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
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
![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95643f3968011ca30091b4.png)
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2013—2014学年2014.06.15.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2.社会体育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人文科学类的应用科学。
3.社会体育的概念: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4.▲简述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①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②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它不涵盖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也不包含武装力量的军事体育训练。
③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竞技体育而言的;在狭义(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5.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①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⑤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6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众体育率先在联邦德国和挪威兴起,继而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7.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①“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
②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③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
⑤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8.社会体育的结构,就是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体育社会导论
![体育社会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acc9a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3.png)
体育社会导论体育社会导论⼀、名词解释1、社会体育:是指职⼯、农民和接到居民⾃愿参加的,以⾝体运动为基本⼿段,以增进⾝体健康为主要⽬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也称⾝体锻炼,是指运⽤各种⾝体锻炼⽅法,并结合⾃然⼒和卫⽣因素已发展⾝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化活动为⽬的的⾝体活动。
3、终⾝体育:也称⽣涯体育,是指⼀个⼈终⾝进⾏⾝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体育⼈⼝:是指在⼀定时期、⼀定地域,经常从事⾝体锻炼、⾝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种社会群体。
5、体育体制:是指⼀个国家中有关体育责权划分、组织机构、智能配置、运⾏⽅式与运⾏机制等的总和。
6、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指导和组织管理⼯作的⼈员。
7、休闲体育:是指⼈们在余下时间⾥,为了丰富⽣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进⾏的放松⾝⼼的各类体育活动。
⼆、选择填空1、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基本的⼿段。
2、⽣活⽅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个基本要素:①余暇,②⽣活节奏,③⽣活空间,④⽣活消费,⑤⾏为习惯。
3、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的是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增强体质,满⾜⼈们的娱乐需要和⾃我成就需要,促进个体全⾯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与精神⽂明服务。
4、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群的⼴泛性,②参与过程的⾃主性,③参与事件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稳定性。
5、按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划分:①终⾝体育参与,②间断体育参与。
6、按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①主动体育参与,②被动体育参与。
7、按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强度划分:①当然体育参与,②或然体育参与。
8、体育⼈⼝:①每周⾝体活动频度在3次以上,②每次⾝体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③每次⾝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
9、我国体育⼈⼝的结构:①性别结构,②年龄结构,③职业结构,④受教育程度结构,⑤家庭经济状况结构。
体育社会知识点总结
![体育社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90a0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f.png)
体育社会知识点总结一、体育的历史与发展体育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是最早将体育运动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的国家。
古希腊人注重身体的锻炼和发展,他们相信健康的身体是成就完美精神的基础。
因此,古希腊人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举办各种赛事和比赛,如古奥运会就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活动。
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等因素。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全球范围内最盛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成为促进各国人民交流的重要途径,也为世界体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与健康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其次,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肥塑身,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人的自我认知和自尊。
健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快乐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身心健康的途径。
因此,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在不断推广体育运动,倡导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康。
三、体育与教育体育运动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坚持不懈,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克服恐惧。
同时,体育运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比赛和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其次,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和体能水平。
同时,体育运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
另外,体育运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和自律意识。
体育训练和比赛需要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尊重规则和裁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cecd2efaeaad1f346933f45.png)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四、社 区 五、家 庭
• 社会团体具有以下的功能:
1. 参政议政; 2. 作为政府的助手; 3. 经济参与; 4. 维护成员权益; 5. 成员发展。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14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9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四、社 区 五、家 庭
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核知识点
![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核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e20b01a0116c175f0e48c1.png)
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核知识点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试命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初级)》为依据,主要考核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应考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该教材由国家体育总局职业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第一版)。
一、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二、考试时间60分钟三、试卷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计40分;是非题15小题,共计30分;简答题2小题,共计30分;合计100分。
四、各章节考核知识点(带“★ ” 为重点知识点)第一章体育概述1、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2、体育手段的特点3、体育的起源4、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5、中国体育的发展第二章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1、社会体育的概念、基本特点、作用★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及职业资格等级★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须知1、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2、《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守则★4、社会体育指导员道德原则与规范★5、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仪表仪态★第四章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1、人体细胞、组织、器官概述★2、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第五章身体锻炼的心理学知识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2、压力与身心变化的关系★3、挫折的心理调适4、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第六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锻炼方法1、身体素质的含义与分类2、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练习方法★3、耐力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4、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练习方法★5、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练习方法★6、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和基本要求★第七章练习指导过程1、讲解法和示范法的运用原则2、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事项3、保护与帮助的运用原则第八章常用身体练习方法1、重复练习法的概念与特点★2、持续练习法的概念、特点、运用要求★3、变换练习法的概念、特点、具体变换方法★4、间歇练习法的概念、特点、运用要求★第九章常用体育健身器材1、“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发展2、“全民健身路径”的科学锻炼原则与方法3、健身计划制定的内容与要求第十章人体的测量与评价1、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与指数★2、心血管机能的测量与评价指标3、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指标4、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指标★第十一章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1、运动性疾病的防治以及疾病后健身锻炼的安排★2、体育活动的禁忌症★3、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4、体育活动减体重的医务监督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核知识点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考试命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中高级)》为依据,主要考核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应考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体育社会学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
![体育社会学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a3caf10b1c59eef9c7b425.png)
*体育现象的早期社会学研究1、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学科兴起:凡勃伦——《有闲阶级》萨姆纳——《社会习俗》海因兹。
里瑟——《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特性:1、不就是对特定个人与群体的关心,而就是对于体育运动有关的所有个人与群体的关注,就是对相关体育群体的社会结构、社会形式、社会组织的关注。
2、“价值中性”、“价值自由”*体育与社会运动1、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流动2、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同化*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1、量化研究:运动试验、调查、测试与测量以及现有的数量化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研究,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处理,使获得的研究结果能够说明研究事物的普遍意义上的一般。
2、质化研究:通过在自然情景下的访谈、观察、资料分析与事实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并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其对该事物或现象的瞧法,不对研究接货作普遍意义的推演。
*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一、体育的社会功能:功能主义的视角(一)功能主义的定义:其基本假设就是认为社会就是由各个有机的部分组成的统一系统,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发挥相应的功能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1.社会系统生存的四个必要条件适应:适应环境并获得足够资源目标达成:每个系统都要有序的分配资源,已达成其目标整合:系统内部保持合作关系模型维持:系统必须保持自身的稳定以维持自身特点。
(二)、功能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30-60年代早期1.二战后的国际社会相对稳定,新技术革命,闲暇时间增多,生活质量提高。
2.社会学的得到迅速发展3.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三)体育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1.分析体育运动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模式维持功能——技术规则统与功能——仲裁规则目标实现功能——娱乐与竞赛规则例如:足球运动系统2.阐述体育运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发挥了什么功能。
例如: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五个基本功能:社会情感功能、保持社会心理的稳定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融合功能、政治功能以及社会流动功能。
社会体育《体育概论》知识点
![社会体育《体育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e504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c.png)
第一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简述独立形态阶段东西方体育的比较共同点:把体育作为富国强民的重要手段,注重教育性,阶段性不同点:中:养身保健/ 西:竞技性(健美健身)2.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1)聘请外国人来传授(2)派人出国学习(3)从国外书刊中学习(4)外国人自觉、不自觉的传播3.现代体育的基本特点(1)现代体育已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且有独立的体系和形态(2)现代体育的科学化达到空前的程度(3)现代体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国际化的人类文化互相交流的重要媒介和途径(4)现代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4.现代体育三大基石杨氏体操,林氏体操,英国户外活动与竞技运动第二章·体育的概念1.体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2竞技体育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3.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4.社会体育指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由广大群众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5.试述体育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主要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因素组成)(一)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都要求身体的全面发展,都能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都具有教育和教学因素·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同的(二)三者的区别第三章·体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1.体育在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基本规律?(1)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规律(2)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规律(3)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规律2.简述体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一)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着体育的发展1.生产力制约着体育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体育的功能,目的的制定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体育的发展(二)体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体育运动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提高劳动能力,提高生产率2.体育运动可减少劳动者的病假率,提高出勤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3.体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体育能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威望,激发爱国热情(2)体育运动能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移风易俗,改造社会(3)体育运动能培养现代人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素质第四章·体育的功能1.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以其自身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良好效益和影响。
2023年体育社会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2023年体育社会学知识点总结(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26b3615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c.png)
2023年体育社会学知识点总结(超全)综合测试题(共70个,分值共:)1、下面是体育社会的复杂化的原因和表现的是:A、与大众传媒界的紧密结合B、体育运动的社会政治化倾向C、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使体育社会现象加速商业化D、针对体育社会现象日趋复杂的现实,很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开始发动体育体制改革答案:BCD2、下面()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A、体育传播商业化对体育比赛的反客为主B、使部分观众远离体育参与C、对体育暴力的追逐影响社会安定D、推崇锦标主义答案:ABCD3、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
答案:竞技体育4、简述针对体育社会问题,应如何预防和解决?答案:第一、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取向,抵制不良价值观的误导第二、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保障人们参与体育的平等权利第三、着眼于体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第四、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第五、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第六、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和预警机制5、1956年罗德等人的论著一书被认为是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
答案:《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6、奥林匹克运动重新勃发的原因有:A、英国户外竞技运动的兴起B、德国考古学家对古希腊奥林匹克遗址的发掘C、法国教育学家顾拜旦对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D、美国职业体育的发展答案:ABC7、在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与复杂化的趋势,体育社会学的产生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答案:体育现象扩大化8、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有:A、生产方式B、社会制度C、经济发展水平D、自然地理环境答案:ABCD9、简述古希腊成为奥林匹克竞技体育的发祥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①古代希腊商品生产较为繁荣,这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类古代社会是绝无仅有的。
商品经济的繁荣,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念易于形成,社会生活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奥林匹克竞技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体育社会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体育社会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a52a1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1.png)
《体育社会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1.社会学的本质特征:基于群体性视角,用社会群体和文化视野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超越我们基于个人观察,个人生活经验,个人习惯和尝试,我们更容易捕捉到社会背后的真相,运行规律和法则。
2.体育社会学概念: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的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3.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4.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5.体育社会现象的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产物,体育社会现象独立于人而存在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影响力和强制性,体育社会现象必须与体育活动密切联系,体育社会现象文化的一种6.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学科的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一至今)7.从四个理论看体育体育运动:功能论:强调对于整体社会稳定的贡献冲突论:应该如何权衡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互动论:将焦点置于运动界的特殊规范,价值观和需求是如何塑造我们日常的社会行为女性主义:参与者观看比赛如何强化了男性与女性在更大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8.体育社会现象专门化: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是指在体育运动脱离对其他社会活动的依存,附属关系,逐步形成独立体系的过程中,体育社会现象也被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现象9.体育社会现象扩大化:指的是随着体育的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现象的迅速积累,占有更多的社会时间,占据更大的社会空间,发出更多的社会信息,因此也对人类社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影响。
(1)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迅速增长(2)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加速了体育文化,体育教育的普及(3)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了社区化,体育管理实现了社团化,与此同时,体育生活化观念被确立起来(4)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造就了大量的欣赏者,爱好者和体育迷竞技体育的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是任何其他活动所不能取代的(5)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体育的国际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的开发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儿童(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国际竞技活动10.体育社会现象复杂化:指的是体育社会现象出现多元化,多样性,各种利益关系出现错综复杂因素的过程(1)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是由于体育运动的政治化倾向(2)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使体育社会现象加速商业化(3)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还在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日益紧密(4)体育社会问题的困扰是体育社会现象复杂化的重要表现(5)针对体育社会现象日趋复杂的现实,很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开始推行体育体制改革11.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命题(1)体育服从社会大系统并为社会大系统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2)体育必须和社会协调发展(3)体育内部各领域也必须实现协调发展12.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13.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1)社会分层影响体育参与(2)体育参与促进阶层再造(3)体育领域的几种分层形式:运动项目的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的职业分层,参与方式与程度分层14.社会流动:指人们地位位置的变化,更准确地说,它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化和在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当然社会学更注重研究前者即社会地位高低的变化15.体育流动的方式: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体育的职业流动16.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合法性控制合理性控制17.体育社会控制的机构:体育的行政机构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体育的社会团体18.体育社团的性质:民间性,非营利性,互益性,同类相聚性19.体育社会团体的功能: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20.体育社团的种类:竞技运动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社团,体育经济型社团21.我国体育社团存在的基本特征:(1)体育社团的整体基础薄弱(2)体育社团的官民二重性:1民间与政府对社团的双向推动2民间与政府的组织交叉3服务与管理功能的错位22.体育运动与政治具有同一性:体育运动与政治追求目标的同一性,体育运动与政治外在形式的同一性,体育运动和政治还具有结构的同一性,体育运动和政治具有功能的同一性23.社会化及其理论:社会化是伴随人一生的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获得社会身份,学习对有效融入社会十分重要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方式。
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内容
![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c9655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8.png)
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内容
1. 社会体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 社会体育的定义和特点
- 社会体育在促进全民健康、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
2. 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
- 国内外社会体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 社会体育政策法规的演变
3. 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
- 政府主导的社会体育组织
- 社会团体组织的社会体育活动
- 商业性社会体育组织
4. 社会体育的项目和活动
- 传统项目和新兴项目
- 竞技性活动和娱乐性活动
- 群众性活动和专业性活动
5. 社会体育的场地设施
-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 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6. 社会体育的人力资源
- 社会体育工作者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 社会体育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发展
7. 社会体育的经费来源
- 政府投入和社会资助
- 社会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8. 社会体育的宣传推广
- 社会体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 宣传推广的渠道和方式
9. 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
- 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方向
- 社会体育科研的热点领域
10. 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 社会体育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 社会体育与休闲娱乐产业的融合
以上是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主要内容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展和细化。
体育学院《社会学》知识点
![体育学院《社会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e046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9.png)
社会学第一章导论1.体育社会学是什么:体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为依据,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的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体育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体育和从事体育的主体——人的关系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包括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体育自身的结构域功能,体育和从事体育的主体----人的关系3.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达伦多夫4.现代社会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第二章体育的社会结构和功能1.体育社会结构的动态分析:其一是由游戏向正规竞技的演讲;其二是体育向终身体育的演进。
2.体育的社会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第三章体育制度1.体育制度是什么?特点?体育制度是指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以及由他们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度和办法的总称。
特点:二重性、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2.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体育制度的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3.体育制度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传递功能4.体育的社会问题有哪些,又有什么特征,可举例说明:体育的社会问题有:A体育的政治问题(特征:体育服从于政治,政治影响着体育,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在体育中出现的不适当的政治干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却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案例: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又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受到某些国家的反对和破坏而落选等等)B体育的经济问题(特征:“体育搭台,经贸唱戏”。
市场经济的商业社会,体育向经济注入了心得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的发展。
但体育商业化的问题,也给体育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案例:①金钱万能,奖牌活动变奖金活动;②见钱眼开,运动员当活广告;③金钱推磨,体育官员腐败;C体育的暴力问题(特征:体育暴力已成为体育运动中的一大危机,尤其是在有强烈身体对抗的足球、篮球等项目中;案例:震惊世界的“卢日尼基”、“布鲁塞尔”、“亚洲山谷”、“谢菲尔德”等球场惨案;历史上最大足球暴力发生在1964年5月24日的利马体育场,造成318人死亡,500多余人受伤的悲剧。
体育社会学重点
![体育社会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583a3ff61fb7360a4c656c.png)
体育社会学重点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体育社会学1.在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
2.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3.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4.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填空)体育社会现象具有性质P3简答5.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帕森斯和默顿(美国)6.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是从1903年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正式出版算起的。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
8.社会学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
其功能有三个方面①描述功能②解释功能③预测功能。
P149.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专着《体育社会学》的问世,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
10.1989年,先后有五本《体育社会学》教材和专着问世,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并得到广泛的重视。
11.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是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高度发展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1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为哲学方法论、逻辑学方法论和社会学方法论。
13.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立意抽样也叫非随机抽样P4414.问卷调查:必考P4515.社会调查的开关器: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混用,可以引起被访者的兴趣和自信心。
16.回收率是问卷回收数与发放数的比例,一般要达到60%以上,该项调查才有效。
17.政治与体育的关系(简答)自己组织语言。
18.竞技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为结合,服务,冲突,对抗。
19.体育的行政机构主要指体育的政府领导机构、管理机构。
体育社会学重点
![体育社会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3d2346336c1eb91a375d56.png)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11、竞技体育的概念是什么?
答:竞技体育定义为“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个体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一种运动过程”。
12、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
8、体育人口的概念是什么?
答: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数量和比重.
9、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1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2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3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10、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答:—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二)体育科研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三)科学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标志
(五)体育科学与反科学、伪科学之间的斗争更加有力
19.大众传播媒介特点是什么?
答: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普遍性
(三)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
(四)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
(五)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14.体育社团的作用是什么?体育社团的种类有哪些?
答:1竞技体育类社团2社会体育类社团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4体育观众社团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6体育经济型社团
15.中国文化的特性?
测量的信度: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
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01e556f01dc281e53af0e5.png)
一、名词解释1、间断体育参与: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后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有恢复参加体育活动。
2、被动体育参与:是指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体育中来。
3、社会社团:简称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4、体育群体: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联系个人与体育社会的中介,也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5、体育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6、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7、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运动。
8、残疾人体育:指在听力、视力、言语、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损者,通过身体练习,一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帮助康复,培养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二、列举题1、体育制度的功能答:(1)、行为导向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2、社会体育的特点(1)、社会体育的广泛性(2)、体育社会的多样性(3)、社会体育的灵活性(4)、社会体育的业余性(5)、社会体育的公共产品性质3、体育社团的种类答:(1)竞技运动类社团(2)社会体育类社团(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4)体育社团观众(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6)体育经济型社团4、体育休闲的特点答:(1)、竞技回归本原的游戏性(2)、积极有效的健身性(3)、回归自然地娱乐性(4)、活动内容的广泛适应性5、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答:(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2)、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3)、体育的职业流动6、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答:(1)、互动主体(2)、互动需求与目标(3)、互动手段(4)、互动规则(5)、互动环境三、简答题1、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答:(1)、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条件(2)、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3)、参与者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2、大众传媒对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答:(1)、大众传播媒介推崇锦标主义(2)、大众传播媒介使部分观众远离体育参与(3)、体育传媒中的性别歧视(4)、体育传媒对体育暴力的追逐影响社会安定(5)、体育传播商业化对体育比赛的反客为主3、体育对政治造成的不良影响答:(1)、体育的大型节事活动为一些政治家制造事端创造了条件(2)、过分的政治介入毒害了体育的机体(3)、过度的政治干预加大了体育的经济代价和政治成本(4)、体育运动也会沦为强权政治的工具4、修改体育竞赛规则的利和弊答:利:(1)、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及运动水平的提高(2)、给弱队创造条件,给强队提出更高要求(3)、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提出更高的要求(4)、促进体育商业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5)、促进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弊:(1)、影响体育运动普及及开展(2)使运动员掌握的技术,战术水平得不到应有的发挥(3)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社会体育学
![社会体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6e28e8aeaad1f346933fc6.png)
(三)、健康的社会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 问题不仅是个体的,也表 现出巨大的社会性,各种 疾病的发生或健康问题的 出现都带有社会性。 造成原因: 1、城市生活的拥挤和人 口流动造成流行疾病蔓延; 2、生产方式导致职业病; 3、生活方式造成“文明 病” 4、生活环境变化; 5、医学水平的发展。
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带来的 的疾病
(二)、体质的指标 )、体质的指标
评价体质强弱的综合指标有: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发展状态 5.、适应能力
(三)、体质的民族性
由于“体质”具有长期、稳定的 的基本特征,并与遗传有较大 的关系,因此体质就具有对较 大的群体,以及对若干代人的 身体状况进行评价的意义。 民族的体质强弱与国家的盛衰有 密切的联系,对体质的研究与 评价就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民族 主义性质。
三、亚健康概述
(一)、亚健康 是一种自感不适、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 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 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亚健康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它不会停留在原有的 状态中。可能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 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自觉的。 (二)、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1、环境破坏 2、营养过剩 3、运动不足 4、高度紧张
职业有可能造成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二、体质概述
(一)体质: 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础。它在遗传的基础上 由于变异而造成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 稳定的特征。体质既反映了人体的生命活动水平,也反 映了人体的身体运动水平。 体质与健康的区别: 体质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具有短期易变的特征。 同时体质还包括了对人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 力的评价。
体育社会学重点
![体育社会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0c6635d1f34693dbef3e84.png)
体育社会学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填空)2.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名词解释)3.体育社会现象组成三要素: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4.四大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填空)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1.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名词解释)2.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3.社会分层标准:玛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1.社会流动:是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程或现象,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转变为另一个阶级、一层阶级转变至另一层阶级、一种职业转变成另一种职业。
一种社会地位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地位2.社会流动的方式(由社会分层决定的)(一)垂直流动会让水平流动;(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三)体育的职业流动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1.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良好前提(1)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被挤占,挪作他用,影响体育的正常发展(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由于学校自身体育资源的匮乏,更不可能向社会开放(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4)在竞技体育领域,一定的人口基数是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人口数量过少不利于运动员的选拔,更不利于天才运动员的涌现第四节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体育运动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简答)(一)个性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
2024体育社会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2024体育社会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0358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6.png)
体育社会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及试题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推动体育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一门。
4.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解释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5.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6. 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
从某种角度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7.社会结构:指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综合,包括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
8.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的过程和现象。
9.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不断的生存延续、变迁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体现在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流动。
10.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11.体育与社会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和制裁。
广义的控制不仅是片面的控制人的行为,而且还含有协调与积极引导人们行动的重要内涵12.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13.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14.体育社团: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15.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和及其创造过程。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b21f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2.png)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3、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4、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以终生体育的思想为指导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质也是实现社会体育广泛普及化、经常化和终身化。
5、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一)由政府走向社会(二)由人治走向法治(三)由行政走向市场(四)由经验走向科学(五)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6、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要素:(一)余暇(二)生活节奏(三)生活空间(四)生活消费(五)行为习惯7、健康的10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8、体制: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9、体制的指标: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4.心理发展状况5.适应能力10.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是,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1666ee40029bd64783e2cff.png)
绪论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论科性质、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第一节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念、群众体育概念、大众体育概念、全民健身第二节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知识点: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过程第三节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的结构类型及其特征、社会体育的功能第四节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趋势第二章社会体育参与第一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参与社会体育是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影响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因素第二节体育人口概述主要知识点: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的制定标准第三节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主要知识要点:体育人口结构、总量、对我国体育人口现状的评价第四节非体育人口第三章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第一节生产方式及其变迁主要知识要点:生产方式概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第二节生产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体育意识的阶段性特征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第一节生活方式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生活方式概念、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要素第二节急剧变化中的生活方式主要知识要点:社会转型、恩格尔系数、消费性支出、城市化、工业化第三节亚健康与社会体育主要知识要点:亚健康概念、引起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产生背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组织实施第六章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一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与作用、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第二节职业标准的内容与实施主要知识要点: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鉴定、申报与审批第七章社会体育的经费和场地设施管理第一节社会体育经费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经费的筹集、分配与使用、监督和管理第二节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分类、场地设施的管理任务、场地设施的管理内容第八章职工体育第一节职工体育的意义与任务主要知识要点:职工体育概念、任务第二节职工体育的管理主要知识要点: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设施管理、竞赛管理第九章农村体育第一节农村体育的意义与任务主要知识要点:农村体育的意义、农村体育任务、农村体育特点第二节农村体育管理主要知识要点: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系统、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方式第十章社区体育第一节社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区体育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社区体育的功能、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区体育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区体育的管理原则、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第十一章体育锻炼的原理与方法第一节体育锻炼的生物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人类进化论基础、身体锻炼的生理学、生物学及其医学价值第二节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心里健康及其标准、身体锻炼产生的心理效益机制、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第三节体育锻炼的美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人体美的含义、人体美与身体锻炼第四节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方法第十二章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第一节娱乐体育的一般概述主要知识要点:消遣、娱乐的概念和性质,消遣、娱乐与体育活动,娱乐体育的特点第二节娱乐体育的内容与分类主要知识要点:消遣活动的内容、娱乐的内容、娱乐体育的内容第三节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与活动原则主要知识要点:娱乐体育的社会定位、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第十三章运动处方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主要知识要点:运动处方概念、运动处方分类、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知识要点: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运动处方的格式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主要知识要点:机能检查与运动设置、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注意事项第十四章健康评价与体质测定第一节健康的一般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健康标准的界定、健康程度第二节体质与体力主要知识要点:体质、体力第三节中国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主要知识要点:国民体质测定的常用指标、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第十五章终生体育第一节终生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终生体育概念、终生体育意义第二节终生体育的实施主要知识要点:生长发育与终生体育、社会角色的转换与终生体育、终生体育的基本模式第十六章老年人体育第一节老年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老龄化趋势、老年人体育的特点第二节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主要知识要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常见病第三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知识要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第四节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心理指导原则第十七章妇女体育第一节妇女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妇女体育的社会意义、妇女体育的特点第二节女性特殊时期的体育锻炼主要知识要点:月经期的体育锻炼、妊娠期的体育锻炼、更年期的体育锻炼、女性健美第十八章残疾人体育第一节残疾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残疾人体育发展及其社会意义、残疾人体育的特点第二节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主要知识要点: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第十九章社会体育科研方法第一节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研究的意义与内容、社会体育研究的程序、社会体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节社会调查方法主要知识要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8ad3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c.png)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绪论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指尖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二、区分的几个概念P31、体育社会学: 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2、社会体育学,也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三、体育专业考研的几个方向:体育学——a.体育教育训练b.运动人体科学 c.体育人文社会学 d.民族传统体育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A、大众体育(Physical Recreation )-身体娱乐B、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教育C、竞技体育(Elite sports )-高水平体育本章思考题1、体育社会学研究基本对象:体育社会现象社会功能:P4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的社会功能:描述、解释和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2013—2014学年2014.06.15.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2.社会体育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人文科学类的应用科学。
3.社会体育的概念: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4.▲简述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①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②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它不涵盖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也不包含武装力量的军事体育训练。
③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竞技体育而言的;在狭义(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5.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①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⑤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6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众体育率先在联邦德国和挪威兴起,继而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7.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①“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
②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③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
⑤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8.社会体育的结构,就是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9.▲论述社会体育的要素有哪些?并分析。
①人的要素:参与者与组织管理者②时间要素:余暇时间是人们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③空间要素:开展社会体育的场地条件。
④财的要素:社会体育的过程是一个消耗社会财富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资金投入。
⑤物的要素:社会体育发开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⑥信息要素:体育锻炼的科普知识、社会体育的管理经验、社会体育的报道性新闻、社会体育的科研成果、政府关于社会体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⑦管理要素:是社会体育的必要因素。
10.社会体育的功能:①健身功能;②文化娱乐功能;③社会情感功能;④经济功能;⑤稳定社会的政治功能;⑥教化社会的道德功能。
11.简述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㈠㈡㈢㈣㈠社会体育体制正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①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②社会体育的运作形式: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结合型。
③社会体育的目标: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多元。
④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⑤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心态: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
㈡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㈢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㈣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
12.中国社会体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落后的短缺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13.体育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成就,以及体育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的评价。
14⑴直接参与,指人们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⑵主动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
15.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⑴社会环境层面。
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②政治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③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
⑵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①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②社会体育的资源配置;③社会体育的管理水平。
⑶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①体育观念因素;②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③社会环境条件因素。
16.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17.国际体育人口判定方法:①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瑞典)②三元定性判定标准;(中国)③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日本)18.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三元定性判定标准):①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19.非体育人口,可分两类:一类是“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另一类是“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20.生产方式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形态。
(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21.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22.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①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有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②生活节奏;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行为习惯。
23.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①余暇时间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浪费;②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③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的种种困扰;④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注重社会体育的注入。
24.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体状态。
25.填空:我国于1995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6.名词解释: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家宏观领导下,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27.简答(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①实施它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健身需求。
②有利于全民提高国民素质。
③有利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8全民健身的对象和重点: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填空)29.原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于1993年12月颁发《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1999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体开始组织和领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并于2001年8月7日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
30.简答:建立证书制度的意义:①拓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渠道,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
②推行证书制度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③推行证书制度,就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
④推行证书制度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监控管理。
31.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32.选择题: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0标准教学课时;中级不少于120;高级不少于90;社会体育指导师不少于60.33.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含同等学历)。
34.社会体育经费的管理过程可粗略划分为“经费筹集-分配使用-核算监督”三个基本环节。
35.筹集社会经费的途径(简述):①国家财政拨款,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经费主要来源(填空);②社会团体投资;③社会集资;④负债筹资;⑤群众体育产业开发;⑥上一财政年度的结转资金。
36.社会体育经费预算分为(填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37.(填空或简述)社会体育经费的分配(2个作用、3个原则):作用:首先,能促使社会体育活动的协调发展;其次,能促使群众体育运动的合理布局。
原则:社会体育资金的分配必须同社会体育结构相适应;其次,要集中使用,保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最后,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38.多项选择或填空: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分类标准:根据产权性质分类: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和其他;根据经营性质分类:分公益型、事业型、营利型三类;根据所在区域分类:分城市、郊区和农村。
39综合我国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现状是构建社会体育:(论述)2、3⑴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一方面,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率较低。
与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直接有关的三个因素:①对社会的开放程度;②开放时间;③自身的经营状况。
⑵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社会体育场地设施整体,它包括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装备和布局等。
40.名词解释:职工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加对象上看,主要是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41.职工体育的任务(简答):1985年,将职工体育的基本任务确定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职工体质,振奋职工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具体工作划分为以下五项:①建立组织并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③包括工间操、医疗体育和多种体育竞赛活动;④办运动队,办业余训练;⑤通过体育进行企业之间的或企业与外部的经济文化交流。
42.填空:我国职工体育工作管理的组织,包括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类。
43.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关系决定了我国职工体育事业的公共福利性质和资金的来源,在类型上基本属于拨款性。
44.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赛前管理工作;赛中管理工作;赛后管理工作。
45.名词解释: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6.农村体育的特点(简答):经济实用的健身项目易于普及推广;锻炼时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季节性;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比较普及;锻炼地点的天然性较强;体育观念比较落后。
47.填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管理系统分为县级体育组织、乡镇体育组织和村体育组织。
48.自198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争创体育先进县的活动。
49.名词解释: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0.填空或选择:社区体育具有六大构成要素:即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的主导要素,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场地设施、经费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管理者指导者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纽带,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