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解析【杨顺国】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版)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文档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局部注意事:1.答前,考生必用0.5毫米黑色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和科写在答卡和卷定的位置上。
2.第一卷每小出答案后,用2B笔把答卡上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干后,再途其他答案号。
写在卷上无效。
3.第二卷必用0.5毫米黑色字笔作答,答案必写在答卡各目指定区域内相的位置;如需改,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修正。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共12小,每小4分,共48分。
在每小出的四个中,只有一是符合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商朝生了17代30位王,多兄弟及;而西周生了11代12位王。
反映出A.禅制度的期影响B.王位承方式的化C.君主寿命的代差异D.血关系的弱化25.武帝,朝廷制作出多一尺方的白鹿皮,称“皮〞,定价40万一。
侯王参加献礼,必皮用来置放礼物,而当一个“千侯〞一年的租税收入20万。
朝廷种做法.加了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一C.削弱了侯力D.了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楚民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之〞,至唐代称作“拔河〞,广流。
唐玄宗?拔河俗?云:“壮徒恒勇,拔拒抵河。
欲英雄志,明多⋯⋯期年稔,先此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川沙县局部名人简历表黄彬朱纯祖姚光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局部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文科综历史考卷1卷含答案word版
2019 届文综历史考卷(全国卷一)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 代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 代12 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领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析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据此可知,在唐代稳,先此乐时和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表1 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 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十分之一.,不及“革命”的二十分之一,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28. 194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填写个人信息: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涂黑选项对应的标号,如需更改,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涂上其他选项。
3.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4分)商朝和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有何不同?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XXX时期,朝廷制作了一种称为“皮币”的白鹿皮,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什么?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XXX民间流传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到唐代则称为“拔河”。
XXX的《观拔河俗戏》中,诗句“XXX,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反映出唐代的哪种文化?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山东省东昌府,该地区是当时棉花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购,沿运河运至江南,然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请看下表中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
XXX国学生,干练有才,XXX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XXX监生,幼时孤苦伶仃,研究米业,中年创设XXX记花米行。
XXX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这些简历说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川沙县部分名人的情况,那么这个时期国内的情况是?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在1915年到1918年期间,《新青年》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词语包括“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 文科综历史考卷 1卷 含答案 word版
2019 届文综历史考卷(全国卷一)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 1 代 12 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领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析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稳,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表1 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 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十分之一.,不及“革命”的二十分之一,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30. 194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最新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历史部分3注意事项:45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6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78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9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1011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12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13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15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16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17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18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19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2021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22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23A.加强了货币管理24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25C.削弱了诸侯实力26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7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28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29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3031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32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3334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35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3637主要因素是38A.交通方式的变革39B.土地制度的调整40C.货币制度的改变41D.地区经济的差异28.4243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44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45时国内46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47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48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49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50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5152及“革命”的1/20。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1详解【杨顺国】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 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 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 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 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 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目前您一个月的薪俸是 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 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 一颗烟。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 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塑造 人物形象,使赵一曼的坚贞 不屈和爱国之心更深入人心,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立体;
②既从人物角度对事件进行叙述,又运用文献资料相互印 证,使得文章 更加真实可信;
③通过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叙述角度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 文章 主旨:表达赵一曼女士为国家勇敢献身精神的敬佩之情 和对当下的教育意义;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1.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 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 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 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2019年全国卷1(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问题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国家级)【杨顺国】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全国 I 卷)解析版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2019年全国卷Ⅰ高考真题文综历史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
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
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5.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Get清风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杨顺国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杨顺国】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开展和表达。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那么应以满足人的根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方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兴旺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开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根底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根本开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根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表达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表达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防止“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
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
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
C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 错误。
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判断,C错误。
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得出,D错误。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
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
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
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
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
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
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故C正确。
A、 B、D的结论都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确定了”“认清了”“消除了”都是完成时,片面解读了材料或者完全错误地解读了材料,跟材料意思不符。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共将要成立的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既可以积极争取承认又不急于争取承认,因为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A正确。
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B错误。
C选项无法体现,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标志着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
新中国积极争取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不急于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D项错误。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采矿的信息,结合1953年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D选项正确。
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
B错在“开始”二字。
C 项是在1965年。
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具有人文精神,D正确。
A、B、C选项根据材料都无法体现。
而且根据所学知识,雅典民主属于奴隶制民主政治,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保留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实行财产等级制,承认了贫富差别。
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正义者同盟的名称、口号(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都发生了更改,且名称、口号、目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说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故A正确。
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在1848年,故B错。
工人阶级开始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故C错。
社会主要矛盾应该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D错。
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
A说法错误。
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
D说法错误。
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8信息可以看出,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欧美国家和大洋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A正确。
BCD选项结论无法从图中信息得出。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