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墨家道家法家的法律思想ppt课件
墨家介绍PPT
![墨家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2ff98de53a580216fcfe3a.png)
功成名就 释义: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选自:《墨子· 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何罪之有 释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 辜,没有过错 选自:《墨子· 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 驷之过隙 释义 :比喻光阴飞逝。 出处 :语出《墨子· 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 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 齐心合力 释义: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墨子· 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 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墨子泣丝 释义: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出处:《淮南子· 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 可以黑。”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在东汉时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 《墨子》七十一篇——墨翟 ·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 《我子》一篇 ·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 · 《尹佚》二篇——一名在成、康时期的周朝官员在所著
墨 子
墨 经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 在天空没有掉下来。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 作出“力,形之所奋也”的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 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利用杠杆原 理研制了桔槔(jiégāo),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 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1)尚贤。就是尊重贤人,他以为凡是做官的都是贤人,他主张 父传子,而要贤传贤。 (3)兼爱:他设想如果诸侯相爱,兼爱各国之人,就不会打仗了。 (4)非攻:他反对战争。 (5)明鬼:墨子信鬼神;以为天是有意志的。 (6)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பைடு நூலகம்
打破世袭制,不要
法家思想 ppt课件
![法家思想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cdb9192af90242a895e5fd.png)
专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
刑是发展经济和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三个
方面相互支撑,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的有机
组合。
ppt课件
9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 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
子·说林上》
经典寓言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老马识
途人、 买讳 履疾 等忌医、三人成虎、智子疑邻、郑ppt课件
7
集大成者
在势、法、术方面,韩非无疑是集大成者。
他明确宣布,“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即 势、法、术三者都是帝王手里的工具,三者缺一 不可。
韩非子提出“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势 者,胜众之资也”,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 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
ppt课件
10
强调法律的作用:
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 制裁。
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民立战功,通过 “严刑峻法”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ppt课件
11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两 个理论支点:
一是历史进步论的观点; 二是性本利的观点
ppt课件
12
历史进步论
不法古 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 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 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 “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 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第三讲 (墨家、道家、法家1的法律思想)
![第三讲 (墨家、道家、法家1的法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edb756a27d3240c8447efbb.png)
是超然物外的。
2、道的本质是“自然”,基本特征是
“损有余而补不足”。
3、“自然”,指的是不假人为,听任
万物自由发展,没有任何强迫的成分。 4、强调“惟道是从”,反对依靠具体
的法令治理国家。 ——古代最早的
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二)崇尚“无为”,鼓吹“无为而治”
1、“无为而治”:统治者应效法自 然,无所作为,不要干涉人民的生活,
(六)立足于“利民”的立法原则
1、“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与 “使各从事其所能”。
2、“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
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反对浪费,
“节用”、“节葬”、“非乐”。
第四节 道家的法律思想
思想背景:
奴隶主贵族统治由瓦解到崩溃时期,形 成于“隐士”阶层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充斥着没落悲观情绪和既害怕斗争又不
目的是通过避免矛盾、避免斗争来达到
社会秩序的稳定治者少干涉,少作为
“三去”:“去甚、去奢、去泰”
对民众实行愚民政策
“三绝”: “绝圣弃义”、“绝仁弃 义”、“绝巧去利”
(三)鄙薄有为的人定法,抨击“礼
治”、“法治”
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法是民众的行动准则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 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 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
2、“法”的性质
具有强制性和制裁力
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
具有等级性 具有合情性和适时性
3、“法”的本质——既接近又背离
将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整体利益(意
志)的法看成是“公法”
“法莫如一而固”——壹法
使法令具有绝对权威——任法、从法
第三讲老子及道家思想PPT课件
![第三讲老子及道家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0f19a3a76e58fafbb003b1.png)
老子及道家思想
1、老庄简介 2、道家思想体系及核心
——“道”、朴素辨证法 3、道家价值观 4、道家审美特质 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
一、老庄简介:
1、老子:(前571—?)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
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 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 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 下《道德经》。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人:人道,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天”包含着“地”,“人”和与人相对应的 “天地”是统一的一体。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3、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
“无待”、“无己”
庄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要想获得 真正的自由,必须使自己处于很高的层次。
三、道家价值观
注重天道、自然,轻视人事。追求 出世,独善其身,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 命。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志, 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 彼取此。 (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胧、飘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 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 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 的影响。
4、墨家法律思想
![4、墨家法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04c2f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7.png)
幻灯片1第四章墨家的法律思想●一、墨子的生平和墨学概述●二、儒墨二家学说之差异●三、墨家的法律思想幻灯片2第四章墨家的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价值最高的是墨家而不是儒、道、名、法、佛等家,墨子也是最先反儒的一家,首先引起战国百家争鸣的一家。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同为‘显学’,在学术思想上孔墨二人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
”(蔡尚思:《墨子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幻灯片3一、墨子的生平和墨学概述●1、墨子生平及著述●2、墨学的思想渊源●3、墨学的宗教倾向●4、墨家的辩学幻灯片41、墨子生平及著述●墨翟,“贱人”止楚攻宋,止齐攻鲁●“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力行而非“得君行道”●《墨子》(53篇)●其中有些是儒家作品,如《亲士》、《修身》等。
幻灯片52、墨学的思想渊源●传统仪礼之学的反动●奢靡→质朴●显学●“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非大禹之道,不足为墨。
”幻灯片63、墨学的宗教化倾向●巨子●“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
”(《淮南子·泰族训》)●无来世观念幻灯片74、墨家的辩学●墨家主辩、倡辩;孔、孟反辩;老、庄非辩。
●子墨子言曰:“言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
故言必有三表。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非命上》)幻灯片84、墨家的辩学●别墨●演绎、归纳、类比、异类不比●逻辑的重要性●如何看待比较研究(有和无的问题)●金岳霖(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幻灯片9二、儒墨二家学说之差异儒家墨家建构社会秩序之基础世俗化神秘化建构社会秩序的手段礼仪利益人与人关系爱有等差兼爱社会专制程度有条件的专制绝对专制幻灯片10二、儒墨二家学说之差异●“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fcf6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c.png)
强调逻辑与推理
墨家认为逻辑和推理是获取真 理的重要手段,提倡严谨的思
维方式和辩论技巧。
重视道德教育
墨家强调道德教育,认为道德 是人的本质属性,应该通过教 育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墨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传承
对儒家思想形成挑战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曾对儒家思想形 成挑战,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重要 力量。
的道德标准。
节用思想
墨家强调节俭和实用, 反对奢侈和浪费,认为 财富应该用于改善人民
的生活。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 存在分歧,如对仁爱和礼乐的看
法。
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一些方面有 相似之处,如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 而治。
与法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一些方面相 互影响,如对法律和秩序的看法。
02
墨家的核心观点
兼爱非攻
总结词
墨家主张人人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详细描述
墨家认为,爱是人的本性,应该无差别地对待所有人,不分 亲疏、贫富、贵贱。同时,墨家强烈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认为这些行为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尚同尚贤
总结词
墨家主张推崇贤能之士,强调统一思想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节葬短丧
反对过度葬礼和长时间的丧期 ,主张节俭和简化葬礼。
提倡勤劳和反对奢侈
鼓励人们通过勤劳致富,反对 奢侈浪费。
主张选拔贤能
认为贤能的人应该被选拔出来 管理社会,以实现公正和公平
。
墨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01
02
03
04
强调实用技能
墨家重视实用技能的教育,如 手工制作、军事防御等。
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教育思想
![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acb9a2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9.png)
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六)墨翟与墨家的教育思想墨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世称墨⼦。
墨⼦在儒家学习过,但他反对儒家重礼厚葬的繁⽂缛节,⾃⽴学术思想史上第⼀个批判儒家的学派——墨家,其思想以“兼爱”、“⾮攻”为核⼼,以“尚贤”、“节⽤”为基本点,代表作《墨⼦》。
1.“农与⼯肆之⼈”的代表墨家和儒家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但存有差异。
儒家继承了西周以来的⽂化传统,有浓厚的⼈⽂⾊彩。
墨家主要植根于“农与⼯肆之⼈”,重视实⽤,关注下层⼈民的利益。
2.“素丝说”与教育作⽤(1)教育的社会作⽤。
墨⼦坚信教育对建⽴理想社会的作⽤,主张通过教育建设⼀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在他看来,可以通过教育使天下⼈“知义”,实现社会的完善。
(2)教育的个⼈作⽤。
墨⼦以染丝的过程⽐喻环境和教育对⼈品性形成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即“染于仓则仓,染于黄则黄,所⼊者变,其⾊亦变”,换句话说就是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就有什么样的⼈。
(3)此外,墨⼦从⼈性平等的⽴场出发认识和阐述教育作⽤,较孔⼦的⼈性论在社会意义⽅⾯显的更加进步。
3.以“兼⼠”为培养⽬标墨⼦认为要建⽴⼀个“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就必须培养“兼⼠”或“贤⼠”,⽽“兼⼠”或“贤⼠”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厚乎德⾏。
即道德的要求,道德的要求最为重要,使兼⼠懂得“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任。
②辩乎⾔谈。
即思辨的要求,这是为了兼⼠能够发挥⾃⼰雄辩的才能“上说下教”,向社会推⾏“兼爱”的主张;③博乎道术。
即知识技能的要求,这是为了兼⼠有能⼒投⾝社会实践,为天下兴利除害;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的教育内容①政治和道德教育。
即“⼗论”:尚贤、尚同、兼爱、⾮攻、节⽤、节葬、天志、明⿁、⾮乐、⾮命。
其中“兼爱”是核⼼。
②科学技术教育。
这主要包括科学原理和实⽤技术的教育,涉及机械制造、数学、⼒学、⼼理学等领域。
这是墨家教育内容中最具特⾊的⽅⾯。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https://img.taocdn.com/s3/m/b13239a1227916888586d7a1.png)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1,儒家:其思想核心是“仁”,“仁”是孔子提倡的最高的道德标准“礼”是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制,在教育上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主张君王应行“仁政”,这样才能使天下归心。
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又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标准.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
比较出名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周易》等。
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要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1、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义利之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中和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天下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耻、名节等。
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究三纲五常,重视伦常关系。
道家、法家、墨家
![道家、法家、墨家](https://img.taocdn.com/s3/m/e6bdb836ec3a87c24128c461.png)
高中历史道家、法家、墨家编稿老师汪庆伟一校张小雯二校黄楠审核李真真【考点精讲】一、道家(一)老子1. 老子简介老子,名聃,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着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2. 思想主张(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他认为“道”就是“无”。
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息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
“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
①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混乱,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造成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
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人民就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在老子看来,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一切顺乎自然地进行。
而统治者一旦“有为”,则是为修建奢华的宫室而催逼苛重的税赋,或是为发动吞并他国战争而拉夫抓丁。
这样“有为”则百姓遭殃,社会动荡,“无为”则人民闲适、社会安宁。
因此,“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
是说统治者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
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借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
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
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
②“小国寡民”是老子思想消极的一面。
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e716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e.png)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总结词:手段不同
详细描述:墨家思想主张通 过教育和感化实现社会和谐 ,强调道德的力量;而法家 思想主张通过法律和刑罚维 护社会秩序,强调强制的力 量。
总结词:目的相同
详细描述:尽管手段不同, 但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目 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06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 墨家思想概述 • 墨家的尚贤思想 • 墨家的非攻思想 • 墨家的兼爱思想 •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1
墨家思想概述
墨家思想的形成与背景
墨家思想的形成
墨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的一种学派。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 大变革,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墨子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兼爱、非攻” 的思想,呼吁人们相互关爱,停止战争,构建和谐社会。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01 总结词
哲学观相反
02 详细描述
03 总结词
社会观相反
墨家思想的哲学观是唯物主义, 强调现实和实践,注重通过努力 和奋斗实现社会进步;而道家思 想的哲学观是唯心主义,强调超 脱和自然,注重通过无为而治实 现社会和谐。
04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众多人构 成的,强调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维 护;而道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道 所支配的,强调顺应自然、回归 本真。
兼爱思想的背景与内涵
背景
墨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阶级斗争日益激烈,墨子提出兼爱思想, 旨在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平等与和谐。
内涵
兼爱思想是一种平等、博爱的思想,主张人 们相互关爱、互助互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百家争鸣PPT精品课件3(2024版)
![百家争鸣PPT精品课件3(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6712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7.png)
天 子 为
得 乎 丘
社 稷 次孟
尽 心
孟 子
”
诸 侯
民 而
之子 ,曰
下
, 为 君:
得 天 为“
乎 子 轻民
诸 , 。为
侯 得 是贵
为 乎 故,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阐述自己主张,还与其它学派相 互论争和批判。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 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 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 放。
(3)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 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 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有教无类
• 以人为本
连 • 因材施教
• 以法治国
连 • 民贵、君轻
看 • 兼爱 、非攻
• 以德治国 • 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 依法治国方略
知识点拔
守株 待兔
“守株待免”的故事违背了哪一学派的政治 观点?这对于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
法家 ①应树立科学发展观;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不应墨守成规。
实都是祝愿。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ppt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6fecd869dc5022aaea00f8.png)
第四讲 第五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清末立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
2、在具体的学习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时,与中国历史 背景结合起来,与人物的阶级立场结合起来。
打击面。这在当时整个世界的刑法史上, 是难能可贵的。他又修正了殷商的神权法 思想,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由纯重神权走向兼重人事,为法律思想初 步摆脱神权的羁绊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还 “制礼作乐”,以“亲亲”、“尊尊”原 则为指导,健全了西周的礼制,为巩固西 周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三、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指导原则:奉天罚罪。夏王将政权与神权结合, 在实行统治时,利用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的社 会习俗,将自己神化,以巩固统治权。
主要法律:《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是夏朝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为追念其先祖而命 名为“禹刑”。
刑罚种类:奴隶制五刑:大辟、膑、宫、劓、墨
立法主体 :君主制法,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
指导原则: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法律的主要内容: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法典 中既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在以刑法为 主要内容的同时,也有民法、行政法、经济法 的相关规定。
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 级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
体重要器官是最为经
常地一种处罚方法,
后来演变成一种固定
的刑罚方法。
记载关于墨刑的甲骨文
剕刑
剕刑(音费),
也作刖刑(音月),
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
墨子思想ppt课件
![墨子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a20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6.png)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 《墨子》
施明译注
27
20
四、“天志”, “明鬼”的宗教伦理观
(一)墨子的“天志”观 墨子认为有“上帝”的存在;“上帝”有明确的意 志,即所谓“天志”。“天志”的内容就是 “兼 爱”,“欲义而恶天下”(《天志上》)
墨子把 “天志”视为度量一切行为的“法仪”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
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员,曰:‘中者是也, 不中者非也。’” (《天志上》)
(《尚贤上》)
主张给贤士:“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 予之令。” (《尚贤上》)
15
墨家和儒家关于“尚贤”的区别: 墨子尚贤:
“上举义不避贫贱”、 “上举义不避亲疏”、 “上举义不避远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 则举之。”,“无能者下之” ,“官无常贵,民 无终贱”。“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 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尚贤中》)
一类:有道罚无道的战争,名为“诛”
墨子认为“禹征有苗,商汤罚桀,武王伐纣”等都是罚有 罪之君是“诛”
他认为,当时所有的战争都属于前一类,都 是不义之战,都应当反对
14
(三)、“兼爱”与 “尚贤”
墨子关于“尚贤”、“尚同”的主张,也是从 “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出发。因为一方面, “尚贤事能”是以“兼爱相利”为标准;另一方面, “尚贤”、 “尚同”又是实现“兼爱相利”理想的 政治保证。 因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7
思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 异同?
相同:都强调“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异:
①中庸》
儒家“亲亲” 即更爱自己亲近的人。爱其父母多于爱 同族别的人爱同族人多于爱同族以外的人,即所谓 “轻重厚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法家的法律观与“法治”思想 (一)与“礼”对应的法律观 1、“法”的概念 法是民众的行动准则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 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 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
2、“法”的性质 具有强制性和制裁力 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 具有等级性 具有合情性和适时性 3、“法”的本质——既接近又背离 将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整体利益(意
第三节 墨家的法律思想
墨家是由墨翟创立的、战国时期代表小 生产者利益的一个学派,也是当时唯一 一个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学派。有着严 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墨家之法”)的 团体,其成员叫“墨者”,勤俭自励、 助人为乐。
倡导平民式的平等精神,以“兼爱”、 “非攻”为基本精神,以“杀人者死, 伤人者刑”为主要原则。先秦最早起来 反对儒家的一个学派。
2、道的本质是“自然”,基本特征是 “损有余而补不足”。
3、“自然”,指的是不假人为,听任 万物自由发展,没有任何强迫的成分。
4、强调“惟道是从”,反对依靠具体 的法令治理国家。 ——古代最早的 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二)崇尚“无为”,鼓吹“无为而治” 1、“无为而治”:统治者应效法自 然,无所作为,不要干涉人民的生活, 目的是通过避免矛盾、避免斗争来达到 社会秩序的稳定,实质是“无为而无不 为”。
名翟,今山东 市人,战国时 的思想家,教 军事家,墨家
墨子, 省滕州 期著名 育家,
“兼爱”是墨子整个思想的核心,也 是他思想的出发点。把“兼爱”运用 到选任官吏上是“尚贤”,运用到政 体和行政上是“尚同”,运用到国家 之间是“非攻”,运用到人民生活方 面是“节用”和“非乐”。
一、“兼相爱”与“仁者爱人”的对立 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 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 (一)“兼”与“别” 1、墨家强调“兼”——“爱无差等” 2、儒家“亲亲”——“爱有差等” (二)“交相利”与“重义轻利”
役使臣下,有效维护君主的一系列权 力,防止臣下篡权而谋反。 “君尊主重”、“独制四海” 6、“法治”的内容和实质 主张中央集权制而非分封世袭制 主张“以力服人” 而非“以德服人” 主张重“君法” 而非重“君智”
志)的法看成是“公法” 地主阶级整体利益=全社会整体利益 4、“法”的起源 “定分”(明分)“止争”(止暴) “立禁”、“立官”、“立君” 5、“法”的作用 “定分止争”、“定赏分财”
“禁恶治乱”、“民治国安” “兴功惧暴”、“一民使下” “兴功”主要指“富国强兵”,是法家 为了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实现全中国 统一的迫切要求。“惧暴”指压迫被 统治阶级,使其不敢反抗。 “一民使下”:统一人民的言论行为并
1、反对“别相恶、交相贼” 2、区分“诛”与“攻”,反对兼并战
争,“非攻” (二)“以天为法”的“天志”法律
2、“天志”的功能——赏善罚恶 (三)“壹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 1、“尚同一义”,“上同乎天子” 2、法律必须以“为万民兴利除害” (四)“尚贤” 1、“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故官无常 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无能则下之。”
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 夺斗争。 1、墨家将“爱”与“利”结合起来, “兼相爱”以”交相利“为基础。“爱 人”就是“利人”。一方面反对“亏人 自利”,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利人”。 2、儒家的“爱人”反对言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思 想
(一)“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想社 会
社会背景: 1、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封建主:旧贵族、新 贵族、获得军功、入 仕、购买土地而上升 的新兴地主
农民:农奴、依 附农民、自耕农 (佃农、雇农)
大商人
奴隶主
奴隶
2、剥削阶级内部矛盾斗争激烈 新封建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体和宗法 分封制,改造西周的旧礼为封建贵族服 务,“以礼治国”。 新兴地主阶级:主张建立新的君主集权 的官僚制度,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和兼并 战争来维持霸权,“以法治国”。
思想特点: 1、以“道”作为其法律思想的中心主
旨,贯穿始终。 2、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
治”。
一、《老子》的“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道”与“自然” 1、“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它是
万物之宗,支配一切,衍生万物。它不 是一个物质实体,而是一种绝对精神, 是超然物外的。
SUCCESS
THANK YOU
2019/6/6
2、具体措施: 劝统治者少干涉,少作为 “三去”:“去甚、去奢、去泰” 对民众实行愚民政策 “三绝”: “绝圣弃义”、“绝仁弃
义”、“绝巧去利”
(三)鄙薄有为的人定法,抨击“礼 治”、“法治”
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 臣。”
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二、《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 (一)主张绝对“无为”,否定法律、
道德与一切文化 (二)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
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绝对的精神自由 (三)“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第五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上)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利益,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形 成于战国中期。大多出生于非贵族的平民 阶层,又程度不同的参与各诸侯国的变法 活动,有的更是兼政治家、思想家、军事 家于一身。因此,他们的理论较其他学派 更富于实践色彩。
“使各从事其所能”。 2、“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
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反对浪费, “节用”、“节葬”、“非乐”。
第四节 道家的法律思想
思想背景: 奴隶主贵族统治由瓦解到崩溃时期,形 成于“隐士”阶层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充斥着没落悲观情绪和既害怕斗争又不 甘于失败的特点。
老子
庄子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2、“赏当贤,罚当暴” 墨家的“尚贤”主张成为后来法家要求 变世卿世禄制为非世袭的官僚制的前奏。 (五)“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与“杀盗 人非杀人” 1、前者是作为”和不劳而获。
(六)立足于“利民”的立法原则 1、“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