地理学的发展角度认为:GI系统主要是研究用计算机如何编制图形图像库与属性库的软件,具有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和输出地理信息的功能。
而GI科学除了研究地理图形图像与属性信息外,还要研究地理知识信息、地理逻辑信息、地理模型信息等深层次问题。
2-2、概念的定义从权威学者对地理信息科学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无论在哪种概念中,人们并没有指出地理信息的空间维度,即GIS中的空间数据既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三维GIS”概念的提法应该强调的是系统对空间第三维信息的处理功能,3DGIS研究者对“3DGIS”的理解:2-2、概念的定义Pigot[1998]指出3DGIS应具有量测、逻辑、归纳与合并操作以及缓冲、最短路径分析等功能,由于除量测功能外其它均与拓扑关系相关,3DGIS数据模型必须具备拓扑功能。
Pfund 和Carosio[1999]认为目前3DGIS为了便于应用和更好地操作,通常省略了拓扑信息,因此其功能通常限于可视化,支持少量分析功能。
2-2、概念的定义Kofler(1998)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3DGIS与2DGIS的区别在于数据量与用户界面,在他研究的维也纳漫步系统中用到了CAD模型,同时维也纳漫步系统并不具备各种空间分析功能,但毫无疑问该系统仍然属于地理信息系统;Lee等人(1998)研究开发了一个网上3DGIS,该系统数据由2D转换得到,使用VRML以点(nodes)为基本要素进行建模,尽管仅具有部分2D与3D的操作功能,但研究者仍将该系统称为3DGIS;Deunis等(1989)指出将一个二维的工具应用到三维情形中会在许多方面限制人们的工作,必须专门研究用于地球科学的3DGIS;从这些观点来看,3DGIS并不具有与GIS一样的通用性。
2-2、2-3、模型的构建GIS应用于很多领域,基本上与空间数据有关的领域均可以找到GIS的应用;GIS表达对象的空间比例尺度可以从1:500连续变化到1:1,000,000甚至更小,即在这样一个比例尺度范围内均可以找到GIS数据模型所表达对象的实际含义;但对于3DGIS,情形则会有所不同:2-3、模型的构建现有GIS基本建立在点、线、面为主的矢量数据模型之上,其中点构成线,线构成面。
点要素P(x, y)可以表达任一具有空间点位置的个体对象,也可以表达占有二维空间位置的对象,如从街灯、路口、车站到整个城市;线要素L(P1,P2,P3,…)可以表达任一占有一维或二维空间的对象,如从管线、道路、到河流;面要素S(L1, L2, L3,…)可以表达任一占有二维空间的对象,从个体位置到小区域乃至于大范围,如从房屋、广场、城市、到整个国家地域;因而,GIS的点线面模型可表达平面任意尺度的对象,能应用于很多空间领域。
2-3、模型的构建在3DGIS中空间扩展到第三维,无论矢量模型还是栅格模型均需要引入体元,¾Molenaar(1990)提出的3D FDS模型中的体要素,Ilouk etc.(1994) , Oosterom (1993), Chen X.Y. etc. (1995)提出的四面体格网模型中的四面体,¾Li R.X(1994)提出的CSG与格网结合模型中的CSG。
¾我们将体要素看作由点、线、面要素或三类要素的组合表达,写成V( R(P, L, S)),显然在理论上体要素可以表达欧氏空间中具有任意维度和尺度的对象,¾然而体要素所能表达的实际意义却受应用环境的限制,例如:2-3、模型的构建——城市环境:城市环境中的主要对象是人造物体(包括建构筑物、桥梁道路等),其第三维空间尺度(即高度)大多介于一定的范围。
使用1:10,000的比例尺表达一个长宽高各为100m的建筑物时,该建筑物仅为1cm×1cm×1cm大小,这种尺寸已经与平面表达相差无几,而对于极大多数城市建筑物言,早已失去了利用三维表达的意义;城市三维对象第三维信息的意义会随比例尺的变化而变化,如在1:1,000比例尺下表达一个阳台是有意义的,但在1:10,000比例尺下,详细地表达整个楼房已经失去了意义,因此对于城市环境而言3DGIS的空间建模应该限于大比例尺范围,如1:10,000以内。
2-3、模型的构建——地质环境矿山、地质、地震与石油环境:既有人造对象,也有自然宏观对象,但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些环境中一般有两类情形:一类与资源开采相关,信息的采集与提取限于大比例尺范围,且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另一类属于地球科学的宏观研究,如地质构造、地震监测等等,其信息的采集往往限于宏观尺度,与大气与海洋环境类似。
目前在3DGIS的研究中,人们针对的主要是与资源开采相关的研究。
因此在这类环境中,3DGIS建模主要限于大比例尺范围,同时与城市、大气和海洋环境又存在较大差异。
2-3、模型的构建3DGIS建模不仅在不同环境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空间尺度需求:在城市环境3DGIS适于大比例尺情形;在大气与海洋环境3DGIS却适于小比例尺情形;而在矿山、地质、地震与石油环境3DGIS目前主要适于大比例尺情形,但也对小比例尺情形有需求,因此很难在数据建模中的找到一类体要素,满足各类不同环境中表达任意空间尺度下的各类不同的对象。
对于体要素V( R(P, L, S))在不同的空间比例尺L下应有不同的含义:当L > 100,000 : 表达大气、海洋环境的任一空间对象;当L <= 100,000 : 表达城市、地质、矿山等环境的任一空间对象;2-3、3、3、3D数据的建模分类对于数据建模本身来说,真实地表达现实世界对象是其最终目的,然而由于理论与技术的局限,数据模型很难真实地再现现实对象,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按其表达对象的精确性,将数据模型粗分为三个层次:9符号模型9基本模型9精细模型33333 3D数据的建模分类—精确模型精确模型利用大量的空间数据,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建立对象的三维模型。
在本质上与前两者有很大的差异,其建模的基本要素可以有很多类型,可随时按需要进行调节;这类模型能反映对象在三维空间精确的位置、细微的空间形态特征和视觉特性等(如图c), 要求对现实三维对象(如建筑构物、桥梁道路、树木花草等)进行精确的表达,不仅对数据的采集要求很高,而且对建模功能也有很高的要求,3 3D数据的建模分类—精确模型等一类软件能够做到,GIS要进行这类建模很困难。
目前主要在VRGIS方面,特别是基于GIS空间数据的三维景观重构。
3 3D数据的建模分类符号模型、精确模型适于3DGIS??精确模型由于需要表达对象的各个细微部分,数据量大且建模复杂,不同的对象一般均有不同的特征,很难做到大批量自动建模;需要使用建模功能很强的软件如:3Dmax、SkyLine、AutoCAD等通过大量的人工交互工作才能完成,是目前VRGIS建模的主要方式。
具体----人工;3基本模型是目前3DGIS建模的主流,现有研究工作基3 建模分类——通用模型在已有研究工作中,大多数3DGIS建模属于通用模型,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Molenaar(1992)提出的3D FDS数据结构,Pilouk等(1994)提出的四面体格网模型,Pigot(1998)提出的流形拓扑模型,Li R.X.提出的CSG模型,郭薇(1998)提出的单纯形剖分模型,李清泉(1998)提出的八叉树与TEN结合的模型,Shi W.Z.(1997)提出的八叉树与TIN结合模型等等。
33、建模分类——专题模型在专题模型方面,也有许多研究工作,如许多学者专门针对地学进行建模。
虽然地学包括很多领域,但Peter (1989)指出地学研究的各类要素有许多共性;Raper(1989)对地学的三维建模进行了探讨,指出三维建模与地下数据采样及参数密切相关;Turer(1989)对地学建模更进一步指出一个简化的模型可以来自勘探过程(包括打钻、井测试、地震勘探、对沉积系统的地层学和沉积学描述)中的地质和工程数据;但如何通过这些地质数据建立一个有效的能生动地表达三维对象的模型?往往取决于地质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