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含水率计算

合集下载

污泥含水率测定标准

污泥含水率测定标准

污泥含水率测定标准污泥含水率是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它是衡量污泥干燥程度的重要指标。

准确测定污泥含水率对于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准确的污泥含水率测定标准对于相关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定原理。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原理是利用烘干法或称为干燥法。

首先,取一定重量的污泥样品,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直至样品中的水分蒸发完全。

最后,通过比较烘干前后样品的重量差异,计算出污泥含水率。

二、测定方法。

1. 试样的制备。

首先,从污泥样品中取得代表性的试样,然后将试样均匀地分成若干份,以便进行多次测定,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2. 烘干条件。

在进行烘干前,需要对烘干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烘干温度的选择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和含水率的范围来确定。

同时,烘干的时间也需根据试样的性质和含水率的高低进行合理的选择。

3. 烘干后的样品处理。

烘干后的样品需要在恒定的条件下冷却,然后进行称重。

在称重前后,需要保持试样的稳定状态,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4. 计算含水率。

最后,根据试样烘干前后的重量差异,利用含水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含水率的计算。

三、测定标准。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标准应当明确规定试样的制备方法、烘干条件、样品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方法等。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泥,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测定标准。

四、测定设备。

进行污泥含水率测定需要使用精密的天平、恒温恒湿箱或烘箱等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测定结果的应用。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结果可以为污泥的处理、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污泥的干燥处理、焚烧处理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

污泥含水率的准确测定对于相关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科学、准确的测定标准以及合理选择测定方法和设备,对于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污泥含水率测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可以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持,推动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常见方法进行:1. 干燥法干燥法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测定污泥含水率的方法。

首先,取一定重量的污泥样品,并记录其初始重量。

然后,将样品置于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干燥,直至样品质量不再变化。

最后,记录最终的干重。

含水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含水率(%)=(初始重量-干重)/初始重量×100%。

2. 重量法重量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测定污泥含水率的方法。

首先,取一定重量的污泥样品,并记录其初始重量。

然后,将样品置于烘箱中加热一定时间,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

烘干后,取出样品并放置冷却至室温。

最后,记录最终的干重。

含水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含水率(%)=(初始重量-干重)/干重×100%。

3. 高温烘干法高温烘干法是一种较快速的测定污泥含水率的方法。

首先,取一定重量的污泥样品,并记录其初始重量。

然后,将样品置于温度较高的烘箱中进行加热,使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

烘干后,取出样品并放置冷却至室温。

最后,记录最终的干重。

含水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含水率(%)=(初始重量-干重)/干重×100%。

4. 微波烘干法微波烘干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测定污泥含水率的方法。

首先,取一定重量的污泥样品,并记录其初始重量。

然后,将样品放置于微波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将样品中的水分加热蒸发。

最后,取出样品并放置冷却至室温,记录最终的干重。

含水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含水率(%)=(初始重量-干重)/干重×100%。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含水率测定时,要确保样品的称量准确、温度控制恒定,并考虑到温度和时间对样品干燥的影响。

此外,还应注意不同方法测定得到的含水率可能会有些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污泥含水率的计算

污泥含水率的计算

污泥含水率(质量比):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

浓缩或脱水时,污泥中的固体的质量守恒。

也可参见《专业英语》216页。

推导方法一:
1122C V C V =
C —固体物的浓度 V ——污泥体积 则11222211
100100V W C P V W C P -===- P 为含水率,100-P 为含固率,W 为污泥重量。

推导方法二:
111222(100)(100)V P V P ρρ-=-
当ρ1和ρ2接近时,化简为
1122(100)(100)V P V P -=-
1221
100100V P V P -=-
注意:由方法一或方法二推导出的公式1221
100100V P V P -=-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当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
1122V W V W ≠,ρ1和ρ2不可认为相等,。

1.污泥含水率从%降至94%,求污泥体积的变化。

解:浓缩或脱水时,污泥中的固体的质量守恒。

1122C V C V =
式中C —固体物的浓度 V ——污泥体积 则122211
10010094110010097.60.4V C P V C P --====-- 所以V 2/V 1=,体积减少了60%。

污泥含水率计算

污泥含水率计算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V1/V2=W1/W2=(100-p2)/(100-p1)=C2/C1(8-1)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V2= V1(100-p1)/(100-p2)= V1()/(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一、干燥法测定污泥含水率干燥法是最常用的测定污泥含水率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 预称重:将称量瓶或者镊子预先称重,记录称重值W1。

2. 取样:在指定污泥样品中取得适量的样品。

3. 烘干:将样品放入预烘干至约恒定质量的烘箱中,在恒定温度下(通常为105℃)进行连续干燥。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样品,放冷之后快速称重。

重复此步骤直到样品质量保持不变为止,记录最后的质量值W2。

4. 计算含水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污泥的含水率:含水率(%) = [(W1 - W2) / W2] × 100二、压滤法测定污泥含水率压滤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测定污泥含水率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取样:在指定污泥样本中取得适量的样品。

2. 准备试样:将样品均匀地放置于滤纸上,形成一个称重为W1的圆形或方形试样。

3. 进行压滤:将试样放置在压滤仪中,施加压力使水分经过滤纸排出。

当排出的液体不再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时停止压滤,记录此时的试样质量W2。

4. 计算含水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污泥的含水率:含水率(%) = [(W1 - W2) / W2] × 100三、重量法测定污泥含水率重量法是通过称重样品的方法来测定污泥含水率的。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容器:将称重瓶或称重皿预先称重,并记录称重值W1。

2.取样:取得适量的污泥样品放入已经称重好的容器中。

3.烘干:将样品放入预烘干至约恒定质量的烘箱中,在恒定温度下(通常为105℃)进行连续干燥。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样品,放冷之后快速称重。

重复此步骤直到样品质量保持不变为止,记录最后的质量值W2。

4.计算含水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污泥的含水率:含水率(%) = [(W1 - W2) / W2] × 100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污泥含水率测定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污泥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污泥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是评价污泥固体-液体混合物中固体成分含量的重要指标。

正确测定污泥含水率对于污泥处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泥含水率测定方法。

一、烘干法。

烘干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污泥含水率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污泥样品,记录其质量为m1;2. 将污泥样品放入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一定时间;3. 取出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4. 计算含水率的百分比,含水率(%)=(m1-m2)/m1×100%。

二、干燥箱法。

干燥箱法是一种常用的含水率测定方法,相比于烘干法更加准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污泥样品,记录其质量为m1;2. 将污泥样品放入干燥箱中,在一定温度下干燥一定时间;3. 取出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4. 计算含水率的百分比,含水率(%)=(m1-m2)/m1×100%。

三、电子天平法。

电子天平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含水率测定方法,适用于对含水率要求较高的场合。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污泥样品,记录其质量为m1;2. 将污泥样品放入电子天平中,记录其质量为m2;3. 根据样品质量的变化计算含水率的百分比,含水率(%)=(m2-m1)/m1×100%。

四、红外干燥法。

红外干燥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含水率测定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污泥样品,记录其质量为m1;2. 将污泥样品放入红外干燥仪中,进行快速干燥;3. 取出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4. 计算含水率的百分比,含水率(%)=(m1-m2)/m1×100%。

以上就是几种常用的污泥含水率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污泥含水率太难降?搞清楚这些,轻松降到60%以下

污泥含水率太难降?搞清楚这些,轻松降到60%以下

污泥含水率太难降?搞清楚这些,轻松降到60%以下含水率,是污泥中水分所占的质量分数,它不仅决定了活性污泥的体积,并与后续处置一起决定了污泥所采用的脱水方法污泥的含水率(以%表示):w=(m-m1)/m×100%式中,m为活性污泥样品的质量,单位为g;m1为样品经105℃烘干至恒重后的质量,单位为g。

污泥的含固体率(以%表示):W1=1-w=m1/m×100%污泥脱水率(以%表示):W(脱水)=[m(未处理)-m(处理后)]/m(未处理)×100%若要降低污泥含水率,得到较好的污泥脱水效果,有必要对污泥进行前期处理以改变其特性。

01影响污泥含水率的2要素污泥颗粒、污泥中水形态含水率一般由污泥颗粒的大小及其中固体的种类决定,污泥的相对密度为1左右。

一般情况下,固体颗粒越小,有机质含量越高,污泥含水率就越高。

同时,污泥中水的存在形态是直接导致其是否便于过滤、脱水污泥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污泥含水率及其状态含水率(%) 5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污泥状态黏土状几乎为固体柔软状粥状物几乎为液体污泥的水分形态通常分为4类。

1、与固体颗粒没有关联的自由水。

是被污泥颗粒包围,却并不与污泥颗粒连接的那些水,一般占总水分的70%左右。

自由水分离的过程相对简单,可以通过重力沉淀而分离。

2、颗粒与颗粒之间毛细管内的毛细水。

是被束缚在絮体与微生物的间隙和夹缝中或者由于产生毛细现象而密集聚集在细小污泥颗粒旁边的水,约占总水分的20%。

向污泥施加外力,如施加负压力(真空过滤)或离心力等,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或凝聚力去除。

3、污泥颗粒的吸附水。

是污泥表面的强力吸附的水,通过吸附和粘附方式在固体颗粒表面。

只有通过改变固体颗粒的物理性状,降低表面张力,如采用超声波空化,酶水解等才能使吸附水从污泥颗粒上分离。

4、化学束缚水(内部水)。

存在于污泥颗粒内部,吸附水和化学束缚水约占总水量的 10%。

污泥浓度,污泥含水率测定

污泥浓度,污泥含水率测定

污泥含水率测定滤纸准备取定量滤纸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

将恒重的滤纸放在天平托盘内。

取样称取约20克上下污泥,达到恒重后记下重量W2,则污泥重量W=W2-W1,烘干烘箱里105度温度下烘2小时左右,放在干燥器内30分钟冷却至室温再称,记下数据,在烘2小时再称,直到称得的重量不变,称为达到恒重W3(或者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

水分重=W2- W3。

水分重/W*100%=含水率。

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的测定1 适用范围曝气池活性污泥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

2 定义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

单位:mg/L。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3 仪器3.1 天平3.2 定量滤纸3.3 烘箱3.4 真空泵3.5 扁嘴无齿镊子3.6 实验室其它常用仪器4 采样与样品保存实验室样品采集在干净的玻璃瓶内,采样之前用待采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100―200ml,盖严瓶塞。

应尽快分析。

5 测定步骤5.1 滤纸准备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定量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内,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

将恒重的滤纸放在玻璃漏斗内。

5.2 试样测定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静止30分钟后读取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V(ml)。

倾去上述量筒中清液,用准备好的滤纸进行过滤量筒中的污泥,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量筒,合并滤液。

(为提高过滤速度,应采用真空泵进行抽滤。

污泥含水率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测定方法
污泥含水率测定主要有重量法、体积法和显微法三种方法。

重量法:取污泥小样,先干燥至固定温度,然后计算该温度下污泥的容重和容重减去干重的=水分重,再按容重分类求含水率。

体积法:用鱼式称量瓶称取污泥样品,先将瓶中的污泥压实,再取其体积,并把压实后的污泥样品放在烤箱里,脱水干燥,再重新到瓶中,求出污泥样品的干重和容重,从而计算出含水率。

显微法:将污泥样品放入显微镜底片中,利用显微镜观察污泥样品的形态和水分,通过统计样本中污泥结晶体、水滴等构成,由此求出污泥含水率。

污水固含量计算公式

污水固含量计算公式

污水固含量计算公式
污泥的含水率和含固量:单位质量污泥所含水分的质量分数称含水率,相应的固体物质在污泥中所含的质量分数称为含固量(%)。

制造污泥烘干机时需着重考虑的因素
污泥的含水率、固体含量和污泥体积可用如下方法计算
污泥的含水率:P=W/(W+S)·100%
公式中:P--污泥含水率,%;
W--污泥中水分质量;S--污泥中总固体质量。

污泥是一种混合物,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污泥的密度随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不同而变化。

污泥体积可按下式计算:V=S/(ρwρsPs)x100
公式中:V--污泥体积,m3;
S--污泥中总固体质量,kg;
ρw--污泥中水的密度,kg/m3;
ρs--污泥的密度,kg/m3;
Ps--污泥中固体含量,%.
污泥中固体的体积:Vs=s/ρs
公式中Vs--污泥中固体的体积,m3.
XF-1103MA全自动污泥固含量含水率测定仪可以快速各种污泥的水分含量固含量.
称重范围:0.001-110g
水分可读性:0.01%固含量可读性:0.01%
水分测试范围:0.01%-100.00%固含量测试范围:0.01%-100.00%
称重传感器:德国HBM
加热温度:200℃
数显存储:20组
样品盘尺寸:φ100mm(不锈钢材料)
测试方式:自动/手动/定时
测试数据:含水率、干湿比(固含量)、重量(干燥前和干燥后),湿重率,回潮率。

污泥含水率计算

污泥含水率计算

污泥含水率计算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V1/V2=W1/W2=(100-p2)/(100-p1)=C2/C1(8-1)式中: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V2= V1(100-p1)/(100-p2)= V1()/(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污泥含水率计算

污泥含水率计算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V1/V2=W1/W2=(100-p2)/(100-p1)=C2/C1(8-1)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V2=V1(100-p1)/(100-p2)=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用来测定污泥含水率的常用实验方法有干燥法、重量法、容重法和体
积法。

(1)干燥法:取一定体积的一定粒度的污泥,将其装入干燥器中,并经一定时间内将污泥烘干,称重获得干重;再将污泥浸入水中,称重获
得湿重,污泥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

(2)重量法:同样取
一定体积的污泥,直接称重,获得湿重;将污泥入干燥器中烘干,得到干重;污泥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

(3)容重法:将污泥用盛
有定容量的容器充满,称重得到容器中湿泥重量,并将其干燥,称重获得
干重,污泥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

(4)体积法:将一定体
积的污泥浸入水中,称重获得湿重;干燥后称重获得干重,污泥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

污泥浓度-污泥含水率测定

污泥浓度-污泥含水率测定

污泥含水率测定滤纸准备取定量滤纸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

将恒重的滤纸放在天平托盘内。

取样称取约20克上下污泥,达到恒重后记下重量W2,则污泥重量W=W2-W1,烘干烘箱里105度温度下烘2小时左右,放在干燥器内30分钟冷却至室温再称,记下数据,在烘2小时再称,直到称得的重量不变,称为达到恒重W3(或者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

水分重=W2- W3。

水分重/W*100%=含水率。

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的测定1 适用范围曝气池活性污泥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

2 定义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

单位:mg/L。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3 仪器3.1 天平3.2 定量滤纸3.3 烘箱3.4 真空泵3.5 扁嘴无齿镊子3.6 实验室其它常用仪器4 采样与样品保存实验室样品采集在干净的玻璃瓶内,采样之前用待采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100―200ml,盖严瓶塞。

应尽快分析。

5 测定步骤5.1 滤纸准备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定量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内,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

将恒重的滤纸放在玻璃漏斗内。

5.2 试样测定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静止30分钟后读取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V(ml)。

倾去上述量筒中清液,用准备好的滤纸进行过滤量筒中的污泥,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量筒,合并滤液。

(为提高过滤速度,应采用真空泵进行抽滤。

污泥含水率计算

污泥含水率计算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V1/V2=W1/W2=(100-p2)/(100-p1)=C2/C1(8-1)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V2=V1(100-p1)/(100-p2)=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污泥含水率计算

污泥含水率计算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V1/V2=W1/W2=(100-p2)/(100-p1)=C2/C1(8-1)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V2=V1(100-p1)/(100-p2)=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V1(100-p1)/(100-p2)=V1(100-97.5)/(100-95)=(1/2)V1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100(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V1(100-p1)/(100-p d)[(1-p V1/100)+p V1/100(1-R d/100)](8-3)
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
p 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1——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 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

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

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γ=(100γs)/[γs p+(100-p)](8-4)
或γ=25000/[250p+(100-p)(100+1.5p V)](8-8)
γs=250/(100+1.5p V)(8-7)
式中: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p——湿污泥含水率,%;
p 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8-2。

所占比例及工业性质。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

若污泥作为肥料使用时,要注意重金属是否超过我国农林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

表8-3列举我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兰州、沈阳、黄石等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