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合集下载

数列公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公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公式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在数学中的应用广泛且重要。

本文将对数列公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等差数列公式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其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1. 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 - 1)d2. 前n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 * (a₁ + an) = n/2 * (a₁ + a₁ + (n - 1)d) = n/2 * (2 * a₁ + (n - 1)d)二、等比数列公式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其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1. 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q^(n - 1)2. 前n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₁ * (1 - q^n) / (1 - q)三、斐波那契数列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第一项和第二项均为1,之后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对于斐波那契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其通项公式:1. 通项公式设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为Fn,则该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n = (1/√5) * ((1 + √5) / 2)^n - (1/√5) * ((1 - √5) / 2)^n四、总结数列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公式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点。

在实际应用中,数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如求解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等。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数列是数学中比较基础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中常出现的内容之一。

在学习数列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式,下面是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

一、定义1. 数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的数的序列。

2. 通项公式:数列中第 n 项 a_n 与 n 之间的关系式。

3. 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数列中第 n 项 a_n 与前几项(如前一项)之间的关系式。

二、等差数列公式1.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d,那么这个数列就称为等差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 + (n-1)d3. 前 n 项和公式:S_n = n/2( a_1 + a_n) = n/2[2a_1 + (n-1)d]4. 差值公式:d = a_n - a_{n-1} = a_{n+1} - a_n = ... = a_2 - a_15. 求和公式:(1)n 为奇数时:S_n = [n/2(a_1+a_n)](2)n 为偶数时:S_n = n/2 [a_1+a_n]6. 证明:设等差数列有n项,公差为d,则:S_n = a_1 + (a_1+d) + ... + (a_1 + (n-1)d)将公式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括起来,第二项和倒数第二项括起来,以此类推:S_n = [(a_1+a_n)+(a_2+a_{n-1})+...+(a_{n-1}+a_2)+(a_n+a_1)]/2设 a_1 + a_n = a_2 + a_{n-1} = ... = a_{n/2}+a_{n/2+1} = S则 S_n = [n/2]S三、等比数列公式1.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q,那么这个数列就称为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q^{n-1}3. 前 n 项和公式(n≠1):S_n = a_1*(1-q^n)/(1-q)4. 无穷级数收敛条件(|q|<1):S = a_1/(1-q)5. 等比中项公式:a_m = sqrt(a_{m-1}*a_{m+1})6. 连续 n 项的和:Sn = a_1*(q^n-1)/(q-1)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转化1. 等差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令 b_n = a_n/d,则有:b_n = a_n/d = a_1/d*q^{n-1}即 b_n 是以 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 b_n = (a_1/d)*q^{n-1}。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在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列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首次提出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通常会学习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等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数列公式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

一、等差数列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这个相等的差值称为公差,通常用d表示。

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

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n表示项数。

另外,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 * (a1 + 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等比数列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这个相等的比值称为公比,通常用q表示。

对于等比数列{a1, a2, a3, ...},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q^(n-1)。

其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q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n表示项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斐波那契数列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数列,它的定义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1/sqrt(5)) *((1+sqrt(5))/2)^n - (1/sqrt(5)) * ((1-sqrt(5))/2)^n。

其中,a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四、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除了前面提到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外,还有一种更通用的求和公式,适用于任意一种数列。

这就是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结合。

对于任意一种数列{a1, a2, a3, ...},如果已知其通项公式为an = f(n),则其前n项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f(1) + f(2) + f(3) + ... + f(n)。

数列的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

数列的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

数列的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

在数列中,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而数列中的规律通常通过一个公式来描述。

本文将对数列的知识点进行公式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常见且最简单的数列类型之一。

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这个相等的差值称为公差,记作d。

等差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

1. 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公式等差数列的第n项公式可以通过递归关系式an = an-1 + d得到,其中an表示第n项,an-1表示第n-1项。

而首项a1和公差d是已知条件,则可将递归公式带入,得到等差数列的第n项公式。

2.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n/2 * (a1 + an)得到,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该公式可通过将首项a1和第n项an代入得到。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也是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相等。

这个相等的比值称为公比,记作q。

等比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

1. 求等比数列的第n项公式等比数列的第n项公式可以通过递归关系式an = an-1 * q得到,其中an表示第n项,an-1表示第n-1项。

而首项a1和公比q是已知条件,则可将递归公式带入,得到等比数列的第n项公式。

2. 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得到,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该公式可通过将首项a1、公比q和第n项数代入得到。

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即F1 = 1,F2 = 1,Fn = Fn-1 + Fn-2(n≥3)。

数列求通项公式归纳总结

数列求通项公式归纳总结

数列求通项公式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并找出通项公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性质,进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对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 - 1)d其中,n为正整数。

二、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r^(n-1)其中,n为正整数。

三、斐波那契数列求通项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第一项为1,第二项为1,之后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设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为Fn,则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Fn = ( (1 + sqrt(5))^n - (1 - sqrt(5))^n ) / (2^n * sqrt(5))其中,sqrt(5)表示5的开平方。

四、完全平方数列求通项公式完全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数列。

设完全平方数列的第n项为an,则完全平方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n^2其中,n为正整数。

五、特殊数列求通项公式除了常见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和完全平方数列,还有许多特殊的数列。

对于这些特殊的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总结:数列求通项公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并应用相应的方法,可以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本文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完全平方数列以及特殊数列的求通项公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掌握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定义数列是由一列有限或无限多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集合。

其中,每个数称作数列的项,每项之间的间隔称作公差。

二、等差数列1. 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2. 性质(1)首项 a1,公差 d(2)第 n 项 an = a1 + (n-1)d(3)前 n 项和Sn = (a1 + an) × n ÷ 2 = n[a1 + a(n-1)/2]3. 求和(1)连续求和法若已知数列的首项、尾项及项数,则可以使用连续求和法求和。

公式如下:S = (a1 + an)× n ÷ 2(2)差数求和法若已知数列的首项、公差及项数,则可以使用差数求和法求和。

公式如下:S = n[a1 + a(n-1)/2]4. 应用(1)找公差通过两个连续的数的差来求得公差。

(2)求某一项通过公式 an = a1 + (n-1)d 来求某一项。

(3)求和通过公式 Sn = n[a1 + a(n-1)/2] 来求和。

三、等比数列1. 定义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2. 性质(1)首项 a1,公比 q(2)第 n 项an = a1 × q^(n-1)(3)前 n 项和 Sn = a1 (q^n - 1) ÷ (q - 1)3. 求和(1)分步求和法将等比数列分为两个等差数列求和。

将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乘上公比 q,得到一个新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1 × q,公比为 q,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两次求和结果相加即为等比数列的和。

(2)直接求和法使用公式 Sn = a1 (q^n - 1) ÷ (q - 1) 直接求和。

四、通项公式1. 概念通项公式是指数列中任意一项的计算公式。

通过通项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数列中的任何一项。

2. 求法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数列的一般式或递推式,然后解出通项公式。

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比较1. 不同点(1)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相等,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相等。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 数列)的单调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3、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其中2a b A +=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 A +=。

4、等差数列的前n 和的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5、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 ,如:1a ,3a ,5a ,7a ,……;3a ,8a ,13a ,18a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a a d n m-=-()m n ≠;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说明: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Ⅰ)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 项,则①S 奇-S 偶nd =; ②1n n S aS a +=奇偶; (Ⅱ)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1n -项,则①S 偶-S 奇n a a ==中;②1S nS n =-奇偶。

6、数列最值(1)10a >,0d <时,n S 有最大值;10a <,0d >时,n S 有最小值;(2)n S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n S ,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 N +∈);②若已知n a ,则n S 最值时n 的值(n N +∈)可如下确定100n n a a +≥⎧⎨≤⎩或10n n a a +≤⎧⎨≥⎩。

(完整版)数列公式总结

(完整版)数列公式总结

数列公式总结一、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的表示法数列前n 项和: 对于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n 项和Sn 与通项an 都有这样的关系:an=二、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1)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 A +⇔=(2)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3).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 n n n a a S na d -+=+=2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p n m a a a a +=+;(2)单调性:{}n a 的公差为d ,则:ⅰ)⇔>0d {}n a 为递增数列; ⅱ)⇔<0d {}n a 为递减数列; ⅲ)⇔=0d {}n a 为常数列;(3)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 是等差数列。

三 、 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1)等比中项: 若三数a b 、G 、成等比数列2,G ab ⇒=(ab 同号)。

反之不一定成立。

(2).通项公式:11n n mn m a a q a q --==(3).前n 项和公式:()11111n n n a q a a qS qq --==--2.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m n p qa a a a ⋅=⋅;(2)单调性:110,10,01a q a q >><<<或{}n a ⇒为递增数列; {}110,010,1n a q a q a ><<<>⇒或为递减数列; {}1n q a =⇒为常数列;{}0n q a <⇒为摆动数列;(3)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 是等比数列.四、非等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求法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①111(1)1n n n n =-++;②1111();(21)(21)22121n n n n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①找通向项公式②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一、 等差数列公式及其变形题型分析:1.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63S S =13,则126S S =( ).A .310B .13C .18D .192.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 003+a 1 004+a 1 005+a 1 006=18,则该数列的前2 008项的和为( ).A .18 072B .3 012C .9 036D .12 0483.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的值是( ). A .15B .30C .31D .644.在等差数列{a n }中,3(a 2+a 6)+2(a 5+a 10+a 15)=24,则此数列前13项之和为( ).A .26B .13C .52D .1565.等差数列{a n }中,a 1+a 2+a 3=-24,a 18+a 19+a 20=78,则此数列前20项和等于( ).A .160B .180C .200D .220二、 等比数列公式及其变形题型分析:1.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41,则a 1a 2+a 2a 3+…+a n a n +1=( ). A .16(1-4-n ) B .16(1-2-n ) C .332(1-4-n )D .332(1-2-n ) 2.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10项和为32,前20项和为56,则它的前30项和为 . 3.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a 1+a 2+a 3=8,a 4+a 5+a 6=-4,则a 13+a 14+a 15= ,该数列的前15项的和S 15= .4.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5.12+与12-,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216.已知一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3,22,++x x x ,那么2113-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2 B .4 C .6 D .87.在等比数列{}n a 中, 若,75,393==a a 则10a =___________. 三、数列求和及正负项的解题思路 1.两个等差数列{}{},,n n b a ,327......2121++=++++++n n b b b a a a n n 则55b a=___________.2.求和:)0(),(...)2()1(2≠-++-+-a n a a a n3.求和:12...321-++++n nx x x4.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112+-=n a n ,如果)(N n a b n n ∈=,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

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总结

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总结

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总结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项数:数列中数的个数。

4.首项:数列的第一项。

5.末项:数列的最后一项。

6.公差: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

7.公比: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

二、数列的递推公式1.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an = a1 + (n-1)d–an:第n项–a1:首项2.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an = a1 * q^(n-1)–an:第n项–a1:首项3.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an = an-1 + an-2–an:第n项–an-1:第n-1项–an-2:第n-2项三、数列的通项公式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an:第n项–a1:首项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an:第n项–a1:首项3.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1/√5) * [((1+√5)/2)^n - ((1-√5)/2)^n]–an:第n项四、数列的性质1.收敛性:数列的各项逐渐接近某个固定的数。

2.发散性:数列的各项无限增大或无限减小。

3.周期性:数列的各项按照一定周期重复出现。

五、数列的应用1.数学问题:求数列的前n项和、某项的值、数列的收敛性等。

2.实际问题:人口增长、贷款利息计算、等差数列的求和等。

六、数列的分类1.有限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2.无限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3.交错数列:正负交替出现的数列。

4.非交错数列:同号连续出现的数列。

5.常数数列:所有项都相等的数列。

6.非常数数列:各项不相等的数列。

综上所述,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是数列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求解数列的各种问题。

同时,了解数列的性质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求第10项的值。

答案:a10 = 3 + (10-1) * 2 = 3 + 18 = 21解题思路:利用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an = a1 + (n-1)d,将给定的首项和公差代入公式,求得第10项的值。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通常用公式表示。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能够根据数列的位置得出该位置上的数值的公式,而求和公式则是指能够计算数列中所有数值的和的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总结。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个公差为d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d表示公差。

求和公式: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个公比为q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公比。

求和公式:Sn = (a1 * (q^n - 1))/(q - 1)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前两项为1,后续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

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1/sqrt(5)) * (((1 + sqrt(5))/2)^n - ((1 - sqrt(5))/2)^n)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

求和公式:Sn = a1 * (1 - ((1 + sqrt(5))/2)^n)/(1 - ((1 + sqrt(5))/2))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这些是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总结,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位置计算出数列中的数值,或者计算数列中所有数值的和。

在数学中,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列的规律和特性。

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求法总结(全)

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求法总结(全)

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求法总结(全)⼀.数列通项公式求法总结:1.定义法 —— 直接利⽤等差或等⽐数列的定义求通项。

特征:适应于已知数列类型(等差或者等⽐).例1.等差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n S ,且931,,a a a 成等⽐数列,255a S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变式练习:1.等差数列{}n a 中,71994,2,a 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2. 在等⽐数列{}n a 中,212a a -=,且22a 为13a 和3a 的等差中项,求数列{}n a 的⾸项、公⽐及前n 项和.2.公式法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可⽤公式≥?-=?=-2111n S S n S a n n n 求解。

特征: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与n a 的关系例2.已知下列两数列}{n a 的前n 项和s n 的公式,求}{n a 的通项公式。

(1)13-+=n n S n 。

(2)12-=n s n变式练习: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n S =2n 2+n ,n ∈N ﹡,数列{b }n 满⾜n a =4log 2n b +3,n ∈N ﹡.求n a ,n b 。

2.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2n S n kn =-+(*k N ∈),且S n 的最⼤值为8,试确定常数k 并求n a 。

3.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n n S n ,2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由递推式求数列通项法类型1 特征:递推公式为)(1n f a a n n +=+对策: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n f a a n n =-+,利⽤累加法求解。

例3. 已知数列{}n a 满⾜211=a ,a a n n +=+211,求n a 。

变式练习:1. 已知数列{}n a 满⾜11211n n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有很多不同的数列,他们有不同的应用和用处。

本文将总结几个高中数学数列公式,供读者参考。

一、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是等间距分布的数字。

由等差数列公式得到的第n个数字为Sn = a1+(n-1)d。

其中,a1 为等差数列的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二、等比数列公式
等比数列是以近似比例分布的数字。

由等比数列公式得到的第n个数字为 Sn = a1 * q^( n - 1 )。

其中,a1 为等比数列的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三、等比级数公式
等比级数是以共同比例等比递增或递减组成的数列。

由等比级数公式
得到的第n项等比级数和为 Sn = a1 * ( 1 - q ^ n)/( 1 - q )。

其中,a1 为等比级数的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四、平行四边形公式
平行四边形是边平行的四个角组成的图形,任意两条对面的边一样长。

由平行四边形公式得到的面积为 S = ab*sinA / 2 。

其中,a和b是平行四边形的两边,A为其中两个相邻的角的夹角的度数。

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圆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有着特殊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其中,
周长公式:C = 2*π*r;面积公式:S = π*r^2 。

其中,r 为圆的半径,π 为圆周率,C 为圆的周长, S为圆的面积。

以上就是有关高中数学数列公式总结的内容,几个高中数学数列公式中,每一种公式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应用。

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了解,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让他们有所收获。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一、数列的定义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元素组成的有序集合。

数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位置,通常用自然数来表示。

2. 数列的表示方式数列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如an,其中n表示元素的位置,an表示第n个元素的值。

也可以用递推式表示,如an = an-1 + d,其中d表示公差。

3. 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行分类。

常见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那契数列等。

二、常见数列的特点和求解方法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都是相同的数列。

它的一般形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n(a1 + an)/2,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都是相同的数列。

它的一般形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1 - 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5. 费波那契数列费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列,它的前两项为1,后面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即an = an-1 + an-2。

费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是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它的通项公式比较复杂,一般表示为an = (φ^n - (1-φ)^n)/√5,其中φ为黄金分割比例。

6. 求解数列的方法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来求解。

对于费波那契数列,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来求解。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公式总结大全1. 等差数列1.1 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

1.2 公式1.通项公式:a n=a1+(n−1)d2.前n项和公式:$S_n = \\dfrac{n}{2}[2a_1 + (n-1)d]$3.总和公式:$S = \\dfrac{n}{2}(a_1 + a_n)$2. 等比数列2.1 定义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恒定的数列。

2.2 公式1.通项公式:$a_n = a_1 \\cdot r^{(n-1)}$2.前n项和公式(首项不为0):$S_n = \\dfrac{a_1 \\cdot (r^n - 1)}{r-1}$3.总和公式(首项不为0):$S = \\dfrac{a_1 \\cdot (r^n - 1)}{r-1}$ 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关系若等差数列的公差d等于0,则这个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4. 斐波那契数列4.1 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是指从0和1开始,后面每一项都等于前面两项之和的数列。

4.2 公式通项公式:F n=F n−1+F n−25. 等差中项数列5.1 定义等差数列中相邻项之和的一半构成的数列,称为等差中项数列。

5.2 公式通项公式:$b_n = \\dfrac{a_{n+1} + a_n}{2}$6. 等差递推数列6.1 定义等差递推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个项都是它前面一项与公差的和。

6.2 公式通项公式:a n=a n−1+d7. 等比递推数列7.1 定义等比递推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个项都是它前面一项与公比的乘积。

7.2 公式通项公式:$a_n = a_{n-1} \\cdot r$8. 平均数列8.1 定义平均数列是指它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所有项的平均值。

8.2 公式通项公式:$a_n = \\dfrac{1}{n}(a_1 + a_2 + ... + a_{n-1})$9. 总结这篇文档总结了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公式,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差中项数列、等差递推数列、等比递推数列和平均数列的定义和相关公式。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一、概念数列是数学中的一类有规律的数的集合,通常用数学符号表示。

数列可以根据其对应的公式或规律进行分类,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二、常见数列类型1. 等差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公式:an=a1+(n-1)d特征:公差d不变,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相等。

例子:{2,5,8,11...}2. 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的r倍(r≠0),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

公式:an=a1×r^(n-1)特征:公比r不变,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相等。

例子:{1,2,4,8...}3. 斐波那契数列定义:一个数列中,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即a(n) = a(n-1) + a(n-2),其中n>2。

这个数列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可以用于描述动植物种群的增长、黄金分割问题等。

例子:{1,1,2,3,5,8,13...}4. 等差-等比混合数列定义:有些数列既具有等差数列的特点,又具有等比数列的特点,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等比混合数列。

公式:an=a1+r^(n-1)m特征:首项a1+公差r乘上一个常数m后再乘上公比r的n-1次方。

例子:{1,3,9,27,81...}三、性质1. 推导通项公式:使用等差/等比公式或递推公式。

2.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S_n=(a1+an)n/2等比数列的和:S_n=(a1(1-r^n))/(1-r)四、求解题目步骤1. 确定数列类型(等差/等比/混合)2. 确定已知条件3. 构造数学模型4. 解方程组5. 检验答案五、应用举例1. 有一条长1000米的路需要铺设新的路面。

铺设工作将在第一天开展,每天的工作进度是前一天的50%。

问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铺设工作?解题:这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000,公比为0.5。

数列常见数列公式(超全的数列公式及详细解法编撰)

数列常见数列公式(超全的数列公式及详细解法编撰)

数列常见数列公式(超全的数列公式及详细解法编撰)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n a d m n a m )(-+或n a =pn+q (p 、q 是常数))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① d=n a -1-n a ② d=11--n a a n ③ d=mn a a mn -- 4.等差中项:,,2b a ba A ⇔+=成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的性质: m+n=p+q ⇒q p n m a a a a +=+ (m, n, p, q ∈N )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1n n a a n S +=(2)2)1(1dn n na S n -+=(3)n )2d a (n 2d S 12n -+=,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8.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 利用n a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2) 利用n S :由n )2da (n 2d S 12n -+=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n na a =q (q ≠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0(111≠⋅⋅=-q a q a a n n ,)0(1≠⋅⋅=-q a q a a m n m n 3.{n a }成等比数列⇔nn a a 1+=q (+∈N n ,q ≠0)“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5.等比中项: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ab (a ,b 同号).6.性质:若m+n=p+q ,q p n m a a a a ⋅=⋅7.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公式法 8.等比数列的增减性:当q>1, 1a >0或0<q<1, 1a <0时, {n a }是递增数列; 当q>1, 1a <0,或0<q<1, 1a >0时, {n a }是递减数列; 当q=1时, {n a }是常数列; 当q<0时, {n a }是摆动数列;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1≠q 时,qq a S n n --=1)1(1①或q qa a S n n --=11②当q=1时,1na S n =当已知1a ,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1a , q, n a 时,用公式②.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一、定义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的方法叫定义法,这种方法适应于已知数列类型的题目.例1.等差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n S ,且931,,a a a 成等比数列,255a S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解:设数列{}n a 公差为)0(>d d∵931,,a a a 成等比数列,∴9123a a a =,即)8()2(1121d a a d a +=+d a d 12=⇒∵0≠d ,∴d a =1………………………………①∵255a S =∴211)4(2455d a d a +=⋅⨯+…………② 由①②得:531=a ,53=d∴n n a n 5353)1(53=⨯-+=点评:利用定义法求数列通项时要注意不用错定义,设法求出首项与公差(公比)后再写出通项。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中,数列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数。

数列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性质和特点,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于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数学数列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

一、数列的定义和分类数列是指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的集合。

根据数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

等差数列可以用公式an = a1 + (n - 1)d来表示,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恒定的数列。

等比数列可以用公式an = a1 * r^(n - 1)来表示,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3. 递增数列:递增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的数列。

4. 递减数列:递减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小的数列。

二、数列的性质和运算了解数列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对于推导和计算数列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1.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数列的每一项。

根据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推导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数列中前n项的和。

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数列,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前n项和的表达式。

3. 数列的运算:数列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通过运算得到新的数列,便于求解特定问题。

三、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解决各种计数、推导和预测等问题。

1. 数列的应用于数学问题:数列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如计数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函数图像的刻画等。

2. 数列的应用于自然科学:数列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界中一些变化的规律,如物种数量的变化、天体运动的轨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位相减法
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不等于1)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
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一般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积所成数列
并项求和法
把数列中若干项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可求和的数列,此时,数列中若干项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可求和的数列,此时,数列中的想可能正、负相间出现或呈现周期性.一般适用于符号数列 或 与阶差数列 ( 为 的多项式)的积组成的数列
(3)若数列 成等差数列,则数列仍是等比数列.
(4)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设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则
当 或 时,数列 是递增数列;
当 或 时,数列 是递减数列;
当 时,数列 是常数列;
当 时,数列 是摆动数列,各项正负相间.
3、等比数列和的性质
若 是公比 的等比数列, 为前 项和,则 成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1、等差等比数列相应结论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的推广式
性质




等差(比)中项
数列的求和公式

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2、等比数列性质应用时密切关注相应项下标和的关系.
(1)若 (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 , 仍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 成等差数列,则数列 成等比数列.
裂项相消法
又是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中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再求和
7、常见的裂项公式:
4、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
类型
方法
(即:已知前n项和Sn求 )
(即:已知前n项积Tn求 )
取倒数变成 的形式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
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
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设 ,由km-m=b求出m的值,
则数列 是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①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 ;
②令 ,则 ;
当 时, 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当 时,转化为类型一构造等比数列;
(其中p,q均为常数)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
令 ,解得 的值,
借助数列 为等比数列,求得 通项
5、常见数列的前 项和: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6、常用求和方法
分组求和法
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的和(差)的形式.
注意:公比用字母表示的等比数列要分类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