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通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学通论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1、生长:指作物体积或重量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功能的质变过程,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根、茎、叶、花、果、种子的形成。

2、作物的感温性:作物花期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须经历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

诱导的特性。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

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

橞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果。(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

3、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在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外界影响而缩短的基本营养期。

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其长短差异的特性。

4、种子的休眠:在适宜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种子的后熟:指种子本身还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阶段,即使给予适当的发芽条件,也仍不能发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经过

一定时间储藏,是种子进行发芽的各种准备,当完成这些变化后,种子才具有发芽能力。

5、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植物各组织、器官乃至个体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也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生长发育所起的调节作用)

生长中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总是向着生长最旺盛、最活跃的器官或部位运转,以确保其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6、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收获量,即指人们所收获的那一部分产量。

光合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和积累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由碳水化合物与矿质营养结合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有机物质的总量及其所含的总量,包括呼吸消耗和环境消耗的量。

7、寒害:大于0摄氏度低温引起作物伤害。

冷害:指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或死亡。

8、作物最大效益期:在作物一生中,对养分量和吸收速度影响都很大的时期。此时期肥料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最好。

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常有一个对某种营养元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又很迫切的时期。

9、表土耕作:用农机具改善0~10cm土层状况的措施。

基本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10、植物生长调节剂:泛指那些从外部是嫁给植物,在低浓度下引起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的人工合成或人工提取的化合物。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能运输到其他部位起作用的、在低浓度下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特殊作用的物质。11、作物栽培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1).严格的地域性

作物生产离不开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各种类型作物生长均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地球上的环境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地域之间均有差异。大范围上有大的区域差异,小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纬度、地形、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采用的生产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构成了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如高温地区选择耐热作物,预防热害的发生;高寒地区要利用耐寒作物,生产上注意预防低温冷害的发生;干旱地区应选用抗旱品种,栽培管理上采用抗旱措施;低洼易涝地区则要选择耐湿品种,作物栽培上注意防涝。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作物种类和品种,要求作物栽培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切不可采取统一的作物生产方式或实行“一刀切”,以免造成失败,经济上遭受损失。

(2).强烈的季节性

由于天体运动,地球上的光、热、降水的供应呈现季节性的节律变化,作物也适应了这种变化,其生命过程在时间上与环境的季节变化顺序具有一致性,作物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季节差异的影响。古人云“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和“不违农时”都说明了作物生产的强烈季节性。许多民间谚语,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芒种不可强种”、“处暑不出头,到秋喂老牛”及现代的水稻“不播五月种,不插六月秧”等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季节的深刻认识。要实现季季丰收,全年增产,必须合理掌握农时季节,使作物的高效生长期与最佳环境同步。如果延误农时,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如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旱育苗方式,弥补积温的不足,延长水稻生育期,5月下旬插秧,不插6月秧,使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孕穗、开花和灌浆期处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之下,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紧密的连续性

人类不断繁衍,对作物生产的依赖也连续不断,因此,作物生产也必须连续不断,一个生产周期

与下一个生产周期、上一茬作物与下一茬作物都是紧密相连,互相制约的。作物生产的连续性要求农

业工作者要有长远的观点,做到前季为后季,季季为全年,今年为明年,年年持续增产,不能有短期

行为。

(4).对土地的依赖性

土地是作物生产的空间基础和主要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

量。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农业资源。没有土地,作物生产就无法进行,许多人类的废弃物也不

能经土壤转化再利用。因此,必须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持地力不衰和土地的永续使用。(5).系统综合性

作物生产是作物、环境和人为措施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因素的

改变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作物生产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采取

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妥善地处理和协调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以达到高产、稳产

、优质、高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物生产的总体效益。

(6).技术的实用性

(7)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科学,着重将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

的作物技术和生产力。虽然作物栽培学也包含应用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但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能

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和经济安全。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之所以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就在于它的实用性,解决了水稻生产

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推广10多年,至今仍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技术。

12、简述现代作物学5次不同的高潮时期?

答:①20世纪30年代末机械化生产革命;

②20世纪40年代后期兴起的农业化学工业;

③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绿色革命”;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个持续农业;

④近年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作物中的应用。

13、根冠比的实质是什么?

答:(1)地下、地上部分物质交换、能量交换量的协调关系;

(2)根系吸水面与地上部分失水面的比例;

(3)地下、地上部分活性物质相互交换的协调关系。14.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有哪些?

答:(1)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