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2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6《爬山虎的脚》2附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6《爬山虎的脚》2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2345fd192e45361066f5e1.png)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6爬山虎的脚(2)附答案基础积累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一、拼音小关卡。
1.这些箱子太zhàn( )空间了,赶紧搬出去吧!2。
奶奶做棉被的时候,把棉花pū( )得那么jūn yún(),被子用起来一定很舒服。
3.我zhú jiàn( )学会了dié( )被子.二、词语游艺厅。
1、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1)细丝慢慢变成弯曲..的了。
( )(2)那些叶子绿的是那么新鲜...( )(3)吃了点药,我觉得舒服..多了()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吸引人们的注意.()(2)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 )(3)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积起来。
( )三、句子训练营。
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上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照样子写句子,用上连续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爬山虎的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回眸室。
1、爬山虎的嫩叶,不大________,__________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关于绿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爬山虎的脚,你会想起_______。
理解感悟重点难点,一网打尽.五、精彩赏析阁.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内容
![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3303b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b.png)
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内容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爬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攀援藤本植物,其藤茎粗壮,可以攀附在树木、建筑物等垂直物体上。
爬山虎的脚是指其根茎和根系,它们是爬山虎能够牢牢抓住物体并攀爬的重要结构。
爬山虎的脚主要由根茎和根系组成。
根茎是爬山虎的地下茎,它们生长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根茎通常呈现出纤细而有韧性的形态,可以向周围延伸并发出大量的根系。
根系则是由根茎发出的细小的根须,它们像触手一样伸展开来,能够紧紧地附着在物体表面。
爬山虎的脚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和弹性。
它们的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吸盘或毛状结构,这些结构可以与物体表面形成密切接触,并产生粘附力。
这种结构使得爬山虎的脚能够紧紧地黏附在物体上,不易松脱。
同时,爬山虎的脚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适应物体表面的微小凹凸,增加附着力的稳定性。
爬山虎的脚还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当爬山虎的脚受到损伤或断裂时,它们可以迅速生长新的根茎和根系来修复损伤部位。
这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使得爬山虎的脚能够长时间地攀附在物体上,不易脱落。
爬山虎的脚对于爬山虎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提供了支撑和营养的来源,使得爬山虎能够稳定地生长并扩展范围。
同时,爬山虎的脚还可以通过根茎的延伸和根系的分化,产生新的藤蔓,
实现繁殖和繁衍。
总结起来,爬山虎的脚是由根茎和根系组成的,它们具有强大的附着力和弹性,能够牢牢抓住物体并攀爬。
爬山虎的脚对于其生长、繁殖和扩展范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爬山虎的脚,为生物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领域提供借鉴和启示。
2019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
![2019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a1b9cadd4d8d15abe234e43.png)
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这样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2.我有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 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 有重叠起来”? 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它的脚,而且爬山虎的脚是一脚一脚往上
爬,爬一步,叶子也跟着往上升,所以它的叶尖一 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3.课文中许多句子写得很好,我要把他们抄下来。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 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 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
龙的爪子。
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它是什么样子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样子是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脚触着墙,
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
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着墙。爬山虎的每只脚只爬 一下,便巴在墙上不动了,等长出新的脚后再爬一下。
4.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
课文是从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脚的
样子以及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等方面写爬山虎的。
课文结构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墙上 房顶上
爬 山 虎 的 脚
刚长出——嫩红
叶子的特点
不几天——嫩绿 长大了——新鲜 样子:像蜗牛触角、蛟龙爪子
抓细 住致 特观 点察
脚的特点
课文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 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 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 “牢固”。这是叶圣陶爷爷经过了长期细致的 观察后才写成的。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学 会观察生活。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完美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ac47a1551810a6f52486e8.png)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入注
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嫩红
嫩绿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
长刚大了的叶子 长 出 来 的 叶 子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课文是怎么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找出 相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 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 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 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
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 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 脚一脚地往上爬。
读一读,用“ ”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吗?为什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完美版 )
10 爬山虎的脚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完美版 )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
特点。(重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dcebc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d.png)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2.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3.爬山虎的脚的作用
4.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5.爬山虎的脚的仿生学意义
正文
爬山虎,学名为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是一种常见的攀援植物。
它生长在山坡、林下、路旁等地,尤其在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更为常见。
爬山虎以其强大的攀爬能力而闻名,这主要得益于它特殊的脚——卷须。
爬山虎的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卷须。
卷须从叶片的基部发出,呈弯曲状,可以紧紧抓住周围的物体,帮助爬山虎向上攀爬。
这种脚的特点在于它的结构。
卷须的顶端有许多小吸盘,这些吸盘可以产生强大的吸附力,使卷须能够牢固地粘在物体上。
爬山虎的脚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脚的攀爬,爬山虎可以快速地占领生存空间,获取更多的阳光和养分。
其次,脚的存在也使爬山虎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无论是山坡、林下还是路旁,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十分精细。
卷须的顶端有许多小吸盘,这些吸盘是由细胞构成的。
当吸盘粘附在物体上时,细胞内的压力会发生变化,使吸盘产生强大的吸附力。
这种结构使得爬山虎的脚具有极高的攀爬效率。
在仿生学中,爬山虎的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人们通过研究爬山虎
的脚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到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策略,从而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例如,通过模仿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可以制造出更轻便、更高效的攀爬机器人。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016ce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4.png)
、以及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最后写爬
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和的关系。
作业布置
1、课后2;
2、背诵2-5段
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6、爬山虎的脚叶子
生长位置:茎上
特点:细丝
脚颜色:嫩红(灰色)
怎样爬
教学后记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么用“脚”往上爬的。这是一篇常识类文章。这种植物我们很少见过,学生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设计时重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课堂中让学生在“读、议、说、画”中认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和个样子,特别“画”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即使慢生,他也会通过这样一画,记住爬山虎的脚的位置。画爬山虎的脚如何爬的句子,抓住几个动词让学生边读边演示,议一议这几个词的运用,即掀起学习高潮又培养探究事物的兴趣,又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怎样把爬山虎的脚和叶子写具体。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重点:
作者怎样把爬山虎的脚和叶子写具体。
难点:
领悟如何写好一个片断。
教具:
PPT
授课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设疑导入
这节课学生上得饶有兴趣,气氛热烈,这是我想不到的。整节课我觉得一点成功的是:我终于敢大胆放手了。让学生运用远程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也在参与者与辅导者的角色中转换,既重视了引导学生解决难点,也积极参与了学生的讨论。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cbcb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4.png)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
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cfddb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0.png)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1一、情境导入,预习沟通〔3〕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日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题目,齐读〕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匀称〕。
〔师随机板书〕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密,这么美是由于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日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
老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
〔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
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特别仔细,下面咱们就来小组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综合答案〕三、互动讨论,精读体验〔一〕第三自然段〔12〕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1.〔1〕沟通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同时强调“反面”〔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查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2〕〔师板书〕留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留意左窄右宽。
〔师板书,生留意观测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2.〔1〕沟通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松软〕3.沟通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4.师总结:脚的位置、外形、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
〔随同学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外形、颜色〕5.爬山虎的脚引人留意吗?〔生答:不引人留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留意到爬山虎的脚。
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精确是由于他这次〔仔细观测〕了。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45473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3.png)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学习班级:四年级学习课时:第二课时老师:陈继云课时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什么吗?2、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呢?3、〔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描写的爬山虎,这一墙的爬山虎你们觉得美不美?4、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5、爬山虎的叶真的是很美很好看,这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一下他描写的《爬山虎的脚》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感知“脚”。
1、老师要看一下课前同学们自学的怎么样,是不是也很认真呢?2、检查阅读:小组齐读3、师指导“柄”“茎”“着”的读音4、指名美读第三自然段5、PPT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句——齐读6、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或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举手作答〕7、师整理板书:位置、形状、颜色8、它的脚长在哪里?〔生举手作答〕——师出示PPT图片明确位置。
9、它长什么样子?〔用文中的话说〕你觉得还可能像什么?〔指名说,自由说或讨论说〕〔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0、你看到什么颜色?11、谁能用完好的话把爬山虎的脚表达出来。
〔请两个学生说〕12、生上台画脚。
13、这么柔软的脚是怎么爬的呢?三、细读文段,体会如何“爬”。
1、出示第四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读〕2、你又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举手作答,指名说〕师:〔1〕把“巴”改成“贴”好不好?为什么?〔2〕使用了哪些动作的词?2、讨论: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小组汇报结果,师作引导。
6一爬山虎的脚2doc
![6一爬山虎的脚2doc](https://img.taocdn.com/s3/m/9359f3d66137ee06eff91863.png)
1.复习字词和课文,完成基础部分。
2.小组交流
对学:找学习伙伴,互学词语,背诵课文。(约3分钟)
群学:组长组织交流第4小题,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约3分钟)
3.班级小展示。
(约4分钟)
【要点部分】
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1.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2.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1)(用“”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2.再读第四自然段,圈出描写爬山虎“爬”的动作的词,并摘抄下来:★★
3.观察图片,借助动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变化的?
1.快速读读第五自然段,我能从()、()、
()、()等词体会到爬山虎的脚和墙的依赖关系,并能说说这种关系。★★
学案
点案
【基础部分】
1.我能认真读读下列词语,并听写。(找父母或同学报听写)★
舒服一顺儿均匀重叠空隙叶柄
触角紧贴痕迹牢固逐渐铺平
2.回顾课文,填一填。
我知道课文第一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段写了爬山虎的,第段写了爬山虎的。★★
3.我能熟练地背诵第二自然段,同学是我忠实的听众。★★
4.我能认真地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我知道这几个自然段都是写爬山虎的脚,分别写了脚的、、和。★★
脚: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6爬山虎的脚
课时
第2课时
累计
课时
14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fd2cf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5a.png)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篇一】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
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2、品读课文(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
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
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
“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
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
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2)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
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
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
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二)《爬山虎的脚》
![(二)《爬山虎的脚》](https://img.taocdn.com/s3/m/bf2b181067ec102de2bd8999.png)
一、《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词。
2、从划“”的句子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的观察很(),描写得很()。
3、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一、形状,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二、动作,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4、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划出来。
二、《蟋蟀的住宅》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安静——()简朴——()简单——()2.这段话是按从()到()的顺序写的。
3.我们只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很(),还很()。
(完整版)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fa39a0f7ec4afe05a1df2e.png)
6.登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1、学会本课9 个生字,正确读写“登山虎,缝隙,拂过,漾起,叶柄, 曲折,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诵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认识登山虎的特色,理清课文表达次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有感情地朗诵,小组合作研究等方法学习作者的察看方法和表达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留意四周事物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居心人。
【要点难点】要点:意会作者仔细察看、连续察看的方法。
难点:1、知道登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把察看到的事物详细地、有次序地写下来。
【教课过程】, 那么登山虎到一、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登山虎的叶子,叶子是这样的漂亮底是怎么往上爬的呢?在弄清楚它怎么爬从前,我们得先认识一下登山虎的“脚”。
二、读文绘图,学习“登山虎的脚”师: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书,翻到第 26 页,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绘登山虎“脚”的句子,并且用横线画出来。
(一)读文画句要求:默读第 3 自然段,用“——”画出描绘登山虎“脚”的句子。
1.学生读文画句。
2.学生反应句子。
课件出示:登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相同,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登山虎的脚。
3.齐读句子。
(二)读文画“脚”1.师: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导学稿,再读句子,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依据这一部分的内容,你来检查一下自己昨天画的登山虎的“脚”能否正确,而后我要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2.指名画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登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提早画好)。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提出要求:请下边的小朋友们依据内容先检查自己画的登山虎的“脚” 能否还需要改正,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脚”能否画得正确。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预设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说明这位学生认真念书了,并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52a5c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b.png)
教案课题 6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年级四年教者朱冬梅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和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难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1)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2)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
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教学过程修改意见(3)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二段。
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①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隙、漾。
)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
(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①这一段讲了什么?
②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
(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①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②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③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细丝一()风一()叶子一()暖流一()车厢一()鲜花
十、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