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细胞因子 感染科相关

合集下载

细胞因子12项流式

细胞因子12项流式

细胞因子12项流式
在细胞因子12项流式中,通常会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这些细胞因子包括但不限于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通过分析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免疫系统的
活性和炎症状态。

这种流式细胞术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细胞样本的准备、标记不
同抗原的抗体、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通过
这些步骤,可以获得关于细胞因子表达的定量和质量信息。

细胞因子12项流式在临床和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辅助诊断炎症性疾
病和免疫性疾病。

在科研领域,它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系统在不同疾
病状态下的变化,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总的来说,细胞因子12项流式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帮
助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
供重要参考。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摘要】细胞因子在临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免疫调节中,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侵袭;在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能够调控炎症过程,加速愈合。

在癌症治疗中,细胞因子的应用也显示出潜在的疗效。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细胞因子可能会导致病理性炎症的产生。

细胞因子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还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分子,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深入研究将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癌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信息传递分子、新治疗手段、药物发展1. 引言1.1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在机体内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它们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控免疫反应、炎症过程、细胞增殖等生理活动。

在临床上,细胞因子的作用十分广泛,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是其最为广泛的功能之一,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生理活动,维持免疫平衡,对抗外来病原体。

在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炎症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在癌症治疗中,某些细胞因子被用于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消灭。

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分子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深入研究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增加它们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而抗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则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系统内部的平衡。

关于细胞因子,你应知道的那些事儿

关于细胞因子,你应知道的那些事儿

关于细胞因子,您应知道的那些事儿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高新技术的交叉应用,细胞因子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细胞因子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既具有深奥的理论探索意义(如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又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热门研究领域。

最近通过对我们公司17,000+细胞因子产品(涉及400+个分子的1000+重组蛋白)整理,更是认识到细胞因子在当前科学研究、疾病治疗和新药研发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对细胞因子基础知识的了解更是必不可少的。

1. 什么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 CK)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化学物质,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细胞因子最早是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发现的,因此曾被称为淋巴因子或单核因子,随后研究发现机体中的多种细胞都具有分泌这些蛋白的功能。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与物理或化学因素对机体的损伤都可以激发细胞因子的产生,而细胞因子又能杀灭细菌和抑制病毒,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

2. 细胞因子有哪些特征呢?(1)低分子量:绝大多数为6~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

其结构有:单体,包括多数细胞因子;二聚体,包括IL-5、IL-10、IL-12、M-CSF、TGF-β及PDGF等;三聚体,如TNF。

(2)具有高效能作用。

10-12mol/L就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细胞表面可表达高亲和性的受体(10~10,000个/细胞)。

(3)天然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方式在局部发挥短暂作用。

(3)分泌为短时自限性。

无前体状态的储存,细胞受刺激活化后合成、分泌,刺激停止后合成停止。

(4)多源性或多向性,即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同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5)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12项细胞因子 呼吸科相关

12项细胞因子 呼吸科相关


坏死。
树突/浆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细胞因子;
IFN-γ
Th1细胞
当机体发生感染时, IFN-γ水平在急性期显著升高,抑制Th2细胞活性;
专家共识
02
监测细胞因子在ICU疾病的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细胞因子在呼吸科的临床意义
评估呼吸系统炎症反应,预警“细胞因子风暴” 分清重症患者炎症状态/免疫状态,精准治疗 指导激素使用,评估治疗效果和重症患者,优化方案
分类: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功能: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 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参与机
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12项细胞因子介绍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 检测指标:IL-1β、IL-2、IL-4、IL-5、IL-6、IL-8、IL-10、
结论:ARDS早期,血清TNF-α, IL-1β,IL-9和IL-15水平可用于评估
ARDS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7;10(1):781-788.
细胞因子风暴
感染/非感染因子引起IL-6、IL-8、IL-10、IL-17、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 迅速大量产生,是导致ARDS和MSOF的直接原因。
细胞因子与COPD
IL-17水平: 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健康抽烟组>健康组
IL-17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黏液高分泌、气道纤维化和肺气肿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7, 50(4):1602434.
细胞因子在MP感染、肺炎、重症肺炎的应用
对照组:1个月-5岁儿科普通患者 实验组:重症肺炎或需用机械通气

细胞因子及其临床应用

细胞因子及其临床应用

细胞因⼦及其临床应⽤细胞因⼦概述细胞因⼦(Cytokine,CK),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T、B)或⾮免疫细胞(⾎管内⽪细胞,表⽪细胞,成纤维细胞、某些肿瘤细胞)合成分泌的可溶性⽣物活性分⼦,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反应等作⽤。

受到刺激后产⽣迅速且半衰期短。

Th1/Th2/Th17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产⽣细胞因⼦最多的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指战员。

Th1-Th2⽐例平衡共同维持机体稳态,⼀旦其⽐例失衡,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和发展。

通常认为Th1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具有促炎功能;Th2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具有抑炎功能。

细胞因⼦的临床应⽤⼀临床应⽤—感染性疾病2017年4⽉的《感染相关⽣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细胞因⼦可⽤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IL-6的升⾼早于CRP和PCT,其持续时间长,2h达到⾼峰。

IL-6>1000ug/L,提⽰预后不良。

COVID-19与细胞因⼦风暴2020年1⽉25⽇,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Lancet)在线发表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论⽂,⽂章从流⾏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和患者预后分析了⾸批确诊的41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结果发现,已经被2019-nCoV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中,免疫系统均出现致命的“细胞因⼦风暴“现象。

患者体内⼀系列细胞因⼦升⾼,ICU患者的IL-2,IL-6,IL-10和TNF-α的⾎浆浓度⾼于⾮ICU患者,这表明细胞因⼦风暴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2020年2⽉19⽇,国家卫⽣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案(第六版)》,其中关于重症、危重症患者诊疗的临床预警指标中提到:“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升⾼。

建议有条件的进⾏细胞因⼦的检测。

”HBV⼄肝肝炎研究显⽰,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可能会使HBV感染转为慢性化。

正常状态下机体内Th1/Th2维持在平衡状态,当机体发⽣HBV慢性感染时,Th1/Th2平衡状态发⽣“漂移”,表现为Th1型免疫低下⽽Th2型免疫亢进。

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4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4·临床研究·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突变导致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化疗药物及广谱抗生素等的使用更降低了白血病患者的免疫机能,增大了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1],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7.5%左右。

而严重感染将进一步中断或延长治疗进程,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影响其预后。

因此早期、快速地诊断感染对临床治疗尤其重要。

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常常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不能尽早明确感染部位及感染源,无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导致感染相关死亡率很高。

白细胞计数是检测感染的常用指标,但由于白血病的特殊性,导致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降低,因此在临床中需要联合其他指标进行检测。

在众多炎症细胞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NF-α、IL-1β、IL-6、TGF-β、IL-8、IL-10等。

因此本研究就细胞因子对急性白血病的感染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白血病感染患者为观察组,11例白血病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时间范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

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40±13.91)岁;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00±13.9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骨髓细胞学及细胞免疫分型等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②入组前2周无抗生素使用史;③感染前体温处于正常范围;④诊断为感染患者,诊断标准[2-4]:单次腋温超过38.5℃,或者12 h内超过2次体温升高至38℃以上。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系统肿瘤患者;④自动出院放弃化疗患者;⑤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患者。

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液病儿童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_徐晓军

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液病儿童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_徐晓军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细胞获得性突变所致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无论在临床上还是遗传学上,AML都呈现出很大异质性。

来自多中心、大系列针对AML患者的遗传细胞学研究表明,约55%的成人AML患者伴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儿童AML的染色体检出率为76%[4],AML染色体畸变的类型有200多种,包括相互易位、倒位、扦入、不平衡易位、等臂染色体、单体和三体等。

夫妻同时或先后共患浆细胞病是否有内在的联系,目前尚无定论,但此夫妻共患浆细胞病需考虑是否与下列几方面因素有关:一、彼此同化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夫妻长期生活的共同性,可使双方产生近似的机体素质,受相同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接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病因素往往以同等方式危机双方,在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下,慢慢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终于使双方罹患同一种疾病。

二、神经精神因素:家庭缺乏欢乐气氛,夫妻关系紧张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夫妻一方患病,另一方面临极大的精神创伤和经济压力,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消极情绪,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导致免疫功能急剧下降,,使潜在的致病因子活跃起来,可以说,精神创伤是发生疾病的催化剂。

三、环境污染:长期共同生活在有害的环境里,环境中潜伏的致病因素有可能导致了夫妻共患疾病的发生,甚至是家庭共患疾病的发生,家庭环境中存在的某些化合物,某些金属,如室内建筑、装饰所用的新型材料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无机物及放射物,家用化学品、杀虫剂以及室内烹调油烟,以及被动吸烟等,都可能成为夫妻共患疾病的物质基础。

3.结论MM发病率我国为1/10万,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76/10万。

此病例夫妻共患浆细胞病实属罕见,一家有三人同患血液系统肿瘤更是罕见。

白血病为造血干细胞、染色体异常,浆细胞病亦有染色体的异常,所以推测染色体变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夫妻双方共同的生活习惯或家庭环境等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夫妻患同种疾病的原因。

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液病儿童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310003)徐晓军 汤永民 廖 婵 林舒鹏 杨 琰 宋 华 杨世隆 石淑文 徐卫群【摘要】目的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物,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相关。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感染科疾病诊疗指南病毒性肝炎[诊断](一)基本要点: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1,甲型肝炎:(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

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

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出现肝炎症状,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持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

细胞因子-全科室卡片-详细版

细胞因子-全科室卡片-详细版

3、监测重症患者免疫功能:CRP/血常规高,细胞因子不高——免疫功能低下或过度免疫抑制; 重症患者一般存在严重感染或炎症,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促炎性细胞因子会显著升高,若重症患者细 胞因子未升高或轻微升高,而CRP或血常规升高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4、指导临床激素/抗炎药的应用,避免用量过度,导致过度免疫抑制; 炎症反应强烈患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 若细胞因子和CRP及PCT均能有效降低,提示治疗效果较好,激素剂量合适; 若细胞因子显著降低,CRP、PCT和血常规水平变化不显著,提示激素过度治疗,导致免疫抑制;
适用人群:重症感染、流感、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脑梗、手术、严重创伤、使用 NSAIDs/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抗感染/免疫调节剂类药物的患者等。 监测时间:每天监测一次
开单路径: 检测因子:IL-4、IL-6、IL-10、IL-17、TNF-α、IFN-γ 标本类型:血浆(紫色EDTA抗凝管) 抽血后4h以内需送至检测实验室 收费价格:***元(医保项目) 出报告时间:上午送样当天出结果
3、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早发现和治疗,避免恶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会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大幅升高,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即细胞因子风暴;监测细
胞因子可及早预警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4、鉴别噬血细胞综合征和脓毒症,及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延误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IFN-γ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脓毒症(sepsis)患者IL-6、IL-10水平
呼吸科
6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项目临床意义
促炎因子:IL-6、IL-17、TNF-α、IFN-γ 抗炎因子:IL-4、IL-10
1、哮喘、COPD、肺炎等气道炎症疾病病情评估和药效监测; 促炎性细胞因IL-6、TNF-α等促进COPD、肺炎等气道炎症的进展,IL-4促进哮喘病情进展,评估细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病原体会侵入人体,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传统的药物往往只是去杀死病原体,而并不针对免疫系统的问题。

而细胞因子则可以在感染病原体的过程中,直接调节和影响免疫反应。

因此,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细胞因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现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细胞因子这个概念。

细胞因子是一种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细胞因子可以刺激或抑制细胞生长、促进或抑制免疫反应,并调节人体各种疾病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医学对细胞因子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治疗细胞生长错乱的疾病,还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反应,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作为细胞因子的一种,干扰素(IFN)是一种免疫调节分子,可以刺激免疫反应,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降低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IFN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如丙型肝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等。

二、细胞因子在治疗病毒性感染方面的应用针对病毒性感染,传统的抗病毒药物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是,抗病毒药物往往只能杀死病毒,而无法修复免疫系统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性治疗方法,在促进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同时,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御病毒的入侵。

目前,针对某些病毒性感染,比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治疗中广泛应用IFN。

IFN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丙型肝炎的治愈率,特别是对于丙型肝炎病毒不能完全清除的患者。

此外,IFN还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疾病。

三、细胞因子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的应用除了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性感染的治疗中,细胞因子在治疗细菌感染中也有很大的潜力。

在细菌感染中,细胞因子可以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反应,以此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细菌的攻击和对抗。

细胞因子12项流式

细胞因子12项流式

细胞因子12项流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胞表面和内部分子的方法,现已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细胞因子检测是流式细胞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可以用来分析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

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控和传递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刺激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对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流式细胞术中,检测细胞因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细胞因子检测的研究中,细胞因子12项流式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和活性水平,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细胞因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细胞因子12项流式检测主要包括IL-1α、IL-1β、IL-2、IL-4、IL-6、IL-10、IFN-γ、TNF-α、GM-CSF、M-CSF、G-CSF和RANTES等12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全面地了解细胞因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变化。

细胞因子12项流式检测的原理是利用特异性荧光标记的单抗与细胞因子结合,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细胞因子在样本中的表达量。

在细胞因子12项流式检测中,不仅可以检测单个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从而全面了解细胞因子的作用和变化。

通过细胞因子12项流式检测,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细胞因子12项流式检测在临床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可以及时识别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可以及时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病情的进展,为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细胞因子12项流式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免疫功能的变化,指导免疫治疗的选择和调整,为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引起的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威胁。

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准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动态监测治疗效果非常关键。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潜力。

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性蛋白质信号分子,可以调节和协调机体免疫反应。

它们在感染时迅速释放,作用于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常见的几种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家族、干扰素(IFN)家族和趋化因子等。

细胞因子的测定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许多细胞因子在感染发生后会迅速释放,例如TNF-α和IL-1,在感染早期就能检测到其升高的水平。

通过监测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可以早期判断感染的存在,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在临床上血清中可测定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当其浓度明显升高时,可提示感染性疾病的存在。

同时,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还可以帮助判断感染是否已经控制、治疗是否有效。

例如,在感染治疗过程中,监测细胞因子IL-6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治疗效果,指导医生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干预。

细胞因子的测定对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细胞因子的浓度与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例如,在严重感染患者中,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常常明显增高,而轻度感染患者的浓度则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往往较低,从而反映了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和抵抗能力。

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指导意义。

一方面,通过测定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例如,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治疗后细胞因子浓度的下降与治愈的相关性较高。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二、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
临床上常用NAP积分来鉴别白细胞异常增高的疾病,如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前者减低,后者升高)。
NAP积分也可以作为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及支原体等非典 型病原体感染的指标之一,在细菌感染时NAP积分增高明显, 而病毒及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时变化不明显或稍增高。
二、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
NAP是一种细胞内水解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 是粒细胞功能的标志酶之一,测定其活力的高低对于某些疾病 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有参考价值。
经过HE染色等处理,用显微油镜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 根据每个细胞质内颗粒多少分成5级,分别为0~4分。健康人 NAP活性较弱,阳性率约为10% ~40%左右,积分值40 ~80分。 当发生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时,可促进粒细胞释放入血,并 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及吞噬杀菌功能,使中性粒细胞 NAP积分增高。
(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 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 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 表现。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 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 细胞升高。
三、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一)降钙素原(PCT)
PCT在局灶性细菌感染中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 2011年的“欧洲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中推荐PCT可
以用于评估CAP患者的病情,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我国2012年制定的“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提

12项细胞因子--肿瘤相关

12项细胞因子--肿瘤相关

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主要疾病
大型手术围手术期
急性中毒
不明原因发热
噬血细胞综合征
监测
细胞 因子风暴
抑制
细胞因子 水平
及时指导用药
多器官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
最快2-3h
抗 炎 药
免细 疫胞 调因 节子
剂拮
死亡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 ,6 (12):333-347.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37(05):525-530.
分化,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和炎 症反应 。
细胞因子概念及分泌细胞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 检测指标:IL-1β、IL-2、IL-4、IL-5、IL-6、IL-8、IL-10、
IL-12、 IL-17 、TNF-α、IFN-α、IFN-γ
CD4+T细胞
Th1细胞 IL-2、INF-γ、TNF-α
肺炎/心肌炎/肠胃炎/脑炎等
探索免疫抑制干预方案?
促炎因子:IL-1β、IL-6、IL-8、IL-12、IL-17、TNF-α、IFN-γ 抗炎因子:IL-4、IL-10
多种原因引发的炎症
第三天关键节点!
连续治疗3天未减缓,每天监测!
2016版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
生物治疗/放疗后后,发 热/炎症患者,连续抗炎 3天未好转,每天监测!
监测细胞因子,评估放射性肺炎治疗效果。
广东医学, 2013, 34(22):3497-3499.
细胞因子临床意义
评估放射性肺炎等放疗引发的炎症进展/转归和疗效 预警肿瘤免疫治疗(PD-1/CAR-T)不良反应(肺炎/心肌
炎/肠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及监测激素时机/用量 激素使用效果监测,避免过度治疗

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炎症过程中抗炎因子白介素(IL)4、10、13、16等升高水平及升高持续时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方法 ELISA 检测178例炎症患者血清IL4、10、13、16等因子水平,以及各因子升高持续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后多数IL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

发病1~2 w后,感染组IL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自身免疫组不能恢复正常水平,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不同组间多数IL水平异常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5)。

结论两组间多数IL水平有显著差异,自身免疫组IL水平异常持续时间长于感染组。

【关键词】炎症反应;白介素;感染;自身免疫白介素(IL)4、10、13、16是少数集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IL。

IL与炎症关系的研究报道已较深入,但老年感染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炎症之间免疫抑制性IL的差别少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炎症患者多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异常升高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探讨该类因子在不同炎症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揭示两类炎症反应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2~2004年住院炎症患者178例,分为感染性炎症90例(感染组)和自身免疫性炎症88例(自身免疫组)。

感染性炎症包括脓毒血症22例,急性扁桃体炎10例,急性肺炎、支气管炎49例,急性肾盂肾炎5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4例;自身免疫性炎症包括成人still病23例,类风湿关节炎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9例,皮肌炎5例。

两组男∶女均为1∶1,年龄60~80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汉族,无其他急慢性疾病。

各组疾病诊断按《实用内科学》标准。

健康对照组50例(学生)。

1.2 研究方法所有入选者于发病时、发病后72 h、1、2、4 w采集静脉血,检测各细胞因子水平,再于发病后3个月(可能已出院)、6个月、1年复查。

所有入选者均按协议完成观察期限内指标测定。

各疾病治疗均为常规治疗。

细胞因子IL-10、IL-13与COPD

细胞因子IL-10、IL-13与COPD
参考文献
[1] 何浩明,郭继忠,朱习明,等. 新编肺病防治必读[M]. 上海: 同 济大学出版社,2006: 71 - 73.
[2] He JQ,Shumansky K,Zhang X,et al. Polymorphisms of interleukin-10 and its receptor and lung function in COPD[J]. Eur Respir J,2007,29( 6) : 1120 - 6.
[5] Sicari MC,Fyfe B,Pamess I,et al. Intrapericardiac yolk sactum or
1104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年 6 月 第 18 卷第 6 期
肺部局限性 GGO 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外科处理策略
汪金钱 综述 魏大中 审校
一、GGO 的诊治意义
辨率 CT 上呈模糊的致密影而其中仍能见到支气管结构或肺 炎、局灶性肺出血等。因此,如何来判断局灶性 GGO 的性质
血管。基于此我们根据实性成分的有无将 GGO 分为两类即 单纯型和混 合 型[5]。 单 纯 型 即 影 像 学 表 现 为 边 缘 清 楚 的 均
呢? 通过总结大量文献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 析: 1. 深刻了解肿瘤发生的病理过程和影像学表现之间的联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年 6 月 第 18 卷第 6 期
1103
·综 述·
细胞因子 IL-10、IL-13 与 COPD
田慧芸1 顾玉海2
COPD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 全可逆,并且呈进行性发展。该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 病,发病率和死 亡 率 均 较 高[1],但 确 切 的 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制 并 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COPD 气流受限与 气道炎症密切相关,炎症的发生引起许多炎症细胞和结构细 胞被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 IL-10、IL-13 等[2],IL-10、IL13 的表达和分泌可能作为重要的免疫介导因子参与了 COPD 的病理过程。本文就 IL-10、IL-13 与 COPD 炎症过程的相关 性进行综述。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流式法)的临床意义与检验须知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流式法)的临床意义与检验须知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流式法)的临床意义与检验须知为提高我院疾病诊断技术水平,从即日起,检验科利用流式高通量检测技术开展十二项免疫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联合检测项目。

本项目将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妇产科和生殖医学科相关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为前来医院就诊的临床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检验服务。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及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包括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不同患者在感染过程中反应不同,如感染流感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引起严重免疫病理损伤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的目标是清除病毒,但也可能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损伤。

在流感发展成重症前,采取临床干预至关重要,因此需监测细胞因子,及早识别并监测过度炎症反应,能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有力帮助。

细胞因子监测范围主要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足口病、胰腺炎或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激素用药前、用药后;手术后;ICU患者等。

一、适用科室:肿瘤科、ICU、呼吸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器官移植科、放化疗科、外科、皮肤科、肾内科、眼科、妇科等科室均可以开展,其结果可以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指导用药、监测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

细胞因子12项包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TNF-α、IFN-γ、IFN-α。

方法学:流式免疫荧光法二、收费标准:513元∕人(甲类医保)三、医嘱:医生工作站直接搜索“细胞因子12项”四、抽血要求及报告时限:1-2ml EDTA抗凝血浆(紫管)×1管,无需空腹,随时送检,当日或次日下午4点发出检验报告。

五、临床意义:细胞因子临床意义IL-1β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参与纤维化;对胰岛β细胞有毒性,与Ⅰ型糖尿病有关;可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瘢痕,与癫痫发病有关;有抗肿瘤作用,能协同IL-2、IFN-γ诱导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与自身免疫病和抑制排斥有关。

感染科感染科研动态

感染科感染科研动态

感染科感染科研动态近年来,感染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感染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科研方向,不断开展研究,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病原体和新兴感染疾病。

本文将介绍近期感染科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动态。

一、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进展自2020年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持续蔓延,全球各国都致力于应对该疫情。

感染科研究人员紧密合作,通过深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疫苗研发,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利用传染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该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为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抗菌药物研究的新突破抗菌药物的研究一直是感染科的热门课题。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的快速增加以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出一类新型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且能够避免产生耐药性。

这项研究为未来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三、免疫系统与感染相关性的研究免疫系统对于人体抵御感染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感染科研究人员对免疫系统与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感染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为研发新型免疫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中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感染后大量分泌,对炎症反应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结果为治疗感染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四、感染科研究的重要进展在以往的研究中,感染科研究人员主要关注感染疾病的传播、治疗和预防。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方向逐渐拓展,从病原体学、免疫学到基因组学等多学科融合,更好地理解感染疾病的发展机制。

同时,感染科研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感染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感染科研究的动态不断推动着感染病防控的发展。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抗菌药物的研发、免疫系统与感染相关性的研究以及感染科研究的重要进展,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感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感染病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导IL-6、IFN-γ生成,参与 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正常人参考值及临床参考值
正常人参考值
检测项目 参考值(pg/mL) 检测项目
IL-1β IL-2 IL-4
≤12.4
IL-5
≤7.5
IL-6
≤8.56
IL-8
参考值 (pg/mL)
≤3.1
≤5.4
≤20.6
检测项目
IL-10 IL-
12p70 IL-17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12, 76(1):16.
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原因?
罕见病毒 感染
肝衰竭
重症感染
不明原因 发热
细胞 因子风暴
抑制
监测
细胞因子 水平
及时指导用药
多器官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
最快2-3h
死亡
糖细免ຫໍສະໝຸດ 皮 胞 抗疫质 激 素
因 子 拮 抗
生调 素节

500<抗炎因子
升高程度 轻度升高 显著升高 大幅升高
风暴
02 细胞因子监测感染性疾病病情
细胞因子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汤永民,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细胞因子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细胞因子指标在轻度或严重感染时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
细胞因子与结核
结核杆菌--- IFN-γ 水平可辅助诊断结核感染 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携带结核菌,每年约有2亿人死于结核病 ,我
细胞因子联合检测项目
目 录
细胞因子简介 细胞因子监测感染疾病病情 细胞因子预警严重感染引发的 “SIRS” 项目简介及总结
01 细胞因子简介
细胞因子简介
细胞因子:
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 细胞、纤维母细胞等) 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 ------ 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案例分享—病毒性肝炎
结果解读:肝炎患者IL-6、IFN-γ显著升高,提示患者病情正在处于进展期建议结 合患者临床指征干预后进行后期监测;
03 细胞因子预警重度感染引发的SIRS
细胞因子预警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 SIRS ) 的主要指标
SIRS的发生主要是 TNF-α、IFN-γ 、IL-6、 等细胞因子的 作用 , 这些大量失控释放的促炎介质会引起自身破坏性炎症反 应 , 这种状态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 。
国的结核发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感染率为 44.5%。
解放军第 309 医院检验科 研究:结核菌感染患者( 包括肺结核组、肺外结核 组 ) IFN-γ 水平明显高于肺部感染组、正常对照组。
Labeled Immunoassays & Clin Med,2016,23(3):244-247.
细胞因子与结核
分类: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 因子等。 功能: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
分化,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 症反应 。
12项细胞因子介绍
12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 检测指标: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 IL-17 、TNF-α、IFN-α、IFN-γ
促炎细胞因子产生↑
过度免疫反应导致早期死亡— --呼吸窘迫、多器官衰竭
SIRS:全身性炎症反应综 合症
机早体稳期态检测细胞因子,在S恢I复RS时期干预有助M于A抗R反S炎应:综混合合时症性间拮(d)
2
4
6
8
10
12
症控制
免疫抑制
IL-4、IL-10 抗炎细胞因子产生↑
CARS:拮抗性抗炎反应 综合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36(2):144-147.
病毒性肝炎
细胞因子---辅助诊断、病情监测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病毒性肝炎组IL-6 和 IL-8 水平显著 升高;
慢性肝炎患者IL-6、IL-8水平: 轻度<急性<中度<重度
肝炎患者IL-6、IL-8随病情加重 而明显升高。
医学综述, 2010,16(4):638-639.
持续免疫抑制和感染 复发导致的晚期死亡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
细胞因子提高脓毒症SIRS诊断的特异性
脓毒症1.0 脓毒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 (SIRS)
脓毒症2.0
在SIRS+感染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以下两条 诊断标准,包括(炎症参数、血流动力学参 数、器官功能障碍参数、组织灌注参数等)
初始 CD4+T
细胞
Th1细胞
促进
IL-4
促进
Th2细胞 Th17细胞
分泌
IL-2、IFN-γ、TNF-α
细胞免疫—肿瘤免疫
分泌 IL-4、IL-5、IL-6、IL-10 体液免疫—微生物免疫
分泌
IL-17
介导自身免疫性 疾病和炎症反应
单核/巨噬 细胞
分泌
IL-1β、IL-8、 IL-12、IFN-α
哈尔滨医药 ,2013 , 33 (4):271-273.
案例分享—肺结核
结果解读:肺结核患者IFN-γ、IL-6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结核病情处于进展期 且机体产生大量IFN-γ,建议进行抗结核治疗并进行后期监测;
病毒性肝炎
乙、丙型肝炎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重点
2004-2013中国五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参考值 (pg/mL)
≤12.9
≤3.4
≤21.4
检测项目 参考值(pg/mL)
TNF-ɑ IFN- γ IFN- α
≤16.5 ≤23.1 ≤8.5
临床参考值
促炎因子上升范围
促炎因子<100 100<促炎因子< 500 500<促炎因子
1000<促炎因子
升高程度 轻度升高 显著升高 大幅升高
风暴
抗炎因子上升范围 抗炎因子<100 100<抗炎因子< 300 300<抗炎因子

Mol. Cells 2016; 39(8): 639-644 . Lancet 2013; 381: 1916–25.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7;10(1):781-788.
相关指南
炎症反应失衡阶段细胞因子变化—SIRS/CARS/MARS
过度炎症反应
IL-6、IL-12、IL-17、TNF-α 和IFN-γ
结核杆菌--- IFN-γ 水平可反映病情进展、预后跟踪
方法:山东省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涂阳初治肺结核患者 100 人为研究组;同 期随机选择 90 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IFN-γ降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 IFN-γ升高------病情恶化&治疗效果差
治疗后<治疗前 转阴组<未转阴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