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对流型PCR芯片的热分析与设计
PCR引物设计
![PCR引物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ab9f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9.png)
PCR引物的优化设计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通过多循环的变性、退火和延伸过程,能够在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DNA片段,称为一种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已经成为短生命科学实验室获取目的DNA片段的常规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用于在体外酶促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快速方法。
像分子克隆技术一样,PCR方法使得许多以前不可能的实验得以完成,PCR的应用似乎是无止境的,并正在不断地扩展,其中包括从基因组DNA和cDNA直接克隆目的基因,体外诱变和DNA工程,对法医样品进行的遗传指纹鉴定,传染病原的分析,遗传疾病的产前诊断,基因的等位序列变异分析,RNA转录物结构的分析,基因组足迹分析以及对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直接核苷酸序列测定。
同时相关的技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
PCR方法的广泛应用及其相关的技术的顺利进行均离不开PCR引物的合理设计。
可以说,PCR引物的合理设计是任何PCR反应能否进行及其产物的特异性、产率高低的关键。
目前许多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引物的设计,但由于各种计算机软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其设计的引物并无法满足实验者不同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即实验者根据PCR引物设计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人工设计引物,然后选择合适的软件分析引物的合理性。
引物设计原则:2.1 原则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寡核昔酸片段,其中在扩增的DNA片断5’端的引物对应于有意链DNA序列,3’端的引物对应于无意链DNA 序列,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要设计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区。
同时应预测将要扩增的片段单链是否形成二级结构。
若这个区域单链能形成二级结构,就要避开它。
如这一段不能形成二级结构,那就可以在这一区域设计引物。
1.根据实验需要,确定需要扩增的DNA序列,并知道其CDS区序列(编码结构基因区,即从起始密码子区至终止密码子区)ncbi网站查询2. 选择所需的载体,确定合适的酶切位点。
PCR芯片中微腔室高度及加热器结构优化设计
![PCR芯片中微腔室高度及加热器结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7487cf6137ee06eff91880.png)
Vo . R芯 片 中微 腔 室高 度 及 加 热器 结构 优 化 设 计 C
廖红华 , 廖 宇, 易金桥 , 徐 建
( 湖北 民族 学院 信 息工程 学院 , 湖北 恩施 4 5 0 ) 400
摘要 : P R扩增芯片中微加热 器的传热及微腔( N 对 C D A反应液腔 ) 室的高度优化 问题进行 了有限元分析 , 通过 A S S软件模拟分析 了单蛇形、 蛇形 以及 双螺 旋形等 典型 结构微 加热 器的 温度 场分 布 , NY 双 分析 了不 同腔 室高度
P R芯片 的温度场分布 , C 重点探 讨 了不同微加 热器结构 、 不同布线规律对 P R芯 片微腔室温度 分布 均匀性 的影响 , C P R芯片 中 D A反应 液厚度与 芯片上下表面温差的关 系. C N 仿真结果表明 : 匀加热 器比非均 匀加 热 器温度 分布 均 均 匀性更好 ; 双螺旋形加热器较单蛇形 与双蛇形加热 器更能 满足 实际需要 ; N D A反应 液厚度 与芯 片上 下表面 温度差 之间具有 良好 的线性 关系. 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得到 了所设计的具有电极均 匀分布双螺旋微加 热器的 P R芯片微腔 C
第 2 第 4期 7卷 20 09年 1 2月
湖北 民族 学 院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a o u e U ie i r a o a t s N t a S i c d i ) or l f b i n r t f t n li ( a rl c neE io n H v s y o N i ie u e tn
—
h a es u h a ige s r e t e d u l e p n i e a d d u l p r ,ae a a y e y ANS o — e tr ,s c s s l ep n i , o be s r e t n o be s i n n n l a r lz d b n YS s f t
热启动pcr原理
![热启动pcr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f669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6.png)
热启动pcr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热启动PCR这个超级有趣的东西。
PCR,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全称是聚合酶链式反应。
这就像是在微观世界里搞一场大规模的复制粘贴活动。
而热启动PCR呢,那可是PCR里的“精致版”操作。
你可以把PCR想象成一个小小的生物工厂,里面的原料就是DNA模板、引物、dNTP(那些小小的核苷酸原料),还有很关键的聚合酶。
正常的PCR就像是开足马力直接开工的工厂,可热启动PCR不一样,它有个很独特的“热身”过程。
咱们先说说为什么要有这个热启动。
你看啊,在普通的PCR反应开始的时候,如果聚合酶一上来就特别活跃,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麻烦。
比如说,它可能会在引物还没和模板很好地结合的时候,就开始瞎忙活,制造出一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就像一群小工人没等指挥安排好就乱动工,最后建出一些歪歪扭扭的小房子(也就是非特异性扩增产物)。
热启动PCR呢,就像是给这些小工人(聚合酶)先设了个小关卡。
在反应刚开始的时候,聚合酶是被抑制着的,就像小工人被暂时限制住行动一样。
这时候反应体系先慢慢升温,这个升温的过程就像是在给整个反应环境做热身操。
温度慢慢升高的时候,引物就开始寻找它们在DNA模板上的“小窝”,就像小钥匙在找锁眼一样。
这个过程可不能被打扰,而被抑制的聚合酶就乖乖地在旁边等着。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引物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像钥匙插进了锁眼,这时候抑制聚合酶的因素就消失了,聚合酶就像被解开了封印的小超人,一下子活力满满地开始工作啦。
它沿着引物开始把那些核苷酸原料一个个连接起来,就像盖房子的工人开始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垒。
这个热启动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表演。
先让舞台布置好(引物和模板结合),然后主角(聚合酶)再登场。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大大减少那些不想要的产物。
就好比我们要做漂亮的小蛋糕,热启动PCR就是先把模具(引物和模板结合的结构)准备好,然后再让做蛋糕的师傅(聚合酶)开始工作,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扩增产物)就又好看又准确。
芯片级PCR仪温度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芯片级PCR仪温度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a0b2306f1ed9ad51f01df28b.png)
f z y c n r l rw t w n u n h e u p t se tb ih d I w s u e o c n tu tt e smu ain mo e fmir c i e e u z o t l i t o i p ta d t r e o t u swa sa l e . t a s d t o sr c h i l t d lo c o hp l v l oe h s o
PD控制算法很难解决 温度快 速切换 与扰动抑制 之间 的矛 盾 、 I 结构简单性 与系统鲁棒性之 间的矛盾 、 静态与动态性能 间的矛
盾 。
(5 ) 5℃ 和延伸 区(2C , 7 ̄ )通过 2 ~ 0次温度循环 , 可实 现整 0 3 便
个扩增 过程 “J 。其 典型温度设定 曲线如 图 1 所示 。
属度 函数 。其 中温度偏差的模糊隶属 函数如 图 4所示 。
l “L ) e
Z PZ
PS
PM
P B
一
l0 — 0 o 8
- 0 4
—0 0 2 2 0
e
一
4 0
8 0
10 0
冒鼙 玻璃盖片 口皿 疆 [==] D S PM 臣圈
半导 体制冷片函受 强圜 电 风扇 导热双面胶 — ' A 乘性蛇形铜导线 Wf /— ff
l o t m V g e t u e t e e au e o e s o ta d a h e e te p e ie c n r ftmp r tr S mu t e u l hs lo a g r h , a r a y r d c e tmp rt r v r h o n c iv h r c s o t lo e e au . i l n o s t i ag — i n l e h o e a y, rt m a t n e o u t e oma c h n t e ca sc I o t lag r h , n ti e y t e i . i h h ssr g rr b s r r n e t a h l ia P D c n r o t m a d i s a or a z o pf s l o l i s l e
生物芯片中PCR温控系统的研究
![生物芯片中PCR温控系统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eb51df28ea81c758f5787f.png)
领域 中显示 出 巨大 的应 用 价值 和广 阔 的发 展前景 .
1 P R 温 控 特性 C
P R 扩增 D C NA 的原 理是先 将 含有所 需扩增 分析 序列 的靶 DNA双链 经 “ 热变性 ” 理解 开为 两个 寡 聚 处
20 0 6年 5月
M av 00 .2 6
文 章 编 号 :00 10
生 物芯 片 中 P R温 控 系统 的研究 C
王 芳 , 吴慎 山 , 雷兵 , 闫 王 旭
( 南 师 范 大 学 物理 与信 息工 程学 院 , 南 新 乡 4 3 0 ) 河 河 5 0 7
摘 要 i 酶链 反应在温度控制系统(C 聚合 P R温控系统) 中对反应 时阃和集成化设 计提出 了严 格的要求 , 因此
维普资讯 htt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3 4卷 第 2期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o r al H e a o ma i est ( tr l ce c ) un 0 n nN r lUnv riy Na u a in e S
Z 34 N o 2 . .
列号 的读取 , 系统 的 软件设 计得 以简化. 时 , 使 同 在某 个 D 1 B 0损 坏 时 , 换 S8 2 更
中图分 类号 : N 7 T 71
文 献标 识码 : A
聚合酶链 反 应 (oy r hi eci p lmesca rat n简称 P R) 称无 细 胞分 子 克隆 系 统或 特异 性 DNA序 列 体外 n o C 又 引物定 向酶促 扩增 法n , 可将 极微 量 的靶 D NA特 异地 扩增 上百 万倍 , 能检 测单 分子 D NA 或每 1 o万个 细胞
PCR实验室操作流程
![PCR实验室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be76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1.png)
PCR实验室操作流程PCR(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可以通过体外合成DNA的方法,也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基因测序、基因突变检测、表达定量等。
下面是PCR实验室操作的一般流程。
1.设计引物:PCR实验的第一步是设计引物。
引物是用于扩增目标DNA片段的短链DNA序列。
两个引物分别对应目标序列的两端,其长度通常在18-24个碱基对之间。
引物的碱基序列必须与目标序列互补,以确保引物的结合和扩增特异性。
2. 制备PCR反应液:将PCR反应所需的试剂制备成PCR反应液。
PCR 反应液包括模板DNA、引物、聚合酶、反应缓冲液、dNTPs和Mg2+等。
聚合酶可以是常见的Taq聚合酶,也可以是其他高保真度的热稳定聚合酶。
反应缓冲液包含缓冲盐、pH调节剂和聚乙二醇等成分。
3.加热变性:PCR反应开始前,需要对DNA模板进行热变性,将其双链DNA解开成单链DNA,以供引物结合。
一般在95℃左右进行加热变性步骤,持续1-5分钟。
4.循环扩增:PCR实验主要包括循环扩增的步骤。
循环扩增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变性温度一般设置在94-98℃,可以使DNA双链变为单链;退火温度根据引物序列的特性来设计,一般设置在50-70℃之间,可以使引物与DNA模板序列结合;延伸温度一般为72℃,此温度下聚合酶能够合成新的DNA链。
5.PCR循环反复:PCR反应通常进行30-40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的三个步骤。
这样可以进行指数级扩增,生成大量目标DNA片段。
6. PCR产物检测:PCR反应结束后,可以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对PCR产物进行检测。
将PCR产物与DNA分子量标记物一起电泳,可以通过与标准品比较得知扩增片段的大小。
也可以通过染色剂如SYBR Green等进行荧光定量,或者使用定量PCR方法定量扩增产物的数量。
7.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根据PCR产物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pcr熔解曲线原理
![pcr熔解曲线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4201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b.png)
PCR熔解曲线(Melting curve analysis)是一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来检测和分析核酸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PCR反应完成后,通过逐渐增加温度的同时监测每一步的荧光信号来检测和分析扩增产物。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物的特异性、引物设计及扩增体系的性能。
PCR熔解曲线的基本方法是:在PCR热循环程序结束并获得扩增产物后,通过设置特殊的热循环程序,对PCR产物逐渐加热,同时监测体系荧光信号的变化。
通常加热的范围是65-95摄氏度。
体系中的双链DNA扩增产物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解链,双螺旋结构打开成单链,而结合在原来双链结构上的核酸嵌入式染料因失去结合位点而重新游离在体系中,导致体系荧光信号的衰减。
当DNA双链结构丢失一半时对应的温度即该DNA片段的熔解温度(Tm)。
通过熔解曲线分析,我们可以获知产物的特异性,进而了解引物设计及扩增体系的性能。
正常情况下,特异性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应在55-75摄氏度之间。
如果出现较高的熔解温度,可能是由于引物设计不合理或扩增体系中存在非特异性产物。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分析熔解曲线,荧光定量软件可自动对原始熔解曲线荧光信号进行处理,即荧光信号的变化率对温度求导,将熔解曲线图转化为熔解峰图。
峰顶在横坐标上对应的温度即为Tm值。
峰高与扩增产物的量呈正相关,峰宽可提示发生解链的温度范围。
通过熔解曲线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PCR反应的特异性和引物设计的效果。
PCR技术的原理及操作
![PCR技术的原理及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410295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0.png)
PCR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1 优点
PCR技术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扩增出大量目的DN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2 缺点
PCR技术的一大缺点是可能会出现PCR抑制现象,同时PCR为幂函数反应,轻微变化都可能 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3 局限性
PCR技术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偏差。
PCR技术的意义与前景
PCR反应需要进行精确 而稳定的温度控制,部 分PCR反应需要特殊的 温度梯度。
2 引物控制
PCR反应是否成功,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引物的 设计和控制,包括质量 和浓度等。
3 体系控制
PCR反应体系的选择和 准备对于PCR反应的控 制也具有重要作用。
PCR反应的检测
凝胶电泳分析
将PCR反应产物注入凝胶条后, 通过电泳的形式在凝胶条上 分离分子,并以荧光探针的 方式检测PCR产物。
3 PCR整体富集技术
4 相似序列PCR
从混合样品中获取特定种群或物种的DNA。
利用PCR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针对多个相似序列特异扩增出特异片段。
引物的设计
引物长度
通常需要16-24 bp长度。
引物设计
基本的引物设计规则包括GC 含量、碱基配对和长度。
引物检查
在引物设计后需要进行引物 交叉杂交、DNA序列特异性 等检查。
3 优点
数字PCR相对于传统方 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 度、更好的定量精度和 更高的可重复性。
高通量PCR技术
原理
高通量PCR通过并行管道、抑 制杂乱、自动可扩展等多种 方式以实现对PCR反应体系高 效率、高精度的操作与控制。
应用领域
包括基因芯片分析、生物信 息学分析、蛋白表达、基因 转录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面。
PCR扩增反应综合分析与性能改善方法研究
![PCR扩增反应综合分析与性能改善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dae8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e.png)
PCR扩增反应综合分析与性能改善方法研究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分型、基因克隆、病原体检测等领域。
然而,PCR扩增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低特异性、低扩增效率、扩增产物污染等,因此需要开展综合分析与性能改善方法的研究,以提高PCR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首先,对PCR扩增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 反应体系优化: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对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具有重要作用。
反应体系包括引物浓度、酶浓度、模板浓度、缓冲液配方等。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减少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产生,提高特异性。
2. 引物设计优化:引物是PCR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异性和合适的长度对PCR扩增反应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引物设计时可以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确保其与目标序列的互补性和特异性。
另外,通过引物设计中的修饰,如添加磷酸基团或化学修饰物等,可以增加引物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
3. PCR条件优化:PCR反应的条件优化也是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的重要步骤。
包括反应温度、时间、循环数等。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以减少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产生,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热启动酶、热稳定酶等专门设计的酶来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
在进行PCR扩增反应性能改善时,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1. 增加模板DNA浓度:模板DNA浓度是影响PCR反应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当增加模板DNA浓度可以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2. 增加引物浓度:引物浓度的适当调整也对PCR反应的性能改善有效。
增加引物浓度可以增加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3. 预处理样品:PCR反应中常常伴随着目标DNA以外的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产生。
通过预处理样品,如DNA提取、酶切消化等,可以减少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形成,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
4. 寻找更合适的引物:有时,PCR扩增反应的性能不佳可能与引物的选择有关。
芯片制造中的热分析与优化
![芯片制造中的热分析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f77cf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4.png)
芯片制造中的热分析与优化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芯片制造在电子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在芯片制造的过程中,热分析与优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芯片制造中的热分析与优化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热分析的重要性在芯片制造中,热分析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芯片温度和热传导性能的分析,来评估芯片的热管理效果。
热分析可以给出芯片温度分布的趋势和热量的传输路径,为芯片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热分析还可以帮助芯片制造商预测芯片的热失效问题,避免由于高温引起的芯片损坏和故障。
通过热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热点区域,并针对这些区域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芯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
二、热分析方法在芯片制造中,常用的热分析方法包括热仿真、热测试和热影像等。
1. 热仿真热仿真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和建模的热分析方法。
通过将芯片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功耗等数据输入计算软件中,利用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等数值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从而得到芯片的温度分布。
热仿真可以较准确地模拟芯片的热行为,并提供详细的温度数据,为芯片设计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 热测试热测试是一种实验手段,通过测量芯片的温度和功耗等参数来获取芯片的热特性。
常用的热测试方法包括热敏电阻法、红外线测温和热像仪等。
热测试可以直接获取芯片的温度分布和热阻等重要参数,但需要实际芯片进行测试,成本较高。
3. 热影像热影像是通过红外热像仪等设备拍摄芯片表面的热图像,来观察芯片的温度分布和热点区域。
热影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芯片的热分布情况,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问题区域,但对于热阻等具体参数的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热分析的优化策略在进行芯片制造中的热分析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优化策略来改善芯片的热管理效果。
1. 材料优化芯片的材料对热传导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择热传导性能较好的材料,可以提高芯片的散热效果。
同时,选择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可以减小芯片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提高芯片的稳定性。
PCR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PCR的条件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463fb26376baf1ffc4fadc8.png)
PCR的条件和注意事项PCR技术必须有人工合成的合理引物和提取的样品DNA,然后才进行自动热循环,最后进行产物鉴定与分析。
引物设计与合成目前只能在少数技术力量较强的研究院、所进行,临床应用只需购买PCR检测试剂盒就可开展工作,PCR自动热循环中影响因素很多,对不同的DNA样品,PCR 反应中各种成份加入量和温度循环参数均不一致。
现将几种主要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一、温度循环参数在PCR自动热循环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变性与退火的温度。
如操作范例所示,其变性、退火、延伸的条件是:94℃60s, 37℃60s, 72℃120s,共25~30个循环,扩增片段500bp。
在这里,每一步的时间应从反应混合液达到所要求的温度后开始计算。
在自动热循环仪内由混合液原温度变至所要求温度的时间需要30~60s,这一迟滞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反应管类型、壁厚、反应混合液体积、热源(水浴或加热块)以及两步骤间的温度差,在设置热循环时应充分给以重视和考虑,对每一仪器均应进行实测。
关于热循环时间的另一个重要考虑是两条引物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合成靶序列全长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前文给出的反应时间是按最适于合成长度500bp的靶序列拟定的。
下面就各种温度的选择作一介绍。
1.模板变性温度变性温度是决定PCR反应中双链DNA解链的温度,达不到变性温度就不会产生单链DNA模板,PCR也就不会启动。
变性温度低则变性不完全,DNA双链会很快复性,因而减少产量。
一般取90~95℃。
样品一旦到达此温度宜迅速冷却到退火温度。
DNA变性只需要几秒种,时间过久没有必要;反之,在高温时间应尽量缩短,以保持Taq DNA聚合酶的活力,加入Taq DNA 聚合酶后最高变性温度不宜超过95℃。
2.引物退火温度退火温度决定PCR特异性与产量;温度高特异性强,但过高则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温度低产量高,但过低可造成引物与模板错配,非特异性产物增加。
一般型、加强型、PCR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暖通系统设计
![一般型、加强型、PCR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暖通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0903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5.png)
一般型、加强型、PCR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暖通系统设计作为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二级屏障的暖通空调系统,主要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周围提供保护,避免交叉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暖通空调系统需要提供新风、控制温湿度、减少异味。
另外,暖通系统的空调、通风和净化设计还需经运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及生物安全负责人员的审查通过。
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1、空调负荷一般办公房间的空调负荷包括围护结构负荷、新风负荷、照明负荷、办公设备负荷、人员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比一般办公房间的空调负荷要大得多,它需要额外考虑:实验设备的散热量与为维持房间风量平衡而补充的新风量。
实验室相比于一般办公房间,除办公设备散热量外还需额外考虑实验室工作所用设备如低温冰箱、高压灭菌器的高散热量,这些都会影响实验室的显热负荷;实验室因为存在局部排风设备如生物安全柜,为了维持实验室的风量平衡,除人员新风外还要补充新风,需要考虑额外的新风负荷。
2、空调及通风系统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空调及通风系统设置应根据操作对象的危害程度、平面布置、风险评估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普通型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可选择采用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变冷媒流量多联机(VRF)系统或者分体空调等多种形式。
在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实验室之间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叉污染。
普通型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当配置有生物安全柜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设置内循环型生物安全柜的实验室应设置全室排风系统;而全排型生物安全柜需设置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专用风机及管道将其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全排型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并未在有关规范中禁止与所在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合并,国外的相关标准中还提供了合并排风的具体做法,美国BMBL标准以及NSF/ANSI-49给出了合并排风的实施方案。
对于TYPE A1/A2 CLASS II生物安全柜,可通过伞形罩或套管(canopy/thimble)将部分排风接至实验室排风系统,如图所示。
芯片热设计
![芯片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a2b61714791711cc7917b4.png)
实例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计算芯片的工作温度。
芯片的热阻为1.75℃/W ,功率为5W ,最高工作温度为90℃,散热器热阻为1.5℃/W ,导热材料的热阻抗Z 为5.8℃cm2/W ,导热材料的传热面积为5cm2,周围环境温度为50℃。
导热材料理论热阻R4为:R4=Z/A =5.8 (℃·cm2/W)/ 5(cm2)=1.16℃/W (7)由于导热材料同芯片和散热器之间不可能达到100%的结合,会存在一些空气间隙,因此导热材料的实际热阻要大于理论热阻。
假定导热材料同芯片和散热器之间的结合面积为总面积的60%,则实际热阻R3为:R3=R4/60%=1.93℃/W (8)总热阻R为: R="R1"+R2+R3=5.18℃/W (9)芯片的工作温度T2为: T2=T1+P×R=50℃+(5W× 5.18℃/W)=75.9℃ (10)可见,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75.9℃小于芯片的最高工作温度90℃,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如果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大于最高工作温度,那就需要重新选择散热性能更好的散热器,增加散热面积,或者选择导热效果更优异的导热材料,提高整体散热效果,从而保持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在允许范围以内。
多数电子工程师都很熟悉用热阻作为一种热分析技术。
热阻的表示单位是每瓦摄氏度。
只需简单地乘以第一步估计的瓦数,就可以获得部件将增加的温度(摄氏度)。
但这里需注意几个问题,要查看部件数据表上有关热阻规格的隐藏信息。
从内核到外壳的热阻ΦJC 不是一个有用的测量值。
半导体制造商的IC 或封装设计者可能关心的是当热量从内核流至外壳时IC 的温升,但你需要更多的信息。
你在数据表上经常看到的下一个规格是从节点到外界的热阻ΦJA。
该值表示的是当部件未连散热片或未焊到PCB(印制电路板)上时的温升。
德州仪器的Darvin Edwards 指出,ΦJA 对多数试图预测结温的工程师来说是没有用处的。
恒温热隔绝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恒温热隔绝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28ba9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d.png)
恒温热隔绝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王娟;卞国志;王贵平;袁建丰【摘要】由于常规PCR所使用的加热机制为热传导的热循环仪,需要一个精密的数字控制器来快速加热和冷却样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便携式的核酸检测PCR平台.而自然对流作为另一种热转换方式,能促进液体自发反复循环以提供工作所需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在核酸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恒温热隔绝式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PCR)就是采用Rayleigh-Be′nard 自然对流原理,利用仪器底部单一热源对特殊聚碳酸酯毛细反应管底部的紫铜圈接触加热,毛细管上部置入隔热挡板,上下的温度差从而使毛细管内部流体对流自发形成可供PCR扩增反应的连续的温度梯度,LED屏上直接显示检测结果.与传统的PCR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特异性强、仪器成本低等优点,已开始运用于临床各种病原体的检测.【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12【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瑞利-本纳德对流;恒温热隔绝式PCR【作者】王娟;卞国志;王贵平;袁建丰【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畜牧兽医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00;广东海洋大学畜牧兽医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00;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广东海洋大学畜牧兽医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00;广东海洋大学畜牧兽医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4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用于扩增特异性核酸序列的技术[1],由于其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成为动植物及人类病原检测的重要工具之一[2-5]。
常规PCR过程需要使用一个精密的热控制器反复加热和冷却样品,通常为25~50个循环,整个反应需2 h~3 h,其中大部分时间消耗于DNA变性加热和退火及延伸的冷却过程,难以实现高效和高通量。
恒温热隔绝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恒温热隔绝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10cf06c281e53a5802ff58.png)
热和 冷 却样 品 。近年 来 , 越 来越 多的研 究致 力 于开发 一 种 快速 、 便 携 式 的核 酸检 测 P C R 平 台。 而 自然 对 流 作 为另 一种 热转 换 方式 , 能促 进 液体 自发反 复 循 环 以提 供 工作 所 需 的 变性 、 退 火 和延 伸 温度 , 在 核 酸检 测 领
,
, 王 贵 平 , 袁 建丰H
( 1 .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畜 牧 兽 医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广 东 广 州 5 1 1 4 0 0 ; 2 . 华南农业大学兽 医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6 4 2 )
摘 要 : 由于常规 P C R所使 用的加 热机 制 为热 传 导 的热循 环 仪 , 需要 一 个 精 密 的数 字控 制 器来 快 速加
动 物 医学 进展 , 2 0 1 7 , 3 8 ( 1 2 ) : 1 1 4 - 1 1 8
Pr o gr e s s i n Ve t e r i na r y Me di c i ne
恒 温 热 隔绝 式 P C R 技 术 的原 理 与 应 用
王 娟 , 卞 国志
点, 已开始 运 用于 临床各 种 病原 体 的检 测 。
关键 词 : 聚 合酶链 反 应 ; 瑞利一 本纳 德 对流 ; 恒温 热 隔绝 式 P C R
中图分类号 : ¥ 8 5 2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5 0 3 8 ( 2 0 1 7 ) 1 2 — 0 1 1 4 - 0 5
设计 的微 流控 芯 片全 部 更 换 的热 循 环 仪 , 该 平 台将
试剂 在微 通 道 内通过 3 个 区域在 不 同 的 固定 温 度 下
自然对流PCR提纲
![自然对流PCR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967108e87101f69e3195e6.png)
自然对流PCR芯片的设计及PCR产物光学检测方法的研究提纲第1章PCR芯片及其介绍1.1 PCR反应1.1.1 PCR的原理1.1.2 PCR的反应步骤1.1.3 Taq DNA 聚合酶1.1.4 PCR的反应动力学1.1.5 PCR扩增条件的选择1.1.6 PCR反应特点1.2 微流控PCR芯片1.2.1 微流控芯片的简介1.2.2 微流控PCR芯片的优势1.2.3 自然对流型微流控PCR系统1.3 PCR产物的检测方法1.3.1 电泳的原理1.3.2 凝胶电泳1.3.3毛细管电泳1.3.4荧光定量PCR检测法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4.1细菌介绍1.4.2 研究内容第2章然对流PCR模拟及分析2.1 Fluent数值模拟与仿真介绍2.2自然对流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条件2.2.1自然对流模型的尺寸选择2.2.2自然对流模型的建立2.2.3自然对流数值模拟条件2.3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2.3.1自然对流分度分布2.3.2自然对流速度场分布2.3.3结果分析及小结第3章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3.1实验相关器材3.2 PCR芯片的设计3.2.1反应腔的设计3.2.2 温度控制系统3.2.3 实验装置3.3 传统PCR扩增3.3.2牙龈卟啉单胞菌(P.g)PCR扩增3.4 自然对流PCR扩增3.3.2牙龈卟啉单胞菌PCR扩增3.5 毛细管电泳3.5.1 筛分介质的选择3.5.2 电泳操作3.6 实验结果及分析对比3.6.2牙龈卟啉单胞菌扩增结果3.7 实验结论。
芯片自然对流
![芯片自然对流](https://img.taocdn.com/s3/m/7231ad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c.png)
芯片自然对流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方式,它利用空气的自然对流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带走。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低热流密度的情况,因为它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散热器翅片的结构和布置方式。
相比于其他散热方式,芯片自然对流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和高可靠性的优点。
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通过散热器翅片的排列和形状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空气流动,从而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带走。
这种散热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
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芯片自然对流散热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更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需求。
虽然这种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散热效率受限于翅片结构和空气流动条件等因素,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