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片段赏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篇1: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某呢?(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某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

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

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绘制。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一种能够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图表,它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图的特点,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比如如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如何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以及绘制方法,能够正确地绘制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以及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样图、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样图、铅笔、橡皮、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样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3.如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清晰的认识。

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9篇)

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9篇)

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9篇)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篇1教学内容: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最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已经连续几个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同学都为灾区人民捐了款,是吗。

看来,降水量、气温等自然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我们镇江市的降水量统计图,就是这个数据有点久了,是2003年的。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我们镇江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2、出示例图2。

(1)这里还有一张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的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不能,如果能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本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同时,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奠基1.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趣探究。

在统计活动中,以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为调查素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展开统计。

通过调查、统计学生患近视的情况,展开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

2.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旧导新。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找准知识的起点,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比较、类推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构建。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经历复式统计图的产生过程1.在对比中体会复式统计图的重要性。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两个单式统计图进行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统计项目是一样的,差别是统计的对象和数据不同。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时教案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时教案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时授课设计剖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一授课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 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 129 一 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 1-3 题。

二授课目的.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认识其特点,依照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剖析和展望。

.培养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领悟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认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差异。

四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

五授课过程导入投影出示第 9— 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认识了哪些信息?若是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完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此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表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授课推行.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学生思虑,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出示统计图。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样样点?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简单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 126 页例 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送上升,于平。

I .指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二十五的第l 。

学生看回答,得出7 一 15 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的增加而增高,但13 此后女生的身高增于平,增速度比男生慢。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二十五的第2、 3 。

,学生看回答,全班交流。

思下面是 XX年 1 月 22 日到 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粒物指数的数据。

XX年’月⋯{ {111 ⋯ XX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此后利用下面的资料制成折,并和同学行交流。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们,你今年几岁了?师:我们五年级的孩子大多是十一二岁吧。

知道自己的身高吗?生1:我身高135厘米。

生2:我身高154厘米。

师:(指着生2)你比她长得高,大伙儿猜猜是什么原因?生1:她的妈妈个儿高,遗传的。

师:在人的成长中,遗传、营养和运动都很重要,当她喜欢运动。

然还有(老师做出睡觉的动作)——师:是啊,充足的睡眠也不可缺少。

身高是衡量孩子们身体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老师对我们学校的7-12岁的孩子平均身高进行统计,这是画好的统计图:二、对比分析认识这种统计图吗?师:我们已经学过折线统计图,能说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生: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也就是说他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板书)师:那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上,你看能出什么?......师:这样表述就清晰准确了。

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真不小,正如大家所说,不仅表示出了每个年龄的平均身高,还能形象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女生情况: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上,你又能看出什么?师: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在同时增长过程中有什么差别吗?师: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作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这个差别?生:我们可以把两张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请你在你在作业纸上,把这两张图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动手在“半成品”图上添加两条折线三、汇报展示师:(展示一个学生的图形,图中缺少图例)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来完成这幅图的?生1:我是先把男生的折线画上去,标上数据,再画女生的折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能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绘制和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了解其特点,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案例、绘制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2.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绘制出来。

•能够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推断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学会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进行推断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推断规律。

•掌握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复习折线统计图。

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

3.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4.数据分析及规律的推断。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折线统计图复习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例子。

步骤二: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老师向学生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告知学生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用来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变化趋势。

具体讲解如下:•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如何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关系?步骤三: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老师给出两组一年中飞机场出港量的数据,让学生自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老师带领学生检查彼此绘制的图形是否有误并纠正错误。

步骤四:数据分析及规律的推断老师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看复式折线统计图得到答案:•问题:哪个月份出港量比上一个月增加了呢?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图表,通过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

课后作业1.撰写总结性文稿,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并加以解释。

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主绘制的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4.明确这种统计图叫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引导学生讨论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5.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完成教材107页情境图下面的问题。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09页第5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更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问题设计上注重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二图合一”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的分析和预测,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小学数学五年级《复式折线统计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复式折线统计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初步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探究过程中,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使学生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会看复式折线图。

三、教学难点绘制复式折线图。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做图纸。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亚运会1.出示两个单式的近六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金牌统计图。

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第9~14 届亚运会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2.从上述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横、纵轴各表示什么?哪届最多?哪届最少?……4.这些图都能一眼看出中国或者是韩国哪届最多,哪届最少,但是要让你马上比较出韩国和中国各届金牌数哪个最多、最少,你能很快说出来吗?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把两张图合在一起)5.两个人商量一下,怎样将两张统计图合在一起。

[从学生感兴趣的亚运会引入,同时结合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1.学生独立完成,将两张图合在一起。

2.展示学生的画法。

3.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两条的颜色一样。

(2)没有标数据。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每幅作品进行评价。

5.最后出示一个比较完整,有图例的学生的作品,评价: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6.回忆一下我们的制图过程,课件展示:插入1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7.学生看图提问:哪一届两国金牌相差最多,哪一届相差最少?8.看图,根据前几届的情况,你能否预测下一届亚运会会怎样?9.这种表示两种数据的统计图叫复式折线图,原来我们学习的统计图可以叫什么?(单式折线统计图)插入3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的对比。

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评课(周敏飞)

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评课(周敏飞)

根据什么做出预测? 希望大家关注 2008 年的奥运会, 为我们的 运动员加油,检验我们的预测结果。 三、巩固提高: 我们在制图时要根据需要做出选择: (1)( )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2) (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 变化的情况。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 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 预测第 15 届亚运会的 好事的件数,应选用( )比较好。 情况。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4)表示一年里 12 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 用( )比较好。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预测第 29 届奥运会的 部分学生完成书上练习,教师指导学困生 情况。 重新完成上述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逐渐培养 自我反思的习惯,并从中获得信息。) 回忆复式条形统计图 的图例。
评课者:(
叶 飞

教 学 设 计(五)年级(下)册
课 题 教学 目标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 1 )课 时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 2.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 分析和预测。 3.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研究小组的交 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等能力。
板书 设计
评 课 稿
校名_古林镇中心小学 课题 班级 503 班
复式折线统计图

1
教时
执教:周敏飞
评 课 内 容
今天周敏飞老师给我们上了五下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让我感处最 大的是在学生已对于折线统计图已有了较深刻体验的基础上放弃了让学生重复 体验。此课中绘制单式的折线统计图在学习之前学生早已牢固掌握,因此教师 放弃了让学生重复体验,而是课的后期当学生了解了其优点后让学生绘制复式 的折线统计图。听了这节课后觉得周敏飞老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去 学习。 第一,周敏飞老师课前关注学生的起点。 因为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四年级上册学过复式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册学过单 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对于“复式”相比“单式”的好处,“折 线”相比“条形”的优点,学生已经有过体验。但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无法避免地要面临再次体验这两个方面。在课堂上,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自 己的事情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在自觉的行为中学生的学 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于是在老师小施伎俩后学生便很容易的掉进教学设计的 竞争圈套中,学习变成了心甘情愿的事情。 第二,周敏飞老师的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活生生中提取素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 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 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 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印象最深的还是 4 月份宁波一周的 天气变化,通过分析统计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 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感知我们的生活。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知道折线升降的现实意义,能对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1.情境引入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我们黄冈市东坡小学是足球特色学校。

瞧,各班成立了足球小队,学校还成立了足球小分队,每学期学校都举行了足球联赛,还与“手拉手”学校-----蕲春酒铺小学举行了足球友谊赛,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足球队友们的勤奋、辛苦的训练。

校足球队里有一个唯一的女队员,她就是五(1)班的方瑶同学,想知道她为什么被选入校足球队吗?下面是从我校足球教练那里了解到方瑶同学平时足球射门的成绩(注:每次50个球)。

次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成绩(个)252828333036323738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设计意图】由此引发学生想了解方瑶被选入校足球队及平时训练成绩的统计愿望。

接下来结合统计表,以及对旧知条形统计图的回顾与对比,感悟各自的特点。

2.复习条形统计图(1)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次足球射门的成绩,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整理这些数据?(课件呈现条形统计图)(2)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呈现条形统计图有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3)你还发现了与原来条形统计图不同的地方?预设:纵轴起始部分跟其他部分表示的大小不一样。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五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五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教具学具准备:单复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方格纸教法:创设情境,举例讲解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

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

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3)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三、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

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

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

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

对信息技术手段也感到有兴趣。

在教学时适当安排学生熟知的奥运会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多媒体教室、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奥运会相关图片、展示板、白板笔(红、蓝)、课堂小练习教学过程设计:1.情景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小学数学_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效果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1-124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学生只有在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才能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教师跳绳比赛活动,学生在此环节通过观察比较两位老师跳绳成绩统计表中的数据,一致推选朱老师参加比赛,此时,我顺势提出:“要想更清楚的看出两位老师的变化趋势怎么办?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和交流就可以得出选用“折线统计图”这一结果。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既体验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学生既体验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也为本节课也为本节课的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比较数据的变化趋势”“复式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比较数据的变化趋势”做了思想上的做了思想上的铺垫。

铺垫。

我还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给学生制造了一个小小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发现用两个统计图来对比比较麻烦,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在生生互动中质疑解惑,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简洁快速地“产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此环节,以“短、平、快”的形式,直奔主题,简单有效。

平、快”的形式,直奔主题,简单有效。

接着,我出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我出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通过两条折线的先后通过两条折线的先后呈现,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了只看一条折线做出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于是,学依据的。

于是,学生在大脑里不断地修正之前的想法,利用新知识学生在大脑里不断地修正之前的想法,利用新知识发现问题、修正问题。

从而使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确实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这一优点。

这个环节的创设,充分激励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激励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延伸和拓展延伸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智慧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107例2,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六”中第4、5题。

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结合实例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单式折线统计图,请看这两个折线统计图,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例2部分信息。

生: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都是呈上升趋势。

师:如果我们要比较上海每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谁多谁少,要从统计图中直观反映每年人口数实际是增长还是减少,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便于比较吗?师:能否将统计图改进一下,使其便于比较呢?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互相交流。

师:既然前面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两组数据,同样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两组数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直接呈现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简要读图,激活学生大脑中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提供认知准备。

同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多组数据的局限,引发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并由复式条形统计图联想到复式折线统计图,沟通两种统计图的联系。

二、绘图分析,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一)想象图形,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起来会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猜想一下合并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象,为下一步探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作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复式折线统计图》片段赏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Fragments of "Double-fold Line
Statist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复式折线统计图》片段赏析
案例:
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了解信息。

(1)师:从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同桌说说图中表示的信息。

如:各部分名称;最多(少);偏多(少);变化情况等等。

(2)师:假如要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怎么办?你觉得比较起来怎样?
生1: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及每月降水量的增减情况。

生2:这样虽然可以看出每一个城市的变化情况,但是两个城市之间不容易相互比较。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比较两个城市之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呢?
生1: 重合。

生2:把两个统计图画到一起。

师:怎么才能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到一起呢?是简单的重叠呢?
生3:不是我们可以先在这个空白的统计图上画出青岛的,再画出昆明的。

这样就可以了。

师:你说的真好,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图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实物投影展示。

(3)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有两条折线,你能分出哪一条代表青岛,哪一条代表昆明吗?如果其它同学第一次看到这个统计图,知道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到这个统计图就非常清楚的知道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1:可以给统计图加上标题。

生2: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不同的国家。

如用红色表示中国,蓝色表示韩国。

师:那我们还是不知道,每个颜色代表什么意思啊?
生3:可以在统计图的上面告诉大家红色表示青岛,蓝色表示昆明。

师:你说的不错,这个呢就叫做图例,是专门用来告诉其他人各种颜色代表的含义。

(4)师:像上面画好的这种统计图我们叫它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案例分析:
教者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起点出发,先向学生完整呈现两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图,从而通过老师的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比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这一潜心设计的细节,源自于教者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

然后,让学生在真实的绘制过程中体验这种统计图的具体制作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出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知识点的顺利进行,准确的定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走出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单行道,全面指向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发展,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心理学中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在课始,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更好的,更明了的方式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时,自然引出将两个统计图放在一起,进一步分析如何放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学中,教者通过对文本的适度加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掌握统计知识的脚手架。

教者通过采用问题情景串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探究、相互学习,达到思维一致的一个过程,从
而师生双方相互共享这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创造性灵感得到发挥。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