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起来了》 教学设计
《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2课《给冷水加热》。
它与第一课《热起来了》和后面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合为一个单元。
冷水与热水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演示导入。
(1)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引出课题。
活动二:研究沉浮的原因。
(预测、设计、验证、分析)(1)预测分析: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活动三:拓展延伸。
(1)魔术演示:液体受热膨胀现象演示。
(2)课外延伸:液体热胀演示小发明。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2、过程与方法①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
②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1.观察冷水袋在热水中加热过程时的变化。
2.以冷水袋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为切入点,设计实验,观察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1.学生用材料准备。
小组用材料一:天平(课前调试平衡)、砝码、冷水袋(常温)、热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
小组用材料二:热水、烧杯、试管(课前装满水,用气球皮和橡皮筋封口)、放大镜、抹布。
【核心素养目标】1-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1.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学设计(1)实验材料烧杯、水、三脚架、火柴、石棉网、黑芝麻(沉于水)、木屑(漂浮水面)、酒精灯等。
(2)实验过程①将烧杯中装入大半杯水②将黑芝麻(或木屑)放入水中③将烧杯放到石棉网上④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⑤观察现象⑥结束后,熄灭酒精灯(3)温馨提示◆观察时要注意距离◆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结束后要用酒精灯灯帽盖两次熄灭酒精灯(4)实验现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沉在烧杯底部的黑芝麻开始逐渐向上移动,而飘在水面上的木屑开始逐渐向下移动,并重复这种上下的移动直到水沸腾后黑芝麻又沉在杯底,木屑又重新飘浮在水表面。
(5)分析现象烧杯中的水在被加热时上下不停的流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明确:当加热时,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
3、实验2:将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室温水中(1)热水、冷水和温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放到一起怎样才能区分开来?提示:为了便于观察,将热水染成红色,冷水染成蓝色。
(2)实验材料水槽、温水、热水和冷水。
(3)实验方法①将水槽中装入室温水②将热水、冷水染色个轻的物体认识实验材料亲手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观察示意图,试着解释动脑思考,想办法。
认识实验材料注意教师演示实验步骤,观通过亲手实验,亲自体会水循环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的成因。
知道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室温水中,热水在上,冷水在下。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
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山坡上的岩石、运动的汽车、熔炉里的钢、煤和苹果)、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2、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
学生准备:气球、皮球、弹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每个小组准备的材料可以不完全一样)。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蓄势待发”的能量1、学生看第1张图片。
2、提问:从这张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3、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岩石蕴藏着能量。
4、教师出示实物(上了发条的小闹钟、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并演示。
5、过渡: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吗?让我们动手适一适吧!6、学生动手实验,抓住“蓄势待发”谈体会,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
7、小结: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三、活动各种各样的能量1、教师讲述: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一次介绍“动能”、“热能”、“化学能”;第二次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形式的能”一次性补充、纳入进来。
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
(1)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填入圆圈内。
(2)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量燃烧》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量燃烧》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体会到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能发出热。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热”和“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教学用具】温度计、毛衣、两只瓶子、热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手冷时,谁有简单的办法让手热起来?(两只手搓一搓、烘热水袋……)二、让我们热起来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烤火、在太阳下、运动、多穿衣服……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板书:方法热的原因烤火-------------火在太阳下---------太阳运动-------------食物的能量(谁能证明运动后热起来是食物的能量提供的?多运动就饿得快。
)多穿衣服--------- ?衣服能生热吗?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合起来)(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2)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产生了怀疑?(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内同学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
2.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
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
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
(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5.根据提问和自己的实验思考以上问题。
6.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小组讨论。
《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最新《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
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
(板书:太阳)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
(出示太阳幻灯)(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
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
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
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
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
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
(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能量的种类和特点,以及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不同种类的能量,以及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能量的基础知识,比如知道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但是,对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难点: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如小车、热水、电池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种类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例如,让学生用小车进行实验,观察和感受小车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感受和观察结果,加深学生对能量转化和转移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能量转化和转移相关的现象和应用,如太阳能电池、热能转换为电能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能量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热起来了》教案
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预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教案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热
备课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1、热起来了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活动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
备课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2、冷起来了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热门16篇)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热门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热门16篇)教学计划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 2-1《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从当我们觉得手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第二部分: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初步体会到保温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起来了》教案
学பைடு நூலகம்科
科学
单 元
第二单元 热
备课者
课 型
新课
课 题
1、热起来了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活动二: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活动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2024年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
教学 准备
教师:烧杯、黑芝麻、木屑、纸屑、粉笔末等,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热水、冷水、红墨水、蓝墨水、室温水、水槽等。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水的传热方式(预设5分钟)
科学思维
能做实验研究热对流现象,正确描述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探究实践
研究水的传热方式。
态度责任
能积极思考问题,乐于倾听别人意见,与同学进行有效交流。能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和交流。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水的传热方式
教学 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着分组操作,将染色的热水、冷水分别装入透明自封袋中,再同时放入温水中。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热水比较轻,浮在室温水的水面上;冷水比较重,沉在室温水的水底。
(2)实验二,混合热水和冷水
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在将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如果热水在上,冷水在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因为粥浓稠,不利于形成热对流。因此,加热粥时,要不停地搅动,从而使粥热得更快、更均匀。
暖气加热附近的空气,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再受热,再上升……就这样,室内空气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变暖。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再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四、练一练
一、填空题
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_______,使水的_____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_____。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通用3篇)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三、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四、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
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二)指导看图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三)读文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征友启事范文150字(实用3篇)
征友启事范文150字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联、启、征”等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要学会与人合作,才能结交许多好朋友。
二、学习重难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
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在故事中我们知道了朋友是需要用心去结交,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学习、玩耍会怎样?有一只小牛它很孤单,也想交朋友,那它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及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只有与人合作,才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二)预习交流艹交流预习情况(三)自主学习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段朗读,不明白的字、词向同桌请教。
3、小组展示:(师范读、学生朗读、认字、词语)回归课文,小牛为了找朋友,它采取了什么办法?(贴征友启事)板书:第一次四、合作探究(师:小组合作,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讨论出结果由组员汇报)1、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找到朋友了吗?(生汇报)(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兴奋”一词。
结果小牛板书:没有找到朋友。
这时小牛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他找向老牛诉苦:那它是怎么说的呢?重点指导朗读(出示课件读出诉苦、失望、伤心)。
(师:第2个问题哪个小组来展示)2、小牛的第二张征友启与第一张有什么不同?动物们有什么反应?(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对比)找学生来读,找出不同。
(用“或者?或者?或者来说一句话)(师: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之后大家的反应是:板书:第二次它们是怎么说的呢?课件出示,分角色演一演)最后小牛(板书:有了很多朋友)它们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
(师: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相信聪明、爱动脑筋的你一定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五、课外拓展(老师带来了一篇和朋友的小故事,看你从中又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板书:与人合作结交朋友)六、总结有了朋友你的生活就会充满乐趣,结交朋友时对朋友要求不要太多,条件不要过高,要学会与人合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感受童话故事的特点。
2.语言运用: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思维能力:能根据描述展开想象,感受人物形象。
4.审美创造:能体会童话丰富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回顾、交流读童话的一些阅读方法,最后提醒学生其他童话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阅读时要注意加以体会和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题安排了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同义词微妙的差异。
第二题列举了描写冬天的三个句子,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描写冬天,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书写提示”通过安排做书签、写书签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书写方向、字间距及作者名字的位置等,增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日积月累”安排了关于勤学方面的名言,供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在读童话时注意体会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
2. 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 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4. 学习在书签上书写自己喜欢的格言,了解竖写的规则。
5.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教学重点】1.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2.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3.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教学难点】1.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2.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在读童话时注意体会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
2. 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一)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读读交流平台,回想一下:在《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这几篇课文中,最奇妙的地方是什么?生1:在《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中,有了宝葫芦,要什么就有什么,真是太奇妙了。
《各种形式的能量》教学设计
《各种形式的能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2.知道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科学与思政目标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信息2.O目标智慧教育平台、教学课件、网络相关视频等的结合使用教学重点通过交流,认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发生转换的证据。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聚焦一一能量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磁能等都是可以让车运动起来的能量形式。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探索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1.课件展示一生活中的各种能量。
2.智慧平台讲解一机械能。
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与转移,也就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中,尽管能量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一一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探索二:能量与变化的关系。
1.找一找公园里存在着哪些能量形式,并说一说这些能量存在的证据。
(学生交流并反馈)2.物体的变化与能量有关。
例如太阳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能量,风为风筝的飞翔提供了能量,电给音响播放音乐提供了能量,电给摩天轮的转动提供了能量,人握船桨在水中划动给船的运动提供了能量等。
拓展与小结1小结:自然界存在化学能、电能、太阳能(光能)、磁能、声能、热能、机械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它们能使物体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与转移。
拓展:出示家用电器记录表。
要求学生课后调查家里使用最多的10种用电器,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容量等信息。
和家人一起估算这些用电器每天使用的时长,了解家里的用电状况。
板书设计4.1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形式:化学能、电能、太阳能(光能)、磁能、声能、热能、机械能等能量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变化作业设计:蜜蜂作业:1.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屏山中心校秀河小学田开利一、背景及对学生基础、特点的分析
我们生活在季节交替、气候变换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人
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
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对于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
多种体验。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减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方法。
但
如果反问一句:“衣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们或许不置可否。
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中已经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变化的关系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热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另外,冷热现象虽然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去探究,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采用的教学手法和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
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基本目标,又
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
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整堂课
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
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的激活,过程不断的完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五、教学难点
学生对“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的理解及思维论证。
六、教学准备
温度计、毛巾、水、烧杯等。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感觉很冷的走入教室,做了一系列的动作。
师:同学们说一说老师进来以后都做了些什么?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以后,我的感觉有了什么变化。
(引导同学们说出课题:热起来了)
提问同学们:要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除了老师刚才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让自己热起来?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①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②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③自身运动产生热的;④保温的)
2、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是衣服产生了热量吗?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穿衣服、盖被子能不能增加热呢?
2、交流研究
正方(衣服能产生热量)反方(衣服不能产生热量)
解释:
思维论证:
实验验证:(根据桌子上提供的材料,你想怎样验证自己观点?)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实验时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依据,同时又不限制学生所采取了办法。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我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我会和学生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3、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我们的身体怎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被子离开我们身体是不会变热的,那为什么盖上被子,我们的身体会觉得热起来呢?我们感觉到的热是来自哪里呢?)他们在弄明白一个问题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能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这正是科学课所追求的目标。
而这些问题,到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学生或许也能做出一定的回答。
(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却能让学生经历了“问
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的问题... ...”这样一个探究过程,这对学生学会如何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探究、验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