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际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教案导论(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教案导论(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国际经济学的含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开放条件下的生产、交换行为以及价格、货币和宏观政策。

由国际贸易经济学和国际货币经济学组成。

(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服务和资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的学科)二、国际经济学的产生1、家政学:家庭是经济行为的基本单位,追求在收入既定情况下的福利最大化。

家政学――家庭―――收入既定福利最大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企业为经济活动中心,研究企业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利润,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用。

微观经济学着重探讨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如何生产。

3、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如经济增长、就业等)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4、国际经济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国家于是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出现了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形式,国际经济因而产生。

为了探讨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就有必要产生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即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中的延伸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

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和人为的阻碍。

如,劳动力和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性远远低于其在一国之内自由流动的程度;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一国之内一般是不存在的;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使得国际交易远比国内交易复杂得多。

(2)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

各国政府制定政策考虑的往往是本国的福利和稳定,而非全世界的福利和稳定,因此往往导致在一国看来是最佳的选择,而在世界范围内看并非最佳;此外,经济间的连锁机制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仅会影响着本国的资源配置,同时还会影响他国的资源配置。

三、国际经济学的发展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古典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新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H-O 模型(3)当代贸易理论:打破了已往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研究重点由国家间的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方面,着重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以及贸易政策。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

第二节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和体系 一、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1.国际条约
2.国际惯例
4.示范法
3.国内法
(一)国际条约
分类 1.目的在于协调“国内涉外公法”的条约
2.目的在于统一“国内私法”的条约
接受 1.一般条约=直接纳入 方式 (1)政府签字;
(2)国家立法机关批准并公布。 2.WTO协定=立法转化 (1)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 (2)中央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
如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跨国银行监 管示范法。
2.示范法的性质
有学者认为示范法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属 于“软法”。 由于示范法不能被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直接适 用或者援引,因此示范法不是国际经济法的 渊源,而是国际经济法的相关法律规范的生 成方式之一。 示范法的出现和存在,表明国际经济法的法 律规范的生成方式出现了多样化。
2.国际条约:双边条约;区域性条约;世界 性条约
(三)国际货币金融法
调整对象 1.国际货币关系;
2.国际金融关系。
法律渊源 1.国内法:国内公法;国内私法
2.国际条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独立 担保与备用信用证公约》 3.国际惯例:融资担保惯例 4.示范法:《巴塞尔协议》
(二)国际惯例
分类 调整对象 1.国际 国家之间的 习惯 关系
2.国际 国际私人商 商事惯 事关系 例
适用特点
属于强制性惯例: 1.国际惯常行为; 2.各国认为有义务遵守
任意性惯例: 1.是否适用该惯例,取决 于当事人的选择; 2.适用惯例的情况下,可 以通过合同约定进行修改 或者补充。
1.中国法规定的适用规则
(四)国际税法
调整对象
国际税收关系: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贸易理论 Trade theory
贸易政策 Trade policy
国际收支与外汇分析 Balance of pay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节 Adjustment policies in open-economy
生命周期理论 • 2、用不同偏好解释贸易基础的需求模型。 • 3、用收入不同来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16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完全(不完全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需求面: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基础
1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 1. 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2. 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 劳动的流动和积累。
2
二、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贸易和要素流动 受限
• 劳动力、资本流动性弱于国内; • 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 • 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y and Commerce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1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 的是要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 策含义。
3
• 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 间
• 没有统一的“中央计划”。 • 没有总的“世界预算”。 • 没有总的发行银行。 •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货币金融体系。 • 国际经济学的民族国家性。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14
• 3、用市场和生产规模的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规模经济 模型 • *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 20世纪70年代-今 新贸易理论认为除资源差异外,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 起因和贸易利益来源的另一个独立因素。它打破了比较 优势理论关于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使 得研究重心从国家间的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方 面。 • (1)格鲁贝尔、劳埃德 :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用 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差异化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 贸易。 • (2)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 *新贸易理论:垄断竞争理论 克鲁格曼、埃塞尔 20世纪 80年代
6
三、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分析一
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研究直接
约束这一流向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的影响。
7
• 国际贸易旨在说明贸易的起因与利益,以及贸易政策 的影响及依据,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纯理论、 贸易政策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国 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 而国际金融理论则主要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如商品、 劳务贸易和资本国际流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以及各国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等。具 体来说,包括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 政策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等。——国际经济特殊 条件下的引申
金德尔伯格说:只要各个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 国际经济学就必须是经济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分支。每 一个国家都有一整套全国性的政策。对每个国家来说, 这政策总是为国内一部分选民服务的。各个民族国家 几乎永远不会对外国人的利益象对本国人利益那样重 视,在大多数情况下,各国的政策对外国人的利益是 漠不关心的。
4
国际经济学类似区域经济学

【讲义】国际经济学

【讲义】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讲义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等。

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策(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

开放经济:是指一国与其外部世界有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或者资本的往来。

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国际分工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基本内容: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每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评价:首先,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即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就不具备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

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比如,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在所有产品上可能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国际经济法导论

国际经济法导论

课程论文:论301调查对中国新能源影响2014 —2015 第2 学期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导论》校区福建路校区序号专业班级会计1263 姓名梁硕学号2220121445美国301条款是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1-1310节的全部内容,其主要含义是保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对其他被认为贸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国家进行报复。

根据这项条款,美国可以对它认为是“不公平”的其他国家的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并可与有关国家政府协商,最后由总统决定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

自从2007年对华开创适用反补贴法之先河以来,美国对华反补贴因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的申诉而升级。

一、301条款的成立目的和简单划分(一)301条款成立目的和措施"301条款"是美国政府针对损害美国贸易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外国政府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进行调查、报复和制裁的手段,其本质是美国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做法在外贸领域的体现,利用贸易政策推行其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即通过强化美国对外贸易协定的实施,扩大美国海外市场,迫使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国际贸易准则,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法律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可以采取的制裁措施包括:(1)中止贸易协定项下的减让,(2)采取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3)对服务征收费用或采取限制;(4)与被调查国达成协议,以消除其违反行为或向美国提供补偿;(5)限制服务领域的授权。

措施期限一般为4年。

(二)301条款的简单划分美国“301条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301条款”仅指1974年修订的贸易法第301条,可称之为“一般301条款。

广义的“301条款”是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1-1310节的内容,包含“一般301条款”(关于不公平措施)、“特别301条款”(关于知识产权)、“超级301条款” (关于贸易自由化)和具体配套措施,以及“306条款监督制度”。

国际经济法第一篇1-2章

国际经济法第一篇1-2章

由于一名遭到起诉的印度高管已经死亡,这家法院7日 以玩忽职守致他人死亡判决余下7名印度籍高管有罪, 但没有立即宣布量刑。这7名被告包括当时的印方主席 克沙布· 马欣德拉,很多人已经是70多岁,按照这项罪 名,他们最多将被判处两年监禁。 毒气泄漏事件的幸存者和家属以及当地的活动家7日早 早聚集到法院周围,举着横幅抗议对肇事者的惩罚太轻 太晚。由于做出有罪判决的是印度的一家地方法院,被 告还有权向高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博帕尔毒气泄漏受 害者抗争”组织的卡尔尼克无奈地说:“即使最后被判 定有罪,2年的监禁又能代表什么,再说他们还可以上 诉。”“只有当有罪的公司和个人得到足够的惩罚,才 能实现公平公正。” 美方被告赔钱了事 作为本案的主要负责人,公司的美国老板安德森没有出 庭受审。灾难发生后,安德森曾在印度遭警方拘捕,但 很快就离开印度回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印度法院的审 理程序中露面,目前他生活在纽约。

最严重工业灾难 1969 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 帕尔市北郊建立了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 专门生产滴灭威、西维因等杀虫剂。这些产品的 化学原料是一种叫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气体。 1984年12月3日凌晨,这家工厂储存液态异氰酸 甲酯的钢罐发生爆炸,40吨毒气很快泄漏,引发 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场灾难。 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字,在毒气泄漏后的头3 天,当地有3500人死亡。不过,印度医学研究委 员会的独立数据显示,死亡人数在前3天其实已 经达到8000至1万之间,此后多年里又有2.5万人 因为毒气引发的后遗症死亡。还有10万当时生活 在爆炸工厂附近的居民患病,3万人生活在饮用 水被毒气污染的地区。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
一、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资格 (一)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人格 (二)国际经济组织的特权与豁免 二、几种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1)普遍性国际经济组织; (2)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3)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银行集团 (三)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导论

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导论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引例】2008年5月、6月、9月,美国相继对来自中国的标准钢管、非公路用轮胎、薄壁矩形钢管和复合编织袋等四种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2008年9月19日,WTO收到中国递交的磋商请求。

2008年12月9日,中国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申诉,要求就美国商务部针对来自中国的标准钢管、矩形钢管、非公路用轮胎和复合编织袋等四种产品采取的“双反”措施进行调查。

2009年3月4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就此案设立专家组,展开调查。

2010年10月22日,专家组散发调查报告,部分支持中国主张。

2010年12月1日,中国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提出上诉。

2011年3月11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支持中方有关主张,认定美方对中国产标准钢管、矩形钢管、非公路用轮胎和复合编织袋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以及“双重救济”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符。

请问:(1)此案中包含哪几个层次的国际经济关系?(2)调整这些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哪些?分别属于哪种性质的规范?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体系和发展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是为了适应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此学者们一般不存在异议。

但由于中外学者长期以来对“国际经济关系”、“法律规范”等要素的理解存在分歧,也由于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因此,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在理论上形成了不同的学说。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狭义说——国际公法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际公法的一个特别分支”。

国际公法的主体就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国际公法的法律渊源就是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国际经济学--赵伟 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

国际经济学--赵伟 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

2012-12-19
总贸易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贸易国家以国境 作为标准所进行的进出口货物统计。日本、英 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采用这个划 分标准。continue
2012-12-19
国境与关境
国境是指一国国界以内的范围,包括其领土、 领海和领空。 关境也称关税领域,是指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 它是海关所管辖和执行有关海关各项法令和规 章的区域。 continue
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2-12-19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与服 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 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 发展和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以揭示其中的特 点和运动规律。 continue

2012-12-19
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 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 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但是,由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同,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于世界贸易的主体地位,占有主 要市场,在各种国际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它们的跨国公司垄断着国 际贸易的大部分,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影响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地位。为改 善这种地位,他们不断加强对外经济交流,在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 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勇于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开展南北对话与南南合 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 由于各国对外贸易的目的不同、利益所在不同,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各 个国家在加强联系、互相合作的同时,又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back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2.6%增加至2007年的72%。 美国和日本的贸易依存度约为20%。(贸易依存度是指一 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GDP 的比值)
➢ 对外贸易顺差
2001年顺差:281亿 2007年顺差:3075亿 出口:13422亿美元,进口:10347亿美元 对美贸易巨额顺差:出口2327亿美元,进口694亿美元。
相关刊物
《世界经济》:以研究性论文为主,不少论文涉及一般中国经济问题。 《国际金融研究》:以国际金融为主,论述性论文为主。 《世界经济研究》:近刊具有一定研究性。论文集中于国际经济问题
的各个方面。 《国际贸易》:介绍国际贸易动态与政策,易读。 《国际经济与政治》:以论述性论文为主,包括国际经济与政治问题,
➢ 主要贸易伙伴: 1.欧盟 2.美国 3.中国香港 4.日本 5.东盟 6.韩国 7.俄罗斯 8.印度 9中国台湾
➢ 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
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变化数据:
1979-1984年期间,17亿美元; 1985年,17亿美元; 1990年,34亿美元; 1995年,375亿美元; 2000年,407亿美元; 2004年,606亿美元。
1992年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00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量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 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 商直接投资 630亿美元, 占亚洲利用 量的
65.9%。 2008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 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
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需要国际经 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国际经济学课程学习中,请大家更多地关心 中国对外经济问题。
问题例:

01第一篇 国际经济法导论

01第一篇 国际经济法导论
这里所说的“内国经济法”,泛指各国 分别制订的用以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各 种国内立法。 第一,调整的范围不同
第二,法律渊源不同
国际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相互关系示意图
一、国际经济条约 二、国际商事条约 三、国际商事通常做法、惯例和习惯 四、国际组织决议 五、国内立法 六、其他辅助性渊源
一、国际经济条约
与经济关系无关的冲突规范并非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三)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关系
在经济立法“涉外涉内统一”的场合,国内法既属于内国经济法范畴,同时也 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在经济立法“涉外涉内分流”的场合,单纯调整经济领域中内国关系的国内法, 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三)国际经济法与内国经济法的联 系和区别
2、广义说
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法律部门,是调 整从事跨国经济交往的个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 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除了经济的国际法外, 还包括调整跨国经济交往的其他法律规范,包括国际 商法、国际私法,以及有关国内法等。 广义说的代表主要是主要是美国学者,如杰赛普 Jessup、哈佛大学的斯坦纳和瓦茨Steiner 、Vagts、 杰克逊教授Jackson、罗文费德Lowenfield等,还包 括日本的樱井雅夫等。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国际经济法
第一专题:国际经济法 绪论 第二专题:国际贸易法 第三专题:国际投资法 第四专题:国际金融法 第五专题:国际税法 第六专题:国际经济争 议的解决
第一专题: 国际经济法导论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特征、 法律渊源以及基本原则,了解国际经济法产生 发展史、作用及其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为 以后各章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 国际经济法概念、特征、法律渊源以及基本原 则、国际经济法法律地位。

国际经济合作导论02

国际经济合作导论02
资本化率理论
综合理论
综合了产业组织理论和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投 资发展周期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间接投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里威-萨内特模型 资
垄断优势理论 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 ∆
1960年 海默 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市场不完全性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 基础。 市场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②规模经济; ③政府干预;④关税


自由贸易条件下,不存在资本流动

在贸易壁垒条件下出现了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取代国际贸易,属于一种逆贸易倾向的投资。
国际经济合作的开放经济理论
一、西方依赖学派关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理论
相互依赖意味着别国的行动和政策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发展。

原因:
① 资源配置空间范围扩大、效率提高;
② 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内部化理论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 ∆
1976年 巴克利、卡森
内部化是指“建立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 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那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讨论重点放在知识资产等中间产品市场上。
对外直接投资是由知识产品的市场机制失效所造成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I——资产收益流量。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强币国具有较高资本化优势的厂商将向弱 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1977年 邓宁 《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一种折衷主义方法的 探索》

国际经济学导论

国际经济学导论

复习与思考题
1.为什么说工业化和技术革命是国际经济学发展的实践基础? 2.如何依据经济学假设前提的变化区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3.国际贸易模型对生产函数各个构成要素的关注有何不同?
感谢观看
• 二、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依托的生产函数不再由单一的劳动投入构成,而是扩张到资本,进而容 纳了技术、自然资源等多种生产要素,技术的异质性甚至进一步获得连续表达的波谱形式。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最初实现预期贸易模式的功能之后,面临模型系统内更多变量间的关 系问题。
第2节 国际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国际经济学
导论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学习目标
● 理解国际经济学发展的工业化和技术革命背景。 ● 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 理解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CONTENTS




































第1节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 三、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模型
•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该理论提出完整的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论模型之后,国际经济学才得以 构造严谨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以适应垄断竞争经济学的前提和假设的转变。因此,垄断 竞争情形下国际贸易理论模型的成长周期迥异于古典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模型。
第2节 国际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 三、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模型

《导论国际金融》课件

《导论国际金融》课件
全球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更加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流动更加 自由,金融产品和服务跨国界的
交易更加普遍。
金融机构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机构的跨 国经营和跨境服务变得更为重要, 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开 展业务。
金融监管的挑战
全球化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如何确保跨国金融机构的合规 性和金融稳定成为重要议题。
通过调整国内外投资政策,影响资本 流动,从而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PART 03
外汇市场与汇率
外汇市场的构成与功能
总结词
外汇市场的构成与功能概述
外汇市场参与者
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跨国公司、经 纪人等,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外汇市场交易品种
外汇市场功能
包括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 外汇交易以及外汇期货交易等。
PART 05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类型
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 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等阶段。
类型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分为固定汇率制度 和浮动汇率制度两种类型。
汇率制度与政策协调
汇率制度
指各国政府为了规范外汇市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汇率的确定、调整和维持等。
政策协调
指各国政府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通过协商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等经济政策,以实现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PART 04
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
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与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与特性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交易对象可以分为外汇市场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每种市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如外汇市场主要 进行货币兑换和外汇交易,股票市场则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

《国际金融导论》课件

《国际金融导论》课件

主要工作
03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和经济发
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区域性开发银行
宗旨
为区域内的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合作。
成员国
通常由区域内国家组成,如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主要工作
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支持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促进区 域内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
股票市场监管
分析国际股票市场的监管体制 和监管政策,以及监管对市场
的影响。
国际债券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债券市场的规模、主要债券类型、 交易规则等。
国际债券市场的评级体系
介绍国际债券市场的评级体系和评级机构, 以及评级对债券发行和投资的影响。
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比较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的特点和发行方式 ,以及两者的异同点。
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与政策
总结词
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政策主要包括宏观审慎和微观审 慎两个层面,旨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详细描述
在宏观审慎方面,监管机构会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总 量控制和逆周期调节,以减少资本过度流入或过度流 出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在微观审慎方面,监管机构会 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要求其提高资本充足率、流动 性等指标,以降低金融风险。此外,国际合作也是国 际资本流动监管的重要方面,各国监管机构应加强信 息共享和协作,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
REPORT
《国际金融导论》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国际金融概述 • 国际货币体系 • 国际资本流动 • 国际金融市场 • 国际金融机构 • 国际金融政策与合作

《国际经济学导论》课件

《国际经济学导论》课件
由化。
添加标题
实践应用:现代贸易 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各国政府 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 贸易政策、建立自由 贸易区等方式推动贸 易自由化,促进全球
经济发展。
保护主义贸易理论
定义:保护主义贸易理论是一种主张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的理论。
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保护主义贸易理论逐渐兴起。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加深对 理论知识的理解
国际间接投资
定义:国际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 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 间接参与外国公司的经营和分红,从而 获得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种类:国际间接投资的种类包括股票、债 券、基金等,其中股票和债券是最常见的 投资方式。
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哈斯汀斯·特里芬是保护主义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政策主张:保护主义贸易理论主张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同时,该 理论也强调国家干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认为国家应该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国内产业发展。
国际金融理论
外汇与汇率
外汇定义:外汇是指一国持有的 外国货币和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 付手段
技术合作:通过技术交流、 技术转让等方式,推动国 际技术合作。
金融合作:通过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 际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 持,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政策协调:通过国际经济 组织、国际会议等渠道,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避免 政策冲突。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问题与挑 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问题
特点:国际间接投资具有风险低、收益稳 定、流动性好等优点,同时也具有投资门 槛低、投资方式灵活等优势。
风险:国际间接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 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投资者需 要做好风险控制和分散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导论一、国际经济学的内涵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影响的学科。

它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

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策(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

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内容在国际贸易中,个人和企业的动机及行为是和在国内贸易中相同的,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也使用同其他经济学分支一样的基本分析方法。

当一瓶西班牙生产的葡萄酒出现在伦敦的餐桌上,与一瓶新疆产的葡萄酒出现在上海的餐桌上,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二者之间没有很大的不同,但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这二者区别很大,因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涉及的都是独立国家。

西班牙和英国都是主权国家,但新疆和上海都在中国。

如果英国政府制定配额来限制进口,西班牙向英国的出口就会中断;如果西班牙的货币对英镑的汇率下降,那么英国消费者将会发现西班牙葡萄酒更便宜了。

但这两件事在中国内部根本不可能发生。

可见: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所引发的问题构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乃至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体。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而言,贯穿这一主体的是三个重要问题: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贸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贸易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

1.贸易所得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贸易给贸易国带来的收益,这种收益是封闭状态无法提供的。

这是贸易发生的基础,因此又称贸易基础(basis of trade),国际贸易理论一个重要观点是:贸易能使双方受益,即一国与其他国家相互销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通常总是对双方有利。

这个重要理论的适用范围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广的多。

例如,很多美国商人担心,如果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超过美国,以至美国没有一个产业能够与之竞争,日美贸易必然会损害美国经济。

但本教程的第一章却说明:即使两国中的一方在任何产品上都缺乏效率,国际贸易也能够给双方带来收益。

又如,美国劳工领袖抱怨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伤害了美国。

这些国家的工业虽然不如美国发达,但是支付给劳工的工资却很低,因此有时会对美国厂商造成冲击。

但本教程的要素禀赋模型却说明:出口相对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资源的产品,进口相对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产品,能使贸易双方各取所需,共同获利。

另外,国际贸易还能促使各国在较小的产品范围内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最后,贸易所得不仅仅局限于有形产品。

国际移民、国际信贷、劳务输出和期货贸易也都是互利性贸易的形式。

各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减少收入的波动性,如股票、债券等风险资产的国际交易,也能使各国获得收益。

总的来说,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但是,国际贸易使得国际内部的某些特殊团体受损却是非常有可能的。

换句话说,国际贸易会显著影响一国之内的收入分配。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家们关心的问题。

他们指出:国际贸易会对那些只在与进口产品竞争的工业中使用的特定资源的所有者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资源没法用于其他工业生产中。

国际贸易还可以改变更大一些利益集团的收入分配,例如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

2.贸易模式贸易模式回答了这个问题:谁把什么卖给了谁?巴西出口咖啡,是因为巴西的气候适合咖啡的生长;沙特出口石油,是因为沙特盛产石油。

但是,为什么日本出口汽车而美国出口飞机?这类问题是费解的。

为此,19世纪早期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了一个至今仍有说服力的观点:国家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影响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0世纪早期,Heckscher、Ohlin等人建议将各种资源的相对充裕程度与生产各种产品时各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联系起来,以解释贸易模式。

该理论很快成为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但是,对该理论的实证结果并不总是支持该理论。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际经济学家提出了更新的理论:国际贸易模式有时是由相当随机的因素决定的。

3.贸易保护主义如果说贸易所得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的话,那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间永无休止的斗争就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重要的政策主题。

自从16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成立之后,各国政府一直担心国际贸易会影响国内产业。

它们要么设置进口壁垒(关税和非关税),以将本国产业与外来竞争隔离开来;要么补贴出口,帮助本国产业参与世界竞争。

国际贸易理论建立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分析框架来分析这些保护政策的影响。

在大部分情况下,国际贸易理论会批评保护主义,并揭示自由贸易带来的利益。

现实中政府不一定依据国家经济学家的分析结果而行事,国际经济学家们又通过揭示谁将从政府行为(如进口配额和出口补贴)中受益而谁又将遭受损失来帮助人们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内涵。

这一分析的关键是说明了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中,国内的利益冲突比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国际贸易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采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

国际贸易理论关于生产和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假设、对市场均衡的定义与微观经济学中都是一样的。

1.总体均衡分析总体均衡分析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

总体均衡分析中,采用的户主要分析工具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1)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s—PPC)定义: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或转换线,用来表示一国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即:一国充分、有效使用所有资源时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最有效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内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倾斜说明选择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即在资源与技术既定时,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要少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当作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选择时必然要付出这种机会成本。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更好地解释机会成本的含义。

一国在PPC上生产,表明所有资源被充分利用,此时,增加1单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减少一定数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即机会成本。

因此,在PPC中,机会成本的概念与边际转化率的概念是一致的。

由于机会成本可以是不变的、递增的或递减的。

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就相应呈现出直线、凹向原点和凸向原点的。

·直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转化率都是一样的,表示机会成本不变,古典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机会成本不变的。

·凹向原点: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为增加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所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即机会成本递增;换言之,减少一定数量某种产品的生产,所能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产量递减,边际转换率递减。

·凸向原点: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为增加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所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即机会成本递减;换言之,减少一定数量某种产品的生产,所能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产量递增,边际转换率递增。

图:(2)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上消费组合对于同一消费者都是一样的。

特点:①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是无限的,因此在同一平面上就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差异曲线,形成无差异曲线群,曲线的全部称为消费者的偏好系统。

②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决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这就表明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两种商品不可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④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一点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说明。

社会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或者说它是显示社会福利水平为一常数的各种消费选择。

通过个人无差异曲线可以构造反映一个国家或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和福利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3)总体均衡总体均衡分析中,PPC表示社会供给,CIC表示社会需求。

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即在有限生产能力上选择能带来最高福利水平的商品组合。

在封闭条件下,决定一国经济生产与消费一般均衡的条件有3个:①生产达到均衡。

生产者生产X和Y产品的边际转化率(机会成本)等于商品的相对价格;②消费达到均衡。

消费者消费X和Y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相对价格。

③市场出清。

两种产品的生产供给等于其消费需求。

图:在开放条件下,生产、消费均衡的条件与封闭条件下一样。

但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进行,使得各国的消费点与生产点并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进出口可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与此同时,伴随着贸易的发生,最终两国的商品价格将会达到相等。

此时,生产点由相对价格线与PPC的切点决定,消费点由相对价格线与CIC决定。

一国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就是进出口。

图:2.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单一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均衡,主要分析工具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1)供给曲线(Supply Curve):供给是指个别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供给曲线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