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微积分。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54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主要图形所表示的基本原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启发学习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学习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四个主要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
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带*号的部分是选讲内容,这些内容不涉及也不会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宏观经济学绪论(高鸿业5版本
完整版课件ppt
4
2)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 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 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作用微小
古典二分法即经济分为实际经济和货币经 济。
完整版课件ppt
18
4、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总结
古典经济学家深信“萨伊定律”——供给 会自行创造需求。在此前提下,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价 格、工资会适应市场上下波动,且任何生 产同时创造出等量的需求,所以一个社会 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为止,这也是 古典经济学家无法创立宏观经济学体系的 局限性所在。
完整版课件ppt
19
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1、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1)凯恩斯论萨伊定律 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 给” ,提出“有效需求”原理。 2)驳斥利率自由变动确保储蓄等于投资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 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 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 因素。储蓄不会自动投资。
理论; 货币偏好、资产选择等新的货币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经济的动态化、长期化的增长模型;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等通货膨胀理论; 开放型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完整版课件ppt
25
三、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总体经济变量 的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 失业(unemployment) – 通货膨胀(inflation) – 国际收支与汇率(balance of payments and exchange rate)
19
23.3 GDP的组成部分
• GDP 是总支出 • 四个组成部分:
– 消费 (C) – 投资 (I) – 政府购买 (G) – 净出口(NX)
• 这四个组成部分的总和等于GDP(用Y表示):
Y = C + I + G + NX
一国收入的衡量
20
消费 (C)
• 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 关于居住成本的注释:
• 把所有组成部分加总起来得到:
Y = C + I + G + NX
一国收入的衡量
24
美国的GDP及其组成部分:2007
总量(10亿)
占总量的百分 比
Y
$13,841
100.0
C
9,734
70.3
I
2,125
15.4
G
2,690
19.4
NX
–708
–5.1
人均量 $45,825 32,228 7,037 8,905 –2,344
D.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但消费者 只购买了价值4.7亿美元的汽车
主动学习 1
参考答案
A. Debbie在波士顿最好的饭店花了$200请他丈夫吃晚饭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研究文献综述
南 开 经 济 研 究NANKA I ECO NOM I C STUD I ES2006年 第2期 No.2 2006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陈雨露 侯 杰3 摘 要:1995年Obstfeld和Rogoff提出了Redux模型,将名义粘性和不完全竞争纳入到建立在坚实微观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从而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此后,沿着这一方向,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将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主导方向,本文将对这一方向的产生和发展作一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名义刚性;不完全竞争;微观基础一、引 言 近年来,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是1995年Obstfeld和Rogoff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汇率动态回归》的文章,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e w Open Economy Macr oeco2 nom ics)的研究方法,标志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沿着这一方向,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回顾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是在二战以后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Mundell(1963)和Fle mm ing(1962)将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到封闭经济的I S2L M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即Mundell2Fle mm ing模型(简称M2F模型)。
该模型将开放经济体系最核心的变量纳入其中,尽管其最初是为了分析开放经济中的经济政策效应,但它却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70年代,Dornbusch(1976)在M2F模型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用粘性价格代替原来的固定价格,同时引入预期因素,建立了一个汇率动态模型。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第01章绪论
〔3〕 短期AS曲线:水平:乘数及IS – LM模型
短期: 阐述短期产出波动属于AD〔乘数及IS – LM模型〕研究的范围。
结论三:在短期中,产出只取决于AD,价格不受 产出水平影响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9999999999999999999999000000077888888888899999999990000000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00
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图1-9:通货膨胀:CPI变动率
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反相关
GDP增长率 CPI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9999999999999999999999000000077888888888899999999990000000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
FIGURE 1-5: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
AS曲线:对于每一给定价格水平,厂商愿意提供的 产量。主要取决于增长和生产要素价格。
AD曲线:商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 水平组合。取决于货币、财政政策和消费者信心等。
《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一、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导论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 2nd Ed., Norton Co. , New York, 1988, Chapter 13、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其次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22、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5、美国商务部,《当今商业概览》,1976年一月号。
第三章经济增长1、Jones, “An Introduction to Mordern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 McGraw-Hill Co.,New York, 19762 > So 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Agregate Production Inunction n, in “Review of Economicsand Statistics” , 1957第四章失业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其次版),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
3、兰荣华,《我们国家当前失业的缘由和再就业的措施》,载《上海铁道高校学报》2000年第7期。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著作: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3.克莱恩:《凯恩斯的革命》,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5.费雪:《利息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6.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说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7.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8.马丁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10.孙国茂:《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2.张曙光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13.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4.Liundgqvist,L..:Macroeconomic Theory . MIF Press ,200115.Phelps:The Modern Equilibrium Theory of Un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Asst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16.Romer,Davi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 Hill:199617.史蒂文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教材1.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 D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5.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7.魏埙、蔡继明等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9.罗伯特耐尔海尔布伦纳、莱斯特瑟罗著秦海译:《经济学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10.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著吴汉洪、苏晚囡译:《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11.莫里斯D利维著刘立、陆瑾、张普译:《生活中的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布莱恩诺斯登、霍华德文著王曙光、来有为等译:《与经济学大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徐平华等著《西方经济学演义》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14. N. Gregory Mankiw:Principals of Economics 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年版15. Michael Parkin,Macroeconomics 5th ,Addison-Wesely Publishing Company,200316. & W.D. Nordhaus,Macroeconomics 15th,McGraw-Hill,Inc.199617.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Macroeconomics 8th,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马克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长春出版社,2006年。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宏观的教学实践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理论性较强,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
一般看来我国现有的本科院校中,一部分学校偏向科研的教学,这部分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
相比之下,另一些学校特别是三本类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这样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宏观经济学本身教学上的困难。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适当调整。
而目前看民办院校学生的毕业学分的获得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
期末考试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
学校的期末考试普遍强调的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对实践理解的要求。
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多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明确,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改革的目标。
到目前我们GJ已建立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第一,现在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形成,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在逐步减少。
第二,市场的竞争性和有序性不断提高,维护市场有序性的法律逐步完善。
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期货市场治理条例》等的出台为市场秩序的规范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ZY地方各级政府分别行使不同的对经济的调节权,ZY当局也同时行使对货币市场的调节权。
特别是ZY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
1)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为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提供了逐步改善和提高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的。
宏观经济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的是国民收入即GDP的概念,GDP的核算就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基础的。
其次,宏观经济按支出把GDP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各种商品市场的完善和投资市场的进展、以及政府的调控都为宏观经济学的这部分理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再次,我国ZY和地方政府十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使学生容易对什么是宏观调控产生兴趣。
武康平 高级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P. Aghion and P. Howitt(1992),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Econometrica60,p.323-3512.R. J. Barro(1987),Government spending, interest rate, prices, and budget deficits in UnitedKingdom 1701-1918,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p.221-2473.W. Baumol(1990),Entrepreneurship: productive, unproductive, and destructive,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98,p.893-9214. D. Bell(1973),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New York: Basic Books Inc.5.G. S. Becker(1990),K. M. Murphy and R. Tamura(1990),Human capital, fertility and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Part 2),p.S12-S376. D. Cass(1965),Optimum growth in an aggregative model of capital accumulation,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 32,p.233-2407.P. A. Diamond(1965),National debt in neoclassical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5,p.1126-11508.P. Drucker(1993),Post-capitalism Society,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9.M. Feldstein and C. Horioka(1980),Domestic saving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EconomicJournal 90,p.314-32910.Zvi Griliches(1957),Hybrid corn: an explor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Econometrica 25,p.4-2511.G. M. Grossman and E. Helpman(1991),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Cambridge: MIT Press12.R. F. Harrod(1939),An essay in dynamic theory,Economic Journal 49,p.14-3313.K. Inada(1964),Som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urnpike theorems,Review of EconomicStudies 31,p.43-5814.J. W. Kendrick(1976),The Formation and Stocks of Total Capital,New York: ColumbiaUniversity Press15.T. C. Koopmans(1965),On the concept of optimal economic growth,in The EconomicApproach to Development Planning,Amsterdam: North-Holland16.G. M. Grossman and E. Helpman(1991),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199117.R. E. Jr. Lucas(1972),Exp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4,p.103-12418.R. E. Jr. Lucas(1975),An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business cycle,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ic Theory 83,p.1113-114419.R. E. Jr. Lucas(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Economics 22,p.3-4220.R. E. Jr. Lucas(1990),Why doesn’t capital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80,p.92-9621.N. G. Mankiw,D. Romer and D. N. Weil(1992),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p.407-43722.K. M. Murphy、A. Shleiferv and R. W. Vishny(1991),Allocation of talent: implications for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6,p.503-53023.J. Naisbitt(1982),Megatrends,Warner Books Inc.24. F. P. Ramsey(1928),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saving,Economic Journal 38,p.543-55925.S. Rebelo(1991),Long-run policy analysi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9,p.500-52126.P. M. Romer(1986),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4,p.1002-103727.P. M. Romer(1990),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Part2),p. S71-S10228. C. P. Simon and L. Blume(1994),Mathematics for Economists,New York: W. W. Norton29.R. M. Solow(1956),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70,p.65-4930.R. M. Solow(1957),Technical change and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Review of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9,p.312-32031.T. W. Swan(1956),Economic growth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Economic Record 32,p.334-36132. A. Toffler(1980),The Third Wave,Bantam Books Inc.33.汤姆•福莱斯特(姚炳虞、郑九振译,1991),《高技术社会》,新华出版社34.武康平(2001),高级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35.武康平(1999),货币银行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浅谈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
浅谈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宏观经济学自开创以来其理论和假设经历了各大学派的争议和演进,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各学派相互交战的历史过程,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此得以不断开拓、健全和完善。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一: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探讨摘要:非均衡模型也会获得与理性预期假设同样的信用,而他们都是以某些经济主体的理性最优行为为基础的,从而缩小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差距。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研究一、理性预期假设理论(REH)(一)理论简史要想对理性预期假设理论的历史重要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货币主义,它给凯恩斯主义带来的冲击要大于对于理性预期假设出现给予的帮助。
货币主义理论几乎是由弗里德曼(1968)一人单独创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理论促进了现代新古典主义流派的复苏。
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供给的重要性,并认为对于政府而言,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刺激更有效。
而凯恩斯主义者们则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有效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流动性陷阱)财政政策反而更有效。
货币主义者们提出货币政策对于实际产出会有个短期效应,但是由于从长期预期来看,期望利率和现实利率相等,所以货币政策不会对实体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变化产生的效应会被价格水平的增加而抵消掉。
在弗里德曼完成他的理论以前,费尔普斯曲线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理论框架,用来解决名义收入分成价格层面和实际产出层面。
弗里德曼首先提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是永远都能够划等号的。
自然率假说理论(NRH)粉碎了现有的最佳稳定政策理论框架,决策者们再也不会去菲利普斯曲线上寻找最佳稳定点了,因为菲利普斯曲线已经不再适用了。
自然率假说理论(NRH)指出,如果没有持续加速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货币增长不会导致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存在误差。
(二)对于理性预期假设的质疑尽管理性预期假设说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对他的批判也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
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一)参考教材1、[美]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宏观经济学》,赵英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美]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苏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美]戴维〃柯兰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胡修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5、[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第6版),冯晴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美]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7、[美]罗伯特〃J〃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沈志彦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8、[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宏观经济学》(第5版),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10.(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11.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魏埙、蔡继明等者《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二)参考文献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年。
2.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3.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
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教学基本要求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体现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学期期末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
四、教学总时数:72学时五、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业2、《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
布莱恩.斯诺登等:3、《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刘俊民,南开大学出版社4、《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宏观经济学》,Olover Blanchard,清华大学出版社6、《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7、《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以及与GDP有关的其他宏观经济学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 宏观经济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2021/3/6
7
•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即他研究 的不是经济中的个体,而是经济总体,因此宏观 经济学也被称为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微观 经济学被称为个体经济学或个量经济学。
2021/3/6
2
因为掉了一颗钉子就丢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只马掌就毁了一匹战马,毁 了一匹战马就输了一场战争,输了 一场战争就丢了一座城池,丢了一 座城池就输了一个国家。
因为睡了一次懒觉就有了一次迟到, 有了一次迟到可能就丢了领导的一 个好印象,丢了一个好印象就可能 丢了一个职位,丢了一个职位就可 能丢了一个CEO。
• 外生变量:其数值需在模型之外决定的变量,它的 变化是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在建立模型时可以 假设其固定不变。它是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主 要是政策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 的变量。
2021/3/6
27
•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程式有两类:
• 一是定义方程式(difinitional equations),又 称恒等式,代表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这类 方程式不能用来解释经济变量的行为,没有未知的 参数需要计量,它们在模型中的作用是提供计算资 料,以便使整个方程体系完整可解。
2021/3/6
25
•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理论模型(theoretical models):理论模型是 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已有的经济理论,即完全按理论本 身来建立模型,传统的作法是根据理论来选择模型所 要解释与估算的变量。
宏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范文.docx
宏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范文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理论是学者对经济现象的判断和解读,不同的学者判断和解读会有差异,政策主张也会有所不同。
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是学者对经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总结,教科书中的理论内容差异不大,但在具体内容的组织安排上体现出编者的观点和思路。
在美国,原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萨缪尔森的《经济学》[2]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总需求理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
国内很多学者以萨缪尔森的理论体系为参考,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编著按照短期到长期分析的理论演变脉络,来按如下顺序安排宏观经济学内容:基本概念和理论铺垫、宏观经济分析概述、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及政策效应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失业与同伙膨胀、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其中以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下)》为代表[3]。
但萨缪尔森第15版《经济学》发行之后,一些评论家委婉地挑明“其流行势头似成强弩之末”。
同期,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教科书都开始引起轰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4]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六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科书。
该书的中译本在中国的流行势头逐渐超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成为国内选用较多的原版经济学教科书。
同时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的理论体系也逐渐被更多的中国经济学者接受,成为国内学者编著《宏观经济学》参考的对象,其中以黄亚钧的《宏观经济学》为代表[5]。
黄的教科书在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主要是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古典理论;第二篇是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主要分析凯恩斯理论;第三篇则是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这一理论体系结构基本体现了多数学者认可“古典理论用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规律,凯恩斯理论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行为”的观点。
所以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呈现“百家争鸣”状态。
从理论体系看,曼昆体系虽后来居上,但萨缪尔森体系依然为很多学者所采用。
宏观经济学论文
论文成绩:《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1学期)论文题目:1990—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姓名:所在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完成日期:指导教师:1990—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摘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来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到调节。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使消费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就业和GDP增加。
反之则相反。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就业和GDP增加,反之则相反。
关键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过对宏观经济学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会了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加整体的思考方法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甚至国家发展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
在这里,我们就1990—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我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起步低,但发展速度快,其中不免遇到了许多发展的困境和低谷,尤其是开放了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更是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而跌宕起伏。
为了应对这些经济问题,我们的政府采取了葛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恢复经济形势。
一、我国自1990—2010的经济形势论述借鉴教材上的数据,1978年到2006年的28年间,中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由1978年的668.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998.2亿元,增加了170.26倍,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50.22倍。
1978年到1990的13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缓慢,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5倍,年均增幅为10.7%,而固定资产增加了6.7倍,年均增幅为12.7%。
199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政府又一次大幅启动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主要是通过启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的。
1990到1994四年间来源于国内贷款的投资大幅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6.45%,1991年当年全部投资资金的1/4都来源于国内银行贷款,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一下子从1990年的3.8%上升到9.2%,投资的拉动效应可见一斑。
参 考 文 献_宏观经济学_[共2页]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刘涤源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彼得·温纳奇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八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6]周加来.宏观经济学.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
[7]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1章绪论第00节课程描述、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课程描述、参考文献mnsliul@一、《宏观经济学》的一个课程描述:基于教师视角二、参考文献(一)沦为病夫,一切免谈:通晓医书,以确保身心之康健1、吴阶平.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卷I、卷II)(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二)逻辑,是最高级、最彻底、最终极的智慧1、彭漪涟,马钦荣主编. 逻辑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2、王宪钧. 数理逻辑引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3、吴家国. 《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三)科学(S)与道德(M):做人,与做学问1、[日]新渡户稻造,宗建新译.武士道(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2、程麻.零距离的日本(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3、[日]千岛佑郎,姜乃明等译.犹太人为什么优秀(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四)动物与人的区别在于,它不会发明、藉助和使用工具: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工具1、维诺格拉多夫主编.(苏联)数学百科全书(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1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出齐).点评:由苏联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主编、几百位苏联一流数学家共同撰写的这部《数学百科全书》,凡五卷,洋洋900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部数学百科全书。
水平之高,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读不懂,但开卷有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建议从中获益,拜见大师,高山仰止!2、华罗庚.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五)课程推荐0、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看点:世界最顶级的经济学百科全书,是认知经济学边界、前沿及动态的最权威读物。
中级宏观经济学文献综述
内蒙古大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综述1990-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姓名贾宽乐班级12级经济学学号0121121483概论:整体说来,从1990年到2010年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不是很稳定。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引起的通货膨胀影响到90年代初,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即所谓的“硬着陆”下,经过90年、91年的调整,经济稍微恢复稳定;而到了92年的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产生了比80年代末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此当局从93年一直到97年采取了“双紧政策”,到了97年末,成功实行了中国经济“软着陆”。
而此时,由于“双紧政策”的强硬性,使得通货膨胀转变为通货紧缩,于是,在1998年中央政府实施了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这项政策一直沿用到2002年。
到了2003年,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预防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及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中央政府未雨绸缪,主动进行宏观调控,也抑制了局部过热的情况,此政策一直沿用到了2007年。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冲击中国出口需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
2009 年,中国经济的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效应显现,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逆转了悲观经济预期。
2010年则是在09年的基础上,稳步求发展。
正文:谈到199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从1988年的发生的全国性的通货膨胀说起。
88年的严重性的通货膨胀使得中国政府在第四季度末实行了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即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令价格上升速度迅速下降。
这种严厉的紧缩制度随即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使其迅速下滑。
在接下来的1990年始,消费疲软现象产生。
政府部门作出调整的期间,由于生产下降,在一定水平上降低了实际收入,并影响了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使其调整支出,压缩消费。
另外,在市场萎缩期间,许多商品价格下降,强化了部分消费者的投机心理,他们延长了购买时限,令市场进一步萎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一、各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导论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1
3、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1、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2
2、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5、美国商务部,《当今商业概览》,1976年一月号。
第三章经济增长
1、Jones, “An Introduction to Mordern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McGraw-Hill Co., New York, 1976
2、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A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Depts/Economics/Growth/
4、/book/zhengzhi/jjzz/index.html
5、/chinese/mingzhu/jingjizhang/jingjizhang.html
第四章失业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兰荣华,《我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措施》,载《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
4、屠艳萍、毕金华,《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社会稳定》,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fsbr/esbr.html
第五章通货膨胀
1、Gordon, “ Milton Friedman’s Monetary Framewor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ondon 1982
2、Ritter and Silber, “Principle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5th Ed, Basic Books Publishers, New York, 1986
3、钟儒刚,《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载《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4、于学花,《试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条件》,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2年第3期。
5、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4期。
6、林桂芝,《中国政府治理“通胀” 与“通缩”的实证分析》,载《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Fink, “Supply Side Economics”,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 1982
3、叶明法、邓于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成因探析》,载《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4、刘远坤,《商品化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基础》,载《贵州农业科学》2001年第5期。
5、宋先道,《中国居民储蓄动机和运用流向分析》,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第七章总需求理论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o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1
3、李松龄,《国民收入决定原则:“价值说” 与“财富说”》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4、郑茜、章晓英,《消费结构与社会保障》,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谢富胜、包先建,《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载《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Branson, “Macro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3rd Ed., Harper and Row Co.,1989
3、魏巍贤,《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的实证分析》,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3期。
4、阮铮,《关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博弈模型分析》,载《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5、冯鑫明,《债务经济的稳定性分析》,载《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6、杨大光,《宏观经济政策失效的心理学分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二、课程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2、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王秋石主编,《宏观经济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蔡继明主编,《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杨长江、石洪波,《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Gorden, “Macroecnomics”, 4th Ed., Little-Brown Co., Boston, 1987
10、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