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童美德故事
儿童故事-少儿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全 精品
少儿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全每讲述一个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
【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林则徐禁烟】说的是爱国爱民的故事。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小故事不仅为我们传递了优秀的道德观念,更是激励我们秉持美德、做好人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名叫阿宝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的药费用光了。
阿宝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处借钱,最后终于凑够了父亲的治病费。
父亲病好后,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让母亲可以好好休息。
他的孝顺深深感动了父母,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小芳没有犹豫,她第一时间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后来,失主找到了小芳,非常感激她的诚实。
小芳因为一次小小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故事三,友善乐观。
有一个男孩叫小明,他总是乐观向上,善待周围的人。
有一次,他发现同班同学小红情绪低落,于是主动和小红聊天,鼓励她。
小红因为小明的关心而慢慢走出了阴影,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小明的友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有一个女孩叫小美,她非常勤俭节约。
每次吃饭都会把剩下的菜带回家,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她还会主动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小美的勤俭节约不仅让她的家人感到欣慰,也让她的朋友们受益匪浅。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无论是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善乐观还是勤俭节约,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让我们铭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好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自然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简短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简短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
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简短写几个【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
那你知道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彭陈辞姻诗曰:陈氏有子,巨商爱之,欲纳为婿,婉言以辞。
明朝时彭鹤祯的妻子陈氏,是广东番禺①县人,很早就守了寡,她抚养孩子守着贞节,并且教子有方,凡是志向所在总要处处符合义理,所以她的儿子受了母亲的教化也很贤明、很能干,并且讲究德行。
那时候,有个富商想用几千两银子,叫她儿子去做上门女婿,被陈氏辞谢了。
有人劝她说:“你把儿子给富商做女婿,那么就可以长久享受富裕的生活,比现在常常处于贫穷的境地,不是好得多吗?”陈氏说:“骤然得到了钱财,并不是吉祥的事,并且娶媳妇是应当讲德行的,哪里可以讲钱财呢?”终于竭力拒绝了。
【注释】①禺:yú。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乐妻婉谏诗曰:乐羊子妻,激耻指迷,夫还所拾,姑弃其鸡。
汉朝乐羊子的妻子为人很有操守。
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人家遗下的银子,就拿回家来给妻子。
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人,有志气的不肯饮盗泉里的水,就是因为那个泉的名字不好;廉洁的人不肯吃嗟①来之食,就是因为他呼唤得太没有礼貌了。
现在你为什么去拾人家遗失的东西,拿来污辱自己呢?”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觉得很惭愧,就把拾来的银子丢在田野里。
有一天,邻舍人家的鸡走到她家的园里来,婆婆就把这只鸡杀了准备吃掉,乐羊子的妻子对着鸡流着眼泪不肯吃。
婆婆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她是什么缘故,乐羊子的妻子回答:“我自己悲伤着家里贫苦,不能够做好的菜来供养婆婆,以致婆婆吃着别人家的东西。
”她的婆婆听了很是惭愧,就把这只鸡丢掉了。
【注释】①嗟:jiē。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御妻求去诗曰:齐相御妻,窥夫拥盖,意得气扬,羞其骄泰。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的驾车人给晏子张了伞盖出来,他的妻子在门缝里看到自己的丈夫很洋洋得意的神气。
中华少儿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少儿传统美德的故事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丰富深厚的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道德根基和重要精神支柱。
那你知道中华少儿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少儿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少儿传统美德的故事:赵妇感火诗曰:赵妇姑老,鬻①子买棺,邻火大泣,孝感平安。
元朝有个姓赵的孝顺媳妇,是湖北应城地方的人。
丈夫早已亡故了,家里很穷苦,她就出去给人家帮工,赚些钱来,养活婆婆。
有了好吃的东西,她一定带回家来给婆婆吃,自己则吃粗茶淡饭。
她又想到婆婆年纪老了,假使有个不测,家里穷苦,又哪里去买棺木呢?于是她就卖掉了第二个儿子,用这个钱来买一口棺木,放在家里。
有一天,邻居一不小心着了火,这时候风又很大,差不多就要烧着她家了,她赶紧扶着婆婆逃出。
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不动,她就大哭着说:“可怜我卖去了儿子,才买来的棺木,哪一位帮着我抬出来啊?”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间,天上的风转了方向,于是赵家才得以保全。
【注释】①鬻:yù,卖。
中华少儿传统美德的故事:刘女代耕诗曰:刘玉二女,父嗟无子,终养代耕,承欢菽水①。
明朝河南汝阳刘氏一家,有两位孝女,她们的父亲名叫刘玉,生了七个女儿,可是没有儿子,家境很贫苦,靠种田为生。
有一次,刘玉站在田里的土堆上面,叹息着说:“我只生女儿不生男子,使我老是这样扶着犁头,没有休息的时候。
”他的话被第四、第六两个女儿听见了,很心痛年老的父亲。
于是两个人立了愿,终身不嫁,也穿起了短衣天天到田里代父亲去耕种,以博老父的欢心。
等到父母先后去世以后,没有能力去安葬,她们就把住屋改做了坟,并且天天早晚像父母生前一样地问安。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亲自到了她们的家里去问候她们,这时候两位孝女都已六十多岁了。
【注释】①承欢菽(shū)水: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
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
意思是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中华少儿传统美德的故事:余陈让产诗曰:余楚继妻,让产前子,教翼远游,卒成进士。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导语】中华⽂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破釜沉⾈】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起义之后,⼜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被迫退守在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南数⾥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外夹击,⼀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对项⽻说:“上阵跟敌⼈交锋,我⽐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出个计策,你就⽐不上我了。
” 项⽻说:“现在军营⾥没有粮⾷,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哪⾥像个⼤将的样⼦。
” 第⼆天,项⽻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说:“宋义背叛⼤王(指楚怀王),我奉⼤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们则拥项⽻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以⼀当⼗,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破秦军。
幼儿传统美德小故事
幼儿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
那你知道幼儿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幼儿传统美德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传统美德小故事:木兰从军诗曰:隋魏木兰,从军代父,一十二年,归来如故。
隋朝时,有一个奇女子,姓魏名木兰,是亳②城东魏村人。
这一年,突厥国来攻打边疆,朝廷里招募了兵丁去抵御他们,魏木兰的父亲照例应去当兵,可是因为年纪老了,又生着病,魏木兰的弟弟年纪又太小,并且体弱,魏木兰就装扮成男子模样,代替父亲去当兵。
在外面过了十二个年头,经历了十八次的战斗,别人始终不知道她是女扮男装。
后来得胜回朝,因为魏木兰有功劳,皇帝就封她为尚书郎,魏木兰没有接受,回到家里,脱去军服,仍旧穿着从前的衣裳,又做了一首戍边诗,叙述她从军经过的情形,这首诗被后人广泛传诵。
【注释】①木兰:民间传说多为花木兰,但《德育课本》中记载的是魏木兰。
②亳:bó。
幼儿传统美德小故事:赵王辟疫诗曰:赵媳王氏,被谮①逐回,姑病遽②返,辟疫消灾。
明朝有姓赵的人家,媳妇姓王,她的公公和丈夫外出谋生。
婆婆周氏听了小姑的谗言,常常虐待她,可是王氏一切顺受,没有一句怨言,恰巧有个女邻居来劝解婆婆。
婆婆疑心是媳妇去叫她来的,就把媳妇赶回了娘家。
哪里晓得恰巧瘟疫流行很严重,婆婆和小姑都染上了很危险的病,亲戚们都怕传染,不敢到赵家去问讯。
王氏得知婆婆小姑生病连忙赶回来,在灶前跪着,割下了大腿上的肉,煮了汤给婆婆和小姑吃。
忽然间听见鬼说:“孝顺媳妇头上有一丈高的红光,有诸位神明保护,我们快走快走。
”以后就一点声息也没有了,于是她的婆婆和小姑的病也好了。
【注释】①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
②遽:jù,急。
幼儿传统美德小故事:秀贞谏母诗曰:明杨秀贞,劝勿溺女,救妹添弟,梦祖告语。
明朝杨秀贞的母亲,连生了三个女儿,一直想生个儿子,没想到第四胎又是个女儿,气恼之下,就把新生的女儿扔进水里。
儿童道德故事精选10篇
儿童道德故事精选10篇道德,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让他们的人格更完善!下面是小编精选的10篇儿童道德故事,欢迎阅读。
儿童道德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儿童道德故事2、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儿童道德故事3、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儿童道德故事4、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儿童道德故事5、车胤囊萤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儿童道德故事6、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
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
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儿童道德故事7、张良拜师张良在成为刘邦*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
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
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师。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儿童道德故事8、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是元代理学家。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寿昌弃官宋朝时候,有个姓朱名叫寿昌的,年岁才七岁的时候,他生身的母亲刘氏,因为他的嫡母常常妒忌她,把刘氏出嫁到别地方去了。
从此他们母子俩就隔绝了,好久不相见面,足足过了五十个年头。
朱寿昌屡次访求,可是总寻不着。
等到神宗皇帝的时候,朱寿昌已经做了官,因为想念着母亲,便丢掉官,专诚到陕西地方去找。
他和家里的人分别时候说道,我今儿到哪里去,倘若不能够找寻我的母亲,我就发誓,不再回到家里了。
后来日行夜宿,走到了同州地方,停了几天,果然机会凑巧,竟碰着了母亲。
这个时候,他母亲的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寿昌便欢天喜地的把母亲接了回来,并且又迎接了同母的弟妹,到家里一同居住着。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庭坚涤秽宋朝时候。
有一个大诗家。
姓黄。
名叫庭坚。
表字鲁直。
别号山谷。
还有一个别号。
叫做双井老人。
他是洪州分宁县的人。
元祐年间。
做了太史的官。
天性却很是孝顺的。
自己虽然做了贵官。
显名天下。
可是侍奉母亲。
却极尽诚意。
每逢母亲的事务。
他必定亲自去做。
无论怎么样。
总是不怕劳苦的。
每天晚上。
一定要自己替母亲洗着便桶。
他家里仆役很多。
却不叫他们去做。
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服劳奉养。
全是做儿子自己应尽的职分。
那里可以叫他人分了自己的孝顺呢。
所以他总没有一刻儿。
不尽自己的职务的。
他又喜欢做诗。
并且做得很好。
苏东坡称赞黄庭坚的诗。
说、独立万物之表。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里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1. 孝顺。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分艰难。
小男孩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小男孩听说父母需要用钱治病,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存下的零花钱,送给父母。
这个小男孩的孝顺之举感动了许多人,也成为了身边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2. 诚实。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
有一次,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她没有犹豫,立刻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小芳的诚实,送给她一份礼物。
小芳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她的诚实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3. 勤劳。
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勤劳。
每天早早起床,帮父母做家务,然后去田里帮忙种地。
虽然家境贫困,但小明从不向命运低头,他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他的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典范。
4. 宽容。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华,他和同学们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同学的东西。
同学生气地责备他,但小华没有生气,而是耐心解释道歉,并主动帮助同学修理。
他的宽容和善良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5. 诚信。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强,他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商店买东西时,多找了一张钱。
小强没有犹豫,立刻把多找的钱还给了店主。
店主感动于小强的诚信,送给他一份礼物。
小强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他的诚信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6. 礼让。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娟,她非常懂礼貌。
每次和别人交谈时,她总是微笑着说话,有礼有节。
有一次,她和同学一起排队上课,看到一个同学晚到了一会儿,她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位置。
她的礼让之举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7. 爱心。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刚,他非常有爱心。
每次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了,他立刻上前扶起老奶奶,并送她回家。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篇一: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明历史,所以留下了许多的中华传统美德。
下⾯是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尚的⼈,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就从千多名考⽣中脱颖⽽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洋洋⾃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当堂考他。
皇帝与⼤⾂们商议后出了⼀道难度更⼤的题⽬,让晏殊当堂作⽂。
结果,他的⽂章⼜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分⾼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才,过了⼏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的故事说明,⼀个⼈为⼈的诚实,表⾥如⼀,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 颜真卿是唐代名⾂。
他深明⼤义、志节凛然,是⼀位忠义之⼠。
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被派去执⾏⼀项⾮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
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
到了叛军那⾥,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勇敢的⽓度,反⽽让李希烈敬畏不已。
后来有⼈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太师他⾃⼰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他更合适?” 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分愤怒,⼤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吗?颜家的⼦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
幼儿园10个中华美德故事
幼儿园10个中华美德故事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程门立雪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人一起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休息,他们不忍打扰,于是静静等待老师醒来。
不一会儿,屋外下起大雪,天气寒冷,等程颐一觉醒来,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而“程门立雪”也成为尊敬师长的典范。
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
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卧冰求鲤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
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
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
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
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地冻,无处购买。
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
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
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
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
这也是“一诺千金”成语的由来,形容人重然诺、守诚信。
苏武牧羊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
匈奴贵族想招降苏武,多次威胁利诱,还将他流放至遥远偏僻的北海牧羊。
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一刻不离身,岁月流逝,节竿上缀的三层牦牛尾都落尽了。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病了,他整天躺在床上无法起来。
小明每天早上都起床给爸爸端水洗脸,送药给爸爸吃,还帮他按摩身体,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小明知道爸爸生病了很辛苦,所以他尽力做好一切事情,希望爸爸能尽快康复。
后来,爸爸的病慢慢好转了,他非常感激小明的孝顺和关心,觉得自己很幸福有这么一个好孩子。
故事二:诚信守信
有一位建筑商叫李先生,他非常讲诚信。
他和客户之间签订合同时,总是保证按时交付工程,并且保证质量。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修建大楼的工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他还是按照合同上的时间保证,准时交付了工程。
他的客户对他的诚信印象非常深刻,以后有其他工程都会优先考虑找他合作。
因为李先生一直遵守着他的承诺,所以他得到了其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故事三:友善待人
有一个姑娘叫小红,她非常友善。
她总是微笑着对人们问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有一天,小红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太太拎着沉重的袋子往回走,她马上上前帮助老太太扛起袋子,一起回家。
老太太非常感激小红的帮助,她说小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好姑娘。
小红因为她的友善,结交了很多朋友,人们对她充满了喜爱和赞赏。
这些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表达了孝顺父母、诚信守信和
友善待人的价值观念。
同时,这些故事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美德,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童传统美德故事 美德,它是我们的名族之魂。
那你知道中华⼉童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是店铺给⼤家分享的中华⼉童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家阅读。
中华⼉童传统美德故事:虞孙诲忠 诗⽈:虞潭之母,命⼦舍⽣,⼜遣孙楚,忠孝从征。
晋朝有⼀个叫虞潭的⼈,寡母孙⽒守节抚养他成⼈。
虞潭在南康做官,带兵去讨伐杜韬①,孙⽒勉励他必定要尽忠尽义,同时还把全部的财产,充作战⼠的慰劳费。
后来虞潭⼜出兵去征伐苏峻,孙⽒再教诫他说:“我听得⼀句古话,忠⾂是出于孝⼦之门,你出去以后,应当取⼤义,不怕牺牲,不要因为我年纪⽼了,连累了你的报国忠⼼。
”孙⽒让所有的家僮全部出发去助战,卖了⾐服⾸饰去做兵饷,同时还差她的孙⼉虞楚也去跟着参战,务必要尽忠尽孝,后来虞潭因为功⾼,封了侯爵,孙⽒活到九⼗五岁才去世,朝廷赐她谥号“定夫⼈”。
【注释】①韬:tāo。
中华⼉童传统美德故事:丘明素⾂ 诗⽈:丘明所耻,匿①怨友⼈,巧⾔令⾊,⾜恭异伦。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左丘明的⼈,在孔⼦那⼉学习经书,为解释孔⼦《春秋》⽽作《左传》。
当时孔⼦曾经说:“凡是⼀个⼈说话说得好听,⾯⾊装得好看,做出过分谦恭的样⼦,左丘明对于这种⼈觉得很羞耻的,我对于这种⼈也觉得很羞耻;隐藏了⼼⾥的怨恨,⼜去亲近他,这种⼈左丘明觉得他们很羞耻,我也觉得他们很羞耻。
”孔⼦将左丘明引为同道,对于花⾔巧语、伪善的做法都感到很可耻。
西晋的杜预说:“孔仲尼是不登王位的素王;左丘明也就是不曾做官的素⾂了。
” 后来在北宋元丰年间皇帝下了诏,把左丘明的像在孔⼦的⼤成殿⾥祭着,并且追封他为瑕丘伯。
【注释】①匿:nì,隐藏。
中华⼉童传统美德故事:刘宠钱清 诗⽈:刘宠别任,仅受⼀钱,出境之后,投于深渊。
东汉时,刘宠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任太守,他把地⽅所有烦琐苛刻的事都废除了,把地⽅⾮法的事都禁⽌了,郡⾥的⼈都被他感化了。
等到朝廷把他调进京城⾥去的时候,有五六个⽼年⼈⼿⾥拿了⼀百个⼤钱送给他,并且说:“⾃从你到我们这⾥来做官以后,境⾥都没有盗贼了,连狗在夜⾥都不叫了;⼈民也不为官事连累了,所以百姓们看不到县⾥的差⼈了。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有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余陈让产诗曰:余楚继妻,让产前子,教翼远游,卒成进士。
宋朝时,有一个姓余名楚的人,他的后妻陈氏,生了一个儿子叫余翼。
余翼到了三岁的时候,余楚就亡故了。
陈氏就把家产完全让给了前妻生的两个儿子,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他们没有了母亲,你不要为了这些家产和他们争夺。
”等到余翼十五岁时,陈氏就叫他到外面求学去,这时候陈氏非常穷苦,几乎连衣食也不够了。
后来余翼在外边游学了十五个年头,才中了进士,把母亲接去。
陈氏打听到丈夫前妻的两个儿子穷苦困顿,也把他们接了过来一同住着,并且时时刻刻照应他们。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章嫂让儿诗曰:昌化章嫂,抱子育婴,叔乞抱子,竟与新生。
宋朝昌化(今浙江临安县)有姓章的两个兄弟都没有儿子,哥哥先领了一个族中的孩子来抚养,取名叫章栩①。
哪知隔了不久,自己的妻子就生了儿子,取名叫章诩②。
弟弟就对哥哥说:“你自己已经生了儿子,还要领来的儿子做什么呢?请给我罢。
”哥哥就去对妻子说了。
这时他的妻子还没有满月,在床上说:“自己没有儿子的时候,便去要了来,自己生了儿子,便把他丢弃了,人家议论起来,叫我怎样面对呢?”后来叔叔再三请求,嫂嫂回答说:“没办法,不如把亲生的儿子给了你罢。
”弟弟不敢接受,可是嫂嫂十分诚意,结果就把亲生儿子给了叔叔。
后来章栩和章诩兄弟俩人,都能自立,章栩的儿子大的叫章樵,小的叫章栖。
章诩的儿子,一个叫章铸,一个叫章铿,先后都中了进士。
于是章家在乡里,成了很有名望的人家。
【注释】①栩:xǔ。
②诩:xǔ。
中华传统美德幼儿故事:少娣化嫂诗曰:苏崔少娣,后食先劳,恭事四嫂,井①臼②争操。
宋朝时候,有一个女子姓崔名少娣,嫁到苏家去做媳妇,她的丈夫弟兄共有五个,已经娶了四个嫂嫂,家庭里面很不和睦,每天都有争闹的事情发生。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因素,最具凝聚力、最具亲和力。
那你知道中华儿童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儿童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子仪见酋郭子仪是唐朝杰出的将领,从小就喜欢读兵书、练武功,常常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年轻时就立志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统兵作战的将帅。
他非常欣赏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
他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被封为汾阳王。
有一次,回纥国进兵侵略,郭子仪就差了李光瓒去对他们讲,叫回纥主动自己退兵。
回纥人说:“郭公既然在这里,可以让我们大家见见面吗?”郭子仪就要出去同他们见面。
左右的人说:“外国戎狄的野心,哪里可以相信呢?”郭子仪说:“他们的军队,比我们多几倍,现在照力量上讲,是打不过他们的,所以我将对他们表示一种至诚。
”就脱去临阵的头盔,出去见他们的魁帅,回纥人就把兵器都放下了,大家对他施礼说:“果然是我们的郭爷爷啊!”郭子仪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二十余年,对巩固唐王朝的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朱晖许堪朱晖是东汉南阳人,在太学读书时,即以人品高尚、尊师爱友受到学友们的尊敬。
他很早就没有父亲,可是他为人处事,却很有气节。
他的同乡张堪,潜心儒学,素有学行,曾在太学见到朱晖,内心很欣赏他的为人,与他结为忘年交。
有一次,在太学里又见到了朱晖,就把着他的手臂对他说:“以后我想把妻儿托付给你照顾。
”朱晖听了这句话,因为责任很重大,所以不敢对答。
等到张堪死了,家里妻儿非常穷苦,朱晖就亲自去看望,并且很丰厚地周济他们。
朱晖的儿子名叫朱撷②问道:“父亲往日不曾和张堪做朋友,为什么忽然这样周济他们呢?”朱晖说:“张堪曾经说过知己的话,我的心里已经相信他是我的朋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因素,最具凝聚力、最具亲和力。
那你知道中华儿童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儿童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子仪见酋郭子仪是唐朝杰出的将领,从小就喜欢读兵书、练武功,常常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年轻时就立志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统兵作战的将帅。
他非常欣赏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
他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被封为汾阳王。
有一次,回纥国进兵侵略,郭子仪就差了李光瓒去对他们讲,叫回纥主动自己退兵。
回纥人说:“郭公既然在这里,可以让我们大家见见面吗?”郭子仪就要出去同他们见面。
左右的人说:“外国戎狄的野心,哪里可以相信呢?”郭子仪说:“他们的军队,比我们多几倍,现在照力量上讲,是打不过他们的,所以我将对他们表示一种至诚。
”就脱去临阵的头盔,出去见他们的魁帅,回纥人就把兵器都放下了,大家对他施礼说:“果然是我们的郭爷爷啊!”
郭子仪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二十余年,对巩固唐王朝的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朱晖许堪朱晖是东汉南阳人,在太学读书时,即以人品高尚、尊师爱友受到学友们的尊敬。
他很早就没有父亲,可是他为人处事,却很有气节。
他的同乡张堪,潜心儒学,素有学行,曾在太学见到朱晖,内心很欣赏他的为人,与他结为忘年交。
有一次,在太学里又见到了朱晖,就把着他的手臂对他说:“以后我想把妻儿托付给你照顾。
”朱晖听了这句话,因为责任很重大,所以不敢对答。
等到张堪死了,家里妻儿非常穷苦,朱晖就亲自去看望,并且很丰厚地周济他们。
朱晖的儿子名叫朱撷②问道:“父亲往日不曾和张堪做朋友,为什么忽然这样周济他们呢?”朱晖说:“张堪曾经说过知己的话,我的心里已经相信他是我的朋友了。
”
中华儿童美德故事:曾参养志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与父亲曾点都是孔子的优秀学生。
曾子非常孝敬他的父母,尤其是他顺承亲意、养父母之志的孝行,成为后世普遍赞美和效仿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每到吃饭的时候,曾子一定都会细心观察和体会父母的饮食口味与习惯,并将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牢牢记在心里。
因此,一日三餐,曾子总能准备出父母最爱吃而又很丰盛的菜肴。
父亲曾点深受圣贤教诲的熏陶,平常乐善好施,经常接济贫困的邻里乡亲。
对于父亲的这个习惯,曾子也同样铭记在心,所以,每次父母用过饭后,他都会毕恭毕敬地向父亲请示,这一次余下的饭菜该送给谁。
在曾子的心中,时刻想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父母所喜爱的一切事物,他也都会放在自己的心里,以便随时可以满足父母的心愿。
父亲平时很喜欢吃羊枣,曾子就会在外出时尽量给父亲多带回一些。
待父亲过世之后,曾子睹物思情,看到羊枣,他就想到父亲在世的情景,心中不免勾起无限的伤痛。
所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忍吃羊枣了。
有一次,曾子到山里头去砍柴,只有母亲在家。
不巧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母亲一时不知所措,惟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礼,情急之下,她就用力咬了自己的指头,希望曾子心中能有所感应,赶快回家。
果然,母子连心,曾子正在山中砍柴,忽然感觉一阵心痛,他马上就想到了母亲,于是,就赶紧背着木柴赶回家中。
还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蒸梨给年迈的婆婆吃。
当时梨蒸得还不熟,她就端给婆婆吃。
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